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

实际上在整个抗日战争中,日本始终都无法集中全部力量来和中国进行战争,因为日本的顾虑非常多,放不开手脚。在太平洋战争之前,日本需要担心苏联,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又要集中力量和美国作战。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

日军自武汉会战后,就停止了对于中国的大规模攻势,决定以比直接武力占领更小的代价来困死中国,迫使国民政府投降,但国民政府坚持抗战。日本方面对此无可奈何,始终无法没有魄力和决心进行一场一劳永逸的攻势作战。

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后,日军越来越意识到应该尽快解决中国的战事,曾计划发动所谓的“五号”作战。在这个计划中,日军决定先攻占陕西,接着攻占四川,彻底消灭国民政府,以此来结束中国的战事。但由于日军发动此次攻势需要集中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准备,在这期间由于太平洋战场上的日军形势越来越不利,这个作战计划也就胎死腹中了。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1

如果日本能够进行一些取舍,而不是患得患失,被苏联、美国牵着鼻子走。日军在1944年之前完全有能力发动一次对于中国的全面攻势,这是毫无疑问的。1944年的豫湘桂会战,就完全证明了日军有能力发动攻势并击败中国军队,并且能够取得很大的战果。直到已经是山穷水尽的1945年,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仍在谋划对于中国的最后一战,并且在事实上主动发动了芷江战役和老河口战役,足见日军在中国大陆上的实力依旧是不容小觑的。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2

在整个豫湘桂会战中,除了湖南战场比较焦灼外,在河南和广西战场上的日军长驱直入,中国军队根本无力与之抗衡。困扰日军前进的不只是中国军队顽强的抵抗,日军后勤补给的困难也严重影响了进攻。日军为此不得不在前线直接征集粮食,而且弹药(尤其用于进攻作战的炮弹)运输工作也是进行的极其困难。

但是话说回来了,日军即便孤注一掷消灭了国民政府又能如何呢?集中大量人力、物力来对付中国总的来说是得不偿失的,就算彻底击溃了国民政府的正规军,也不能让中国人民完全屈服,还是会陷在中国大陆的泥沼中,改变不了日本最终战败的命运。


这是日本强弩之末的最后疯狂,1949年日本是败局已定,又不甘心就这样失败,组织一次二战结束前最后大战役,由于蒋介石军队准备不足,被日军打得狼狈不堪,还好最后还是稳定了阵脚,没有出现重大战略损失。1944年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在中国战场上也开始退缩,战争形势对日本越来越不利,日本国内迷漫着失败情绪,为了扭转这种不利的势头,日军精心策划了豫湘挂战役,虽然在战役上有点收获,但是没有扭转战略上失败的趋势。从日本大规模入侵中国以来,日本在战役上大多数是成功,失败的案例非常的少,但是日本就这样陷入了战略上失败,占领了大半个中国的军队,实际上已经不可能获得胜利,日本国力已经跟不上战争的需要,日本战败已成定局。


豫桂湘战役在日本方面的名称是大陆交通线战役,这一场无可奈何的战役,几乎拼光了日本剩余的全部物资与资源储备,而原因就是美国掐断了日本从东南亚向日本本土运输资源的路线,在此情况下日本只有拼死从陆地上开辟一条通道以运输资源


具体原因想必大家都很清楚,那就是最后的疯狂,垂死挣扎。一直到今天为止,日本最大的短板就是没有战略思维,用一句民间俗谚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自视过高的结果大多是自讨没趣,自作自受。走向平庸是日本的宿命,一个连主权都没有的国家,只能是别人的棋子。


日本投降前有强大的兵力

1942年太平洋战争,日本开始源源不断向南方军队补充力量,太平洋战争期间,南方军原本10个常备师团,补充扩增34个。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3

 

日军投降前包括临时征用的兵员在内,总数达到惊人的700万,投降后我国军队缴获他们的装备,68万支步枪,6万支手枪,29万挺机关枪,1.23万门火炮,383辆战车,1.5万辆卡车。1000多架飞机,日军工厂依然能够让他们数量众多的部人,维持大规模的战斗力。

在失败前一次回光返照挣扎。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4

 

1943年美军在正面战场上展开反攻,日军节节矢利,日本在南洋海上交通线被切断,他在中国长江补给线被美国空军监控,受到威胁,日军组织中国东北军集结各种部队51万,豫湘桂战役,是中日战争日军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

1944年同盟军,向一些反法西斯反攻和进攻,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屡遭失败,东南亚各地军队海上交通线被禁行,导致太平洋兵力和后勤保障断开。

1944年初,日军指定了一号作战计划,策划从华北开始向南打开一条通路,将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直到东南半岛中国大陆,及东南亚的陆上战略通道,形成后勤补给线的东亚大陆,挽救太平洋海战失利造成的被动局面。

日本陆军从北向南,打通了东北直到广西的战略大通道,战役的终点在河南河北广西,称为豫湘桂大战。

在八个月战争中,中国在与湘桂战场损失士兵50至60万,34个省会146座城市,三十二万平方公里土地,日军达成作战企图,但仍无力保障打通交通线。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5

 

这次战役看来是对中国最大的进攻战役,日寇付出了沉重伤亡代价,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这次战役过后日军兵力,比战役前兵力更加分散,以后活动虽得到更大空间,美国陆军航空兵却拥有了更好的轰炸日本本土基地,日军占领中国机场行动也失去了意义。


1500公里打通容易,但守住1500公里交通线很难


能力是相对来说的,是相对而言,1945年,国民党军队在装备上和日本鬼子也没有多大差距,但蒋介石何应钦的恐日病还很严重。中国军队尤其是蒋介石所谓嫡系军队物质上已经得到美苏支持,精神上却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蒋鼎文汤恩伯这一对宝贝就是典范。国民党上下坐等胜利。重兵在手的汤恩伯之流,贪污腐败,疯狂敛财,甚至屠杀人民。无恶不作。虽然日本鬼子再走下坡路,但正面战场对手更是菜鸟。所以鬼子一路从河南打到广西!这是蒋介石军队疯狂敛财,畏敌如虎的必然结果?


他当然有能力,日本为发动霸占世界的战爭,积囤了庞大的战爭物资,在中国境内还驻有近百万的军队,还使用中国军队无法防御的毒气弹,它们的优势在中国军队之上,它们虽然大胜也不过是最后的疯狂,垂死的掙扎,迎接他们的也是最后的失败,最后的投降,他们的大胜除了给中国军队造成不小的损失外没有了其它意义,对它们的最后失败并没有多大帮助。


不顾一切的垂死挣扎而已。表面上是进攻,实质上是战略撤退。就是为了打通一条大陆交通线,海上已经没戏了。


孤注一掷,最后一战而已。它也只有这一条路了,集中资源干一个战役,还是有能力的,如果打通,或许就可以再苟延残喘几个月,但其实对战局已经没有了影响。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6

 

砸锅卖铁,倾家荡产,总是能凑齐不少的资本的。

我们南京有几个大龄女青年被杀猪盘,大家看看金额:

2021年11月2日,家住马群的雷某(女,28岁,海外留学)被骗138万。

11月5日,家住南苑的惠某(女,40岁,中学教师)被骗100万。

11月5日,家住仙林的姚某(女,38岁,大学教师)被骗270万。

11月5日,家住顶山的丁某(女,30岁,外来人员)被骗99万。

11月6日,家住锁金村的程某(女,36岁,银行职工)被骗240万元。

11月6日,家住二板桥的单某(女,40岁,银行职工)被骗242万。

其中一名大学教师,被骗了270万元。

我草,这些数字让萨沙多么汗颜,我最多也就被骗个万儿八千吧,哪有几十万、几百万被人骗。。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7

 

豫湘桂会战为例,此战日军直接使用了50多万人。

大东亚战争全史》第三册,P.1101:“这次战役是要在漫长战线上投入兵力约50万、马匹约10万匹、汽车约1500辆、火炮1500门的连续作战”;《一号作战之一河南会战》的第一页:“作战从华北开始,……打通纵贯大陆1500公里的路线,以大约51万人的总兵力,击溃约100万人的重庆军,……堪称大规模的远征”。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8

 

而侵华日军总数是120多万,也就是说日军用了接近一半的兵力。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概念?

之前抗战最大规模战役,是武汉会战,国军用了接近100万大军,日军使用了30万。

而豫湘桂会战堪称日军历史上,使用兵力最高的一次作战,几乎相当于武汉会战的两倍。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9

 

严格来说,日军使用的并不是50多万部队,而是60多万。其中10万大军并没有直接参战,却充当了后勤工作、补充工作和总预备队的作用。虽然这10万人没用,但不代表不是直接参战。

一般认为,豫湘桂会战日军累计使用兵力67万,其中豫中会战15万、长衡会战36万、桂柳会战16万。

此次日军使用的重武器也众多,在豫中会战中使用坦克装甲车就高达600多辆,在抗战历史上从没有过。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10

 

日军哪里搞来这么多军队和武器装备?

三个方法。

第一,不顾一切的投入一线机动部队。

当时日军只要能用的一线部队,几乎稀疏上阵,连治安旅团、治安师团、独立混成旅团也全部都用了。

这些部队很多是用于对付游击队的,连重武器都很少,编制也比较小,以便于灵活追击游击队。

以豫中会战为例,日军投入第7独立混成旅团、第9独立步兵旅团。

这种独立混成旅团有各种口径火炮计28门,全员4816人,而日军正常师团都有上万兵力,大量火炮。

至于独立步兵旅团也好不了多少,只有5000多人,重武器不多。

现在连这种治安旅团都上了,可见连家底都用了。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11

 

第二,从华北后方抽调大量部队。

豫中会战,破天荒的使用了坦克第3师团。

坦克第3师团人数高达1万3000多人,装备大量坦克装甲车。

该师团本来驻扎在华北的内蒙古,用于对付苏联军队和绥远的国军。

到了豫湘桂会战之前,该师团竟然不去对付苏军,而是直接南下编入华北方面军第12军,参加了豫湘桂会战。

类似从华北抽调的部队还有很多。

实际上,八路军在百团大战以后,遭到日寇重点打击,损失很大,地盘也缩水了三分之一。但豫湘桂会战的1944年,日军为了南下作战,将华北对付八路军的日本驻军几乎全部南调,剩下一下部队驻守大城市和重要交通枢纽之类,地方尤其是农村几乎放弃,由伪军接手。伪军战斗力不值得一提,所以八路军在1944年迅速恢复了实力。

以山东为例,这么大的山东,日军兵力锐减到2万左右,只能待在交通干线、战略要点和工矿区的一些守备重点。

这点兵力做不了什么,日军最重视的津浦铁路,也被迫放弃了津浦路以东据点264个、碉堡353个。

电影《地雷战》的故乡海阳县,驻扎在这里的几十个日军也撤退了,留下伪军独自防御。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12

 

山东八路军则迅速发展到正规军15万人之多,民兵和游击队37万人的规模,加起来为52万多人。

八路军在1944年发动局部攻势,攻击伪军部队,共歼伪军5.4万人,争取伪军反正1.1万人,收复县城9座,拔除据点1200余处。到12月,山东八路军先后占领沂水、利津、临邑、乐陵等县城和15500余个村庄,共计人口900余万。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13

 

第三,从关东军和国内抽调了大量部队。

资料这么写:1944年初日军为了豫湘桂会战,从关东军调动主力师团去南方。在 1至3月间,关东军兵力有明显减弱,总兵力由一百六十五个步兵大队减少到九十六个大队,炮兵由七十三个大队减少到五十一个大队。兵员总数则由六十五万人减至五十万人,其中大部分加入豫湘桂战场。

至1944年底,日军结束豫湘桂会战时,关东军比1943年减少了一半,仅剩下二、三十万兵力,调出的部队达十二个师团和一个坦克师团,以及大部分航空兵。其中一部分南下进入太平洋战场,更多是暂时参加豫湘桂会战。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14

 

需要说明的是,日军虽然在豫湘桂会战中,兵员素质有所下降,但武器装备和火力没有任何减弱,甚至更强。

以参加豫中会战的日军为例,资料这么写:

参加会战的日军各师团,炮兵都非常强大。

甲种师团(第27师团)拥有91式105榴弹炮12门,38式75野炮36门,41式山炮12门,11式平射炮6门,94式速射炮6门,92式步兵24门,计各式火炮96门。

乙种师团中,第一类(第37师团)拥有38式野炮24门,41式山炮9门,92式步兵炮18门,计各式火炮51门。

当时由于交通线还没有打通,国军只能通过驼峰航线运输少量武器弹药。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15

 

所以,国军重武器仍然奇缺。

防御衡阳的第10军,是国军装备最精锐最好的部队之一。由于让他们收衡阳,破天荒的装备了大量火炮。

即便如此,第10军下辖的制式火炮,只有山炮10门、野战炮4门,一共14门而已。

第10军兵力为1.7万人,兵力同第27师团差不多,火炮是14:94。

这还是最优先装备补给的第10军,其他部队可想而知。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16

 

另外,你说日军兵员素质下降,国军兵员素质下降更厉害。

当时国民政府实际控制只有西南、西北地区,人口不算多。

以广西为例,据广西档案馆资料显示,“抗战的时候,广西共征调了100万兵员补充部队和组建新兵。征调的兵员中,死伤人员已经无法统计了”。

而广西全省总人口只有1400万,除去老幼妇孺和种地必须有的男性壮劳力(不然没粮食大家都要饿死),基本所有能用的成年男人都上战场了。

要知道,三国时期蜀汉90万人口,使用了8万军队常年作战,四川就已经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经济崩溃了。

既然能用的男人都上去了,哪里还能保证什么素质,能行军能端枪的就行了。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17

 

还有很多人认为国军有兵力优势,其实都是扯淡的。

当时国军名义上确实有400万人,但三分之一是留在后方训练的新兵,三分之一是在敌后作战的部队,这些都用不上。

真正可以使用的兵力也就是100多万,还要分散在从南到北各战区,相对日军兵力优势是有限的。

以著名的长衡会战为例,日军出动了36万大军,而薛岳第9战区已经是国军兵力最强的战区,当时只有16个军54个师,共40多万人。

由于日军有着火力和后勤巨大优势,薛岳依靠区区40多万人,根本就顶不住。

当时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10万人,薛岳也是用了30万兵力才打赢的。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18

 

说通俗点,日军在1944年知道自己肯定要完了,就孤注一掷,倾家荡产发动豫湘桂会战,试图垂死挣扎。万一这一次重创国民政府以后,后者直接屈膝投降,日本就赚了。


豫湘桂战役是日军溃败前的回光返照,日军元气大伤,却造成一个日军万万没想到的结果:最终间接导致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发展。

而国民政府方面,由于打了一个说不出口的小算盘,最终吃了大亏。

豫湘桂战役是侵华日军一次性投入规模最大的作战,也是中日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日军投入的兵力超过了武汉会战。在日本方面称之为“一号作战计划”。

1938年的武汉会战,是在此之前侵华日军投入兵力最多的作战,日军共投入了140个大队,一个航空师团等部队。

而日军一号作战,日军共投入直接作战部队达41万余人,加上其他辅助部队、后勤人员等共计70余万人。在第二阶段长衡会战中,日军共投入了陆军150个大队,以及第五航空军、两个飞行师团,海军舰艇和海军陆战队协同作战。规模超过了武汉会战。

这场战役,无论是日军还是国民党方面,事先都作出了严重误判。

经过这场战役,日军虽然侵占了大量地盘,但也已元气大伤。并直接导致东条英机内阁下台。

而国民党方面,在日军发动进攻后,一溃千里。其国际、国内形象均严重受损。

这场战役虽然破坏极大,却也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积极因素:共产党的人民军队八路军和新四军,在这场战役后,得以更加快速发展。人民军队抗日力量的加强,对日寇是沉重的打击,从而在客观上加快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19

 

日本发动这场战争主要有三个原因。

原因之一:日军企图打通大陆交通线。

1943年,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已经转入到了战略反攻,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受到美军的严重打击,遭受了惨痛的失败。

而日本国内,由于多年来的战争,国内形势极为困难,民众生活极度困难,战争资源极为匮乏。

由于太平洋战场的溃败,导致日军的海上交通线几乎被美军完全切断。美军通过“蛙跳战术”,把在东南亚的日军分割成几块,日军已完全无法形成完整的战略体,形势极为被动。

而日军的陆军主力,又深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虽然日本也从关东军和中国关内战场抽调了一些军队去支援太平洋战场,但由于中国军队的牵制,始终无法抽调大量兵力进入太平洋战场。

日军大本营焦头烂额,由于受到美军的沉重打击,他们想恢复海上运输已经成为不可能。

因此,他们决定孤注一掷,企图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打通一条北起满洲,横穿中国大陆,一直到越南河内的铁路交通线。并通过满洲及朝鲜半岛,与日本相连,从而以战养战,达到日本与中国大陆的进出自由,补充战争资源。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20

 

 

此外,如果达成战役目的,也可以使日军各部之间得以连贯,并联系已被切断海上交通的南洋日军,确保日本本土和东海的海上交通安全。

为达到上述战略目的,东条英机决定孤注一掷,发动“一号作战计划”。

原因之二:日军企图通过这场战役,一举消灭国民党中央军主力。

为了实施一号作战,东条英机砸锅卖铁豁出去了,动员了日本国内以及伪满洲国还能够抽调的兵力,几乎全部投入到中国战场。

同时,日本发动这场战役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消灭国民党军队主力,重点是打击国民政府中央军嫡系部队。

战争打到这个份上,无论是共产党武装,还是重庆国民政府,都已准备抗战到底。而日军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潭,企图通过诱降的手段,“体面”解决中国的问题,已经成为不可能。

对此,日本困兽犹斗,企图通过击溃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主力,从而摧毁“以黄埔军官学校系统的青年军官为主体的中央直系军的抗日意志”。

对此,日军将领冈村宁次曾经说过:“只要该军存在,迅速和平解决有如缘木求鱼。”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21

 

 

整个会战,日军共投入直接作战部队达40余万人,加上其他辅助部队、后勤人员等共计70余万人。

原因之三:日军企图摧毁中美空军基地,确保日本本土安全。

早在1942年4月18号,美国陆军航空队的中校军官詹姆斯·杜立特尔,就带领80名勇敢的飞行员驾机轰炸日本本土(此行有去无回,轰炸机距离日本本土太远,油料也不能支持返回航母降落),他们驾驶16架B-25轰炸机,从大黄蜂号航母上起飞,对日本东京以及大阪等城市的战略目标进行了轰炸。后来飞机按计划在中国迫降。

日本本土受到轰炸后,其国内受到了极大的震动。日军为了找到这些美国飞行员,发动了浙赣战役,并企图摧毁江浙一带的中国机场,由此造成了25万中国人被日军杀害。

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溃败,美军飞机从占领的太平洋相关岛屿上起飞轰炸日本本土,已经成为常态。

同时,由于盟军力量的增强,从中国大陆各个基地起飞的盟军飞机,也可以直接起飞轰炸侵华日军,并随时可以起飞轰炸日本本土,对日本本土发动大规模的空袭。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22

 

 

对此,日本上下异常恐惧,他们把在中国的中美空军基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予以摧毁。这也是日本在战争末期,发动豫湘桂战役的直接原因之一。

日军和国民党方面事先均严重误判,国民政府有一个小算盘说不出口。

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间,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军的协同下,发动了滇缅战役。国军全面反攻滇缅,歼灭了日军缅甸方面军,打通了滇缅公路。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23

 

 

日军方面,为了摆脱在太平洋战场以及滇缅战场的被动局面,进行了总动员,决定孤注一掷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从而在中国战场发动了侵华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

日军猛烈进攻,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日军捣毁了数十个国军机场,占领了中国上百个城市以及湘桂粤三省大量的工厂,并打通了印度支那与华南的交通线。

但日军在衡阳城,由于国军方先觉第十军的坚决抵抗,付出了重大伤亡。此战直接导致东条英机内阁下台。

衡阳战役经过47天的血战,最终国军放下了武器,日军占领衡阳城。但日军经过此战之后,元气大伤,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如果没有衡阳城第十军的坚决抵抗,日军一鼓作气,能够打到哪里?那就很难说了。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24

 

 

豫湘桂战役,日军虽然重创了国民党军队,但自身损失也极为惨重。

据日本军部内部统计:共战死11742人,饿死、病死者超过阵亡人数。日军的这个统计数字,其实是大大缩水了。因此,至少有2.4万余名日军死亡,加上伤病员,达十余万人。

日本事先判断:

相比于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国民党军队更好对付。既然打不过美军,就在中国大陆发动一场超大规模的战役,从而改变不利局面。

因此,他们在自身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困兽犹斗。企图从中国战场寻求突破,固守大陆以坚持长期战争。

因此,豫湘桂战役从表面看,是日军积极进攻作战,但其本质上却是出于防御目的。

最终的结果是:日军虽然占据了大量的地盘,但自身实力进一步受到削弱,兵力进一步分散,大陆交通线也没有完全打通,已打通的交通线,基本没有能发挥什么作用。之后在中国战场长期维持守势。日军没有达到战略目的,得不偿失。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25

 

 

国民党方面事先判断:

由于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和滇缅战场节节败退,重庆国民政府方面认为:日军在这种困难的情况下,绝对没有能力在中国正面战场,再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日军突然发动这个超大规模的进攻,完全出乎国民政府意料之外。而部分精锐主力正在滇缅地区对日军发动反攻。正面战场兵力不足,国民党军一下子被打乱了手脚。

国民党军队一旦处于失利状态,往往就一溃千里。

由于对日军发动的这场大规模进攻战役,事先准备不足,从而造成战略上的大溃败,豫、湘、桂大片国土被占,大量空军基地、场站被毁,一些部队丧失抵抗信心和战斗力。其国际国内形象都严重受损。

国民党军溃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民政府打了一个说不出口的小算盘:

国民政府想保全自身实力,用于战后对付共产党。他们寄希望于由美军击败日军,因此在正面战场不积极主动进攻,长期执行避战、观战政策,企图“以夷制夷”,等着美国把日本消灭,等待胜利的到来,这是其失败的另一主要原因。

此外,国民政府在自身实力不足的前提下,着重在滇缅战场上取得成效。客观上也造成投入豫湘桂战役兵力不足。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26

 

 

最终结果: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溃败,反攻滇缅战役取得胜利。

反攻滇缅历时一年半,国军以近七万人的代价,毙伤日军25000余人,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

客观上讲,滇缅战役取得胜利,国民政府是完全达到了既定的战略目的,打通了交通线。

但这条交通线最终实际上也没有发挥多大作用,日军就宣布投降了。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27

 

 

战役间接带来的积极因素: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日武装得以快速发展。

1944年的战局,对中日双方带来了至关重大的影响,并一直影响到战后。

豫湘桂会战,侵华日军将主要兵力都用在正面战场,从而在客观上大大减轻了华北、华中地区共产党抗日根据地的压力。

在抗战中,国共双方既有合作,又有摩擦。国民政府对共产党的抗日武装的发展一直持限制态度。豫湘桂会战爆发后,国民政府也无力在此期间继续限制敌后共产党抗日根据地的发展。

因此,八路军、新四军在此期间,得以快速发展,从而为日后的抗日战争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28

 

 

而重庆国民政府在日军一号作战中溃败,也导致蒋介石和史迪威之间的矛盾急剧恶化。

史迪威拿自己参与指挥的滇缅印战役,与豫湘桂战役相比较,由此指责蒋介石政府腐败无能,甚至提出由其取代蒋担任中国战区最高统帅。

而蒋介石也一再要求美方撤换史迪威。罗斯福为了不激怒蒋介石,最终撤换了史迪威。

由于国民党在豫湘桂战役的溃败,导致美国对国民党军队作战能力的严重不信任。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美国为了让苏联尽早出兵进攻在中国大陆的日军,背着中国与苏联达成一项严重损害中国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秘密协定:允许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外蒙古)在苏联保护下独立。

这些后果,都对战后中国乃至世界的格局,带来一系列深远的影响。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29


关于豫湘桂战役,恐怕有一点抗战历史爱好者都误解了,侵华日军的“一号作战”从表面上来看,好像是日本人在主动和积极地发动进攻,而其战役实质却是出于“防御”之目的。那就是要打通侵华日军各部之间、侵华日军与南方军之间的陆路联系,以便未来当盟军迫近日本本土的时候,确保日本列岛、朝鲜、中国大陆、印度支那等几个战场上的日军,能够互相策应,实施负隅顽抗。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30

(抗战士兵)

 

换句话说,日军制定“一号作战”计划的初衷,那是为了保命!在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华北的河南大部、华中的湖南大部仍然掌握在中国军队手中,从北平到汉口的“平汉铁路”,以及从武汉到广州的“粤汉铁路”都处于中断状态,日寇“中国派遣军”被分割在华北、华中、华东和华南的若干区域,陆路联系颇为困难。

 

如果是积极性的战略进攻,那么作战目标就应该是西安和重庆了,显然,日本人在1944年并没有这个企图,豫湘桂战役实际是围绕从北到南的铁路线展开的。抗战历史告诉我们,如果日军若集中兵力攻取某一地区,老蒋的部队很难最终坚守成功,包括常德和衡阳。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31

 

由于彼时美军掌握了绝对的制空和制海权,南方军到日本本土的海上运输线也基本被切断,50多万鬼子(陆军数量,不计海军和航空兵)得不到粮弹接济,早晚是要饿死的。海上整不过美国人,那就得打通从华北到越南的陆上交通线,然后从本土、朝鲜和东北筹集粮草南运,因此“一号作战”又被日本人自己称为“纵贯大陆交通线作战”。

 

那么豫湘桂战役的诱因是什么呢?其实还要追溯到1943年的常德会战期间,当时从桂林、柳州等空军基地出动的中美联合航空队,不仅支援湖南战场的作战,还一度轰炸了湾湾的新竹机场。这使日本人大为恐慌,如果中美空军的基地再朝前建建,恐怕就要直接威胁日本本土了,所以“一号作战”还有一个附加目标,即要摧毁桂柳地区的空军基地群。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32

 

不妨看一下日军大本营,上奏请求批准再次进行动员时的文件:“摧毁中国西南要地的敌各飞机场,以保本土及中国东海的防护安全为第一目的,打通大陆后,即使海上与南方的交通被切断,也可经大陆运输南方的物资,以加强其战斗力,为其第二目的”。所以日军在豫湘桂战役中的战役企图,主要就这么两条,其他都是顺带的,并没有进攻川陕的设想。

 

既然是为了保命,那么日本人必须要拿出最后的家底进行垂死挣扎,实话实说,到1944年日本陆军的主力并未伤筋动骨,尽管太平洋战场伤亡惨重,动不动就整个联队“玉碎”,但是太平洋战争有其特殊性,主要是海空力量的大战,日军投入的陆军兵力占比不大,因为没有什么大兵团陆军会战,包括美军投入的陆军力量也有限。

 

比如截止到1943年年底,日本陆军全部方70个师团中,有38个师团在中国战场,占总兵力54%以上;只有 23个师团在太平洋战场,占比33% ,另有9个师团在日本和朝鲜,占比13%。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33

 

 

而这38个师团中,真正在山海关以南作战的,隶属于“中国派遣军”指挥的只有23个师团,加上独立混成旅团等杂七杂八60余万人(伪军倒是不少),所以要明白,尽管日本海军的联合舰队被打得露出底裤,但是其陆军还是有一定战力的。什么叫战略相持阶段?那就是双方都无力彻底打垮对手,但是如果日本陆军在局部大举增兵,还是能够取得战场优势的。

 

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1941年4月《日苏中立条约》的签署,这将意味着,在苏联专注跟希特勒死磕,不会主动对日作战的情况下,一旦日本人选择了“南进”的战略,则已经扩军至100万人的关东军,就成为日本陆军最大的战略预备队。彼时抗联在东北境内已无成建制的部队,关东军不再需要留驻太多的警备兵力。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34

 

 

所以从1943年下半年开始,关东军的精锐师团纷纷南调,要么送到太平洋上当炮灰,要么调往关内助战,特别要注意,日本人从关东军再抽调13个师团增援太平洋战场时,已经是1945年1月间。换句话说,在1944年日本陆军在中国战场是有一定战略优势的,只不过关东军并没有大举南调,战略僵持是指山海关以南的诸战场。

 

同时,日军大本营为了实施一号作战,还紧急进行了大规模动员,大肆征集新兵,在1944年初一口气编组了14个独立步兵旅团,并第一时间派往中国战场,接替了准备参与豫湘桂战役各师团的防务,同时还成立了八个野战补充队(旅团级)来随时补充战场伤亡,这属于回光反照般的玩命了。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35

(三个战区司令长官)

 

解释一下,日本人的办法是,动员和新编一批三流部队,接替原来在关内战场上维持占领区的二流部队(能算一流的只剩下第3和第13师团),然后抽出所有的二流部队、再加上从关东军抽调来的若干二流部队,全力跟豫湘桂战场上的中国军队死磕。懂抗战史,就应该懂中日双方的战力差,日军的二流部队,对付重庆的一流部队基本没有问题,74军毕竟只有一个。

 

 

战役发起前,华北方面军负责攻击的第12军,野战部队达到了16万余人,还加强了山路秀南的第3战车师团。而华中、华南方面动用的部队多达362000余人,并配有67000匹战马和9450辆汽车,这已经大大超过了原来维持僵局时的兵力。我们知道,日寇第11军前面三次南犯长沙,最高兵力记录也只有11万人,而现在一下子来了20多万,薛岳肯定招架不住的。

 

所以从兵力对比上来看,豫湘桂战役最不该惨败的应该是河南战场,蒋鼎文和汤恩伯太垃圾。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36

从本土和东北向关内增兵,加强两大战场的野战攻击力量,同时日军为了实施一号作战,还在华北收缩了占领区来集中和节省兵力,1944年八路军得以实现第二次大发展,抗日根据地恢复和扩大,都与华北日军战略收缩有关。为什么收缩呢?兵力不足呗,有限的精锐力量抽出去都去河南参战了,华北方面军之前就20来万人,现在一下子出动了16万呢。

 

因此总结来说,日军能够有条件发动豫湘桂战役,第一是关东军这支战略预备队的存在,第二是不要下一代了拼命扩军,第三是收缩原有占领区,第四是老蒋的部队实在是“等胜利”思想严重,其战力和战斗意志反而不如1937年了。实际上,越是到抗战末期,老蒋的部队越腐败了,抗日热情特别高的官兵,之前已经伤亡大半。

 

当然,也与重庆方面迫于美国压力,不得不组建第二期远征军反攻滇缅有一定关系,最精锐的30万美械、半美械部队,因此不能作为湘桂战场的预备队,西南各战区虽然纸面兵力不少,单位战斗力却是一塌糊涂。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37


在1944年4月至12月日本陆军发动的豫湘桂战役中,国民党军方面共投入军队130余万人,是日军投入部队的两倍以上,而且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已持续好转,中国国民党军队也得到了美国等国家的大力支援,军队装备有了很大改善,使用的武器也大大优于日军。但是,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党军队却完全抵敌不住日军的疯狂进攻,一溃千里,成了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第二次大溃退,战役进行的八个月中,国民党军损兵五十万至六十万,丧失四个省会和146座城市、七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湘桂粤大后方三分之一的工厂尽落敌手,还丧失国土20多万平方公里和六千万人民;而日军以死亡2.4万人的代价,彻底打通了豫湘桂陆上交通线,基本实现了它最初的战略目的。那么处在强弩之末的日军,为什么还能发动豫湘桂战役并取得如此战绩呢?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38

日军蓄谋已久。从1943年下半年开始,同盟国反法西斯战争转入战略反攻,日本陆军主力深陷中国大陆不能自拔,无力支援太平洋战场,致使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连遭失败,南洋各地日军的海上交通线被切断,日军被分割成几块,始终不能形成完整的战略体势;同时呢,从中国大陆各个基地起飞的盟军飞机,不但可直接轰炸大陆日军,甚至可飞抵日本本土进行轰炸,这就意味着盟军飞机可以对日本本土发动大规模空袭,这让日本人倍感恐惧。为了扭转战争颓势,日军早在1943年下半年,就开始预谋通过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既将各部侵华日军连贯起来,与已被切断海上交通的南洋日军取得联系,又能保护本土和东海海上交通安全的计划。根据这一计划,日军进行了充分的战前准备,从东北调动了汽车部队,组织了临时铁道部队,共投入军队五十一万,马十万匹,汽车约1500辆,大炮1500门,还在战场上做到了各部队互相配合,形成一定优势。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39

日军困兽犹斗。常言道:“横的怕楞的,楞的怕不要命的”。面对十分不利的战争颓势,本来深受武士道影响的日军,就很有牺牲精神,在此不甘失败、面临危亡之际,日军更是充分准备,精心策划,铆足精神,拼死一搏,作困兽犹斗。更何况他们深知国民党军队松散软弱,不堪一击,虽然自己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但在中国大陆对付起国民党军,还是手到擒来,小菜一碟的。正因为他们一向蔑视国民党军队的松散软弱,有着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架势,当打起仗来,毫无怯意,才如困兽般拼命。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40

国民党军士气低落。我们知道,在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国民党军的大部分士兵参军,或是为了混口饭吃,或是被当作壮丁抓来的,没有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没有对他们作很好的国仇家恨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松散,没有家国情怀,基本上都是为了混口饭吃,自然在打仗时第一想到的都是先保命要紧;更何况日军的惨无人道,烧杀抢掠,早有经历,早有耳闻,面对日军的凶狠残忍,早已吓破了胆,因此,不少国民党士兵,还未上战场,尚未见到日军,就溃散逃跑了,还怎么与日军交量?因此,国民党军非常缺少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拼死精神,一旦军队缺少勇猛之气,就是手里有再好的装备,也已先输给敌方一多半了。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41

国民党军没有做充分的准备。为防范中共,蒋介石政府不惜以胡宗南的四十万大军用于封锁陕甘宁边区。甚至在日军开启豫湘桂战役之时,蒋介石政府还在大叫“防共甚于防日”,居然从第一战区抽调军队用于防共,共抽调了6个军。会战开始后,第九战区竟有三分之一的部队在后方集训。同时,蒋介石军队在经过抗战初期的大溃败后,为了保存力量,再不与日军作正面对抗,而是消极避战,搞起坐山观虎斗来。因此,当日军突然对其占据的大城市及交通要道发动进攻时,国民党军就显得手忙脚乱,配合不力,应对不当。当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时,驻守河南的第一战区首当其冲,而第五、第九战区却都没有及时发起进攻,以牵制日军,给予第一战区有力配合,致使日军很轻易地就攻破了第一战区和第五战区一部,顺利打通了平汉铁路南线,并开始向湘北桂南进攻。同样第九、第四战区遭攻击,其他战区也策应不力。正是由于配合不力,国民党军才遭到了惨败,日军得以实现了其战争目标。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42

国民党军难以应对两线作战。日军在发动豫湘桂战役时,国民党军队的24万人正在缅甸北部与那里的日军作战。据说这24万军队正是国民党军的最精锐部队,其中郑洞国指挥的新编第一军,号称“天下第一军”。新一军下辖的孙立人指挥的新编第38师和廖耀湘指挥的新编第22师,都配有全美式装备,战斗力最强,是中国远征军的主力,因远在缅甸,竟不能参加国内的豫湘桂战役。当时疲弱不堪的中国,真的很难应付来自两面的作战。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43

豫湘桂战役虽然大大牵制打击了日军,增加了日军在华的困难,有利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但也极大地损害了中国军队在世界上的声誉,从此美国对中国的抗战能力产生了怀疑。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使苏联尽早出兵打击中国大陆上的日军,背着中国与斯大林达成一项严重损害中国国家和民族利益的秘密协定,那就是允许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外蒙古)在苏联保护下独立。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44


别说1944年,就是到了1945年8月9日日本挨了2颗原子弹轰炸后,它的关东军在东北依然是我们轻易无法撼动的,直到这天凌晨,150万苏军在坦克飞机大炮的“加持”下,风卷残云一般席卷而来,一星期不到,70多万关东军土崩瓦解,60万日俘最后从苏联囫囵个回来的大概不超过30万。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45

绝大多数日俘被送到西伯利亚苦寒之地“冷静冷静”,顺便尝尝黑面包的滋味,然后每天没日没夜干伐木修路苦力活,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日本人对当年苏联人的深深敬畏一直持续到现在的俄罗斯。

说这个故事是什么意思呢?对,实力,相对的实力决定一切,前些时候美国人不是有个被怼的“从实力的地位出发”的梗吗?其实就是这个实力,当年的中国是没有的,不过现在早已可以直接让老美shut up(闭嘴)了。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46

1944年日军的实力虽然远不及刚开战时,但还是远在大陆国军之上(美械装备远征军除外),而在1944年时,一些国军部队的抵抗意志却不及刚开战时,加上国民政府内部腐败不堪,流传甚广的那句“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就是揶揄讽刺那个时候国民党的官场腐败状态。

部队给养和饷钱都被那些官老爷们在后方的温柔乡里花天酒地给糟蹋了,前方将士怎能有动力去用命?士不用命,还怎么打仗?结果就是大战一开,拼死抵抗的部队当然也有,但更多的部队纷纷溃退,堂堂一个包括豫中会战、长衡会战和桂柳会战3个战役的豫湘桂大会战,最后竟然成为130万国军中相当数量部队的逃亡之旅,一路溃败下来,到后来对日军已经有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恐惧感。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47

现在来看一下豫湘桂战役,日方称为“一号作战计划”,也被称为“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这是1944年日军在制海权丢失以后,为了打通陆上交通线补给南太平洋小岛上的日军部队,以及摧毁盟军可以起降飞机对日军和日本本土进行轰炸的大陆机场,同时把日军在大陆的占领区链接起来而制定的作战计划。

此战日军集中了41万兵力,战车800辆,战马近7万匹,战线长达2400公里,国军投入兵力130万,战役从1944年4月17日开始,持续了8个月,从河南开始,一直打到广西,到了11月28日,日军南方军第21师一部从越南突入中国,并向广西绥渌发起进攻,至此,从中国东北到越南河内的大陆交通线终于被日军打通。

国军最后溃退入贵州,日军以3000人兵力沿黔桂公路追击,一路如入无人之境,另一部沿黔桂铁路进攻的日军,到12月2日一路攻到贵州独山,这已经逼近了四川,大大震动了重庆国民政府,第29军军长孙元良率部反击后,才迫使追击日军退回广西河池。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48

到了12月10日,日军第21师与22师各一部攻陷绥渌,大陆交通线自此全部被打通。

此战8个月内国民党军队损失兵力5、60万,丧失了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的大部和贵州一部,丢掉了洛阳、长沙、福州、桂林等4个省会城市,郑县、许昌、宝庆、柳州、温州等146个中小城市,衡阳等地的7个空军基地以及36个机场,2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沦丧,域内6000多万百姓沦为日寇铁蹄下的奴隶。

日军被击毙11742人,加上饿死病死的大约2.4万人左右死亡,伤亡总计10万以上。

日军在战败前一年还能发动如此规模空前的战役,其实这是小日本的垂死挣扎,从1943年起,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形势就已经发生了转折,日军在太平洋上同样连吃败仗,基本上被掐断了海上交通线,南洋日军面临被饿死的困境,这时日军看起来是发动了一场进攻战,实质上却是一种自保的防御战,妄图通过这样一场战役,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同时,能固守已经占领的大陆区域,以期能够维持长期的战争。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49

所以日军几乎是倾其所有发动了这样一场困兽犹斗的超长战线的战役,虽然貌似达成了战役目的,但由于距离过长,它却无法保障大陆交通线的持续畅通,同时又更加分散了其固有兵力。

这样一场战役之所以能打得国军落花流水大溃退,还是相对实力上的悬殊,这时日军包括士气、单兵素质、装备等在内的综合战力还是远超国军,从这么长的战线中被攻陷的那么多城市来看,只要是日军集中兵力想要占领的地方,基本上没有无法攻陷的,而到了贵州独山被赶回来那是因为已经威胁到了国民政府大本营,也许只有这种高压情况下国军才能不惜一切代价去阻击日军。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50

最后说一下这次战役的失败给国民党政府带来的国际影响,此战国军的表现让美国对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很失望,一部分美国人对国民党军队的作战能力产生了怀疑和轻视,对国军的抗战声誉造成了很大的损害,中国驻印军总司令史迪威更是以此战役国军的败绩,直指正是蒋介石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了此次大溃败。


以上原创回答希望题主满意,喜欢的朋友请点赞评论、转发关注,谢谢大家!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51


主要原因是日本陆军在投降前一直超强,至少对于中国军队而言。

即使到了1945年,日本海军基本全军覆没、空军也大多数被消灭,但是陆军大多数还在,日本陆军本来至少还可以坚持一年以上,但是原子弹爆炸让日本投降大幅度提前。日本正式投降时,还有700万左右的陆军。1944年,日本陆军实力保存非常完整。当时中国精锐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在全力打通1000多公里的滇缅公路。英美军火援助90%发生在1945年1月后(因为对外交通被日军全面封锁,军火援助无法运进来),1944年的豫湘桂地区中国军队装备水平非常落后,整体实力远不如拥有700辆坦克装甲车、15000辆汽车以及很多大炮的50万日军精锐(从东亚各地抽调)。


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豫桂湘会战,中国投入130万以上兵力,日本方面41万左右兵力。最终以国民党军溃败,日本取得战役目标结束。

 

到1943年底,日本陆军共有70个师团,其中朝鲜2个,日本国内7个,在中国38个,太平洋战场23个。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了4年,而中国的全面抗战已经打了6年之久。

世界范围内,经过反法西斯同盟国的艰难反击,欧洲战场上以德国为首的轴心国转入劣势。太平洋上的中途岛和瓜岛战役,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打败了日本联合舰队,日本开始转攻为守,日本战败态势已经显现。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52

1943年末,日军东京大本营制定了一个打通大陆交通线的名为《陆军一号作战计划》,这份作战计划将是日军第一任务。

计划中,日本在1943年底进行动员,历时半年,在1944年初对中国军队发起全面进攻,打通华北到广西的铁路运输线,以求达到伪满洲国华北华南东南亚的占领地连成一片战略目标,以策应在东南亚的日军,建立本土的安全防空圈。当时中国大陆各个基地起飞的盟军飞机,可飞到日本本土轰炸,这就意味着盟军飞机可以对日本本土发动大规模空袭。

1943年太平洋战场上,经过中途岛、瓜达尔卡纳尔岛等战役,盟军取得了对日反攻军事上的优势,逐步扭转了战争局面,夺取了战略主动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反攻即将开始。

1943年下半年开始,同盟国对轴心国开始反攻,日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失败,日本陆军主力却深陷中国大陆,无力支援太平洋战场,东南亚日军的海上交通被切断,被分割成几块,不能形成完整的战略体势相互呼应。

所以日军早在1943年下半年,就开始谋划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链接各地侵华日军占领区,同时接应已被切断海上交通的南洋战场上的日军,保护本土不被空袭和东海海上交通安全。

这一战,也可以说是日本的决死一战,日军共投入了700辆坦克装甲车、15000辆汽车,共抽调40多万日军。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53

日本最终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也敲响了失败的丧钟。


此战役,国民党军队一败涂地,盟军对蒋介石失望透顶,原定于让国民党军队在越南接受日本投降的计划取消!


我们这里有句歇后语“气蛤蟆趴到鏊子上——鼓着肚子硬撑”,用这句话来形容当时发动豫湘桂战役的日本再合适不过了,但还有一点,就是老蒋领导的国府指挥太无能,可腐败起来却是个顶个能干,不仅导致整体大溃退,还把国军那些年浴血抗战挣来的脸面在国际上快给丢光了。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54

1944年的日本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日军高层包括政府和天皇应该都已经意识到战败不可避免,但究竟怎么个败法,它们还是想争取一种最有利、最体面的结局,像最后那种无条件投降当时内心肯定不愿意相信和排斥的,所以虽然豫湘桂战役被日军称为“打通大陆交通线作战”,但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日军最后的自救,或者说最大程度上的自救。

日军最梦想的可能是通过这次大战的震慑,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万一妥协和谈了呢?再不济也能把各区域侵华日军连接起来,作为巩固基地进行固守,并且把大陆一些可以起降盟军飞机轰炸日军和日本本土的机场给摧毁,还要把海上交通被切断后困在南洋的日军联系起来,以保护本土和东海海上交通线。

日军认为如果做到这些就可以把侵略战争长期持续进行下去,时间越久,盟军寻求停战谈判的可能越大,这样最后尽管战局不利,至少可以谈出一个损失最小、尽可能体面的停战条件。

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紧迫的、事关日本国运的强烈目的,日军作战的动力就十足了,不管当时的兵力和战争资源多么匮乏,就是硬凑也要凑够这次战役的本钱。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55

所以可以看出,日军这次调动了41万兵力,800辆坦克战车,7万匹战马,实际上包括后勤保障等超过50万兵力,很多都是从其他防区调过来的,那这些已经占领的地区怎么办?交给伪军和从国内临时编练的新兵来做,反正就是维持一下治安,日本觉得这时国军还不敢发动反攻。

另外,日军在关外还有一个超级预备队,就是号称百万部队的日本关东军,随着1941年《日苏中立条约》的签订,日军北方无后顾之忧,这100万(其实1944年时只有70多万)日军就成为关外战场日军南下时强有力的支撑,所以这次从关东军也抽调了好几个师团参战。

国军这边的兵力据称大约130万人,其实真正能打仗的一线部队没那么多,好多杂牌军和新编练的队伍可能也就做一些警戒和后勤运输补给工作,而且这130万不是在一个战场上那么多,豫湘桂战役是沿着铁路线(平汉线等铁路)展开的。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56

战线长达2400公里,按地域分为3个战役,所以这130万兵力是分散在不同战场的,日军进攻时则是集中兵力,每次都是以优势战斗力(数量上虽然比国军少但战斗力高出很多)去攻打交通线上的城市,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按说虽然是在2400公里的战线上打仗,但如果配合有力,紧密协作,前面战役的部队有序撤退后可以依托后方战场继续顽强抵抗,但偏偏国府军委会对整个战役指挥毫无章法,不仅谈不上配合与协作,溃退下来的部队还把整个士气都给搞没了。

畏惧日军的心理像传染病一样蔓延开来,后来可谓一触即溃甚至望风而逃,就这样日军从河南一路打到广西,后来沿黔桂公路追击的日军,几千人就能长驱直入,简直如入无人之境,广西号称十万大山,贵州也是多山地区,应该是防守的好地方,易守难攻,这时日军能这样毫无顾忌的进攻,就只能说国军士气已经崩溃掉了,简直是畏敌如虎。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57

此战让不仅有点出乎日军意料之外,顺利达成了战役打通交通线等企图,尤其让盟军特别是美国对国军的战斗力大失所望,国军浴血抗战那么多年积累下的声誉,在国际社会上受到严重损害,以至于后来直接导致了外蒙古的独立。

因为美国不再相信国军部队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于是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背着中国私下里和苏联达成了一项严重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的秘密协议:只要苏军出兵中国大陆攻击日军,可以让中国领土外蒙古在苏联保护下独立。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58


欢迎朋友们点赞评论、转发关注,感谢支持!


如果不发动湘桂战役,日本在太平洋上的军队都得饿死,天皇也得挨炸。再说,当时日本再怎么穷途末路,在它们看来,对付国民党军队也还是绰绰有余的。

怎么回事儿呢?日本为什么要主动发动如此大的规模的攻势?

这得从太平洋战争说起。

1942年6月,日本海军在中途岛海战中惨败,失去了在太平洋上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从而也就失去了太平洋战争的战略主动,被迫停止了战略进攻。

而后,在1943年2月,经过近半年的惨烈战斗,美军在瓜岛争夺战中取得胜利,夺下了这座所罗门群岛最大和最主要的岛屿。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59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60

南太平洋上的岛屿星罗密布,就像一座座海上堡垒形成的链条,日本失去了瓜岛,就相当于这个链条被盟军撕开了一个口子,盟军就可以以瓜岛为跳板,将日军占领的岛屿一个个拿下。

所以,失去瓜岛意味着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彻底沦为守方。在制海权被盟军控制的情况下,日本在太平洋的军队,只能依靠大陆的补给线。所以,大通中国到缅甸的大陆交通线,对日本在太平洋的作战计划至关重要。

其实,看看这张地图就知道了。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61

贯穿中国南北的绿色通道,就是日本的生命线。所以,发动豫湘桂战役,对日本人来说,就是续命。

1943年9月25日,日本大本营紧急召开了一次政府联席会议。在会议上,它们的议题是研讨如何遏制美国反攻问题。

这次会议,日本高层制定了一份《世界形势判断》的报告。报告中分析了世界局势,认为:

盟军方面,美国物资充沛,再加上在中途岛和瓜岛连续挫败日本,作战气势将以倍数增加;英国那边呢,国民团结一致,相信最后一定会胜利;中国的重庆方面,虽然河南发生了大饥荒,各界谴责蒋介石救灾不利,但在抵抗日本的大背景下,他的地位还比较巩固,而且在华的美国空军力量也逐渐增强,其活动不容轻视。所以,美英很快就会在南方发动大规模反攻,彻底切断日本海上交通线,对日本本土进行空袭。德国快顶不住了,苏联收拾完希特勒,肯定将会对日开战,世界战局对日本愈益不利。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62

根据这种判断,日本高层很快制定了一份《今后采取的战争指导大纲》,其方针是:

日本必须抓紧在1943年——1944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以决定战局大势为目标,摧毁美英攻势企图,迅速确立必胜的战略态势,同时,迅速加强决战力量,特别是航空战力,主动地进行对美英战争。

具体在战争的实施方面,日本的计划是:

在太平洋、印度洋有一些战略要地决不能丢,这些地方包括:千岛、小笠原、内南洋(指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一带),及西部新几内亚、巽他、缅甸在内的范围。在战争时期,要不惜一切代价,确保此范围内的海上交通战的畅通。这就是日本所谓的“绝对国防圈”。

《今后采取的战争指导大纲》制定后,日本人首先就要面对一个特别棘手的问题:兵力不够。

是啊,打造绝对防御圈,就需要大量的兵源,太平洋上的兵力明显不够。所以,1943年10月7日,日本参谋本部要求陆军从中国派遣军中抽调6个师团的兵力,分期派往太平洋战场,另新设8个旅团作为补充。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63

进入1944年,美军兵分两路在太平洋战场进行了“双叉冲击”,先切断了日本本土到南方战线的海上交通运输线,而后,执行麦克阿瑟的“蛙跳战术”,将南方战线的日军切割包围。

在美军的猛烈攻击下,日军节节败退,日本“绝对国防圈”也开始崩溃,在太平洋孤立无援的日军,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困境。

在这种形势下,日本当局被逼上了绝路,必须在中国战场通过发动大规模攻势,打通经中国贯通日本与南方地区联系的交通线,才能保留同美国进行长期战争的可能。

于是,日军就开始执行《一号作战计划》,动用了侵华以来的最大规模兵力(16个师团),用8个月的时间,打通了河南、湖南、广西的大陆交通线,重创了国民党军队——国民党损失兵力约60万,丧失了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大部分地区,以及贵州一小部分,摧毁了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

日本投降前一年的1944年为什么还有能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插图64

要说1944年的国民党,换上了不少美式装备,怎么在穷途末路的日军进攻下,表现得如此的不堪一击呢?

其实,这场会战受到战场之外的因素影响比较大。国民党最主要的问题还是不得人心。

1942年,河南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大饥荒,使得几千万河南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然而,面对如此严重的灾情,蒋介石的国民党政府非但不救济,还禁止各大报社对河南的饥荒进行批判性的报道。最后,还是美国记者白修德深入灾区,用相机和笔记将其亲眼所见汇集成文章发表。

白修德的报道,在中外引起轩然大波,国民党向灾民征粮的行径,更是令人发指。而蒋介石在听到白修德的报道之前,竟然不清楚河南的饥荒严重程度。

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救灾不力,让国民党在河南农村失去民心。在日本发动豫湘桂会战期间,退守到豫西伏牛山的5万国民党军队,竟然因为抢劫老百姓的粮食激起民变,被当地的农民缴械。你说,这样失去民心的军队,面对狗急跳墙的日本,能打胜仗吗?

当然,日本虽艰难地打赢了豫湘桂战役,却也只是在形式上打通了大陆交通线,在中国军民的反击,和美军在太平洋的夹击下,他们注定以失败而告终。

END

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好观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ptv1080.com/732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