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不住
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常德保卫战为何最后功亏一篑?其实是因为余程万第57师兵力不足所致,由于在之前的鄂西会战中有所伤亡,该师当时并不满编,官兵总数只有8000人左右,是故有“8000虎贲”之美誉。那么为什么不派一个满编军去防守常德呢?这也是第二个关键的问题。
这是由于日军主将的狡猾和中方第六战区的无能造成的,日寇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在发起“常德攻略战”之前,保密工作和隐蔽集结做得极好,约五个师团10万日军集结战役准备时,重庆军事委员会居然判断不出日军的进攻方向。而横山勇在战役发起时,又玩了个狡猾的声西击东,把重庆军事委员会和位于鄂西恩施的第六战区长官部全给耍了。
1943年11月1日起,日军首先以两个师团作为前锋攻向鄂西的渔洋关一线,此时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已调往云南担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职,而以西北军将领孙连仲代理第六战区,实权掌握在参谋长郭忏手中。这两位在军事指挥上皆属庸才,日军发起进攻后,他们简单地判断为敌人攻击重点是鄂西和川东的沿江地区,于是调动战区所属部队分头迎敌。
王耀武第74军在打完鄂西会战后,所部三个师分散在湘西北地区整补和驻防,此地区原由霍揆彰第20集团军驻扎,该集团军调往云南后,这个“鱼米之乡”的兵力确实有些空虚。王耀武以余程万第57师驻常德,军部和第51师、第58师分驻桃源等县。既然日军是进攻湖北省西部,那么第74军所在的湖南西北部就是战场后方,思想上比较麻痹,而王耀武也接到了立即率军主力北上驰援鄂西的命令。
岂料日军在11月5日突然转向,各师团掉头杀向澧水,在行进间连续击破击破王敬久第10集团军和王瓒绪第29集团军等部,然后继续南下把常德切割开来,此时日军中路第116师团开始动作,纵兵直扑常德。等到孙连仲武器判明横山勇的战术意图时,常德已经被日军完成切割包围,成为孤城一座了。而在常德驻防将近半年的第57师,就这样转眼间就被顶上了战场第一线,开始了艰苦的守城作战。
看懂了吗?如果国军高级将领的战场嗅觉或者战役指挥能力再灵动一些,能够判断出横山勇进攻鄂西是“虚晃一枪”,或者哪怕是再谨慎一些,让第74军迅速在常德完成集结而不是盲目北上增援,都不会酿成余程万偏师守城的窘境。而一旦日军完成了战役分割,再想派援兵过去可就是难上加难了,一方面是国军救火从来不怎么有力,另一方面是日军的阻援能力极强。
正在开罗参加首脑会议的老蒋,闻讯立即部署进行常德会战:以余程师死守常德,再以第六战区和薛岳第九战区共同调动大军,分路出动对攻城日军遂行反包围。所以常德会战胜败的关键,就是余程万第57师能够守多久,能不能坚持到外围援军的到来,遗憾的是,第57师虽然打得非常英勇,并且给日军以重创,可是兵力太少了。
正常情况下,第57师这样的中央军嫡系师,满编兵力在12000到13000人左右,其中战斗兵一般在8000人,现在余程万全师只剩下8000人,而且之前损耗的都是战斗兵,所以他的可战之兵只有5000人不到的样子。而日军却集中了第116师团和第68师团来攻城,敌我兵力对比其实超过了六比一。
余程万坚持了整整14天,第57师除战死的将士外,最后只剩下不足500人(突围200多人,废墟里散落近300人),从11月18日的前哨战打到12月3日,57师终于失去了整建制抵抗能力。而到了第18天头上,最先到达的援军已经抵达常德城外,余程万就是跟随这支部队一起“光复”的常德,中间的时间差是三天,仅仅三天!
也就是说,无论是傅作义的第35军(三个师20000余人)、方先觉的第10军(三个师30000余人),兹要是任何一个战斗力较强的满编军,都可以支撑到援军到来,哪怕是第74军有两个师守常德、或者是余程万能得到一个团的生力援军,再坚守三天也没有问题,那么常德会战的结果就将改写了。
道理明摆着,横山勇要用大部兵力阻击中国军队的援军,能够用来攻城的就是两个师团30000来人,而余程万用三个步兵团撑了14天,并且给日寇以严重杀伤,攻击力锐减。那么如果余程万再有一个步兵团的兵力,坚持守上四、五天完全没有问题,所以结论是,不用换成什么一个主力军守常德,即便是第57师在满员状态下,也足可以撑到援军到达。
在三路解围和决战部队中,王耀武的第74军主力最为积极,57师毕竟是他的所属部队,而横山勇也派出了第11军强悍的第13师团前往阻截,以两个师攻击日军一个甲级师团的防线,尽管第51师和第58师拼尽了全力,仍然没有可能在短期内完成突破。第六战区组织的其他增援部队均属弱旅,更是无力摆脱日军的纠缠,进展缓慢。
需要负责任的是薛岳,之前因为常德属于第六战区作战区域,所以薛岳的增援并不积极,没有第一时间组织大兵团前来,反而担心日军会觊觎长沙(有点扯了,横山勇能用的机动部队都摆在常德战场了),仅派方先觉第10军分路增援,结果被日军各个击破,反而使第10军遭遇重大损失,后来在衡阳保卫战中为什么第10军仅有17000人?就是增援常德时伤亡颇大没有恢复过来。
军委会军令部搞不定薛岳,只好一面把常德划归第九战区作战范围,一面搬出老蒋和陈诚直接下令,薛岳这才认真起来,11月28日再派欧震兵团驰援常德,可惜宝贵的时间被耽误了。到11月28日这天,日寇已经突破城垣进入市区,余程万正率残部跟鬼子大打巷战,又坚持了整整四天!战役期间日军伤亡病患,减员多达10000余人,用什么傅作义,再给余师2000兵,马上被合围的横山勇就得逃跑。
日本人完全占领常德,已经是1943年12月3日的上午,此时战场制空权易手,中美联合航空队狂轰滥炸日军部队,并且王耀武、欧震等援军也全面压了上来,所以横山勇几乎来不及打扫战场,象征性进城逛了一圈,就下令部队开始撤退。突围的余程万遇到了欧震兵团所属的第58军新编第11师,然后带着自己身边的83人和新11师的一个团,于12月7日杀回常德,此时鬼子已经跑了。
废墟里站出来300名第57师的残存官兵,带头的是第171团团附高子曰,老蒋接报,立即下令扣押余程万,罪名是“抗命突围”。
抗战期间国军守城很少有守得住的,即使守军英勇顽强寸土必争,守不住的原因里有两个惊人的相似:一是城内守军弹尽粮绝拼到伤亡殆尽,城破。二是应该来增援的部队迟迟不到。35军军长傅作义将军尽管擅长守城,但是坚守了几天照样守不住太原城,当时的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上将在撤离太原的时候专门给留下守城的傅作义写了道手令,大意是能守则守,守不住就撤。实际情况操蛋的很,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在太原城内外还部署了其他的部队协助守城,这些部队跑的精光,只有傅作义孤军守城。徐州会战期间的藤县阻击战,川军122师6000官兵伤亡殆尽,师长王铭章以身殉国,直到城破,都没等来应该赶来增援的汤恩伯军团。而临沂阻击战庞炳勋军团连日恶战伤亡大半,张自忠将军带着59军及时赶到,59军强渡沂水河,在临沂城外与日军逐村逐屋的反复拉锯争夺,最终击溃日军精锐的板垣师团和坂本独立旅团,史称“临沂大捷”,庞军团和59军都拼残了,拉到二线补充重建去了。在台儿庄,池峰城的31师与日军同样反复争夺,伤亡惨重,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把能调的部队和散兵游勇都派往台儿庄内增援,台儿庄还是一大半失守,池峰城为了表示决心,下令工兵炸断运河浮桥,自断退路。危机时刻,汤恩伯军团终于赶到,在台儿庄周围形成对矶谷师团的内外夹击,史称“台儿庄大捷”,举国振奋。列举这几个战例,对于国军守城能不能成功有个大致的了解,常德保卫战的第57师师长余程万没能等来援兵,为了解常德之围,来增援的105师被日军击溃,师长许国璋以身殉国,其他各路援军还不如105师,根本威胁不了围攻常德城的日军,57师8000官兵幸存者只有百余人。最无耻的是衡阳保卫战,方先觉率领编制不满额的第10军死守衡阳47天,17000官兵拼到剩下6000伤兵,毙伤日军7万人,打的日军不止一次向衡阳周围空投各级军官。尼玛47天哪,各路援军就是爬也能爬到衡阳城周围对围城的日军日军发起猛烈攻击了吧?还是没有!现在题主能明白了吧35军能不能守住常德了吧?
记得《笑傲江湖》里有这么一段:
令狐冲向风清扬学剑术。完了后问风清扬,能不能挡得住田伯光二十招?风清扬回答,挡不住!但你又何必挡?
用在国军身上,也是合适的。国军每天想的,就是如何守得住。无论是常德,还是孟良崮,请示蒋公,蒋公总是回答:
坚定地守住,就有办法!
常德保卫战中如果是换成名将傅作义率领35军驻守,如果兵源充足、后勤保障得利、武器粮食也不缺,以傅作义才能谋略肯定能守住常德。
从日军的角度看,攻击常德也没有啥战略意义。最多就是牵制一下中国军队,减轻其他地区日军的压力,所以打下来又主动撤了。一开始,中方战区司令部不能判断日军主攻方向也就是这个原因,所以把防御重点放在长江南岸。
兵无常势,假如常德守军多了,日军就会攻击另外一个城市。假如另外一个城市守将能扛,那就会是另外一场保卫战;假如不能扛,那就如其他城市一样,无声无响得丢失了。
这种混Ⅹ假设令人气愤。一场战役进行总结和评议无可厚非,却不能作这种有辱保卫战中牺牲的国军将士的假设
傅作义带35军来守常德,守不守得住,我不敢担保,但我可以肯定的说,傅作义绝对不会丢下阵地,丢下部下自己弃城逃跑。蒋介石在常德会战的检讨会上说过的一段话,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蒋说余程万在常德城被围之时,不时积极组织防卫,而时拚命向上级救援,你不呼救难道上级就不救你了吗,哪有上级见死不救的?破城之时,余程万不时收拢部下,修复工事,积极反击,夺回阵地,而时丢下阵地,丢下部下自已弃城逃跑,他怎么对得起拚死抵抗的部下,对得起拚死救援的同僚,对得起对他信任有加的上级???
74军应该是当时国民政府军队中最有战斗力的,以少战多能守常德十几天已到极限,兵员也消耗殆尽,这己是国军战力的顶峰,傅作义虽擅长防御但面对的都是日军偏师,压力不大,常德面对的是日军重兵集团,山西军队在娘子关占尽天时、地利、人和都丢了太原,在四面被围的情况下估计三天都守不住!
作为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重要一笔,常德保卫堪称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类似作战的缩影。
国民党军队的各种顽疾暴露无遗,从某种程度上说无论是傅作义还是其他的国民党将领,都无法比余程万的部队做的更好,也无法为国民党军队获得一场胜利!其具体原因在于,
一、守军的超长发挥,并不能决定战役的最后走向。无论是抗战初期的临沂、藤县、还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长沙保卫战以及后来的洛阳、许昌、衡阳等保卫作战。
在民族大义的加持下,接到防御命令的国民党军队,如果没跑,一般就是准备与日军死拼,因而会爆发强大的防御作战能力。比如,临沂时庞炳勋带着就守了半个月,方先觉在衡阳更是守了47天。但这些作战大多以失败告终,原因就在于守军的优异表现并不能成为决定性的因素。
二、糟糕的战役战役组织协调,使得战役进展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因素。
作为国民党会战的典型表现,常德会战从发起到失败,都充满了国民党特色。
比如,战役发起并升级成会战,就是因为日军攻击常德后引起了所谓国际观瞻,委员长亲自下令并组织了会战。比如,常德守军孤军奋战打生打死,周边的援军缺迟迟无法突破日军的防线,常德失陷后却有部队能在三天之内光复失地。再比如,日军发起进攻之前,常德并不是国民党军队选择的战场,余程万不满编的部队也不是战区预定的主力,只是日军兵临城下时临时拉上去而已,凡此种种莫衷一是。使得胜利变得遥遥无期。
第三、决定胜利与否的永远是看谁来增援。
作为国民党军队作战最致命的因素,援军是谁,是否能有效增援,往往决定着战役的成败。
如果援军都是类似张自忠增援临沂那种不惜代价的行动,那么很多会战都能成功。但援军如果来的是藤县的汤恩伯,那么日军的狙击往往都能成功。
很明显的,余程万在常德没能等到张自忠,至于来的是不是汤恩伯那就见仁见智了。反正守常德8000虎贲虽然拼命,最终的结果也是援军光复失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