有些人可能听过,农村流传着一句俗语:“一家不容三姓人”。对于这句话,有不少人都不知道,这句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因为一个家庭里有三个姓氏,是很正常的,为什么老祖宗们却讲道,一家不能有三个氏姓的人呢?
比如多数家庭的人口,组成是这样的:
爷爷奶奶两个人是不同的姓氏,父亲随爷爷的姓,母亲又是不同的姓,算起来一个家庭当中,有3个不同姓氏的人在,是很正常的现象。
更不用说儿子将来结婚之后,他找的媳妇,又会是不同的姓氏,如此一样,一个常见的三代人农村家庭,他们会有5个左右不同的姓氏。
那么农村俗语所讲的,一家不能容不姓人,究竟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给大家分析一下。
一家三姓人,可能所指的第一种情况
有人或许会讲道,家庭三个姓氏所指的意思,是婆媳关系,因为婆婆和媳妇之间的关系,在很久远前,就是一种很难处理的家庭矛盾。
这种说法是没有道理的,现实生活中,确实是存在一些家庭,他们婆媳关系不合的情况。但不是所有家庭都是这样,婆媳关系好的家庭是占了大多数的。
更不用说在古代,那时所流传的三纲五常,女的要三从四德。
在以前封建时代时,媳妇的家庭地位都不会高,她们哪怕对婆婆有怨言,也不会影响到家庭的和睦。因为在那年代,长幼尊卑的情况下,家中婆婆的地位是会比媳妇要高多了,,哪怕婆婆不是一个明事理的人,媳妇也得逆来承受。
所以说俗语所讲的,一家不容三姓人,肯定不是指婆婆、媳妇正常家庭三个姓氏人的关系。
一家三姓人,可能所指的第二种情况
在农村家庭当中,也可能存在这么一种情况。
比如我有个堂兄,他是后爸的亲生儿子,而堂兄的弟弟,是后娘与前夫所生的儿子。他们家庭的人员就很复杂了,堂兄父亲是亲生的,母亲是后娘,堂弟母亲是亲生的,父亲却是后爹。
这种家庭人员的组成,就是人们常说的,后爹、后娘。
在农村有名老话,后娘难当,后爹也难做,这句话指的意思,后爹后娘都很难做。如果对儿女严厉一些,怕惹来别人的闲言碎语,你看那个后娘,对她的孩子那么严厉,是不是因为不是她亲生的?孩子听到这些话,也可能会产生想法,要是我亲娘,她肯定不会这样对我。
对孩子太好吧,有些孩子也会因性格上的原因,和后娘不会很亲近,甚至一些性格要强的孩子,一直都不肯叫自己的后爹(后娘)一声爸爸、妈妈。
像这种后爸后妈组成的家庭,是不是就是农村俗语所讲的,一家不容三姓人呢?我认为也不是。
那些后父母,不是亲生子女的家庭,在开始的时候,确实是会面临着困难。像是孩子和后娘不亲近,不认可这个不是自己亲生母亲的人。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养育之恩,会大过于生育之恩。
比如前几年有部很火的电视剧《爷们儿》男主角的女儿她有两个后妈,虽然在年幼的时候,这个女儿对后妈有所误解,但她随着她年龄的增长,懂事之后,她对自己的两个后妈表达了感激之情。
前一个后妈教她说话、写字,后一个后妈陪伴她度过最美好的童年时光。这两个后妈,都没有因为不是自己的亲生子女,就对孩子冷淡,反而是把孩子当成自己亲生儿女一样对待。
虽然这是影视作品,不过在现实中也有很多相同的例子,后妈(后爸)组成的家庭,不代表着不和睦,人都是有感情的,爱也是可以感化一个人的,养育之恩更多时候,会大过于生育之恩。
因此,说一家不容三个姓氏的人,指的是后妈这类家庭,显然也是站不住脚的。
一家三姓人,可能所指的第三种情况
在封建时代,那时不像现在一样,是一夫一妻制,封建时代有一夫多妻制,这种家庭最容易出现矛盾了。
妻与妾会争风吃醋,不同母亲的孩子也会因争家产,手足相残。这种例子,越是当时的大户家庭,就越为明显,比如皇室的后宫争斗,皇位的继承问题,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因此,我认为农村俗语所说的一家不容三姓人,应该指的是以前的一夫多妻制,这样的家庭很难和睦,在为了各自的利上,整个家庭会弄得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一家不容三姓人,在现今还适用吗
现在是一夫一妻制,有人可能觉得不适用了,我认为未必。因为如果在家庭当中,有一方背叛婚姻,导致两个人离婚,这也意味着家庭要重组。
对于因出轨导致家庭破碎,肯定是不好的,特别是对孩子来说,造成一些伤害。
对孩子来说在有选择的情况下,谁都希望自己的原生家庭一直是美满、和睦的,而不是要去适应一个新的家庭成员加入。
结论:
虽然在农村有句老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但也不意味着老人言所讲的都是对的。很多时候,老人言要不要听,还是要根据现今时代的发展,而不是一味的墨守陈规。
农村俗语所讲的,一家不容三姓人,在以前指的是多妻制家庭不和睦,现今所指的是那些背叛家庭而导致离婚的行为。
农村俗语,一家不容三姓人,你认为是指哪种现象呢?
在农村一些地方,流行“一家不容三姓人”的俗语。怎么理解呢?必须按照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结构,伦理,风俗,结合当时的农村文化现实去考量。那么当时农村有那些特点呢?主要有三点:一是父系社会为主,女姓处于从属地位。二是宗族势力強大,排他性突出。三是,社会生产力落后,社会财产以家庭所有为主导,代际继承分配。
“一家不容三姓”,三姓指得是单纯男性。是父子两代中出现异姓苐三人。为什么不包括女性呢?因为那时候,妇女嫁到夫家,就没有了自己的姓名,变成了某某氏。而且丈夫的姓氏在前面。成了生是夫家的人,死是夫家的鬼,所以这里指的不包括女性。那么男性呢?比如领养的孩子,再婚带来的孩子(继父),孩子隨父姓,自然也是一家人。男到女家落户,那时候也必须随女方姓氏,否则家族不会承认。如果领养的孩子,再婚带来的孩子,到女家落户的男子不隨主家姓氏。会让主家不容许,家族也会干涉,不让继承财产。
现在,这些落后的古老风俗早已不适应社会。
一家不容三姓人
一般家庭只有两姓,就是父姓和母姓。但有个别家庭就多姓成员组成,分别是父姓母姓,娶的儿媳妇姓。
要是儿媳妇不生育,领养他人子女又多了一个隐姓。
有家庭父母两姓,独女招女婿又生独女还招女婿。
一家不容三姓就不知那三姓不能共同相处。
俗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来自民间,是老百姓生活经验的总结,具有口语化接地气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比如“一家不容三姓人”便是如此。
这句话从字面意思理解,说的是3个不同姓氏的人生活在一个家庭里,就可能战火不断。那么,这句话中的“三姓”具体指的是哪“三姓”?为啥“三姓”就不能在同一屋檐下和平共处呢?古人的处世经验有用吗?请看浅阳的理解!
“三姓”具体指的是哪“三姓”?
生活中,大多数家庭的人员构成是丈夫、妻子,和孩子,孩子不管随父姓还是随母姓,家里也就两个姓。
如果一个家庭中出现了“三姓”,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1、再婚家庭:就是丈夫、妻子、和前夫的孩子组成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里,原本是最亲的三个人,因各自拥有不同的姓,便在对待父母、房子、自己的子女等问题上藏着一些私心,这样因各自的私心起争执的话,很容易造成夫妻关系的分裂,日子无疾而终。
2、原生家庭:就是儿子、婆婆、媳妇共同生活的家庭。老话说的好“一山不容二虎”,如果家里同时出现了两只母“老虎”,还不得有矛盾啊?民间有个经典提问最能说明这种关系的水火不容,“我跟你妈同时掉到水里,你会救谁?”可见,这种家庭关系暗流涌动,如果儿子双商不高,不会巧妙化解,那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能闹的天翻地覆。
为啥三姓就不能和平共处于同一屋檐下?
讲个身边真实发生的故事。我有个同学离婚后带着儿子,有了一段新感情。男朋友对她很好,就是不待见她儿子。
这个男人不但经常找理由怂恿我同学体罚孩子,在金钱上,他对孩子也非常吝啬,不愿意有任何的付出。虽然目前两人的感情还不错,但我同学却非常纠结,因为以对方眼下的态度来看,她怕未来儿子生活的会不开心。
事实上,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能说明,这个男人就是邪恶之人,他的种种行为,也是有因可解。
因为在生活中,几乎没有哪个男人会愿意养别人家的孩子。当然这不是善不善良,爱不爱对方的问题,这是一个触及灵魂深处的问题。
在男人的潜意识里,他会认为这个孩子不是自己亲生的,自己是在替别人养儿子。在这种思想主导下,他就会替自己老了以后担忧。
他怕自己付出了物质,倾注了感情,一旦婚姻亮起了红灯,女方要是拍拍屁股走人,自己辛苦养大的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再不认自己,那他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毕竟这样的事例,媒体上时有报道。
所以,“一家不容三姓人”,再婚家庭中的“三姓”,难以愉快和睦的相处,是有一定的道理!
再说原生家庭中的“三姓”,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而婆媳关系恰恰就是这些经里最难念的一部。比如电视剧《婆婆来了》、《麻辣婆媳》等,从这些名字就可以看出,人们对婆婆有多么忌惮。
记得我没生孩子前,很多时候也很难理解那些当婆婆的,在自己有了孩子后,作为一个准婆婆,便有了换位思考,也就大概能了解婆媳不能和平共处的原因。
从生物角度来看,婆婆和媳妇同为女人,这就注定她们会有很多性格上的共同点,比如敏感、挑剔、计较…等等,这些特点就容易让两个女人发生争执,但很少看见公公和儿媳发生争吵。
举个例子,我侄女小时候一直由我妈照看,她就经常对我哥家的事儿评头论足,话题的中心基本都是围绕“你嫂子不会带孩子”“你嫂子不会照顾人”等,但她从不会说我哥这些话。
有一年春节,全家人都感冒了,我侄女也发烧好几天。人家都高高兴兴地过年,哥嫂却要每天带孩子去挂吊瓶,可想而知,她的心情该有多糟糕了!
那些天,嫂子或许因为心里着急,对我妈的态度就有些生硬。
我妈因为孩子病了,原本既心疼又自责,认为自己没把孩子照顾好,此时嫂子的态度却让她很生气,觉得自己在媳妇家做免费保姆,到头来媳妇不但不领情反而给自己冷言冷语。很多年过去了,我妈始终不能释怀,时不时地拿这件事说我嫂子给她气受,没让她过好年。
凭心而论,我嫂子性格随和,人也本分。我妈呢,对别人都很好,唯独对我嫂子有些小心眼。在我妈的观念里,嫂子做得好,那是她应该做的;自己的付出,嫂子应该时刻记在心里。
我妈的这种心态在很多母亲身上都有,毕竟儿子是每个当妈的心头肉,自己也一直都是儿子心目中最重要的“女人”。突然有一天,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女人跑来分走了儿子对自己的爱,甚至于儿子的天平都向她倾斜,此时当妈的内心肯定就五味杂陈,看见媳妇就各种不舒服。
这种心里失衡就容易引发“权力争夺”,这可能也是造成很多原生家庭婆媳关系不睦的原因。
此时,夹在两个女人之间的儿子就很为难,如果自己处理不当,就会激化矛盾,导致家庭战火再次升级。所以,原生家庭里的三姓人,说白了就是儿子、母亲、和老婆这三个姓氏的较量,也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家不容三姓人”,这句话带给人们的启示?
人们常说“小文章大道理”,“一家不容三姓人”便是如此,古人用浅显直白的语言,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一是珍惜婚姻。《战国策》里说:
爱之深,则为之计深远。
婚姻也是一样,如果自己是奔着“一辈子”的想法过日子,即便开始不合拍,只要两个人的心在一起,那么遇到问题,自己就会积极想办法,而不是处处想退路。
特别是再婚家庭,更需要将对方的孩子视如己出,这样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接纳对方和对方的孩子,只有这样婚姻才能走得长久。
二是婆媳相处之道。老话说的好“家和万事兴”,想要万事兴旺,背后就需要一个和睦的家庭做支撑。
儿子虽然是自己生的,但媳妇毕竟来自于另一个家庭,有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观念,或许最初婆媳两人还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但时间一长,难免会产生各种小摩擦。
当有了孩子后,又因为教育观念的不一致,便会成为矛盾的触发点。作为儿子,一边是亲妈,一边是老婆,他夹在中间左右为难,说谁都不是。那么,这种日子还怎么过啊!与其家里鸡犬不宁,还不如分家,毕竟距离产生美,这种美感便会融洽彼此间的关系,让家庭关系更加和谐。
结语:
“一家不容三姓人”,这句俗语时至今日依然流传,在看似简单的话语之中,是对人性的诠释,和对事物的洞悉,不论时代如何变化都依然适用,当我们细细品读之后,对于婚姻会有更深的感悟!
“一家不容三姓人”,不客气
地说,这是一句狗屁话!
他的奶奶,他的妈妈,他的
媳妇(妻子)都可以是不同姓
氏的人。
请问:他这混账东西是容不
下奶奶,还是容不下自已的
妈妈或容不下自已的妻子?!
如果他妈性欧杨,她一人就
拥有了两个姓氏,他能把她
怎么样?!
所谓“一家不容三姓”纯属封建社会糟粕,与现代文明水火不相溶,应该彻底抛弃才是。
封建社会,说到底就是一个男权社会;这里男权社会的体现标志就是“姓”,也就是“户主”“家族”“祠堂”——房产证上的所有人!
这种现象不仅仅只有中国才有,西方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依然存在——西方人的“姓”同样也是“家族”的姓,即family name——女人出嫁必须随夫姓!
中国封建社会也是如此;女人出嫁以后,自己的娘家姓可以保留,但是,自己的“娘家姓”必须退居第二位——娘家姓李,婆家姓王,那么这女子就成了“王李氏”;
“一家不容三姓”王、李,这是两个姓?那么,第三个姓是谁?儿媳妇?如果是一个儿媳妇还好办,不过,媳妇一多,。就不止“三姓”,甚至还有四姓,五姓!
因此看来,一家不容三姓的说法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儿子不得娶媳妇;丧偶以后不得重新组织家庭!
当然,如果碰上了杠精,他也许会认为“三姓”之人指的是“小妾”(侧室、偏房)或者“后妈”,;然而,如果这位小老婆刚好就是“正室”的亲妹妹呢?这不就是两个姓吗?
血统的纯正涉及到财产的继承——强调“一家不容三姓”就是在维护这种封建社会残存的糟粕而不是“处世”的经验——
修改以后的《婚姻法》《继承法》都在保护那些“三姓人”,即再婚再嫁以及“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无论你姓什么?“三姓”或者“四姓”!
父亲娶了带两个孩子的继母,最终两个孩子被S害,一个孩子被判无期徒刑,这个故事算是对“一家不容三姓人”最好的解释,何况故事中一家五口四个姓。
邱群厚迎娶二婚妻子董燕平。
邱群厚的妻子因病早亡,他常年在外跑车,为了照顾儿子小邱,也为了让自己的家有个家样,邱群厚选择了再婚,15岁的小邱并不反对父亲的这个决定。
董燕平是个苦命的女人,第一任丈夫因病去世,留下女儿唐冰雪。第二任丈夫db,不务正业,不得已离了婚,儿子刘傲瑜跟着她。
机缘巧合下,董燕平认识了邱群厚,两个人互生情愫,邱群厚愿意帮董燕平抚养她的一儿一女,董燕平愿意照顾邱群厚和儿子小邱的饮食起居,就这样一家五口四姓的家庭组成了。
继子与继母心生嫌隙。
邱群厚与董燕平结合之前,小邱是赞成的,可是当董燕平娘仨住进他们家,发生的一切与小邱预想的不太一样。
董燕平进门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小邱母亲的遗像摘下来,小邱非常反对,董燕平就私自摘了下来,小邱要执意挂上,最终这对继母与继子的博弈以继母的胜出结束,小邱母亲的遗像被收了起来。
这件事就像一根刺插在小邱的心中,而且越来越深。
董燕平的两个孩子都在上学,邱群厚负责他们的日常花销。
小邱有一次过生日带了两个朋友回家吃饭,被继母董燕平撞见,把锅给他们端走了,冰箱的菜也都拿走了,小邱对继母又添新的怨恨。
继母董燕平对亲生儿女和对小邱相差太大了,小邱在自己亲生父母建的房子里已经待不住了,他选择了辍学离家,出门打工。
得不到爱的小邱心生怨恨。
继母董燕平忙着照顾自己的一双儿女,父亲邱群厚忙着跑车赚钱,忙着为继母娘仨赚取生活费,对小邱的辍学也选择了默许与放任。
辍学的小邱离家后,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像弃儿一样,只能自求多福,长此以往,小邱心中仇恨的种子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
是蓄谋已久还是一时起意。
舅舅得知小邱离家后,决定让他到自己店里帮忙,小邱总算有了个落脚之地。
白天在舅舅店里干活,晚上在店里打地铺,忙起来总会忘记一些烦恼。
天冷了,小邱决定回家拿一些厚衣服,顺便见见父亲,也正是这次回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
小邱回到家,唐冰雪正在屋内看电视,他问:“我爸在家吗?”
“不认识。” 唐冰雪答
“滚出去,这不是你的家。” 唐冰雪挑衅地说道。
小邱继续说:“可不可以好好讲话。”
接着,唐冰雪用遥控器向小邱砸去,小邱用手挡了一下,但这也彻底激怒了小邱。
他摸过随身携带的d,向唐冰雪刺去,唐冰雪的尸检报告显示:身上被刺伤二十几处。
唐冰雪没有了气息,小邱有些害怕,准备销毁作案现场。
而这个时候,刘傲瑜放学回来了,他看到倒在地上的姐姐,开始辱骂小邱。小邱怕事情暴露,他把刘傲瑜拖进房间,用刀将刘傲瑜也刺S。
看到倒在地上的姐弟,小邱知道自己犯下了大错,肯定活不了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自己母亲建的房子既然自己住不了,那别人也不要住,小邱决定放火把房子烧掉。
干完这一切,他跑到了母亲坟前,向母亲说着自己的罪行,向母亲告别。
小邱的身上为什么会有刀?
他说自己在舅舅店里上班防身用的。
小邱杀害唐冰雪和刘傲瑜,他的解释是被唐冰雪激怒,心中的怨气被激发,但小邱到底是蓄谋已久还是一时起意,我们不得而知。
自首认罪。
小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舅舅,舅舅劝他自首,小邱被看守所羁押。
在法庭上,董燕平愤怒地向小邱喊道:“一切是我做的,我该S,我罪大恶极。你会得到报应的,你不得好死。”
小邱的爷爷向法官提交了一份村民请求从轻处理的请愿书,但小邱杀害唐冰雪姐弟二人手段极其残忍,虽然小邱不满18岁,法官最终决定不从轻,小邱被判无期徒刑。
邱群厚的表现让人失望。
整个庭审过程中,让人失望的人莫过于邱群厚,作为父亲他没有为小邱辩论一句,每一次发言都在向法官证明:董燕平没有虐待小邱。
对于小邱犯下的大错,他没有一丝的自责,反而希望置小邱于死地。
邱群厚根本没有意识到父亲的失职,父爱的缺失,也是小邱走上这条不归路的重要原因。
一家不容三姓人。
邱群厚、小邱、董燕平、唐冰雪、刘傲瑜,这个重组家庭,一家五口人四个姓。
小邱一开始是愿意容下董燕平娘仨的,可是董燕平娘仨却容不下他。
董燕平来之前,小邱虽然无人照顾,至少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家生活。
董燕平来之后,小邱不仅没有人照顾,连本属于自己的家都被霸占。
他的仇恨越积越深,无人为他排解,最终酿成惨案。
究其原因,是父亲邱群厚的懦弱和不负责任,是继母董燕平的自私和恶毒。
“一家不容三姓人。”指的是重组家庭,双方都有孩子的情况。
如果没有做好接纳对方子女的准备,如果自己的子女无法融入新的家庭,如果不能把爱注入新的家庭,就不要选择再婚。
单亲家庭带着孩子,条件虽苦但心里不一定苦;大部分重组家庭则会有无尽的生活琐事,鸡毛蒜皮,很难有人能在重组家庭中遇见幸福。
所以认为“一家不容三姓人”对于重组家庭不仅现在适用,将来依然适用。
您觉得造成这场悲剧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