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上世纪三十年代号称“第三帝国”,希特勒的纳粹当政,崇尚法西斯主义,到处侵略扩张,肆无忌惮。
意大利上世纪三十年代,独裁者墨索里尼当政,也崇尚法西斯主义,曾经先后入侵埃塞俄比亚和阿尔巴尼亚,遭到被侵略国家反抗,只好求助于希特勒。希特勒也愿意帮助墨索里尼这个小法西斯兄弟。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意大利也进入轴心国。
日本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侵占中国东三省,1937年发动“七七事变”,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日本法西斯代表人物东条英机不顾日本内阁反对,执意要与希特勒的德国结盟,也加入轴心国。
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狼狈为奸,沆瀣一气,成为一丘之貉,被绑在法西斯主义侵略战争的战车上,与全世界人民为敌,成为臭名昭著的轴心国集团。
尽管当时德国和日本军事力量都非常强大,尽管轴心国得意一时,但最终都逃脱不了灭亡的结局。
因为轴心国不仅仅是三个,而同盟国也不是全世界,实际上在美国参战之前,轴心国的实力还要更强大一些。
首先轴心国并不是只有三个,像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等都是德国的仆从国,而芬兰、西班牙、泰国在一定程度上还与轴心国结成了同盟,而法国维希政府又是德国控制下的傀儡政权。所以,轴心国表面上是三个,但实际上早就已经控制了欧洲大部分地区,就连亚洲也只有中国这颗独苗在与轴心国作战。至于美国,那还得等到珍珠港事变后才参战呢。
如果不考虑美国,那么整个世界范围内轴心国的敌人就只剩下英国、苏联、中国这三个了。而英国早就缩回英伦三岛瑟瑟发抖了,如果不是希特勒后面将大部分力量都投入到苏联,丘吉尔恐怕早就要将家搬到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亚了。至于苏联在这个时候也是很惨的,说苏联是在独自面对德国的进攻也不为过。德国带着自己一堆的仆从国一窝蜂地杀到苏联内地,差一点就打下了莫斯科,整个苏联最菁华的地区都已经被德国人占领了。中国则更不用说了,大半个地盘都落入到日寇手中,整个沿海地区全部被日军占领。
我们经常说轴心国狂妄地在单挑全世界,但如果放到那个年代来看,整个世界除了美国以外,英、中、苏都已经在战争中遭受重创,在短期内根本就看不到战争胜利的可能。再说了,虽然我们经常说轴心国单挑全世界,但实际上轴心国的敌人实际上就只有中美苏英这四个国家,至于其他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菲律宾什么的国家都是打酱油的。
所以,轴心国其实并不少,而同盟国这边看着人多势众,其实同盟国也就是四个,如果不是美国参战,同盟国这边赢的局面并不大。
1.轴心国并不是团结一致的,日本在德国对苏宣战后,并没有跟进,给与苏联很大的喘息之机。
2.从39年二战开始以来,到德国对苏入侵之前,德国一直要跟英国和谈,不准备一直打下去的。
3.如果美国真的中立的话,日本怎么可能会偷袭珍珠港,虽然不是军事进攻,但是已经有很多战略物资进行禁运。
4.二战的爆发其实是有一定偶然性的,如果德国入侵波兰的时候,英法直接出兵进攻德国,德国估计也就只能坚持几个月。
5.德国后来看上去很强大,其实有偶然因素的,法国之所以败的那么快,是因为支援部队晚到了几天。而苏联是因为进行了大清洗,军官都被清洗了。
6.法国其实可以一直打下去的,还有一部分精锐的,最起码牵制100万德军不要紧,主要是政府投降了,而不是国家投降。
7.二战初期,美国的军事实力很弱的,根本没有二战后期那么强。
8.德国发动二战也是被迫的,因为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压榨的太厉害了,造成纳粹在德国有很大的民意基础。
9.纳粹的模式相当于贷款建设,后期故事讲不下去了,只能靠掠夺来弥补。
轴心国只有三个,但轴心国的仆从国、战时合作国以及扶持的傀儡政权有很多。
仆从国有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
战时合作国有西班牙、芬兰、泰国。
扶持的傀儡政权有斯洛伐克、维希法国、汪伪政权、伪满、越老柬王国等。
另外像伊朗、土耳其、智利等国家,虽然当时没有明确支持轴心国。但在盟军逼迫它们站队之前,这些国家的首脑,暗地里或多或少都倾向于支持轴心国。
就拿伊朗来说,当时可谓是“苦英久已”。
伊朗国王礼萨汗最恨的就是英国人,其次是苏联人。
德国正好也反苏、反英,与伊朗的利益诉求高度契合。双方一拍即合。
为了防止伊朗彻底倒向轴心国,英国不得不联合苏联,出兵伊朗。出兵的结果,是亲德国伊朗国王礼萨汗退位,纳粹德国在伊朗的势力被全部肃清。伊朗才又倒向同盟国。
以此为基础,所以后来美苏英三国元首才敢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召开了对二战有决定性意义的“德黑兰会议”。
(1941年,英苏联合出兵伊朗)
相对于轴心国,别看1942年元旦在《联合国家宣言》上签字的国家有26个之多。
但其中诸如比利时、南斯拉夫、古巴、捷克斯洛伐克、荷兰、卢森堡、多米尼加、哥斯达黎加、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希腊、巴拿马、海地、洪都拉斯、尼加拉瓜、挪威、波兰等,都是凑数的。
这些国家要么没有实质出兵。要么国土已经沦丧了,只有临时抵抗政府。
因此真正的中流砥柱,当时只有四个,也就是美国、苏联、英国、中国。
即便把有一定贡献的国家和临时政府也算上,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联邦、自由法国等。也就十来个国家。
所以实际上的二战,是七八个轴心国和仆从国PK十余个同盟国。
并不是PK全世界。
美国参战前,轴心国的实力长时间都强于同盟国。至少也是实力相当。
另外,二战从出现苗头,到爆发,再到轴心国与同盟国全面开打,中间有一个过程。
不是说德国、意大利、日本,昨天结盟成轴心国,今天就挑战全世界。没那么夸张。
下面简单捋一下二战。先说欧洲战场,可以大致分为三阶段:
第一阶段是希特勒上台,振兴德国经济,使德国摆脱了大萧条。
但由于希特勒的各种政策,是优先发展军工产业,具有饮鸩止渴性质。如果不打仗,不对外扩张,前期的很多投资就都打水漂了。
再加上德国人痛恨《凡尔赛和约》,普遍支持希特勒带领他们一雪前耻。
所以渡过经济危机后,德国立即走上了对外扩张的复仇道路。
先是撕毁了《洛迦诺公约》,不顾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出兵三万,进占莱茵非军事区。
接着扭头就与意大利、日本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以反苏为幌子,扩军备战,并在英法的默许下,吞并了希特勒的祖国奥地利和重工业发达的捷克斯洛伐克。
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德国的综合实力立即碾压了英法。这导致本来就恐战的英法更加忌惮德国,想把祸水东引到苏联。
第二阶段是斯大林眼见英法靠不住,竟然纵容德国打自己。为避免双线作战,便提出苏联加入轴心国的构想。在被希特勒拒绝后,他又提出签署互不侵犯条约。这次希特勒同意了。
然后,苏联开始搬椅子看戏,坐山观虎斗。
把苏联这个强援推到德国一方后,英法可谓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一下子就更不敢动了。
以致德国入侵波兰时,英法虽第一时间宣战,但却宣而不战。坐视波兰被揍。
德军出兵半个月后,苏联也入侵波兰。
英法继续宣而不战,其间只是利用国联惩罚了苏联。但苏联以退出国联为回应。
这场闹剧的最终结果,是波兰被瓜分,英法在一旁无所作为,德苏吃肉喝汤。
解决了波兰后,德国只用五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备战,随即调头打丹麦、挪威、低地三国和法国。
丹麦、挪威、低地三国实力不行,虽然奋起抵抗,但难逃尽数被灭的结局。
法国实力强劲,使出全力反击,但也是以卵击石。最终仅抵抗了40多天便投降了。
法国投降前,英国人仍然未醒悟,还在做白日梦。觉得事情还有转机。直到法国举白旗投降后,才幡然醒悟,但为时已晚。
此刻,轴心国差不多约等于整个中西欧。
欧洲打得稀烂的时候,美国人在干嘛呢?
美国人在看戏。
当时的美国,刚刚渡过经济危机,除了个别有远见的政治家外,大部分人都不关心东半球的战事,只关心自己的钱包鼓了还是瘪了。
用现在的说法。你要问当时的美国人怎么看欧洲大战,美国人只会说:别问,问就是利好钢铁股、军工股和石油股。加杠杆买就对了!
至于说参战?参战是不能的。
这辈子都不可能。那是欧洲人的战争。与我们美洲人何干?
房贷还了吗?车贷还了吗?信用卡还了吗?
自己都在艰难与负重中前行,哪有力气管万里之遥的东半球的闲事?
第三阶段是海狮行动失败后,英国开始渐渐得到美国援助。
1941年3月25日,罗斯福利用总统职权,授权美国的船坞可以修理英国的船只,并将10艘美国汽船转让英国舰队,帮助英国反潜艇作战。同时,罗斯福还下令,扣留了德国在美国港口的30艘船只。
转到4月,罗斯福批准海军护航计划。从美国太平洋舰队抽调约四分之一的舰艇,转移到大西洋。执行护航计划。东调的美军,针对目标当然就是德国海军了。
到了5月底,罗斯福发布公告:“一切运送物资必须的其它措施都将采用”。并宣布全国处于“无限期的紧急状态”。
这几件事表明,罗斯福已经坐不住了。虽然国会仍然未批准他对轴心国开战。但他已经开始了布局。就等着入局的机遇。
眼见美国有介入的可能性,希特勒随即执行巴巴罗萨计划。
用他的话说:“苏联就像个破房子,踹上一脚就倒了!”
既然现在搞不定英国,美国也可能介入。那就先放英国一马。等拿下苏联后,德国背靠欧洲大陆,还会怕英美?
苏德战争开打后,英国松了一口气。这时候的交战双方,是欧洲轴心国PK苏联。英国暂时解脱了。
至于美国,虽然在苏德战争暴发后不久,与英国签署《大西洋宪章》。在立场上,已经与德国事实上对立了。
但总体来看,美国仍然在看戏。对欧洲的援助有限。轴心国与同盟国的实力对比,仍然是轴心国一方略占优势。
不过相比于法国,苏联人够硬!不仅挡住了德军的闪电战,并且还反推了。这就使得二战的形势开始逆转。
后面的事我们都知道了。美军参战,稳定了人心。到了斯大林格勒战役时,德国处于四面为敌境地,被同盟国群殴。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在欧洲战场,实际上轴心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实力占优的。希特勒一直在避免一打多的情况发生。
按他的设想,几个月拿下苏联,再回头对付英国和美国,他仍然不落下风。只是他没想到自己会在苏联栽跟头。
(被俘虏的德军元帅保卢斯)
再说亚太战场。大致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日本侵华,我们独自抗敌。
战争期间,一直都是敌强我弱,日本大将杉山元甚至口吐狂言“三个月解决中国问题”。
这要不是有飞龙骑脸的优势,他敢说?但我们并没有因为实力弱就投降。
在抗战期间,英美曾干涉日本,但因为英美希望日本打苏联,便纵容了日本,牺牲了我们。
第二阶段是英国被轰炸,以及日本与苏联签署互不侵犯条约后,宣告英美想让日本与德国夹击苏联的计划破产。
英美为了保住苏联(用丘吉尔的话说:如果希特勒入侵了地狱,我甚至愿意为魔鬼在下院说辩护),开始针对日本。并逼迫日本从中国退兵。恢复到侵华之前的形势。
日本无法接受这种“压迫”,再加上日军当时已经控制了中国最富庶的地区,在中国已经榨不出什么油水来了。便决定南下东南亚,先解决石油、橡胶等工业原料短缺的问题。再与英美决战。
按照日本高层的设想,先偷袭珍珠港,灭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赢得一年左右缓冲期。顺便搞定东南亚,解决了能源和原材料问题。然后再回头灭了我们,以我国为背靠,与美国决战到底,争取与美国平分太平洋。
在执行这个预定计划的初期,一切都按照设想发展。日军的精锐碾压英美二流部队,顺利拿下东南亚和太平洋岛屿。日军一直是以优势兵力碾压同盟国军。
但日本没想到美国的恢复速度会那么快。
美国只用半年时间就展开了反击。而日本为了再给美军一次大的杀伤,赢得时间,不得不调兵遣将,在太平洋多次部署会战,但每次都战败。于是战争的走势开始往日本人的预计之外发展。
第三阶段是瓜岛战役失利后,日军不得不往回收缩防线。这时候与日军作战的国家有我们和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不过由于美国只能拿出20%的力量对付日本(80%的实力拿去对付德国了),而我们和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人口加起来还不到一千万)的实力偏弱,英国也无力在亚太投入太多兵力。因此占据了大片中国领土和东南亚的日本,在实力上并没有大幅度弱于同盟国。双方仍然是势均力敌的。
只不过,由于日本对占领区资源的利用转化率低下,以及工业水平和美国却有差距。
当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连吞败绩后,战争胜利的天平逐渐开始往同盟国倾斜。
后面的事,我们都知道。日军一败再败,劣势逐渐开始显现。在丢掉菲律宾后,日本已无战胜之可能。
总的来看。日本在相当长时间里,也一直是倚强凌弱。直到1943年初,日军在战场上的优势局面才被美军打破。
而这个时候,距离中国人掀起抗战,已经过去了十二年之久。
至于说日本人吃了豹子胆,为什么敢挑衅经济体量七倍于它的美国。
这只能说,日本没得选。
从31年开始,小打。到37年的大打。日本在中国打了十几年,虽然占了大片领土,但也是付出惨重代价的。现在呼啦一声,说全还回去,不可能的。别说上层不能接受,就算是底层士兵也不能接受。万一大家不满意,闹起兵变,底层士兵“尊皇讨奸”,以下克上,日本高层人物怕是一个都活不了。
与其被自己人干掉,不如赌一把,反正自己也有赌国运的传统。当年赢大清,沙俄,都是靠赌博赢的。现在不过是再赌一把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参战后,希特勒不仅不愤怒,反而扬言盟友打得好。
因为美国在1941年的动作,压的德国喘不过气来。用希特勒的话说:“德国不得不在下半年解决所有欧洲问题,因为到了42年,美国就会完成参加欧战的准备”。
所以此时的希特勒,非常希望日本去与美国对抗,减轻德国的压力。为德国拿下苏联赢得缓冲期。
只不过,罗斯福并没有全力对付日本,而是在开战后,拿出八成国力对付德国。这就让希特勒的设想落空了。
全世界只有9个国家,所以有3个国家一伙也算有胜算。世界只有9个国家,就是八国联军加上中国。中国是唯一一个被八国联军痛打的国家,其实并不算丢人,没有任何国家能经受八国联军打击不亡国的,中国被打后还不亡国就已经说明够强。这八国只要不互相打,别的国家再打都是小事,对地球没多大影响。影响世界的战争就是在这9个国家之间展开。
八国联军中有德意日奥,其中奥已经和德国合并,所以事实上是八国联军中的4个对阵另外4个加上中国,差距也不是很大,其余国家并不用算数。轴心国其实也就是担心八国联军中的另四个,其余国家都没放在心上。战争开始时,日本侵略中国,不敢对其余国家开战。德国带着奥地利打英法,但和苏联关系不错,灭了法国后,就少了一国,然后打英国打不了,没海军,就去打苏联了,是德奥意合伙打,也有胜算。日本不愿意和苏联打,其实是怕。德国不愿意和美国打,也是怕。后来日本偷袭美国英国,战争升级了,德国对美宣战,是想着美国会先打日本,没想到美国坚持欧洲优先打德国。
所以不能说轴心国没计划,算起来也是有胜算,只是没想到苏美中这样的大国战争后劲,长期战争肯定要败。
八国联军去掉轴心国,剩下的就是4常了,加上中国,就是5常。
严格说轴心国就两个国家在打,“三个”之一的意大利是真连仆从国的战力都不如。不过不好意思,轴心国对面也不是什么全世界,也就那几家老牌帝国。其他大多数国家都是背景板,也一直是背景板。这个世界从来就是打头的那就个在折腾。
德国立国比美国都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超车英法,然而没用,世界都已经被两个老朽霸占住,真心没给德国留口吃的,这也是希特勒说要带德国人民争取生存空间的理由。英法实际上也没有那么腐朽不堪,只不过没有像德国那么超常发展而已,当然不是会看不出德国想干什么,早就借自己掌握广大殖民地,在原材料、在倾销市场上,在对德国进行绞杀,包括且不限于经济方面。所以双方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德国当然也知道自己的战争准备瞒不住人,但外交非常巧妙,借了反苏反共这张皮一披,英法就又生出苟且的心思,不惜出卖波兰,静看德苏瓜分波兰,就是为了给德国苏联提供一个战争舞台,试图让这两个先去打个你死我活再说,谁知德国苏联瓜分波兰后,友好和睦,德国人依依惜别波兰的苏联人,掉头就回来收拾法国、英国,这时英法才明白希特勒一盘棋下的很大,是准备彻底把他们踩在脚下。德国是真的准备砸烂旧世界,建立新次序。
美国将是未来新的王者,这一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确立了,可是此时的美国自己也还缺乏足够的自信,一战结束,政治上就被英法排挤,因此二战开始,美国国内不用负什么责任的广大阶层信奉和鼓吹光荣的孤立,孤立在旧大陆之外的美国,笑看世界风云,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好日子,岂不是美滋滋?果真如此,美国确实就是一个富强的正常国家,可是以罗斯福为首的精英阶层则已经看到另一种未来,阴谋论是说珍珠港都是他们故意大意坐视的结果。
苏联人在波兰送别德国人,主力部队全部前压待机,也在做着解放欧洲的梦呢。这个二战中中流砥柱之国,奇异的在东西两头跟两个主要轴心国都签下了互不侵犯条约,要说心里没啥想法,我是不信的。
不过最精彩的还是战后,美苏这时已经确立两大格局无法动摇,丘吉尔立即宣布铁幕降临,迫不及待的给老大老二推到尖锐对立的位置,但是哪怕冷战格局确立,美苏同样也默契的鼓励和推动全世界范围内,第三世界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直接给英国这个老霸主把根挖断!所以你看,谁也不是善茬。
东亚这边此时的中国,在用血肉长城堆日本,我始终强调这时的中国社会组织度与日本有代差,中国打的那么惨烈,然而日本在中国真正的困难并不是军队的抵抗,战术上是中国异常落后的交通,导致初步完成工业化的日本无力在中国展开军队,彻底打垮中国的抵抗。战略上,中国落后的工业水平,导致日本对参与世界霸权的争夺中,没法在中国获得像样的工业补给,反而在消耗日本稀缺的战争物资,日本没有时间,也没有资金来消化中国被占领地区。中日之间的军事差距,在入缅远征军后期接受美援和美式训练后,迅速拉平,日本在亚洲开辟出的战场,对德国没有本质上的帮助,也没有影响到美国大西洋方向的海军运作。
所以你看,世界不是铁板一块,轴心国不是在打全世界,是在把全世界一个一个按翻打倒。大家都各有心思。
德国、日本、意大利,是二战中的“法西斯轴心国”,还有一此小的仆从国参加;他们虽然结成了法西斯联盟,但不是约好了一起向全世界开战,而是各自发动侵略战争,战争规模不断升级、扩大,更多的国家卷入战火中,世界大战才爆发。
德国、意大利的主战场在欧洲、北非及大西洋;纳粹德国从入侵波兰开始,初期凭借其强大的军力及所谓的“闪电战术”,一路“顺风顺水”,先后占领了欧洲的十几个国家;后来在入侵苏联的过程中,遇到了顽强的抵抗,并且,苏联红军开始转守为攻;随后,美、英等盟军也开辟了欧洲的第二战场,向德国进攻。
在亚洲及太平洋战场上,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及亚洲其它国家和地区的侵略,受到了中国军民及其它亚洲人民的英勇抵抗;随着“珍珠港”事件的爆发,美国也加入了对日作战。
法西斯轴心国的侵略,促进
了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也加速了法西斯的灭亡。
首先强调一点,三个轴心国是没有胆量与世界为敌的!这一点很重要,轴心国与世界各国全面爆发战争,孤注一掷,破罐子破摔,更像是一场国运的豪赌!
言归正传,虽然轴心国只有三个,但在三国轴心之下还有以《反共产国际协定》为框架的很多仆从国、占领国、合作国等跟班小弟,此外也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中立国;其次,轴心国集团势力范围和经济军事实力在大战爆发之前已经碾压除美苏英以外的全球所有国家!
波兰被瓜分后,东普鲁士与德国本土联通。
土耳其经历一战教训,选择中立,但暗里却与轴心国保持紧密联系!
轴心国是由希特勒与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于1936年达成的德意两国外交协调同盟条约的延续,一战后英法主导的国联通过《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军事经济发展有诸多限制。然而工业化底蕴深厚的德国在战后仍然保持经济的飞速发展并成为仅次于美苏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致使德国社会加剧对国联的不满,希特勒上台后为解决国内矛盾,从上而下发起民族主义思潮,点燃日耳曼民族自豪与骄傲的火种,德国上下群雄激昂,大日耳曼民族情绪高涨,随之开始试探性的解除国联对德国的禁锢打压以此来实现德国主权国家的正常化。从撕毁凡尔赛条约到大量扩充军备,力不从心的英法并没有对德国采取实质性制裁措施,萌发德国社会一洗雪耻光荣复兴的强烈夙愿,随后德国退出国联,而此时意大利洞察英法的虚弱本质,趁机占领阿尔巴尼亚,紧接着退出国联决心与德国打造钢铁同盟,墨索里尼宣称“柏林与罗马之间没有壁垒,而是轴心”因两地位于同一经度轴线上,所以将德意同盟称为轴心国。于此同时德日两国秘密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旨在遏制共产国际的发展壮大;1940年日本德国意大利三国在《反共产国际协定》的基础上于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成立以柏林~罗马~东京为轴心的军事集团,三国轴心正式形成!也标志以英法为主的国际联盟名存实亡,世界重新进入游戏规则制定的初始状态!
三国轴心准确的说只有两个半,德日是东西战场的主角,东线亚洲方向日本主要是应对苏中美三个顶级大国,西线欧洲方向德国精力主要是英法苏美四大主流国家,而意大利收拾一些欧洲小国或落后的非洲地区!
从战略布局和国家实力上讲,三国轴心已经具备比肩主流强国的实力,只是英国的绥靖政策、美国的隔岸观火、苏联的东张西望、中国的军阀割据,增强了三国轴心挑战世界的信心;为德意日三国敢于同世界为敌提供客观条件,也萌生了三国重建世界秩序的野心,但仅仅只是野心,还谈不上敢不敢的问题!因为无论是德国,还是日本都在刻意避免多线作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
反共产国际;共产主义最早源于德国,主张平等、反对阶级压迫的共产主义,动摇了欧洲贵族阶级的统治基础,遭到西方社会的抵制,而最早提出反共产国际的国家也是德国,所以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英法美三国实际上是认可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的。面对苏联的强势崛起,曾经的欧陆仲裁~沙俄,似乎又重新走上历史前台,而德国与日本的快速发展,是符合英法美等国的基本利益,面对海外殖民地民族运动的兴起和国内的经济萧条,内外交加的国际联盟更希望将祸水东引至苏联,利用日本与德国在东西两线牵制苏联,以此来缓解各自国内的社会矛盾,于是对于希特勒屡次践踏国际秩序和日本在东亚的疯狂扩张以英法为代表的国际联盟,大力推行绥靖政策,姑息养奸,甚至无视德国对苏台德地区、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等国的占领,使原本就实力强劲的德国和日本如虎添翼,德国与日本实力已经超越苏联,苏德或苏日无论胜负,英法美都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可是面对英法美的小九九,苏联却与德国眉来眼去,企图加入轴心国,德国认可了苏联南下印度洋的扩张路线,但对于苏联巴尔干地中海计划不予回应,形势所迫两国在分歧严重的情况下依然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日本在北向扩张受阻的情况下选择以朝鲜半岛为跳版南下中国拓展殖民地,同样也与苏联签署《苏日互不侵犯条约》,德国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幌子,于1939年对波兰发动闪电战,标志着英法美的如意算盘破产,也预示着二战全面爆发,仅仅36天波兰再次被苏德瓜分,此时苏联与德国已经无缝链接。1940年德军调转枪口向西突破马其诺防线,同样闪电灭亡法国,顺带将丹麦、挪威、荷比卢三国收入囊中,而此时的日本以将战线覆盖东亚和东南亚,此情此景,摆在英法美与广大”亚欧美非”国家面前的是如何选择站队,轴心国势力范围已经空前膨胀!
1941年在睡梦中的斯大林意外的接收到德国进攻苏联的情报,始终无法相信这一事实,但当德军巴巴罗萨计划推行至苏联境内时,苏联迫切希望美国在欧洲开辟战场,但罗斯福总统始终不愿对德作战!由于英吉利海峡的阻隔德军无法在短时间内攻占英伦三岛,所以苏联成为德军在欧洲大陆最后的障碍,德国单方面终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打算在冬天来临之前将苏军赶出乌拉尔山!但是面对苏联的顽强抵抗和日本偷袭美国珍珠岛引发的太平洋战争,美国对德日宣战,此时德国与日本已经没有退路,所有轴心国集团成员早以将国运压在德日身上,英国为了自保同时对日德宣战,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也随同宣战,世界大战彻底爆发!
随着苏军在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会战中的胜利,和美国太平洋战场的惨胜,胜利的天平倒向美苏英法中等反法西斯同盟国。美英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德日从进攻转向防守,意大利率先反水,苏军一路反推,进入柏林,德国被盟军占领,美国邀请苏联对日作战,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至此二战以德日的溃败划上句号!
所以世界大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点到面的过程,相较于德国,日本在东亚很早就通过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相继获得了台湾、朝鲜与库页岛南和千岛群岛等大片土地,只是俄罗斯人并不服气,与晚清不同俄国人拒绝向日本支付战争赔偿,大有不服在战的底气与绝心,加上新生的苏联比沙俄有过之而不及,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全线贯通,增强了苏联东西调动的能力,使日本虽然赢得对俄的战争,但仍然忌惮俄罗斯人。而德国在一战后被肢解,欧洲大陆百废待兴,满目疮痍,英法俄等传统强国元气大伤;此时大洋彼岸的美国独善其身,快速越居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工业产能傲立群雄,德国并不想在欧洲战场看到美国的身影,所以尽可能的避免与美国的敌对关系,于是乎就出现了德国忌惮美国却不把苏联放在眼里,而日本忌惮苏联却不把美国放在眼里的滑稽场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实有着一个突出的矛盾点,那就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在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与英美法国家不同的是,为了应对这场经济危机,意大利、德国、日本这三个国家相继走向了法西斯的道路。
1919年,意大利在墨索里尼的带领下建立了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党,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
1920年,德国在希特勒的带领下建立了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党。
1921年,日本在军部首脑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的主导下,利用“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的口号,展开了法西斯军队,通过军部的暴力夺取政党政治,控制了日本的国家体制。
这些国家的政治体制中,原本就充满了封建残余,其中以德国、日本最为典型,德国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一直都是一个被中世纪教皇蹂躏的国家,直到1871年才在俾斯麦的手上在普鲁士邦国的基础上,通过三次对丹麦、奥地利、法国的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
这哥们属于出道即是巅峰的存在。
但是,德国统一是原封建时代的容克贵族强力支持而建立,所以骨子里凝聚了封建残余以及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日本也一样,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国家体制看似集中在天皇的手中,其核心仍旧是当时德川幕府统治时期的那些被强力打压的西南地方领主。
这些人通过拥护明治天皇上台后,其实成为了实际的掌权者,一部人随着日本国家体制完善牢牢控制着日本政府,而原来那些底层的日本武士也随着明治维新新政府的建立,成长为日本军部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他们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逐渐通过暴力手段,强行推翻了日本的政党体制,建立了军人体制。
所以,从这一点而言,德国和日本的骨子里,都是充满暴力的军政府。
在面临全球金融危机蔓延的时候,这些军政府并没有可行的经济改革方案,只能发挥老传统走上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道路。
从这一点而言,轴心国和全世界开战,主要是因为轴心国法西斯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法西斯国家想要生存下去,就只能不停地发动侵略,不管打赢还是打输,法西斯国家都不能停下战争机器。因为一旦停下战争机器,法西斯国家的工业机器也就无法运转,大量士兵就要面临着失业,依靠着战争制造的虚假繁荣也就要成为泡沫。实际上在二战刚刚开始的时候,三个法西斯国家的胃口都不是太大,但是随着侵略战争的不断扩大,三国都无法控制战争的机器运转,开始了自杀式的侵略。
在二战正式爆发前,德国的侵略目标主要是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这些小国,日本的侵略对象主要是中国,意大利的侵略对象则是埃塞俄比亚。德国是二战爆发前的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希特勒上台之后,德国的军事实力迅速膨胀,已经成为了欧洲大陆的第一军事强国。以德国的强大实力,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毫无压力。实际上在德国吞并这两个国家的时候,英法等国也都采取了默认的态度。
相比于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日本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受到了顽强的抵抗,一直到了二战正式爆发,日本都没能完全占领中国。不过在二战正式爆发的时候,日本仍然占领了中国大部分的繁华地区,抗日战争基本进入相持阶段。意大利在入侵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中,同样受到了顽强的抵抗。不过凭借着武器装备的绝对优势,意大利军队还是占领了埃塞俄比亚。
如果轴心国集团在这个时候停止侵略,那么轴心国集团基本不会有覆灭的风险。因为这一时期轴心国选择的侵略对象实力都不强,而且英法美苏等国已经默许了轴心国的侵略行为。然而德国在侵略完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后,很快又陷入了即将经济危机的困境,而解决经济危机最好的办法,就是继续发动侵略战争。同样的道理,日本在中国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后,也开始出现了能源危机,只能依靠着继续侵略来解决危机。意大利在占领埃塞俄比亚之后,经济也重新陷入停摆,继续发动更多的侵略战争。
于是在这种背景下,德国率先发动了闪击波兰和闪击法国的战役,又发动巴巴罗萨计划闪击苏联,成功占领了大半欧洲大陆。日本则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占领了东南亚的大片领土。意大利因为国力不济,在侵略战争中屡屡受挫,只能跟着德国捡拾残羹剩饭。这一时期德国和日本的侵略,已经超过了自身实力能够承担的范围。以德国和日本的实力,根本不可能挑战全世界。
于是从1942年开始,德国和日本便开始在侵略战争中节节败退,意大利更是退出了轴心国团伙,直接加入了同盟国。最终在1945年德国和日本先后无条件投降,轴心国团伙的侵略以惨败告终。其实从轴心国团伙第一次侵略开始,轴心国就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德国只是世界第二大工业国,日本和意大利连前五都排不进,三国不可能挑战全世界。而法西斯国家的战车一旦开动,就只有毁灭和被毁灭,因此三国的失败的结局早已注定,挑战全世界也只是自不量力罢了。
轴心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
先谈谈日本为何敢与全世界交战,二战虽然是1941年爆发,但日本的二战却是已经进行很久,按照我们的抗战时间的算是日本的二战时间是14年,它的侵华战争只有在其动了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或者本土才被算入二战时期,这就很说明问题了,对一个二战策源地,日本而言,世界列强的纵容和漠视导致日本野心膨胀,最终造成敢和全世界交战的底气。
至于德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纵容和漠视的态度使得战争策源国,也就是德国和意大利愈发无所顾忌,通过政治阴谋吞并了周边小国,在绥靖政策的帮助下更是让当时的中等国家波兰惨遭瓜分,一切都是为了祸水东引,一切都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
在侵略战争带来的利益鼓舞下,轴心国再也按捺不住征服世界的野心,征服和掠夺成为了快速发家致富的诀窍,缺什么资源,直接用武力夺取即可,存在什么威胁,直接用武力消灭即可。
为了夺取资源,日本瞄向了东南亚,为了消除威胁,日本轰炸了珍珠港,驱逐了东南亚的英法殖民军队,打得美国的珍珠港舰队几乎残废。
德国更是嚣张跋扈,直接掠夺了法国,试图迫降日不落帝国,意大利则趁火打劫,在英法自顾不暇的时候是接连出兵希腊、染指巴尔干半岛、剑指埃及。
都是纵容与自私自利惹的祸啊,轴心国的野心和胆量是一点点被欧美列强喂养大的,结果遭到反噬,这也就是轴心国尽管只有三个,但在各怀鬼胎的世界列强纵容下敢于和全世界交战。
轴心国确实只有德、意、日三国。但同盟国也只是看着盘子大而已!
同盟国组织包含法国、波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斯拉夫、埃塞俄比亚、希腊、挪威、土耳其、荷兰、比利时等26国。
但其中主要的反法西斯国家只有中、苏、美、英四国而已。说跟轴心国全世界交战不算夸张,但当时的全世界应该只能算中苏美英。
德国
英、法在德国扩大战争规模的前夕,采取的绥靖政策,英法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割让苏台德地区给德国。
1939年,德国悍然入侵波兰,虽然英法被迫对德宣战,但也无法改变波兰陷落的事实。
日常乳法,1940年5月, 法国在与德国开战仅一个月便投降。扶持了傀儡政权贝当政府。戴高乐所带领的自由法国流亡政权以及法国国内的游击部队。占法国战前军队总数120万的零头都不到。
之后的日子里,德国或威逼利诱、或武装建立傀儡政权,取得了6个国家的加入和支持。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知道它是同盟国,但别问,问就是被分裂了,这个地方很复杂)、克罗地亚。
这就德国在全盛时控制的战争资源。意大利就不说了,他跟德国的同盟,在此时此刻等同于控制了大半个欧洲。
日本
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建立傀儡的康德政权。之后在关内又建立了南京汪伪政权。
朝鲜半岛自不用多说,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就已经占领了这个地方。1910年又推动签订了《日韩合并条约》。
我知道有个故事,权当一乐。就是日军侵略中国时,并不全部是日本人,而是有部分为朝鲜人。但日本人并不放心这些朝鲜人,于是就不给他们发枪,而是发棒子。这就是韩国棒子的由来。
东南亚许多国家也都被日本侵占,其中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等,还有太平洋诸多岛屿。
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真的不算小!
怎么说呢?轴心国所掌握的战争资源、人口、土地,其实与同盟国所掌握资源差距,没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
战后有记者问,用日本的败亡猜中国历史人物,有人说是苏武,有人说是屈原。抛去某些心理作用,美国对日本的压力对中国战场的影响太大了。太平洋战争中,美国对日本实行海岸封锁,使日本根本无法得到殖民地资源补给,战争也相对变得越来越容易。
虽然不想承认,但事实上当时的中国部队打日本真的太难了,许多大规模的会战都是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正视历史,我辈本分。明知敌人很强,但先驱们仍前赴后继更让我们钦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不是他们敢打,而是必须要敢打。
德国在一战后为了偿还战争赔款,爆发极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加之1929年在资本主义社会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大量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众一夜赤贫,社会矛盾加剧。
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像美国那样依靠自身走出危机,也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像英国那样把危机分给殖民地。起码德国和日本就不行。发动战争一可以转移社会矛盾,二可以大力发展军工行业,刺激经济。
在那个年代又想不出其他方法解决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侵略别国竟成为了唯一出路。
个人想法,仅供参考。
轴心国最初的构想是通过战争步步蚕食,奴役或摧毁其他文明,以达到瓜分全世界的目的。因为有强烈战争诉求,所以轴心国才铤而走险发动世界级大战。
1、实力强大而领土狭小。轴心国虽然只有三个,但在当时的确实力不俗,其影响力和辐射范围能够占有世界一极,其仆从国、傀儡国和盟友并不少。但是三国本土面积都很小,资源、人口极为匮乏,到了战争后期,轴心国不得不掠夺战争资源来维持消耗,而且这也成了其主要进攻方向。
2、德国为了洗刷一战时的耻辱。二战其实和一战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一战没有正义的一方,交战双方为了瓜分世界,在欧洲本土爆发了大规模战争。而轴心国目标更为明确,并且因此犯下了极其恶劣的反人类战争罪行,使他们与整个人类站在了对立面,成为全世界的敌人。有意思的是,日本始终没有向中国宣战。
3、德国、日本轻视了苏联和中国的抵抗能力。二战能够取得胜利,主要原因在于德、日过高估计了自身势力,导致深陷战争泥潭。长时间用兵对国力的消耗是极为严重的,现代战争更是如此。阿富汗被称为“帝国坟场”,就是因为长期战争使英、苏、美消耗了巨大国力。
4、法西斯主义造成的虚假经济繁荣。上世纪三十年代爆发了全球性经济危机,各国都在寻求经济改革,较成功的就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和苏联的社会主义革命。德国依靠掠夺犹太人,造成了短时经济繁荣的假象,所以需要借用一场大规模战争,扩大法西斯主义在世界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打击共产主义。
历史没有假设,我们更多的是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保持强大的军事实力,正是为了世界和平,国家富强,人民安泰。
当时德国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力量要明显高于英法等欧洲国家,再加上意大利也有较强的国力,他们联合起来再加上仆从国力量,实力不可小觑。而日本的军事力量更是大幅碾压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正因为如此,他们三国才有信心联合起来组成轴心国。轴心国走向失败和灭亡错就错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从而使美国从幕后走向了台前。美国巨大的战争潜力是同盟国赢得二战胜利的最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