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兰珠的儿子要是没死,当然能当上大清的皇帝。
为什么啊?
皇太极在后宫中,最宠爱的就是宸妃海兰珠,对她生的儿子是爱若珍宝,出生就大赦,蒙古藩部和朝鲜属国都按照皇太子礼节进献礼物,那就是当未来继承人看待了。
如果这个孩子建康长大,皇太极自然是做继承人一样的培养,想方设法为儿子铺路。再说,那个孩子没有夭折,海兰珠自然不会伤心郁郁而终,皇太极的命运当然也跟着改变了,不会猝死,正常死亡下,肯定要安排好继承人的事,崇德末年的冲突自然就避免了。
就是这样。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只能说是有很大的可能。
海兰珠是皇太极最爱的女人,没有之一。
海兰珠可谓是清朝后妃中最为神秘的一位了。据史料记载,海兰珠26岁入宫,崇德元年皇太极册封五大福晋时,封为关雎宫宸妃,为四妃之首,仅次于当时的皇后哲哲。
海兰珠在入宫之前没有任何的记载,就好像她是凭空出现一样,当然这很有可能是因为海兰珠之前嫁过人,所以皇太极为了掩盖爱妃的过往而刻意命人删除了她的过去。
无论是宸妃这个封号还是关雎宫这个宫名,都充分表达了皇太极对海兰珠深深的爱恋。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海兰珠生下皇太极第八子。皇太极为此大赦,而这正是立太子时才会有的举措。母子尽受皇太极宠爱。但这个孩子活的并不长久,不满周岁就于崇德三年正月廿八日逝世。
尔后的三年,海兰珠为此忧心伤神,终于在崇德六年逝世,年三十三,死后葬在清昭陵,谥号“敏惠恭和元妃”。她的谥号元妃相当于是后金时期皇后的称号,也体现了她在皇太极心中就是正妻的地位。而皇太极在海兰珠死后亦是郁郁寡欢,在海兰珠死后两年,也撒手人寰。
综上,海兰珠儿子活着的时候,皇太极便以太子的礼数相待,再加上海兰珠在皇太极心里独一无二的地位,若是那的孩子还活着,皇太极必然会将那个孩子立为太子,那样他成为皇帝是有很大可能的。
当年多尔衮的母亲殉葬时候多尔衮已经十五岁有了正白旗和镶白旗两旗人马还有军功而且他额娘还是大福晋他也就是嫡子,在他父汗去世之后母亲都被逼殉葬,他都没有争过皇太极,试想一下皇太极的八阿哥在没有皇太极以后他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势力,扶持幼子登基谈何容易,九阿哥能登基是因为后宫有哲哲皇后前朝有清朝两大势力之一多尔衮支持,他还有科尔沁草原外援,八阿哥出生晚就算皇太极能多活几年能保证他能立为太子能不能当上皇上不好说,不管怎样多尔衮都是为了大清考虑才放弃王位不忍刚刚入关还不稳的国家毁于一旦。
当然可能,而且要是海兰珠的儿子没有夭折,登上皇位的可能性反而是要比孝庄太后也就是大玉儿的儿子福临更大,原因很简单,因为海兰珠的儿子更年长。
皇太极始终没有册立正式的太子,按照满洲当时的规矩,皇位的继承人还是要看具体情况由主位皇室勋贵决定,而毫无疑问,生母更加得宠而且年长的八阿哥,比九阿哥福临有优势。
清朝前期,施行满蒙联姻制度,尤其是黄金家族后裔的蒙古科尔沁部族,更加是满蒙联姻的重中之重,皇太极的正妻哲哲,就出身科尔沁部,但可惜她没生下儿子。
为了巩固联姻与科尔沁的利益,科尔沁又将布木布泰与海兰珠送去了盛京。
布木布泰受封庄妃,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而海兰珠则是宸妃,深得宠爱。
海兰珠与布木布泰是一对姐妹,但很奇怪的是,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已26岁,而关于她之前的事情,在满蒙史料当中没有任何记载,似乎被人为有意抹去。
皇太极对于科尔沁出身的姑侄三人,对正妻哲哲十分尊敬,对庄妃布木布泰比较淡薄,而对海兰珠却十分宠爱,称帝之后,册封其为东宫大福晋,也就是宸妃。
在宫中,海兰珠的地位仅次于其姑母孝端文皇后,而庄妃位居五大宫之末位。
庄妃生下了皇太极的第九个皇子,而在此之前,海兰珠生下的是八皇子。
对于八皇子的出生,皇太极显得尤其兴奋,他不仅大宴群臣,还颁布了清代的第一次大赦,就连海兰珠的生母也被追封,赐予仪仗,这样的恩宠,是其他任何皇子都不曾有的。
相比之下,庄妃生下九皇子福临的时候,皇太极态度冷淡,没什么特别的地方,就连麟趾宫大贵妃生下十一皇子,皇太极也没什么高兴的样子。
因为海兰珠的孩子,仅仅在半岁的时候就夭折了,并没有保住,海兰珠也因伤心一病不起。
在海兰珠病故之后,皇太极也悲伤过甚倒下,结果尚未立储就驾崩了。
皇太极驾崩之后,因为没有确定储君是谁,所以引发了前朝的争端,而最终胜出的就是庄妃所生的九皇子福临,可要是海兰珠的孩子还在,那也轮不到福临。
皇太极驾崩后,主要争夺皇位的是肃亲王豪格与睿亲王多尔衮,这两人一个是皇太极的长子一个是皇太极的弟弟,而且二人实力上旗鼓相当。
当时,两黄旗支持的是豪格,而豪格自己执掌着正蓝旗,但可惜豪格的生母乌拉那拉氏的地位十分卑下,而且还有不好的传闻,这都是他的不利之处。
多尔衮则得到正白旗、镶白旗、两红旗与镶蓝旗支持,可多尔衮始终是兄弟,不是子嗣。
双方争来争去根本看不出到底谁能赢,但多尔衮知道自己绝对胜出的可能性不高,因此主动放弃争位,并且提出拥立皇太极的皇子福临为新帝,获得了多数人的支持。
皇太极的儿子可不少,福临是九皇子,他前面还有一群哥哥,为何多尔衮选了他?其实这也是要看各方面条件的,并不仅仅是因为福临的年纪小什么的。
长子豪格自然不必说,多尔衮不可能支持,而皇太极的次子、三子都早夭,四子、五子、六子跟第七子,他们的生母地位很低,根本就没人看得上。
相较来说,福临的生母出身蒙古科尔沁,而且皇后也是科尔沁的人,出身非凡。
比起其他的皇子,福临显然更有优势,子凭母贵可不是说说而已,况且福临年幼,要是他成为了皇帝,那么多尔衮就有足够的把握摄政,将其牢牢捏在手中。
但要是海兰珠的孩子还在,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毕竟比起庄妃,海兰珠在皇太极生前更加受宠地位更高,她的孩子比福临也还年长。
何况,海兰珠是庄妃的亲姐妹,两人都是出身蒙古科尔沁部的,没什么大差别。
八皇子虽然稍稍年长,但也大不到哪里去,如果多尔衮扶持他,当然也很有拿捏的把握,再者说皇太极生前宠爱海兰珠母子,他更加名正言顺可以拥立。
总而言之就是,倘若海兰珠的儿子没有半岁夭折的话,那么很可能就会被皇太极册立为新的储君,即便没有,也绝对比福临更有可能登上皇位。
海兰珠的儿子无论是否早夭,继承皇位的可能性都不大。
我们知道,海兰珠是清太宗皇太极的宠妃。在史书的记载上,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宠爱超过了任何妃嫔。而且值得一提的是,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已经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老姑娘了(当时,满洲部落女子结婚嫁人的年龄普遍在十四、五岁左右,超过20岁就比较偏大了)。不过,皇太极非但没有嫌弃海兰珠年纪大,反而对她恩宠有加。可以说,海兰珠是皇太极一生中最为特别的女人。
天聪八年,海兰珠正式嫁给了皇太极。由于她性格温柔,善解人意,所以皇太极对她的宠爱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位福晋。在皇太极称帝后,便立刻册封海兰珠为宸妃。“宸”的本意指北极星,象征着帝王,连武则天当年都没有得到这个封号,由此可见皇太极对海兰珠的偏爱之深。
在崇德二年,海兰珠给皇太极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皇八子。皇太极对此十分高兴,不仅宣布大赦天下,而且还册封了海兰珠的母亲,这在清朝历史上属于首次。
对于皇太极而言,深爱一个人自然是想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给她,这种爱就表现在爱屋及乌上面。不过可惜的是,这个孩子未满周岁就夭折了,没能继承皇位。不过即便是这个皇子没有夭折,恐怕也没有太多继位的机会。
皇太极一生共有10个儿子,但最后继承他位置的却是年幼的福临(顺治帝),不过这是多尔衮与豪格相持不下的妥协结果。皇太极虽然十分宠爱海兰珠,而且如果他与海兰珠的儿子没有过早夭折的话,这个孩子能继承皇位的可能性也不大。
因为在皇太极死后,清廷出现了多尔衮与大皇子豪格争位的现象。豪格拥有正蓝旗,多尔衮、多铎兄弟拥有两白旗,代善拥有正红旗,济尔哈朗拥有镶蓝旗。多尔衮的两白旗虽然战斗力强,但真要打起来也未必能够百分百获胜。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清廷才选择了福临继位。所以即便是海兰珠的儿子当时还活着,恐怕也没有太大的机会能继承皇位。
能。这个孩子不死,海兰珠不会死,海兰珠不死,皇太极不会早死,所以,多尔滚要么没有发言权,要么死,剩下的事,就是这个孩子当皇帝。
天下未稳,满蒙联姻。真正的草原各路可汗,游牧民族古老的结盟以联姻结合,嫡庶之别天地之差,无论是大清也好科尔沁也罢,早期的他们没有那个敢轻易的得罪外家(除非生死存亡),大清的天子也只能是福临,否则牵一发动全身,哲哲孝庄有子的情况下,海兰珠的孩子绝对登不上皇位,就是他们母子都没死,最终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多尔衮和他母亲那样了。前期科尔沁没了外家就会削弱的和其它各路可汗没有区别,当时的大清没了科尔沁局势势必不稳局势动荡,搞不好会变成从前,你当各路可汗和汉人是吃屎的嘛?真以为皇太极立哲哲为后,是因为她是姑姑,海兰珠是侄女,哲哲辈分大,才立的哲哲为后嘛?可笑!皇太极真的在乎辈分这东西,他就不会娶海兰珠了。皇八子出生皇太极大摆宴席大大赦天下,喜欢海兰珠是有一方面,更多的还是为大局着想,让天下人(汉人)知道满蒙联姻(结盟)密不可分了(有了科尔沁血脉的继承人)。很多人不了解满族蒙,更不了解游牧民族,也不看局势,他们看的所想的也只是爱情,局势稳定时皇帝可以为爱任性,其他时期任性就是亡国!在说一点汉 满 蒙较量时,满蒙是一家是兄弟;满和蒙较量时,各路可汗是一家和成了蒙;蒙就像是一个联合国,各自为王(可汗),科尔沁只是一个比较大的部落,全盛时期的科尔沁也不是唯一的大哥。
如果海兰珠的儿子没死,早就没福临什么事了。
一、海兰珠和大玉儿是亲姐妹,出身一样。她们代表的都是科尔沁在清的利益,支持福临的人自然也会支持海兰珠的儿子。
二、海兰珠地位更高。皇太极的五妃中,海兰珠仅在皇后姑姑之下,而大玉儿排末位第五。
三、皇太极的宠爱。宸、关雎说明一切。
四、说海兰珠是二婚的,并没有史料支持。贵妃娜木钟、淑妃巴特玛璪是二婚再嫁,记载的明明白白。当时也不在乎什么寡妇二婚的,如果海兰珠真是寡妇,不会没有记载。
至于说,多尔衮支持福临的,那是基于没有先帝遗诏的情况下。如果海兰珠的儿子还活着,皇太极一定会立太子,太子加遗诏,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多尔衮支持有个屁用!
世上没有如果
,如果哲哲生了儿子也就不用孝庄进宫了,如果孝庄也早早生了儿子,也没有海兰珠进宫的需要了。
那是不可能的,清朝皇帝的选择是有非常严格的规矩的。不能谁相想当就能的。
必然可以。海兰珠的儿子当皇帝,那叫名正言顺,连多尔衮都不会帮孝庄。毕竟,孝庄有的,海兰珠一样不差,而海兰珠的地位,可比孝庄高多了。
在皇太极的生命里,海兰珠是绝无仅有的存在。
这是连史书都承认的偏爱。
而且,只要海兰珠的儿子活着,大清的皇帝就不可能是别人。
理由有4个:
第一,名分上,海兰珠的儿子是真正的“嫡长子”
皇太极在位时,清军还没有入关,但他们已经开始学习中原文化。
在前朝、后宫的建制上,他们都采用的是中原体系,因此,皇子能否登上皇位,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名分。
而海兰珠的儿子,恰恰是最顺理成章的皇位继承人。
皇太极的一生,共有11个儿子,海兰珠的儿子是皇八子。
乍一看,这个顺序好像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但是,皇八子的7个哥哥,都不太能拿出手。简单来说,前面7个皇子中,2个早夭,3个为庶妃所生,1个为侧妃所生。
这些皇子的出身,都太弱了。
当时,皇太极需要联络各大部落的势力,因此根本不会选择这样的皇子当皇帝。
而唯一有竞争力的,是长子豪格。
从名分上说,豪格是继妃乌拉那拉氏的儿子,也能算“嫡长子”。但问题是,他的母亲乌拉那拉氏,因为礼节有亏,被强迫与皇太极离婚。
而皇太极本人,一点都不喜欢乌拉那拉氏,如果不是豪格年长,又有功勋,又有两黄旗支持,恐怕皇太极也不会册封这个儿子为亲王。
和这些皇子相比,海兰珠儿子的出身就好太多了。
海兰珠是关雎宫宸妃,在满文中意思是“距离王最近的大福晋”。
《清史稿·后妃列传》: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皇后姊也,天聪八年来归,崇德元年,封关雎宫宸妃。
简单来说,按照皇太极时期的后妃制度,海兰珠的地位就是“东宫大福晋”,是“平妻”,地位仅次于中宫大福晋。
而当时的中宫大福晋,是海兰珠的姑姑哲哲。
哲哲一生都没有儿子,而且,她和海兰珠同属于一个部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因此,海兰珠的儿子,可以被称为最正经的“嫡长子”。
第二,政治上,海兰珠的儿子最得圣宠,还背靠科尔金草原
皇太极是非常宠爱海兰珠的,因此,皇八子出身时,皇太极那叫一个欣喜若狂。
他直接颁布大清朝第一道赦令,大赦天下,还举行了大型庆典。
“自古以来,人君有诞子之庆,必颁诏大赦于国中,此古帝王之隆规。今蒙天眷,关雎宫宸妃诞育皇嗣,朕稽典礼,欲使遐迩内外政教所及之地,咸被恩泽……”。
在赦令中,皇太极丝毫不加掩饰自己的开心。
而且,史书上很明确地记载了,其他部落前来朝贺时,都认为这位还在婴儿时期的皇八子,很有可能就是下一任皇帝。
可见,皇太极对海兰珠儿子的喜爱,溢于言表。
而此前出生的7位皇子,皇太极别说大赦天下了,连庆典活动都没办。
《清太宗文皇帝实录》:是日、科尔沁国土谢图亲王巴达礼、固伦额驸班第、扎萨克图郡王布塔齐等。以关雎宫宸妃诞生皇子,遣官进献貂裘、牛、马、貂皮等物。
另外,海兰珠的儿子,不仅是皇太极最宠爱的儿子,也是科尔沁草原和皇太极的第一个孩子。
科尔沁草原,是皇太极最重要的盟友。
他想要入主中原,就必须和科尔沁草原紧密相连,也必须有带着科尔沁草原血脉的儿子。
为了达成这个目的,科尔沁草原接连送去了好几个女孩。
- 哲哲是第一个,但她始终没能生儿子;
- 孝庄是第二个,但她也没能尽快生子;
- 海兰珠是第三个,而她生下了儿子。
从宠爱上说,皇八子最得圣宠;从政治上说,他是科尔沁草原的最大希望。
因此,皇八子继任,完全行得通,而且顺理成章。
第三,情感上,皇太极独宠海兰珠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皇太极的关,就是海兰珠。
海兰珠入宫时,已经29岁了,比孝庄晚了9年。
但是,她一进宫,皇太极就把她的位置提到了第二,仅次于皇后哲哲。
皇太极对海兰珠有多偏爱呢?
他出门征战时,得知海兰珠病重,直接扔下数十万大军,连夜骑马返程,跑死了好几匹马。
在路上,皇太极因为着急上火,鼻血直流。
而为了不耽误赶路,他直接在下巴处绑了一个碗。
只可惜,海兰珠还是去世了,没能等到皇太极回来。
海兰珠去世后,皇太极追封她为“元妃”,意为“原配妻子”。
此时的皇太极,曾经休弃过2任妻子,更有哲哲这位正宫皇后。
但在他心中,海兰珠才是妻子。
葬礼上,皇太极几次悲伤过度,倒地昏厥。
他一直是个尽职尽责的帝王,可海兰珠去世时,他根本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
《清列朝后妃传稿》:“比薨,恸甚。昏迷伏地,继而悔曰:‘太祖崩时,未尝有此,天之生朕,岂为一妇人哉’”。
海兰珠死后的第一年,皇太极几乎停办了所有庆典。
当年,清军打了胜仗,明朝大将归降,皇太极都以“爱妃丧期未过”,拒绝出席庆典。
“朕未服视朝衣冠,又不躬亲赐宴,非有所慢于尔等也。盖因关雎宫敏惠恭和元妃之丧未过期,故尔”。
从史书上来看,什么国家大事,都比不上皇太极对海兰珠的思念。
而如果有人扰乱海兰珠的死后安宁,比如开展庆祝活动,那么,皇太极就直接判处他削爵、贬官、没收家产、鞭打、贯耳鼻等等……
如果海兰珠的儿子活着,那么,如此深情的皇太极,也绝不允许任何儿子骑在皇八子之上。
那么,大清的皇帝之位,必然属于海兰珠的儿子。
第四,如果让多尔衮选,海兰珠的儿子也是上上之选。
我们不得不考虑一种情况,那便是皇太极去世来急,来不及选择皇位继承人。
那么,按照当时的局势,多尔衮和豪格之争,也必然会出现。
历史上,两虎相争,都是两败俱伤。
为了避免损失,多尔衮和豪格达成协议,共同选了孝庄的儿子福临当皇帝。
但是,此时如果海兰珠的儿子还活着,那么多尔衮就不会选择福临。
皇八子比皇九子福临,只大了一岁,他们在心智上,不会相差太远。
两人都是科尔沁和大清的孩子,政治功能上也相差不多。
但是,海兰珠的智慧和谋略,比不上孝庄。因此,皇八子要比福临更好拿捏。
另外海兰珠已经去世了,皇八子没有靠山,如果要选“傀儡皇帝”,无论是多尔衮还是豪格,都会选择皇八子。
以上就是我认为海兰珠儿子能当上皇帝的理由。
值得一提的是,影视剧中,多尔衮和孝庄有情感戏,有些电视剧还把福临的继位美化成“多尔衮不爱江山爱美人”,甚至还有“孝庄太后下嫁”一说。
但在历史上,多尔衮狠辣好权,绝不是个会被美色冲昏头脑,“太后下嫁”,更是子虚乌有。
最早提出“太后下嫁”的,是明遗民张煌言的十首《建夷宫词》。
里面有一首是这么写的:
“上寿觞为合而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日新仪注,太礼恭逢太后婚”。
此后,就有人发挥想象,根据“多尔衮自称摄政王皇父”、“孝庄遗嘱不与皇太极合葬”等,写了很多猜测性的文字。
但实际上,张煌言的说法,真实性不强。
他是明朝遗民,对清朝多有怨言。
而且史料讲究互相印证,而清朝正史中,多尔衮和孝庄之间,连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
另外,张煌言远在天边,是怎么知道这么多细节呢?
当然,多尔衮确实自称“皇父”。
可是,周武王也称姜太公为尚父,项羽也尊称范增是亚父。
并非每一个自称“皇父”的人,都和嫪毐一样,与太后不清不楚。
不过,不管什么情况,海兰珠的儿子要是活着,他必然是最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
只可惜,他只活到了1岁,就因病夭折了。
而海兰珠也在皇太极离宫时,骤然患病去世。
这中间,是否有后宫手段呢?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先来回答作者的问题,海兰珠的儿子要是没有死的话,能够继位大清皇帝的可能性确实要比孝庄的儿子顺治皇帝福临高很多。
孝庄的儿子顺治皇帝福临在皇位竞争中所具备的优势和条件,海兰珠的儿子同样具备。
顺治皇帝福临能够具备继位资格,靠的是自己母亲的身份和地位,而海兰珠的儿子也同样具备这个优势。
皇太极一生共有11个儿子,而活到皇太极去世的时候还剩下8个,其中有6位皇子是庶妃和侧妃所生,出身不高,因而不具备继位的资格。而由皇太极五宫后妃所生的儿子,只有永福宫庄妃,也就是后来的孝庄太后所生的皇九子福临,以及麟趾宫贵妃娜木钟所生的皇十一子博穆博果尔。
因而,实际具备继位资格的也就只有这两位出身高贵的皇子。当然还要加上皇长子豪格,尽管豪格是庶妃所生并且他的母亲因为有失礼节被努尔哈赤勒令与皇太极离婚,但是此时的豪格已经是贵为四大亲王之一的肃亲王,统领正蓝旗,并且获得了两黄旗的支持,拥有者皇太极其他儿子们所没有的军功和爵位,更为重要的是,努尔哈赤曾留下所谓的“太祖遗诏”,里面圈定了当时后金大汗的继位者的名单,豪格也是位列其中的。所以豪格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继位候选人之一。
海兰珠在去世前的身份是关雎宫宸妃,位列五宫后妃之一,并且她的地位仅仅次于正宫皇后、同时也是自己姑姑的哲哲,因而海兰珠的儿子也具备继位大清皇帝的资格。
福临能够在与博穆博果尔的竞争中胜出,是因为他的母亲孝庄是12岁起就嫁给了皇太极,而博穆博果尔的母亲嫁给皇太极是“二婚”。海兰珠尽管嫁给皇太极时年龄已经不小了,但是终归也是一生只侍一夫。
海兰珠是孝庄的亲姐姐,比孝庄大4岁,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已经26岁,比孝庄晚嫁皇太极9年,尽管如此,但是没有史料记载海兰珠在嫁给皇太极之前有任何婚配经历,因而也同孝庄一样,是皇太极原装的“后妃”。
而麟趾宫贵妃娜木钟在嫁给皇太极之前,是蒙古察哈尔部首领林丹汗的大福晋。在林丹汗病死,察哈尔部归顺大清后,皇太极迎娶了娜木钟,随后被封为了麟趾宫贵妃,成为皇太极的五宫后妃之一,地位排在皇后哲哲和关雎宫宸妃海兰珠之后,并为皇太极剩下第十一个儿子博穆博果尔。所以,尽管当时的博穆博果尔尽管出身高贵,但是因为他的母亲娜木钟毕竟是嫁过两个男人的女人,也正是因为这一层的关系,负责推举新君的八旗议会的满洲贵族们并没有将博穆博果尔作为皇位继位人。
而海兰珠和孝庄都不会有这样的顾虑,因为他们与皇太极都是“一婚”,一生只侍一夫,所以必然能将娜木钟比下去。
海兰珠的儿子不满一岁就夭折了,而仅仅三天后,福临出生,如果活到皇太极去世,也只是个6岁的小孩。
福临能够继位,还有一个优势就是他的年龄。在皇位争夺战中,多尔衮与豪格已经斗的不可开交,各方势力都在蠢蠢欲动,因而拥立一个年龄较小的皇帝才能最大化的维持当前的统治局面,维系政局的平衡与稳定。所以选择了年仅5岁多的福临登上皇位,并且有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睿亲王多尔衮摄政。
我们知道,福临之所以叫“福临”,和海兰珠儿子的去世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福临是在海兰珠儿子不幸夭折的三天之后出生的,就有了一些“冲喜”的寓意,而海兰珠的儿子夭折时未满一岁,所以如果能够活到皇太极去世,参与到皇位的竞争中的话,他也仅仅是个6岁的小孩,同拥立福临的效果和作用是一样的。
海兰珠的儿子如果能活到皇太极去世,同样具备与福临一样的继位条件与优势,但是海兰珠的儿子相较于福临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首先是海兰珠的身份和地位远高于孝庄。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建立大清,同时册封了五宫后妃,按照级别和次序排列,分别是,中宫清宁宫皇后哲哲、东宫关雎宫宸妃海兰珠、西宫麟趾宫贵妃娜木钟、次东宫衍庆宫淑妃巴特玛·璪、次西宫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也就是孝庄太后。
海兰珠在后宫中的地位仅次于皇后哲哲,级别上要比孝庄高出三个层级,并且海兰珠是孝庄的亲姐姐,都是皇后哲哲的亲侄女,三人出自一个家族,所以凭借“子以母贵”,也是海兰珠的儿子出身更为高贵,身份更为显赫,因而更具备竞争力。
其次就是海兰珠受到皇太极的极度专宠。
海兰珠入宫后,随即受到皇太极的独宠,不仅给予了海兰珠极高的身份和地位,同时给予了海兰珠其他后妃所没有的关爱,即便是在战争前线,皇太极听闻海兰珠病重的消息,也不惜彻夜奔袭,回宫探视,足可见皇太极对于海兰珠的宠爱,尽管皇太极也非常宠爱孝庄,但是仍比不上对于海兰珠的宠爱。
再次就是对于海兰珠儿子的关爱也要远胜于福临。
海兰珠的儿子出生后,皇太极大宴群臣,还颁发了大清朝第一道大赦令,这些都是福临和博穆博果尔,以及其他皇子出生时所没有的。并且皇太极将其看成为“嫡长子”,很早就决定立这个婴儿为皇位继承人,只是天不遂人愿,海兰珠的儿子不满一岁的时候就夭折了,三年后,海兰珠也在伤心悲痛中去世。
海兰珠的儿子要是没有死的话,能够继位大清皇帝的可能性确实要比孝庄的儿子顺治皇帝福临高很多。
皇太极突然病逝后,随即上演了激烈的大清皇位争夺战,在多尔衮与豪格为了皇位几近与火并的时候,郑亲王济尔哈朗提出不立豪格、也不立多尔衮,改立皇太极的其他皇子,因而最终选择了福临。而拥立不满六岁的福临,除了因为福临为庄妃所生,身份高贵外,还能保证政局的稳定和满蒙的团结,因而得到了满洲八旗贵族的一致赞同。
试想,如果海兰珠和她的儿子能够活到皇太极去世的话,凭借海兰珠的地位,以及皇太极对于她和她的儿子的宠爱,完全可以获得比福临更多继位优势,所以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海兰珠的儿子能够继位大清皇帝的可能性确实要比福临高很多。
皇太极先后娶了蒙古科尔沁部落的三个女人,第一个哲哲,第二个是孝庄,第三个是海兰珠。
哲哲是姑姑,海兰珠是孝庄的姐姐。
哲哲嫁给皇太极之后,始终未能生育,这让科尔沁部落十分着急,他们本来想搞个满蒙联姻,让科尔沁的血液融入到满族人的身体里,借满族人来复兴蒙古帝国。
可是,哲哲不能生育,让一切计划泡了汤!
后来,“一号替补”孝庄上了,当时孝庄年仅十三岁,还是个未成年孩子,也许因为发育迟缓,也许是皇太极不行,以至于三年过去了,孝庄一直未能怀孕。
终于在第四年,孝庄怀孕了,但生出来是个女宝宝,随后几年,又连续生了两个女宝宝,生的皇太极脸都绿了,这科尔沁咋回事啊!女人怎么都不能生儿子啊?
其实,这不能怪别人,要怪得怪他自己不能提供Y染色体,但皇太极不这么想啊!
后来,科尔沁部落送来了“二号替补”海兰珠。海兰珠比孝庄大了四岁,当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已经二十六岁的中年妇女了!
说她是中年妇女一点都不夸张,因为古代女子十四五岁结婚算是刚刚好,二十岁就是大龄剩女了,二十六岁,绝对是中年妇女了!
那么问题来了,海兰珠为何嫁人这么迟呢?
其实一点都不迟,海兰珠也是十四五岁就嫁人了,只是没嫁给皇太极,而是嫁给了另外一个史无记载的男人了,关于海兰珠二十六岁之前的历史,已被人为删除了。
所以,海兰珠嫁给皇太极时是二婚,是个熟女,科尔沁部落也是实在没办法了,才把死了第一任老公守寡的海兰珠送到了皇太极的床上。
皇太极肯定知道海兰珠是二婚,但为了满蒙联姻,他坦然接受了。
到底是成熟妇女,体质很容易受孕,不久之后,海兰珠就生下了大胖小子—皇八子,这可把皇太极高兴坏了,以示庆贺,他大摆宴席,举行了盛大的庆典,蒙古各部落纷纷献上贺礼,京城一片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像是过年一样。
而且,他还颁布了大清历史上头一道大赦令,除十恶不赦之罪外,其余皆免除,这是皇帝登基才有的待遇啊,可见,皇太极内心已将皇八子定为太子了。
那时候,满族还没汉化,没有嫡长子继承制一说,假如皇八子长大成人,这皇位指定是他的。
可惜的是,天不遂人愿,皇八子一岁不到就夭折了,几年之后,海兰珠也郁郁而终,享年三十三岁。
自此之后,皇太极就没有立过太子,直到他死。皇太极死后,因为没有指定继承人,豪格与多尔衮争夺皇帝之位,双方明争暗斗,剑拔弩张。
后来,多尔衮顾全大局,决定双方各让一步,他俩都退出,选择年仅六岁的皇九子福临做皇帝。
假如皇八子活着的话,应该没福临什么事了!
崇德八年,皇太极驾崩,就在多尔衮和豪格为了皇位争得你死我活时,孝庄偷偷召索尼进宫,一句话点醒了索尼,让索尼瞬间就倒戈孝庄,拥立皇九子福临为帝。这种“打蛇打七寸”的政治手腕,即使是海兰珠的儿子没死,也当不上大清的皇帝!
孝庄问索尼:“关于皇位的继承,你是怎么看的?”
索尼答道:“我的想法是立肃亲王为君,立九皇子为太子。”肃亲王就是豪格,九皇子就是福临。索尼这老狐狸,以为自己这个答案天衣无缝,既保证了皇太极这一脉的皇权,还顾及到了孝庄,让他的儿子当太子。
孝庄自然不傻,立福临为太子,不过就是一个幌子哄她开心而已。如果豪格当了皇上,那一切都是他说了算,还会有福临什么事吗?
但她也不动声色,让索尼说说立豪格为君的理由。
索尼侃侃而谈,孝庄也静静地听着。
等索尼讲完,孝庄突然话题一转,问索尼:“索大人,你的父亲硕色、叔父希福都是我朝的大臣,还是大行皇帝(皇太极)身边贴身的人,对吧?”
索尼答道:“蒙主子记着,臣不胜感激。”
孝庄知道,继续说道:“不仅你父亲、叔父是我们皇家的人,你不也是大行皇帝最倚重的大臣吗?大行皇帝生前常常向我提起你。”
这几句话听得索尼很是受用。
孝庄接着说道:“我这些话可不是说虚的。记得有一次你从蒙古科尔沁回来,大行皇帝就对我说:索尼办事稳定,知道满蒙联盟是我朝国策,处理蒙古问题处理得非常好。”
索尼听到这儿,心里好像投入了一块石头,愣了一下,这句话是在提醒他:皇位的继承人,还需要考虑皇太极一直重视的满蒙联盟。那么究竟究竟要让谁当皇上,已经不言而喻。皇太极所有的儿子当中,活着的,只有她孝庄的儿子福临才能让满蒙联盟得到巩固。
若是立其他人为皇帝,都将大大伤害满蒙联盟,否则当初他们科尔沁干吗要接连把她姑姑哲哲、她孝庄还有她姐姐海兰珠都嫁给皇太极?
索尼一下不知道如何回答,愣在那里好久。
孝庄见状,就说:“我的意思想必你已经明白了,你可以下去了。顺便提醒你一句:两黄旗向来为皇帝亲掌,肃亲王现在正执掌着正蓝旗呢……”
孝庄说到这里便停住了,没有再继续说下去,却瞬间点醒了索尼,让他想到一件和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大事:如果豪格当上皇帝,他执掌的正蓝旗地位必会提高,而他所在的正黄旗地位就会下降。
皇太极死得太突然了,没有留下任何关于继承人的遗言。皇太极一共有11个儿子,3个夭折,剩下的还有8个儿子。
其中大儿子豪格35岁,虽然他的母亲继纪乌拉那拉氏没有在五宫之列(五大福晋),但他是皇太极所有的儿子中,唯一一位以自己的文韬武略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的人,也是唯一一个在皇太极在世时被封为亲王的儿子。
当时朝中只有四位亲王,分别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还有一个就是肃亲王豪格。四大亲王掌握着八旗军兵,同时控制了整个国家的命脉。
由于大清才刚建立没几年,并没有完善的继承人制度,“立嫡立长”的说法还不存在,更多的是按照努尔哈赤留下来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来推举。当初皇太极之所以能够打败多尔衮继承努尔哈赤的汗位正是因为这个制度,否则多尔衮是努尔哈赤大福晋所生,应该更有资格才对。
所以如果按照实力来讲,这四个亲王是最有资格成为下一任继承人的人选。怎么也轮不到福临这样一个6岁的毛头小孩捡了便宜。
但由礼亲王代善已经61岁了,他并不想卷入战争,只想好好当个亲王就行。而郑亲王济尔哈朗不是努尔哈赤这支的,自然也不可能去争夺皇位。剩下的多尔衮和豪格,谁都想坐上皇位。
正是由于多尔衮与豪格的对抗,为孝庄提供了契机,她静静地观察局势的发展。然后开始默默筹划,决定要用自己的智谋与才略,将自己的儿子福临推向皇帝宝座,便找来了索尼,才有了开头的那段谈话。
索尼从孝庄宫里回来后,连忙召集正黄旗的大臣密谋,决定推举福临为新皇帝。但是福临能不能成为新皇帝,最关键的人物还是多尔衮。如是多尔衮也赞成立福临为皇帝,那么所有的障碍均会迎难而解。
但是多尔衮自己也想当皇帝,他会赞成立福临为皇帝吗?
原本八旗当中,他执掌正白旗,他弟弟多铎执掌镶白旗,豪格执掌正蓝旗,礼亲王代善执掌正红旗和镶红旗,而正黄旗和镶黄旗是大行皇帝皇太极执掌的。
而在他与豪格对抗的这段日子,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礼亲王、郑亲王都支持应该由皇帝的儿子继承皇位。
也就是多尔衮除了他的弟弟多铎支持他之外,其他的六旗都是支持豪格的,如果他硬要和豪格争夺皇位,八旗火并起来,他是没有胜算的,但他也不愿意这样让给豪格,因为一旦豪格当了皇帝,他的下场一定是很惨的。
这步棋走到这儿已经是死局了,只能走第二步棋。他便想到,既然其他旗主支持说应该立皇太极的儿子为皇帝,但皇太极也不是只有豪格一个儿子,于是他也去找了索尼征求意见,布局他的第二步棋。
这时,索尼也不再坚持“立肃亲王为君”,而是说“必定立一皇子”。
崇德八年八月十四,也就是皇太极驾崩的第六天,诸王会议在崇政殿举行,商议产生新的皇帝。这是一个决定大清国未来命运的日子。
会议刚刚开始,索尼、鳌拜等两旗大臣便杀气腾腾地闯入大殿,表明他们“必立皇子”的意愿。在场的人当中,只有豪格是最好的人选了!
而另一边,多尔衮的一母同胞的兄弟豫郡王多铎、英郡王阿济格却一百个不同意,一副谁要立豪格为帝就与谁拼命的架势。
心急的豪格见自己胜券在握,但在场的诸亲王却还是没有说要让他当皇帝,就想以退为进,愤愤道:“我福小德薄,怎能担当皇帝的重任?”便拂袖而去。
豪格原以为自己这一离开,会议就无法收场。他是皇太极的儿子,围在崇政殿外的两黄旗肯定不会放他离开,最后势必还得请他回来主持大局,这样自己就能顺理成章地当上皇帝了。
果然,外面的两黄旗见豪格离席,纷纷拔剑道:“我们这些人都是吃皇帝的饭,穿皇帝的衣,如果不立皇子,我们愿以死随先帝于地下!”
正在豪格洋洋得意时,他没想到,这刚好给了多尔衮机会,只见多尔衮缓缓地从位置上站了起来,对着殿外的两黄旗大声说道:“你们说得没错!”
大家瞬间都安静了下来,想听听多尔衮的下文,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说道:“只是肃亲王豪格已自动退出,不原意继承皇位。那么我们就立皇九子福临为新皇帝,大家以为如何?”然后用他凛冽的目光扫视了一圈殿外的两黄旗。
立福临为帝,丝毫不损害两黄旗的利益,索尼率先表示赞同,其他两黄旗也纷纷附和。豪格的亲信还想说些什么,但是豪格自己都退出了,他们还能说什么。
多尔衮见大家又没意见,便又说道:“考虑到福临年龄尚小,最好由郑亲王济尔哈朗与我共同辅政,管理八旗事务,待皇帝长大后,当即归政!”
这一番话说出来,当然是得到以济尔哈朗为首的镶蓝旗大臣的赞成了。
当豪格得知会议的结果后,为自己在政治上的不成熟后悔不已!
多尔衮之所以选择福临作为皇帝,一来是因为他年纪小,只有6岁,好控制;二来是因为他的生母孝庄位于五宫之列,位分高;三是孝庄的背后是整个蒙古科尔沁。
那么是不是代表如果有一个孩子和福临的条件相同,那么他也会成为皇帝?比如海兰珠的儿子。海兰珠是孝庄的姐姐,背后也是整个蒙古科尔沁。他的儿子如果没死,也只比福临大半岁。
同时,海兰珠也是五大福晋之一,地位仅次于他的姑姑博尔济吉特.哲哲,而孝庄虽然也是五大福晋之一,位分却是排在最末。
而且海兰珠还是皇太极生前最宠爱的妃子,这么分析来看,如果海兰珠的儿子没死,似乎比福临更有机会被多尔衮选中。
但事实上却没那么简单!
皇权的交替,从来都不是看谁最得宠,谁的条件最好,最终都是政治博弈的结果
就像刘邦生前一直想要改立自己最宠爱的妃子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却一直没成功的原因。
皇太极之所以那么爱海兰珠,就是因为海兰珠是个至情至真的女子,她爱皇太极不是因为他是皇帝,而是把他当丈夫来爱的,这样的女子,她是不屑于玩弄政治的。
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海兰珠就像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而孝庄就像是薛宝钗。海兰珠和皇太极在一起是在谈情说爱,而孝庄和皇太极在一起的时候却是在学习皇太极的治国方法。皇太极在世时,就非常欣赏她的政治才干,让她“赞助内政,越既有年”。
说明皇太极在世时,孝庄就已经有了自己的政治支持力量。这一点从皇太极刚去世时的一件事就可以看得出来。
皇太极刚去世时,孝庄悲痛万分,说自己愿意以身相殉。但诸王贝勒却没有同意,理由是她的子女年龄尚幼,需要她抚养。
这个理由看上去合情合理,但其实也是因人而异。因为当年努尔哈赤突然暴毙,他的大福晋阿巴亥的孩子多尔衮十四岁,多铎只有十二岁,也是需要有人照顾的,但诸王贝勒却逼着阿巴亥殉葬。
这就说明孝庄背后已有强大的政治力量。
其次,皇位的最终归属关键在于多尔衮,孝庄与多尔衮的关系更为密切
虽说正史上并没有孝庄下嫁给多尔衮的记载,但是我们要相信一句话:无风不起浪!
孝庄与多尔衮的关系,之所以能够传播如此之广,如此长远,绝不是空穴来风。即使无名,也绝对有实!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多尔衮的嫡福晋也来自科尔沁草源,和孝庄的姑姑博尔济吉特.哲哲是同母异父的妹妹,也算是孝庄的娘家人,孝庄经到多尔衮的府中,与多尔衮的关系很熟,加上两个年纪相仿,有很多共同语言。
事实上多尔衮在很早时就暗恋着孝庄,只是碍于皇太极不敢深想。
其二,多尔衮之所以最后没有自己称帝,面是推举福临当皇帝而自己当摄政王,是因为依照当时的形势,八旗有六旗都是支持豪格的,如果要火并他没有胜算。
但随着他当上了摄政王后,先是收拾了豪格,后面又架空了郑亲王济尔哈朗,整个大清等于他一个人说了算,这时候如果他想要废掉福临自己当皇帝,基本上是没有障碍的。
这一点也是后来乾隆为他平反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多尔衮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只有一个原因:孝庄。
孝庄虽然是一个伟大的女政治家,但她也是一个活生活的人。皇太极死的时候,她只有30岁。若不是后来皇太极废除了“兄死,弟娶其嫂”的满人习俗,孝庄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与多尔衮在一起。
但是如果孝庄没有什么好处给到多尔衮,福临不可能稳稳地坐在皇位上。在那样一个特殊的背景下,出于政治的需要,孝庄不可能完全以当时汉族的封建礼教要求自己,否则她也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
正是孝庄以其高明的情感投入及高超的政治手腕,才最终使得多尔衮无法称帝,保住了自己儿子的皇位。
其三,多尔衮一路从”摄政王“到”皇叔父摄政王“再到”皇父摄政王,一步步地把自己变成了皇帝的爹,太后的丈夫,这事非常荒唐,所以清朝的后世统治者特别是顺治,想方设法试图让史书中削去多尔衮的“父皇”二字,但最终还是没能完全掩饰。
因为即使国内的史书可以削去,附属国比如朝鲜、外国使者写的记录也无法抹去。
清统治者之所以那么在意这两个字,就是不想让自己的皇权“抹黑”。
而顺治后来为何会对多尔衮崛墓鞭尸,最主要也是因为自己母亲与其地下情人的关系。
其四,孝庄在临死前,留有一个遗言:不愿意与丈夫皇太极合葬在一起。
作为皇帝的妃子,能够与皇帝合葬是一件光荣的事,孝庄却不愿意,只有两个原因,要么自己不爱皇太极,要么就是自己做了对不起皇太极的事。
综上所述,即使是海兰珠的儿子在世,最终还是福临会当皇帝。福临能当上皇帝,绝不是运气的结果,除了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以外,也是孝庄政治手腕的结果,是各方政治力量博弈的结果。
海兰珠的儿子要当上皇帝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皇太极在生前就已经立他为太子,但这个可能性也很低
皇太极的死亡并不是毫无征兆的。早在松锦之战时,他就鼻血不止,但仍然不顾忌自己的身体,马不停蹄地赶往前线,这极大地损害了他的健康。
得知海兰珠死时,他又马不停蹄地从前线赶回皇宫,然后连续六天不吃饭,直接晕了过去。海兰珠的去世对他打击巨大,虽然他继续料理国家大事,但是心病却无法治愈,身体是一日不如一日。
崇德六年,他因为身体不好,还发布过大赦令,为了就是给自己积德,希望能够多活几年。由此可以说明皇太极是知道自己身体状况的,加上他晚年时身体肥胖,经常眩晕。
既然如此,他为何不防范于未然,在生前立储呢?如果他在生前立储,而海兰珠的儿子还在世,这个人选肯定非他不可。
而皇太极之所以无法在生前立储,其最大的障碍就是努尔哈赤时期确立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
之所以有这个制度产生,是因为努尔哈赤生前有过三次立储,但最终都失败,便确立了:
“尔八和硕贝勒内择其能受谏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若不能受谏,所行非善,更择善者立焉。”
而皇太极之所以能够在努尔哈赤去世后,被推举为后金大汗,也靠的是这个制度。在皇太极统治时期,他也是要同其他三大贝勒“南面共坐,同受朝贺”。
真正后来“南面独坐”当上了皇帝,也是在经过了多年努力,先后挤兑死了二贝勒阿敏和三贝勒莽古尔泰,同时对于大贝勒代善也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打击后才实现的。
即便如此,满洲八旗的贵族们仍然有着非常强大的势力,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手握兵权,传统的八旗制度就已经决定了他们对于清朝社会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的。
他要想毫无障碍地依照自己的意志立储,就是要继续消弭“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度”对于中央集权统治的限制,但是在他还来不及实施,就骤然离世了。
所以历史从来没有假如,历史就是所有必然和偶然共同作用的结果。
海兰珠毫无疑问是皇太极生前最宠爱的妃子,他们的孩子只比福临大两天,如果能活下来的话,到皇太极驾崩时,也是六岁。假设其他条件都不变,那么这个孩子继位为帝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福临。
崇德八年,清太宗皇太极猝死于盛京清宁宫,由于生前未下旨立储,所以就有多人企图争夺皇位,其中最有希望的就是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和他的长子豪格。
众所周知,清朝的军事力量主要是八旗。其中,两黄旗在皇太极生前是由他直接统领的,也是八旗中最为强大彪悍的力量。皇太极死后,旗主暂时没有了,只剩下索尼、鳌拜这些大臣作为中流砥柱。
两白旗则是一直由多尔衮和他的兄弟阿济格、多铎统领,当然是多尔衮的坚定支持者。
两蓝旗中,正蓝旗掌握在豪格自己手中,镶蓝旗掌握在郑亲王济尔哈朗手中,但是济尔哈朗在帝位争夺中的态度并不明确,但却是忠于皇太极的无疑,所以略偏向于豪格。
两红旗则是分别由礼亲王代善以及其子硕托统领。代善父子一直在明面上保持着中立的态度,但实际上偏向于支持多尔衮。代善的孙子阿达礼就曾主动对多尔衮说过,“王正大位,我当从王,”表达了要追随多尔衮的意愿。
盘点一下,豪格的坚定支持者是正蓝旗,潜在支持者是镶蓝旗。多尔衮的坚定支持者是两白旗,潜在支持者是两红旗。两黄旗的力量最强大,但是只表示支持皇太极的儿子,并没有明确表示支持豪格,但却坚决反对多尔衮继位。
这样算起来,多尔衮的实力要略强于豪格,似乎占了一定上风,但是并没有绝对优势,远远没有达到可以随意夺权的地步,多尔衮想要当皇帝,还是很难。在讨论新君的会议上,虽然有十几个人,但真正有话语权的其实只有七个人:多尔衮、豪格、济尔哈朗、代善、阿济格、多铎、阿达礼。
开会时,豪格与多尔衮争执不下,豪格一怒之下离开会场,眼看多尔衮就要获胜,但此时两黄旗的索尼、鳌拜等人闯入会场,佩剑向前,表示“若不立先帝(皇太极)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而已。”
由于有实力最强大的两黄旗阻拦,多尔衮当皇帝的希望彻底破产,于是他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即立皇太子的第九子福临为帝,自己和济尔哈朗为摄政王。这个方案的巧妙之处在于,既能得到两黄旗的支持,又顺带拉拢了镶蓝旗的济尔哈朗。如此一来,豪格手中只有正蓝旗,自然无力抗衡,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由以上分析可见,无论海兰珠的儿子是否活着,对豪格和多尔衮争夺帝位都不会有任何影响,区别在于多尔衮会选择哪一个人来当这个傀儡皇帝。海兰珠之子与福临的条件几乎相同,两人的母亲都是后宫四妃之一,海兰珠比福临的母亲庄妃还要略高一些,但这区别不大。海兰珠与庄妃本就是姐妹,两人身后都代表了蒙古草原科尔沁部落的力量,在这一点上没有区别。年龄方面,我们前文说过,两个孩子都是六岁,只相差两天,都是小孩子,在多尔衮眼里一样属于容易控制的年龄。
如果说两人之间有区别的话,有两点,第一个就是刚才所说的年龄,虽然只差了两天,但海兰珠之子是哥哥,福临就是弟弟。虽然皇太极有十一个儿子,但在他俩前面的儿子都不是“一后四妃”所生,所以算不上嫡子,只能算作庶子。当时清朝虽然尚未入关,但受汉人文化的影响已经很深,“立嫡立长”的皇位传承观念也已渐渐深入人心,所以必然会从皇太极的嫡子中选择。海兰珠之子比福临大了两天,是哥哥,这就是一个天大的优势,立他为帝,更符合当时人们的正统观念。
两人还有一个区别,那就是他们的母亲。皇太极死时,海兰珠已经死了两年多了,而且就算她活着,在政治手腕上也绝对无法和庄妃比。虽然史料中没有记载,但福临能当上皇帝,很有可能是庄妃在两黄旗以及多尔衮双方都提前做好了工作,料想海兰珠没有这个能力。
综合考量之下,我认为海兰珠之子如果不死,那么继承皇位的可能性是略大于庄妃之子福临的。但这个分析的是各方面因素不变的情况,如果加入皇太极这个变量,那么海兰珠之子继位的可能性就会变得极大。
首先,皇太极极其宠爱海兰珠,非常有可能像康熙立胤礽为太子一样,在海兰珠之子很小的时候,就明确立其为太子,一旦太子位确定,至少两黄旗必定誓死效忠,多尔衮和豪格的争夺,就会变成三方混战。最后的结果,依然最大可能是形成妥协:海兰珠之子继位为帝,多尔衮为摄政王,只是可能就不需要拉拢济尔哈朗了。
其次,如果海兰珠之子被立为太子,庄妃可能会倒向太子一边,而不会为自己的儿子福临争取皇位,因为当时的皇后哲哲还在世,她也是海兰珠和庄妃的亲姑姑。而皇后哲哲必然支持海兰珠之子,有皇后压制,庄妃也翻不起多大的浪花来,以其出色的政治能力,肯定能看清形势,做出对自己母子最有利的选择。
综上所述,海兰珠之子如果没有早夭,继承皇位的可能性极大,远远高于他的弟弟福临。只是如果这样的话,历史可能就会走向另一个方向,清军还能不能入关?李自成还会不会兵败身死?南明政权是否能稳住局势,反攻倒算?没有了顺治,也就没有康熙,还能不能有“康乾盛世”……好在,历史没有如果!
按正常轨迹发展,海兰珠的这个儿子(皇八子)如果没死,他肯定是皇太极毫无争议的继承人,后来的豪格与多尔衮之争根本不会上演。从《清太宗文皇帝实录》记载来看,皇太极虽然没有为皇八子举行皇太子仪式,这件事其实已经确认了,只是孩子命短,没等到那一天。
我们只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综合分析,就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海兰珠的儿子继承皇位,几乎没有悬念!
皇八子事实上已经是大清国第一位皇太子
崇德二年七月初八,皇八子出生的当天,皇太极装神弄鬼地说自己做了一个梦,说他和太祖及代善同处一室,看见了天象异样。他煞有其事地把大臣们召来,请他们解梦。大臣们说:“天位乎上、云物从之,此非常之贵徵也。”
很显然,皇太极有意神化儿子的出身,大臣们也明白了他的心思,使劲拍马屁迎合皇太极。果然,皇八子仅仅出生八天,皇太极就下了一道大赦令:“自古以来、人君有诞子之庆、必颁大赦于国中。此古帝王之隆规。今蒙天眷。关雎宫宸妃、诞育皇嗣。朕稽典礼。欲使遐尔内外政教所及之地、咸被恩泽。”
皇太极这话说得言不由衷,事实上他有十一个儿子,为了庆祝出生,而大赦天下的只有皇八子,显然不是按“自古以来”的规矩办事,而是特例!
大赦令后,藩邦都看出了皇太极的意图,于是纷纷上表、进献贺礼,庆祝皇八子的诞生。可惜那时候大清尚在关外,藩邦只有蒙古各部落和朝鲜,否则绝对是轰动天下。
在《清太宗文皇帝实录》中,自崇德三年正月初一起,对皇八子的称呼,直接改为“皇太子”。“其上皇太子笺文曰……献皇太子礼品数目如下。”
可见,皇太极已经明示要立皇八子为太子,只是还未来得及行册封大典,正月二十八日,这孩子就夭折了,连名字都没来得及起!
皇太极的五大福晋及她们的儿子
皇八子的序齿排位并不靠前,更不是皇长子,他的母亲宸妃海兰珠也不是皇后,也就是说,皇八子非嫡非长,何以能得到皇太极的垂青呢?
子以母贵!海兰珠比较神奇,她嫁给皇太极时,已经25周岁。这个年龄在古代,孩子都快成人了。史书没有记载海兰珠嫁给皇太极之前的事,有人说,海兰珠其实是二婚,之前是蒙古某部落的汗妃。
皇太极确实娶过两位林丹汗的遗孀,不过不是海兰珠,搞混了。至于海兰珠到底为何这么大年龄才嫁给皇太极,已经无从考证,大概她爹觉得皇太极更喜欢成熟的女人吧,多养了十年。
虽说是笑话,也未必完全没道理。在海兰珠入宫前九年,她的亲姑姑哲哲,和妹妹布木布泰,就已经嫁给皇太极,十二岁就入宫的布木布泰(即孝庄皇太后),竟然一直不受宠。皇太极先宠哲哲,后宠海兰珠,根本无视小丫头的存在。
哲哲就是皇太极登基后,册封的皇后,也是大清国第一位皇后。不过,满清对汉文化的吸收消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制度还保留了原来的部分特色,后宫制度就是其一。皇太极除了册立哲哲为皇后外,还册立了四位大妃,这五人史称“崇德五宫后妃,亦称五大福晋”。
从地位上来说,哲哲排第一,海兰珠排第二,那两位收编的林丹汗遗孀,排第三和第四,最早入宫的布木布泰却滑落到第五。
不要以为皇太极就这五位妻妾,只是其她妻妾没地位,被称为庶妃。也就是说,皇太极的后宫不像汉文化只有一位嫡妻,而是有五位嫡妻,其余的是庶妻。
不过,这五位嫡妻,子嗣并不丰富,除了海兰珠生皇八子外,还有布木布泰生皇九子福临,娜木钟生皇十一子博果尔,皇后哲哲生了三个女儿。
难怪皇太极一直没有立太子,皇八子才是皇太极的嫡长子!母亲受宠,儿子是嫡长子,帝国的接班人毫无悬念!
福临上位的玄机验证了皇八子的优势
说皇八子即位无悬念,还有一个间接证据,即顺治帝福临的最终当选。皇太极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暴死,他驾崩后,并没有指定几班人,这就导致了后来豪格与多尔衮之争。
两人水火不容之下,多尔衮退而求其次,主动提出拥立皇九子福临,自己当辅政大臣。这个提议让福临“捡了个皇位”,也让多尔衮成了无冕之皇。
民间一直传说,多尔衮之所以上位,是因为他本来就与布木布泰有一腿,甚至说他俩青梅竹马,关键时候,布木布泰出面,多尔衮自然也愿意帮助她。很负责任地说,这事扯淡扯得没边!
即使多尔衮因私情,愿意立福临,其他王爷们呢?尤其是豪格,就那么听多尔衮的话?为何大家众口一词,都同意多尔衮的这个提议了呢?
原因很简单,皇八子死后,福临就是嫡长子!
在皇太极的儿子们中间,除了三位嫡子,包括豪格在内都是庶子。不过豪格有一个优势,他自幼跟着太祖太宗打天下,战功赫赫,是镶蓝旗旗主。另外他是皇长子,比福临大二十九岁,政治经验丰富。这就是豪格争储的资本,可惜被多尔衮压住了。
其余的庶子地位太低下,除了皇五子后来被封王,其余的一辈子都没超过公爵,而皇五子的母亲,竟然被皇太极送人了!可以想象,这些庶子们根本没有任何地位,哪有资格成为皇储?
从这个分析来看,即便海兰珠当初不受宠,从法理上来讲,她的儿子皇八子,也是必然的皇位候选人,跟传说中绯闻决定皇位毫无关系!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变数太多,谁敢保证皇太极永远喜欢海兰珠?谁敢保证皇八子长大了不是个混蛋?说敢保证皇八子不成为攻击的焦点?只是按正常逻辑推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大清帝国的皇位非皇八子莫属!
大概率是不能。
首先,地位低。她和孝庄是亲姐妹,但是有嫡庶之分,她的地位是远远比不过孝庄的,那时候嫡庶是很重要的,先把年纪小的孝庄送进宫就能说明一切,她的进宫是两位都没有儿子的无奈之举。她在皇宫中位分是比孝庄高,那是皇帝宠爱,她的位分名号也是新设立的,这一点也恰恰说明争议大。
其次,无权势。她虽然和孝庄,皇后同出一脉,但是皇后明确站队孝庄的,中宫的权势就弱一等。科尔沁草原,也是先支持孝庄在支持她,在她和大玉儿身上都可以。八旗没有任何势力,孝庄有两白旗,多尔衮权势盛大。
然后,无头脑。她没有政治头脑,眼界小,只局限于后宫争斗,一旦夺嫡,必败。她教导的儿子,成长成什么样子,也不抱期待。
最后,她的结局可能不会好,她儿子活着,她也可能多活好多年,但谁能保证一直受宠,一旦失宠,她这颗众多妃子的眼中钉,下场不会好,就算一直受宠,皇帝死后,她儿子想上位,她应该会被陪葬,参考多尔衮的母亲。
谢谢邀请。
海兰珠的儿子要是没死的话,说不定真可以当上大清朝的皇帝。
清朝后宫自古讲究母以子贵,可是到了立太子和储君的时候可就是讲究子凭母贵了,皇太极如此宠爱海兰珠,海兰珠的出身是科尔沁的格格,皇太极的中宫皇后哲哲又生不出儿子,海兰珠是皇帝最爱的女人,又是后宫中位分最高的皇贵妃,让海兰珠的儿子当皇帝,自然名正言顺。
当时海兰珠生下皇八子的时候,史料记载皇太极确实为了海兰珠的儿子大赦天下,还宣布立海兰珠的儿子为太子,只可惜海兰珠生的八阿哥人小福薄,过早夭折了,否则历史上可能就没顺治皇帝什么事情了。
如果海兰珠儿子没死,皇太极会让他当储君的,因为皇太极极其宠爱海兰珠,爱一个女人肯定也会爱她生的儿子,这点很重要,即使海兰珠嫁过人,进宫的时候已经26岁,不算年轻了,可是皇太极也不在乎,当成自己生命中最爱的女人,还封海兰珠为宸妃,也就是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
在冷冰冰没有人情味的皇宫,皇太极作为帝王,这半辈子遇到的女人,有的是怕他,有的是敬他,也有的谄媚于他,而海兰珠却从来没有把他当皇上,只是把他当作一个可以倾心相爱的男人,他们就像平凡夫妻那种相爱,热情又挚热,这在当时算的上旷古奇恋了。
1641年海兰珠快要去世的时候,皇太极正在松山战场上指挥作战。他得知海兰珠病危的消息后,打仗也顾不得了,立即赶回盛京,中间不知跑死了多少匹马,当他进入关睢宫时,海兰珠已经去世了,终年33岁,皇太极哭的都昏死过去了好几次,不吃不喝,恨不得跟了海兰珠去,过了两年,皇太极也去世了。可见皇太极为了海兰珠,生命都可以不在乎,还能吝啬一个储君吗,如果海兰珠的儿子还活着,皇太极一定会让他的儿子当皇帝。
爱一个人的时候,连同她所有的都会爱,不论好坏,这点用在皇太极这里很应景,只可惜,海兰珠的儿子夭折的早,不然真可能当上大清皇帝。你们认为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我是小聪历史客栈,专注历史,坚持原创,每日更新,喜欢就关注我吧!感谢您的关注!
肯定能。不过也有可能在他当上几年皇帝之后被多尔衮和多铎推翻。因为海兰珠除了皇太极的宠爱,在前朝和后宫没有任何的后台力量和利益集团支持,自己又没智慧和政治头脑,只有招人羡慕嫉妒恨,没有皇太极撑腰的情况下,很可能被各方力量轻易推翻。当然这是皇太极在驾崩前立他为储君的情况下,才能做皇帝,如果皇太极像努尔哈赤那样,没立储君就驾崩,大家即使知道论子以母贵的身份可以立他为皇帝,也知道皇太极最属意他,但是以海兰珠的为人处事方式,多半是会被多尔滚兄弟逼她陪葬为阿巴亥报仇了
这个问题属于假设性问题,笔者认为,海兰珠之子如果没死,极有可能继承皇位。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皇太极对海兰珠的真爱。
爱新觉罗家族的男人很多都比较痴情,但如皇太极这般痴情的,可能也只有顺治可以与之比较。皇太极可以称得上是最痴情的皇帝了。海兰珠,博尔济吉特氏,是孝庄的姐姐。也是皇太极最爱的妃子。皇太极令海兰珠居住在关雎宫,这应该是仅次于皇后居住之宫了。而且他在海兰珠去世之后,茶饭不思,甚至他的死可能也与思念海兰珠过度有关。
二是,如果海兰珠之子没死,会发生什么连锁反应。
如果海兰珠之子没死,那么海兰珠也不会因丧子之痛而一病不起,皇太极也不会因思虑过度而身体产生异样,如此一来,皇太极可能会维持到清朝入关之后,而且很可能会确立皇位继承人。
了解以上前题之后,我们再来看海兰珠之子登基的可能性。
首先,海兰珠之子可以子凭母贵。
皇太极对海兰珠真爱的另一个最为明显的标志就是,海兰珠之子出生之时,皇太极大赦天下,而在此之前和之后,其他皇子是没有如此待遇的,单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来海兰珠之子完全可以子凭母贵。
皇太极对于海兰珠的爱远甚于庄妃,而且皇太极这个人十分支持汉化,后金虽然没有立储传统,但到皇太极这个时候,很有可能会仿照汉人传统,确立储君。所以海兰珠之子继承皇位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其次,海兰珠之子即位需要具备的条件。
常言道,事情多是双面的。海兰珠之子要想获得储君,必须保证海兰珠一直得宠,而且他的儿子也能够才能出众,且安于本分,此后的胤礽便是个反例,只有海兰珠之子自己争气才有可能最终即位。
此外,皇太极还必须为海兰珠之子铺平储君道路方可。众所周知,福临即帝位之时,多尔衮与豪格两大势力互不相让,福临可以说是渔翁得利。而福临登基的主要推动力在于具有政治眼光的孝庄以及两黄旗的势力。所以皇太极如果没有考虑周全,海兰珠母子仍旧会陷入孝庄母子的境地。
最后,海兰珠之子登基意味着什么?
如果皇太极去世之后,仍然面临朝中势力动荡的形势,孝庄是否可以为海兰珠之子出谋划策?亦或是海兰珠是否有为子打算的政治眼光呢?
笔者认为是极有可能的。无论是海兰珠还是孝庄,嫁给皇太极是基于政治联姻,她们的荣辱与否,事关科尔沁蒙古博尔济吉特氏的兴亡。所以无论出于自保还是为家族势力着想,孝庄势必会与海兰珠联合起来,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福临登基之时,皇后坚决予以支持的原因。而且在福临登基之后,孝庄又为福临的后宫安排了很多博尔济吉特氏的侄女和女子,实际上也是为家族考虑罢了。而无论海兰珠之子,还是福临,他们登基也代表着两黄旗势力。
综合以上考虑,海兰珠之子是极有可能登上皇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