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

就是《西游记》最后一集,如来让两个高僧陪唐僧去取真经,那两个和尚吃东西的时候也是一副猥琐样子,最后还问唐僧他们要贿赂,而且如来还不责怪他们。

那两个和尚是阿傩迦叶二尊者,在佛教中地位不低。《西游记》中阿傩迦叶二尊者向唐僧索要人事,这是如来的意思。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

在佛教中,阿傩与迦叶是佛祖的弟子,寺院中总是侍立在佛祖的两边,成为佛祖的胁侍。在《西游记》中阿傩迦叶相当于佛祖的秘书一般。如来要去哪里,一般都带着阿傩和迦叶。

比如孙悟空大闹天宫,玉帝请如来救驾去降伏妖猴,如来受了玉帝旨意,便吩咐一众菩萨稳坐灵山,别乱了禅位,静心等待一番,他去了降伏妖猴救驾后就来。

而如来去救驾降伏妖猴,没有带其他人。却特意让阿傩迦叶二尊者跟从。这说明了阿傩迦叶是如来非常重视的人,是要提拔重用的人,也是秘书一般的人,如来不便出面的事情,就得阿傩和迦叶出面解决。

事在紧急,因此,玉帝特请如来救驾。如来闻说,即对众菩萨道:“汝等在此稳坐法庭,休得乱了禅位,待我炼魔救驾去来。” 如来即唤阿傩、迦叶二尊者相随,离了雷音,径至灵霄门外。

而《西游记》中阿傩和迦叶干的就是秘书的事情。比如如来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平定了天庭的叛乱,降伏了妖魔。玉帝为了感谢如来,举办了安天大会。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1

安天大会上,玉帝安排各路神仙向如来进献明珠异宝,寿果奇花;王母和仙子们进献了蟠桃;寿星姗姗来迟,进献了紫芝瑶草,碧藕金丹;最后赤脚大仙到来,也进献了梨二颗,火枣数枚。

对于各路神仙进献的众多奇珍异宝,如来作为一方老大,为了面子没有亲自动手去收,而是让阿傩和迦叶前去收起。这不就是一个秘书干的事情吗?比如老总或者领导有什么文件或者东西,拿文件提东西的肯定不是领导,而是秘书。

如来又称谢了。叫阿傩、迦叶,将各所献之物,一一收起,方向玉帝前谢宴。

孙悟空在五行山下伸出头来巡视灵官就来报告,如来并不慌张,只是从袖子中取出来有六字真言的帖子,交给了阿傩,让阿傩将帖子贴在五行山顶上。

为什么如来派阿傩去贴帖子呢?因为当时迦叶手中提着各路神仙的奇珍异宝,行动不方便,提东西只需要一人就够了,所以派阿傩去干这件事。

众各酩酊。只见个巡视灵官来,报道:“那大圣伸出头来了。”佛祖道:“不妨,不妨。”袖中只抽出一张帖子,上有六个金字:“唵、嘛、呢、叭、咪、吽”。递与阿傩,叫贴在那山顶上。这尊者即领帖子,拿出天门,到那五行山顶上,紧紧的贴在一块四方石上。那座山即生根合缝,可运用呼吸之气,手儿爬出,可以摇挣摇挣。阿傩回报道:“已将帖子贴了。”

这些事情证明了《西游记》中阿傩迦叶就是如来的秘书。既然这二人是如来的秘书,那么他们索要人事,就一定是如来的主意。

当然《西游记》中阿傩和迦叶索要人事就是如来默许甚至同意的事情。如来有索要人事这样的意思,只不过这种事情如来不好出面干。

但是阿傩和迦叶一看如来脸色,却立马心领神会,就知道该怎么做了。于是他们才能明目张胆地向唐僧索要人事。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2

唐僧历经千辛万苦来到灵山,见了如来。如来也答应给唐僧三藏真经,让阿傩和迦叶二尊者前去招待唐僧师徒,等唐僧师徒稍息片刻便传经书。

阿傩迦叶将经书打开,让唐僧师徒看了,然后就索要人事。唐僧明白意思,可是来西天取经也没准备什么人事和礼物。唐僧拿不出来,于是阿傩和迦叶便大叫大嚷,不肯传经。

孙悟空见了这两个人扭扭捏捏,慢慢腾腾就是不传经,于是怒火丛生,便开始和阿傩迦叶等人争吵起来,而也不示弱。只是唐僧没有拿出人事,阿傩尊者将无字真经传给了唐僧。

阿傩、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三藏闻言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行者见他讲口扭捏,不肯传经,他忍不住叫噪道:“师父,我们去告如来,教他自家来把经与老孙也。”阿傩道:“莫嚷!此是甚么去处,你还撒野放刁!到这边来接着经。”八戒沙僧耐住了性子,劝住了行者,转身来接。

唐僧没有给人事,领了无字的经,还不自知。打包后就装着带走了,藏经阁上的燃灯古佛知道后,派手下的白雄尊者前去抢夺经文,告知真相。

唐僧师徒得知取了无字真经,反应不一,唐僧长吁短叹,还以为是东土大唐的人没有这样的福报,得不到真经。无字的真经,有什么用处,这样见唐王,恐怕是欺君之罪,死罪一条啊。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3

而悟空的反应比较快,他认为就是阿傩和迦叶索要人事,可是唐僧没有准备,所以他们怀恨在心公报私仇,将无字的白本拿来骗自己,所以应当返回灵山告知如来,状告阿傩和迦叶贪财渎职之罪。猪八戒也一旁嚷嚷着,悟空说的好。

长老短叹长吁的道:“我东土人果是没福!似这般无字的空本,取去何用?怎么敢见唐王!诳君之罪,诚不容诛也!”行者早已知之,对唐僧道:“师父,不消说了,这就是阿傩、伽叶那厮,问我要人事没有,故将此白纸本子与我们来了。快回去告在如来之前,问他掯财作弊之罪。”八戒嚷道:“正是!正是!告他去来!”四众急急回山,无好步,忙忙又转上雷音。

于是唐僧师徒又上灵山,可是他们来到大雷音寺的山门前,众多金刚前来拱手相迎,却笑道圣僧是来换经的吗?可想而知,他们在笑什么?

分析一下,要么笑唐僧师徒愚蠢,没有查验就匆匆带经走了,而且还是无字的白本;要么就是笑唐僧师徒不懂规矩,想取真经,却连最基本的人事都不交。

不多时,到于山门之外,众皆拱手相迎,笑道:“圣僧是换经来的?”三藏点头称谢。众金刚也不阻挡,让他进去,直至大雄殿前。

这些金刚笑唐僧,估计是两种情况都有。只是他们笑归笑,还是让唐僧师徒进入大雷音寺,来到大雄宝殿。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4

孙悟空一上来就向如来诉苦告状,其大意就是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降妖除怪,从东土来到灵山,感谢如来大恩,传授真经。可恨的是阿傩和迦叶为了钱财,故意公报私仇,将无字的白本这样无用的拿来欺骗他们,希望如来处罚他们。

行者嚷道:“如来!我师徒们受了万蜇千魔,千辛万苦,自东土拜到此处,蒙如来吩咐传经,被阿傩、伽叶掯财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将无字的白纸本儿教我们拿去,我们拿他去何用!望如来敕治!”

如来面对猴子诘难,怎么回答的。如来却笑了,还说猴子闭嘴吧,阿傩和迦叶索要人事的事情我知道了。什么意思,就是他们这么做就是我如来同意的。

就算他们做了,还是那一句。话三藏真经不可能轻易传授,也不能白白取走。这什么意思,还不是说人事该交还交,该给还得给。

为啥这么做,因为三藏真经效果好啊,曾经灵山的比丘圣僧下山在舍卫国赵长者家里念了一遍,就让他家人活着的都平平安安,去世的都脱离苦海。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5

这效果杠杠的,可是人家才给了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如来不高兴,认为这是贱卖真经,后来的人就没钱享受了。

而且你是空手来取经的,只能传白本的经。而且就是白本的也是真经,效果杠杠的,就是你东土大唐的人愚蠢,看不懂罢了。

如来说罢,就吩咐阿傩和迦叶将有字真经传给唐僧师徒。

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即叫:“阿傩、伽叶,快将有字的真经,每部中各检几卷与他,来此报数。”

如来这么一说,无疑表明了索要人事是灵山大雷音寺的规矩,谁都得遵守,这一番话说的唐僧师徒无话可说,目瞪口呆。有气也不敢撒,有话不敢说。全凭人家说啥就是啥了。

阿傩和迦叶二尊者领了如来旨意,带领唐僧师徒来到藏经阁,仍旧索要人事。唐僧不得不将唐王送的紫金钵盂拿出来,双手奉上,还说了一段低三下四的话。

二尊者复领四众,到珍楼宝阁之下,仍问唐僧要些人事。三藏无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钵盂,双手奉上道:“弟子委是穷寒路遥,不曾备得人事。这钵盂乃唐王亲手所赐,教弟子持此,沿路化斋。今特奉上,聊表寸心,万望尊者不鄙轻亵,将此收下,待回朝奏上唐王,定有厚谢。只是以有字真经赐下,庶不孤钦差之意,远涉之劳也。”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6

阿傩尊者才接了紫金钵盂,虽然被一些地位。不如他的人嘲笑,却还是厚着脸皮,拿着紫金钵盂。

那阿傩接了,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楼的力士,管香积的庖丁,看阁的尊者,你抹他脸,我扑他背,弹指的,扭唇的,一个个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经的人事!”须臾把脸皮都羞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伽叶却才进阁检经,一一查与三藏,三藏却叫:“徒弟们,你们都好生看看,莫似前番。”

如来既然定下了规矩,必须有人事才传真经,那么阿傩和迦叶也只是照章办事,其做法没啥错误,错的是制定规矩的人和错误的规矩。

可是唐僧师徒知道是如来定的错误规矩,也不敢发脾气,只是拿着紫金钵盂换了真经就走了。


不是阿难、迦叶两位尊者贪财,而是我们贪财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里面有很深的大道理,需要我们好好理解。知常容和大家先一起来回忆一下《西游记》记载的具体场景。

阿难、迦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

唐僧说我什么也没有,接着两位尊者马上说了一句:

“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很多人看到这里就发怒了,我千辛万苦来到这里,你还想要我钱财,我是来取经,又不是来买经的。

这就是普通人的想法,作者用孙悟空表达了众人的愤怒。

师父,我们去告如来,教他自家来把经与老孙也。

最后传了无字真经给唐僧几人。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7

知常容想问一句:你看完上面你看到了什么?或许包括我在内的人只看到了阿难,迦叶在索要财物。

为什么我们只能看到这个,因为我们觉得财物很重要,如果阿难,迦叶向唐僧索要一杯水,你还会气愤吗?

估计大家都不会气愤,因为水不值钱。

钱在我们心中的份量太重了,以至于我们根本没有看到“真经”二字。

这里有一句话很关键:白手传经

为什么白手传经不行?

知常容写的内容发在专栏中和发在普通文章中,你觉得发在哪里你会认真看一些?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8

你看掏钱买的专栏文章肯定比不花钱看到的文章要认真,为什么?

因为你是付出代价换来的,另一个是白得的。

白得是不被重视的,比如我遇到好多位网友说你要写就写完整,加个链接,我才懒得点。

你拿着一只茶杯喝茶,如果不告诉你价格,你喝起茶来估计没有感觉,如果告诉你手中握着的茶杯是孤品,价值一百万。你握在手中的感觉和你以为只有几十块钱的感觉一样吗?

肯定完全不一样了。但茶杯还是那个茶杯,什么变了?

取经为什么不直接送过去呢?需要唐僧一步一步,而且还要设置各种灾难呢?

只有你觉得不容易,难得,越是难得,得到才会更珍惜,才会静下心来好好观。

你看到无法用价值来形容的“真经”,你还会在意什么索取财物吗?

当然不会了,我可以什么都给。

唐僧有没有给呢?没有,他手上还有紫金钵没有拿出来,这是李世民送的。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9

在唐僧的心中认为紫金钵比真经更重要,说明他凡心未净,六根未断,还在意尘世帝王的存在。如果真已经超凡,自然不会如此表现。

所以阿难、迦叶两尊者不是在索贿,而是在测试唐僧的凡心有没有断,很遗憾,唐僧四人考试失败,所以他们后来还有难。

难就是考试,考的是你的心是否已经纯净。

如果你明白这一层,很多东西就会变得很通透了。我可以再举一个例子:古代收徒,为什么前三年师傅一点功夫都不教,只是让他们打杂?

我想诸位应该知道答案了。

这一点想明白了,如果你是家长,你应该知道怎么去引导你孩子读书,怎么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了。


如来受十方供奉,本不差钱,唐僧师徒历千苦,经万难,西天取经,往东方宏扬佛法,也是一件有利于西方世界,的功德大事情,皆大欢喜,佛祖是一百个支持的。

唐僧师徒,随身携带的,也无甚主贵东西,只一件紫金钵,乃是唐王所赠,镶龙嵌凤,珠光宝气,佛祖见之,偶生托钵把玩之心。

那唐僧满脑子经书,有恩思报的世俗道理,他一概不知,佛祖欲点拔开化,又碍于大神面子,便暗示阿傩、迦叶二弟子,弄出点波折,钵留西天做留记,经随玄藏东方来。

哎呀,我口无遮拦,得罪神仙,南无阿弥陀佛!


好多人没仔细读西游,就发表评论。无字经书被唐僧取走,燃灯知道后,发了个慈悲。东土的人愚昧,看不懂无字经书。叫人去捣乱了一下,告诉他们。无字经书,具体有什么好处,书里没有说。只是当年释迦牟尼圆寂前,吩咐大家,所有经文只许心记,不许笔录。圆寂后,大家研究经文发现同一个经文有很大出入,没办法,只好召集大家校对经文,前后招集了3次佛陀大会,于是有了现在的经文。吴承恩大概说的无字经书就是这个意思(我猜的这个)。白手传经,后人当饿死。如来明确表述,经不可轻授,昔日众比丘下山为舍卫国赵家人诵经,保生者平安,死者超度,结果只换得3斗3升米粒黄金。就这样,如来还觉得贱卖了。自古哪有白得的好处,任何东西都得付出代价,越珍贵的东西越难得,能用钱买已经是人家大度了。这道理就好像,现在的核心技术,芯片技术。你问美国买,人家肯卖吗?人家最多给你成品,现在连成品都不给了,更别说技术了。所以问人家要东西,给钱天经地义啊,有什么问题?


这两个和尚并不是一般的和尚,而是如来佛祖座下的弟子,是阿难、迦叶二位尊者。

他们索要贿赂,按照很多人的理解是,为了让唐僧师徒放弃凡间物,这样才能成佛,才能获得真经,正所谓有舍才有得。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10

有人讲,无字真经也是上好经书,奈何凡夫根基愚钝,不得要妙,所以只能看得懂有字的经书。

其实这句话很好解释,经书就是没字的,需要自己参悟,悟出来多少,就写多少。就算是释迦摩尼在世,靠参悟把这么多经书都参出来,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说,佛经不轻传,要想得到真经,自己又参不出来,那只能花钱买,钱不够,诚心来凑。只有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获得的真经,才会珍惜,才会用心去拥有。

当然,这是从正常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但放到《西游记》这本小说中,意义就大不同了,毕竟这本小说本身就是讽刺现实的。

因为,孙悟空发现第一次取得的经书是假的后,跑回灵山质问了如来佛祖,顺便告了阿难、迦叶二位尊者一状。

但是如来佛祖显然一副见多识广的态度,并没有责怪手下的两位弟子,反而把自己的观念传输给了唐僧师徒:

“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11

也就等于明着告诉孙悟空等人,佛经光念一遍就得收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报,这还是打了友情价的基础上。

你们跑来取经,不花钱也就罢了,竟然随身携带的凡物也不愿意贡献,这样怎么取得到真经?

其实,这里是有问题的,唐王派唐僧来取经,是为了回到大唐普度众生,毕竟如来佛祖一开始就说过:

“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贪,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

正因为大唐那边多杀多贪,所以传播佛经过去,为了救人的!

其实,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实际上大唐境内几乎没有出现妖怪,而以信佛为主的天竺国却到处是妖怪,更不用说整个西牛贺洲了。

但其实,天竺国的和尚信佛并非真的信佛,甚至可以理解成被迫的,是无可奈何的一个举动。

唐僧师徒走到金平府的时候,路过一座寺庙,当他说出自己来自大唐之后,众僧人急忙下跪,这可把唐僧师徒吓了一跳,一问才知道:

“我这里向善的人,看经念佛,都指望修到你中华地托生。”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12

是什么原因让这边的人拥抱东方,而不是灵山呢?

就是因为灵山太贪婪了,如果说一开始唐僧没听懂这位僧人的话,那么后面他就全明白了。在布金禅寺的时候,唐僧给孙悟空等人介绍这座寺庙的来历,原来这座寺庙本属于舍卫国。那时候的舍卫国相当有钱,比如一个长老为了请佛祖讲经,可是把整座孤园铺满了黄金。

这就是如来佛祖口中说的舍卫国请众比丘圣僧下山念经,保他们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可是结局呢?

结局就是,这么一个信佛又给钱的国家,曾经遍地黄金,最后却衰败了!

实际上,离灵山越近,这些国家越贫穷,离大唐越近,这些国家越富有,这并非是巧合,而是有原因的。

所以说,整个取经计划就是一个大阴谋,这方面的内容网上内容一搜一大把,就不用详细展开了。正因为大唐太富有了,又不怎么信佛,所以灵山势力才想尽办法让他们来取经,来信佛,以此收取金钱。

不要觉得唐僧取了经书回去,就不需要灵山众僧再讲经了,关键是他取的那些经根本就不全。就像现在很多电影啊,电视剧啊,小说啊,先让你试看,看过瘾了,再收费。

比如《金刚经》,书中说佛家珍藏一共一百卷,却只给了唐僧一卷;《首楞严经》书中说一共一百一十卷,也只给了唐僧三十卷;《华严经》五百卷,给了八十一卷;《正法论经》一百二十卷,给了二十卷;《法华经》一百卷,给了十卷……

就像学习降龙十八掌一样,就拿到了第十二掌半的秘籍,请问,你能练成吗?

倒是有一本经书给的最多,是啥书呢?

是《佛国杂经》,一共给了一千六百三十八卷,这主要是介绍各种信佛的国家的,类似于旅游宣传册类型。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13

所以,《西游记》里面的佛家都是贪财的,而灵山可以看做是一个集团,靠输出佛经传播他们的世界观,从而收钱。

是不是有点类似于西方国家文化输出啊?

对,这就是《西游记》的魅力所在!


我佛慈悲,那要看对谁!

西游记在今天叫名著,在过去叫“禁书”。所以,现代人把西游记当作经典来读,那就白瞎一本好书。

我曾粗略地数过,整部西游记里登记在册的妖怪有96只。法力通天能跟孙悟空比划两下的妖怪占44只。其中有背景的妖怪18只,土生土长没背景的妖怪26只

所有妖怪中,有24只妖怪侥幸活下来。有背景的18只全部幸免于难,无背景的妖怪仅有6只得以善终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14

了解完这些,你还觉得吴承恩老先生是在表达“惩恶扬善”吗。

唐僧师徒终于抵达雷音寺,迫不及待地想带走真经,返回大唐交差复命,如来吩咐阿傩和迦叶指引唐僧到藏经阁拿经书时。

来到藏经楼,面对经楼里琳琅满目的真经,师徒四人欣喜若狂。阿傩和迦叶在一旁扯东扯西地侃大山,就是不提传经的事项。

不知道唐僧是真木讷,还是装糊涂。把阿傩和迦叶等得不耐烦了,直接开口问<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15

阿傩此话一出,直接把唐僧干蒙圈了。观音菩萨有言在先,只要没死半道上,平安达到雷音寺,即可求得真经,没想到西天佛门有“吃拿卡要”的传统,自己也没有这方面的预案。

唐僧只好发挥厚脸皮的特长说<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

阿傩和迦叶大为失望,苦笑着说<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孙悟空没有闲工夫听阿傩和迦叶瞎嘟囔,拽着他俩要去见如来。

阿傩说<莫嚷,此是什么去处,你还撒野放刁,到这边来接着经>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16

此时,师徒四人很高兴。既没有送给阿傩和迦叶一毛钱人事,又轻松把真经拿到手,取经算是画上圆满的句号,兴高采烈地踏上回大唐的路。

阿傩和迦叶传经时,燃灯古佛在隔壁,听到他们六人的对话,觉得此事必有蹊跷,吩咐白雄尊者半道上把唐僧的包袱打散。唐僧才恍然大悟,发现自己拿到一部“假经”,也就有了后面雷音寺兴师问罪的剧情。

双方具体是如何舌枪唇剑不再赘述,总之真经还是取到了,阿傩和迦叶也没有受到任何实质的责罚。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17

很多人读到此处,多多少少有些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吴承恩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对于阿傩和迦叶“吃拿卡要”的行为,到底是支持还是讽刺。

取经是场交易,如来绝不能卖赔了

对待此事,别管吴承恩是什么态度,反正如来的态度是支持的。雷音寺大殿上,悟空和八戒七嘴八舌说了半天。如来微微一笑,然后振振有词地说:

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18

咋一听,如来说得非常高大尚,以长者的身份在教唐僧如何做人,还用自己过去传经的经历作为论证,但是如来的此番论证存在很大漏洞。

且看后面一句话。

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19

如来用“舍卫国赵长者三升米粒黄金”换取真经的故事来论证唐僧取经,本身就不符合逻辑。舍卫国赵长者的传经方式,是请比丘圣僧前去诵经超度,所以付出点钱财代价理所当然。

唐僧取经,是如来派观音大师前往东土大唐邀请而来。如来为什么要请唐僧来取经,无外乎想要增加佛法的传播地域,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只不过他给自己披上了一件“普渡众生”的外衣罢了,何况人家东方有自己一套完善的道家体系。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20

唐僧多么精明的人,听出如来有些强词夺理,甚至翻脸不认账了。立刻掏出唐太宗送给自己的紫金钵盂,规规矩矩地奉送阿傩。

你不得不服姜还是老的辣!

阿傩办事不力,让雷音寺上上下下丢尽颜面。如来出面后,各种强词夺理的逻辑往上一堆。

最终,这单买卖还是成了!

雷音寺里索要人事是传统,唐僧绝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唐僧交出紫金钵盂后,有段描述说明雷音寺拥有无数的奇珍异宝。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21

那阿傩接了,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楼的力士,管香积的庖丁,看阁的尊者,你抹他脸,我扑他背,弹指的,扭唇的,一个个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经的人事!”(西游记九十八回)

我猜“管珍楼的力士”,此处的“珍”应该是珍宝的意思。而且面对大家的调侃,阿傩丝毫没有任何不好意思,面带微笑,理所当然地接受了。

雷音寺众人的逻辑很简单,想从此处拿走真经,就得拿出点“诚意”。不给好处的话,那我就给你“无字真经”,你拿回去慢慢参悟吧。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22

吴承恩“明扬暗贬”佛家

一场腐朽的传经交易,被如来口吐莲花变成一堂富有哲理的人生课。

吴承恩想要表达的意思绝不是讽刺人情世故那么简单,他想通过雷音寺的“上梁不正下梁歪”来表达佛门的味道已经变了。

过去开口闭口说“佛门净地”,到明代已经变得非常封建化。如来是佛门最高的层级,因为职位高、地位尊贵,所以成为佛门最完美的人。自始至终如来都没有错过,围绕在他身边的人也没有错过。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23

那些想吃唐僧肉的佛门妖怪,都是为了考验唐僧,包括阿傩和迦叶也没有错,他们既没有不传经,也没有传假经,只不过传给唐僧看不懂的“无字真经”而已。

我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在读西游记时,居然跟着相信吴承恩“崇佛贬道”的观点。我觉得西游记里描写道家的文字篇幅确实少于佛家,但是“崇佛”的味道,我没有感觉出来,“贬道”的火药味,我也没有嗅到!

仅凭小说的写作主线以“佛家”为主,就能断定作者尊崇佛家,未免有些太过草率。从佛入汉地的历史来看,传统知识分子对待佛的态度以保守居多。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24

因为封建社会三大哲学“儒释道”,儒家才是正统!佛教的传入汉地的时间,目前没有明确的界定,有说从周朝,有说从西汉。比较可靠的结论是在两汉交替时。

佛家在汉地的鼎盛时期,也不过是魏晋南北朝。往前往后的朝代,佛家一直处在边缘化位置。

汉朝以儒家孝道治天下,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以后的封建社会进入科举时代,儒家的四书五经成为必考科目。知识分子有那份闲工夫不如多看会儒家经典,也好将来混个功名有口饭吃。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25

读史科普·历史上,佛门净地从未“清净”

曾经看过一个观点,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宗教都是提倡“仁爱”“包容”“关怀”,但是没有一个宗教做到这点。

  1. 公元1096年至1291年,由罗马天主教皇授意,欧洲发生持续200年的十字军东征。
  2. 公元1562年至1598年,加尔文新教与天主教发生冲突,欧洲进入长达30年的血雨腥风。
  3. 19世纪,英国圣公会,法国罗马天主教会,阿拉伯伊斯兰教,三家的传教士在赤道非洲乌干达地区发生冲突,由此引起一场宗教战争。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26

包括犹太人差点被屠戮殆尽,也是起源于宗教信仰,这是欧洲的情况。

古代东方也是如此,佛道之争暂且不论。历史上,佛门内部就出现多次很残酷的争执,以五祖弘忍传六祖惠能时尤为激烈。

五祖弘忍私下把衣钵传给六祖惠能,告诉惠能将要面对严峻的考验,必须一直往南跑才能躲过此劫。

惠能带着佛门衣钵一个劲跑,走到大庾岭时,同门师兄弟慧明赶到,索要师父生前留下的佛法。惠能说坐下来向他说法一番“不思善不思恶,正与幺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最终把慧明点化顿悟。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27

此后,惠能躲在岭南猎户的家里十六年才敢出来,因为他最大的对手另有其人。此人便是神秀法师,同为五祖弘忍的座下高徒,也非常渴望得到师父的真传,《曹溪大师别传》非常清楚地记载:

能大师归南,略到曹溪,犹被人寻逐,便于广州四会,怀集两县界避难。经于五年,在猎师中。

原文提到惠能躲在深山里仍然有人要追杀他。有人说,追杀惠能不是神秀的本意,而是他座下修为不高的徒弟。实际上,追杀惠能应该是神秀的意思,只是要考虑到神秀的声望而已。

包括慧明也是神秀派出的刺客,听说慧明被感化后,神秀决定亲自出马。搜寻惠能的过程中,惠能化身为一块坚硬的巨石头。一来神秀拿他丝毫没有办法,二来神秀感叹惠能的修为已经超过自己。所以,放弃追杀选择北返,惠能因此得以活下来。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28

从此以后,佛门有着“南能北秀”的说法,再到后来分为南宗和北宗。

此外,古代社会里,人只要遁入空门后,既可以免去一切徭役赋税,曾有多次佛门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急剧下滑。像唐代诗人杜牧曾赋诗<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 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借此讽刺南朝提倡佛法,帝王以营造佛塔为能事,给朝廷带来沉重的财富负担。

不光文人不崇尚佛门,有些帝王也对此没有兴趣,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后周世宗曾在不同的时间里,掀起一场“三武一宗灭佛”,手段也相当暴力。

最后,说一句四大名著的正确读法吧。西游记不要当作“惩恶扬善”的故事来看,水浒传不要当作“重情重义”的教材,红楼梦不要只盯着贾府里男女那点事儿,至于三国演义,看之前最好先看看三国志。


三条。

第一,经不白传。如来下山到舍卫国讲经,需要金砖铺地,他的徒弟们下山讲经,需要三斗三升金豆子,如来还说卖少了,照这么下去让后代儿孙吃西北风去。所以唐僧不能白白把经取走,需要上交紫金钵。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29

第二,西天正常运转需要经费。阿难伽叶并不是把紫金钵据为己有,而是上交了寺库。西天这么大的家业,养着上万和尚,每天吃饭就是一笔大开销,他们唯一可以变现的产品就是自己编写的经书。如果全都白白送了人,雷音寺早就关门了。因此要钱也在情理之中。具体案例参见武侠小说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某著名寺院。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30

第三,孙悟空杀死犀牛,藏起一只牛角,声称要献给如来,但是一直没有掏出来。如来只好让阿难伽叶问他要,但他就是不给,因此唐僧的紫金钵就保不住了。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31


最新解(一)《西游记》是部伟大的文学作品。第九十八回。在唐僧师徒千路迢迢、千辛万苦、千难万阻到达灵山后,被索要人事。阿傩、迦叶对唐僧说:“圣僧东土到此,有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三藏闻言道:“弟子玄奘,来路迢迢,不曾备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事,后人当饿死矣!”于是,两位尊者传给唐僧师徒无字之经书。

燃灯古佛前世佛唯恐佛主坏了佛教名声听到传的是无字之经,于是派出白雄尊者掀翻唐僧师徒驼运的经书。唐僧师徒发觉领受的无字之经后,复入灵山,申领取经书。二尊者复领四众到珍楼宝阁之下仍问唐僧要人事。三藏奉承紫金钵盂后,伽叶却才进阁检有字之经一一查与三藏。

这就是《西游记》里三藏二取经书的描述。文学作品,可以天马海空,无所不及。现就小说情节,分析阿儺和迦叶为什么要“人事”?他们的行为能被认定是“索贿”吗?

首先,必须澄清一个读者未注意的细节。第一次阿傩、迦叶索要人事未果,传授的是“无字之经”,而不是唐僧师徒认为的“似这般无字的空本”。无字的“经”也是经书,与“空书”有本质区别。只是需要觉悟甚深的高僧大德才能领悟无字之经的妙媂,根器浅的初学者不识尚有无字之经,更无法研读传播。阿傩、迦叶第一次传的也是真经;这真经是上等根器的学习教材。阿傩、迦叶刁难唐僧,欺负唐僧是小学水平,给《微积分》的书。

了解这一点,才能理解燃灯古佛看到阿傩、伽叶将无字之经传去却自笑云: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

也才能理解:山门之外众皆拱手相迎笑道:“圣僧是换经来的?”众圣说的是“换经”。

更才能理解佛主如来说的: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

否则佛主的德行就太失水准了。无论如何,唐僧师徒四人是经他委托观音菩萨考查同意的取经人。四人经历十三寒暑,走了十万八千里,为了佛主传经,本身是功德无量的事情,仅仅因为不知道灵山风土人情,就传白书糊弄取经人,这样佛主难为一教宗主。难立四方之威、难堵八方之嘴了。

然后说说分析阿儺和迦叶为什么要“人事”。从《西游记》里可以知道,他俩的行为是代表佛主的意愿的。换句话说,是佛主想要人事,从这点来说,并不能认定阿傩、迦叶是“索要贿赂”。为什么佛主要向取经人索要人事呢,理由可能有如下几点:

1、经不白传。

《西游记》里,行者嚷道:“如来!我师徒们受了万蜇千魔千辛万苦自东土拜到此处蒙如来吩咐传经被阿傩、伽叶掯财不遂通同作弊故意将无字的白纸本儿教我们拿去我们拿他去何用!望如来敕治!””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白本者乃无字真经倒也是好的。因你那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传之耳。”即叫:“阿傩、伽叶快将有字的真经每部中各检几卷与他来此报数。”

地主家的余粮也不多,资源有限,得从长计议。俗言到:吃不穷、穿不穷,计划到就要穷。佛主也是未僧团千秋大业考虑,经书不能白传。

2、经不轻传

幼时,看《西游记》心里一直嘀咕:孙悟空为什么不背着唐僧,一个筋斗云,去把经书取来,何必步行走这万里坎坷崎岖、风险叠叠,危机重重的西行之路呢?原来是经不轻传,否则不会得到重视、珍惜。

如来回:“我有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共计三十五部该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乃是修真之径正善之门。我待要送上东土叵耐那方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我法门之要旨怠慢了瑜迦之正宗。怎么得一个有法力的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他众生却乃是个山大的福缘海深的善庆。

惟有经历千辛万苦,九九八十一难,真经方得大放光芒,深照人心,所以即使到得佛主前,仍的拿人事来换,方现经书珍贵。所以,佛主授意阿傩、迦叶授经书前,向唐僧等四人索要人事。

3、买卖不赚可以,赔本生意不能做。

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为了教化南赡众生,劝人为善,佛主拟授三藏真经。为了可以寻找取经人,佛主大笔进行了投资。

《西游记》如来道;“这一去。要踏看路道不许在霄汉中行须是要半云半雾;目过山水谨记程途远近之数叮咛那取经人。但恐善信难行我与你五件宝贝。”即命阿傩、迦叶取出“锦澜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对菩萨言回;“这袈裟、锡杖。可与那取经人亲用。若肯坚心来此穿我的袈裟免堕轮回;持我的锡枚不遭毒害。”

如来又取三个箍儿递与菩萨道:“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带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为了帮助取经人顺利取得真经,佛主拨付了袈裟、锡杖和三个紧箍咒等价值连城的宝贝。

三个紧箍咒不说,都是带着密码无线传输时、自动操作的宝贝。不要说是千年以前的物件,就是现在也是国防部珍藏的绝密武器,有价无市。袈裟与锡杖更是珍贵异常,一个免堕轮回,等于一张直接进入天堂(涅槃)的门票;一个是百毒不侵的保护衣。袈裟和锡杖曾在大唐长安上趟了一回价。观音菩萨张口价就是“袈裟价值五千两锡杖价值二千两。”

虽然佛主宅心仁厚,佛法无边,但是也要考虑个度啊。为了南赡部洲传经,投资不为赚钱,总得资金平衡一下吧。每次都是赔本买卖,以后再传经,灵山不得破产了。所以,最后要个人事,弥补一下亏空,也是正常的。

4、贴补一下出差费用。

佛家清苦,财物本不具足。受玉皇大帝邀请,到凌霄殿出趟差,论说拿个妖怪只是举手之劳。但也得混顿饭吃了再走。佛主吃过龙肝凤髓,喝了玉液蟠桃,见人事未付,只管与玉帝谈天论地,无启程辞别之意,哪怕凌霄宫被悟空咂了个稀烂,也不顾及玉帝数次清茶之举。

于是“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五炁真君、五斗星君、三官四圣、九曜真君、左辅、右弼、天王、哪吒,玄虚一应灵通,对对旌旗,双双幡盖,都捧着明珠异宝,寿果奇花”,拜献给佛主。

佛主收下,谈兴仍浓。眼看请神容易送神难。玉帝无奈,只得再行安排王母娘娘亲自出马。王母娘娘施礼道:无物可谢(人事已经没有了),只有“我净手亲摘大株蟠桃数颗”奉献。佛主收下,仍只是和玉帝举杯换盏。

玉帝无奈,传旨蓬莱岛寿星。寿星又“特具紫芝瑶草,碧藕金丹”奉上。

如来欣然领谢,依然走斝传觞,酒性放酣。

无奈,玉帝有宣赤脚大仙。赤脚大仙家壁空空。谕旨传来,百般难以推脱,只得交梨二颗,火枣数枚。

如来见是在索不得人事了。才又称谢了,叫阿傩、迦叶,将各所献之物,一一收起,方向玉帝前谢宴。

为了唐僧师徒四人取经成果。佛主数次派员参战,而且不惜亲往。

虽说唐僧等四人早入空门,投靠门下。现已到灵山,属于有功之人,顷刻将依次封赏,赐上座位。别的不说了,报销点出差费用还是天经地义的,所以让阿傩、迦叶向唐僧四人索要人事。


收贿赂的两个家伙叫阿傩、伽叶,在他们西天灵山,这有个名号,叫“人事”,是佛祖默许的,佛祖的意思是,你唐僧以为这佛经是空手白给的吗?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32

我们中国的道家是出世的,所以真正的道士都跑到深山里炼丹修真,不食人间烟火,以山泉野果解渴充饥。

而外来的佛家是入世的,既然入世,就要入乡随俗,讲究入世的活法,世俗的规矩。

佛家除了自家的清规戒律要遵守之外,其他的,跟世俗没什么两样。

你看那如来佛祖,不也要他的信徒每年进贡香油钱吗?你看观音去给唐太宗送袈裟禅杖,不也要收钱吗?

其实不仅是佛家,《西游记》里的道家也很世俗,你看凤仙郡那一回,就因为给玉皇大帝的贡品不满意,所以玉皇大帝降了一道旨意,让龙王不给他们下雨。

孙悟空还跑到天庭去质问玉皇大帝。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33

在《西游记》里,甭管什么神仙,都很世俗,世俗间有的事,他们神佛界也有。

世俗间的人,要过得好,就要有钱,佛家道家也是一样的。他们也需要钱过日子。

所以,唐僧师徒西天取经路过的大庙小庙,大观小观,都有自己的产业,要不然他们怎么养活这么多和尚道士信徒呢?

《水浒传》里,大相国寺不也有自己的菜园子,还要让鲁智深去看守,防止张三李四这帮流氓地痞偷盗。

《西游记》里的和尚也一样,也需要钱财。

佛家既然入世,那么,佛家的信徒必然有世俗人的各种特点。

世俗中有收受贿赂,佛家人自然也有。毕竟,众生平等,只是说大家都有机会信佛,但是有的和尚可以过得好,有的和尚可以过得更好,和尚也分个三六九等。

所以《西游记》里佛家上有佛祖菩萨,中有罗汉金刚,下有比丘沙弥啊。

和尚为了过得好,跟世俗界一样,两条路,权和利。说到底,谁地位高,谁混得好,谁钱多谁混得好。《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34

佛家财产的来源,除了有自己的产业,比如土地等等,还有去化缘去做法事挣钱,还有让信徒捐点香油钱,这都可以理解,让人理解不了的是,如来佛祖竟然拿佛经卖钱。

唐僧师徒知道自己取了白纸无字的假经以后,又回到灵山求取真经,如来佛祖讲了这么一件事:

佛祖笑道:“你且休嚷。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麦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你如今空手来取,是以传了白本。

原来如来观音他们让唐僧孙悟空师徒取的这部经,如来早就卖过了,得了三斗三升麦粒黄金。唐代一斗相当于现在6000毫升,也就是六升。假如佛祖收到的都是黄金,那么如来把这套经书,一次性至少卖了二十升金粒子。

古代的斗是容量单位,一升黄金的质量是19.3千克,二十升黄金质量是386千克,按照现在的黄金价格算,大概是9600万人民币。

就这,如来还抱怨,忒卖贱了。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35

所以,佛家也要赚钱啊,别人取经都是花钱买,你唐僧也不能例外,只是我给你便宜点,所以,如来佛祖让阿傩、伽叶收了唐僧手里唯一值点钱的家伙,“唐王亲手所赐的钵盂”。

在佛祖那里,这叫“人事”:

那阿傩接了,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楼的力士,管香积的庖丁,看阁的尊者,你抹他脸,我扑他背,弹指的,扭唇的,一个个笑道:“不羞,不羞!须索取经的人事!”

结果阿傩他们还替佛祖背了黑锅,被藏经楼的打杂的人们羞辱,说他们不知廉耻,连取经人的钱也要黑。


《西游记》中的背景我们其实要弄明白,并不是说天下的仙佛们不用吃饭就可以不需要花钱。不管是玉帝掌管的天界,还是佛祖的灵山,都是要需要财政收入的。《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36

平常百姓烧香拜佛、祭祀上天等,都是供养那些神仙、佛、妖怪的。玉帝曾经因为一桌子供果跟凤仙郡守闹得不愉快;二郎的庙宇也有专门的主簿大典日常香火收入;黄狮精办宴会还特意花了二十多两银子买猪肉。

所以整件事其实就是,阿傩伽叶在外面帮灵山赚钱,顺便吃点回扣什么的,佛祖其实睁一只眼闭一眼。《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37

但问题就出在,他们吃相有点不好,唐僧一行人一路走来,根本就是穷光蛋,他们二人还非要他们“敬人事”,猴子急性子抓住了迦叶二人的小辫子,最后佛祖护短,把这件事揶揄过去了。《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38

当时的情况就是,阿傩迦叶索贿不成,就调换了经文,而此事被燃灯古佛发现,施了法,狂风吹散经文,唐僧几人才发现上当。

当猴子发现后这些经书都是无字时,急的直接找如来理论,如来的答复更直接“真经从来不白给。”《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39

这句话其实很明白,传经是要收钱的,收知识版权的钱,而阿傩换经文,是因为你们不给钱。最后的结果是“唐长老吓得赶紧把李世民给的紫金钵盂向阿傩奉上。”《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40

就在众人以为阿傩伽叶索贿败露会受到惩罚时,如来的一顿解说,就把事情不了了之了。

其实从《西游记》的大背景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僧表面是为唐王取经,其实是为灵山布道,为难唐僧几人其实就是为难自己。

所以漫天神佛不但不能为难唐僧,反而在关键时候还要出手帮忙,燃灯古佛看的明白,所以经文被调换后,他出手相助,而阿傩也迦叶的道行不行,看不明白这层意思。《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41

阿傩也迦叶平时就是帮灵山念经赚钱,有时候也会中饱私囊,但他们也是雁过拔毛,看到唐僧几人后也想打秋风。

人事,就是见面礼的意思。

见得是“礼”,图的是“钱”,但无论唐僧他们拿出什么东西,阿傩他们都会收点,但唐僧几人能有啥好东西。权杖、袈裟等都是观音受如来旨意给的,他们不敢要,唯独李世民送的紫金钵盂敢收。《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42

所以,为什么阿傩和迦叶要索贿才给真经,因为人家本来就是帮忙赚钱的。《西游记》中可没把天上仙佛写的高高在上,作者是直接把他们写成了尔虞我诈的各势力政治斗争。

阿难、迦叶是《西游记》里面两个很难让人忘记的角色,不是因为他们的长相太丑,也不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有功于取经事业的好事,而是由于他们贪财而又吝啬,让对佛虔诚无比的唐三藏不得不忍痛奉献出唐王赠送他的紫金钵盂。当然,也正因如此,他们遭到了众人的耻笑。

我们且看阿难和迦叶第一次出场索要人事的情形:

阿难、迦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三藏闻言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行者见他讲口扭捏,不肯传经,他忍不住叫噪道:“师父,我们去告如来,教他自家来把经与老孙也。”阿难道:“莫嚷!此是什么去处,你还撒野放刁!到这边来接着经。”八戒沙僧耐住了性子,劝住了行者,转身来接。

说起“人事”二字来毫不避讳,让不通世务、一心向佛的唐三藏手足无措。还是孙悟空忍不住,说要去告如来,可他二人毫不畏惧。没办法,这是人家地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八戒耐住了性子,转身接了经书。

师徒四人以为这样就取到真经了,却没想到传给他们的是白纸,也即“无字真经”。——没钱就想得到真传,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儿?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43

《西游记》里面的阿难

幸亏燃灯古佛识趣,知道唐僧不是好惹的,于是便派白雄尊者用一阵神风把无字真经散开,师徒四人才知道原来是受骗了,于是重新回去讨经。孙悟空气忿难平,希望佛祖惩治阿难和迦叶,没想到佛祖不但不惩治二位尊者,还仍旧派他们去给唐僧取经。

二尊者复领四众,到珍楼宝阁之下,仍问唐僧要些人事。三藏无物奉承,即命沙僧取出紫金钵盂,双手奉上……那阿难接了,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楼的力士,管香积的庖丁,看阁的尊者,你抹他脸,我扑他背,弹指的,扭唇的,一个个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经的人事!”须臾把脸皮都羞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迦叶却才进阁检经,一一查与三藏,三藏却叫:“徒弟们,你们都好生看看,莫似前番。”他三人接一卷,看一卷,却都是有字的。

第一次被当面告状不说(如来居然谈起此事来一脸“我已尽知”的表情),第二次又明知故犯,甚至被众人羞辱仍然把紫金钵盂抓着不放。

阿难、迦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神经病,二位尊者不要脸的啊?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44

《西游记》里的阿难迦叶

按理说,阿难、迦叶二位尊者是佛祖手底下数一数二的弟子,二人均已成佛,为何还对这么一点儿“人事”念念不忘呢?这不合常理啊!

佛陀者,觉者也。既能自觉,又能觉人之意。何以阿难、迦叶这么不自觉?

何以如来如此偏袒他们?

有人说是因为西天也不是什么清净之地,看那些妖怪“有后台的都被带走了,没后台的都被打死了”就知道水很深;

也有人说,二位尊者是在帮助唐僧断舍离——这么个紫金钵盂都舍不得送人,哪能成佛呢?

两种说法均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先按下不表。

来看看这两位尊者什么来头。

阿难,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全称阿难陀,意译为欢喜、庆喜、无染。系佛陀之堂弟,出家后二十余年间为佛陀之常随弟子,善记忆,对于佛陀之说法多能朗朗记诵,故誉为多闻第一。

阿难陀天生容貌端正,其身光净如明镜,虽已出家,却屡遭妇女之诱惑,然他志操坚固,终得保全梵行。

据说在佛陀所有的弟子中,相貌最庄严的,记忆力最强的,要算阿难陀尊者了。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45

这才是我清俊的美男子阿难啊!

迦叶,也即摩诃迦叶,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生于王舍城近郊之婆罗门家。于佛成道后第三年为佛弟子,八日后即证入阿罗汉境地,为佛陀弟子中最无执着之念者。

迦叶人格清廉,深受佛陀信赖;于佛弟子中曾受佛陀分予半座。佛陀入灭后,成为教团之统率者,于王舍城召集第一次经典结集。直至阿难为法之继承者,始入鸡足山入定,以待弥勒出世,方行涅槃。禅宗以其为佛弟子中修无执着行之第一人,特尊为头陀第一;又以‘拈花微笑’之故事,至今传诵不绝。此外,过去七佛之第六佛亦称迦叶佛。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46

看我大迦叶拈花一笑的兰花指,你能想象他会那么丑?

按理说,阿难作为佛祖的堂弟,能跟着释迦牟尼出家,可以说荣华富贵在他面前都不值一提的了。

而迦叶的出身,更是贵不可言。

这么说吧。两千五百年前,在离中印度摩竭陀国首都王舍城不远的摩诃娑罗陀村里,住着一位婆罗门望族的大富豪尼拘卢陀竭波长者,据说他拥有比当时的国王频婆娑罗王还更多的财产。

尊者大迦叶,就是出生在这个家庭。

what?这么显赫的家世,二位尊者会稀罕一个紫金钵盂到握住不撒手?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47

索要紫金钵盂的阿难

除了最不差的就是钱之外,二人在佛教的传播史上,也是功不可没。

要不是大迦叶和阿难二人,佛祖的说法恐怕早就会湮没无闻。

我们平时所说的“三藏”,其实是是结集了佛陀弘法四十五年的教义,以巴利文记录的佛教经典。其中包括《律藏》《经藏》和《论藏》。

佛陀入灭后,五百名上座阿罗汉弟子即刻召集了结集大会,重覆地审核了佛陀的教义,当时,由记忆力超好的阿难尊者诵出《经藏》,优波离尊者诵出《律藏》。

那这论藏是谁诵出的呢?

有人说是迦叶自己诵的,也有人说是阿难诵的。可迦叶在当时的地位仅次于佛祖。

阿难于佛陀生前未能开悟,佛陀入灭时悲而恸哭;后受迦叶教诫,发愤用功而开悟。

迦叶是阿难的师傅啊!

三藏就是释迦死后佛教的第一次结集了,要是没有阿难和迦叶,释迦的言论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吧?

唐僧,既然名为唐三藏,想取三藏经,是不是确实应该给这俩人一点东西表达敬意?

当然了,《西游记》是小说,对于儒道释各家都可以嬉笑怒骂,但看官若将其当真,就是执迷不悟了。

据说86版《西游记》开拍之前,杨洁曾经找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给《西游记》题字,结果被婉拒。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朴老认为,吴承恩在《西游记》中歪曲了唐僧的形象,对佛教充满揶揄。原著丑化唐僧形象、讥讽佛教,佛教界对《西游记》是不认可的,他作为佛教协会会长,绝对不会为《西游记》抬轿。

他当时还叮嘱杨洁,要为唐僧平反,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唐僧形象,才会和真实的《西游记》相差甚远。

欲知更多《西游记》详情,欢迎关注头条号:半瓣花上阅乾坤。


法不轻传,

道不贱卖,

医不叩门,

师不顺路

前几天学校上课,有位喜欢传统文化的企业家,课后和我闲聊,谈到为什么《西游记》中怎么理解;阿傩、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三藏闻言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这一段。乍一看,真是,西天不是清净地,罗汉也赚蝇头利。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48

其实,不论古今,“阿傩、伽叶”这两位尊者的行为,既是符合市场规律,也是符合消费者预期的。

“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我上课常说,越难得到的越是好东西,而越容易的得到的东西,即使再珍贵也不会被重视。不论是道法术还是人情物,人的本性,可顺不可逆。

有个典故,叫“佛祖拈花 迦叶微笑 ”佛祖拈菠萝花遍示大众一言不发,但是迦叶妙悟其意。佛祖将花交给迦叶,嘱告他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椠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转之旨,以心印心之法传给你。心印相传,直指人心,不立文字。所有的文字不都是假经吗?故而讲无字乃真经,有字乃假经。六祖慧能目不识丁,不也照样开悟吗?真正践行了佛教平等的精神,贩夫走卒,人人可开悟。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49

而《道德经》中也说,“道可道,非常道”,不可说是真“道”,众口相传不过是“世间道”;《吕祖真经歌》,其中有异曲同工之妙:“真经歌、真经歌,不识真经尽着魔。人人纸上寻文义,喃喃不住诵者多。说真经、不脱空,西川涧底产黄金。五千四十归黄道,正合一卷大藏经。”

有字真经是度化世人用的,无字真经是修行用的。唐僧此行为唐王而来,取的自然是度化世人的有字真经。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50

其实,《西游记》中索要人事一节实乃神来之笔,无字真经虽好,奈何凡夫根基愚钝,不得要妙,故而以有字假经以传之,借假以修真。亦提醒世间的学大道者,法虽好,不通人事,则法无载体可言。所谓人事,不是要钱,亦不是不要钱,而是世间法的一个缩影。所谓的出世入世,环境个人,内因外因,物质精神的辩证,从人事就能看出来。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我们敬佩刻苦甚至穷苦有志修行修心者,但是不会追随和追捧。毕竟世人各有小心思,修德修心有几个人是真的呢?就好比前几年一直闹的沸沸扬扬的少林寺方丈事件,很多人说出家人不懂低调,拿苹果坐豪车,一柱头香十万多。实际上,如果没有这么多排场,哪有蜂拥而至的记者,没有蜂拥而至的记者,哪有少林出国门走世界,没有少林文化走世界,少林品牌和当地经济怎么能发展这么好?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51

人人都懂不是真道,正如说“法不轻传,道不贱卖,医不扣门,道不送卦,师不顺路,易不空出,千金不传无义子,万金不度忘恩人。宁可街前饥饿死,不将法道做人情。自古江湖非下流,全凭义气度春秋,三山五岳已走遍,五湖四海任我游,千里不带柴米面,万里不把衣物愁。前朝公侯与宰相,怎敢赤手逛九洲。家有万贯堆满楼,不如有道在心头。南方热了北方去,北方冷了南方游,南方北方因缘赴,黄河两岸渡春秋。”

儒释道三家,三家之言,此处都能合一大道。儒家也有两个经典故事,异曲同工之道。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52

子贡赎人:战国的鲁国,当时有一条法律:任何人只要在国外赎回沦为奴隶的鲁国人,那么鲁国政府会报销一切赎人的花销。

子贡一次正好碰到一个沦为奴隶的鲁国人,他就赎他回国,但是高调宣布:不需要国家的报销,一切花费,我子贡自己扛了!

孔子知道后,痛心疾首,说:子贡你真是可恶啊!从此以后再没有人愿意救赎身为奴隶的鲁国人啦

果然大家听说这件事以后,都不愿意再积极的救赎奴隶了,因为做好事救奴隶这件事,已经被子贡这个富二代拔高到别人没办法效仿的高度了。

这就是自贡赎人的故事。

自贡给社会树立了一个极高的道德标准,自以为可以换来众人的效仿,没想到正是因为他这个标准,使得原本的善事,对于一般人来说成为了无力承担的行为了。

可以说,子贡用他的美名,坏掉了所有人做好事的权利。

子路受牛:子路曾经在河里救起过一个人,这家人就送子路一头牛作为酬谢,子路还真的收下了。

天下人知道这件事以后,都纷纷嘲笑子路,说你身为夫子的亲传弟子,却也能做出这贪财的行为,没什么了不起的嘛!

孔子知道后,却夸奖子路说:你做的对,从此大家都愿意救人了。

事后,大家果然纷纷做起好事来。那些收取回报的,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不收回报的,也在心中喜悦的很,因为深信自己做了一件大大的好事,甚至超过子路这种贤人。

子路通过舍弃自己的美名,而换来了大家的不恶。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53

正如艺人出场排场大,路人转粉随大流;国家栋梁呕心沥血,住套房子都有网友批评。真理与事实的差距就在于认知不同,但是真理要被认可和传颂,就必须要入沧海横流,虽然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不能同日而语,但是不入俗的“道”,就难教化众人。

正如我常说,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知识的学习与了解却要分人;知识一定是严谨的,但是知识的传播一定是有趣的。

谨言慎行,设身处地,德位相配,有理有由;

各有说法,各家之言,信与不信,各有各由。

关注我收获不一样的深刻认知


两个和尚说过一句话,让人听后一身冷汗。

太天真了,他们俩要的真是紫金钵盂么?不,他们在给唐僧上最后一课!!!

西天的两个尊者就这么众目睽睽之下给唐僧索要珍贵的礼物,可气的是猴子连告状这种狠话都说出来了,两个尊者竟然浑然不怕,一口咬定唐僧一定有什么珍贵的宝贝,只有这种宝贝才能够把这些真经换走。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54

而如来在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也只是笑笑不说话,那么这两个和尚真的是贪得无厌吗?悟空、唐僧等人真的不明白其中的含义吗?这两个和尚通过如此巧妙的行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唐僧明白,这经书当真是来之不易。

先来看一下取经倒数第二个门槛

可喜可贺,唐僧师徒4人终于来到了西天,见到了如来,如来二话不说,大手一挥,好,你们抓紧时间去取经书吧,并且让两个尊者带着他们前行。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55

此时的唐僧也好,孙悟空也好,全都吐出一口气,好险好险,历经磨难,终于是把经书给取了过来。我们能够想象唐僧的激动之情,甚至不难假象此时的唐僧,估计早已经把手举过了头顶,然后一脸虔诚地问这两位尊者:两位什么时候把经书给我?但是没有想到这两位尊者非但没有给经书,反而提出一个无理要求。

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56

这句话是不是有点云里雾里?不急,我们把它翻译成白话文,说白了就是:你大老远地跑到这里来,唉,我们辛辛苦苦准备了这么多的经书,你就这样空着手拿走你不地道呀。这两位尊者说完这句话之后,唐僧整个人是愣住的。

请注意,唐僧是愣住了,要知道唐僧直接从东方大唐而来一直到西天取经,这中间经历了种种坎坷,要说人情世故他不懂那才纯属扯淡,唐僧简直就是个人精,只不过西游记当中把唐僧美化了而已。

如果一个人啥都不懂,啥都不会,情商特别低,低到离谱就这样直眉瞪眼地去取经,就算是他能娶到估计如来也懒得去给他,而唐僧能够把经书取到,自然说明无论是人情还是为人处事,唐僧那是样样不落。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57

但是,此时的唐僧为什么愣住了呢?因为自始至终唐僧都没有想到过。西天啊,这是哪儿?这是西天,旁边就坐着如来佛祖,这两个尊者就在如来佛祖的眼皮子底下给自己索要贿赂,这简直是要了命的事情。

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

扭扭捏捏好一段时间,唐僧才说到:哎呀我来的时候啊太远了,这么远的路带礼物也不太方便,所以没有准备,等唐僧说完这句话之后,两位尊者又说了一句话,请注意,当时无论是电视剧也好还是西游记这本小说也好,给了这个镜头十足的韵味。

也就是说接下来两位尊者说的话,异常关键,关键到什么程度,关键到12个字,改变了唐僧对于经书的理念认知。甚至不太夸张地讲,就是现在仍然有一部分人准确地说,包括我在内,仍然认为这句话非常有道理。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58

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什么意思?唉,白给你的东西你才不会珍惜呢,越便宜的越没有人珍惜。无论是爱情、事业还是个人价值观都是如此。这一下子就把孙悟空给惹急眼了,以孙悟空当时的状态来看,他根本不管你是不是尊者,你敢闹事,那么好,我就去打小报告。

于是孙悟空直接说:师傅你不要着急,我马上就去如来那边打小报告,而这个时候八戒的圆滑劲头也出来了,拦住了孙悟空说:咱们在人家眼皮底下,你们不用管了,我去把经书接过来,于是厚着脸皮也没有给两位尊者礼物,直接把经书拿了过去。

你以为这就完了?不,这还没有完。等他们4个人拿了经书然后往回走,走了一路的时候,突然之间发现经书上面一个字都没有,怎么?这是假的?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59

假的怎么办?当然是回来了,要注意这一来一回,其实如来早已经把这些事情尽收眼底,你要说在别的地方犄角旮旯里面,或者在天庭那边出了什么事如来不知道,那也情有可原。但是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这件事发生了,他能不知道?

不知道才有鬼,当孙悟空他们来了,带着怨气来的,这个时候怎么办?那两个尊者依然是讨要宝贝,换句话来说,就连如来都无法制止,也没有制止这件事情。

那怎么办?一看没招了就只能给人家个宝贝,这个宝贝与其说是宝贝,倒不如说是唐僧的心爱之物罢了,倒也算不上多么贵重。当然如果以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那肯定是个古董,肯定是贵的没边儿了。但是以当时的角度来看还真的算不上什么宝贝,只不过对唐僧来说意义非凡。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60

这两位尊者为何这样做?

答案是有人指使或者有人支持,开玩笑,、在如来的眼皮子底下做这件事情,如来如果不支持,如来如果不指使,你能做得成?你能做得成才有鬼,如来如果特别珍惜脸面,底下的人稍微做一错点事就大发雷霆,这样的事情做完估计两位尊者早就不见了踪影。

但事实上两位尊者在,而且还活得好好的,为什么?他们只是通过自己的这一个小小的动作给唐僧上了一课而已。上了什么课?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唐僧,这个经书来之不易,需要拿你最心爱的宝贝跟我换。

既然已经拿你最心爱的宝贝跟我换了,那你就必然会特别珍惜这些经书,而一旦你特别珍惜这些经书,那么好,那我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61

肯定有一些小伙伴说:唐僧拿出来的这个东西不一般,肯定是如来手下的人红了眼才要的。开玩笑,这两个人是什么人?这两个人可不是普通和尚,他们是尊者,尊者是什么意思?大家自行查一下去吧,就不多讲了。

这简直就是吃过见过的主,什么没见过?什么又不了解?对于他们而言,唐僧手里面拿的这个所谓的宝贝还真算不上宝贝,他们仅仅是要个效果而已,告诉唐僧,你手里面的这些经书是得来来之不易的,你一定要珍惜。

小伙伴们,你们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在《西游记》里,如来同意了传经,可是阿傩、迦叶两位尊者,直接开口问唐僧,从东土来有没有什么人事带给他们?

真是阎王好过,小鬼难缠。明明老板对唐僧等人都很客气,也答应了传经,直接拿经走人,不就完了?可是阿傩、迦叶竟然一点都不顾佛门重地,公然索贿。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62
唐僧说自己空手来的,这两位不高兴了。孙悟空一看,就要去找如来告状。结果两位说你别嚷嚷了,传经给你就是了。

结果师徒四人拿了一堆白纸回家。结果白雄尊者一阵风,把白纸散落一地,等发现的时候,师徒四人回来找如来算账。

如来的一番话更是让他们如坠云端,如来的话里重点表达了几点:

首先,阿傩、迦叶公然索贿的事情如来已经知道了。

但是如来一没惩罚两个尊者,二没为此事道歉。这说明这些事情本身都是如来自己的意思。如来总不能亲自开口跟唐僧要这要那不是?

就像此前的狮子精,有没有点余则成让龙二去收斯蒂庞克轿车钱的意思?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63
其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们要取的佛经也是要有相应付出的。

而且标准是不能低于此前在舍卫国赵长者家念过一遍,便得三斗三升米,三升金。这个标准的;

这句话意思很明确,就是取回经到东土大唐,那是要去赚取收益的,不能白送。

其次,你们取的那叫“空手取白经”,那也是难得的“无字真经”。

这颇符合知识产权的概念。不要钱的没字,那就要靠你自己去参悟,去写出心得,创立门派。别人已经写出来的“有字真经”,那就应该收费,而且定价自主权在人家那里。

这也就意味着唐僧如果此带着所谓的“无字真经”回到东土大唐,可以打着取过真经的名义,自创门派,自己撰写经书,去賺香油钱。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64

但最终唐僧还是用紫金钵去换了“有字真经”,算是付了版权费,取回来真经。

但是很显然如来实际上还是觉得贱卖了,而且如来还有一个隐忧。所以九九八十一难,最后一难还在通天河等着师徒四人。最终真经掉入水中,晒经的时候,残缺了很多经文。

这个隐忧就是唐僧仍未脱俗,所以经书传自东土,若虽齐备,然而仍无法超度,岂不坏了佛家名声?所以传个残破不堪的经书,即便无效,责任自然不在佛家。

如来的这个隐忧实际和一段“紫金钵”禅宗公案有关。

金碧峰祖师,平时禅定功夫很好,皇帝赐他一个紫金钵。他很喜欢这个紫金钵,有一天他在打坐,两个无常来找他,找不到。

他入定了,无常鬼怎么都找不到他。于是问土地:“怎样才能找到金碧峰?”土地说:“听说老和尚很喜欢那个皇帝赐予的钵,要不你们敲敲他的钵?”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65

无常鬼把这个钵一敲,老和尚就出定了,出来就被抓住了。

金碧峰祖师就问:“何故抓我?”无常鬼说:“你大限将至,阎王要你去。”

金碧峰与无常约期七日,处理好事情便去。无常便答应了。结果金碧峰转头就把钵给砸了,说:“我无牵无挂,无我自在,还被一个钵给障碍住了。”

之后,金碧峰就打坐,入定了。七日后无常再来找时,哪儿都找不到,又去找金钵,金钵也没有了。

这时,听到金碧峰祖师在虚空中说:

“若要拿我金碧峰,除非铁链锁虚空;

铁链锁得虚空住,方能拿我金碧峰。”

所以传经之人,心中有牵挂,仍有喜好,经文是度不了众生的。然而世人无牵挂,无喜好,又何称世人?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66


两个和尚,一个是如来佛祖的堂弟,一个是富可敌国婆罗门的望族,两个最不差钱的人为什么会向唐僧索要一个钵盂呢?这背后的原因让人惊出一身冷汗。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67

《西游记》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吧,不说看过几遍,起码一遍看过的人是在多数,在最后一集也就是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之后,终于迎来了自己想要的真经,当和如来见完面,聊完自己的心事之后,就只剩下了领取真经这一件事情了。也就是这个时候出现了两个和尚向唐僧索要钱财。

在这给大家再回忆一下当时的情景:

唐僧一行人在准备前往经书阁领取自己的经书,在行走的路途上,此时

阿难、迦叶说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是送我们的?快快拿出来吧,(人事所指的就是钱财或者值线的东西)

唐僧回曰:弟子一路走来,路途遥远,不曾有备,

阿难、迦叶继续说道:既然无所准备,那就领取真经吧,只是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这句话的潜在意识就是,没有准备钱财,就把经书领走,对于后人来说,这经书是没有用的)

此时悟空听到,心中不悦,想要去找如来理论一番,当时就被唐僧叫到,莫要激动,此是什么去处,你还要撒野放刁!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68

阿难、迦叶到了经书阁,并向唐僧一行人发放了经书,当他们领完的时候,两个人露出了那无比的阴险的笑脸,因为领到是没有用的无字经书。所以才有了第二次领取经书。

到这,整个领取经书的过程的就知道了,但是后面的发生的事情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了!下面回归正题。

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

当唐僧第一次领取经书的时候,在他们回去的路上被一阵风给吹到了,这个时候才发现原来给他的经书是无字经书,也就是说他们被骗了,而骗他们的就是阿难、迦叶两个和尚,为什么会给他们假的经书呢,上面已经告诉说了,就是需要钱财,需要贿赂这两个人。

可是一向清心寡欲的唐僧怎么也没有想到,在佛界也会存在这种情况,同时也正应了那句话,阎王好见小鬼难搪。所以当他们第二次去领取经书的时候。唐僧不得不把自己的钵盂送给两位,而此时如来不仅没有责怪他们,同时还告诉唐僧,这是他们所需经历的苦难。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69

这一点和我们现代的社会也是非常相接近,很多的地方都是需要打点好,才能顺利办成事情。

那是什么样的背景,可以支撑阿难、迦叶两个肆无忌惮的去索要钱财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两个人的背景以及他们的基本情况:

一、阿难、迦叶的两个背景

据说当年这两个人是如来手下数一数二的大弟子,不仅功力了得,同时做出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只是大家很少知道而已。同时两个人都已经成仙、成佛。

1、阿难

据说阿难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全称为阿难陀,出家之后二十年间都跟随佛陀学习佛法,同时记忆力非常不错,对很多经书都能倒背如流。也被称为「多闻第一」、后世被尊称为「二祖」

也被文殊菩萨称赞其庄严、多闻,并为其赠上佛界诗词。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70

而阿难天生就有一副好的容貌,同时也被很多女众所喜欢,但他不被世俗所诱惑。(看到这个很多人就会奇怪的,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会向唐僧索要钱财呢,后面给大家详细分析)。

2、迦叶

迦叶全称为摩诃迦叶,也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和阿难两个常伴佛祖左右,他为佛陀所有弟子中最无执着之念者。为人一生清廉,深受佛陀的信赖,据说迦叶曾是名门贵族之后,家中富可敌国。

这两者可以说前身都是有着非常不错的身世,而入佛之后,同样也得到了佛界的认可,一方面阿

难是佛祖的堂弟,跟着释迦牟尼出家,那可谓是把所有的荣华富贵看得是非常淡的,而另外一个

迦叶自然也不用多说。为什么两个人这么有能力的人,却会为了一些人事而为难于唐僧呢,其实

这背后是有高人指点。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71

为什么在如此优秀的两个人和清净的佛界,会向唐僧收取贿赂呢?

其实这个原因非常简单,并不是像我们明面上看到的那个样子,向唐僧收取贿赂的原因有两个:

一、收回紫金钵盂

钵盂是当年唐太宗李世民赠送给唐僧的,可以说这个钵盂是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换句话说这本就是属于佛家的东西,只不过当时是借给唐僧用的,方便他在路上化缘使用。

当他所有的路途全部都走完了,再即将要取得真经的时候,自然是需要归还的,只不过是另外一种方法而已。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72

试想一下阿难、迦叶这两位佛者,真的会为了这一点私利而为难唐僧他们吗,事实是肯定不会,都已到了终点,自然也会成人之美,让他们取走真经,再一个就是就算他们两个想要为难,为什么如来也没有发声,而后东窗事发之后,也没有责怪阿难和迦叶呢,还是再次让他们两个继续为唐僧发放经书呢。

从这一点就可以证明,只是单纯想要回收钵盂,毕竟这个东西是属于佛家,后期给谁用,那是再分配的问题。

二、让唐僧再经历一些磨难

俗话说,唐僧西天取经需要经历九九八一难,但事实到最后还是差几难的,这个时候自然就需要在领经书的时候,再给他多经历一些磨练,第一次是无字经书,这一次的经历相对来说是让唐僧记忆犹新的,再一次就是千年乌龟帮他们过河的时候。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73

这两次全部经历完之后,才算作是九九八十一难了,那阿难、迦叶之所以会向唐僧索要钱财自然就是为了让他们再多经历一次磨练,就算第一次给了,同样也会让他们领走的是无字经书。

所以从这两点就可以看出来,之所以向唐僧索要钱财,收受贿赂,目的就是为了给他们增加一点难度,而不是像大家认为的一样的,就是想要索取钱财。这样的说活只会惦污佛界的清净。

最后:

通过这件事情就可以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不要只看表面,因为他背后所存在的道理和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实质重视形式,有些事情当你了解到背后真正的原因时,才知道原来一切都不容易,这个时候才会豁然开朗。


《西游记》中阿难迦叶收取唐僧人事,证悟的如来还为其辩解,众多读者认为此处乃是败笔。但却没注意,如来一句:”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这句话其实充满了玄机,如果领悟这个玄机,或者你的人生道路将事半功倍!那么这件小事隐藏着啥玄机呢?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74

公元1582年,吴承恩在贫病交加中病逝,病逝前他呕心沥血地完成了中华文学巨著《西游记》,在其去世十年后,明万历二十年,《西游记》第一版面世,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数百年来,西游记被民间不断的传抄,根据现在的记载,终明一代,西游记的刊本多达六本,清朝又增加了七本,现在经过整理,其中已经失传的版本就多达十三种,可见西游记在民间的受欢迎程度。

西游记为何会受到大众的欢迎,连绵数百年而没有断绝,反而在古代的曾经流行的典籍,却散失或者失传,有些更成为了孤本。个人看来,其原因是西游记可谓包罗万象,吴承恩用充满想象力的构思,展现了一个中国神话的释道儒世界,

这个世界,借唐僧取经的经历,融入了三家的思想精髓,由于故事情节曲折,想象力丰富,在看似简单的取经故事中,每段情节都穿插了各种的隐喻,而这些隐喻对应的许多都是人生道理,所以一直以来被人们钟爱。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75

整部西游记合计为百回,可以说大部分的情节都为世人朗朗称道,但一直以来其中的第九十八回,“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中,里面则有一个小细节,让西游记的结局处理上,看似出现了瑕疵。导致后世对这一段情节,褒贬不一。

这段就是本文一开始提到的,在唐僧师徒度过了凌云渡后,攀登灵山参拜了如来,和唐僧师徒一番寒暄后,告诉唐僧师徒,我有三藏经典,分别为法一藏,内容为天;有论一藏,内容为第;有经一藏,内容主要对应冥界,这三部经典,合计起来,共计有三十五部之多,大约有15144卷。

如来还特意交代,这些经典可都是宝贝,是修真的便捷途经,能为世间万物打开一道正善之门,而且堪称是一部四大部洲头条百科,内容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世间万物,无所不包,无所不载。

本来如来是考虑,将经典全都给唐僧带回去,但话风一转,却告诉了唐僧,由于经典内容过多,里面内容太过庞大了,一些记载是许多世人看不懂的,或者是南瞻部洲的人们接受不了的,所以不能全都给唐僧,

怕的就是人们看了这些内容,不相信不懂其中的奥旨,做出了毁谤真言的行为,不过如来也是考虑到唐僧远道而来,就让阿难尊者和迦叶尊者,给唐僧师徒在三藏经卷中各取几卷给他们带回去,说完就让人给安排唐僧师徒接风洗尘,安排一顿上好的斋宴,斋宴结束后取经。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76

唐僧师徒那个是高兴啊,本来情节到了这里,应该就是很顺利地拿到经书回东土大唐,功德圆满完成任务。吃完斋宴后的师徒四人,进入到藏经宝阁,看见里面可是霞光瑞气,彩云缭绕,阵阵仙气环绕。

藏经阁里面的经书中,上面都贴面了红签,还用楷书写着经卷名称,看到这里唐僧是非常激动的,毕竟辛苦呢那么多年,终于是完成了夙愿。可吴承恩却在这里话风一转,与刚刚参拜完如来庄重气氛不同的是,如来两肋的阿难尊者和迦叶尊者,

忽然冒出了一句话,”圣僧东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这句话应该也不用我再做任何解释了,三岁的小孩子都懂,可这句话却让唐僧震惊不已,同时也激怒了孙悟空,沙僧和八戒也耐着性子,赶紧上前劝阻了两人。

这两位都接近成佛的人,本来应该是波澜不惊,万物皆空的境界,为何还会有如此表现呢?其原因是如果这句话,是唐僧师徒在民间听到,倒是也没啥反应,可当时他们是在灵山,他们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忽然听到这样的话,而且还是阿难和迦叶尊者口中说出,如此俗套的话语,怎么不会让他们大为吃惊呢!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77

阿难和迦叶见唐僧毫无准备,并且还说,弟子一路走来,不知道规矩,没准备的话,阿难和迦叶就说了一句名言,”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意思说得很俗也很直白,

这句话一说,立刻就激怒了孙悟空,甚至还差点要出手,幸好是沙僧和八戒劝住,唐僧各种的说情,阿难和迦叶见他们好像真不懂礼数,又怕真的激怒了孙大圣,才给了他们一些经卷带走,可第一次取经的师徒四人也是小白,

不懂里面的道道,也没检查经典有啥问题,视如珍宝的把经典装入了箱子,一路告谢打算回到东土。他们没想到阿难和迦叶,竟然给他们的是无字的真经,虽然在后世评说来看,这才是释门无上之宝,但是却不适合唐僧师徒带回去东土。因为无字真经要参悟难度,如果不是有极深慧根的人,根本不懂其中的道理,

而它正是禅宗不立文字,心心相传的寓意之一,而唯一秒懂得如来为何拈花微笑的便是迦叶尊者,可见其实阿难和迦叶是传了释门无上真经给了师徒,但唐僧师徒当时不懂这个道理,后来被燃灯佛祖点拨,发现传下来的是一本无字真经后,便是要回去讨个说法。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78

回去后,没想到众人都在门口笑着等他们,还笑着问:”回来换经了?”孙悟空这次就理直气壮地问如来,我们师徒们千辛万苦,来完成你吩咐的传经任务,竟然在这里还碰上了阿傩、伽叶要人事,我们拿这些无字经书回去有啥用!

佛祖笑着说,你也不要在这里大声嚷嚷,你们的事我都知道了,但是,我还是告诉你们一句话,“”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

并且还解释了一番话,说一些比丘下山,给一位赵长者诵经,赵长者供养了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如来还说收得少了,这教以后的佛子佛孙怎么过日子?

就是因为他们四人是空手而来,所以阿难和迦叶,才给了他们白本。白本就是无字真经,本来是无上的典籍,可惜因很多人都是不懂,感叹以后,还是让阿傩和伽叶两位尊者,把无字的真经,换成了有字的给他们带回去。

对于如来的解释,师徒四人无话可说,唐僧也是秒懂了,所以在后来到了藏经阁,阿难迦叶不说话,唐僧是主动的拿出了唐王李世民给的紫金钵,并且还说回去面奏唐王,让他带上更多的厚礼回来感谢。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79

阿难接了这紫金钵,左看右看,又是敲了几下,才微微而笑抱着,而在周边看着这事的尊者,力士等,都纷纷笑着对阿难说:”不羞!不羞!需索取经的人事!,此后唐僧师徒取经才告一段落。

虽然这段读者仅仅有了数百字去描写,却活生生地勾画出了一个很大的落差,就是在端庄高雅的灵山之中,唐僧师徒依然发现不能免俗,而这段的描写,许多读者认为是西游记的一个败笔,或者是西游记的一个瑕疵,因为这样一来,为佛祖的缥缈庄严的灵山带进了一丝的俗气,同时也让灵山的给人心目中的庄严感,一下子降了很多。

那么为何吴承恩会这样写呢?难道是有人狗尾续貂,还是被人篡改了结局。

按现在各版本去对比,当时吴承恩就是这样写的,因为吴承恩在写完西游记后才去世,并且一直对西游记进行过修改,可见西游记不可能出现红楼梦一样,最终的结局是有他人续写的情况,所以这段描写,是吴承恩故意如此,

那么吴承恩为何不直接让阿难和迦叶带着有字真经回东土,非要在藏经阁来怎么一出呢?他的用意是什么呢?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80

吴承恩写此段落,寓意非常深刻,如果能够领悟,可能会对你的人生会有事倍功半的作用。

第一:借着这段描写,其实吴承恩是引出了禅宗不立文字,心心相印的无上传承,也带出了白本,也就是无字真经,说寓意的理解契合,传授的方便法门。而无字真经其后面所意义的则就是虚空,不执着于文字,更应寻找本性,因为文字和文理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时代在不断地变迁,所描述的一些事宜也不适合时代的变化,那么就必须不执著于文字,重要领悟的其说的道理。而吴承恩用此也代表,很可惜世人懂这个道理的人太少,所以有文字的经书更适合。而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对知识要灵活使用,不懂灵活使用知识,还不如古代一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

第二:对于不熟悉的事物,期望值真的不要过高,要用平常心对待,灵山对于唐僧来说是圣地,所以唐僧对这里感觉很美好,甚至在白雄尊者提点他们夺走经书时,散落一地时,他还说了一句,徒弟啊,在这里,怎么还有这等事!可见他把灵山想得很美好,

所以他面对阿难迦叶的问题,就非常的被动,因为他根本没想到,来到这里还会有这样一出,由于毫无准备,空手而来,所以才得了白本,而这也是定下的规矩,但唐僧在人间在这方面,却是懂的把握分寸,

主要还是唐僧过于激动,没有平常心对待灵山,同时也把事情想得过于美好,欠缺思考有关系,而这些都是我们在人生中,经常面对或者碰到的情况,而吴承恩是告诫世人,一切都要用平常心对待,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千万不要把事情想到太完美,把对方想得太完美,因为世上本无完美的事情,美好的寄托可以想象,但是现实必须要面对和思考,这样才能在人生道路中做事越来越顺,要不就和唐僧师徒一样,还得折返一趟。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81

第三: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付出哪里会有收获,

通过阿难和迦叶向唐僧要人事,吴承恩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李耳在道德经就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人活在世间,就必须要吃喝拉撒,要生存就必须要想办法养活自己,所以每个人为了生存都要付出,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这是自然界不变的道理,

2000多年前,孔子在传授自己的学识时,向弟子要求一些肉食和财物,这也是为了生计考虑的,因为即便是圣人他依然还是人,需要在世间生存,同样的道理,在释门也一样,如来有如此众多的弟子和传人,这些都需要维持基本的生活,只有他们维持了基本生活,才能够把佛法传承延续下去,所以阿难才有如此感叹,”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吴承恩更通过此事告诉我们更深奥的道理,与人相处要懂得分寸和世间的法则,该给的还是要给,该还的还是要还,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对你好,而对你好的人你更加要懂得回报和珍惜。唯有这样才能在人生道路上,朋友越来越多,做事情也越来越顺利,

小结:

个人看来,吴承恩写这一段,不但不是败笔,还是西游记最精彩的地方,他从一个小细节处告诉了人世的真理,借事寓意,通过人情世故告诉我们,平常心是道,同时也告诉我们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付出千万不要就幻想回报,只有踏踏实实的干,把人事圆满了,人生路才会越来越顺。


大多数人受到老版电视剧《西游记》的影响,误认为《西游记》是一本赞扬佛教的书,甚至就连六小龄童老师都这样认为。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82

其实《西游记》原著是一本非常明显的“讽佛贬道”的小说!

如果以这样的角度来看待“阿傩、迦叶”两位尊者索要贿赂的情节,就显得非常合理了!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83

《西游记》原著第九十八回写道,阿傩、迦叶两位尊者在向唐僧四师徒介绍完即将要传授的经文之后,公然向唐僧师徒索要“贿赂”,在得知唐僧并没有所准备“贿礼”后,两位尊者说出一番十分惊人的言论:

阿傩和迦叶异口同声的说:“好好好!一分钱不给还敢要求我传经?这么下去佛门弟子恐怕都会被饿死!”《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84

孙悟空是只性情刚直的猴,听到这番出自佛门之人口中的惊天言论,不由得气的火冒三丈,叫嚷着要找佛祖评理,阿傩,迦叶知道孙悟空是一个伶牙俐齿胆大包天的主,自然不敢再多言,只好不情愿的将经文传给了唐僧四师徒!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85

吴承恩先生将这一幕描写的非常“诡异”, 试想一下,在读者们感动着唐僧四师徒闯过九九八十一难之后,终于取到了经书的时候, “阿傩迦叶两位尊者”的出现,突然给读者们泼了一盆浇头冷水:

“我嘞个去!佛门不是清净之地吗?怎么还会贪恋钱财?这书怎么写的!”《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86

其实吴承恩先生早就在书中交代过,“西游记中的佛教”是一个“半盈利”性组织,佛祖下山讲一段经,要收三斗三米、三升金的辛苦费。《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87

不仅如此,唐僧四师徒到达天竺国之后,遇上了三只打着佛祖旗号收香油的犀牛精,天竺国是灵山脚下,佛祖管辖的地盘,谁给的犀牛精那么大胆子敢在佛祖脚下收保护费。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88

答案只有一个,这三只犀牛精都是佛祖的人,他们收的香油都归佛祖享用。 那么佛祖为什么要利用犀牛精收香油?

因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之主是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只是一个盘据一方的诸侯,自然不梦明目张胆的向人们收取“保护费”,于是便安排三只犀牛精去敛财。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89

犀牛精在原著中并没有干什么伤天害理事,却被多管闲事的孙悟空不分青红皂白的给打死了,犀牛精恐怕临死的时候,心里都在骂孙悟空“这只歪猴子脑袋进水了吧!怎么自家人打自家人?”

唐僧师徒断了如来佛祖的财路,上灵山取经时自然就会遭到危难,这难道不就是佛家所说的“因果循环”?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90其实《西游记》中的这个情节并没有错,错的是我们“太天真”。

我们天真的认为“神仙”是善良的,结果他们打着考验唐僧四师徒的旗号,下界为妖,奸淫掳掠无恶不作,西游记中出现的妖王,超过一半都是天上的神仙。

我们天真的认为“取经大业”是为了普度众生,结果只是“佛教”为了向东土扩张而和“道教” 早就导演好的一场戏。《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91我们天真的认为佛门中人已经超脱了世俗,成为了无欲无求的智者,但是佛祖下山讲一段经,要收三斗三米、三升金的辛苦费。

阿傩迦叶索要“人事”的行为并不唐突,书中的佛教本就一个盈利性组织。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92

一切疑问与不解都是因为我们太“天真”而被蒙蔽住了双眼。


《西游记》里阿难、迦叶向唐僧“要人事”之举并非索贿,而是有多层含义:一是明示有偿传法的规矩,以护持佛法长远之计;二是以此事喻佛法之“有相”、“无相”,开悟唐僧众人。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93

一 经不轻传,法无空取

首先,阿难、迦叶并无索贿动机。

阿难,也被称为阿难陀,是白饭王之子,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出身富贵显赫的家庭,在阶级森严的古印度地域里,属于上等贵族,锦衣玉食,并不缺钱。

换句话说,如果是贪图“索贿”的那点小钱,他就不必跟随释迦牟尼佛了,他安稳做他的王子就有挥霍不尽的财物了。

此外,阿难是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中最英俊潇洒的帅哥,具大慈悲之心。女性后来也可以入佛,正是阿难陀苦求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被他诚心感动才同意的。长期被佛教内部的比丘尼和俗世中的妙龄女子所倾慕,阿难都能清心自持,不曾越矩,又怎会去贪点“人事”小便宜。

迦叶,又名摩诃迦叶,亦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出身于婆罗门贵族家庭,同样是“不差钱”的贵公子。迦叶尊者在父母去世后,立即舍弃万贯家财而皈依释迦牟尼佛修行,视钱财如粪土。

所以,阿难、迦叶“要人事”,绝非其有贪念而索贿之意。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94

其次,有偿传法是在贯彻佛祖之意。

佛、菩萨、阿罗汉等成道者可以不食人间烟火,但佛教僧众却要饮食,需依赖四方信众布施。如果衣食住行都成为大问题,如何有余力去弘扬佛教真言?

所以,释迦牟尼佛需要为后世僧众的基本而持久的生活保障立下规矩,即“经不轻传,法无空取”。

世俗愚钝,不识真经,不懂珍惜,所以“经不轻传”,需要历尽九九八十一难,九九归真,功德圆满,才可传经。正因为真经得之不易,才会珍惜,才会皈依我佛如来。

僧众并非神仙,还要生活,所以“法无空取”,是僧众传承佛法的物质保障。《西游记》中如来知道阿难、迦叶索要财物一事,并且赞同他们所为。

其实,在天竺大雷音寺佛主面前,阿难、迦叶怎敢私下索要财物?并且被唐僧师徒在佛祖面前揭发此事后,为什么还敢有恃无恐地再次索要财物?原因无它,正是佛祖授意其二人所为,他们才敢的。

释迦牟尼佛自己说了知道阿难、迦叶索要财物一事,还举例说其座下的一群圣僧曾经去舍卫国,为赵长者家诵经做法事,而且只是诵了一遍经而已,赵长者家就给了三斗三升米粒黄金。结果,佛祖还嫌弃他们要价要低了。定这么低的价,让后世的僧众怎么过日子?

从释迦牟尼佛这番话可以了解到,作为佛祖深谋远虑,为佛教能长期、持续不断地稳定发展流传下去,让后世的僧众有口饭吃,特意定下了这条有偿服务的规矩。

但身为“天上地下,唯我独尊”的如来佛祖,自然不能亲口问唐僧要钱物,实在不符合身份,就安排手下最亲信的弟子阿难、迦叶来做此事。

所以,阿难、迦叶深谙佛祖本意,自然有恃无恐地索要钱物,不能让唐僧坏了“规矩”,砸了后世僧众的饭碗。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95

二 以此事“棒喝”唐僧师徒,存“醍醐灌顶”之意

首先,阿难、迦叶“索人事(索钱物)”,其实也是打机锋。

“有人事”,即为“有相”,着相了,境界就落了下乘,自然就传“有字真经”;“无人事”,即为“无相”之义,心传佛法,自然就传“无字真经”。

然而,唐僧师徒并没有领会这是一种禅悟的考验,便因此生气而动了“嗔”念,误答了“无人事”。因为“无人事”,既违了佛主的“规矩”,又体现了“无相”之教义,所以阿难、迦叶便传其“无字真经”。

然而,实际上南赡部洲适合的是“有字真经”。原著中燃灯古佛看到阿难、迦叶传无字真经时,就笑说“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真经”。如来佛祖也说“东土众生,愚迷不悟”,只可传有字真经。

也就是说“无字真经”也是“真经”,而且是更高深的经义,但是南赡部洲众生“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愚迷不悟”,对于高深的心传法门无法明悟,所以只能通过低级别的“有字真经”教化。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96

其次,唐僧第二次被“索人事”时候,无意中做出了正确回答,所以取得了“有字真经”。

唐僧师徒返回大雷音寺,二次求取真经时,佛祖答应给予“有字真经”了,但阿难、迦叶还是执意“索人事”,这明显是不合常理的。

所以,这“索人事”还是唐僧必经的一个“禅机”。而唐僧无意之中做出了正确回答,将唐太宗李世民御赐的紫金钵盂给了阿难、迦叶。

为什么给了紫金钵盂,就能得到真经呢?

这就要讲到佛教一个重要的典故——“拈花微笑”。

大梵天王于灵鹫山上以金婆罗花奉献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便手拈金婆罗花,将花示于众人,却并不言语。众人皆茫然不解何意,此时唯有摩诃迦叶会心地点头微笑。

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我有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便将自己的僧衣袈裟和钵盂传于了摩诃迦叶尊者,使其成为了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传人”。

释迦牟尼佛涅槃后,迦叶尊者成为“付法藏第一祖”,迦叶又传法于阿难,阿难成为“付法藏第二祖”。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97

于是,当唐僧将紫金钵盂给予阿难、迦叶时,正是应了释迦牟尼佛的“衣钵相传”的要义,也是冥冥中表明了唐僧要做佛教“衣钵传人”的意思。

所以,阿难见此而微笑,迦叶见此而传真经。

综上所言,所谓阿难、迦叶“索人事”才传经,其实并不是为了索贿,而是为了护持佛法相传的规矩,也是为了开悟、点化唐僧师徒。


图片:网络

[点击关注,感悟更多深度文化解读]


只不过收点贿赂不算什么,孙悟空从一开始就问过观音,我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佛祖既然要传经我半日就能完成,为什么要带一个肉眼凡胎的和尚步行过去,这得走到猴年马月?后来观音就去问如来,如来给了三个金箍,孙悟空戴上金箍后就再也没有问过这个问题,取完经最关心的也不是封赏,第一个就问头上的金箍怎么去掉。还有九九八十一难基本都是如来派观音安排的,绝大多数到最后神仙收了妖怪会说是观音求我几日,我才放妖怪来作怪,目的是给你们一难。唐僧到了灵山境内第一个遇到的就是求雨的那个县,唐僧就问这都到灵山了,百姓怎么还过得如此苦难?后来说县官家踢翻了给玉帝的供奉,然后唐僧又问,既然是县官家踢翻的,那为何要百姓跟着一起受苦?西游记里这样的地方太多了,西游记其实暗讽了佛,道两家,道家比如太上老君的裤腰带怎么能在狐狸精那,金角银角也拜狐狸精为干娘,还有老君说青牛拿的那个法宝是他最厉害的,要是没有芭蕉扇连他都没有办法,而这么重要的芭蕉扇却在牛魔王老婆那里,还有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在西游记里只有太上老君用过,红孩儿一口火差点要了猴子的命,而牛魔王和孙悟空大战许久为何不用三昧真火灭了猴子?我估计牛魔王根本不会,这下你也明白牛魔王为何不回家在找小三了吧?


阿傩迦叶为何胆大包天向唐僧讨要人事才传给他们真经?

小刘侃封神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98

在西游记里,有一个很是特殊的情节,很直白的显露出了佛门的腐败。

在唐僧来到雷音寺,面见了如来佛祖之后,便由阿傩迦叶领着他们师徒四人去取经。

到了珍宝楼,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阿傩、伽叶引唐僧看遍经名,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甚么人事送我们?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

或许看到这里,很多读者都在讨论佛教的腐败,阿傩迦叶这是光明正大的索要人事。

可是唐僧一穷二白,根本拿不出什么人事,于是,阿傩迦叶便给了唐僧无字真经。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92

燃灯古佛看到阿傩迦叶给了唐僧无字经,说了这么一句话,东土众僧愚迷,不识无字之经,却不枉费了圣僧这场跋涉?

无字经是好经,但东土人看不懂,所以,传了无用。

所以,燃灯古佛派出白雄尊者,将唐僧的无字经夺了,让他看出无字经是无字的。

唐僧二度来到雷音寺,面见了如来,说了无字经还有阿傩迦叶所要人事的事情。

佛祖笑笑说,无字真经也是好经,只不过你们东土人不识。阿傩迦叶要人事的事情我也知道了,只是经不可轻传,也不可空取。我让他们再带你去取有字的真经。

再度来到珍宝楼下,阿傩迦叶又向唐僧所要人事。

这一次唐僧没办法不给,因为如来佛祖都已经说过了,经不可空取。必须得拿出东西来交换。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87

有人说阿傩迦叶索要人事是他们的自发行为,与如来佛祖无干。可是,在小刘看来,阿傩迦叶也只不过是奉了如来的命令。

从西游记原著中一个细节可以看出。唐僧实在没东西交换,便把唐王李世民御赐的紫金钵盂给了阿傩。

那阿傩接了,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楼的力士,管香积的庖丁,看的尊者,你抹他脸,我扑他背,弹指的,扭唇的,一个个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经的人事!”须臾把脸皮都羞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

看了原文,发现阿傩要了紫金钵盂,被旁人嘲笑的体无完肤,脸都羞的无处藏了,但还是拿着钵盂不放。

由此,可以看出,阿傩索要人事不是经常的行为,也不是自发的行为,因为他还知道脸红,还知道羞耻。既然知道羞耻,那他为何一再的索要人事呢?

因为阿傩不要不行,这是如来给他下的死命令,不要也得要。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描述这一段情节,表面上是揭露了佛教的腐败,其实,隐藏的意思并不是腐败的问题如此简单,而是说的上梁不正下梁歪。

  《西游记》最后为什么两个和尚要向唐僧他们收贿赂才肯把真经给他们?插图99

佛祖是高高在上的,他是没有错误的,他是最完美的一个人。所以,他没有错,他也不能犯错。犯错的只会是阿傩迦叶这两个临时工。

阿傩迦叶向唐僧索要人事,其实是如来佛祖在向唐僧索要人事。只是唐僧太不通人情世故,这要佛祖说出经不可空取这么一句话。

唐僧应该直接来到雷音寺,赶紧把紫金钵盂送给如来佛祖。讨好了如来佛祖,那阿傩迦叶还敢索要人事吗?只怕他们两个反过来得给唐僧送礼了。

所以,阿难迦叶讨要人事,其实是如来佛祖的暗示,或者最起码也是经过了他的同意,否则他们两个绝对不敢往唐僧要人事。

领导安排了工作,下面的打工仔必须要严格执行。

小刘侃封神,也侃西游,请关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好观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ptv1080.com/731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