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

这里边有些误区,李云龙在攻打平安县城后,除去团警卫连、骑兵连机炮连等团直属部队,另外有8个营的兵力,而不是有8个营的编制。

八路军总部不但不会阻止其扩大军队规模,还会表现出积极支持的态度。红军军在国共合作后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三个师总兵力也就3万左右,但百团大战时期,仅参战的部队就已经超过100个团,这么多团显然并不全是原八路军的编制体系,而是后续各师各根据地增加独立团、新一团等编制。团一级的编制能大量扩充,为什么就不能在营一级别的建制单位上增加呢?显然是现实存在的。

另外红军在长征以前顶峰时期,总兵力已经超过了70万人,虽然在后几次反围剿战争中损失巨大,但通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还是有大量优秀的中基层军事干部存在下来,这些人大多与李云龙差不多,战术素养极高,也有丰富的团营连级别的带兵作战经验,更是通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洗礼、验证和锤炼的经历,是可以快速拉起队伍并能作战的优秀军事干部。

在百团大战后,八路军总部基本上采取了分兵策略,各师各旅及各团分别发展根据地,根据地打了就需要更多的军队保卫根据地的日常安全。


当年的东北民主联军,就是后来的四野,有的一个连就是300多人!一个纵队(相当于军)就四万多人!


首先这是因为当时环境的影响,要知道,当时八路军正处在大幅度扩军的时间,而且不管是枪械还是说群众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这样就导致扩军很容易,另外当时处于国共合作时期,加上前期的大量宣传,这样就导致会有很多的有志青年前来报名参军。

另外八路军总部尤其是副总指挥是很喜欢李云龙的,毕竟李云龙能打仗,而且还善于打胜仗,这在当时是很重要的,所以就会对李云龙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宽容,而且要知道,当时并不是只有李云龙一个团在进行扩建,基本上八路军都在进行扩建,只不过是李云龙扩建速度比较快,这样就会显出来,另外平时报编制,估计也不会全部都上报,这样总部具体知道多少还不一定,综合下来才会允许李云龙扩建到了八个营,其实主要还是当时大环境的影响。


这是《亮剑》编剧让李云龙独立团扩编到八个营的,可不是八路军总部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

首先,八路军是正规军,即使国民党不承认独立团、新一团和新二团这些八路军自设编制,但在八路军体系中,这些团也都是正规军。

既然是正规军,那就得按照正规军的规矩来,上级不可能允许一个独立团下辖八个营的,因为那样会造成一系列混乱: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1

1,后勤混乱

后勤部门为独立团配备给养、军装和武器时该怎么算?是算三个营还是八个营?每次后勤都要把独立团单独核算吗?

《亮剑》里说张大彪私藏编制,两千人马也不往上报,你可千万别信。这两千人马的武器弹药、军装和给养找谁要?打土豪吗?别忘了,抗战时是减租减息,再说了,也没哪个土豪能供得起两千人马,乔致庸也养不起啊。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2

2、指挥混乱

上级让独立团执行一个需要一个团人马的任务,独立团是出动三个营还是八个营?如果是三个营,是哪三个营?剩下的部队怎么办?

要知道,部队转移和行军可不是一件小事,三个营占据的道路长度和八个营占据的道路长度差别很大,同理,三个营的阵地面积和八个营的阵地面积也有很大不同,上级让独立团隐蔽在一片树林里,结果八个营有一半暴露在平原上怎么办?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3

3、驻地混乱

部队需要驻地,相应还有各自的防区,三个营可能三五个村子就能驻扎下来,八个营可能需要十几个村子才够,这样一来驻地和防区又会产生混乱。

说白了,为什么军队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整编呢?这个整编可不光是补充弹药和给养,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调配人员,缺编的补充,扩编的重新分配。

一般来说,作为主力部队比一般部队多出两三成人马是正常的,比如有的团没有骑兵连和炮兵连,但主力团有。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出现一个团三个营,另一个团八个营这种状况的。

正常情况下,独立团如果真有八个营,那就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就地升级成新编旅,另一个就是拆出来补充到其他部队去。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4

其次,《亮剑》编剧之所以让李云龙独立团有八个营也是为了压制他的职务。

如果李云龙是一位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如果他的独立团真的扩充到了八个营七千人马,那很简单,上级可以直接让李云龙当新编旅的旅长,或者军分区司令,八个营和其他部队调配一下直接就可以成立三个团,归李云龙新编旅领导,这种情况在八路军历史上有很多案例。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5

可那样一来,李云龙在《亮剑》里的发展轨迹就不好控制了,如果他抗战后期是新编旅旅长,那解放战争时期尤其是大决战时他就应该是纵队司令,抗美援朝时期可以担任兵团司令或副兵团司令,基本上可以和他的原型之一王疯子看齐,55年授衔时那李云龙就得是个中将,他都副兵团了,历史上也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不可能不授中将。

而且这样一来,李云龙在淮海战役时就不可能带着突击队深入敌后打穿插,华野各纵队司令里就没有这样的愣种,他就不可能遇到楚云飞,不会受伤,不会遇到小田……你说,《亮剑》编剧能让他当这个新编旅旅长吗?

所以,在《亮剑》编剧手下,李云龙独立团不管有几个营他都只能是团长,必须压制他的职务,后边的剧情才能随便编。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6

你别以为光老李委屈,《亮剑》里同病相怜的还有楚云飞,他是黄埔五期,抗战时358团拥有五千人马,按照阎老西的习惯,五千人马还有炮营,这妥妥是一个师的编制,楚云飞抗战时就应该是师长。等到淮海战役时楚云飞跳槽到中央军,至少也得是军长,这不算啥,廖耀湘黄埔六期都是兵团司令了,胡琏黄埔四期也是兵团副司令。

你觉得李云龙一个纵队司令和楚云飞一个军长,能距离那么近真刀真枪对射吗?这不行,官太大了,只能往下压,所以楚云飞和李云龙一样,五千人马加宝贝炮营你也得当团长,啊?阎老西不同意?什么阎老西?他说了算还是《亮剑》编剧说了算?


要弄清这个问题,就得知道八路军的来历,八路军全称是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八路军只给了三个师的编制,番号编制是国民党政府给的,归共产党领导,虽然共产党当时领导的武装远远超过三个师,但是国民党出于限制共产党武装的考虑,就只给这么个编制,当时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虽然南京政府作为中央政府,也给一些补给军饷,但是实际共产党很多部队的补给都是自筹自力更生,你给不给编制都无所谓,所以我就是一个团搞它8个营南京政府也是没办法限制的,这就是个数字游戏,给南京报的就是三个营,其实就不是三个营,你就是有人过来看,也是没办法核实的,国民党的很多地方派系其实都是这么个玩法,所以说李云龙那是是有可能的,只要你能自己搞来补给,你的力量发展的越大越好,延安党中央才不限制你呢,事实就是这样的,不然日本投降时,解放区怎么能一下冒出那么多部队与国民党军队,用三年时间就把老蒋赶到台湾去了呢,这就是根据!


这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电视剧《亮剑》虽然只是一部艺术作品,但剧中的一些剧情在真实历史上却是有迹可循的,并非都是编剧“空穴来风”。例如提问者提到的八路军扩编的问题,在真实历史上就是事实存在的,这还要从红军接受国名政府改编说起。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7

一九三七年,出于民族大义考量,红军接受了国民政府的改编。北方的红军主力被改编为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不久之后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则被改编为了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但是,老蒋出于限制八路军发展的险恶用心,坚决不同意在第八路军之下设置军一级建制,总共只给了三个丙种师的正式番号。何谓丙种师?丙种师指的是国军序列种编制规模最小的师,除少量师直、旅直部队之外,每个师只下辖两个旅、每个旅只下辖两个团。除此此外,就是多给了一一五师一个独立团的编制。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8

▲红军正式接受改编暨抗日誓师大会合影

换言之,老蒋总共只给了八路军三个师、六个旅、十三个团的正式番号,而且一一五师独立团使用的还不是国民政府最常用的数字番号!国民政府只给这十三个团发放军饷,其他部队一概不认,自然也是一个大子儿也不会掏。可十三个团哪里够?最后,红军在改编时不得不大规模压缩编制,军长当旅长、师长当团长、团长当营长……比如徐海东将军,就是以红十五军团军团长的身份改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的。要知道,彼时的红十五军团可是下辖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三个军的!再如许世友将军,曾经担任过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改编之后却只担任了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副旅长。当然,许将军的情况略微有些特殊,这里就不铺开赘述了。总而言之就是,老蒋给的那十三个团的正式番号根本不够用!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9

▲曾担任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旅长的徐海东将军

随着全面抗战爆发,八路军战争中逐步壮大、迅速扩编。但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维系与国民政府的关系,八路军暂时不便跳出那十三个团的圈子、而老蒋又坚决不给新番号!最后只能是保持十三个团的番号不变,但人数可以不局限于建制,可以在原建制基础上大量增加人员。后来,随着部队的规模越来越大,八路军逐步开始跳出那十三个团的番号,自己建立了一套新的番号系统。最初相对比较混乱,某个旅新编出来一个团,那就叫新编第一团;再编出来一个,就连新编第二团。再后来,为了统一指挥的需要,八路军对所有的新编团进行了统一整编,建立起了一套自己的旅、团数字番号系统。除了原来的十三个团番号不变,其他野战主力团全部改用新的数字番号。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10

除此之外,非野战主力部队则以独立团的形式出现,作战区域相对固定,几乎每个县都有一个独立团,冠以某某县独立团的名称。新四军的情况大同小异,比如本人家乡附近,抗战时期就曾经存在过新四军的泰州独立团、兴化独立团、东台独立团、台北(今盐城市大丰区)独立团等部队,长期坚持在敌后作战!所以,八路军、新四军的独立团,除了一一五师独立团之外其实都是非主力部队,相对于以数字为番号的主力团,战斗力要稍弱一些,但都算正规军,这一点与电视剧《亮剑》是有些许出入的。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11

▲曾担任新四军东台独立团团长的余光茂将军

综上所述,八路军在抗战初期,因为番号的限制,的确曾经有过人数超编的情形。后来随着八路军自建了新的番号系统,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电视剧《亮剑》只是一部艺术作品,您看看就行了,千万别较真儿。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12


抗日结束,386旅有10万人。


你知道解放军原来的第二十军来历吗?仅仅由36个伤兵组成新江抗,最后发展到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


从1937到1945,一直是三个师的编制,可人数从3万变成了120万。


部队建制的原因是,总部提供给军事供给。

所以通常情况下,如果有一个团,一般都是三个营的编制,实际编制只有两个营,这样就可以多领取一些军备物资和军饷。使自己的团,使用的资金和军备物资就富裕一些。

如果一个团有4个营,那么给三个营的给养,那么多出一个营怎么办?没物资没有钱,通常这个营是养活不了的。

但是八路军游击队正相反,不是总部拨给地方部队给养,反而是地方部队上缴所获,确保总部使用物资的充足。

这就是游击队战歌里面唱的:没有吃没有穿,敌人给我们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撂倒一个俘虏一个,我撂倒一个俘虏一个,缴获一支美国枪。

游击队和八路军共同抗日,一起搞解放战争。全都是全民皆兵式,或者说成人民战争。

人民战争就是根据地的人们,包括小孩在内都要站岗放哨。凡是路过的陌生人,都要有路条。否则不准进入。

根据地的人,老百姓,都是士兵的。这在编制,怎么算?

所以有一句说:你信不信,以后,你有多少粮食,就有多少兵。

这就是拉队伍。

但是,一切缴获要归公。

所谓的一切缴获要归公,实际上就是一级一级的,把所缴获的敌人的物资,向上一级交上去。再由上级部门统一分配。

李云龙是个农民,大字不识几个。啥都不懂,就是知道不能吃亏。

所以他缴获了一个营的骑兵马匹,为了不吃亏,不上报,自己留着用。被发现了以后要求交上去。他还跟旅长讨价还价,留下了一个连的马匹。

让他当被服社衣服社的社长,有调回部队的时候,把衣服被子全部拿走,给他自己的部队用了。先占先得,不吃亏,特性显得很明显。

所以,他说他长征过草地的时候,别人连草根树皮都吃不着。他头顶个锅,下冰雹没砸着他,一口小酒,一口牛肉干吃着喝着,过完的草地。

这都是,他缴获不上交,克扣的结果。

所以,李云龙能养活8个营。不需要总部调拨给养。

所以他的属下张大彪,化整为零,拆散每个连各干各的以后,不仅扩充了三个营,还小酒喝着日本罐头伺候着,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分出去一年多,每一个人都吃的肥墩墩的。

这都是打游击伏击敌人运输线,缴获不上交,自己留着用造成的。

关键的问题是不能让上级发现,一旦发现就会调离岗位。他带的这个团就不是他的了。这就是李云龙给别人做了一锅菜。让接管他这个部队的人占了个大便宜。

这就是孔二愣子说的,气也没用。便宜了丁伟。

李云龙把弱的部队,带成了一个强壮的部队,部队武器装备建制什么的都很健全了,战斗力也上去了。没他什么事儿了。让丁伟当这个部队的首长了。

李云龙,又去带一个更弱的部队去了。这就是能者多劳。

消灭了板田大佐,因为没听从主攻方向的任务,私自动用部队,功过相抵,不予表彰,也不予处理。这种状况对于李云龙来说,是家常便饭。

八路军在延安,真的打鬼子,所以全国各地的青年学生,有抗日意愿的,都投奔了延安。

所以长征2万多人,加上陕北的原先军队,也就是3万多人。通过抗日扩大了近百万。

因此解放战争,才可以分兵东北,挺进大别山。

这种战略布局就是下围棋的,一眼死,两眼活,引发出来的战略格局。

所以整个东北被拿下以后,八路军或者是解放军才有了自己的工业,武器装备也跟着就上来了。

从而形成了把江北的敌人消灭掉,全国从此以后无大战局面的形成。

所以,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过了长江以后,几乎就是抓俘虏了。这时候的解放军已经是几百万的军队了。

由长征结束的3万多人,扩大成几百万军队的部队,不是解放军总部,或者是八路军总部,不断扩编造成的。

而是每个连,每个营,每个团,自己不断的扩编,促成的。兵源来源于被分田地的农民孩子的壮小伙,以及被俘虏的国民党军队的军人。

也就是,每个连.每个营.每个团,自己有多少粮食,就可以招多少兵,可以留下多少俘虏,成为自己部队的兵。

甚至是这样的,你可以训练出一个班,就叫你当班长;可以训练出一个排,就叫你当排长;训练出一个连,就叫你当连长。这就是国民党军人,被俘虏以后,留下当解放军八路军的原因。

实际上在地方政府层面,每个省市县乡,都被派去了各个省长,市长,县长,乡长。

实际的事实上则是,不论是省长.市长.县长,还是乡长,有的时候就是三五个人,甚至就是他自己一个人。这个人到了地方以后,再发展自己的人群团队。

这就叫做: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也是,放手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抗日解放的,积极性来。

因此看看陈毅将军的电视剧,彭德怀将军的电视剧,他们获得黄金以后,都上交了中央。甚至陈毅将军到中央延安去开会,就为中央各工作人员带去了福利,可以吃上好的一点东西了。

而中央的工作人员,最艰难的时候吃的是黑豆。所以延安的歌说过,小米饭南瓜汤。这还是王震在延安开荒自己生产出来的。

所以中央人员如果要想改善生活,必须由下面部队,把缴获的敌人的物资交上来,才可以改善一下生活的,不然很艰苦,很艰苦的。

这才说,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的。

因此才有后来说的: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好观点网看后咱也在上面留上点啥。

不会允许的。这其实是创作需要导致的一个剧情硬伤。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13

抗战时期,虽然八路军的团级建制数量有飞速发展。从起初的十几个团,扩大到后期的几百个团。但每个团的兵力规模,各军区都有着严格规定。

就以山东和晋察冀来举例说。

1942年,进行精简整编后,山东和晋察冀的八路军整编为甲、乙、丙3种团制。

甲种团,就是主力团,为三营九连制。

连一级的规模在140人左右,营一级在500人左右。全团人数约2000上下。

山东军区《关于调整部队编制等致中央军委、八路军总指挥部电》(1943年3月1日),提到团的编制:辖3个营,每营534人;团直辖司、政、供、卫及特务连456人。全团共2053人。

乙种团为两营六连制。乙种团各营连的人数规模与甲种团相当,只是总人数略少。

丙种团没有营级建制,不设营长。由团直接领导连。每团有三至五个步兵连,另有侦查连或特务连各一。连兵力在170人左右。全团兵力在700~1200人上下。

《关于晋察冀军区北岳部队精简整编致中央军委、八路军总指挥部电》(1943年3月17日),小团的编制为:5个步兵连,1个侦察连,1个特务连,全团1180人。

之所以会设置甲乙丙三种团级建制,是因为当时敌后斗争非常困难。日军的铁壁合围逼得我军不得不把部队建制多样化,以机动灵活的打法适应反扫荡的需要。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14

虽然李云龙隶属于129师,与山东和晋察冀不是一个战区系统。但129师和115师肯定不会相差太大。

因为在精简整编之后的三年时间里,除了抗战胜利前夕,八路军总部恢复了各军区小团的营一级建制外,八路军所有的团,基本再没有大的建制改动。

一个团,至多三个主力营,撑死两三千人。

这方面的文件资料,现在都是可以查到的。

所以《亮剑》中说李云龙的独立团有八个营的编制,这在抗战时期是不可能出现的。

李云龙在打平安县城时,算上他防区内的地方部队和民兵(县大队、区小队),他能指挥的人马,倒是可能有八个营的规模。

但规模不等于编制。

从编制上来说,八路军总部有严格规定。任何一个团,都不可能有如此严重的超编。

而且即便李云龙真搞出了八营的兵力规模。

那独立团的下场,一定是升格为旅,或者是被打散拆分

就像旅长黑李云龙骑兵营装备一样,李云龙前脚得手,旅长的电话后脚就打过来。留不到李云龙在丁伟、孔捷面前装阔气。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15

提到旅,再说说旅级建制。

八路军刚改编时,有六个旅。

115师辖343旅、344旅。

120师辖358旅、359旅。

129师辖385旅、386旅。

每个旅下辖两个团。

但后来部队的规模扩大了,于是每个旅就从辖两个团,变成了辖三个团。兵力也从五六千增至一万上下。

王震《关于第三五九旅编制等致周士第、甘泗淇并朱德、彭德怀电》(1938年1月20日):“现三个团已编制就绪,七一七团三千二百人,平山团二千五百八十人,崞县团二千六百廿人,旅直一千一百人,共九千四百人。”

之后,由于部队规模继续扩大,团一级的数量剧增,再靠国民政府给的三师六旅番号来维持部队构架,明显不合适了。

于是从1939年开始,八路军也就不再拘泥于国民政府的正式番号了。

除了早先的六个有正式番号的旅外,八路军的各军区,还以团为基础,各自增编了若干个独立旅、新编旅、警备旅、教导旅,以及骑兵旅等旅级单位。

1941年12月,也就是各军区对团一级进行精简整编之前,总部对旅一级也进行了整编。

整编之后,八路军实行甲种旅和乙种旅两种编制。

甲种旅,为三团制,七八千人;

乙种旅,为两团制,五六千人。

由此,当时的很多团级指挥员,也成为了旅级指挥员。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16

比如杨勇上将。抗战初期为115师343旅686团副团长。后升团长,率领686团东进,领导开辟了鲁西抗日根据地。

根据地扩大后,部队规模相应也扩大。杨勇上将也由686团团长升为115师独立旅旅长兼政治委员

还比如梁兴初中将,抗战初期为115师685团营长,后担任115师教五旅旅长新四军独立旅旅长

还有李云龙的原型之一,王近山中将。他在抗战后期也担任过八路军386旅旅长和八路军晋绥联防军新编第四旅旅长等旅级职务。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17

抗战八年,李云龙始终是团长,这其实是剧情需要,并不是因为八路军只有六个旅级编制,总部没法给李云龙升官了

回到这个问题来说。

总部不可能给李云龙八个营的编制。假如李云龙的部队真有八个营的规模,那独立团早就升格了,李云龙也应该升旅长了。

就算李云龙本人屡次犯错误,无缘旅长。他的独立团也应该升格为旅。

即便不升格为旅,独立团也要拆分。分成两三个甲种团,或四五个丙种团。

这是必须的。

为什么说这是必须的呢?

因为一个团的防区,和一个旅的防区,肯定是不一样大的。

六千多人的规模,单靠一个团的防区,根据地的老百姓肯定是养不活这么多兵的。

并且,一个团和一个旅的作战任务,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独立团超编了,总部就必须要重新划分防区和兵力部署,以及调整作战任务。

而不是默认李云龙扮猪吃老虎,以区区团长或营长职务指挥独立团六千多人在平安格勒附近小打小闹。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18

不可否认《亮剑》是一部优秀作品。但其中也有一些内容与现实情况严重不符。

例如李云龙丁伟孔捷号称“晋西北铁三角”。

而实际上,他们所属的129师,作战范围并不在晋西北。

还有李云龙和楚云飞,为了让两人能做平起平坐的对手,作者硬是在总兵力才六万人的晋绥军中,搞出了个五千人规模的358团。

这明显是为了剧情需要而刻意为之,没有太多的道理可讲。


八路军总部从来不会同意。

1941~1942年,是中国整个抗战时期最艰苦的时候。

延安大生产运动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19

对八路军来说,国民政府1941年完全停止军饷及其他物资补助,虽然这些东西对整体作战需要完全是杯水车薪。

自己纺线做衣服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20

历史记载,抗战爆发至1940年,国民政府有下列补助:

1937年8月整编,国民政府一次性补助八路军以30万元(法币)。此后每月是63万军饷,包括生活费30万,战务费20万,补助5万,医疗补贴1万,米贴及兵站补贴7万。伴随法币的贬值,1940年则最多补贴到了75万。

整编时一次补贴70万发子弹。后续合计之后补贴总数是:370万发子弹,1.5万手榴弹,620枚迫击炮弹。

同时,补贴若干工兵、医疗器材。

八路军参加第二战区序列,阎锡山一次补贴了100万发子弹,200挺机枪。

第二战区副司令卫立煌探视被晋绥军误伤的林彪给了子弹100万,手榴弹25万,牛肉罐头180箱,4.3万件夏衣,一批医药及电话通讯器材。

卫立煌将军: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21

此外,陈赓大将有时候会利用自己的身份向身居高位的黄埔同学要接济,宋希濂就曾一次给了一个骑兵营的装备(200来匹马与卡宾枪)。

1941年初,国民政府停止一切对八路军与新四军的补贴。所以八路军只能进行精兵简政,甚至大生产运动。

延安大生产运动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22

精兵简政的另一面就是分兵

若干八路军部队分为团,营、连,化为地方武装,所以八路军正规编制自45万降到了30万,少的15万是牺牲损失及成为地方军分区的县大队、独立营等。

《亮剑》中说的就是这段历史。

李云龙独立团确实可能发展到7000人,但不会编到8个营,因为这7000人中大多都是军分区下基干团、某独立大队,某游击队,武装工作队名义李云龙如果没有某军分区司令身份(也确实没有),最多将团直属队几百人拉出来,原来3个营若已经分解则也只能拉营连直属队。而县大队区小队这些,没有军分区命令不能参与李云龙独立团违规发起的作战活动。这是原则性的纪律问题。

所以,这是亮剑剧情的BUG。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23

对八路军总部来说,不会将已经地方化的独立团部队编8个营出来,人家已经是什么什么大队,中队了。


说句得罪观众的话,《亮剑》里李云龙独立团的扩编到8个营属于艺术创作,大家笑一笑就好,深究起来就不好看的。

没错,抗战的时候蒋介石怕八路军发展壮大,不愿意给八路军更多的番号,更关键的是不愿意给军装、武器、弹药和粮饷。

因此,想象一下你是李云龙,这么多实际问题你怎么解决?

没有番号

没关系,八路军首长说了,为的是抗日,就叫独立团,新某某团,不理老蒋。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24

武器弹药

有人可能要说,这题我会,没有枪没有炮,从鬼子伪军那里缴获。

枪炮没有那么容易缴,机枪能排成一长排,那就是老八路的部队了。

那时候八路军为了尽可能地缴获敌人武器,可是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打伏击战和歼灭战,就为多缴获点武器。

至于你要是真能缴获意大利炮,那是很少见的。

枪的问题能解决了,还有子弹。

当年八路军可是想方设法自己用空弹壳复装子弹,复装的子弹质量不好,只能用于近距离交战,原装子弹打远距离目标才有准头。

武器不是永远不坏的,要修理,晋西北风沙大,够头疼的,修武器是要有备用零件的,自己想象一下吧。

军装

八路军有被服厂没错,可没办法供应那么多部队,尤其离八路军总部较远的部队。你得想法子自己生产军装哦。

所以,要么你有本事,你自己建个被服厂生产军装军鞋,要么,你组织根据地的居民缝制。

老电影里根据地的妇女总是在纺线和纳军鞋,就是给八路军新四军生产的。

而且,你生产军装军鞋得自己想办法找布料,当年八路军可不是整齐划一的灰军装,那真的是有什么颜色布料就穿什么。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25

经费

没错,其实八路军是发津贴,这需要筹措钱。

八路军请老百姓缝军鞋军装,要么付钱,要么给实物,比如给小米什么的。

还要根据地几乎买不到的东西,比如西药、电台、电池、发动机等等,都需要钱。

粮食

最关键恐怕是粮食。部队上这么多人,多数是精壮小伙子,不吃饭怎么能行?

因此,如果你是李云龙团长就得思考:

1.怎么在鬼子伪军的威胁下站稳脚跟?

2.占据的这么一片地方能种多少粮食,还能生产多少农副产品?请注意,抗战的时候没有农药、化肥、拖拉机和无人机,就是现在看来很艰苦地条件下种地。

3.占据的地方有又多少壮劳力,如何在不是很影响第2条的情况下征兵扩军到8个营。

估计有人要说,团长一个人想不过来。

对啊,一个人忙不过来,所以要建立基层组织,把老百姓组织起来发展生产。

8个营几千人的衣食住行,都要能供应得上。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26

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当年老战士的回忆录里可是写过,某某地方土地贫瘠,供养不了多少军队,无法把部队扩编到理想中的规模,所以要扩大根据地,期间又要与鬼子打几场硬仗之类的。

因此,小说里,电视剧里,到某某地方,主角默念一句,我要扩军,几个背景板一样的村民晃一晃,部队就出来了?

不可能的,种多少粮食,织多少布,有多少年轻人,基本决定了你最多能征多少兵,这是客观规律。

关注 近卫步兵师,关注 军事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27

八路军总部,肯定不会明确地告诉李云龙,让他随意扩编,扩多少都没事。

在名义上,还是会加以限制的,表面上,八路军是不允许一个团扩大到8个营的。

但你真的把一个团扩到8个营,那八路军总部高兴还来不及了。

打仗,拼的就是人数。部队数量越多,肯定越占优势,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

早在汉朝,韩信不就说过,“多多益善”。可见,古人都知道兵多将广的好处,八路军怎么能不知道,只是不能明说而已。

而且,这在八路军中,应该也是一个默认的规则。只要你有本事能拉来人,就没有上限限制。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28

在《亮剑》中我们也看到,“晋西北铁三角”三个人,坐在一起吃饭。

李云龙吹嘘,他手上有8个营。孔捷一听,一脸羡慕的表情。

而丁伟眼皮都没翻一下,甚至还撇撇嘴。

从这就可以看出,丁伟手下肯定不止8个营,他比李云龙扩张得还快。

可见,八路军其实就没有什么限制编制一说,只要能拉来人,来者不拒。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29

当年,老蒋给八路军的只有三个师六个团的编制。

其中,师还是丙种师。也就是,一个师下面只有两个旅,每个旅只有两个团,合起来一共4个步兵团。

而蒋介石的嫡系都是甲种师,他们一个师下面有三个旅,每个旅有三个团,一共就是9个步兵团。

再加上直属和后勤人员,这样算下来,甲种师的兵力,几乎是丙种师的2.5倍。

这就是蒋介石玩的一个花招,他想用编制,来缩减我们的兵力。

这也是当年,老蒋对付地方军阀的惯用伎俩。很多地方军阀,在接受国民党改编时,不得不大量裁兵。

八路军的扩编速度相当快,这与八路军人员的构成有关。在八路军刚组建的时候,人员基本上都是经过长征洗礼后的老兵。

这些人战斗经验丰富,基本上都是骨干、精锐。几乎每一个战士,都能够担任班长、排长,甚至是连长的职位。

于是,很多人就被安排到地方,去组织地方武装,比如区小队、县大队等。而这种模糊概念的编制,其实根本没有人员限制,能有多少人,全靠负责人的能力。

还有一些就是就地扩编,直接将一个营分成三个营,一个连再分成三个连,一个连再分成三个排。然后,分别由营长、连长、排长去拉人头,让编制满员。

其实,八路军大多数队伍,大多数的根据地,都是从连排一级,逐渐发展起来的。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30

从1937年,我们接受蒋介石改编,一直到皖南事变爆发。蒋介石给八路军发放的补给,都是以4.5万人的标准配发。

但是,实际上到了1940年,八路军的人数,就已经超过40万了。

到了1945年日本投降,八路军的人数,已经达到了96万,是真正的百万大军。

皖南事变以后,老蒋彻底断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军饷和物资。

此后,我军所有的部队的给养,全是靠自己解决。

由于八路军所有的给养,全是基层自己解决。因此,八路军总部,就没有后勤补给方面的压力。

所以,八路军总部根本就不限制,只要你能养得起,管得住,你拉多少人都没问题。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31

就像李云龙所说的,没武器了,问鬼子要,没衣服了,跟鬼子要,没粮食了,还是问鬼子要。

当然,这只是八路军解决给养的一个途径。

八路军解决给养的另一个途径,就是自力更生。

我们都知道,129师386旅开发南泥湾的故事。其实,这样的故事,在八路军任何地方都在发生。

不然,八路军这百万大军,光是后勤消耗,就是个天文数字。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32

八路军扩张速度,实在令人炸舌。

1940年,百团大战爆发之时,八路军出动了105个团。

而据史料记载,当时八路军应该有170多个团。

而这距离八路军成立之时,仅仅过去不到三年时间。

八路军的人数,就已经从4.5万人,暴增到40万人了。

再看看八路军下设的各种部队番号,更是五花八门。

就拿《亮剑》来说,什么新一团、新二团、独立团,还有骑兵营,这都不是正式编制。再加上,它原先就有的编制,这能是一个旅的规模吗?

另外,八路军还下辖五大纵队,每个纵队都相当于一个师的级别。后来,这些纵队都是军级规模。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33

此外,八路军每到一地,还成立军区。

军区又分三个档,像刘邓的129师机关,所在的晋冀鲁豫军区,罗荣桓的115师机关所在的山东军区,以及聂荣臻的晋察冀军区,这都属于军级军区。

军级军区下面还有二级军区,大概相当于旅的编制。比如129师386旅,后来组建了,晋冀鲁豫军区下属的二级军区——太岳军区。由陈赓担任司令员,虽然是旅级军区,但是后来扩编很快,规模人数达到军级。

二级军区下,还有三级军分区。比如苏北军区下属的盐埠军分区,就是由新四军第3师第8旅创建的。不过,这个三级军分区,解放后也是正军级。

《我的兄弟是顺溜》中,担任新四军某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的陈大雷,就是三级军分区。不过,你也别小看这个三级军分区司令,在五五年授衔时,至少也是个将级。

八路军就这样,层层分兵,层层扩编。由最初的三个师,发展到最多的百万大军。

所以说,李云龙口中说的,他一个团有8个营。在当时来说,其实是很常见的事情。

只是孔捷这样的老实人,做事比较小心谨慎,才不敢像李云龙和丁伟这样,随意扩编。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34

八路军之所以能扩张那么快,主要原因是当地贫苦人数太多。

从清末到民国期间,中原一带,就一直处于军阀混战的阶段。偶尔有短暂的和平年月,又赶上水旱灾害。

蒋介石政府腐败严重,只顾着自己捞好处,根本不顾底层民众的死活。再加上日寇进犯以来,蒋介石节节败退,自己躲到西南安全地带。

而当地老百姓无处可躲,只能忍受日军和伪军的残酷统治。

所以,当我们的队伍出现在老百姓面前时,才让当地老百姓对生活有了希望。

同时,也让当地百姓有了反抗的信心。因此,我们才能在短时间内,扩充那么多兵员。

这都是自愿加入到我们队伍中的,而不是像老蒋那样,只会强制拉人。那样只会事得其反,反而让更多的人加入我们。

其实,八路军总部,是不在意你手下有多少人。八路军总部希望的是,人数越多越好。

只有那样,我们在推翻老蒋时,才更有底气。


邢副团长说,平时让你们报编制,一个个藏着掖着……营连排层层打埋伏,李云龙呢?他会老老实实向旅长报编制吗?肯定还要打折。经过层层打折,上报数估计是四个营。只多了一个营,上级也不会在意。老李说,啥时候钻出这么多人?所以说,总部肯定不允许老李建八个营,但是实际上连老李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人,更何况总部!不打平安县,部队不会集结,不集结谁都不知道独立团有多少人!


国共合作后,红军华北武装被改变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之后又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习惯上还是称呼为八路军。

八路军编制上有三师六旅十二团,按说路军不是军,而是比军更大一级的单位,应该下辖三个军合九个师,但南京政府不会希望共合法扩张,所以只给了三个师的编制。

一开始,华北红军数量只比八路军合法编制略多一点点,这个问题不大,但是挺进敌后以后,八路军创建了抗日根据地,统治人口增多,于日占区接触面增加,有了扩军的条件和需要,但是没有更多的番号啊?怎么办?

人不可能被尿憋死,该扩军还得扩军,番号的事另说。

一般来讲,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军队,其番号在同一时期是没有重复的,比如第八路军、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这些都是之前存在,后面被取消的番号,南京政府把这些番号给了共,同一时期是不存在两个八路军的。

但是南京政府不给番号,而八路军自行扩军,番号是不是很容易重复,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只要番号不挂靠全(国民革命)军,而是挂靠在八路军及其下级单位就好,比如成立独立团,教导团,为了不和其他类似部队冲突,一般称之为115师独立团,实际上如果有多个团,还可以命名为独立1团,独立2团,总之挂靠在下级单位,就不存在番号重复了,叫的时候把其上级单位一起叫上就好,小说电视剧《亮剑》就是虚构了一个386旅独立团。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35

抗战开始后,由于正规作战无法战胜敌人,于是开始化整为零开展游击战,建立大军区(一级)、二级军区、军分区、县民兵的多级动员体系,让出大城市,在小城市和农村攻击敌人,占领敌后,各主力部队地方化,与各级军区合并,比如115师和山东军区合并,称之为「115师兼山东军区」,后来115师取消了,直接称之为山东军区,下面的部落扩张成山东一师至山东八师,山东警卫一旅至十二旅,规模增加到集团军级别以上。

军区与主力师不同,一般不会长途奔袭跨区域作战,而是守卫在本土,而且地方部队一般不会进行大规模作战。

游击战就是为了一点点消耗敌人,把敌人战线拉长,为日后组建大规模兵团创造基础。

以百团大战(1940年)为节点,只是以主力师作战为主,后面以军区部队为主,度过了1941-1943年抗战最艰难的时期,1944年开始局部反击,组建更大规模的部队,结束游击作战,转化为正规战。

《亮剑》的平安战役就是以这样的背景虚构的事件,但是像团长李云龙不知道自己的部队扩张成一个师,真实历史是不会发生这种事的。

虽然化整为零确实使各部队建议出现卡顿,但并不是一直失去联系的,通讯是时通时断的状态,只要一有条件,下级就会汇报部队状况,上级也会主动了解状况,小说是为了戏剧性才创造了这么一个情节吧。


一切皆有可能。

黄克诚自述中记载,四师反扫荡失利的十旅残部,与三师建制完制的九旅对换所属。十旅到三师时,两个团四个营三千二百人。经过两年发展,兵员到了一万五千人。要还是两个团编制,一个团何止八个营?黄克诚三师,抗战结束时7万人,谁见过这么大的师?黄克诚出关东北,带走了三万五千人,到东北后碰到梁兴初师,梁师七千人。同样都是师,黄师兵员是梁师五倍。

所以,我说一切皆有可能。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36

一个团一般三个营,李云龙能弄到八个营,只说明一样事,敌后抗日根据地在不断扩大。

国民党阵营守卫国土越打越小,防区被不断压缩,兵员素质没有提高,论战力十不及一,日军一个营可敌国军一个师。反观新扩编的八路军,缺衣少粮,手中多以大刀长矛为主,与日军顽强作战,却打出了一个0.69:1的作战交换比,胜仗一仗接着一仗,为什么?

根据地不断扩大是事实,日军感到害怕,国民党也感到害怕,不断制造摩擦,不然的话,八路军作战成果将更大。抗战期间的国民政府乱象不一而足,投降派甚嚣尘上,有200万正规军成建制变成伪军。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37

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的战果,极大地牵制了日军进攻力量,不得不将进攻的矛头从国军转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即便是这样,我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根据地仍然不断在扩大。根本原因是我军不同蒋军,始终在坚持全民抗战的人民战争思想。

蒋军秉持单纯军事防御的错误指导,是以节节败退,打一仗败一仗,南宁之役,以20余师抗击日军1.5个师团,竟致于溃败,六、七十人敌不住敌人一个。即便取得了为数不多的几场胜仗,亦难掩颓势。比如被称为中国“斯大林格勒”的“石牌大捷”,投入力量甚多,歼敌只有区区1000之众,与我115师平型关之战歼敌数字相当。

一时一地之胜利,根本改变不了一退再退局面,将失败归结为敌人过于强大,始终找不出是什么原因,面对我军越战越强,对有利支持正面战争抗战有意视而不见,胡诌什么游而不击,蒋家正是在八年抗战期间彻底失掉了民心,被人民彻底唾弃。我军有了人民真心支持,如鱼入水,怎能不越战越壮大呢。


当红军改组为八路军的时候,不过3万人。但是进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之后我们的军队立刻扩编达到30万人。可是番号不能增加,因为国民党政府给与的支援就这么多,所以大量的扩充是存在的现实意义也是战略意义。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38

电视剧中所描述的场景在敌后根据地的扩编是存在的。

但是 是否有出现一个团扩编成8个营的真实性确实存疑。

那么如何容纳越来越的部队呢?

我们以129师为例子。

1938年2月,129师的骑兵营扩编为骑兵团,第385旅以师派出的部分干部扩兵组成独立团,第386旅以第772团4个连为基础扩编了补充团。

此外还组建了几支游击支队,即挺进支队(又称张谢大队)、游击支队、先遣支队、独立游击支队(又称赵涂支队)。1937年冬组建的秦(基伟)赖(际发)支队、汪乃贵支队,第129师由出征时的3个团,发展到6个团另6个游击支队,扩编的总人数达5500人。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39

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在师的番号不动的情况下只能向下扩编团。拥有6个团加6个游击支队的强大编制这几乎赶得上一个军了。

当然以团级别进行的扩编我想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由于战时情况复杂,人员损失和增补也频繁,所以军队数量确实存在一个波动性。我们在不增加原有编制的情况下尽量扩充团级的战斗实力也是为了敌后作战更灵活在做准备。

为何李云龙一个团,八路军总部允许他扩建到八个营?插图40

在《亮剑》中,出现了这样的剧情:李云龙独立团的番号,得不到承认,寄养必须自己解决。其实,这在八路军部队中,属于普遍现象。因为除了3个师之外,八路军总部还下辖了一系列的纵队和军区。

庞大的军队体系让日军也不得不承认,在华北他们已经没有十足的胜算。


要不然你以为八路军从最初的三个主力师怎么扩充到一百个团的,毛主席说革命就是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灵光一闪]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好观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ptv1080.com/1002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