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

不可以。

因为没有一个条令规定,口令不对就可以直接开枪。

但是很明显,碰到口令不对,立刻做好战斗准备,摆出战斗姿势,这是肯定的。何况,如果是与外国的战争,敌人肯定不会回答,直接开火。

战争我们很少有人经历了。平时站岗放哨,遇到口令不对,一般的做法是命令不许动,然后查证。

而且口令容易忘记。晚上站岗放哨昏昏欲睡,睡眼朦胧的,问的人可能忘记,答的人也可能忘记。幸亏现在一般部队站岗放哨没有实弹,如果简简单单就开枪,那还得了?

我第一次站岗是半夜2点,拿了枪,披上大衣就往岗亭走,一路上倒霉大衣怎么也找不到袖子领子,到了岗亭,昏暗的月光下仔细一看,原来不是大衣,而是被子,于是裹了个被子站了一班岗,幸亏没有领导查岗,不然,服装不整齐是小事,拿床被子站岗,会让人耻笑好几年。


战争期间口令时不上要根据情况处理,近敌时作战时可开枪,但有两种方法,一是打死对方,二是怕误伤呜枪报警。在后方一般是保持距离和警惕,盘问清楚,有问题扣压处理,遇反抗可开枪,一般是使对方失去战斗能力留活口。


首先、我们明确一点,战时,平时是不一样的判定规则,其中的区别,犹如云泥。

先说平时,在维护营区日常运作,警戒任务时,在白天,是不会出现问口令这一情况的,哨兵会依据样貌(是否认识),体型体态(是否有可能携带武器),衣着(是否有有效标识),神情(是否正常)来判断来人的身份,意图。这种情况下,除非来人做出威胁动作,或者有这个倾向时,才会采取相应措施。如果不认识,则采取警惕态度,查询身份。但是、如果是在夜间,就会采取口令的形势来核对来人身份,这种在平时,更多的是连队主官查岗,或者高级领导查勤,要么就是接岗的战友,如果对不上口令,哨兵可以采取临敌措施,比如装备警具,也可以枪弹准备结合,在安全距离下确认身份。口令这时以两字为主,例如:中国,山河,前进等等,这个是以军级单位到规定时间统一发放的。

接着,我们说说战时,白天不用说了,夜间,依旧采取口令,只不过,口令由两字变为四字。例如:山河破碎,中国武警,人民陆军,这样的。

但是,在战时的夜间,如果碰到不回口令,无法确认身份的,哨兵可以直接枪弹结合,拉枪栓上膛,瞄准,口头开始警告,在来人没有反应是,第一枪鸣枪警告,再次口头警告,然后第二枪鸣枪警告,口头警告,如果到这个地步,来人依旧没有反应或者不正常反应,那么,哨兵可以直接处置了。

兄弟们,最后一个认证了,帮帮忙??


不管是在和平环境还是战争时期,进入军事禁区都会检查证件,而在特别敏感区域会设定口令,进行敌友辨别。这只是在二线稍微“安全”的地方,而在前线作战区域,做为在前线阵地坚守二年半的参战老兵,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双方还在处于战争状态,在前沿阵地中执行战斗任务的士兵,从来就不会用口令来识别敌我,在站岗时,一旦发现有人接近防御作战区域,第一反应就是毫不犹豫开枪射击,根据作战经验总结,在交战区域查询口令,来回问答虽然只是几十秒的时间,但对作战人员会造成潜在的危险,会暴露哨兵的位置,让偷袭者在有限的时间内发动攻击。在前线阵地,如有干部或通讯兵需要上阵地检查或传达布置任务,会通过内线电话通知哨所,然后由哨所负责安排指定的安全通道路线行进,通往哨位的战壕一般有几条路,但在前线阵地担任战斗任务的士兵,为了哨位作战士兵的安全,会在其它通道设置地雷手榴弹等爆炸装置,以便防止敌特趁夜色偷袭。口令只限于和平时期的特殊军事禁区,但现代通讯技术普及,口令也只能是辅助手段,一般是野外作战部队使用,在询问口令时,一旦回令有误,哨兵职责是命令接近者原地不动,并报告上级请示处置意见,如接近者不服从哨兵命令,可以开枪警告,如劝阻无效判断对军事目标有威胁可开枪击毙。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插图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插图1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插图2


我是一位老兵,入伍服役时在司令部工作,可以说经常和师首长在一起研究战争,因此对该问答有着很深的见解。请网友们关注我。

题主所问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这要看在哪,如果是在我们国土打仗,比如抗日时期我们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经常在老百姓的家居家,一个村子的老百姓有上千人,不可能都知道部队的口令,因此那个时期对不上口令也不能马上开枪,怕误伤了百姓。在对不上口令时,只能让他站住,问请情况后再作处理。

战争年代我军的岗哨设明哨和暗哨,当明哨让对方站住不许动问事时,暗哨在暗处就用枪瞄准了对方的要害部位。一旦有风吹草动,暗哨立即开枪就把对方击毙,能够确保明哨的人身安全。

在越南战场上,因为越南人经常是神出鬼没的偷袭我军将士,所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战场上,我军规定只要是对方对不上口令,那就先下手为强,立即开枪将其击毙,不给对方留有还手的机会。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插图3


战争期间口令是常变动的,站岗,值班,识别敌我,口令为准,回答不出,解释不清,那就不客气了。


我一街里爷们,从小脑袋就不灵光,办事颠三倒四。糊里糊涂。为了谋个出路,五零年参加了抗美援朝。没多久就光荣负伤,就被送回家,还带来一军功章,并为此入了党,在大队村委里待了一辈子,后来喝多了酒,无意间自己透露,晚上起来解手,口令忘了,把咋天的说成了今天的,让暗哨一枪把脚后根给打伤了。


在战争期,部队口令如今天上网加入的某个APP时的验证码,验证码的有效时间短,超过时效的又得再申请一个才行。战争时期的口令也如此,是有时效的。日中更新很频繁,如果,你作为战士,一时间忘,是入营时的大劫,也就是挨哨兵的枪突突是免不了的啦!口令,大约在二战时发明,部队人多,无论日与夜,在新兵加入或部队补充兵员时,常会让敌人钻空子。而唯一能在短暂时间内辨别敌我的方法,便是口令!口令对得上,是自己人,口令对不上,是敌人。处于守卫营部主要路口的哨兵其责任重大。肩负一个部队的生死,因此,哨兵思想一直处于戒备状态。也就是最敏感、最绷弦时期。你外出,你归来,只认口令,不认你!二战时特务连就因为常外执行任务,而来去频繁,有时敌人掌握了口令,很被动,后来,士兵们在站岗时,又会除了口令外,还增问口令的汉字是啥结构?回答不上来的子弹往地面突突。完全回答不上来,士兵会将你当作敌人来对待。假如,你慌了,转身就想逃跑的话,八成站岗哨兵会直接把你当敌人毙了!口令,二战时敌我双方都在用。但有意思的是,看看史上侵华小日本兵的口令,大都是日本风情、风景、风骚的龟田沙石树山河…与名字一样耐人寻味。而国民党军队使用的口令呢?也语法、语言丶语系沾老蒋委座、沾三民主义、沾名人名流…的很多。再看二战时期新四军、八路军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口令沾党中央在延安的多、沾中国各城市名或其它名胜地名也多…口令语系短到两个字,长到一句诗…总之,口令在翻着花样倒逼人记住,绝不能在有效期忘掉!


谢谢邀请。

在战争期间,口令对不上,当然也必须直接开枪,否则,先倒下的就是自己。

口令,顾名思义,口头命令或指令。是战争中一方或友军之间联络的通讯方式,回答不上来,最大的可能是敌军侦察,先发制人是保存自己的基本准则。

犹豫不决,后患无穷。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插图4


战争是残酷的,纪律像铁一样严密。来不得半点马虎!口令很简单,容易记,如果连这也答不出,对不起,子弹已上膛……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插图5

萨沙第 8998条回答。

战争期间有个基本原则,就是前线地带如果突然有人问你口令,你一下子忘了,绝对不能不说话,或者转身逃走,而是要立即说一些什么,防止哨兵开枪。

以中越战争为例,越军经常派小股部队或者单个特工来偷袭骚扰,造成我军的伤亡。

所以,哨兵一般都是高度紧张的,有时候甚至忘了询问口令就开枪。

看看这个战例:

2月19日的凌晨,我军第489团九班的一名战士,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在战壕内大便,而是爬出去到了20米外的小树林。

由于哨兵并不知道这个情况,巡逻中突然发现树林似乎有人。他立即向班副报告,说在左前方的35米发现可疑人员。班副认为自己人不会去那片小树林,肯定是特工。

于是,班副没有询问口令,就直接开枪。这名战士胸部中弹负重伤,好在没有送命。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插图6

还有呢:某部七连奉命执行坚守“6号”高地以及东侧无名高地。这几天,越军不甘心战败,不断派小股部队偷袭阵地。晚上9点多,七连的连长例行视察各个阵地的岗位与警戒。一位哨兵由于过于紧张,看到背枪的黑影靠近时,没有询问口令就直接开枪,连长连中数枪,当场牺牲。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插图7

如果说这是前线交火区,其实在二线也有一定危险。

萨沙看过文革时期统计哨兵的误杀记录,数量非常多。

因为文革期间哨兵都是实弹,一旦发现有异常就会询问口令。对方不回答,哨兵往往会射击。

这种情况下,大概率只是吹风草动、野生动物,但偶尔也是人。

文革这种哨兵开枪的事情,真的不少。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插图8

萨沙开始很疑惑,后来才知道怎么回事。一来文革时期,四处搞运动,群众的热情很高,整天怀疑台湾、美国特工来破坏,所以很容易开枪;二来当时全民皆兵,很多哨兵都是民兵,本来就没受到过什么训练,胡乱开枪也是寻常的。

曾经有个哨兵在军营门口站岗,晚上突然看到有人靠近,他立即大喝口令。

但对方说不出,还试图要逃跑,哨兵也不追过去看看,直接开枪。

结果中枪的是一个农妇,晚上回家要抄近路从军营边过去,谁知道被哨兵发现。

而哨兵其实追上去看一眼,就会发现是个老年妇女。他直接开枪,好在子弹没打准,农妇只是小腿擦伤而已,皮肉伤。

自然,哨兵这次也没做错,谁让你晚上随便靠近军营,还乱跑呢?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插图9

类似的事情多了去了。

萨沙听一个老兵说过,他们当年分配到一个战备桥梁站岗。一个晚上发现附近草里有动静,稀稀落落的。他和另一个哨兵,连续大喝口令,还跑到很近的地方问。

问了好多次,对方没回答,还在草里面动,他们就直接开枪了。

结果,几枪打死了一头野猪。

他们当时还挺高兴,因为当时战士吃肉少,可以改善伙食了。

没想到,第二天附近生产队农民找上门来,说那头猪是队里养的,昨天晚上跑出去了。

部队没办法,只能照市场价给钱。更要命的是,这头猪还没什么肉,只有一把骨头,连长气得将他们两人大骂了一顿。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插图10

军队里面有几件事情不能开玩笑,其一就是面对哨兵说口令。

各国都因此死了不少人,大家还记得《兄弟连》里面,哨兵用刺刀误伤战友的事情吗?


口令是简易敌我识别的方法,在战场上,别说回答不上来,就是回答稍有迟疑,马上会挨枪子,哨兵问你口令的声音和他枪膛里的子弹来的一样快。

敌我识别还有很多,如影视剧中的那经典的一问,“站住,那部份的”。那是真的,不是儿戏,别以为编几句就能混过去,也别以为照着标准的回答就能过关,战场上没人愿多说话,容易暴露目标和位置,但说出来的都是重要的。

例如:我军常期实行师团制,部队都有一些约定俗的叫法。同一个军的,如果你问步兵36师的人(辖106团、107团、108团)你是那个团的,他会说06团(零六团)、07团的,一般不怎么会说106(腰零六团),绝不会说一百零六团的。如果你问179师的人(辖535团、536团、537团),他会说5团、6团、7团的,前面不加53两个字。如果问34师的人(辖100团、102团、103团),他会说100团(一百团,不说腰零零团),102团(腰零二团,不说一百零二团)。

同样对营以下分队称乎也有区别,如:537团2营炮兵连称2炮连,3营机枪连称3机连。106团2营炮兵连称炮2连,3营机枪连称3营枪连。

如果问你那部份的,你一答就知道真假,不在这集体生活过,马上会露陷。

举个真实例子:抗日战争第三次长沙战役,薛岳采用天炉战法,准备诱敌至长沙城下,使敌陷入前有坚城不能克,后援被阻,疲惫之时而围歼。命第5军李玉堂部守长沙城,日军派出一支经过长期训练的300多人的精锐特工队(队长名字可能叫黑木,汉语很好)化装成第5军官兵,准备混入城中袭击5军军指挥所。黑木一行乘乱混到长沙城边,5军哨兵也是经典一问,“那部分的”。黑木按事先记好的标准答案回答:“国民革命军第5军军部的”。话音未落,“啪”,黑木队长腹部就挨了哨兵一枪,什么口令之类的都省了,半句话都不多问,一秒钟也不给你留。随即5军警卫部队立即开火,当场打死日军200多,只有10多人逃脱,黑木队长也重伤而亡。

口令敌人会设法摸清楚,但这些东西一时半会儿搞不清,有时比问口令还有效。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可以!当然可以!您别说战争期间了,就算是普通部队,守夜的哨位,人家向你提问:“口令?”

你丫要是支支吾吾的蹦不出半个字,这子弹就要顶上膛了。

“站好了!别动!”跟着哨位要是说出这样的话,你丫最好听话,那一瞬间是啥姿势就是啥姿势,别动就成。

要是不老实,还磨磨唧唧的想要往前靠,不好意思,哨位上头的哨兵绝对不会给你一个认错的机会,估计子弹还真就找上脑门要聊会天了。

而要是遇到弹药库,您要是瞅着弹药库那哨位,人家问你一声:“口令!”

这最好立马回答,这要是回答不上了,自己报上自己来这里的原因,在说话的同时,最好不要有任何表示自己要靠近的举动。

一旦你没有回答口令,甚至于口令回答错误,还在叽叽歪歪的往前靠近,这都不带警告的,直接就给你怼两发过去。

打中了,哨兵没事,那是人家的职责,打不中,你就等着受处罚吧,没事跑弹药库瞎嘚瑟啥?

你就是部队领导,大晚上的,最好不要到哪里去,要是真想去那查岗,您把口令弄明白了再去。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插图11

毕竟口令不知道,要是遇到老兵,他认识,这还好说,要是遇到一个新兵,压根就不认识你是谁,打上一枪,这人家也没毛病,那是人家的职责所在。

您要知道那可是弹药库,枪,子弹,手榴弹,甚至来俩重武器都是有的。

这地方被歹徒摸了哨,进到里边那不是丢东西的问题,而是要为后续的严重性付出代价的。

所以在这方面别想着跑这些个地方逗乐,那是在拿自己的不当回事的干活。

小编虽然喜欢军事方面的事,但没有当过兵,可私下里头和一些小伙伴们,蹲在街边摊子喝酒打屁的时候,也聊到过这方面的事。

您身边要是有当过兵的小伙伴,他们身边就算是没有发生过哨兵开枪的事,多少也听过班长对他们的谆谆教诲中,聊过部队里头发生过同类事情。

真开枪,这都不带开玩笑的。

咱就举个例子吧,也不说俺身边小伙伴们讲的事,就说一些记录到书本上的事。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插图12

大家伙都知道金门吧,蒋介石跑到小弯弯哪里躲起来,吼了好多年要反攻,越到后来越是没指望了。

而金门这块和咱厦门那就搁着一条海,如果天气好的情况下,咱站在厦门的海边上,那肉眼往金门这块瞅,据说那墙上的字都能看清楚,就是这么的近。

有段时间,咱家的水鬼,训练完成之后,这不是要毕业了吗?这毕业的最后一课,就是摸到金门这块,看场电影,然后把那票根保留好了,拿回去交考卷,甚至于交考卷的时候,还要让你说说,你看的这电影,到底说了个啥故事。

当然这都不算啥的,还有的让去摸一顶军帽的,弄点小弯弯军营里头的东西啥的,这就带回去算做是自己毕业的证明。

您要是遇到这阵仗,天知道咱家水鬼啥时候就摸进去了,你个哨兵一俩个人,蹲在外边不好好看着听着,这小弯弯的哨兵肯定害怕的要死。

这个时候口令就显得很重要了。

当然小弯弯的口令不口令的显然不顶事,毕竟他们连发现没发现咱靠近都是个问题。

但这些个事,也是可以说明一些个问题的。

老话说的好,无规矩不成方圆,毕竟军事单位吗?这就是禁区,您别说守规矩了,就是言行举止都要讲究一个纪律性。

哨兵是啥?那是整个部队的眼睛,他看到了问题,而没有处理问题的权利,这能成吗?

这就相当于置整个部队的安危于不顾的,所以但凡回答不上口令的,哨兵都是有权利,一枪击毙的。

这可不是啥玩笑话,当然您也别说啥,和平期不和平期的,这不是理由,更加不是借口。

一支部队没法子保留必要的警惕性,这还是部队吗?

我们的部队是最可爱的人,但他们肩负的担子同样沉重,这些沉重的担子要挑起来,那也是需要纪律去贯彻的,不是吊儿郎当的就能保家卫国。

只有和平期保持了足够的警惕性,突然被拉到战场上,这种警惕性才会继续延续下去,从而保护一支部队不被敌人给端了。

您别以为看电视剧,他说一个:“天王盖地虎!”您这大腰子这么一插,对一个:“宝塔镇河妖!”这就完事了?别想了。

别的不说,当年越战那会,敌人特务往咱这里摸过来,你哨兵没有必要的警惕性能成吗?不能够的。

那会一天一换口令,那都是正常的,紧急情况,一天四换口令这都没有毛病。

有时候就算是口令对上了,还要进行必要的鉴别的,比如那个汉字咋写,那个地方出名的小吃,哎这都是必须的。

听着好像有点不可思议,但这确实是保护自己,乃至保护整个军队的必须措施。

口令虽小,但这绝对是生死存亡的大道,您别小瞧了他。

当年朝鲜战场,咱三十九军和美国人的第一骑兵师在云山这块对上了,美国人这还不服气,撑着个大脸蛋子要跑到鸭绿江边给马喝水,这不是想多了吗?

咱三十九军还缺一盘下酒菜呢?就拿他这第一骑兵师当盘菜,下酒呢?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插图13

咱也为了减少进攻的麻烦,直接给他来一个中心开花,派一支部队在中间开打,咱从外边包围。

结果咱派了一个连队,摆着进攻队形,大模大样的走向敌人守的一座桥。

还高兴的和美国人握着手,回头咱就给他们营部又是塞手榴弹,又是丢炸药包的,子弹都来不及发射,直接就拿刺刀往敌人的身上捅,齐活,没多久就把一个美国人的一个营部给端的啥也不剩了。

您要说,这中间要是有一个口令,咱也不容易过去。

当然,他就算是有口令,咱也能摸他一个舌头,把这口令搞过去的。

小编就是想说战场上必要的警惕性是很重要的。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我在参加两山轮战时,由于越南特工无孔不入,我们的警惕性都极高,对不上口令,哨兵抬手就是一枪,打死活该。回答完正确的口令,回令者还要脱光衣服,站在哨兵可以看到的地方高声回答提问,比如济南的“济”字怎么写,你要立即回答“三点水加整齐的齐”,回答完毕还要一个一个单独走过来。这样做一是防备我军士兵被越南特工劫持,被迫回答口令。二是防备知道我军口令的越南特工混入,完全了解我军内部情况又通晓汉字,而且敢于光着屁股进入我军阵地的越南特工应该是没有的。


谈谈个人观点,先说清楚,只是我的个人经历,我所在的部队有关口令的处理方式是我说的这样的,其它部队怎么处理我不发表意见。我熟悉口令是在八十年代初,部队平时训练时经常使用口令,特别是夜间训练时。参加防御作战时反而不用了,最起码我做为侦察兵在战场上从来都没有用过口令。军部警卫部队使用口令,有的师部也使用口令,并不是必须的。使用口令也是有一个严格的程序的,并且对于无法正确回答出口令有一个处理程序,并不像一些媒体渲染的直接开枪。凡是使用口令的地方绝对不会是一线阵地,或者是前沿阵地,一定是后方设置哨卡的地方,而且还是固定的明哨岗位,一线阵地是不会设置明哨岗位的。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插图14

所谓“口令”说白了就是一个识别敌我的暗语,也就是对暗号。口令由两部分组成,“口令”和“回令”!“口令”由先发问者提出,被询问者回答出预定的口令内容。被询问者同样也需要确定询问者的身体,防止对方是敌人,因此,被询问者也会提问“回令!”,此时询问者需要回答出“回令”规定的内容。

其对话方式是这样的:首先由先发现的一方(或者是哨卡执勤士兵、或者是阵地防守的士兵等等)先发问:“站住!口令!”,被询问一方此时要“规矩的”回答出预先设定的口令暗语。但是,被询问者虽然回答了口令,但并不能确定询问者就是自己人,如果是敌人的侦察兵在套路你怎么办?于是,就有了回令。等于是双方相互询问并回答,只有暗号正确对上,才能大概性确定对方身份。

口令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确定身体的决定性的手段,只是一个简单的判断依据,因此,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做进一步确认。对于陌生的人,接下来被询问者要无条件的接受询问者的任何提问,包括部队番号,何事而来,甚至是哪个省市的人,总之,询问者会寻找可疑的破绽。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插图15

下面演示一下双方的口令暗语对话:假设预订的口令是“钢铁”,先询问者:“站住!口令!”,被询问者“规矩”的回答“钢!”,并迅速发问“回令!”,询问者快速回答“铁!”。这是一个形式,双方各自回答一半,构成完整的“钢铁”口令。钢有多个词组,例如,可以是钢铁!可以是钢枪!可以是钢笔!等等。假如预订的口令是“钢板”,回令却答出了“钢铁”,询问者就会举枪瞄准你,并要求你按照命令去做,如果你想反抗,对不起,你会被打死。所以,口令回答错误,或者是无法回答口令并不会直接开枪,而是会要求你放下武器,抓个俘虏是会立功的,远比打死个敌人价值大。如果你回答不出来,最好就规矩点,听命令。如果回答不出口令,又不“规矩点”,则会丢掉小命的,因为你一定是敌人。

如果被询问者无法正确回答口令,询问者不按照处理程序行事而直接开枪射击,是要接受调查的,如果出现误伤则属于事故,会被追究责任的。所以,口令处理是有一个严格的程序的,这是我所知道的。

战场上确实出现过此类误伤事件,因此,非一线部队负责哨位执勤的警卫士兵通常是第一颗子弹是“空包弹”,这是我所知道的事实。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插图16

战场上“口令”的使用有严格的要求,前文说了,口令只是一个简单的身份验证手段,而且双方对口令时是有要求的。被询问者要“规矩的”回答,什么是“规矩的”?也就是说,被询问者首先需要从态度上表现出无敌意。例如:询问者会发出“站住!”的命令,这是“对暗号”时的一个必须要有的程序,也就是说“站住!”这个词是一个程序。被询问者听到命令后,不能做出据枪射击姿势,回答口令时要按照询问者的要求去做,要规矩,除非你是敌人。

口令有一个使用时间段,通常是一个晚上,并根据实际情况而改变。口令并不适合战斗中,其实,战场上的口令使用并不多,主要是没有什么意义。战场上只要一句“站住!”,“干什么的?”,“举起手来!”就可以区别敌友了,是友肯定会按照你的要求做,是敌绝对不会听你的话,除非他想投降。况且通过“认认老乡”,“拉拉家常”就很容易判断出敌友。口令使用率比较多的地方是平时训练时,或者是战场上二三线区域,因为这些地带哨卡比较多,需要对来往人员进行询问查证。战场上情况复杂,一线阵地防线都是需要隐蔽的,并不需要设置哨卡,是敌是友看行为就知道了。前沿阵地也会有自方侦察兵出入,而侦察兵通常一去就是几天的时间,而口令一般不超过十几个小时,甚至是几个小时就会变,所以,你问他们,他们肯定无法正确回答,但是你是不可以随便开枪的。因为,口令是有程序的,通常侦察兵都是夜间出入,回来时也多选择夜间,并且回返路线并不固定,怎么办呢?通常是接近阵地时发信号,例如,只让自己的阵地看到的光亮。为什么前沿阵地不使用口令呢?用不上,并且很容易被敌人听到。通常情况是眼睛盯着过来的人,根据其行为判断是敌是友。如果是敌人来偷袭,行为上就很容易判断出来,敌人会采取分散队形隐蔽接近,并且保持战斗姿态。如果是己方侦察兵,他们会派出侦察组,其它的火力组,捕俘组会停在安全距离。侦查组会主动发出信号,通常是低声对话,而且会表现出很规矩,这点很重要。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插图17

其实,口令这个区别敌友的手段更适合“窝里斗”,也就是内战中,都是同族群人,语言也一样。如果是对外作战,口令就是多余的累赘,本身的语言都不一样,容貌也不尽相同,根本就没有必要设置口令甄别敌友。

现在士兵可以通过着装,军服上特定的编号进行区别。其实,战场上虽然乱,却依然是以基层单位为作战单位,很少有外人进入。例如,一个阵地一个连,一个医院一个工作单位,一旦有外人很容易就看到。

口令并不是战场上区别敌友的唯一办法,这个办法更适合与平时训练。战场上如果无法正确回答口令,也不意味着就直接开枪。需要说明一点,题目已经假设了战场上如果无法正确回答口令的事情,回答者因为并不都是参加过战斗的人,只能是习惯性的跟着题目设定的思路走。其实,真实的战场上口令并没有这么重要,后方确实是有使用的,也确实是有过教训,但口令是有严格的程序要求的,如果开枪也是太紧张了。难道不会是敌人,不会,因为敌人不会玩电影里的套路,它会躲开哨卡,没必要自找麻烦。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插图18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标准问法是:“站住,口令”,如果站住了,答不出口令或答错口令,都是不会开枪的,因为可能有各种对不上口令情况,对方已经服从哨兵命令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排查,但对方如果不站住,在警戒重要目标或一级戒备时期,哪怕答出了口令,但却迅速接近都会被哨兵开枪警告或射击(视对方速度)


口令使用大多用在哨卡,火药库的警卫。一曰一换,哨兵带班者第一班领取口令,逐班下传。


口令这个东西,远没有你想像的那么靠谱,它只是敌我识别的一种口头“暗号”而已,随便一个伙夫被抓了舌头都可能泄露出去,所以只是个辅助办法。《雪豹》里周卫国率小分队化装成为鬼子潜入涞阳军火库,虽然很轻易地搞到了什么“富士山下”的口令,虽然带队的周队长日语也还凑合,不还是最终露了馅?只能是大打出手然后强行突围。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插图19

这事的发生是顺理成章的,率领另外一支巡逻队的日军大尉既然有所怀疑,就可以查验对方的证件,就可以问士兵问题。然后一帮农民特战队员身份就暴露了。所以口令并非唯一的敌我识别办法,战争年代也不是用以区分是否友军的最重要手段,既然如此,哪怕是口令没有对上,各部队也不能轻易开枪,出现误击友军算谁的?

为什么不能轻易开枪呢?要注意口令的使用特点,它一般只是在战线后方、部队宿营地或者大后方的警备区域里使用,因为前线根本无此必要,发现风吹草动直接可以开火了。既然是后方使用的识别办法,友邻部队或者外单位人员就未必知道口令,然后对不上就胡乱开枪,那是不负责的表现,即便是普通士兵的军事素养也不应该如此低下。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插图20

淮海战役刚刚打响时,开国上将宋时轮时任华野十纵司令员,他带着四个警卫员驾吉普车通过蒋军第三绥靖区的防区时,误入尚未起义的第59军111团所驻守的韩庄,对方哨兵喝问口令时,这边当然回答不上,然后就是拉枪栓的声音,但蒋军也只是包围了汽车并将三个警卫员和汽车押往团部(该部最终起义),如果按照如题的理解,那我们的纵队司令员恐怕当时就牺牲了。

这个真实的事例也说明,即便对方回答不出口令,在没有严重安全威胁的情况下,哨卡也只是进入了临战状态,而不必要马上开火。一方面,来的很可能是不清楚口令的友军,另一方面,对方只有五个人构不成威胁,完全可以先扣押再查明身份。军官士兵需要报部队番号,需要出示证件,还可以通过电报电话核验身份,乱开枪那就是胡来了。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插图21

战时口令用词用语一般比较简单,最多加个回令,因为太复杂了士兵们容易记不住,更何况许多士兵还可能是文盲,既然是简单的辅助措施,只能起到最初级的敌我识别作用,绝不是核准身份的标准,尤其还多用在战线后方而不是前沿。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明白为什么不能轻易开枪了,如果口令回答正确,而提问方一时忘记了回令是什么,是不是对方也可以开枪了?那不就乱套了。

最直接的例子是二战时期的阿登战役,当时德军以党卫队中校斯科尔兹内率领数百名会英语的特战队员组成“第150装甲旅”,化装成为美军渗透进后方,他们轻而易举就弄到了口令,然后涂改路牌、扰乱交通、破坏实施,让美军后方一片混乱。美军司令部不得不出动大批宪兵拦截,这个时候口令根本不代表什么了,宪兵们不仅要查验证件,甚至还会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答不上来就当场拿下。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插图22

最终斯科尔兹内的手下大部被抓,经过审讯确认身份的德军官兵被立即处决(身着敌方军服的间谍不享受战俘待遇),但是你注意,没有一个德军特战队员是因为答不出来问题被直接当场射杀的。因为口令也好,问题也罢,都是防谍防渗透的辅助手段,在美军人心惶惶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下,不少真的美军也被扣押起来,连第12集团军群司令布雷德雷上将都遭遇了这种怀疑一切的检查,难不成都直接击毙?

布莱德雷后来苦笑着回忆说:“约有五十万的美国兵,互相见面时简直如猫见了耗子一般,大眼瞪着小眼,互相怀疑着对方”!所以口令错误只是促使部队引起警觉、提高警戒级别,在拥有优势武力的后方,轻易开枪毙伤对方是不切实际的。战时军队有宪兵、有反间谍机构,警戒部队只需要把答不出来口令的可疑人员扣押审查即可,并不拥有直接处置的权力,那叫草菅人命。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插图23

战争期间敌我识别是个复杂的问题,不仅口令可以获取,证件也同样可以伪造,而口令的可信度甚至还不如证件呢,所以不能据此第一时间就开火。但是战场上情况复杂,警戒部队和哨兵也拥有临机处置权,比如当对方回答不出口令时,哨兵有权要求对方放下武器或者呆在原地别动,如果此时对方不服从命令或者有反抗的企图,那当然就不仅仅是子弹上膛拉枪栓恐吓,而是毫不犹豫开枪射击了,所以分析问题要具体对待要有军事常识。

别拿八路军115师师长被误击当例子啊,晋绥军哨兵只是凭借日本军装就开了枪,根本没口令什么事,精神紧张外加不负责任,所以阎锡山的部队军事素养真心不咋地。

在战争期间,部队口令对不上,是不是可以直接开枪?插图24


也是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时,第一次战役结束休整后(2月26日),第二次战役(3月以后)我部在越南禄平境内某地山头,那天夜里2点钟我从猫耳洞里出来站岗,雾很大。不一会听到呼哧哧声音由山角处转过,朝我窜来,很快。我连喊几声口令,无回应,朝响声处果断开枪,相邻哨位也补了几枪。惊动了领导,跑过来察看,咦,响声往树林上飞快窜动,很近的猫耳洞的战友也过来,我们一起朝树上开枪,哒哒哒,一排子弹过后没声音了。天亮一看,好大一条蛇被击毙,据说越南的这种蛇在树上比地上行动更敏捷,可以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剧毒,幸好击毙,伤人不得了。战场上口令就是通行证,不然寸步难行。我记得刚进入越南时几小时换一次口令(不打仗时一夜一口令),后来2小时换一次,3月5日以后1小时就换一次口令,因为越军特工队活动频繁,口令对不上随时开枪,开始进入越南时跳跃着询问口令以保护自身安全(从这棵树跳到另一棵树),后来快撤退时,口令不对立即开枪。


讲一下我当兵时候的事吧!九六年我在河南54647部队当兵,那天晚上我站夜班第二岗,刚上哨没多长时间就听见弹药库那边传来了枪声,一开始以为是放鞭炮,后来响了四声,才确定是枪声,到第二天听我们守弹药库那边的老乡讲,昨天晚上有个不要命的老乡跑去爬弹药库的墙,结果站哨的是个新兵,直接开枪把人打了。应该是重伤,不过后来那个新兵也没啥事。毕竟弹药库是军事重地,口令对不上真的是会开枪的。如果你一个平头百姓,真的误闯了军事重地,当有人问你口令的时候,真的马上回答,不管你是否知道口令,先回答一个是我。至少哨兵是不会马上开枪的。另外最好的办法还是晚上特别是晚上没事别去军事重地晃悠最好。。。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会遇到的是老兵油子还是新兵蛋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好观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ptv1080.com/467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