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当了22年皇帝,却没能生下一儿半女,所有儿女都是在登基前生的。在讲究多子多孙多福气的古代,这事儿有点奇怪。而且又是皇家,不怕养不起,那是可劲了生,能生多少是多少。
别人不说,只说朱棣的父亲朱元璋,67岁时还生了个小女儿宝庆公主。朱棣为什么就不生了呢?总不可能是刻意让妃嫔们避 孕了吧?
古代讲究为尊者讳,正史中并没提及原因。但朝鲜的《李朝实录》提到过,说朱棣丧失了生育能力。
具体怎么回事呢?下面简单聊一聊。
众所周知,朝鲜长时间是中原王朝的藩属,明朝时也不例外,每年得给明朝上贡,进献特产、美女什么的。
有一年,送了位姓权的美女过来,此女温柔美貌,精通音律。最主要的是,长得很像朱棣爱而不得的女子徐妙锦,于是一来就受到了朱棣的宠爱,被封为贤妃。
徐妙锦是谁呢?是徐达的小女儿,朱棣的小姨子,朱棣对其觊觎已久。原配徐皇后去世,朱棣悲喜交加,求娶徐妙锦,但不知因为什么,徐妙锦拒绝了,为表决心,索性出家。
朱棣舍不得勉强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她遁入空门。
换言之,权妃是徐妙锦的代替品,但她应该不在意,有圣宠就行。朱棣对权妃是真的挺好,让她管理六宫,出征北元时也带着,结果班朝回朝的路上,权妃死了。
朱棣很是伤心,重赏其兄,本来想留他在明朝当大官,但考虑到权母思念儿子,让他带着赏赐回去了。
几年之后,伺候过权妃的宫女和吕美人的宫女吵架,说权妃是被吕美人害死的。也不知怎的,此事被禀报给了朱棣。
这位吕美人也来自于朝鲜,比权妃来得还早,但未入朱棣之眼,待遇平平。她嫉妒权妃,言语间不是很恭敬,曾与权妃发生争执。
朱棣还没忘怀权妃,立刻下令审问。吕美人经受不住严刑拷打,承认权妃是被自己收卖太监毒杀的。
不用说,权妃及一干涉案人等全部被诛杀。
但这事儿没完,就跟连续剧性的,又过了几年,另一名朝鲜进献的妃嫔贾吕氏和姓鱼的宫女、年轻的太监有染。
朱棣大为震怒,将这几人抓起来拷问。结果问出了一件所料未及的事情,害权妃的根本不是吕美人,而是贾吕氏,吕美人很可能是屈打成招。而且,贾吕氏和鱼宫女曾谋划给朱棣下毒。
两人招供后,知道万无生路,索性自杀了。朱棣一腔怒火无法发泄,也担心宫中还有其他想对自己不利,扩大范围,凌迟了将近三千名宫女太监,李朝称为“鱼吕之乱”。
据说行刑前,有位宫女气恨不过,痛骂朱棣“自家衰阳,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意思是你自己不行,怪不得妃嫔与太监有私情。
朱棣丧失生育能力,就是从这句话而来。
但需要说明的是,明朝方面没有记载过“鱼吕之乱”,何况,凌迟近三千人不是小事,太过狠绝、有伤天和,大臣们不可能不劝谏,民间也不可能不议论。
全无这方面的记录,只能证明此事压根没发生。还有一点比较奇特,涉及的权妃、吕美人、贾吕氏全是从朝鲜来的,仿佛她们才是朱棣后宫的主角,拥有左右朱棣的能力。这可能吗?
往深里一想,这明显是被明朝统治的朝鲜自卑又自傲的幻想,现实里拿明朝没办法,只能无中生有地想像。就像在说“明朝再厉害又怎么样,皇帝还不是被我们的美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由此得到心理上的胜利感、满足感。算是种精神胜利法。
不过,虽然“鱼吕之乱”十有八九是假的,但朱棣生育能力有问题,很可能是真的。
实际上,朱棣并不是在登基后才没有儿女,他最小的孩子朱高爔出生于1392年,而他登基是在1402年,中间有10年的差距。也许在那个时候,他就受了重伤,丧失了生育能力。
仔细一想,这事并不奇怪。朱家天下是打出来的,朱棣南征北战,辗转沙场,经历了无数大小战役,谁知道敌人的刀会砍向哪里、箭会射向哪里,受伤很正常。
对于朱棣个人来说,这是种不幸。可对于朝廷和老百姓来说,减少了许多需要供养的皇子皇孙,是大好事。
码字不易,辛苦朋友们点赞、评论、关注,多谢支持!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纠正提问者一个常识性错误,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当上皇帝时已经虚四十三岁了,根本不是什么三十岁登基!非常好算,明成祖去世时虚六十五岁,永乐年号总共用了二十二年,65-22=30?!提问者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还是食堂大师傅教的?
明成祖虽然活了六十五岁、当了二十二年皇帝,也生了不少儿女。但是,细心的人应该会发现,他所有儿女都出生于洪武年间,最小的儿子朱高爔出生于洪武二十四年、最小的女儿常宁公主出生于洪武十九年。换言之,自洪武二十五年起,明成祖没有再生出过一个孩子!这一年明成祖虚三十三岁。三十三岁正值壮年,四十三岁也谈不上老,即便六十五岁,也未见得就生不出孩子来;清圣祖玄烨虚六十五岁不还得了一子嘛!在那个没有“计划生育”、讲究多子多福的时代,三十三岁之后便没有生育显然是不正常的。那么,这到底是为什呢?
“靖难”期间伤及隐私部位?
这是传播最广的一个原因,但个人认为,这也是最“扯”的一个原因!首先,洪武二十年之后,明成祖的生育子女数量就明显减少了,只生了一个儿子、而且还夭折了。洪武二十五年之后,就没有任何子女出生了……洪武二十五年离“靖难之役”发生还有六年多的时间,离建文帝失踪、明成祖登基还有十年时间!
在“靖难”之前,明成祖就已经有六年多就没有生育一个子女,到登基时已经十年出头了。很显然,将其中原因归结于靖难期间伤及隐私部位肯定是站不住脚的。更何况,目前存世的史料中似乎并没有关于明成祖“靖难”期间受过重伤的记载!即便为尊者讳、不提及隐私部位,导致这么严重后果的伤恐怕不是什么小伤,不太可能在史籍中找不到任何记载,不是吗?
既然不是因为在“靖难”期间伤及隐私部位导致的,那么明成祖年纪轻轻为何失去了生育能力呢?个人认为,大概有几种可能性。
工作忙、压力大,无心女色
洪武二十五年是明王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懿文太子朱标去世了!恰恰从这一年开始,明成祖再也没有子女出生了。历史没有巧合,这两件事放在一起,似乎不是巧合可以解释的,不是吗?懿文太子去世之后,明太祖朱元璋一反历朝历代“嫡长子继承制”的常规,越过了两个嫡子、一群庶子,将懿文太子的儿子朱允炆(建文帝)立为了皇太孙。
个人认为,这件事对明成祖的刺激不小,虽说彼时的明成祖未必就已经想要武力篡位,但是私底下作出相关应对和准备还是很有可能的。而且,除了仁孝徐皇后之外,明成祖根本无法确定自己身边的女人有没有父亲明太祖或者侄子建文帝的眼线,为防止特殊场合下走漏风声,还是少近女色为佳。滚床单的时间和次数少了,妻妾怀孕的几率自然就低了,哪有那么巧,每次滚床单都赶上排卵期……
至于登基之后,一来年纪大了,生育能力本来就会有所下降。二来明成祖一直也没闲着,先打扫建文余孽、后对蒙古人用兵……女人对于明成祖而言仅仅是生活的点缀而已,生不出孩子来并不奇怪。从现存的史料来看,明成祖登基之后还是有房事记录的,只不过不那么频繁而已。换言之,明成祖还是有某方面功能的,只不过次数少了,妃嫔的怀孕几率比较低。又或者,随着年龄增大,明成祖的小蝌蚪质量下降了并不是没有可能。
对徐皇后感情专一
说到徐皇后,细心的人应该会发现,明成祖的四子五女之中,有七个都是徐皇后所生!只有最小的一儿一女生母不详。生母不详本身其实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如果是地位较高的妃嫔所生,似乎不太应该一点记录都没有。更早时期,如明太祖的郭惠妃生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记载是非常明确的!那么,只有一种解释,那一儿一女的生母很可能是侍女之类,是明成祖酒后乱性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小心制造出来的,根本不涉及感情问题。在明成祖心中,徐皇后是自己唯一的“老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明成祖近乎所有儿女都是徐皇后一人所生的问题。
不想庶子与嫡子争储
明成祖登基之后一再标榜自己是孝慈马皇所生嫡子,但不少史料指向其根本不是马皇后所生而是庶出。明成祖本身就是以庶代嫡,为了避免自己的儿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或许明成祖在刻意控制庶出的数量也未可知。不过,这种可能性相对要小一些。一来,未必所有庶出的皇子都像明成祖自己一样野心勃勃。二来,彼时的避孕措施相当“原始”,除非明成祖不近女色,否则想要控制庶出的数量难度颇大。
综上所述,个人更倾向于明成祖是“专宠”徐皇后。因为与徐皇后感情深厚,为了照顾发妻的感受,明成祖对侧室并不“热心”,滚床单的次数相当有限。加之徐皇后接连生育了三个儿子,明成祖并不担心子嗣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和侧室过于亲密了。永乐十一年徐皇后去世之时,明成祖已经五十四岁了。即便为了填补感情空窗宠爱其他妃嫔,恐怕也有些力不从心了……没有再生出孩子来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更何况,从现有史料来看,徐皇后去世后明成祖很长时间都没有从阴影中走出来,立即另结新欢的可能性并不大。皇帝也是人,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是色鬼!明孝宗朱祐樘一生连一个侧室都没有纳,明成祖“专宠”徐皇后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不是吗?
众所周知,永乐大帝朱棣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他通过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43岁正式登基为皇,执政了22年,直到65岁驾崩。
朱棣创立了稍逊于大唐盛世的永乐盛世,他的丰功伟绩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里,朱棣却没能生下一儿半女。
事实上,朱棣是有孩子的。
他一生共生育了四子五女,共9个孩子。最小的孩子朱高爔出生于1392年,可惜的是,没过多久,他就夭折了。那一年,朱棣才32岁。
朱棣当上皇帝后,正值壮年,经常会进行选秀活动,而且还有国外的美女加入。
他究竟为何生不了孩子呢?原因在于朱棣“不行”。我们可以从历史记载中窥之一二。
据《李朝实录》记载,永乐十九年,朱棣曾因“鱼吕之乱”怒斩近三千宫女。
事情起因是朱棣宠爱的权妃去世了,后来发现是被同为朝鲜妃子的吕氏因妒忌下毒害死的。
接着又有人告发后宫的贾吕、鱼氏与宦者“通奸”。
朱棣知道后勃然大怒,下令追查。贾吕、鱼氏因害怕而上吊自杀。
但朱棣并不罢休,又兴起株连之法,拘捕与贾吕亲近的宫婢,亲自审讯,临刑时有人对着朱棣大喊,“怪你自己不行,我们才和宦官私通,何罪之有?”
可见,朱棣是真的“不行”。他这是后天造成的继发性生育无能。原因有三:
一、心情压力大,导致不育
大家都知道,优秀的朱标英年早逝后,朱元璋就决定将皇位传给了年幼的太孙朱允炆。而朱允炆缺乏治理国家的雄才壮志,他即位后就马上削潘。朱棣看着兄弟们死的死,流放的流放,他的心中惊恐万分,为了生存,他深思熟虑之后,开始装疯卖傻。他整天披头散发,衣衫不整,满脸污垢而又胡言乱语,在炎热的夏天披着床被子在大街上乱晃。被子白天当衣,晚上当席,吃住都在大街,还和老百姓们抢东西吃。他披着被子围着火炉烤火还一直喊冷。活脱脱就是一个疯子!
远在南京的朱允炆知道消息后,专门派人来监视,以辨真假。皇帝的使者经过多天走访周边的百姓,最终确定燕王是疯了。这下子,朱允炆终于放心了,放掉了作为人质软禁的朱棣的三个儿子。朱棣终于为调兵遣将、囤积粮草争取了有利时机。
朱棣挑战极限,时刻处在高敏感度、重负荷的心理重压之中。长期以往,这些行为会对他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现代医学认为,长期紧张焦虑、长期担惊受怕、某些经历的影响等,都可能导致心理性阳痿。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性功能障碍性疾病,会影响个体健康和摧毁男人的自信,以及影响男人的生育。
事实上,因心理压力过大造成心理性阳痿并影响生育的例子很多。古代的赵构在南下避难时,日夜担惊受怕,途经扬州时因惊吓过度,造成不育;现代有许多长期处于高压力工作状态下的高管白领、各行各业的男士也患有不育症。
二、长期骑马,导致身体受损
朱棣是一个马上皇帝,他作战勇猛,常年征战在外,一生中五征蒙古,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常年的长时间骑马,也给他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长期骑跨动作对前列腺直接压迫而导致前列腺充血,使前列腺液的排泄更加困难。
道路崎岖不平并严重的颠跛,就更容易刺激会阴部,加激前列腺充血肿胀和损伤。
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发生慢性前列腺炎和精囊炎,损害精子质量,对男人性能力的充分发挥非常不利。
三、乱服丹药,雪上加霜
历史上的绝大部份皇帝都希望自己长生不老,永掌皇权,特别是能力非凡的皇帝更是如此。
朱棣也犯了皇帝的通病,在品尝到权力的美妙滋味后,他不舍得放弃了。
朱棣信奉道教,在他还是燕王的时候,就曾在府上养了一批僧道方士。
后来他坐上了皇位,觉得是得到了真武大帝的协助,因此更是推崇道教,并将它奉为国教。
朱棣派遣了三十多万人在武当山大兴土木,历时十年建立了大批道观,当时的规模之大,让民众有了“北见故宫,南建武当”一说。
在永乐十五年,朱棣又在北京修建了一处灵济宫,方便自己经常去祭拜。
而此时的朱棣经常生病,脾气暴躁,身体虚弱,有时甚至一个月不能上朝。
他求仙问药,均只能暂时缓解病痛。于是道士们纷纷给皇帝献上了许多丹药。
然而这些丹药往往来历不明。有些或许是用了天材地宝炼成的,有些就是用滥竽充数的药渣做的。朱棣服用之后病情加重,精力亏损,以至于在性方面更无能了。
由此可见,朱棣在后期因为身体的原因,没有再生下孩子。
但是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朱棣因此没有沉迷于美色,而是将精力集中在治理国家上,造福了黎民百姓。
而且,孩子不在多,在于是否教育得好。
朱棣的长子明仁宗朱高炽和长孙明宣宗朱瞻基都是仁爱宽厚的好皇帝,虽然两人统治的时间加在一起才短短的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留下了千古佳话。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朱棣42岁当皇帝,64岁驾崩,恰逢壮年,海选过几次,为什么偏偏不“造蛋”呢?朱元璋二十六子十六女,他的肥胖儿子朱高炽也生了十子七女。历史上但凡雄才大略的皇帝,生殖能力几乎过硬。朱棣才四子五女,真有点尴尬!
难道朱棣也跟溥仪一样,属于“无能之辈”?在《李朝实录》(又名“朝鲜王朝实录”,朝鲜人所编)中记载,擅长吹箫的朝鲜女人权妃死后,朱棣发现宫女对食太监而活剐过近三千宫女,临近行刑时,一个宫女高声说道:“你自己都阳衰,我们对食太监,何罪之有?凭什么判罪?”朱棣又让画工,将她和太监的拥抱之样画下……
内容仅仅来自《李朝实录》,而在我们的官方私方史料之中均没有出现过。孤证不立,这是史学研究的原则,基本上都是“二重证据法”,也就是“地下材料”与文献印证。
所以从这里不能说朱棣“无能”,朱棣“不行”。我认为有这么两种可能。
第一是忙于政事,无暇顾及,内忧外患啊;
第二是各种原因叠加下致使精子活力低,质量低下;
你认为是哪一种原因?
朱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的生母很有争议,正统史书都记载他是朱元璋的原配马皇后之子。野史《南京太常寺志》则将其生母记为碽妃,至于这位碽妃到底是蒙古人还是高丽人,也是众说纷纭。
在明太祖洪武朝,朱棣被封为燕王,封国北平(今北京),统领王府护卫燕山三护卫和北平都司及行都司的兵马,是实力强大的戍边亲王。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随即将燕王视作威胁王朝安危的眼中钉。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双方撕破脸皮,爆发了明朝第一次皇室内战:靖难战争。三年后的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朱棣率军攻入南京结束了建文帝的统治。在一番假意退让之后,朱棣在南京皇宫奉天殿登基称帝,废建文新政,改年号为永乐。
永乐皇帝北伐蒙古,郡县安南,下西洋,修武当,编纂《永乐大典》,文治武功均堪称一代雄主。但是既然身为公众人物,其私生活难免也会被人八卦。于是吃瓜群众好奇地发现朱棣以40多岁的年纪登基之后,竟然在此后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生出一男半女。要知道他老爹朱元璋在66岁的高龄还能生的出儿子,相比较而言,朱棣在这一点上简直弱爆了。那这其中有没有什么特别原因呢?今天笔者就来扒一扒这位永乐大帝的八卦新闻。
戛然而止的生育能力
朱棣生于蒙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成婚时间是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时年17岁,王妃是开国第一武臣魏国公徐达的女儿。
根据史书记载,朱棣一共有三个儿子、五个女儿。有说他其实有四个儿子,最小的那个叫朱高爔,但是官方史书《明实录》并没有记载其任何信息,笔者倾向于没有这个所谓的第四子。
在总共八个子女中,只有第五女常宁公主并非王妃徐氏所生,其他三子四女都是嫡生。
换句话说,徐氏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6年)之后就不再生育。而在洪武十九年(公元1387年)之后,朱棣也没有新的子女诞生,这一年朱棣也只有28岁。
笔者以为第一条原因,可能是老岳父徐达的压力。在朱棣就藩北平之后,徐达为了辅佐女婿抵御北元残余势力,一直长驻北平,直到洪武十八年去世为止。这恐怕才能解释为何在徐达去世之前,朱棣所有的子女都是燕王妃徐氏所生。想一想当时的燕王外有岳父,内有王妃,放着一帮美妾不能享用,这日子也够苦逼的。所以徐达一死,马上就有常宁公主的出生。
第二条原因,是从洪武十九年开始,朱棣越来越多的精力放在了军事上面。这也很好理解,没有了老岳父的翅膀保护,总要自己出来面对风雨。比如在洪武二十三年,朱棣在傅友德等开国勋贵的护持之下大举出塞,一举荡平北元太尉乃儿不花、丞相咬住等人的残余力量。
癸亥朔,今上平乃儿不花捷奏至。上喜谓群臣曰:“清沙漠者,燕王也,朕无北顾之忧矣。”—《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一》
而到了靖难之后,朱棣一边忙着迁都北京,一边在南京和北京之间来来回回巡视,一边又要亲自带兵出征,理论上确实也是忙得没时间生孩子。但永乐皇帝再忙,临幸后妃的时间还是有的。比如永乐八年朱棣第一次北伐的时候,朝鲜进贡的美女权贤妃就随驾一起出征,而且还死在了路上。
丁巳,车驾次临城。时贤妃权氏侍行,以疾薨。赐祭谥恭献,权厝于峄县。—《明太宗实录卷一百九》
别国史料透露的惊天秘密
上文说过权贤妃是来自朝鲜的美女,对于朝鲜国及其前身高丽国来说,向天朝上国进贡美女是有传统的。朝鲜太宗李芳远在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徐氏去世之后,一口气向明朝进贡了5名美女,权贤妃就是其中之一。
而在永乐十五年的时候,朝鲜再次向朱棣进贡了一批美女。其中有一位韩氏,是贵族出身,来明朝的时候身边还带了一个叫金黑(好名字)的保姆。朱棣驾崩后,韩丽妃被逼殉葬,谥号“康惠庄淑”。金黑则一直留在明朝生活,直到宣德十年才被明英宗朱祁镇开恩放回朝鲜。
但是出乎明朝君臣意料的是,金黑回到朝鲜后没有感恩戴德,反而大肆渲染永乐皇帝的宫闱秘事。这当然也可以理解,毕竟韩丽妃的殉葬一定是让她感到非常伤心,她对永乐皇帝有怨气,也很正常。但是金黑女士说在永乐年间曾经爆发过一场宫廷惨剧,当时同为朝鲜进贡的美女吕婕妤遭人诬陷而死。而诬陷者畏罪自杀,最终竟然牵连了近三千名宫人惨遭株连,原文如下:
先是,贾人子吕氏入皇帝宫中,与本国吕氏以同姓,欲结好,吕氏不从,贾吕蓄憾。及权妃卒,诬告吕氏点毒药于茶进之,帝怒。诛吕氏及宫人、宦官数百余人。后贾吕与宫人鱼氏私宦者,帝颇觉,然宠二人不发,二人自惧缢死。帝怒,事起贾吕,鞫贾吕侍婢,皆诬服云“欲行弑逆。”凡连坐者二千八百人,皆亲临剐之。或有面诟帝曰:“自家阳衰,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李朝实录·世宗二十六卷》
其中的点睛之笔在于最后一句:“自家阳衰”,也就是阳痿的意思。原来永乐皇帝多年不育的原因在此!
结语:朱棣的子嗣不多,前期应该是有老岳父和王妃的双重压力。但说实话朱棣青葱岁月的表现算可以了,9年时间生了7个娃,徐王妃就没停过,也是挺辛苦的。中期由于军旅事务繁重,来自于北元和朝廷的双重压力,让朱棣无心生子。而在做皇帝之后,明明有了空闲时间,却还是没有一男半女,难道真如朝鲜史料所说,是“自家阳衰”的原因吗?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肯定是后来生育能力出了问题。朱棣一共生了4子5女,9个孩子,最后一个出生的是四子朱高爔,出生于1392年1月,此时朱棣32岁。朱棣生于1360年,1377年,17岁的朱棣生下长女永安公主朱玉英,到生下最后一个孩子朱高爔,生育时间前后15年。
1392年之后,朱棣再也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应该说,朱棣在生下最后一个孩子后,就失去了生育能力。1392年是洪武二十五年,父亲朱元璋还是大明朝的皇帝,根本还没有靖难之役这回事,谈不上压力过大。但就从这个时候开始,就再也没有生孩子。不想生吗?养不起吗?人家是燕王,生出来自有国家财政发丰厚的俸禄。
1402年,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抢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这年42岁,更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但是还是没有生出一男半女。
一个常年带兵打仗的统帅,一个精力旺盛的青壮年男子,拥着无数的女人,生不出孩子,什么原因?原因再简单不过了,就是朱棣在1391年后期或是1392年,因为某种原因,丧失了生育能力。
应该不是不举,不举要那么多后妃干什么?而是突然死精。精子死了,无法让后妃受孕。朱棣也一直不死心,一直在娶年轻的妃子,但是广种无收,种子播下无数,没有一个发芽。
朱棣一生有九个孩子,四个皇子五个女儿,但如你问题中所问,他的这些孩子都是在靖难之变之前生的。朱棣在靖难之役兵变成功之后,顺利的篡夺了他侄子朱允炆的江山,朱棣称帝后确实是再也没有生出个一男半女。
民间流传的说法是朱棣通过造反,篡夺了他侄子朱允炆的江山,这种不光彩的行为是老天对他的惩罚,当然这种说法肯定是没有科学依据的。还有就是朝鲜流传过来的一本《李朝实录》上记载,朱棣的一个女人吕氏和宦官有染,这件事让朱棣知道后,不但把这两个人杀了,还连坐杀了两千多名宫女。其中一名宫女在被杀前还说:“你朱棣不行,还不让我们和宦官私通”,也就是隐晦的指出朱棣的生理功能有问题。这本《李朝实录》对帝王的记载都很露骨,书中把康熙说得也是荒淫无道,所以它的准确性值得怀疑。
历史上没有针对朱棣称帝后无后的情况进行过特殊记载,一些野史和猜测准确度又不高。我个人到感觉和朱棣的年龄有关,朱棣是公元1360年出生,他发动靖难之变称帝是公元1402年,称帝后的朱棣已经42岁了。以现代医学上的说法是男人40岁以后生育能力直线下降,所以会不会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导致他称帝后一直无后。
点击关注更多精彩历史
趣谈答案:绝大多数史学家对于此得出的结论就是当皇帝实在是太累了,因为太累,所以朱棣的某些方面能力不行了。
论点不成立
朱棣尽管非常的累,可是这个累还没有到要人命的地步,如果一个人当皇帝,第1天开开心心的,当第2天就累死了,那么天下也就没有人愿意去当皇帝了。
朱棣当皇帝的时候,同时幸运很多小姑娘,然后导致某些能力不行,这也有点扯犊子。因为皇帝的幸运这方面的事情是有着御医严格把关的,而且皇帝每天都会吃大补之物来补充一下营养。
那么会不会有另一种可能呢?那就是朱棣根本就不能生儿子,因为他们的某些能力先天性不足。
这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朱棣在没有当燕王的时候,就已经生下了好几个儿子,而且在当上燕王之后,也再接再厉生了不少的女儿。
最大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朱棣在没有当皇帝之前还能够生儿子,可是朱棣当了皇帝之后却不能够生儿子,我们把一些超自然的能力通通忽略掉的话,只有一种可能。
那就是在朱棣没有当皇帝和朱棣当上皇帝的这个中间时间段,发生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注定朱棣没有办法再生出儿子来了。
我们不由得好奇起来,究竟发生了怎样的事情,而这件事情又是如何制约着朱棣不能够生出儿子呢?
这件事情说大就大,说小也小,那就是靖难之役。
根据明朝的历史靖难之役时,朱棣的表现异常英勇,他经常冲在最前方,因为朱允炆曾经说过不可以伤害我的叔叔。
但是古代战争这玩意儿就没得说,偶尔有点儿什么事儿的话,大家也都克制不住。
最简单的一句刀枪无眼,即便是古代的擂台赛上也需要签订生死状儿,只有签订生死状才可以进行比赛,这就不难发现擂台赛是有着很大凶险的。
擂台赛都有这么大凶险,就更不要说4年的靖难之役了,靖难之役当中保不齐伤害朱棣的某些器官,导致朱棣没有孕育子嗣的功能,这一点也是极有可能出现的。
当然具体是啥原因咱也不晓得,毕竟明朝历史也没有说。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明成祖朱棣于公元1402年42岁时当上皇帝,一直到64岁去世,拥有后宫佳丽无数,但是在这22年里没有再生下一儿半女。这是为什么?
朱棣总共有4子5女共9个儿女,最小的儿子朱高爔出生的时间是公元1392年,那一年朱棣32岁。
因为朱棣得位不正,他是通过发动“靖难之役”,从侄子朱允炆手里夺来的皇位。有人说他大逆不道,是朱元璋在九泉之下对他的惩罚,这当然是无稽之谈。
朱棣从32岁以后就一直没有再生育,这个年龄正是男人精力旺盛的时候。那么,是不是朱棣从32岁以后就戒除女色了呢?
当然不是,朱棣还是非常好色的,朱棣从当燕王的时候就收了不少美女,当上皇帝以后更是一直在扩充后宫。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先看他最小儿子的出生时间,公元1392年,这一年发生了一个很大的事件,太子朱标去世。
此时,接班人问题就摆在朱元璋面前。二儿子秦王荒唐成性,犯了很多过错;三儿子晋王为人残暴,本质上是个胆小鬼,还不如秦王。只有老四朱棣最像父亲朱元璋,雄才大略,杀伐果断,战功赫赫。
朱元璋应该非常渴望被父亲选中,所以这一年他拼命表现,他的兴趣应该都集中在政治上,对女色不感兴趣了。如果他还在不停地生孩子,很可能会给朱元璋留下耽于美色的印象。
后来,他没想到朱元璋没有选择他为太子,而是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而且朱元璋不久就去世了。
建文帝朱允炆称帝以后马上削番,触及了朱棣的利益,朱棣愤而起兵,以“清君侧”名义造侄子的反。在这个过程中,他亲自骑马作战,根本没有时间男欢女爱。而且长时间骑马打仗,很可能影响了男人那方面的功能,没有生育能力了。
尤其是他称帝以后,非常勤政,最后的14年一直骑马御驾亲征,五次北征蒙古,最后死在北征归途的路上。
其实,朱棣当上皇帝以后,一直没有选妃,只在1408年选了5名朝鲜妃子入宫,这更像是一场政治作秀。说明他的身体已经出现问题了。
这方面可以从朝鲜史书《李朝实录》中发现蛛丝马迹。
朱棣非常尊重的徐皇后在朱棣登基五年后就去世了,徐皇后是开国功臣徐达的女儿,很贤惠,和朱棣感情很好。徐皇后死后,朱棣没有了再立皇后的想法。
来自朝鲜的权妃,千娇百媚,能歌善舞,尤其善于吹箫,很得朱棣的宠爱,朱棣打仗的时候都带着她,权妃实际上成为后宫之主。
永乐八年,权妃跟随朱棣征伐漠北,却在归途中死在了山东临城。权妃之死引发了“吕鱼风化案”,掀起了一场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李朝实录》记载,朝鲜派到明朝的通事元闵生从京师回到朝鲜王京,他带回了明成祖的一份圣旨。里面说权妃的死是一场阴谋,是宫里另一个来自朝鲜的吕美人下毒害死的。吕美人因为嫉妒权妃,从一个银匠手里买了砒霜,给权妃下了毒,吕美人和那个银匠及其他参与的宦官被杀。
过了几年,又有一个消息传来,权妃之死和吕美人被杀背后还有一个阴谋。朝鲜另外一个商人的女儿贾吕,进宫后想拉拢吕美人,被吕美人拒绝。贾吕一气之下诬陷权妃之死是吕美人下毒所致,后来此事暴露,朱棣又发现这个贾吕与一个姓鱼的宫女与宫里的宦官有染,贾吕与鱼女畏罪自杀。
朱棣觉得这起事件不简单,于是派人把侍奉贾吕的宫女抓起来拷打审问,居然发现宫女与宦官对食的很多,而且有人还想谋杀皇帝!牵涉的宫女和太监竟然达到2800多人!
而且最让朱棣发疯的,是一个宫女哭着喊道:“你自己不行,所以私通宦官,何罪之有?”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最怕女人说自己不行,何况朱棣是堂堂的九五至尊。于是朱棣被气疯了!他命令将这2800多名宫女太监全部凌迟处死,而且他在旁边亲自监督,以出这口恶气。
也许天怒人怨,突然电闪雷鸣,暴雨急至。刚刚建成的北京紫禁城奉天、华盖和谨身三大殿因雷击起火被烧为灰烬。
朱棣此时也吓坏了,认为是上天在惩罚自己,还写了罪己诏,剩下的宫女都盼望朱棣能良心发现,停止杀戮。但第二天雨过天晴,朱棣不为所动,继续杀人!可见朱棣这次是真的被伤到了。
这应该是揭开了朱棣当上皇帝以后,再也没有生孩子的秘密了。
我是子龙威武煮酒谈史,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当皇帝以前的朱棣,很能生,4子5女。但自从当上了皇帝,22年来,他愣是1个孩子没有。按理说,朱棣正当壮年,没到不能生的程度。他老爹朱元璋67岁还生了个女儿呢!而且朱棣后宫美女无数,还有不少边疆进贡的异域美女。是皇后动的手脚,还是另有隐情?这事啊,有蹊跷。
如果是老朱家有不能生的基因,朱元璋第一个不服气。
且看朱元璋的一生,共生了26个儿子16个女儿,是真的多产。
单单40岁以后,朱元璋就生了19个儿子、10个女儿。67岁时,他还得了小女儿宝庆公主。
和自家老爹比起来,朱棣这4子5女,着实有些拿不出手。
值得一提的是,朱棣的9个孩子里,有7个都是原配仁孝文皇后徐氏生的。
从这里可以推测,朱棣和皇后徐氏的感情,应该非常好。
朱棣的最后一个孩子,出生于他32岁那年,名为朱高爔。可惜,这个孩子幼年早夭,史书上连他的母亲都没能准确记载。
1404年,42岁的朱棣率军攻入南京,结束了建文帝的统治,登基称帝,改年号为永乐。
此时的朱棣,可谓是意气风发,当然,他也的确是个好皇帝。
朱棣在位期间,北伐蒙古,郡县安南,下西洋,修武当,编纂《永乐大典》,堪称一代雄主。
但是,这个雄主也有烦恼,因为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儿子了。
之前当王爷的时候,没有人管,可自从当了皇帝,他的私生活就成了史学家八卦的对象。
生不出孩子,要么是女人的问题,要么是男人的问题。
先来说说女人。
朱棣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莫过于仁孝文皇后徐氏。她是朱棣的原配妻子,而且出身显赫。
徐氏是明朝开国功臣的徐达的女儿,出身将门,天资聪颖,饱读诗书。朱元璋嘉奖功臣,一早就定下了徐氏与朱棣的婚约。
徐氏与朱棣两人,结婚前就认识,是典型的青梅竹马、少年伉俪,感情非常好。结婚以后,徐氏更是独得朱棣的宠爱。
婚后9年,徐氏接连怀孕,生下了7个孩子。徐氏生育期间,府中从未有庶子女出生。
可见,朱棣对徐氏的偏爱。
尤其是,作为王爷,没有雨露均沾的需要,他几乎很少光顾府中其他姬妾。
直到徐氏不再生育,朱棣才偶尔光顾其他女人,这才有了生母不详的庶女常宁公主和皇四子朱高爔。
徐氏也不是一般的女子,善妒更是不可能。
在内,她是通情达理的娇妻,对外,她还是足智多谋的女诸葛。
靖难之时,朱棣带领大军袭击大宁,世子朱高炽镇守北平,李景隆乘机率军围攻,在兵力缺乏、敌众我寡的情形下,是徐氏谋划,这才击退了叛军。
当时,守城防御大事,大多数都是徐氏下的令,也就是说,徐氏基本相当于守城总指挥。
一个眼中有世界的女子,是很难将后院算计放在心中的,更不可能对妻妾动一些见不得人的手脚。
朱棣即位后,徐氏位列中宫,同样被允许参与朝政。
当皇后期间,徐氏十分照顾后妃,并没有任何善妒的成分。
朱棣夸她:“职善道以辅内治,衍繁庆以益生灵。”
这样一位女英雄式的人物,有朝臣尊重、稳固的娘家、丈夫的宠爱,实在没可能如《甄嬛传》里的女人一般,成天算计后宫女人,算计皇帝的孩子。
而除了她,后宫也没有任何女人可以凭一己之力,阻挡皇子出生。
也就是说,生不出来孩子,问题真不在女人这里。
那么,是朱棣不能生了,还是另有隐情呢?
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来自《李朝实录》中的一段记载。
“及权妃卒, 诬告吕氏点毒药於茶进之,帝怒,诛吕氏及宫人宦官数百余人。 后贾吕与宫人鱼氏私宦者,帝颇觉,然宠二人不发, 二人自惧缢死。 帝怒, 事起贾吕, 鞫贾吕侍婢,,皆诬服云: “欲行弑逆。” 凡连坐者二千八百人,皆亲临剐之。或有面诟帝曰: “自家阳衰, 故私年少寺人, 何咎之有?”
这是一段关于“鱼吕之乱”的记载,大概讲了这么一件事:
当年,朝鲜进献了一位姓权的美女,美貌动人,据说长得和朱棣心里的“白月光”徐妙锦十分相似,进宫不久被封为贤妃。
仁孝文皇后徐氏死后,朱棣曾经求娶过小姨子徐妙锦,结果徐妙锦不仅一口回绝,自己还出家了。
如今权贤妃长得和徐妙锦相似,可谓是一解了朱元璋的相思。
有了权贤妃之后,朱棣走哪都带着她,出征打仗也不忘记要权贤妃陪着。
只可惜,美人薄命,朱棣的幸福日子没过几天,权贤妃就去世了。
就在这时候,权贤妃的宫女扬言,是吕美人害死了权贤妃。
吕美人也是朝鲜送过来的美女,但是远没有权贤妃得宠,还经常和权贤妃发生口角。
朱棣十分生气,立马下令彻查。
吕美人在狱中受不住拷打,直接承认了自己买通太监,给权贤妃下毒了。
最后,吕美人被杀,相关人员无一幸免,事情告一段落。
但是,没过几年,朝鲜进贡的又一位妃子贾吕氏,和姓鱼的宫女、还有一位太监有染,朱棣大怒直接对他们严刑拷打,结果绿帽子的事情没查清楚,倒是意外获知了另外一个真相——权贤妃其实是贾吕氏害死的。
甚至,贾吕氏和宫女鱼氏还想过要给朱棣下毒。
招供之后,贾吕氏和宫女鱼氏生怕受折磨,立马就自杀了。
她们虽死,朱棣的怒火没有消。
越是夺位不正的人,越是害怕有人要害自己。
于是,朱棣秉持着“宁肯错杀,不能放过”的理念,直接在后宫里凌迟了2800多个太监宫女。
有宫女气不过,在行刑前大喊:“你自己不行,就别怪妃嫔与太监有私情!”
也正是因为这句话,民间认定朱棣几十年没生孩子的原因,是他自己不行。
当然,这个故事看似很完美,但实际上漏洞百出。
首先,正史上没有朱元璋凌迟了几千宫人的记载。古代的史学家都是铮铮傲骨,如果真的发生了这件事,不可能没有半点记载。
其次,《李朝实录》是朝鲜人写的,有可能是刻意抹黑朱棣。
最后,不能生育和自己不行,是两个概念,宫女的怒吼有点太夸张了。
更何况,如果朱棣真的不行,他为何要多次选美女进宫呢?而且,朱棣御驾亲征,也是会带妃子同行的。
如果他真的不行,这种明摆着膈应自己的事,朱棣估计也不会做。
民间的第二种说法,是朱棣的生育功能出了问题,用医学上的说法,叫做少精或无精。
毕竟,几十年无一子降生,这个概率简直比“灭娃天团”的雍正还要低。
所以,朱棣的生育能力出了问题,也是有可能的。
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和朱棣常年在外征战有关。
朱棣常年在寒冷的北部边疆征战,奔波劳累,常年受寒,极有可能伤害到生育能力。
朱棣晚年时曾这样感慨:“朕北征出塞,动至经年,为阴寒所侵而至。”
可见,当年征战的条件,应该算不上多么优越。
这种说法,主要基于结果,去倒推原因,可能看似接近真相,实则距离真相十万八千里。
当然了,还有一些历史爱好者认为,朱棣几十年生不出来孩子,是因为忙于朝政和征战,因为志不在美女。
作为一代帝王,朱棣最爱干的事,就是御驾亲征,杀个五进五出。
而且,他的御驾亲征,是真的上去干,而不是躲在大本营里,鼓舞鼓舞士气。
尤其是,六十多岁的朱棣,还能御驾亲征,说他年轻的时候沉迷美色,你会信吗?
不过,对这种观点持反对意见的人也有。
反对者认为,对于正当壮年的男人,尤其是三四十岁左右,朝政再忙,也不耽误美人在侧,加上朱棣的确带着妃嫔出征过,想来时间管理不成问题。
你赞同哪种观点?欢迎留言。
朱棣一生中共有四子五女,在历代帝王中算不上高产但也是正常水平,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在朱棣的子女中最后一个出生的儿子名为朱高爔1392年出生,这一年是洪武二十五年,朱元璋还活着,这时候的朱棣也刚32岁。
根据史料记载,从朱高爔之后朱棣再也没有生下一儿半女,此时据朱棣去世还有三十多年,而朱棣也正值壮年,后宫佳丽无数怎么会没有孩子呢?
是朱棣不进女色吗?当然不是,据记载朱棣继位后,也曾大量海选宫女入宫,仅是册封的有名有姓位份的后宫就多达二十余人,但是除了三个儿子仁宗、汉王、赵简王的生母明确为原配徐皇后之外,其他后宫并没有明确诞下子女的记录。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明朝的史书没有这方面的记载。
在朝鲜王的《李朝实录》中或许能够找到一丝端倪。
及权妃卒, 诬告吕氏点毒药於茶进之, 帝怒, 诛吕氏及宫人宦官数百余人。 后贾吕与宫人鱼氏私宦者, 帝颇觉, 然宠二人不发, 二人自惧缢死。 帝怒, 事起贾吕, 鞫贾吕侍婢, 皆诬服云: “欲行弑逆。” 凡连坐者二千八百人, 皆亲临剐之。或有面诟帝曰: “自家阳衰, 故私年少寺人, 何咎之有?”
这个故事我给大家翻译一下,权妃,朱棣的后宫,朝鲜人,因为善吹玉箫而被朱棣宠爱,后来被同为朝鲜妃子的吕氏所妒忌,于是下毒害死权妃,后来又发现吕氏和宦官私通,于是朱棣大怒,杀了两千八百多人,被称为“鱼吕之乱”。临刑时有人对着朱棣大喊,“怪你自己不行,我们才和宦官私通,何罪之有?”
最后这句话太劲爆了,恍然大悟,原来朱棣和赵构一样“不行”,所以这么多年才没有生儿育女。当然这种有损大明形象的事情在史书上是不会有记载的,而李朝实录的内容也不能全信,因为关于这段记载全部来自于从大明返回朝鲜的金黑的口述。而金黑只是朝鲜妃子的随从。
综上所述朱棣之所以在壮年之时没有再生下一儿半女,主要有两种可能。
1、身体出现了问题。2、常年征战忙于国事无暇顾及后宫。
对这两种可能你更相信哪一种?
1402年,在“靖难之役”中最终获胜的燕王朱棣登基为帝,成为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1424年,在第五次远征蒙古的回师途中,明成祖朱棣因病去世,时年64岁。翻看史籍中记载的朱棣的一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朱棣在做皇帝的22年间竟没有一个孩子出生。要知道朱棣继位的时候不过才42岁,正值壮年,在正常情况下应该不至于一个孩子也不再出生了,在这一方面他实在和他的老爸朱元璋没法比,朱元璋66岁还有一个儿子出生,67岁还有一个女儿出生呢?
说起来,朱元璋的生育能力在古代帝王里还算是很可以的,一生有42个孩子出生,他的长子朱标37岁去世,也还有10个孩子,在去世的那一年,朱标还有孩子出生,而作为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64岁去世,却只有9个孩子。而且,朱棣最小的一个孩子名为朱高爔,生于1391年的冬天,这一年朱棣只有31岁,朱高爔生下来不过一个月就夭折了,而朱棣的倒数第二个孩子是长宁公主,生于1386年,22岁的时候去世。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朱棣在31岁的时候似乎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当然古代孩子的夭折率是很高的,也不能说明问题,但可以确定的是,朱棣32岁之后再也没有孩子出生了。
32岁放在现在的话,还有很多男的没有做爸爸呢,那么,为什么朱棣在这样的年纪就不再生育了呢?这里最先排除掉后妃的原因,朱棣的妃嫔并不少,在史籍中有记载的就有二十多位,还有很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在史籍中没有留下记载的。因此只要朱棣想,有无数的女人想为他生儿育女,但偏偏皇宫中谁也没有能够生下一男半女,一个女子可能不育,两个也可能,但所有的都不能生,那就不是妃嫔的问题了,而是朱棣的问题。
那是不是朱棣很忙呢?他确实很忙在做燕王的时候忙着守护大明朝的北疆地区,后来又有一个靖难之役,打了近三年,继位之后又因为得位不正,使劲的折腾,甚至还御驾亲征蒙古了五次,更是在第五次的时候死在了回师的途中,但是这都不能算忙的没时间和妃子谈谈人生和生人。
其实说到底,最可能的就是朱棣在三十来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生育能力,不能成功让燕王府和后来的皇宫里的女人怀孕了。
说到朱棣,就不能不提唐太宗李世民,其实朱棣和李世民之间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两人同样在嫡长子继承制的古代没有皇位继承权,但都通过政变夺位成功,得位不正是两人的共同之处,而且,李世民也是在三十六七岁上不再有生育能力,不过,李世民好歹有三十五个孩子,而朱棣只有九个孩子,这个差距就比较大了。
李世民没有了生育能力多半是因为他戎马半生,又操劳一生,身体和精神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才失去了生育能力。但我们看朱棣,情况则难说得多,很多人认为靖难之役对朱棣的生育能力有影响,让朱棣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而且那几年的战争也是比较残酷的,因此他在称帝之后再也没有生育过。但是前面说了,他最后一个孩子出生是在1391年,当时朱元璋还好好在那做着皇帝,离靖难之役也还有八年的时间,这八年里,朱棣也并没有孩子出生,因此朱棣大概率在做燕王的时候就已经失去了生育能力。
朱棣生于1360年,大明朝建国的时候,他还只是一个小孩子,因此并没有参与建国之初的战争,可以说朱棣的童年还是不错的,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16岁的时候才被要求到外地做藩王,但在就藩之前,朱元璋的儿子们都从南京回到了凤阳老家,直到朱棣20岁的时候才就藩。不过朱棣的藩地是在北平,从南方进入北方生活,难免会水土不服,这对于朱棣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并且还要经常参与对塞外蒙古的战事,后来的北方战事大部分都以朱棣为军事将领展开。
北方塞外的恶劣天气以及不间断的战事可能是导致朱棣失去生育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或许还有不加节制的私生活等等,这都能损害生育能力。当然,这些也都只是猜测,或许还有些不为人知的原因也说不定。
宁为太平犬,不当乱世人。
乱世中的人寿命有限,兵荒马乱之际,不定什么时候就得挨一刀,另一方面吃的不好,营养跟不上,再一方面心理压力大,对生活没盼头,寿命自然受影响。
受影响的何止活人的寿命,还有生殖系统,有那么一段大多数人吃不饱饭的时间,妇女绝经,男子断欲,人口几乎停止自然增长。
拿朱棣的老爸朱元璋来说,直到1367年,马上要当皇帝的前一年,才想起来给已经出生的七个儿子取名,那时候的小四朱棣都已经七岁了。
朱棣的三个哥哥,老大太子朱标,37岁就死了,老二朱樉,比大哥多活了两年,39岁死的,三哥朱㭎活的最长,40周岁才死,哥仨都死在了朱元璋的前头,所以朱元璋辞世之际,朱棣的实际排名已经是老大。
为什么这哥仨都英年早逝?难道在年轻时都齐齐的开始寻欢作乐?掏空了身体?按照历史上的记载,朱标非常具有仁爱精神,并非纵欲之人。
那么只有一个解释了,问题出在朱元璋这里,也即是说——朱元璋的种子不够优质,前三个儿子出生的时候,朱元璋还没有奠定最后的胜局,每天除了打仗就是思考,精神压力既大,身体机能也不够好,自然也就无法提供优良的种子。
等到坐稳龙庭,精神状态大为好转,身体也无需再承受马上征战,饮食有规律、医疗条件也跟上了,朱元璋的生殖系统也大为好转,又生了三十几个子女,其中长寿的也出现了不少。
反观朱棣,与朱元璋的先抑后扬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是先扬后抑。
朱棣活了六十四周岁,最后的二十二年是做皇帝,四十二岁之前是燕王,朱棣做皇帝的二十二年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不仅如此,他做燕王的最后十年中,同样没有后代出生,也就是说,当人生只不过刚刚过半,三十二岁之后,朱棣已经丧失了生育能力。
朱棣一共有四子五女,幼子朱高爔生于1392年,那时候的朱棣只有32岁,再往上数,倒数第二的常宁公主出生于1386年,其时朱棣26岁,之后的三十八年中,只有朱高爔一人出生。
对于有一后二十妃(有姓氏的)的朱棣来说,子女数量的确不多,他在做燕王的时候,有记载的除了徐达的女儿徐皇后之外,至少还有两个嫔妃,一位是出自女真的金氏,一位是生下了四子朱高爔的康穆懿恭惠妃吴氏,剩下的、包括5名朝鲜妃子,大都是做皇帝之后纳入后宫的。
这么多妙龄女子,都不能生育的可能性是零,问题一定是出在朱棣身上,长达三十二年没有子女出生,普通百姓未必知道,史书上也可以装作若无其事,但朝廷上下一定会有小范围讨论,这种讨论甚至传到了朝鲜李朝那里,被《李朝实录》收录的一个小典故是这样记载的:
说朱棣十分宠爱来自朝鲜的权妃,后来她得病亡故,朱棣得到的线报是宫人吕氏毒害的,由此引发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杀戮,朱棣把三千宫女尽行屠杀干净,据说有宫女在临刑前,大骂朱棣:“自家阳衰, 故私年少寺人, 何咎之有?”
“你自己阳衰,霸占着这一群如花似玉的妙龄女子,她们凭什么为你保守名节?她们哪里有错?”
这本《李朝实录》中的大杀戮在明史中不见记载,当属孤证,完全可以一笑置之,但至少说明了李朝驻京办已经在京师内参与了关于朱棣生殖系统议题的小圈子半公开讨论,他们也借由宫女之口做出了符合常理的猜想——朱棣的生殖系统完全宕机了,靠重启和维修通通不解决问题。
这就很恶毒了,我原本还想猜测为可能朱棣只是有些死精少精症状才导致的不孕不育,还维持着起码的行动力,人家却直接下达了宕机证明,这充分反映了朱棣的人品问题!朱棣明知自己已经行动力缺失,却在登基之后娶进来了几十个嫔妃,人家面对的压根儿就是永无止尽的漫漫长夜,花多少心思也没有用处,哀莫大于心死,那就是世界旱极阿塔卡马沙漠呐,一百年也不会有一次降雨!
不管是什么症状,反正今日已是无法对证,朱棣的毛病,还是要从他自身找原因。
咳,妄议龙体一下,无非是心理原因加生理原因。
心理原因:
1392年是一道坎,那一年幼子朱高爔出生,同年,太子朱标辞世,朱标一死,朱老四心理必有活动,未尝不是从那一刻起,就埋下了一个希望的种子,自此生根发芽,根深蒂固,生生把自己的心理拖坏了。
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朱允炆又开始了削藩行动,朱棣的同母兄弟周王朱橚头一个被开刀,这对朱棣的心理打击不可谓不大。
之后,朱允炆又派出多名亲信来到北平履职,专司盯防朱老四,害的朱棣必须使出全身解数,祭出了装疯一招,都没能躲过去,朱棣的心理压力大大加码。
生理原因:
洪武年间的第七次(1390年)、第八次(1396年)也是最后两次的北伐蒙古的行动中,燕王朱棣都是作为主力军亲自上阵的,这两次北伐,朱棣都取得大胜,获得朱元璋的夸奖,代价就是,同时收获了皇太孙的提防和生殖系统的损毁。
很显然,朱棣壮年遇到生育困难,为什么这样说呢?朱棣出生在公元1360年,登基于公元1402年,朱棣在登基称帝时已经42岁,正值壮年时期。
朱棣共生育有四个儿子和五个女儿,其中最后一个孩子是朱高爔,他出生在公元1392年,也就是说朱棣从32岁之后就没有生下孩子,无论男孩还是女孩。
因此历史对朱棣提出疑问,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朱棣在正值壮年的年纪后就没有生育子女?
首先要排除朱棣不近女色的可能性。
根据史料记载可以发现,朱棣在登基之前已经迎娶多位妻妾,通过靖难之役登基称帝后,明成祖朱棣曾经多次广选美人充实后宫,这是皇帝登基后的普遍操作,因为皇帝子嗣兴旺程度之间关系着王朝皇权传递。
明成祖的后宫中有明确记载,也就是有固定位份的妃嫔就超过20人,朱棣共有四位皇子,其中老四幼年夭折,史书上关于他生母的记载都没有,其余三位皇子分别是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他们三兄弟的生母均为仁孝文皇后徐氏。
更为神奇的是,朱棣共有五位公主,前四位都是仁孝文皇后徐氏所生,也就是说朱棣的这位原配妻子为朱棣生下七位子女,可以说对明朝的贡献都非常大。
这位仁孝文皇后的父亲是明朝开国大将徐达,徐氏从小就在皇宫中长大,知书达理深受婆婆和丈夫的喜爱,并且徐氏不愧是将门之后,在靖难之役期间帮助朱棣镇守北平,为其解除后顾之忧。
从徐氏的性情判断,其他妃嫔没有为朱棣诞下皇嗣应该不是徐氏从中阻挠,并且徐氏在去世后上谥号“仁孝皇后”,从谥号可以佐证徐氏的性格是宅心仁厚类型的。
朱棣的后宫女子众多,按道理来讲应该为朱棣产下子嗣,别说皇子,就连公主都没有,可见并不是后宫的问题,问题出现在朱棣身上。
在朝鲜的《李朝实录》中曾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事关朱棣的生育能力。
朱棣曾经娶了两位来自朝鲜的女子,她们分别是贤妃权氏和丽妃韩氏,史书记载贤妃权氏因擅长吹箫而得到朱棣的赏识宠爱,看到朱棣经常与贤妃交流乐器,受到冷落的丽妃韩氏就心生妒忌,于是在贤妃的食物中下毒导致权氏死亡。
朱棣得知消息后大怒,在严查过程中发现丽妃韩氏与宦官私通,下令处死韩氏。韩氏在临行刑之前大声咒骂朱棣“自家阳衰,故私年少寺人,何罪之有?”
简单地说,就是韩氏咒骂朱棣不行,因此后宫妃嫔与其他男子私会,这有什么罪过?罪过肯定是不能赦免的死罪,但是同时也透露出朱棣在生育能力方面确实遇到难题。
朝鲜史书上的这段记载主要是出自朝鲜妃子侍女的口中,其真实性值得怀疑,其中很有可能是侍女抹黑明成祖朱棣,但同时由于朱棣从登基称帝到驾崩去世的22年时间里确实没有皇嗣出生,不得不让人怀疑朝鲜史书中的记载是真实的。
不管朝鲜史书中的内容是否可信,至少问题出在朱棣身上是确定的,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由于朱棣前期是能生育的,所以从公元1392年之后发生的事对朱棣来说可能造成不能生育的伤害。根据朱棣的经历来看,很有可能是在北伐蒙古期间留下的永久伤害。
公元1390年和公元1396年,朱元璋发动最后两次北伐蒙古的战争,而这两次战争都是燕王朱棣作为核心主力部队冲锋在前的,在这两次战争中朱棣取得胜利,朱元璋对朱棣也是赞赏。
但是朱棣的身体很可能在这段时间里悄然发生变化,因为朱棣本来是生活在南方地区,气候相对来说更为温暖,自从父亲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朱棣就与众位兄弟担负起拱卫皇室的重任,燕王朱棣镇守的就是今天的北京。
由于气候的变化,再加上朱棣经常要带兵远离北部边疆与蒙古人作战,整天骑在战马上导致身体寒气淤积。朱棣在晚年也曾说“朕北征出塞,动至经年,为阴寒所侵而至。”
此外与朱棣的饮食习惯也有关系,史料记载朱棣喜欢吃芹菜,按照现代人的养生观念,适当增加吃芹菜的数量可以保持血脉更加健康,但是朱棣对芹菜的喜爱程度超乎常人,几乎达到没有芹菜就没有味道的地步,而饮食过量的芹菜会产生杀精的副作用。
朱棣后来丧失生育能力还有可能与朱元璋的遗传基因有关。
朱元璋是从街头乞丐一步步成为大明皇帝的,朱元璋在生育孩子方面属于历代帝王中的佼佼者,共生育有42个孩子。但是如果细数朱元璋的孩子会发现,长子朱标37岁去世、次子朱樉39岁去世,三子朱棡40岁去世,这三位都是在朱元璋去世之前就死掉了。
如果说壮年去世是个例,但是朱元璋三位儿子都在这样的年纪去世就有点蹊跷,并且这三位并非是生活作风有问题的人,尤其是朱标更是众位兄弟中的典范人物。
因此不得不推断是朱元璋的问题,很有可能是朱元璋前期一直处于东征西战的状态,并且由于早期一直都处于吃不饱穿不暖饿肚皮的状态,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对朱元璋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朱元璋争夺天下的过程中,身心压力都非常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儿子们的健康程度。当朱元璋称帝后,生活条件好转很多,在心态上也发生很大的转变,因此后来朱元璋所生的孩子都没有出现大面积壮年去世现象。
从朱棣的后代中也能发现,朱棣所生的最后一个儿子是夭折的,最后一个女儿也是年纪轻轻就病逝,极有可能是朱棣的身体出现潜在问题。
总结一下,明成祖朱棣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但是在位22年甚至从更早时间开始,朱棣已经丧失生育能力,而其中的真实原因史书并没有记载,根据历史资料推断,可能是因为朱棣常年镇守苦寒之地造成身体损伤,也有可能是朱棣不良饮食习惯导致,也有可能是朱元璋遗传给朱棣四兄弟。
朱棣的一生,有过名号的后妃共有21人,但膝下却只有4个儿子和5个女儿。
其中,4个儿子中的老大朱高炽、老二朱高煦、老三朱高燧,5个女儿中的老大永安公主、老二永平公主、老三安成公主和老四咸宁公主,都是徐达的女儿徐皇后所生,而且都是在朱棣当皇帝之前所生。
至于小儿子朱高爔和小女儿常宁公主,他们的生母虽然不详,但他们的出生时间,也都是在朱棣当皇帝之前。这也就意味着,朱棣当皇帝后,就没能再生下过一男半女!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实在有点不正常,因为朱棣当皇帝的时候才42岁,这个年龄虽然不再年轻,但对于男人来说,实在算不上老;而且此后朱棣一共在位22年,公开册封的妃子就有十九人,还包括两位朝鲜进献来的大美女。
但即便如此,朱棣却依然没有再添加过一男半女,这实在有些不正常。那么,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有三种:一是民间传言,说朱棣夺取他侄子朱允炆的皇位,被朱允炆临死前诅咒“断子绝孙”,因此此后他就变得无法生育。当然,这种封建迷信的说法显然是经不起推敲的。
第二种说法,是朝鲜的官方史书《李朝实录》中所记载,说是朱棣当上皇帝后,特别宠爱一个叫做“权妃”的朝鲜女子,但后来这个女子却不幸染病去世。
本来,朱棣以为权妃只是正常的染病去世,结果朱棣身边的另外一个妃子贾氏,却跑出来声称权妃其实是被宫嫔吕氏毒死的。
这位吕氏和权妃一样,都是朝鲜女子,但却没有权妃得宠,其在后宫的地位一直都只是嫔,因此她非常嫉妒权妃,就在她的药里动了手脚。
朱棣得知消息后非常生气,于是下令将吕氏身边及接触过的宫女太监数百人全部抓起来处死;至于这位吕氏,朱棣决定用最残酷的刑罚惩罚她,他让锦衣卫用烙铁折磨她整整一个月,将她全身上下烫得体无完肤,最终吕氏被活活折磨死。
此案件到此,本应该就此结束,可事情远远没有结束。一段时间之后,朱棣发现原先那位告密的妃子贾氏,竟然和一个姓鱼的小太监关系非常亲密。
当时朱棣也没有多想,只是让人提醒贾氏注意点分寸,结果当晚贾氏和这位小太监竟然直接上吊自杀。
见此情形,直觉告诉朱棣,这其中肯定有什么隐情,于是他就把贾氏宫中的宫女全部抓来拷问,这才得知,原来贾氏和这位小太监存在私通关系,后来他们的奸情不小心被吕氏发现,贾氏担心吕氏把这个事情捅出去,于是便偷偷对权妃的药下手脚,然后诬陷吕氏,最终害得吕氏惨死。
不仅如此,贾氏和这位小太监还准备合谋毒杀朱棣,结果后来朱棣派人提醒贾氏注意点分寸,他们以为是东窗事发,于是才连夜自杀。
得知真相的朱棣非常生气,于是在宫中大开杀戒,凡是和太监关系密切的宫女,一律全部处死,据说整整杀了两千八百多名宫女,这也就是传说中的“鱼吕之乱”。
据说,有一个宫女在被杀之前,曾对朱棣说了这样一句话:“自家阳衰,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
这段话翻译一下就是:“你自己阳痿无能,我们和这些年轻的小白脸发泄一下,又有什么罪?”所以,如果根据朝鲜官方史书《李朝实录》中的这段记载来看,朱棣当皇帝后之所以没有在生下一男半女,主要是他已经丧失了性功能。
至于他为何丧失性功能,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他在靖难之役中曾多次遇险,好几次都是死里逃生,在这种惊吓之下,导致无法再“硬”起来,因此无法再生儿育女。
至于第三种说法,和第二种大致类似,说他在靖难之役中曾多次受到惊吓,再加上劳累过度,导致生殖力下降到不能成功受孕,也就是所谓的少精或无精。也就是说,朱棣的性功能没有丧失,只是精子的存活率太低,所以无法成功受孕。
之所以会出现第三种说法,主要是因为朱棣在当皇帝后,先后册封了19个妃子,而且在出征蒙古时,都还曾带着妃子一同前行。如果朱棣真的是阳痿,他又何必海选美女进宫呢?这不是让他自己难堪,让更多人知道他的隐私么?
从这层意义上说,第三种说法应该是最可靠的。
永乐帝之所以能被后人称之为“大帝”,就是因为他是个工作狂,在位二十二年,文治武功都非常不错,那么从大体上总结,永乐当皇帝这么多年都没再产下子嗣,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工作太忙。
朱棣四十二岁登基为帝,年龄算不上老,按照常规的历史来讲,这个年龄生孩子的皇帝并不少,唐朝李渊六十几岁也还不停地生,后世的乾隆六十多岁又迎来了固伦和孝公主,所以朱棣四十二岁,这个年龄要是想生育,那肯定是不难的,而且朱棣一生有妻妾总共二十人,他在位二十二年没有再生育,的确有些稀奇。
在公元1392年,朱棣迎来了人生中最后一个孩子,是个男孩,起名为朱高爔,但朱高爔的命运不好,早夭了,最后连爵位都没有被追封,自他之后,朱棣也没有再生下子嗣。
其实纵观朱棣一生,会因为他还那么年轻就没有了生育而感到惊讶,可深入了解他的人生历程,又会觉得,其实他没有生育也是意料之内的事情,前面说到,朱棣是个工作狂,在位二十二年,为了弥补上“篡位”带来的恶名,朱棣把自己奉献给了大明中兴,所以没有孩子,或许是他所选择的一条命运。
朱棣在洪武二十三年正式出道伐元,这一年,注定了他的人生里的金戈铁马。虽然早在洪武十三年,朱棣就坐镇北京,但是真正抛头颅洒热血,还是在洪武二十三年。朱棣这一战讨伐北元大将,最终获胜,之后的时间里,虽然没有发生大战,但因为位于北京,和北元势力极其接近,朱棣的军事能力得到很充分的磨砺。
征战之人,没有子嗣的概率很高。
不过朱棣最艰难的日子,还是在于建文帝登基后,要说朱棣后来难以生子,也许就和建文帝有关。
建文帝上位削藩,朱棣是建文帝要针对的头号藩王。朱棣用过很多办法,装傻充愣,但还是逃不过建文的削弱,在公元1399年,朱棣被迫无奈,只能走上了“靖难”之路,靖难之役,是朱棣人生战役里最浓厚的一笔,可这三年多的时间,朱棣并不好过。
靖难之役很难打,因为双方力量太过悬殊。
朱棣仅有数百兵卒起步,而建文帝坐拥数十万军队,虽然没有大败,可是有一个很明显的情况是,朱棣不是坐在后方指挥的那种将领,而是真刀真枪地带头冲锋、拼杀。朱棣一生受过的伤是不少的,靖难之役中受过的伤更是不言而喻,这场长达数年的“靖难”,对朱棣的身体、心理造成极大的压力,等到朱棣进入南京登基后,他实际上已经心力交瘁了。
公元1402年,朱棣登基,看似风光,实际上他背负着“洗刷骂名”的巨大责任。
在朱棣的儿子中,最明显的是朱高炽,朱高炽就是朱棣的“高级助手”,但朱高炽的命运也是显而易见,后来登基没几个月就驾崩后,身体的病痛很多,其实朱高炽就是在帮朱棣监国这么多年落下的病根,由此可见,四十几岁的朱棣承受的压力只会更大。
即便是自保,而且削藩一事建文帝的确有错,可是朱棣起兵造成建文帝失踪,还有方孝孺十族被诛等一系列事件,只会成为朱棣的骂名,朱棣当上皇帝,心理压力更大,工作强度也只会更大,虽说朱棣四十多岁还在合理的生育年龄,但前提也是需要“备孕”,如果没有充足的准备,那么也将是没有再次生子的概率。
永乐帝的文治武功是很值得称赞的,先说《永乐大典》,这本巨作的出现是古代文明的一次汇总巅峰,朱棣做到了前人没有做到的,朱元璋也没有做到的,而《永乐大典》耗资巨大,耗心也是无数,就《明史》中诸多大臣、大学士和朱棣商讨大典修缮的桥段就多如牛毛,这件事极其费心。
除此之外,大明中央政治体系朱棣再次进行完善,虽然还没出现内阁,但是雏形已经存在,当然这也是后来朱高炽的贡献更多。
文治上的建功,已经占用了朱棣在京城之余能够自由的时间,历史告诉我们,励精图治的皇帝,在拼命的阶段,能生下孩子的的确非常少,所以朱棣就跨入了“工作狂”的行列。而在京城这么和谐的环境下,朱棣都没有再生了,随着年岁的增长,后来北伐时环境的转变,朱棣再想生,可能性更低了。
永乐七年,本来想着和北方鞑靼友好相处的朱棣因为交涉失败而发兵北伐,这一战,他没有亲征,而丘福带着十万大军竟然折戟,全军覆没,这一战让大明尊严扫地,如果处理不好,朱棣将背负千古骂名,就是这一年,让朱棣不得不亲征鞑靼。
永乐八年,五十岁的朱棣披甲北伐,虽然取得了建树,但是也加重了朱棣的生命负担,在南京的时候都生不下孩子,北伐更是不用说。因为是军人出身,朱棣每次大战都是混战军中,说不受伤那肯定是骗人的,年纪大了,还经常流血受伤,朱棣的身体机能急速下降。
其实在北伐的时候,朱棣有着妃子陪伴,其中当时朝鲜所献来的妃子,就很让朱棣喜欢,著名的贤妃权氏,正是朱棣的宠妃,可与这个宠妃,朱棣都没有生下子嗣,当朱棣的黄金年龄一过,又再次征战,朱棣在心理上、生理上,其实都已经过了可以生育的阶段了。
朱棣自永乐八年后,还有四次北伐,最后一次北伐,朱棣还驾崩在回来的路上,不得不说,二十二年皇帝人生,其实是朱棣另一种无奈的人生罢了。
可关于朱棣难以生育之事,在明朝的史料中的确难以捕捉蛛丝马迹,因为避尊者讳,很多事实或许不会被记载下来。而在同时期的《李朝实录》中,却是记载了朱棣“阳衰”的事情,虽然《李朝实录》未必完全真实,但结合朱棣在1392年之后,在1402年登基之前,这十年的时间里也没有子嗣来看,或许有些事情不是空穴来风。
除了徐皇后以外,朱棣还有十九位后宫妃嫔,而朱棣的“战果”却只有九个,其中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个儿子,还有四个女儿都是徐皇后所生,这也意味着另外的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都是和其他妃嫔所生,这里又或许涉及了朱棣的“生育观念”,可能朱棣并不是太想与徐皇后之外的女子生育,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但还是那句话,朱棣的二十二年皇帝生涯,也奉献给了大明,他当皇帝,并不是他人生最理想的结果,这只是靖难之役之后的一种无奈,虽然帝王之位肯定没人会拒绝,可以这样的方式,朱棣也只能走上一条更为疲惫的人生之路。不过在登基后没有继续生孩子,这对朱棣而言没有太大的影响,朱高炽帮他监国,朱高煦跟他征战,仅有的子嗣就能给予朱棣很大的帮助。
而如果朱棣的子嗣再多,无非又是回到朱元璋二十几个儿子的局面,这是等于给朱瞻基埋下“藩王”的大坑,又可能,朱棣是为了避免日后要面对削藩的问题,才刻意没有再生下子嗣,回顾这历史的种种,怎么看都像巧合,这或许也是真相呢。
朱棣儿女少,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太忙。
作为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一出生就注定很忙的,在朱元璋的家庭计划里,北方的防线必须有“藩王”坐镇,朱棣是老四,比较排前,这个任务他跑不掉。
朱棣十岁的时候,他的岗位确定了,没有意外的话,下半辈子待在北京,这个地方可重要了,是原先大元的都城所在,十七岁那一年,和徐达长女徐氏正式结为夫妻,开始了一个男人完整的一生。
二十岁的时候,朱棣就藩,一开始的新婚生活,过得还算幸福,但朱棣不知道,他的人生最清闲的,就是这段日子了。
和妻子徐氏结婚那一年,长女永安公主出生,次年,嫡长子朱高炽出生,如此一来,燕王世子便有了,第三年,次女永平公主出生,也是这一年,燕王朱棣带着老婆家人开始前往北京,职责是一生镇守北京。
因为和妻子徐氏属于是“青梅竹马”,两人是有感情基础的,在燕王时期,朱棣的“侧室”屈指可数,他的子女大多数都是“嫡子嫡女”,属于是比较“奇葩”的一种皇帝,毕竟历史上的绝大多数皇帝,都是庶子庶女更多一点。
就藩之后的朱棣,过的日子并不是很快活,北京位于对抗北元的第一道防线,二十来岁的朱棣就已经要天天忙着守卫边境了,跟那些其他兄弟描述的美好生活根本不一样。
很快地,朱棣过上了“三点一线”的生活:
军旅、生孩子、回北京。
在后来的几年时间里,年轻的朱棣和年轻的徐氏继续“造人”,朱高煦、朱高燧,还有两个公主先后来到人世,这个时候,要说朱元璋哪个儿子最自律,除了朱标以外,朱棣绝对是排在第一的。
这种弟弟守边疆,哥哥拿江山的日子,也过得挺自在。
但世事无常,朱标在英年状态下早逝,给了朱元璋致命一击,脆弱的朱元璋开始看儿子们不顺眼,朱樉、朱棡经常有作风问题被朱元璋严厉训斥,或许朱棣这个时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不怎么敢找其他媳妇。
就这样,时间到了建文帝时期。
建文帝登基前,曾和四叔朱棣发生过摩擦,建文帝还派人监视朱棣,看看朱棣想干啥,朱棣在侄子登基这段时间里,忙着“装傻”,什么睡猪圈啊,傻笑之类的事情都做完了,他可不敢在这个时候生孩子。
随后又到了叔侄二人撕破脸皮的阶段,朱棣带着人马一路杀向南京“靖难”,军旅生活是很苦的,靖难之役,朱棣一路都很辛苦,这可是他事业的转型期,事业太重要了,他不可能说在这个时候干点别的啥。
唯有管住自己,才能功成。
公元1402年,把一手好牌打烂的建文帝“消失”在了大火燃烧的南京皇宫中,朱棣被内应打开城门,顺其自然地登上皇位,成为了大明第三任皇帝,朱棣的即位是很忙的,忙着清算建文帝的臣子,又忙着迁都。
正式坐稳皇位后,朱棣算是忙里偷闲了一会,但这个忙里偷闲的时间里,没有记载朱棣纳妾生子,纳妾倒是一直纳,但却是也没有再生下孩子,后世人对这个阶段的朱棣,表示了一点“怀疑”。
稍微闲的时候,朱棣都没有生出孩子来,不久之后,他为了“一劳永逸”,绝对带着大军北伐,他御驾亲征,国内的政治事理,就交给了太子朱高炽,这种模式就跟朱元璋和朱标是一样的。
“永乐北伐”,这是一个举国之力的漫长规划,北元势力春风吹又生,顽强至极,不说灭了他们,就连暂时性地遏制都做不到,为了后世子孙,朱棣就决定出发了。
永乐七年,朱棣派出“绥靖”的使者被杀,也是同年,北伐大军因为冒失而大败,亲征鞑靼,朱棣必须要提上日程了,跟北元的外交,朱棣只能是以战斗来回应,这个时候,朱棣也已经步入了中年了,身体机能开始下降。
徐皇后也已经不在人世了,朱棣心中那份纯粹的感情减少了,而他的儿子、女儿们都长大了,该成家的也成家了,朱棣心中的“传宗接代”的观念没有那么强烈,跟朱元璋不同,朱元璋当年是为了生儿子守卫家国。
把大事交给朱高炽,带着汉王朱高煦,朱棣就已经打了很多场硬仗了,永乐北伐是一个漫长跨度的问题,很大程度地削弱了草原的实力,第一次亲征,明朝就把几个强大的部落成功“招降”封王。
不过麻烦还是不断,朱棣的日子过得并不安静,永乐十二年,朱棣再次带着大军北上,草原恢复了实力,又再扰边大明,刚好首都在北京,朱棣带人北上不要太方便,于是便有了“忽兰忽失温”之战,大明再次获胜,几个蠢蠢欲动的部落又再次认怂了。
在永乐十三年之后,朱棣开始了一段较为轻松的生活,但是国内的事业也是没有停下,从太子朱高炽每天忙得快要失去自我就看得出来,但即便是开始闲了下来,朱棣已经开始老了,也许已经过了人生的黄金时期。
从历史的记载中可以看出来,朱棣的妃子是真的不少的,还有来自于朝鲜的妃子,后宫算是充实,但不知道是因为身体的原因,还是朱棣压根跟她们就没有什么来往,朱棣没有在她们生下留下龙种。
朱棣九个子女中,四子朱高爔和五女常宁公主是非嫡生的,这也就意味着,朱棣再努努力,就跟杨坚接近了,因为杨坚就是只跟自己的皇后独孤伽罗生孩子,而且朱高爔和常宁公主,生母的记载都是不详。
为何会不详?怎么说都是皇子皇女,只要一出生了,就必须把一切信息记录下来,永乐皇帝算是个有文治武功的千古皇帝,子女绝不可能被史官寥寥几笔带过,能够解释的是,朱棣对于这两个孩子的生母,并不重视。
只有不重视,下面的人记载才会模糊,甚至是刻意处理淡化掉,再结合朱棣的子女中的嫡庶比例,基本可以确定,朱棣对于这些妃子真的不怎么上心,或许朱棣为的就是不走朱元璋的老路,子女过多,皇权受威胁。
这一个理由,是极有可能的,朱棣知道藩王制度的危害,即便他曾经是藩王。
要说错,他跟建文帝谁都没错,错就错在这个制度,天生要君臣做对,所以朱棣也在削藩,遏制藩王们的权力,既然朱元璋的后代们都这么难打发了,自己的后代,更不是处理不了这些关系吗。
但也有人说,朱棣在登基之后就生不出孩子了,跟他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原因,因为靖难之役数年艰难的环境,生理心理都压力倍大,朱棣在获胜后,身体也已经出现了病变,身上有病灶,因此皇嗣不诞。
不过这个说法只是一种可能性的猜想,因为朱棣登基后,压根没有说大方面寻找这类型的御医,好像完全不在乎一样,要不就是朱棣不在乎了,否则就只能是朱棣故意不留下种了。
永乐二十年到二十二年,朱棣发动了人生最后一次北伐,这一次出征,收获巨大,但朱棣也已经到达了人生的最后光阴了,他在归来的途中死去,在他死后,还出现了他的儿子、孙子们争权夺利的情况。
或许朱棣早就猜到了,这个时候的争权夺利,还真的是多一个人多一个变数,要说朱棣不想给朱高炽和朱瞻基一脉再增加难度了,这个理由倒是完全有可能的。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公元1399年,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正式起兵攻打侄子建文帝,三年后即1402年,取得最终胜利,从而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他的一生中一共有四个儿子、五位女儿。但他的这些儿女都是他在老家凤阳(在他17岁那年朱棣与兄弟们在凤阳住了几年)与当燕王时候生的,他在当皇帝后是一个儿女都没生,最小的儿子朱高爔是诞生于1392年。
自1402年登基到他1424年于北征回师途中去世,他22年之间确实是没能够生下一个儿女,但他当皇帝时才42岁,按理说是壮年,这是为何呢?
这个没有正史依据,我们只能靠猜测。
首先一个原因是朱棣在登基后实在是太忙了。因为他自己是抢了侄子的皇位,有点来国不正,所以他在称帝后,很想要有所作为,让自己被认为是篡位的声音尽量小点,这点和唐太宗李世民类似。因为忙于政务,太拼了,没花太多时间去生娃。
而他原来在凤阳与北平当燕王时,没有当皇帝那么忙,所以与正室徐皇后(徐达之女)生了四子五女。
之后他为稳定北方边疆,从公元1410到公元1424年这十四年内,亲自率兵五次北征蒙古,最终也是死在了北征归途的路上,由于常年在外忙于战事,这也可能耽搁朱棣生娃了。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朱棣在登基后丧失了生育能力,这个说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在朝鲜的《李朝实录》里是有记载的。
里面记载朱棣在当皇帝后,特别宠爱一个叫权妃的朝鲜妃子,但后来这个妃子却突然得病身亡了,朱棣的另一个妃子贾吕则诬陷宫人吕氏毒死了权妃。于是,朱棣大怒进行了一次宫女大屠杀。
后来朱棣又听说贾吕与宫人鱼氏私下与宦官结好,朱棣大发雷霆,贾吕和鱼氏十分恐惧,上吊自杀。发生了这等丑事后,朱棣打算清算后宫,竟发现这样的现象不止一例,又牵连诛杀了几千名宫女,此事被称为“吕鱼之乱”。
临刑时,有宫女面诟帝曰: “自家阳衰, 故私年少寺人, 何咎之有?”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自己不行,我们才和宦官私通,有什么罪过呢?”通过朝鲜《李朝实录》的记载,可以推测出朱棣在当皇帝后,可能失去了生育功能,这才无法生育了。
不过这《李朝实录》中的记载是不是真,如今还存疑问,毕竟正史《明史》没有记载,明朝的野史也没提都没有,不喜欢明朝的清朝也没有说过。
朱棣从32岁以后,就再也没生下一儿半女了,问题出在哪里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生不出孩子这种事情,要么是男人的问题,要么是女人的问题。朱棣无论是做燕王的时候,还是做皇帝的时候,身边的妃嫔肯定不在少数,如果说一个女人不能为朱棣生下子女,那可能是这个女人的问题,可是所有的妃嫔都不能为朱棣生下子女,那就肯定是朱棣自己的问题了。
确定是朱棣的问题后,同样还有两种可能,要么是不想生,要么是不能生。
朱棣十岁被封为燕王,十六岁娶魏国公徐达的长女为妻,之后不久到北平就藩。朱棣一生共有四子五女,其中长女永安公主出生于洪武十年,此时朱棣17岁;小儿子朱高爔(幼殇)出生于洪武二十四年,此时朱元璋32岁。其他子女的出生时间,都介于长子和幼子之间。
朱棣的九个子女中,前三个儿子和前四个女儿都是徐皇后所生,也就是嫡子嫡女。只有小儿子朱高爔和小女儿常宁公主是与其他妃嫔所生。这说明,朱棣虽然和徐皇后感情很深,却不像他的后代孝宗朱佑樘,或者前辈隋高祖杨坚一样,只爱自己的皇后一人,起码朱棣在做燕王的时候,还是能够做到“雨露均沾”的。
从16岁结婚,17岁长女出生,18岁长子出生,一直到32岁,朱棣在15年的时间里,生下了9个子女,不能说他的生育能力不强,这一点颇有其父朱元璋的风采,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按照这样的生育速度,追上朱元璋的26子16女还是有一定可能的,毕竟朱元璋用了整整40年的时间。
可是,32岁之后,朱棣的生育能力就突然哑了火,从此之后再没有子女出生。按照古代人们对“人性兴旺”“香火鼎盛”的追求,朱棣不可能突然想起来搞计划生育,肯定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越多越好。而且,朱元璋在徐皇后连生7个子女后,又跟其他嫔妃生下了2个子女,所以也不存在是否“痴情”的原因,因此可以认为朱棣的生育意愿应该没有问题。
既然不是不想生,那么就一定是不能生了。对此,人们纷纷进行了猜测,理由五花八门。
第一种说法:朱元璋戎马倥偬一生,精神常年处于高度紧张之中,而且连年征战,身体疲惫,这就导致了他的后代质量不高,朱棣就是其中的受害者,所以生育能力不行。
还有人煞有介事地拿出数据说明:朱元璋26个儿子中,有24个儿子有后,但却只有100多个孙子,平均一个儿子只给他生下了4—5个孙子,这和朱元璋比起来简直是天差地别。
但是,朱棣出生于1360年,而早在1356年朱元璋就已经占领了应天,并在此兴修水利,进行屯田,可以说这四年时间里日子过得比较安稳,朱元璋应该不会“精神高度紧张”。至于和陈友谅进行的应天保卫战,是在朱棣出生之后的事了,况且这场战役朱元璋还打赢了,此后一直顺风顺水,朱棣也不像朱标那样受过战争的磨难。
朱棣七岁的时候,就和众兄弟们受到了严格的军事训练,所以身体素质也应该不错,这一点,从他前期的生育速度可以得到证明。
因此,这种说法不成立。
第二种说法:朱棣的天下是打下来的,而且先后五次北伐蒙古,连年征战使得他无暇临幸后宫嫔妃,这才导致了子女较少。
然而,持这种说法的人忽略了一个事实,朱棣32岁以后就再无子女出生,而他发动“靖难之役”的时候已经39岁了,当上皇帝时已经42岁了。从最后一个儿子出生,到朱元璋驾崩,期间至少有6年的时间,朱棣可是一个子女都没生啊。
而且,洪武二十三、二十四两年,朱棣两次奉命率傅友德出征蒙古,可也没耽误生孩子啊,他最小的儿子朱高爔就是洪武二十四年生的。
退一步说,就算朱棣忙于打仗,可历史上忙于打仗的人多了,大家都没耽误生孩子啊,唐太宗李世民从年轻时一直都在打仗,到他当皇帝之前,至少生了二十多个子女,当了皇帝之后子女总数达到了36个。朱棣的父亲朱元璋也是打了一辈子仗,当皇帝之前也生有七子七女。
因此,以忙于打仗为朱棣32岁之后没有生育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第三种说法:朱棣不知为何,32岁之后突然失去了生育能力。
这种说法的依据,其实只有一个,来自于朝鲜的《李朝实录》。根据《李朝实录》记载,朱棣时期发生了一起“鱼吕之乱”,故事是这样的。
永乐十九年,四月的某一天,皇宫之中发生了一起有损皇帝颜面的宫闱之乱,为首的两名事主乃宫人鱼、吕二氏,故在记载其事的朝鲜文献中称为“鱼吕之乱”,此事件中,受牵连被杀者两千八百多人。
鱼吕之乱的起因,源于朱棣的一个宠妃——权贤妃的意外死亡。权贤妃是朝鲜王选送来的一名女子,擅长吹箫,并且美貌非凡,让明成祖极为宠爱,但也因此为此招致宫中其他妃子的嫉恨。
后来,权贤妃随着朱棣御驾亲征蒙古,在班师回朝的时候突然死亡。朱棣十分悲伤,但也没有多想,但实际上权贤妃的死既突然又蹊跷,死因也不甚清楚。
权贤妃死后三年,后宫一个同样来自于朝鲜“吕美人”手下的一个婢女,和权贤妃当年的婢女吵架,无意之中透露出了权贤妃是被吕美人毒死的,事情就此东窗事发。朱棣命人提审吕美人,一番严刑拷打之后,吕美人终于招供,说是自己将磨成粉末的砒霜混进了胡桃茶中给权贤妃服下,导致权贤妃中毒身亡。
朱棣得知审讯结果后勃然大怒,下令将吕美人宫中参与此事的宫女、太监全部处死,其中吕美人被烙铁折磨了一个月才死。
此案原本应该就此了结,可是事情还远远没有结束。
几年之后,永乐帝朱棣无意之中发现另一个嫔妃贾吕氏与一个姓鱼的宫女和一个年轻的小太监“私通”,随后这两人便上吊自杀了,朱棣就觉得这其中肯定有什么隐情,于是就把贾吕氏宫中的宫女抓来拷问,结果竟然审出了一个惊天大案:原来当初毒害权贤妃的人并不是吕美人,而是这个贾吕氏,贾吕氏下毒害死了权贤妃后又嫁祸给了吕美人。而且,不仅如此,这个姓鱼的宫女和贾吕氏还曾经合谋想下毒毒死朱棣。
朱棣大怒,大挖同党,“凡连坐者二千八 百人”,皇帝“皆亲临剐之”。其中有一个受刑的宫女当面怒骂朱棣说:“自家衰阳,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
问题就出在这一句话上了,翻译过来意思就是:你自己没男人的本事,因此我们才和年轻的宦官私通,有什么罪呢?这就点明了朱棣没有生育能力。
但是,《李朝实录》中说,这段历史是一个在“鱼吕之乱”中幸免于难的、名叫金黑的奶妈回到朝鲜后描述的,然而据史料记载,这个叫金黑的人并不是奶妈,而且回国的时候是在明英宗时期,绝对不可能是“鱼吕之乱”的目击者。而且,《李朝实录》中说贾吕氏是商贾家的女儿,然而按照大明的律法,商贾家的女儿是不可能进后宫的,更不可能被封为嫔妃。
退一万步讲,那个宫女说的那句“自家衰阳,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明显是在刻意中伤朱棣,朱棣没有男人的本事,难道太监就有吗?
所以《李朝实录》所载的故事纯属虚构,以此做出的推论当然也就站不住脚了。
第四种说法:疾病
我猜测,朱棣之所以32岁之后就再无子女出生,很可能是患上一种疾病,导致了不能生育,你要是问我为什么这么说,我也找不到史料支撑,猜的。
朱棣九个子女的出生时间分别为:1377年,1378年,1379年,1380年,1383年,1384年,1385年,以及1392年。
可以看到,从1377年到1385年,8年的时间里生了8个子女,而第八、第九个子女出生时间相隔了7年,换句话说,朱棣虽然是32岁后再无子女出生,但其实在25岁后只出生了一个儿子。而且,这个儿子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
所以我猜测,朱棣有可能是在25岁左右时,患上了一种疾病,导致其不能生育。后来经过医生六年的调理,恢复了一部分功能,这才生下了幼子朱高爔。然而,显然医生并没有彻底将朱棣治愈,这个孩子先天不足,很快就夭折了。从此之后,朱棣就再也不能生育了。
至于这种病是怎么来的,我猜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因为姚广孝曾向朱棣推荐了一位术士,名叫袁珙,这个人很厉害,朱棣起兵靖难前他就看出朱棣有帝王之相,后来朱棣对太子之位不决,请袁珙给儿子们相面,袁珙说朱高炽“天子也”,储位乃定。
但是,术士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炼丹,明朝的皇帝,除了朱元璋之外基本都信奉道教,也坚信服用道士炼出来的丹药,可以长生不老,位列仙班,可能朱棣也不例外。
所以我猜测朱棣有可能在25岁左右时,服用了袁珙等道士炼制出来的“仙丹”,导致自己失去了生育能力,尽管后来经过医治调养,但始终未能完全康复。32岁时所生幼子朱高爔早夭,可能已经是治疗后的最好结果了。
另外一种可能,叫做“生芹杀精”。史料记载朱棣喜欢吃芹菜,而且对芹菜的喜爱程度超乎常人,几乎达到没有芹菜就没法吃饭的地步,而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饮食过量的芹菜会产生杀精的副作用。可能随着芹菜在朱棣体内的积累,到25岁时达到了一定浓度,也就丧失了生育能力。当然,我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较小。
以上,都是我猜的,但大家觉得有没有那么一丝可能,让老夫猜中了呢?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朱元璋的四儿子,明朝第三位皇帝,人称永乐帝、永乐大帝。在登基之前朱棣一共有4子5女。但是他42岁当了皇帝后,在位22年,后宫佳丽如云,却没再有孩子,这是为何呢?
一、从宫女的口中得到真相
据记载,朱棣继位后,挑选大量的宫女充实后宫,仅有名有分的就有20多人。朱棣的后宫都是年轻貌美的女子,其中还有外国进贡的美女。
永乐七年(1409年)二月,朝鲜为明成祖送来了5位美女,其中有个权氏容貌俊美且擅长吹玉箫,很受朱棣的喜爱,她被朱棣册封为贤妃,许皇后去世后,朱棣让权贤妃掌管六宫。史书称其:
“姿质穠农粹,善吹玉箫。帝爱怜之。《明史》
而与权妃一块来中国的吕氏,被封为婕好,她嫉妒贤妃得宠,企图在她的茶水中投毒。永乐八年(1410年)朱棣带着权贤妃和吕氏一块出征漠北,凯旋而归时,朱棣最宠爱的权贤妃却死在临城。永乐十一年(1413年)因两家宫婢吵嘴泄密,朱棣非常悲愤,明成祖对吕氏及其宫人宦官进行株连残杀。
此时贾吕与宫女鱼氏私下与太监“对食”的事又被朱棣知道了,本来宫女和太监“对食”或者成为“菜户”这在皇宫内屡见不鲜。但是朱棣正为失去权贤妃的事伤心欲绝,皇帝正陷在“失恋”的痛苦中,你们还正大光明地“谈恋爱”?于是朱棣龙颜大怒,下令追查。宫女贾吕、鱼氏吓的用三尺白绫了结了。但朱棣并不罢休,接着查,这一查又节外生枝:竟然又查出这些宫女准备谋杀皇帝(估计是屈打成招)。这还了得,朱棣立刻将近2800名宫女给活刮了,再加上永乐初年他所屠杀的100多名宫女,约3000名宫女被处死。
临刑时有宫女自知难逃死罪,说出了一个秘密,她对着朱棣大喊:
“自家阳衰, 故私年少寺人, 何咎之有?”(怪你自己不行,我们才和宦官私通,何罪之有?)《李朝实录》
所以朱棣当皇帝后没有孩子的一个原因就是有“隐疾”。朱棣登基后脾气暴躁,狂杀宫女这很可能与他的生理缺陷有很大关系。
二、吃仙药所致
朱棣当上皇帝之后,追求长生不老
《明史·袁忠彻传》载:
“忠徼一日人侍,进谏日:‘此痰火虚逆之症,实灵济宫符药所致。’帝(朱棣)怒日:‘仙药不服,服凡药耶?’……”
由此我们得知朱棣是非常迷恋吃仙药的。
永乐十五年(1417)朱棣撰写的《御制灵清官碑》夸赞仙药药效无比:
“乃者朕躬弗豫,用药百计,罔底于效。神默运精灵,翊卫朕躬。顷刻弗违,随叩随应。屡显明征,施了灵符。天医妙药,使殆而复安,仆而复起,有回生之功,恩惠博矣。”
朱棣服药期间,身体虚弱,曾经有一个月都不能上朝,可见其身体亏损严重,自然不能生育。
三、长期骑马作战导致
朱棣作为马背上的皇帝,他长期对外作战,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可想而知。他继位后亲自率兵五次北征,在马背上跋山涉水,和敌军不断的厮杀,身体亏损严重。
四、国事繁忙,心理压力大
朱棣抢了侄子朱允文的皇位才当上皇帝,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他为此还多次篡改历史。他自然想做出更大的政绩来让天下人从心里接受他。于是日夜操劳,废寝忘食,最终得到大家的肯定。据记载:
他在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称“永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