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听出标准音质和无损音质的差别?

有没有什么技巧告诉我这个木头耳朵仔细听歌的哪个细节才可以分辨出无损音质和标准音质的区别,或者说要多少钱的耳机才可以听出区别,本人手机是vivo的支持hifi,耳机是两百多的(有线耳机)

还是很容易听出来的,无损音乐清澈,跟有损的比起来能听到更多的细节


无损的声音就是当你要开口骂人的时候,对方已经狠狠的一巴掌拍在你脸上的声音。


你用耳朵是听不出来的,如果想听出来,你的耳朵需要经过训练,但是,用仪器可以听出来


大部分人听音乐就是听个响[捂脸]真正说差别,直观的感觉就是听完标准音乐再听无损音乐,就会觉得之前那个音乐总有莎莎声


这么说吧,开始我也是追求flac格式的无损音乐,以为高比特率的音乐音质更好(毕竟我也不太懂qwq)。现在我为自己的本地音乐库选择的都是320K的Mp3格式,统一标准后,听音乐就简单了起来。

其实320k和无损就算是专业的调音师都很难区分。它是把人耳听不到的频率给去掉了,外放神也听不出,用手机推非监听耳机调音师也听不出,听出来我把手机吃了,必须要用专业的设备加上对曲子的熟悉和反复比对,才可能听出那么一点点差距,这点区别的影响比你呼吸还小,所以没必要。

当然,如果真的想要一份“无损”,实体CD可能更会让你心安吧。


买套几十万的音响,瞬间就就知道了


听起来你舒服就好了,就算是大师也没办发满足别人选耳机的音质好坏


听不出来区别,多数是器材不行,包括耳朵。

一般来讲,用手机加耳机听,差别不是特别大。而且你从网上听,听到的所谓“无损音质”未必是真的无损音质。

先说音质。你听到的未必是真的无损音质。

如何听出标准音质和无损音质的差别?插图

从网上听歌,一般听到的音质,主要是标准音质和高品音质。真正的无损音质很少。

音质的差别在哪?

简单说,就是转录后保存的音线数量不一样。一般来讲,网上听到的歌曲是16~24音线。部分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可以达到32音线甚至更高。

无损音质是flac格式,比如母碟是32音线,它转录过来还是32音线。

高频音质,是以320K压缩MP3,用音线来解释,32音线,到它这变24音线了。

标准音质,32音线到这剩16音线了。

流畅音质,全是杂音,因为32音线到这就剩8音线了。

怎么去理解音线?就比如说,一首歌,同时有32种乐器在演奏,这就是32音线。你撤来撤去,把32种乐器撤剩8个了,一方面,失去了其他乐器的辅助润色,只剩主旋律,声音就枯燥了。另一方面,你撤掉的乐器还留下了杂音。

如何听出标准音质和无损音质的差别?插图1

你从网上听的时候,就算你选的是无损,也未必是以flac播放的。这就是流量问题,挂羊头卖狗肉才能赚到差价,一首5分钟的歌,收你36M流量,但是给你播MP3格式的高品音质只需要12M流量,它就赚到24M的差价——反正你也听不出来好坏。

你想听出差别,很简单,找特定的歌就能听出来。

推荐两首。

一首是小松未步的《如履薄冰》,你去听,如果在6~8秒的时候,你听不到有六声极快的定音鼓声,那你听到的肯定不是无损音质。你去听吧,这六声“咚咚咚~咚咚咚”持续时间也就不到1秒,但它就是一个音线。它没有损失,说明转录的音线足够多。这六声没了,你还说是无损音质,那不骗鬼呢嘛。

再一首,是ZARD的《愛は暗闇の中で》,这是让你用来感受不同音质对旋律的影响的。一般的歌曲音线减少,主旋律也照样维持。《愛は暗闇の中で》很特殊,音线减少,失去润色,你会感觉主旋律都变了,跑调了。

设备当然也会有影响,但是从手机听歌的角度来说来说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大。

设备上的差别,要在音线充足的情况下才能体现。音线不足,都是8音线wma格式,拿森海塞尔来也没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

好的设备、一般的设备,区别何在?就是设备对音线的单独播放能力是否足够强。

如何听出标准音质和无损音质的差别?插图2

比如你听《船歌》,这也是一首常见的试机音乐,举个例子,它里边有很多低音定音鼓。

那么,如果你的设备,可以单独划出来一个区域来播放超重低音,就可以展现低音定音鼓原本的因素。

设备能力不够,没法单独划出来一个区域播放超重低音,就只能兼容播放。兼容播放,情况好一点,仅仅是音色不够圆润,情况坏一点,就会有明显的杂音。杂音怎么来的?就好比你拿一个小箱子装一个大抱枕,塞不下,冒出来了,冒出来那部分就成为了杂音。

而网上的歌,音线真正充足的没几首,都是假无损。如果不是听古典音乐,其实很难分辨的。至于那些夸高档货的的,其实他们也不是真的能听出来好坏,这帮外行哪懂专业知识,只是在那炫耀优越感而已,装的。


大部分追求高音质的人都是无法通过盲听区别的,所以不用纠结,只要自己感觉好就行。


cd抓轨的wav标准文件无压缩,声音鲜活,温暖有温度,高中低音过度自然,人声有空气感,清风拂面,像张惠妹,梁静茹,许茹芸的慢歌能感受到明显声带振动,男生如陈奕迅,王闻,张国荣等能感受到鼻音带来的投入感。无损音源就是缺少了一份鲜活与自然

如何听出标准音质和无损音质的差别?插图3


网上各音乐软件曲库提供大量的音乐,分几个档次,流畅、高品、超品、无损。无损音质最高,与过去的CD相当。

CD的音质也分高低,有普通CD与HDCD。编码格式,普通CD为16bit/44.1khz,HDCD有,24bit/44.1khz、24bit/96khz、24bit/192khz,等。HDCD的音质强于普通CD。音质好的原因,信息量大,如一首3分钟左右的歌曲,流畅仅1M左右,16bit的无损20M左右,24bit的无损50M左右,甚至更大。如,酷我音乐的HiFi专区,提供大量CD转换格式的音乐,需整张碟下载,一张16bit的CD约几百M,24bit/96khz的1G左右,24bit/192khz的1G以上。

网上各音乐软件提供的音乐,大多为过去的胶纹唱片、磁带、CD,转换为另一种编码格式。音质有高低,但一般手机外放,流畅(标准)与无损,听不出明显的区别。用耳机听就很明显了,特别是有HiFi音乐解码芯片的音乐手机。


反正我找的都是24bt96-192的flac格式的歌曲,一首歌曲大约1,2百兆用手机听,配上几百块的耳机,听着比几兆,十几兆的音乐要细腻,比人家上万的播放器比不了,最多听个响


音响和音乐本来不是一码事,却非要放一起说,所以就成了玄学,水太深,不好说,就不说了


最主要的是现在网上有非常非常多的音频是以前的老唱片老磁带转录的,那时候的原始录制设备就不好,声音的细节录制的就不足,你即使把它做的再高级的格式,也听不出来效果。有的老艺术家的音频资料非常珍贵,即使是失真的也有艺术价值。


低音下潜力度,清晰度,最为表现好的就是听呼吸,齿音。厉害点的可以听出当时歌手的表情,心情


高解析的耳机和播放器,直接对比听大多数人能听出差别,无损的会感觉明亮一点。普通手机和一般耳机,320k的MP3和普通无损很难听出多大差别。当然DSD还是能听到稍显明亮点。


无损和压缩MP3音频之间主要的区别有两点,一个是动态,无损是16bit,也就是说在同一音量下不调整音量,声音的响度有16个级别的明显变化,音乐感染力更强;第二个是采样精度,无损每秒采样44100次,差不多可以采样到22kHz的高音,基本覆盖人耳能听到的高音范围。这两点就是无损和压缩MP3之间主要的区别。

听音乐的时候注意分辨,动态和高频的泛音以及定位结像,320k的MP3基本是没什么泛音的,基本上高音一耳朵区别,而且高音缺少带来的是定位和结像的模糊,中低音则区别不大。动态方面感染力也弱一些,这方面相比高音来说要难区分一些,需要比较好的设备才比较明显。

设备上限比较低的话确实有可能听不出,一般的手机/平板/电脑如果不外接高阶解码器是很难表现的,蓝牙耳机蓝牙多媒体桌面音响也很难分辨。要想听得出很大区别,那起码得入门级HiFi产品,一般全套系统两三万元以上的音响或者万元以上的耳机系统就很容易听出明显差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好观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ptv1080.com/602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