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

隋朝为何攻打高句丽?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高句丽与中原王朝有很深的渊源,而且当时已经十分强大,威胁到中原王朝的安全;

第二、隋炀帝攻打高句丽,以此来巩固自己统治地位。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高句丽这个国家是怎么来的,只有了解这个问题以后,才会对高句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你可能会对你心目中的高句丽,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周武王灭商朝以后,纣王叔叔箕子没有投降,而是选择遁走,在周朝的威胁之下,越跑越远,最终跑到朝鲜半岛,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国家,史称“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占领了朝鲜半岛北方的大部分地区,一直存在到西汉建立,与卢绾的领地燕国为邻。

刘邦后来除掉异姓王期间,对卢绾下手,卢绾兵败以后,他的一个名为卫满的手下带着千余人投奔“箕子朝鲜”,不过这个卫满却不是什么善类,客居“箕子朝鲜”一年多以后,居然反客为主,鸠占鹊巢,一举推翻了“箕子朝鲜”,建立了卫氏朝鲜。

卫氏朝鲜的北方有一个扶余国,在卫氏朝鲜建立之初,扶余国的一位王族成员朱蒙,因为在国内受到排挤,不得已向南逃窜,最终在卫氏朝鲜的北方建立了一个小国家,名为高句丽。

这个时候开始,卫氏朝鲜、高句丽、扶余与汉朝成为邻国。

不过,这种相对稳定的局势,却因为汉朝的使者而一举破获了。这位使者名叫涉何,他此次受汉武帝之命出使卫氏朝鲜,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卫氏朝鲜此时的掌权者,卫满的儿子右渠,能够像他父亲一样,带领卫氏朝鲜向汉朝继续称臣,并且每年纳贡。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1

偏偏涉何是一个“硬汉”,强硬拒绝了涉何,并且派遣一位官员送他出境,涉何乃是天朝上国的使臣,此行非但没有成事,反而受一肚子委屈,越想越气,当来到汉朝边境时,一怒之下竟然给送他的朝鲜大臣给杀了。

汉武帝听说此事之后,认为这是卫氏朝鲜不给面子,便派大军进攻卫氏朝鲜,并成功消灭了卫氏朝鲜,建立了汉四郡,分别为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

这四郡的长官从此以后由汉朝委任,也就是说,在朝鲜半岛的北方大部分地区,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咱们中原的统治下存在,从开始到结束,大概有1600年左右。

不过,天下大势变幻莫测,曾经不可一世的东汉,依然没能逃过分崩离析的结局,中原对朝鲜半岛的统治力迅速下降,经历了东汉、魏晋南北朝之后,汉四郡早已失去,取而代之的则是与之毗邻的高句丽。

高句丽在此期间,出了两位能人,第一位是第十九代王广开土王谈德,他在位期间,为高句丽迅速扩大领地,一举占据全部汉四郡,并且成功征讨百济、契丹、夫馀等地。

第二位则是小兽林王,他在位期间主要引入宗教、发展教育、并对军队进行改革。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2

经过这二位的铺垫,高句丽的提升之路越走越顺,迅速发展的结果,便是成就一个强大的高句丽。之后经过20几年的发展后,高句丽在长寿王时代,已经发展为东临日本海,南至牙山湾/竹岭,西至辽河,东北尽有挹娄之地。

此时的高句丽其实并非很多人印象中的弹丸之国,而是在巅峰时期,坐拥人口五百多万,军队更是高达60万,而且是一个包含汉人在内的多民族国家,虽然高句丽主要以山地为主,却已经发展出强大的骑兵,成为威胁中原王朝的一个“心病”。

隋朝时期,高句丽得到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开始兴建长城,对于这种情况,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高句丽对隋朝的威胁已经达到无法忽视的地步。

卧榻之侧,高句丽飞速发展,和平固然可贵,但是当敌人发展到足够强大的时候,便会对其他国家资源进行抢夺,尤其是在古代,粮食匮乏、天灾不断的情况下,一旦有饥饿逼近高句丽,那么中原的和平将瞬间被高句丽的铁器踏破,甚至会从此亡国,这并非危言耸听。

隋朝建立以后,结束了中原的多年纷争,自然要稳住高句丽,恢复国力,等到国力恢复以后,便要对高句丽进行攻打,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消耗掉高句丽的战斗力,将战场放在敌国,远比等敌国入侵要好得多。

隋炀帝杨广登基之后,便迅速组织了对高句丽的进攻。在后世的评判中,对于隋炀帝此举多有批判,称其劳民伤财,最终导致隋朝快速亡国。

隋炀帝杨广修建大运河也好,攻打高句丽也罢,其实都不是昏招。

隋朝虽然短暂,但是却十分强大,这种强大不仅仅指军队的战斗力,而是综合的国力,不仅有对外作战的大军,而且有修大运河、洛阳城的能力。

隋朝虽然二世而亡,但是隋文帝的高明不输任何开国皇帝,而他的继任者隋炀帝,也是一代不错的君主,之所以不能称之为明君,实在是因为他是亡国之君,如此称呼,恐怕引来无数非议。

根据前面我们对高句丽的了解得知,隋炀帝攻伐高句丽是非常正确的举动,如果不主动进行对高句丽的消耗战,势必要增兵边疆,增加国家的军费开支负担,长期来看,得不偿失,所以,征伐高句丽并没有错。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3

隋炀帝征伐高句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隋朝当时虽然强盛,但是权力和资源却大部分掌控在关陇贵族和山东豪强手中,隋炀帝虽然是帝王,却无时无刻不受到他们的掣肘。

杨广想要摆脱如今的局面,就需要将资源进行重新分配,自己采取强硬手段自然不行,于是杨广想借大军作战来达到目的,并且可以解除心腹之患,战争胜利以后,通过亲征又能培养一批自己亲信的军官,从此内掌朝政,外掌军权,又消除外患,是一个一箭三雕的举措。

杨广计划的虽然巧妙,但是关陇贵族和山东豪强也不是吃素的,总之,杨广攻打高句丽并不是错误,但问题是,在多方势力的角逐下,杨广又急于求成,最终三征高句丽耗尽民力,引发动乱,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一句成王败寇或许无法准确盖棺定论,杨广的功与过也就留给后人评说,虽然他是一个“失败者”,但是从全局来看,杨广作为皇帝的想法还是正确的。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4

隋朝一直以来攻打高句丽,十分正确,有高句丽这样的强敌在,任何人有志向的掌权人在杨广的位置上,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隋朝倾全国之力攻打高丽,主要是因为隋炀帝的冲动,或者说是因为他太想做个完美的皇帝了,他太想做千古一帝了,本来没必要跟高丽死磕,却不惜豪赌高丽战争,最终赔上了全部。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5

历史上隋炀帝的恶棍名声

隋炀帝在历史上留下的标签是超级恶棍,但他也是历史上被黑的最惨的皇帝,史书给他安的恶名非常多,如弑父、杀兄、淫母、幽弟、残暴、奢靡、荒淫,可以说是给他办了个亡国之君大全套,所有当亡国之君的品质他都沾上了。

按道理来说,对于一个十恶不赦的恶棍大家直接把他拖出去毙了就行了,但我们也知道这个世上既不会有绝对的好人,也不会有绝对的恶人。之所以会如此贬低他,主要是缘于唐朝与隋朝都出自于一个集团,关陇集团,而唐高祖李渊还是隋炀帝的表兄弟。新的王朝在取代了旧王朝之后总要给自己坐天下找个理由,这个理由通常都是贬低前朝,但隋朝与唐朝又都是一个集团出来的,唐朝也不好贬低关陇集团,那就只能贬低隋炀帝了,因为隋炀帝是个十足的恶棍,所以唐朝替天行道代替隋朝成为了天下之主就说的通了。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6

被人误解的隋炀帝

那历史上真实的隋炀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真实的隋炀帝其实没有很多史书记载的那么不堪,比如好色,按照很多史书的记载隋炀帝就是一个整天把生殖器挂在头顶的这么一个人,只要是见到女人就会如饿狼一般地扑上去。比如《隋书》,也就是李世民的马仔魏征写的那本,就有记载说隋炀帝杨广在20岁的时候带领五十万大军平灭了陈朝,把当时陈后主的宠妃张丽华纳入了后宫。按照我们一般人的推测,张丽华作为宠妃肯定是长得很美了,杨广见了必然色心大发,恨不得提起裤子马上就上了。可如果我们仔细一想这事根本就不可能,首先当时的杨广只是个普通的皇子还不是太子,还在夺嫡,平灭南朝是他重要的政治形象工程,他不可能拿这种大事开玩笑。而且当时张丽华的名声很坏,是举国皆知的淫荡、奸诈的妇人,而平灭陈朝重要的合法性就是要干掉这样的奸诈之人。如果只是把张丽华当成一个简单的美丽的肉体来看待,这就太没有政治常识了。更重要的是,当年张丽华的儿子都15岁了,以此推测张丽华至少也30岁了,20岁的小鲜肉对一个30岁的御姐如此感兴趣,这口味未免也太重了,这是怎么说也说不通的,所以这个事情我们可以推断是污蔑。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7

另一个事情就是弑父,这在封建王朝时代是最大的罪名。说的是在隋文帝也就是他老爹临死的时候,隋炀帝突然脱下了多年的伪装,公然调戏起了隋文帝的妃子,事情败露后就一不做二不休杀了老爹直接登基。这个事情其实在《隋书》中都没有记载,后来的史书却对这个桥段大写特写了起来,才有了今天我们一般所知的版本。其实这个事情太不符合逻辑了,要知道隋炀帝在成为太子之前已经隐忍了多少年了,直到他老爹隋文帝当了20年皇帝的时候才把原先的太子杨勇废了,换上了杨广当太子,在此之前杨广一直都是一个礼贤下士、勤俭节约的这么一个很正面的形象,他是靠着自己出色的表现才把杨勇给比了下去,成为了隋文帝的接班人,并不是靠的阴谋诡计。即便杨广真的是个伪君子,他隐忍了20多年,到了最后几个小时,在老爹快要死的时候,他就突然忍不住了,色心大发现出原形了,这可能么?这个时候对于杨广来说最好的做法就是恭恭敬敬地服侍老爹这最后的几个小时,然后顺利地接班,挺过最后几个小时,天下就是自己的了。而且当时的政治局势也非常凶险,他的几个弟弟在外头,有内线报告说要造反了,这个时候还去色心大发,还搞出这种幺蛾子,可能么?

完美的皇帝

其实杨广刚继位为帝的时候,天下是一片太平的,风调雨顺,民生殷实,按道理来说杨广当一个守成之君就可以了,但是在当时来说并非如此。因为隋文帝杨坚最后的几年,也就是开皇20年到仁寿4年的这段时间里整个朝政是稀烂的,老皇帝晚年犯了很多糊涂,搞了各种屠杀功臣,对老百姓各种盘剥,现在终于迎来了一个新的天子了,而且这个天子名声很好,又是风流少年,在满朝文武和天下人看来,大隋是要更上一层楼了。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8

天下人是这样看的,隋炀帝本人也是这样认为的,他也知道隋文帝晚年做的那些事情是不对的,所以自己一上台就宣布了三件事情,一是把隋文帝晚年颁布的严刑峻法全部废除,法律变得宽松了起来,即便是谋反的连坐大罪也废除了,也就是说谋反只杀谋反的人,不牵连其他人,这在中国古代史上,也只有杨广做过;二是普免天下钱粮,切实减轻百姓负担,而且这点在杨广执政期间还做过很多次,一次一次地降低天下的税率,所以他其实也是一个懂得用宽仁治理天下的皇帝;三是实行科举制,科举制也正是从杨广时代开始的。

在杨广做完这三件事后,世间普遍认为杨广是一代明君,称颂贺表如雪片一般地飞向了朝廷,但这对于杨广来说不算什么,对于杨广来说他要做千古一帝。

巩固统一大帝国

在他登基第一年的11月,他征召了十万民夫在洛阳北边修了一条一千里长的堑壕,说是为了防止北方突厥骑兵南下。又过了些日子,隋炀帝宣布在洛水之滨修建帝国新的都城洛阳。到了来年,隋朝就征发了百万民夫在洛水之滨修建新都洛阳。又过了些日子,隋炀帝又发布诏旨,又征发百万民夫修建大运河的第一期工程通济渠。又过了几天,隋炀帝又派出几位大臣赶到南方,要为五个月后皇帝的南巡打造万艘大船。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9

看到这里,我们熟悉的隋炀帝就出现了,这种做法跟秦始皇就非常类似了,滥用民力去修建众多庞大的工程。为什么他要这样做呢?按照很多正史的记载,比如《资治通鉴》,其中就有术士跟隋炀帝说他五行属木,就不能待在长安而是要去洛阳,于是隋炀帝就修建了东都洛阳。又有术士跟隋炀帝说,东边的睢阳有王气,有人会取你而代之,隋炀帝便问该怎么办呢?术士就说要修运河,破坏他的王气,于是就修了大运河。其他的史书还有很多五花八门的解释,但其实这些解释都站不住脚,隋炀帝不可能会因为如此可笑的理由去征发数百万民夫干这么大的事的。

其实在隋朝统一之前,中国已经经历了四五百年的分裂,当时分裂的势力仍然是非常大的,而隋炀帝做的这两个工程其实是为了巩固统一。首先把都城从关中迁到洛阳,就便于控制关东地区的局势,如果首都只在关中的长安,一旦山东、江南发生了事情,就会鞭长莫及。比如在他登基那年,他的弟弟就起兵造反,消息两个月才传到了长安,虽然这次反叛最后还是镇压下去了,但也释放了一个危险的信号,帝国必须加强对关东地区的控制,迁都洛阳就是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10

而隋炀帝当过近10年的江南总管,对南方的事情是非常了解的,虽然国家统一了,但人们在精神文化上还没有统一。修建大运河可以方便南北的商贸、文化交往,也更方便军事的调动,一旦南方有事从军事上就能马上做出反应。

所以修建东都洛阳、大运河都是重组帝国地缘格局的重要步骤。而且他老爹隋文帝积攒了20多年,到了他继位的时候国家有的是钱,作为一个富二代来说这么多钱那就花了,而且这些钱也都用在了刀刃上。

或许你会说,也不能把老百姓逼的太狠,逼得太狠了老百姓是会造反的。但是在隋炀帝的时代,泥腿子造反就没成功过,虽然秦末时期有陈胜吴广起义,但最终推翻秦朝的还是贵族的西楚霸王项羽,在隋炀帝时代,按照历史经验来说只要控制住了贵族,天下就不会造反,也不会造反成功的。

走下神坛

隋炀帝的年号叫大业,千秋大业的大业,在隋炀帝看来,他是要做千秋大业的。

到了大业五年的时候,隋炀帝还亲自带队出征吐谷浑,打通了丝绸之路,把青海纳入了帝国版图。当时天下的经济也是好得不得了,他上任五年来天下风调雨顺,财富滚滚而来,帝国的民户达到了890万户,人口达到4000多万人,这个数字可能你没什么感觉。后来即便是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时期,民户也只有300万户,仅为大业五年的三分之一左右。所以说到国力强盛,杨广的大业5年达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巅峰。这个时候的杨广几乎已经是千古一帝了,但是在杨广看来还有件事情他还没有做,也就是这个事情把他从千古一帝的神坛拉下了地狱,这个事情就是东征高丽。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11

▲如果时间定格在大业五年,隋炀帝确实是一位明君

大业五年年末,隋炀帝宣布要兵发辽东攻灭高丽,这在很多历史学家看来完全是没必要的事,高丽就是今天的朝鲜,距离中原山高水远,又是一个蕞尔小国,打这样的国家完全没必要。

但是在当时的隋炀帝看来却是必要的,首先朝鲜脱离中国本部是晋朝才发生的事情,高丽原先就是中原文明的一分子,其开国始祖就是商朝的箕子,这对于当时的隋朝来说,要统一天下的话,还缺了个高丽;第二在于当时的高丽并不是一个人畜无害的国家,当时的高丽其实非常地蛮横,经常欺负周边的小国,并且与北方的突厥眉来眼去,对中原王朝构成了心腹大患。其实攻灭高丽这个事情,也不是隋炀帝的想法,在隋文帝时期朝野就达成了共识要征伐高丽。后来即便是英明神武的唐太宗出兵高丽也失败了,所以在哪个时期,至少在中原王朝来说,攻灭高丽是一个战略决策。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12

只不过隋炀帝打高丽在时间上出了问题,当时隋朝刚搞了洛阳和大运河两大工程,钱也用的差不多了,所以满朝文武都反对攻打高丽。不过隋炀帝是个在智力上非常有优越感的人,此前攻灭陈朝、当上太子、攻打吐谷浑、修东都洛阳、大运河这些事他都干成了,他对自己非常有自信,在他看来,下面的人只要执行就行了。

于是从大业5年开始到大业7年,隋炀帝就一直在准备攻打高丽,这一打就不得了了,根据后来历史学家的推算,这个时期隋炀帝征发民夫的总量,达到了之前所有工程征发民夫的总和还要多,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数量呢?他第一次征伐朝鲜就动用了100多万士兵,其背后动员的后勤人员、民夫我们可以想象那就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为了这次出征,他还把大运河从河南修到了河北的涿州,因为这次出征,全国的男人都不够用了,最后连妇女也征用了,才刨出了这么条运河。

可以说当时隋朝是举国之力去跟高丽打,那隋炀帝为什么要动用这么大的力量去打一个小国呢?其实跟隋炀帝本人也有关,虽然他之前也带兵打过仗,比如攻灭陈朝、吐谷浑,但都没打过硬仗,这点隋炀帝本人心里是非常清楚的。而且之前每次打仗他都是出动庞大的军队,陈朝是腐朽不堪,很快就被灭了,吐谷浑是个小国,一看这么多大军打过来了,也很快就投降了。所以这次打高丽隋炀帝也是同样的思路,就是把自己吃成一个胖子,就算打不死你,压也能压死你。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13

而且对于隋炀帝来说,这是他千古一帝的最后一步,他打算做完这个事情以后,从此就天下太平,再也不征用民力了,天下就休养生息,过太平日子了。

可隋炀帝倒霉就倒霉在这里,高丽偏偏就跟隋炀帝干了起来,辽东城就是死守,隋炀帝百万大军围攻辽东城就硬是打不下来。隋炀帝便继续围着辽东城,又选了三十万军队直扑朝鲜本部,但当时的高丽人也很是凶悍,他们诱敌深入,在平壤周边的一次战役中打败隋军,三十万人入朝最后只回来了2700人,之后就是全军崩溃,一直退到了涿州才止住了脚步。

一错再错

对于从未失败的隋炀帝来说,这次失败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此后他一头钻进了皇帝的御帐半个月没出门。此前杨广的牛也吹大了,在洛阳预备了凯旋仪式,把各国的使臣都接到了洛阳,打算在各国面前做个大秀,这下脸真的丢大了。

半个月后,他出了帐篷,立马决定继续赌,所有人准备第二次出征,这就使他彻底跌入了深渊。要知道之前隋文帝杨坚征伐高丽,一看不行就收手了。后来唐太宗也是如此,一看不行也及时收手了。这个时候的隋炀帝就像一个赌场上输红了眼的赌徒,在运势不好的时候还加大了赌注,这就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第二次征伐高丽,比第一次的规模还要大,是第一次的两倍。在第一次征伐高丽之前,隋朝的国力已经用的差不多了,而且第一次征伐高丽还付出了几十万人的死伤,大量的粮草、辎重丧失,等他第二次又动员了两倍的力量再次扑向高丽的时候,这个时候国家成了什么样子了?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14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老百姓就真的活不下去了,已经到了全国服兵役的时候了。当时就流传了首著名的歌谣“无向辽东浪死歌”,老百姓就认为,反正跟着皇帝到辽东是个死,不去也是个死,还不如跟你拼了算了。于是这个时候各地就出现了盗贼,不过杨广并不在乎这些,他一直认为泥腿子造反不会成功。

第二次征伐高丽的时候,杨广围着辽东城在打,洛阳的杨玄感竟然叛变了,而杨玄感是隋朝重臣杨素的儿子,是个货真价实的贵族,隋炀帝一看杨玄感叛变就知道情况不妙,立即回军,第二次征伐朝鲜就这样失败了。等隋炀帝回到涿州的时候,杨玄感的叛乱就被平定了。可隋炀帝是一个经不起失败的性格,他决定再次豪赌高丽,于是就有了第三次征辽东。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15

其实到了第三次征辽东的时候,高丽人也被打的民穷财尽了,于是便向隋炀帝认错了,到了这个时候隋炀帝其实已经不行了,一看高丽人认错了,便班师回朝,就算胜利了。

走向灭亡

而这个时候的隋朝其实已经乱了。就在他从高丽回来的路上,盗贼竟然能冲散他的御林军,抢走他四十几匹御马。对于这个时候的隋炀帝来说,已经能不能成千古一帝的问题了,而是能不能保住杨家江山的问题了。

此后几年隋炀帝基本就是个灭火队长,全国到处灭火,到了大业10年的时候他就过得非常凄惨了,因为各地朝贺新年的使节都没法进京了,各地的道路都被起义军阻断了。这个时候的杨广其实已经疯了,据史书记载,他经常夜里做噩梦,经常惊叫而醒,要找一堆妇人不断地安慰才能睡觉。这个时候的隋炀帝已经变成了一个婴儿,一个需要关怀的婴儿了。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16

▲到了最后,隋炀帝知道自己的人生已经不可挽回,便索性麻痹自己了

所以后来他的很多事情我们都能理解了,他知道自己失败了,就干脆变成一只把头埋在地里的鸵鸟,什么事都不管了,就自暴自弃了。他就干脆离开了东都洛阳,来到了扬州,来到他熟悉的当了10年江南总管的地方,远离了让他非常操心的地方,至于北方,爱咋地咋地吧。

后来他在扬州淫乱、奢靡的时候,其实已经不是原先的隋炀帝了,而是一个被现实打败,一个等死的婴儿了。于是这个时期也留下了一个著名的故事,有天他在扬州的行宫里就摸着自己的头颈说道,如此好的头颈,将来谁会砍掉呢?陪着他来到扬州的御林军都是北方人,一看皇帝待在南方不想回去,便索性发动政变杀了杨广,这就是隋炀帝杨广最后的结局了。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17

总结:

其实征伐高丽,是隋唐时期的战略性决策,无论是隋文帝也好、隋炀帝也好还是后来的唐太宗、唐高宗,他们都是要征伐高丽的。只不过隋炀帝的目标是千古一帝,他认为自己做的任何事情都要做成,隋文帝和唐太宗在征伐高丽不利的时候都知道及时收手,可隋炀帝没有收手,反而越打越大,最后赔上了自己的全部。

千古一帝的伟业,最终压垮在了送他上路的一尺白绫上。


国家安全无小事,凡占领关外者,关外就可成为他们的大本营,也就是图谋关内的军事经济后勒基地,所以重兵征伐,就是还没有在关外经营生根发芽,将后患除掉,这是基于国家长久的战略安全考虑。

古代打仗不像今天,交通运输通讯这么发达,能快速的集结各地的野战军集团,古代打仗从总司令部下达作战命令,各路大军因路程不一样,在到达战场集结待命,平均至少要一个月。

若古代是要发动数十万人集结的战争,基本上就是一个国家全部的野战军事力量,都是从全国各战区调集野战集团大军,后勒保障工作都需要准备很长的吋间,特别是远征,因野战军是从各地抽调的,还有面临他们的水土不服影响战力的问题。

古代发动数十万的征战,就是国家力量的大行动,劳民伤财,所以古代若要发动一次远征,就必须集结绝对的优势,短平快的灭掉对方,以绝后患。在消灭了对手后,除了一部分集团军班师回朝之外,还需要边防驻军防守,城防驻守,机动的野战军防守,这就是为什么古代远征,需要数倍于对手的原因。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18

 

咱们有必要先强调一下,高句丽可不是高丽,和棒子们一点关系也没有。韩国一些历史发明家非常希望自己的祖先就是高句丽,这样整个长白山就都是他们的了。故事虽然编的有模有样,但事实就是事实。而且我们已经对高句丽成功申遗,奉劝韩国的历史发明家们,没事就洗洗睡吧。

高句丽的核心城市在今天的中国吉林一带,大家可以看下图: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19

 

大家可以看到,高句丽的主体在中国东北,一部分已经延伸到朝鲜半岛。唐朝灭高句丽两百多年后,高丽才建国,首都设在今天的开城附近,这才是韩国人所说的高丽,和高句丽没半毛钱关系。

大家都知道,隋朝是举国攻打高句丽,再加上修运河才亡国的。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这两件事可不是隋炀帝自己拍脑门想出来的,隋唐时期的政治生态还是以氏族贵族为主体,这些国策必须得到贵族的支持才能往下进行,所以攻打高句丽是得到统治阶级内部支持的。

到了唐太宗上位后,这为猛人继承了老丈人隋炀帝的遗志,也跑去教训高句丽,只不过就随便打了几下,没有对高句丽造成什么实质伤害。一直等到太宗的儿子李治继位,在公元666年,高句丽发生内乱,李治派出大军进入东北,从四平一直打到了平壤,直接把高句丽灭了国,把高句丽的贵族一并带到西域去接受劳动改造,大唐名将高仙芝就是高句丽的贵族后裔,后来在西域和阿拉伯人死磕,不过最后在安史之乱中被老年痴呆的李隆基给处死了。

讲完大概的历史背景,咱们再来聊聊隋炀帝为什么非要死磕高句丽。

其实大家从地图上可以明白,高句丽的面积很小,基本上成不了气候,只要你不搭理他,他是不敢自己去招惹中原王朝的。但是如果大家把地图缩小,整体去看中国的地缘位置,你就会发现高句丽的旁边还有一大坨东西,那就是北方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突厥人,这些突厥人的想法可不太一样,他们整天想的就是吃着火锅唱着歌跑到中原去打劫,对中原的生活充满了幻想。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20

 

问题的关键是高句丽勾搭上了突厥人,这俩货开始联合起来侵扰隋朝的北方重镇,这就引起了隋炀帝的愤怒。从军事和经济角度上去看,打高句丽的难度要明显小于在草原上追突厥人,因为高句丽是个农耕社会,他们在那跑不了;而突厥人是游牧民族,打得过打,打不过就跑,风险和成本要高出高句丽好几倍。

所以,攻打高句丽就成为了性价比最高的选项。只不过让隋炀帝没能料到的是,高句丽这个国家简直就是厕所里的小强,虽然小,但是战斗力惊人,举国打了几次都没打下来,最后隋朝内部先崩了。

从后来的历史可以看出,东北对于中原王朝的稳定非常重要,明朝失去朝鲜失去了江山,晚期丢掉朝鲜也被日本人占领了东北,新中国成立后不惜代价出兵朝鲜,就是看到了朝鲜对于中原王朝的重要性。

如果高句丽和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联手,那中原王朝很难抵挡来自北方的多个方向的攻击,显然隋炀帝和唐太宗都看到了这一点。只不过隋炀帝这个人什么事都不能忍,越是难啃的骨头就越要用牙嚼碎,最后被贵族势力所抛弃了。

最后用隋炀帝的一句话解释为什么非要死磕高句丽吧,那就是:“勿遗子孙忧也”。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可以肯定的说隋炀帝伐高句丽并不是炫耀武力,至少第一次不是。因为从他的父亲杨坚到后来的李世民直到唐高宗李治都在一直攻打高句丽。所以说平定高句丽是隋唐时期统治阶级的共识。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共识,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1. 统一全国的需要。高句丽所处地域曾是汉朝的领土。在公元前108和公元前107两年,汉在这里先后设立了四个郡分别是: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到了曹魏和西晋皆保留了乐浪郡和玄菟郡,直到后来五胡乱华中原动荡,句高丽得到了发展的空间从而成为了一个割据一方的政权。到了隋唐时期,统一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如果要进一步统一全国恢复汉界高句丽就必须攻下。所以进攻高句丽并不是炫耀武力。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21

汉四郡

 

2. 高句丽所处位置十分重要,是历代必守的战略重地。高句丽所处之地不只是朝鲜半岛,还包括辽东地区。辽东地区历来是中原王朝重点防范之地,汉朝设置了汉四郡,魏晋也管辖了辽东地区,唐朝历经了两代君主才降服了辽东地区。到了宋朝由于没能有足够的军事实力控制北方,虽然经济发达但却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压力。到了明朝稍定中原后率先要解决的还是朝鲜问题。到了明后期最大的外族威胁还是在辽东。可见辽东政权一直都是古代中国政权的威胁。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22

 

3. 隋炀帝时期高句丽并不安分。高句丽兵力最多时达到了60万,他们会时不时的袭扰隋朝的边境,不仅如此,他们还会勾连突厥和契丹阻碍隋统一天下。

杨广征伐高句丽理由是充分的,但是太过急躁,不顾民力。特别在第一次失败后,为了面子不顾民生继续发动了第二次,在第二次由于国内杨玄感兵变而中断后,还急于发动第三次征伐,可以说杨广此时已经疯了。第二次征伐时杨玄感起兵时,各地已经有农民起义军响应了,可以看出此时的隋朝内部已经是个火药桶了。这是稍有理智的人都会知道要让人们修养生息了。可杨广仍不管不顾的仍然要发动战争。可见民生在他的眼里真的一文不值,从这一点看说其是个暴君还是有道理的。可见一个帝王再有抱负和才能,也要顾及当时的民生。既要国家的强大,也要人民的富足才能持续发展。不能把国强和民富对立起来。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23

大运河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24


首先,高句丽不是游牧民族。高句丽人随山谷以为居,饮涧水,是农耕加渔猎的族群,有固定的居所,在平原上建有众多的山城,在辽河以东建有千里长城。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25

 

隋朝打高句丽,一个是因为高句丽虽然向隋朝纳贡称臣,但是与北方突厥汗国联系密切,表面臣服,却不把隋朝放在眼里,而且时附时叛,野心勃勃,占据辽河以东及朝鲜半岛的大片领土。二是,中国自秦以来,以中原为核心发展起来的大一统王朝,辽东自汉晋时期是中国疆域的组成部分,所要隋朝要实现真正的统一必须收复辽东地区。三是,高句丽的军事实力很强大,人口几百万,当时已有具装骑兵。高句丽征服了周边靺鞨部落,以靺鞨精锐骑兵为先锋,屡寇辽东及朝鲜半岛,对周边的靺鞨、契丹、新罗形成威胁,并联合靺鞨、突厥人对抗隋朝。四是、东亚是朝贡体系,中原王朝为核心,由于高句丽阻隔,东北亚的靺鞨、新罗、契丹等部落政权的朝贡之路被高句丽控制,隋朝要打通东北亚的交通,收复失地,实现统一必须要征服高句丽。五是,高句丽步步为营,不断蚕食辽东的领土,建有易守难攻的山城,可以说是打不死的“小强”。西汉时只是玄菟郡的治县,后来发展为侯国,东汉时称王,隋朝时期已经是东北亚的强国。

所以隋王朝四次出兵,征发百万大军,也要灭了高句丽。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26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27

(隋炀帝剧照)

隋炀帝,是隋朝的第二个皇帝,也是隋朝最后一个皇帝

眼见老子盖高楼,眼见儿子把楼整塌了。究其原因,是因为隋炀帝雄兵黩武,三征高句丽,导致民怨沸腾,最后,国内起义军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最后,隋炀帝被宇文化及发动政变弑杀。

所以,隋炀帝把大好江山丢了,和三征高句丽有关。

可是,为什么一定要征伐高句丽呢?为什么还要派出白万大军呢?

隋炀帝征伐高句丽的原因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28

 

1、高句丽太过猖狂。

说起高句丽,它可不是鸭绿江对岸的朝鲜半岛,而是包括了两大部分,一是朝鲜半岛,二是辽东。高句丽,建国于西汉,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

在隋朝的时候,高句丽在东北势力很大,对隋王朝的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且野心在不断的膨胀。

“《隋书•列传第四十六》,“明年,元率靺鞨之众万余骑寇辽西,营州总管韦冲击走之。”

啥意思?说在隋文帝时期,高句丽占了辽东,开始攻击辽西,而且当地政府的武装组织,还没有办法。

隋朝书写道:“往岁为高丽不供职贡。无人臣礼”

这意思太明白,以前是常常纳贡的,现在,高句丽根本不把隋朝放眼里,没有纳贡不说,还把隋朝皇帝不放到眼里。

如此情况,隋朝皇帝怎么能不讨伐呢?

2、高句丽奸诈无比,出尔反尔。

公元598年,隋文帝派了大队人马讨伐高句丽。

一看隋朝认真了,高句丽立刻秒怂,开始称臣。

但是,隋文帝死后,高句丽又不老实了,说实话,人家瞧不上隋炀帝。

老爹前脚刚走,高句丽就开始反对自己了,如此出尔反尔,让隋炀帝非常气愤。

3、隋炀帝三次亲征,彰显自己的文治武功。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29

 

大业8年-大业10年(公元612-614年),隋炀帝连续三次征伐高句丽,这是要展示自己的文治武功。

第一次携众百万,结果还被高句丽干败。第二次征伐高句丽时,又恰逢杨玄感反隋,于是,双方就此罢兵。第三次讨伐高句丽时,国内的民众纷纷起义,高句丽又适时服软投降,于是杨广见好就收。

总之,隋炀帝讨伐高句丽的原因就是三个,一是高句丽在边境猖狂无比,影响统治。二是高句丽出尔反尔,奸诈无比,导致隋炀帝想彻底解决这个烦恼。三是隋炀帝想做伟大的君王,千古留名。

隋炀帝为何要率众百万亲征?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30

 

隋炀帝的江山,就是因为三年征伐高句丽给搞没了。问题是,高句丽也不算大国,隋炀帝为何要出动百万大军征伐?

1、高句丽有一定战力,不可小觑。

隋朝时期,高句丽有一定战力,不可小觑,虽然我们感觉高句丽不大,但人家鼎盛时也有60万左右的军队(据专家考证),不可小觑。

隋文帝时期,派出去30万大军,勉强获胜。

到隋炀帝时期,为了打胜仗,第一次征伐高句丽更是率领了113万大军、200万民夫前去征伐高句丽。即使如此,隋炀帝的第一次高句丽之旅,还是以失败告终。

一句话,高句丽不弱,所以派了重兵出击。

2、隋炀帝重兵出击高句丽,想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高句丽在辽东还好对付,但到了朝鲜半岛,隋朝也不好解决。

为了一劳永逸,为了打服高句丽,隋炀帝起了重兵。第一次100万雄狮,第二次、第三次都是 率兵好几十万出征。

高句丽是个难啃的骨头,隋炀帝想出动大军一次性解决。

不过,事与愿违,攻克非常费劲。

戏剧的是,当隋朝在618年覆灭后,高句丽依然还在,直到唐朝高宗时期,高句丽王朝才被彻底瓦解。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31

 

隋炀帝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看目标,看手笔,都像做大事的样子。但是,隋炀帝完全忽略了自己的实力,忽略了民意,因为连年的穷兵黩武,让国库空虚,百姓民不聊生,于是,各路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而一些贵族们也开始蠢蠢欲动。

最后,杨广的表哥李渊,发挥出色,代替隋朝建立了唐朝。


为打高句丽,大隋是真的把命都拼掉了。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是隋亡的重要原因。

隋为何非要征高句丽呢?征就征吧,为什么又把煌煌大隋整没了呢?

中国之地

高句丽统治的许多地区本中国之地。

当时的高句丽,除统治今朝鲜北部外,还统治了辽河以东的大片地区。

尽管当时高句丽的统治中心已经由国内城迁到平壤,但其统治的大部分地区,尤其精华之地,皆在辽东。

辽东之地,自古为中国之地。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32

因此,隋炀帝的大臣裴矩疾呼: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到以之封为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

不单是隋炀帝的大臣如此看,后来唐人也这么看。

唐高祖时期,温彦博表示:辽东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家玄菟郡耳!魏晋以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

唐太宗时期,唐朝使者直接表示:辽东诸城,本皆中国郡县。

唐太宗本人后来更是言简意赅:辽东本中国之地!

因此,隋唐征高句丽,也叫征辽东。

辽东既然是中国故土,为何不收复呢?

高句丽的威胁

事实上,不单中原王朝认为高句丽所占区域多为中国故土,高句丽自己也心中也很清楚这一点。

因此,南北朝时期,高句丽就把自己放在与南朝类似的位置上,与南朝结好,试图联合南朝抗拒北朝。

在隋灭陈以后,高句丽意识到危险:辽水比不上长江,高句丽的人口比不上陈国,必须悉心备战,“治兵积谷,为拒守之策”。

同时,由于高句丽的实力、文明水平在东北地区各民族之上,因此,靺鞨、契丹等少数民族与其关系紧密,构成了反隋的联盟。

隋文帝时期,高丽王高元曾“帅靺鞨之众万余,寇辽西”。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33

可以说,此时高句丽对中原王朝的威胁,已经比后世努尔哈赤初起时还要大了。

隋炀帝时期,又发生了令隋炀帝更为不安的事情。

隋炀帝率人马北巡突厥时,高句丽使者正在启民可汗牙帐,启民可汗不敢隐瞒,将使者引见于隋炀帝。

高句丽暗遣使者“先通于突厥”,是极为危险的事情,很可能意味着西北、东北地区的势力形成一个反隋的联盟。

显然,高句丽尽管名义上朝贡于隋,但其对隋的态度是敌对的。

既占据中国故土,又态度敌对的高句丽,显然是应该要征伐的!

所以,隋唐几代帝王,无论仁暴,都征伐高句丽。

征高句丽固然没错,然而,把自己打得亡国,那就是隋炀帝的问题了。

隋炀帝的错误1:规模太大

高句丽虽然不弱,但与后世的辽、金、蒙古不是一回事,与高句丽的战争本质上是边疆战争。

边疆战争,有胜有败,但一般没有像隋炀帝一样把自己玩死的。

隋炀帝的打法,确实是求死。

边疆战争,路途遥远,补给压力大,因此,兵贵精不贵多,一般几万人,最多十几万人去打。

隋炀帝发动的规模就大了!

据《通典.食货志》记载,隋炀帝三征高句丽,“皆兴百余万众,馈运者倍之”。

征发到前线的人数就有百万了,运输者又“倍之”,合到一起差不多300万了!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34

路途遥远,要维系如此大的开销,其消耗的人力、物力是惊人的。

其中,仅征调的鹿车(小车)夫就多达60余万,每2人推1辆鹿车,载米3石。

由于路途遥远,车夫自己也要消耗大量的食物,因此,运输效率极为低下。

所以,首次讨伐高句丽时,尽管隋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才行及中路,粮已将尽”。

费了惊人的人力、物力,仍然不可能解决如此庞大部队的供给问题。

大部队不光消耗大,行动也极为缓慢。

第一次征高句丽时,隋炀帝把军队分为30军,从涿郡出发,每日发一军,花了一个月时间才出发完毕!

如此缓慢的行军效率,使本就沉重的补给压力进一步加剧!

隋确实有钱···但是···以那个时代的生产力水平,没有任何王朝能承受得了这样的消耗!

看起来,隋炀帝把征高丽战争堪称了一次炫耀武力的走秀!

隋炀帝的失误2:呆板的指挥

杨广本人是有相当军事才能的,隋军中也有不少是名将。

但是,指挥百万大军作战,在当时的通讯、运输条件下,还是非常艰难的事情。

隋炀帝为了加强集权,告诫:凡军事进止,皆须奏闻待报,毋得专擅。

结果,隋军名将们无法发挥,有事都要汇报,延误时机。

第一次征讨失败,直接原因就在此。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35

此外,杨广想当然地搞了水陆并进。

结果,当时的通讯条件下,根本无法统一行动。

陆军久攻不下,水军孤军直近平壤,孤掌难鸣。

所以,征高句丽之战,规模巨大,消耗惊人,却无法取得决定性胜利!

如此,高消耗的征讨,也就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直到耗尽帝国最后的元气了!

隋炀帝的失误3:不及时调整

在征高句丽前,隋炀帝已经对突厥、吐谷浑等用兵,又修了大运河,已经消耗了相当的民力。

因此,第一次征高句丽之前,已经是“征税百端,猾吏侵渔,人不堪命”了。

第一次失败后,群臣也都以“中国疲敝”,建议暂缓。

隋炀帝仍然一意孤行。结果发生了杨玄感之变。

杨玄感之变,已经是统治陷入极度危机的信号。

隋炀帝却仍然要三征!

结果···

其实,任何战争,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能置气。

唐太宗亲征高句丽,未竞全功。

随后,唐太宗改变作战方式,调整为以骚扰为主,再寻机大举进攻。

最终,唐太宗、高宗,花费25年的时间,最终灭了高句丽。

像隋炀帝这样一味逞强,不知调整,是自取灭亡之道!

 

高句丽,既占据了大片中国故土,又对隋态度敌对,发兵征讨是必须的。

然而,打仗不是走秀,更不是置气。隋炀帝以超出当时生产力水平的庞大规模进行战争,既超出国力极限又无法取胜,在社会问题已经极为明显时仍然一意孤行,一味逞强,终至国破!

要胜,先要慎!

慎重开战,开战必胜。


隋朝想剿灭高句丽是大隋两代君王的共同梦想,也是在位期间最重要的军事行动。无奈都是生不逢时,命不久远,最终以失败亡国而告终。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36

高句丽这个国家不听话是真的,说他是小国却不一定,和泱泱大国的隋唐相比,仅是国之一隅,似乎相当于我们今天的一个省,最大也就是今天的东三省而已。但是,你要知道今天的东三省的战略地位,你就知道当时被高句丽统治的这一地域,对于国家安全是何等的重要了。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37

至于征发百万大军,打得隋朝国破家亡,就有一些危言耸听了,举国之力攻打高句丽以至于亡国,这一条有以偏概全的味道,隋朝的灭亡没这么简单,更多的是综合因素造成,这一点,征伐高句丽导致大隋灭亡不成立,顶多是一个因素罢了。

事实上,高句丽并不是小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积累,这个国家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文化、独有的发展模式和一支独立强大的军队系统。巅峰时刻,军队已达50万人,居民已超过500万。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38

杨坚建立隋朝之初,高句丽乘着隋朝和陈朝交战的时候,联合靺鞨、突厥和契丹南下。如同一把尖刀直插隋朝背后,直接介入到了隋朝统一天下这盘局中。

杨坚、杨广皆非凡人,在军事上皆是一代英主,他们深知高句丽乃一匹饿狼,总是虎视眈眈,时不时扑上来咬上一口,这种感觉不是一时的疼痛,而是让人如坐针毡不能安定,稍有松弛,后果不可设想。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39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40

而且,高句丽这个国家同时具有游牧政权和农耕政权的双层特性,这也让高句丽不像普通的游牧政权那样具有很强的局限性,使得高句丽对中原政权的潜在威胁非常致命。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41

也正因如此,灭亡高句丽才会成为隋唐两朝既定不变的基本国策。

隋唐两朝,倾尽国力,用了近百年,两个王朝四个皇帝,上百万伤亡,才彻底湮灭了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反过来看,不如此强力剿灭,任其生长壮大,中原王朝的国体迟早如宋之辽金、明之满清一样,被其反噬而王国。


从今人的视野来看,高句丽不过是现在朝鲜半岛的小小弹丸之地,如果仅是出于扩大疆域的目的而进行军事征服,虽然也能说的通,但是接连三次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投入大量钱粮资源,明显得不偿失,损失成本都超过了攻下高句丽的所得利益,隋炀帝为什么要一意孤行呢?

这就要从高句丽这个国家发展历程谈起了。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42

在南北朝前,高句丽政权一直都是挨中原王朝毒打的份儿,这是因为当时高句丽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虽然有开疆拓土的野心,但是受限于国力不振,所以对中原王朝的态度要么是臣服求存,要么是互不往来。

但是由于高句丽和辽东半岛接壤,所以免不了的和中原王朝有领土争端,还因为这事儿高句丽和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闹红了脸,后来高句丽政权被曹魏政权打的一败涂地,连圣地国都都被魏军摧毁了,不得不南迁都城。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43

南北朝时期,中国处于南北对峙的战乱时期,北方政权虽有前秦和北魏的统一,但都非常短暂,所谓的十六国地方政权实力也跟高句丽半斤八两,所以高句丽在这个时候抓住机会,跟打了生长激素似的迅速发展壮大(跟其采用汉人制度改革有关)并把辽水以东的大片土地纳入高句丽的版图,高句丽国的领域空前扩大了。

隋朝一统天下后不久,高句丽国王联合靺鞨攻打隋朝辽西军事驻地,令隋朝的统治者注意到了这个野心勃勃的小国高句丽,出于个人开疆拓土的使命召唤和强烈的危机意识,隋文帝决定出兵灭掉高句丽,但很可惜后勤补给是硬伤,再加上水军遇到海浪死伤惨重,理智的隋文帝立刻改变了对高句丽外交态度,从征服改向怀柔。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44

但是后来的隋炀帝是个愣头青,举全国之力接二连三的出动百万大军攻打高句丽,还都大败而归,在高句丽坐拥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下,隋军想一口气吞下整个朝鲜半岛,现实是不可能实现的,而且当时隋朝初年天下刚刚统一,可谓是百废待兴的状态,此举更是加剧了阶级矛盾,造成了此起彼伏的流民运动。

流民运动的同时,统治阶级内部矛盾也愈发尖锐,先有杨玄感叛乱,后有宇文化及、李渊反叛,外战也因此中止,隋王朝的统治顷刻间土崩瓦解,很大程度上都归咎于隋和高句丽之战。

高句丽已经在东北修长城了,你还能把它当成一个不听话的弹丸小国吗?巅峰时期,高句丽有六十万军队,完全就是东北一霸主,什么样的小国能折腾出这么多军队。而且,高句丽征服了契丹、靺鞨等胡人部族,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强,因为有草原骑兵。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45

 

隋炀帝动员百万大军,的确是过分了。但李世民晚年准备彻底消灭高句丽,大唐也是举国搞动员。折腾的人力,也不止百万。

四川打造辎重战船、江浙打造运兵战船、山东组织运输、河南和陕西征募壮士,整个大唐动员了30万作战军队。这还只是国内动员。

在备战过程中,大唐也没闲着。公元647年,李勣所部跟高句丽干了10个月。公元648年,薛万彻领衔又跟高句丽干了4个月。大唐为了灭国高句丽,就没让这家伙闲着,一直各种战争折腾。然后,国内不停歇地厉兵秣马,举国动员了三十万大军,这才敢说要把高句丽灭国。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46

 

但,就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之时,李世民死了。所以,这个任务只能交给唐高宗李治来完成了。李治是怎么打的?就是连年不断地暴力输出,之前是几个月、十几个月地打,现在就是以年为单位,十几年、十几年地打。即便是这样,大唐也没能把高句丽灭国。最后,高句丽内部上演了宫廷政变,于是大唐抓住这个机会,终于完成了灭国高句丽的任务。

所以,高句丽不好打。隋炀帝即便动员百万大军,也不能说百分百灭掉这个国家。但是,李世民知道控制战争规模、节制国力动员;李治也知道搞持续地暴力输出、依靠国力碾压。那么,隋炀帝是傻吗?非要搞百万规模的总动员,甚至还搞了三次,直接把大隋给搞死了。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47

 

战争有战争的算法,但政治也有政治的算法。

一个原因是隋文帝杨坚打下的底子太好。大隋的行政效率可以说冠绝整个中国历史,不让秦始皇。在历朝历代,老百姓总会有逃税的,总会有桃花源这种税外之地,也总会有终南山上无数逃税的隐士。但是,在大隋就是不行,任谁都得交税。行政效率要多高有多高,说修大运河,马上就能开完;说建洛阳城,马上就能建完;说在山西开路修长城,立即就能搞定。

这是前提,是个必要条件。你让宋朝动员个百万大军试一试,心有余但力不足,这个行政效率,大宋王朝根本就不具备。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48

 

另一个原因是隋炀帝的权力游戏。隋朝人不喜欢隋炀帝,唐朝人也不喜欢隋炀帝。实际,隋唐都是一伙人,关陇贵族和山东豪族。贵族和豪族士大夫们都不喜欢隋炀帝。因为隋炀帝动了他们的奶酪,就是要切分这伙人的权力。那怎么才能从这伙人手中切分权力呢?一个是迁都,关中的关陇贵族太强,不能跟这伙人在一块玩,所以迁都到洛阳。这个手段,之前的北魏孝文帝用过,之后的武则天也用过。另一个手段就是搞战争,通过资源重新整合来倒逼权力重新分配。

贵族不听话、豪族不好使,而杨广则热衷用出身比较低的士人,特别是南朝投降过来的官员。这伙人最听话,相当于战国时代的游士,命运全都绑在了皇权这架马车上。但是,这还不够,皇帝得有自己的军队。但当时的军队都在关陇贵族手中,隋炀帝手里没枪,那还能怎么玩。如果皇帝能够碾压朝堂,他老爹隋文帝杨坚也不会怕老婆怕了一辈子。杨坚不是天生怕老婆,他主要怕老丈人独孤信一家。独孤家就是就关陇贵族的一哥,分分钟就能让他这个皇帝下台。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49

 

所以,搞战争,特别是搞大规模的灭国战争,则能够完成两件事,一个是灭国之功,这个威望就太高了;另一个是在战争中锤炼出一支真正听话的皇家军队。有了这些条件,隋炀帝完全就可以甩开什么关陇贵族和山东豪族,皇权专制也才能落地。

但是,有一个问题,是杨广死活也解决不了的。那就是钱从哪来?你是有军队了,但军队得养,得拿钱来养。太行上以东是豪族的天下,关中是关陇贵族的天下,天下税赋得经由宰相过手。所以,杨广需要新财源,但这个新财源直到安史之乱后才出现,具体就是江淮财源。因此,杨广再怎么折腾也折腾不过大势,大英雄只能乘势而为,逆势操作往往都会翻盘。

最后总结:

首先,高句丽真得不是小国,而且非常不好打。隋唐两大帝国折腾了几十年,才把高句丽搞定。

其次,杨广有自己的政治算盘,就是要通过征高丽的灭国战争立出自己的flag,扩张皇权力量。

但是,英雄只能乘势,而杨广却在逆势,所以再怎么折腾也是徒劳。大唐代隋,实际上统治阶层都是一伙人,只是换了个皇帝而已。


首先,高句丽并不是小国。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可知,隋唐时的高句丽是一个占据了中国辽东地区二百余年,以农耕为主,依山修筑无数易守难攻的城池,常备军至少不低于三十万的中等强国。而再根据动员兵力反推人口可知,高句丽的人口规模肯定不下三四百万。这个人口规模可不小。当年魏蜀吴三国合计才多少人口?

因此,看似不大的高句丽,其实是一个半独立于汉文化圈,拥有自己独特制度,文明水平相当高的,类似于中原王朝的集权国家。

▼高句丽王宫【安鹤宫】复原图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50

当时的突厥虽然煊赫一时,但突厥毕竟只是一个部落联盟,没有文化,没有凝聚力,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民族国家。它的武力虽然非常强大,但终究只是外强中干罢了。一场较大的干旱或寒潮,或许就能对突厥形成致命的伤害。

而高句丽不同,它因为进化出了文化,是一个有凝聚力的民族国家。

所以它的抗打击能力是非常强的。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高句丽完全可以视为后来建国后的辽国和西夏。

它不壮大则罢,一旦壮大了,威胁远比纯粹的游牧民族要可怕的多。

再加上,此前已有辽东地方政权入主中原的成功案例。比如建立了燕国的鲜卑慕容氏。

所以隋炀帝才说:“勿遗子孙忧也”。

后来的唐太宗才说:“若今日不取,后世必为子孙患!”

可以说,唐太宗和早先的隋炀帝都是非常有远见的人。他们看到了高句丽的威胁,本着自己苦一代,造福后世几代人的想法。这才三番四次的攻伐高句丽。

当然,隋炀帝不顾实际情况攻伐高句丽,其行为并不值得鼓励。但他的眼界没问题,后来的北宋皇帝就是缺乏这种远见,以致西夏慢慢坐大,祸患了北宋西北整整八十余年。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51

第二,高句丽之于隋朝,问题并非是不听话那么简单。隋朝打它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高句丽的国力不容忽视,轻视它,必然会养虎为患。

二是高句丽王拒绝向隋朝纳贡称臣,不把隋朝放在眼里。

三是当时高句丽王暗中与突厥勾结,有攻打隋朝的企图。

第一点前面解释了,不再赘述。这里只说第二点和第三点。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第二年,突厥沙钵略可汗率四十万大军南下,以突厥是北周的兄弟之邦,现在来给北周报仇为由,猛攻隋朝的北部。突厥兵在抄掠了隋朝的部分州县后,扬长而去。

为了报复突厥,隋文帝杨坚在公元583年也调集了几十万大军,在东起河北,西至甘肃的几千里国境线上,与突厥全面开打。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52

这次大战打了一年多。最终以突厥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隋朝获胜告终。此后的十余年时间,隋朝与突厥多次开打。由于隋朝正处于开皇之治,国力强盛,军力也不弱,突厥占不到便宜,每次都是灰溜溜的退走。

不过由于游牧民族的特点,尽管突厥在隋朝身上占不到便宜,但隋朝也灭不了突厥,隋朝和突厥的战争,变成了僵持局面。

而突厥人在连番的南侵失利后,为了扭转不利局面,便想到了联合盘踞契丹、奚、高句丽等势力,要挟他们一起与其攻隋。

前面说了,高句丽实力不弱,轻轻松松就能动员二三十万兵力。如果突厥和高句丽等势力搅和在一起,隋朝的边境就永无安宁了。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53

所以公元596年,当隋朝使者在突厥遇到高句丽在突厥的特使后,隋文帝非常震惊。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为了不让事态恶化,隋文帝传书高句丽,要求高句丽王立即终止与突厥的联盟,否则隋朝就不客气了。然而,高句丽王并不理会。

公元597年,高句丽的婴阳王一面接受了隋文帝的最后通牒,表示自己愿意臣服。一面又暗中联合靺鞨,先发制人,攻打隋朝在辽西的军事据点(被隋军击退 )。消息传回到朝堂后,隋朝朝野对此震惊不已。

至此开始,隋朝朝廷意识到:高句丽人狼子野心,并不可靠,必须要消灭它!

因而后来隋文帝的一次攻伐,隋炀帝的三次攻伐,也就不奇怪了。

可以说,隋攻高句丽,起因完全是高句丽自找的。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54

至于隋炀帝为什么要用百万大军征讨,道理很简单。

一方面。当初司马昭讨伐仅百万人口体量的蜀汉,用了十八万大军;晋朝讨伐约两百万人口体量的东吴,用了二十余万大军;隋朝讨伐南陈(实际人口约五六百万),用了约五十万大军。

而高句丽作为一个人口体量与南陈相当,且进化出了农耕文明的中等强国(仅在辽东就构筑了四百多座城池),再加之其国内又没有任何内乱,无法趁虚而入。隋炀帝若是只派一二十万人去征讨,那无疑只是隔靴挠痒罢了。起不到什么效果。隋炀帝若真想消灭高句丽,五十万兵只是保底数字。

另一方面。炀帝本身是个好大喜功的人,他西征青海,压制西域,定交趾、灭林邑、平服契丹,每次都是大军尽出。百万大军在别人看来或许很夸张,但在隋炀帝看来,这只是常规操作而已。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55

总的来说。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皇帝一直以十二字箴言对付周边政权,即:学我者生,似我者惩,代我者死。

高句丽和隋朝一样,都是中央集权制度,都是农耕文明。这凭这两条,它就触犯了中原王朝的忌讳,它必须挨打。再加上,它勾结突厥打隋朝,它就不是该打,而是该死了。

隋朝对高句丽的压制,对高句丽人来说,或许很残酷。但没办法,一山不容二虎,东亚容不下两个集权强国。高句丽必须被消灭。


这个问题用隋炀帝的名言来解释就是:勿遗子孙忧也。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56

而且高句丽虽然没有随着疆域辽阔,那也绝不是所谓的小国,我是真正的东北小霸王。否则隋朝也不会因三征高句丽而间接导致身死国灭了。

今天的高句丽,最独特的地方不是受到了撮尔小国的哄抢,莫名成了韩国这样的民族的祖宗,而是它从未让中原王朝如此重视过。

从公元598年隋文帝兵发30万大军讨伐高句丽开始,到668年唐高宗一举荡平东北消灭高句丽,隋唐两大帝国耗时整整70年,终于将强盛一时的高句丽彻底送入地狱。

当然,在征伐高句丽的过程中,隋炀帝杨广曾三次用兵,最终导致天怒人怨最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那么,为何隋唐两大帝国一定要倾全国之力干掉高句丽,甚至身死国灭也在所不惜呢?静夜史认为根本原因就是隋炀帝的那句“勿遗子孙忧”,具体来说分为两个部分: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57

 

1、东北不平,中原不安

古往今来,东北亚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原地区是否和平安宁。

前227年秦始皇消灭燕国后,将辽东纳入版图,随后修筑长城予以巩固,东北开始纳入中原王朝版图;

前108年汉武帝消灭卫满朝鲜后,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置了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四个郡,统称为“汉四郡”,中原王朝对东北及朝鲜半岛的统治不断加强。

但高句丽也是在此时开始出现的。前37年高句丽人朱蒙建国后,势力迅速壮大,吞并了周边的东沃沮和东濊部分地区,而后与东汉发生冲突。

不过,强盛的东汉并未给高句丽壮大的机会,于是高句丽在东汉的反击下迁都丸都城,后在骚扰曹魏时被曹操一路追杀而后焚毁。

不过,西晋灭亡后,中原地区天下大乱,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开始疯狂南下,出现了恐怖的五胡乱华;而此时的高句丽也开始趁机扩张,比如: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58

 

311年,“秋八月袭取辽东西安平”;

313年,“冬十月侵乐浪郡,虏获男女二千余口”;

314年,“秋九月南侵带方郡”,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

在4世纪末5世纪初,高句丽南征百济、北讨契丹、扶余外,占领玄菟、乐浪两郡以及辽水以东大片土地,随后于427年迁都平壤。

到5世纪末,高句丽又吞并了部分扶余、靺鞨和契丹部落,控制新罗、百济,并与北魏保持军事对峙。此时的高句丽疆域东临日本海,南控汉江流域,西北跨辽水,北到辉发河、松花江流域,势力达到极盛。

随后中原地区在经历了长达300多年的战乱后,于589年最终统一,高句丽也开始盛极而衰。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59

 

当然,高句丽是不甘心就此退出的,于是它在表面上向隋朝称臣的同时,背地里却联合同在东北的靺鞨于597年进攻隋朝辽西军事驻地,又勾结东突厥侵扰隋朝北方,开启了南下侵略隋朝的序幕,这直接引发了隋文帝在598年对高句丽的征讨。

从后续契丹、金以及清朝从东北崛起的一系列历史事件来看,东北地区的势力,直接关系到中原地区的安宁与否,因为它可以同纬度联手蒙古高原势力对中原王朝形成自北向南的压制,更能同经度在朝鲜半岛和日本搅得鸡犬不宁,高句丽无疑就是最好的说明。

所以,对于隋唐两大帝国而言,为了帝国东北、东部乃至北部的安宁,高句丽必须死,

2、农耕文明,争夺正统

高句丽之所以能存在700多年,而不是像其他北方政权那样“胡虏无百年国运”,根本原因在于高句丽虽在北方,但却是名副其实的农耕文明。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60

 

东北地区虽然纬度较高,但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条件也远比蒙古高原优越,所以具备农耕文明的发展条件。

而农耕文明相比于游牧文明有以下几个不同特点:

人口多,在古代的任何政权,人口都是政权兴盛繁荣的重要资源,而农耕文明下的高句丽无疑比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更加人丁兴旺。而有了人,就能开疆拓土,快速崛起;

集权程度高,相比于游牧民族的部落制组织形式,农耕文明下的高句丽中央集权程度更高,这使得高句丽比游牧民族更难对付;

相比于游牧民族抢完就走的形态,安土重迁的农耕文明一般都是“占住了就不走”,除非战争让他们放弃。

在这样的情况下,高句丽首先就比游牧民族更难对付,这也是高句丽在中原王朝打击下不断复兴并壮大的重要基础。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61

 

而除了人口更多,集权程度更强,高句丽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372年从中原引入佛教并奉为国教,并依照中原制度建立国家教育机构“太学”,这让高句丽越来越“文明”。

而从契丹、金等少数民族汉化后的状态来看,一旦具备了和中原王朝相似的制度,它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和中原王朝争夺正统的野心,这是比侵扰边界还可怕的存在。

所以,隋唐两朝就是拼了老命,也要把高句丽彻底拿下。

在隋文帝挑拨突厥将其分化为东西两部后,就开始了对高句丽的征讨;

隋炀帝修筑大运河且三次征讨,但终归还是功亏一篑;

唐太宗对高句丽产生了一定打击但终归只是皮毛;

等到唐高宗时期,正式开启了对高句丽的灭国之战。663年白江口海战彻底消灭倭寇水师后,唐军于668年攻占平壤,高句丽彻底被灭国!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62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个概念,就是高句丽在哪?是个什么性质的反隋势力。

高句丽在东北那疙瘩,从地理上看,它有一半在我们的东三省,有一半在现在的朝鲜半岛。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63

从沿承上看,有点像箕子朝鲜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64

或者卫满朝鲜。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65

或者是汉朝的汉四郡。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66

从政权上来看,它并不是一个游牧民族,对游牧民族,中原的政权是能拉扰就拉扰,能赶就赶,一般不会直接灭掉。因为人家是游动人口。你想灭也灭不掉,你一来,人家就跑,你一走,人家就春风吹又生。

那么,高句丽在地理上还有一个特点,它一半在中原政权的藩属区域,就是朝鲜、越南这些地方。这些地方因为过于偏远,再加上地理上的隔断,比如有大河大江,大山脉等等,进行了一定的隔断。在技术上又成熟的古代,是没办法直接管辖。

比如越南,朝鲜,都曾经征服过然后直接管辖的尝试,但就是因为文化地理上的原因,大家没办法尿一个壶里。

那怎么办?认个老大就行了呗。承认我是这一圈的大哥。中原政权也无非是要一个保障,就是你不会对我构成威胁。

那回到高句丽这个国家,它是一个跨界的存在,它一半属于那种你不惹事,我就给钱你的地方,一半则属于你必须是我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地方。

比如高句丽占的辽东这一块,那必须是要归入到中原政权的,中原政权如果弱,那就另说,如果强,那肯定要纳入管辖的。因为这些地方,是有能力入侵中原的。你不拿下,你的国土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后面事实也证明,很多朝代都是被辽东这些搞翻的,比如宋朝,比如明朝,再比如就不比如了。

所以,辽东那疙瘩不允许有那么牛叉的存在。

高句丽恰好就在这个疙瘩上,而且态度上也比较鸡贼,要打他了,马上服软,一撤兵,马上就开始搞事情。杨广在扬州总是没法有办法放心玩啊。

那怎么办,只好打喽。

比较政治的说法,就是杨广的东亚声明:高丽之地,本孤竹国也。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办统辽东。今乃不臣,别为外域。……当陛下之时,安得不事,使此冠带之境,仍未蛮貊之乡乎。

就是自古以来,那块就是我们的地盘,这要在我们手上丢了,我们负不起这个历史责任,就无法实现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

所以,不仅仅是隋朝打,到了唐朝接着打,一直打到武则天时期,大大小小十余战,人数近大百万,打了七十年,终于把东北以及朝鲜半岛那一块打服了。

当然,这跟帝王的气质也有关系,唐太宗,杨广这些人,都是自我感觉超好的人,那越打不下来,越要打。

我什么事情都办成了,天下就我一个天可汗,你一个高句丽,看得也不大,就敢不服我?

开国际大会,万国来朝,就你一个高句丽缺席,那人生不就是不完美吗?帝王生活也很无聊的,也需要一个对手的。那正好赶上了,于国家安全,必得之,于人生完满,必得之。那就打吧,

那么,拿下后,效果是明显的,首先,朝鲜半岛政权不过鸭绿江,不过鸭绿江,就不会对中原政权构成威胁,那你们在朝鲜半岛是三个国家小演义,还是一个国家大团结,还是两个兄弟比手腕,那是你们的事,我们不管。

当然,有外部势力介入那又是另一回事了,比如日本。日本要攻中国,朝鲜半岛必定是跳板,所以日本要打,中国就得救,明朝万历朝鲜战争就是一例。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要说隋朝为什么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攻灭高句丽,咱们先看下下面这首诗:

洪乔晋名士,耻为致书邮。扁舟石头路,百函委湍流。惠固有费,俛从谅何尤。性也倘自异,却之尚为优。奈何负诺责,而令任沉浮。天报在尔子,晚解桓温仇。答谢岂不审,何至空函投。坐此竟弃绝,侘傺归山丘。乃知网恢恢,小恶靡不酬。寄语轻薄子,勿贻子孙忧。

上面这首诗出自宋代 周必大的一首诗,各位只用看最后一句“寄语轻薄子,勿贻子孙有忧”这就是当年隋炀帝一定要灭掉高句丽的原因。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67

高句丽原为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扶余人建立的部落国家,趁五代十国南北朝时期中原内乱无暇顾及的时候逐渐坐大,不断向中原蚕食。

最重要的是高句丽和以往的那些游牧民族不太一样,之前的主要是以掠夺财物为主抢完就走。但高句丽不一样,采用步步蚕食的战略在攻占的土地上修建城池、设置官吏来了就没打算走。高句丽所占的地盘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已经威胁到了中原王朝的统治。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68

公元598年高句丽的王元率四万大军进攻辽西,被隋文帝击败。这次的后果就是隋文帝暴怒,于是由此引起了隋文帝和隋炀帝两代多次攻打

“往岁为高丽不供职贡,无人臣礼。此而可忍,孰不可容!”

隋炀帝征高丽给国内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最终导致隋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也是导致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但也沉重打击了高句丽使其无力继续扩张。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69

唐朝取代隋朝后仍然将高句丽视为心腹大患,经唐太宗李世民和唐高宗李治两朝最终攻灭高句丽,除去了中原王朝的一大威胁。自此后朝鲜半岛各朝各代皆为中原王朝属国。


高句丽是不听话的小国?难道是以面积看待国家的大小吗?高句丽的实力,远远被后人所低估了。

这么跟你说吧,从西汉末年,一直到隋唐时期,高句丽已经绵延不断存在了700多年,就问你中原有几个王朝能超过这个记录的?

存在即是合理的,就算不太合理,至少也有存在的原因。很显然,高句丽足够强大,才能保证他在这700多年时间里活下来,要不早就成了中原王朝的一部分了嘛!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70

 

一、高句丽为了存活采取各种手段,活下来不是奇迹。

相对于中原王朝来说,高句丽的确是个弹丸小国,不就是占着东三省和半岛的地盘嘛!有时候连这点地盘还占不齐,咋能说它强大呢?

说一个国家强大,倒不是说这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一直都很强,而是他们的生存能力很强大。两军交战未必都是拼国力吧?还要斗智谋,配合等方面的能力。

高句丽在这700多年时间里,针对不同的中原王朝,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所以才能在乱世和太平盛世中,都活得好好的。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恰好就是高句丽建国的时间。这个时候王莽乱政,自己家里的事情都解决不好,压根就没工夫管偏远地区,所以便宜了扶余人朱蒙,他在东北建立了高句丽。

等到刘秀平定内乱,再次大一统以后,高句丽已经成为了相对比较成熟的王国了。那高句丽二话不说就跟东汉讲和,成为了东汉的藩属国之一,就这么存活了下来,而且还偷摸着兼并了不少周围的地盘,逐渐壮大了自己。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71

 

等到魏晋时期,天下再次大乱,高句丽本打算捞一票。结果曹操横空出世,他一路向北打得高句丽没有还手的余地。还想捞一票?差点被曹操给彻底灭了。

可惜曹操大意了,他以为攻占了高句丽的都城丸都城,就等于是灭了高句丽。其实人家核心力量早就撤退躲起来了。趁着三国内乱时期,高句丽没多久再次重建了丸都城,再次拓展自己的领地。

南北朝近280年左右的混乱时期,高句丽也没有闲着,这货本打算入侵中原,趁机干票大的。结果被鲜卑慕容氏的燕国给打得载歌载舞,只好退回了自己的地盘。

高句丽的巅峰是在好太王时期,这哥们猛啊,不仅灭了扶余国,而且还兼并了靺鞨部落。使得新罗臣服于他,百济也是总被他欺负。好太王的儿子长寿王时期的版图是最大的,基本占了东北和半岛全境。

等于说这家伙其实是东北地区的一个霸主,那些个原来臣服于中原王朝的小国家,陆续都跑来臣服于高句丽了,你觉得中原王朝能高兴吗?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72

 

二、小弟来求救,大哥能袖手旁观吗?

不少人不理解隋炀帝为啥要收拾高句丽,其实历史上但凡有点作为的君主,在这个时期,都想要收拾高句丽。

比如说曹操就差点灭了高句丽,前燕也把高句丽打得够呛。北魏王朝对高句丽的问题也很看重,隋文帝时期也想一手灭了高句丽。

当时隋文帝派遣汉王杨谅、周罗喉带着30万大军分为水陆两部分进攻高句丽。结果杨谅的陆军遭遇了雨季,道路泥泞,粮草供应不上来,造成了军中大疫。而海上的周罗喉更惨,在海上遇到大风,大多数船都被吹翻了。

30万大军,还没怎么动手,就被自然环境搞掉了绝大多数人,你说这事儿闹的,差点没把隋文帝给气死。好在这个时候高句丽主动给隋文帝下了个台阶,表示要称臣,这才让隋文帝放弃了继续征讨。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73

 

隋炀帝时期,百济国王被高句丽和新罗合伙宰了,这可把隋炀帝气坏了。再加上隋文帝时期吃了亏,隋炀帝早就想要收拾高句丽了!

大家都是小弟,凭什么你们敢动我保护下的小弟?隋炀帝早就意识到,东北地区的高句丽,已经成为了当地的霸主,新罗这种小角色,已经彻底投靠了高句丽。

如果不早点把这货给解决了,那只能是遗祸后代,隋炀帝可不是个懒散的君主,他既然想做,那当然要做个彻底。

因此我们才能看得到,隋炀帝动不动发动百万之众,对高句丽发起进攻。其实他也是吸取了曹操、慕容氏的教训,没有彻底清除高句丽的余孽,才会让他们春风吹又生。

这次隋炀帝出兵如此之多,其实就是为了一举消灭高句丽,让东北地区彻底安宁下来。结果呢?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74

 

三、隋炀帝给唐朝灭高句丽奠定了基础。

三征高句丽,或许是隋炀帝一生中,所主导的规模最大的一场军事活动。那么规模究竟有多大呢?

  1. 第一次征讨:隋文帝出兵130万人,后勤部队多达200万民夫。这规模我看在历史上找不到第二家了吧?打了足足5个月,结果在辽东城下被高句丽击败。
  2. 第二次征讨:规模没记载,不过绝对少不了,应该也在百万左右。在辽东城下打了20多天,双方都伤亡惨重。结果杨素的儿子杨玄感在国内反叛,导致这场征讨也是潦草收场。
  3. 第三次征讨:此时的隋朝内部已经到处都是农民军了,可是杨广还是没有忘记征讨高句丽。这回高句丽主动臣服于隋炀帝,这才让隋炀帝罢兵回朝。

那么从此以后高句丽就老实了吗?当然不是。臣服于隋炀帝的高句丽,却从来没有一次前来朝见过隋炀帝,你说这算是投降吗?这显然是一种缓兵之计有没有?

可惜没多久隋炀帝自己就挂了,所以高句丽总算是松了口气。不过这三次征讨高句丽,隋朝出兵百万之多,对高句丽的国力影响肯定相当大,这为后来唐朝灭亡高句丽奠定了基础。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75

 

总结:还是李世民的方式比较高明。

高句丽元气大伤以后,李世民并没有急着收拾他,而是采取了偷袭政策。每当高句丽要收获粮食的时候,李世民就派一支骑兵过去捣乱。

一两次还行,长此以往,这谁吃得消啊?高句丽的粮食产量严重下降,国力再次遭到了严重打击。等到唐高宗李治上台后,高句丽已经是苟延残喘了,被灭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参考资料:《隋书》、《后汉书》、《旧唐书》


答:我觉得题主这个问题提得太幼稚。本不想回答,恰好今天是9月3号,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就就简单地说说吧。我想先反问一下,如果有人宣布独立,从你的国土中分裂出去,你会怎样?如果有人继续抢占你的领土,掠夺你的百姓,你又会怎样?如果有人断绝你的贸易交通,外交联系,阻断藩属与宗主联系,长期与你敌对,破坏你的经济发展,你还会怎样?如果有人出尔反尔,一面向你要诸多好处,一面用你给的钱财购置武备,转过来就用来打你,你必须会怎样?那你一定会肯定地说“打,坚决地打”!否则你认为我中华无人了。中国始皇帝曾说过,老秦人可灭,但我华夏种族不可灭!你想,作为强大的大隋王朝,包括后来的大唐王朝会像你一样,还会说什么“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当时高句丽不过是不听话的小国,何必征发百万大军,打得国破家亡”这样的话吗?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76

高句丽(以下简称高丽),原是周武王封商纣王叔父箕子的封地,本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汉、晋时期是为中国治下的郡县,南北朝末期,中原内战,高丽乘机独立,自称为王。隋文帝灭陈时,当时的高丽王高汤非常害怕,就加紧扩军备战,广积粮秣。隋开皇十八年(598年),高丽王高元(高汤子)率摩羯人(部族)侵占辽西(今辽宁朝阳一带),并继续向辽西、辽南侵犯。隋文帝闻知大怒,立即派汉王杨谅、大将王世积率水陆30万,因大雨成灾,冲毁道路,后勤补给跟不上,只得退军。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77

今天的朝鲜半岛主要由隋时期高句丽、新罗和百济三个部落国组成。新罗、百济、琉球以及倭国(今日本)当时都是中国的藩属。高丽大部领土直接就是中国的领土(被其侵占掠走),自己不来称臣朝贺也还罢了,还不许其他藩属国前来朝拜,并切断与中国的商贸联系,没收朝贡物品。否则,予以惩罚。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78

早在东汉光武时期,也就是建武八年(公元32年),高丽侵占辽东,被打败称臣;三国曹魏时期,高丽又来侵占辽东,被打败称臣;南北朝时期,高丽乘中原内战,占辽东但表面称臣;隋文帝大业初年,高丽又侵占辽西,且拒不称臣。文帝大军兴师问罪,不得已称臣;隋炀帝时期,高丽继续侵略辽西、辽南,杀害边民,掠夺财物、牲畜,扬言要与隋王朝平起平坐。你想,隋炀帝(包括所有的中国人)能咽下这口气吗?当时隋大臣裴矩说过这样一段话,高丽原是周武王封商箕子的之地,汉、晋为中国郡县,今乃不臣,另立国家,今陛下当政,怎可不取?怎可容忍汉晋属地,沦为蛮貊之乡?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79

是可忍,孰不可忍。公元612年、613年、614年,隋炀帝三征高丽。因时机选择不对,军事准备不足,因此花费巨大,打仗失败。造成国内空虚,农民起义,军阀混战,最后,隋朝灭亡。到了唐朝李世民贞观年间,也就是贞观二十年(646年),唐太宗继续惩罚高丽。终于以高丽降降表称臣而告结束。史书虽对隋唐征高句丽一事起因记载不详,但我想除上述原因外,主要还在于六七世纪的高句丽,已发展成为东亚一个强大的地区性强国,对中华民族构成了最直接最危险的威胁。犹如十七世纪的满清对于明朝,十九世纪的日本对于中国,二虎不可兼存,总之,隋唐要想兴盛,都必须惩罚高句丽不可!但不管怎样,隋炀帝征高丽出发点是没有错的!回答完毕。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80


高句(gou)丽,第二个句一定要读(gou),由于中国古代历史着重研究帝王政治而忽视少数民族的历史,所以,即使是现在人们也是热衷于研究杨玉环进宫的时候是不是处女,而鲜有人研究几乎同时期存在于现在东北土地上的高句丽政权。

前几年,公司组织我们去本溪水洞团建,顺便也去了我们辽宁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女山,五女山不仅风景绚丽,也是高句丽时期的王城,是高句丽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在2004年的时候就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即使是我们全部都以辽宁人为主的公司同事,到了五女山上的高句丽博物馆,也都开口闭口高句(ju)丽,好尴尬的说!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81

另外,很多人也容易将高句丽和高丽搞混,从地盘上看,二者有重合性,就认为高句丽和高丽是一回事,这又是大错特错。

高句丽在公元669年就被唐朝给灭了,而高丽是在公元918年又成立的政权,两者相差250年,要说高丽是承接自高句丽,其实就跟努尔哈赤称“金”继承自金朝一样可笑,二者之间可能只有一毛钱关系。

高句丽是一个在东北地区强大起来的政权,里面包括很多民族,诸如扶余、契丹、鲜卑、新罗人,甚至也包括汉人,等到唐朝灭掉高句丽后,将高句丽人前往内地不少,此后在朝鲜半岛的新罗人(跟高句丽时的新罗人也可能并不完全一样)建立新的王朝,大概跟努尔哈赤一样,想要跟历史扯点关系,因此就称高丽。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82

当然,从如今的韩国人坚持宣称自己是高句丽的后人,也能够看出当年高句丽的强大,唐太宗李世民就曾经说过“高句丽不除,后世必为大患”。

可以说,隋炀帝耗费国力攻打高句丽,从开疆拓土的角度来说,还是比较有先见之明的。

高句丽政权在汉朝时期迅速发展,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王朝政治大动荡,高句丽在东北迅速发展,并且有不断向中原地区扩张的趋势,在北魏时期双方曾经发生军事冲突,可以说,中原王朝的北朝更能直面高句丽的威胁。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83

但是当时南北朝争夺的焦点,还是以传统中原王朝的领土为主,针对高句丽的崛起,只能放之任之,一直到隋朝时期,强大的中原集权建立后,对高句丽的战争自然放到了行程上。

另一方面,当时对隋朝来说,打击高句丽有一个很好的时机,那就是在朝鲜半岛的百济和新罗选择联手对抗高句丽政权,不但严重拖垮了高句丽的经济基础,还夺取朝鲜半岛一部分地区,形成对高句丽的钳制。

高句丽不断衰落,在隋朝灭了陈朝之后,彻底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纷乱,偏偏与此同时,高句丽却对中原王朝已经控制的辽西发起攻击,引发高句丽与隋朝的大战,高句丽在自知无法单独挑战隋朝的权威情况下,开始连接北部反隋游牧势力,一起打击隋朝北部边境,这使得隋朝不得不对高句丽进行进一步的军事打压。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84

公元612年隋朝号称百万大军开赴高句丽,却在辽河被高句丽歼灭三十多万大军,公元613年隋炀帝决定亲征高句丽,结果因为杨玄感反叛,搁置了这次军事计划,在公元614年,隋炀帝依然要进攻高句丽,但是隋朝内部农民起义的爆发,最终彻底搁置了进攻高句丽的战争计划。

在公元618年,隋朝被推翻,隋朝终究还是没能彻底打垮高句丽,有人认为隋朝灭亡是因为与高句丽的战争拖垮的,这种说法有一定的依据,自古以来战争就是最烧钱的东西,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说的就是战争烧钱。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85

当然,要说隋朝因此而灭亡,实际上是有点过分看重这场战争的影响,尽管高句丽很强大,并且在军事上给予隋朝极大的挫败,但是如此就认为隋朝这样就灭亡了,显然小看了隋朝。

隋朝的灭亡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究其根本,还是在于隋炀帝的好大喜功,远征高句丽只是其中的一个表现,跟隋炀帝修大运河,营建东都,迁都洛阳一样,都是这种心理。

隋炀帝除了三征高句丽外,还曾发动亲征吐谷浑的对外战争。

这种战争,打胜了那就是“开疆拓土”的圣主,打败了那就是“穷兵黩武”的罪人,这一点可以将隋炀帝与唐太宗做一个对比。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86

实际上,我认为隋朝与高句丽的这场战争是无法避免的,这种地域上的军事对抗,尤其是在中原王朝建立后是很容易发生的,因为大凡喜欢搞大中央集权的人,都是喜爱排面的人,历代明君包括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明成祖等等在内的皇帝,都是这样的人。

因为好大喜功,必然要宣扬国威,打造开疆拓土的大一统帝国,实际上隋朝是完全有这个实力的,隋炀帝操作如果得当一点,不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也许也是“千古一帝”。

即使是在隋末自然灾害和战乱频发的情况下,隋朝中央政府依然拥有充足的粮食储备,但是隋炀帝却不愿将其开仓放粮,希望把这些粮食用于排面上,建立更多的“功勋”,结果饿得不行的农民争相起义。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87

历史上记载隋炀帝为了向外国人显示隋朝的富足,在老百姓穷的穿不起衣服的时候,隋炀帝竟然下令将大量精美丝绸悬挂在树上用作装饰,在老百姓穷得吃不起饭的时候,竟然让外国人到饭馆里大吃大喝,当外国人问这顿饭要多少钱时,事先得到“接待通知”的饭馆老板声称“我们这里吃喝是不要钱的”。

看到这里,你应该就了解那些号称“千古一帝”的皇帝为了排面究竟有多下功夫,秦始皇征南越,汉武帝伐匈奴打大宛,隋炀帝与唐太宗征高句丽等等,都是一个个好大喜功者,开疆拓土与穷兵黩武的综合表现。


隋文帝和隋炀帝一共四次远征高句丽,但都以失败而告终,隋朝也因此走向覆灭,直到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和李治父子采取了正确的对策,这才将高句丽彻底灭掉。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88

 

 

那么,高句丽究竟是个怎样的国家,让隋唐必须要除之而后快呢?

西汉时期,在玄菟郡(辽东和朝鲜各一部分)居住着一群高句丽人,他们在汉朝的统治下生活,是一个十分弱小的种群。

西汉末期,一个叫做高朱蒙的人被朝廷封为高句丽侯,他由此成为高句丽首领,但其实他不是高句丽人,而是辽东地区的扶余王室庶子。

我们都知道,汉朝的侯爵是有侯国的,高朱蒙的封国就在高句丽县,高句丽国(当时叫做卒本扶余)作为侯国的名称就此诞生,但那时候它还在汉朝的统治之下,并不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公元三年,高句丽将国都迁到今吉林省集安市境内的国内城(也叫丸都城),在此后四百余年时间里,高句丽都以此为国都。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战乱纷飞,高句丽因此抓住难得的发展机会,但依然遭到了鲜卑和曹魏两次沉重打击,从而被迫迁都到平壤。

尤其是在与曹魏的关系处理上,暴露了高句丽扩张的野心,那时候高句丽东川王(或许是在东汉末期开始称王的)主动与曹魏结盟,双方联合出兵夹击辽东公孙度,但在击败公孙度之后,东川王又出兵攻占了辽东西部。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89

 

 

因为这件事,曹魏出兵攻打高句丽,攻占了它的都城,曹魏以为高句丽就此灭亡了,便撤兵而还,但东川王却带领一些部众逃到了沃沮,顽强地活了下来,但此后再也不敢侵扰中原国家了。

随后七十年时间里,高句丽趁着中原局势动荡的机会积极发展自身,取得了辽东地区的乐浪和玄菟两郡,并重修了旧都丸都城,还攻占了朝鲜半岛北部地区,其版图因此急剧扩大。

高句丽最巅峰的时候,国土面积包含朝鲜半岛北部、辽水以东地区,以及扶余、靺鞨和契丹部落控制的一部分北方领土,势力范围非常庞大,军队人数几十万,是一个敢跟北魏叫板的国家。

并且,朝鲜半岛上的另外两个国家新罗和百济,长期是高句丽奴役的对象,这两个国家为了摆脱高句丽的控制,时常与中原国家眉来眼去,而高句丽的灭亡与这件事是关系莫大的,这当然是后话了。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90

 

 

公元六世纪,高句丽国力达到鼎盛,但内乱也由此开始,王室内部因为争权夺势而发生大规模火并,最终安藏王被刺杀,他的弟弟安原王继位后不久又命丧敌手,最后由年仅八岁的阳原王继位。

主少臣强,内乱当然不会停止,权臣们都招兵买马,在各自领地内实施自治,并且展示出了极强的侵略性,不断进攻北方少数民族,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强烈不满,便联合发起反击。

正所谓趁你病要你命,新罗和百济见高句丽内忧外患,便联合起来攻打,最终占领了朝鲜半岛中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且土地肥沃的汉江流域,这让高句丽损失惨重。

不过,新罗和百济在分赃的时候发生了矛盾,最后新罗取得了江汉流域的控制权,实力得到极大增加,而百济则遭受了新罗的严厉打击,国力逐渐衰弱。

尽管高句丽损失惨重,但它依然不可小觑,毕竟它经过了五百多年的发展,体量还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吸收了大量北方少数民族人口,建立了一支强悍的骑兵部队,绝不是谁想灭就灭得掉的。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91

 

 

到六世纪末,高句丽内部逐渐趋于平稳,国王高元便有了吞并整个辽东,从而与中原国家分庭抗礼的想法。

当时隋朝刚刚建立,为了防止高句丽进攻,在辽西建立了军事基地,隋文帝杨坚还派人联络辽东的契丹、靺鞨等民族,使得它们归附隋朝。

在这种情况下,隋朝虽然没有占领辽东,但在辽东的势力让高句丽感到隐隐担忧,如何应对呢?

答案是主动出击,平阳王认为高句丽足够强大,拥兵六十余万,怎么会怕刚建国不久的隋朝呢。

597年,高句丽大举进攻隋朝在辽西的军事基地,但被营州总管韦冲给击败了,杨坚得知此事后深感焦虑,因为北方的突厥还没搞定,如果再被高句丽牵制,但局势可就大不利了。

为了避免两面受敌,隋文帝最终做出了先消灭相对弱小的高句丽的决定,他派遣汉王杨谅和上柱国王世积率领水陆大军三十万攻打高句丽,但大军刚出山海关就遭遇了罕见的暴雨,海上的船只也大都暴风掀翻,再加上粮草难以供应,最终导致食物匮乏和瘟疫频发,十之八九的将士都死在了半路上。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92

 

 

没办法,杨坚只得下令撤军了,高句丽因此成为他的心病,但他还没来得及解决,就撒手人寰了。

不过,杨坚派出去的大军虽然没能抵达高句丽,但高句丽国王高元还是给杨坚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愿意向隋朝称臣,还自称为“辽东粪土臣元”, 杨坚回信表示同意,这也是他没有继续攻打高句丽的原因之一。

大家要注意的是,别以为高句丽是真的愿意臣服隋朝,这只是缓兵之策而已,隋朝大军撤回后,高元就下令在辽东修建长城,在巩固已占领土地的同时,防备隋朝的进攻。

隋炀帝杨广继位后,对高句丽占领中国固有领土辽东感到十分不满,再加上高句丽十分强大,而且野心勃勃,始终是隋朝的隐患,因此决定亲征。

大业八年,杨广在战前横征暴敛,凑足军费之后,他又征调士卒一百三十余万,以及民夫二百万运送衣甲、粮食等物资。

尽管隋军人数众多,但高句丽绝非软柿子,高元下令军队全部龟缩在坚固的城池内,隋军展开了抗日持久的进攻,但收效甚微。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93

 

 

更要命的是,高句丽充分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不断对隋军进行埋伏、偷袭,导致隋军损失极其惨重。

举个例子说,杨广下令来护儿率领四万精锐走水路抵达朝鲜半岛,对高句丽都城平壤发起进攻,但还没抵达平壤城,就中了高句丽军队的埋伏,结果逃回去的士卒只有数千人而已。

后来,杨广又下令三十五万大军从渡过鸭绿江进攻高句丽本土,但也陷入了埋伏圈,最终只有二千七百人逃了回来,损失的粮食、辎重也都落入了高句丽的口袋。

并且,杨广下令所有进攻方案都必须他亲自审核之后才可执行,但他本人却驻扎在远离战场的后方,这就导致军情延误情况十分严重,也给了高句丽军队调整的时间,隋军无法获胜就情有可原了。

大业九年,不甘心失败的杨广再次发起了对高句丽的进攻,正当隋军与高句丽相持不下的时候,杨玄感起兵造反了,杨广只得下令撤军回国救火。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94

 

 

大业十年,杨广第三次远征高句丽,此时隋朝农民起义运动已经如火如荼了,但高句丽也因为长期作战而疲惫不堪,高元实在不想打仗了,于是写信给杨广投降,还说愿意继续称臣。

杨广也自知无法再继续进攻高句丽了,便下令撤军,但他不知道的是,高元这一次又是在诈降,他只是在争取时间恢复国力而已。

杨广三征高句丽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沉默的结果只能是等死,而造反还要一线生机,隋朝因此陷入到十分危险的境地,但杨广对此看得还不是很明白。

杨广回国后,下令让高元入朝觐见,高元则拖延不去,还拒不释放数万隋军俘虏,杨广因此感到十分愤怒,于是下令再次征讨高句丽。

杨广的这个决定可就苦了百姓了,于是造反的人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杨广再征高句丽的想法也只能是个想法了。

没过几年,隋朝就在起义军的不断打击下灭亡了,而高句丽却活了下来,它以一己之力将隋朝拉向深渊,还让隋朝周边的突厥、吐谷浑趁机崛起,吞并了大片中原领土,中原一度有再次被异族统治的危险。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95

 

 

唐朝建立之后,无暇顾及高句丽,而是花费了大力气来消灭突厥和吐谷浑等国家,一直到李世民执政后期,这才着手处理高句丽问题。

此时的高句丽嚣张得不得了,将新罗和百济按在地上摩擦,并对辽西蠢蠢欲动,李世民为之忧心忡忡。

贞观十七年(643年),高句丽大举进攻新罗,准备切断唐朝与新罗的通商通道,李世民就准备夺回辽东,永久解决高句丽对唐朝的威胁,便发兵亲征高句丽。

鉴于隋朝的惨痛教训,李世民没有动辄百万大军,而是采取使用少量精兵出战,并联合百济和新罗一起进攻高句丽的策略。

这么做的好处是,唐朝不用背负太过沉重的负担,并让高句丽陷入多面作战的境地。

并且,李世民也没有打算一口气吃掉高句丽,毕竟高句丽不是个弱国,他采取的是逐步蚕食高句丽领土的办法,即先收回辽东,再攻占高句丽本土。

贞观十八年,李世民第一次远征高句丽,消灭了大量高句丽有生力量,并收回辽东大部分领土,战果是很辉煌的。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96

 

 

但李世民对此感到不满,便在随后两三年时间里,连续发起了数次对高句丽的战争,高句丽的国土逐步丧失,军队人数也慢慢下降,但依然没有被彻底消灭。

李世民虽然将高句丽给打残了,但它依然是朝鲜半岛上最强大的国家,而且将百济给拉拢过来了,在这种情况下,李治继位后就不可能坐视不管了。

654年,贼心不死的高句丽先是联合靺鞨攻打契丹,被唐朝松漠都督李窟哥击败,而后又联合百济进攻亲唐的新罗,新罗国王金春秋紧急向唐朝求援。

李治得知消息后极为愤怒,但他没有丧失理智,而是准备先消灭百济,在铲除高句丽的羽翼之后,再消灭高句丽就相对容易了。

655年,李治派兵攻打高句丽作为牵制,然后另外出兵攻打百济,最终将百济给灭了。

百济灭亡之后,高句丽老实了一段时间,但它暗中支持百济国内的复辟实力,再加上倭国也派遣四万余军队支援百济,李治因此下定决心铲除高句丽。

663年,唐将刘仁轨在白江口之战中歼灭了倭国军队,进而一鼓作气彻底铲除了百济国内的复辟势力。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97

 

 

百济平定之后,李治派遣李勣、苏定方、薛仁贵等人率领大军攻打高句丽,采取的依然是逐步蚕食的策略。

不得不说,高句丽的军队还是很强大的,在最初的几次战争中,唐军也遭受过数次比较大的失败,但整体上而言依然处于下风。

尤其是,唐朝名将众多,武器装备也比隋朝先进很多,比如大射程的投石机的运用,就对高句丽的城防工事造成了严重破坏,这也是唐军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面对唐军的不断进攻,高句丽王室成员却为了争权而斗争不断,唐朝则趁机支持一派,打压另一派,使得高句丽的实力大为削弱。

到668年,唐军这才占领了高句丽最后一座城池,高句丽建国近七百年之后灭亡,唐朝在此设立都护府,将其纳入了统治版图。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98

 

 

我们可以发现,唐朝经历了杨坚、杨广、李世民、李治四位统治者,费时几十年才将高句丽彻底灭亡,可见高句丽的强大,绝对不是吹出来的。

要知道,那时候唐朝国力强盛,军队也强大无比,消灭突厥和吐谷浑等国家,都比消灭高句丽要容易得多,也可以说明高句丽是很强盛的,不是个可以去轻易击败的对手。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隋朝和唐朝之所以要攻打高句丽,不仅仅是因为高句丽占领了我国固有的辽东之地,更在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一个强大的高句丽是会让隋唐统治者感到危险的,更何况高句丽还野心勃勃,对中原虎视眈眈,不灭它简直天理不容。

并且,从历史上大轴上来看,高句丽向来被中原人认为是箕子朝鲜的后裔,历史上也长期是中原国家的附属国,这样一个国家不听话也就算了,还损坏隋唐两朝的利益,打它是天经地义的,就跟父亲教训儿子一个道理。

只不过,隋唐在攻打高句丽的过程中,也掺杂着一些小心意,那就是在将朝鲜半岛也纳入版图范围,要不然李治收回辽东即可,何必再攻打高句丽本土及百济,并将新罗当成附庸国呢?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99

 

 

最后再交代一下故事后续发展,新罗虽然在唐朝的统治下,但高句丽灭亡后不久就开始反抗唐朝了,于676年统一了今大同江以南的朝鲜半岛中南部地区。

不过,八世纪唐朝陷入混乱之后,新罗也分裂成三个国家,也叫后三国,及新罗、后百济和泰封。

后来,泰封一个叫做王隆的豪族趁机崛起,被拥立为王,他的儿子王建于918年建立高丽国,又于935年吞并新罗,936年消灭后百济,实现了“三韩一统”,领土范围大致在朝鲜半岛中南部。

至于朝鲜半岛北部,则长期在中原王朝的统治之下,一直到十四世纪末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后,整个朝鲜半岛才完成统一,但因为国力有限,也只能依附于中原王朝,直到清朝末期被日本占领,之后的故事大家就都熟悉了。


在以往的历史教科书当中,隋炀帝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很差劲,弑父夺媂、荒淫无道不说,脾气还挺暴躁。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100

影视剧中的隋炀帝形象

几番征辽东不利,隋朝方面损兵折将,隋炀帝却跟高句丽这个偏远之邦越打越上瘾了,哪怕打得国家动荡不堪,民不聊生,却依然选择使劲死磕,不死不休。

领导挺较真,但下面的人却受不了了,谁都不愿去辽东送死。最终在王薄的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之中,浩浩荡荡的隋末起义拉开了亡隋的序幕。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101

隋末起义

那么为何隋炀帝非要执着于打高句丽呢,高句丽这个东北亚政权在当时,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高句丽的实力如何

对于高句丽是个什么样的存在,一般来说研究高句丽的历史,最好是参考朝、韩历史资料,但韩国人的想象力,实在是让人感到了无力吐槽,太不靠谱了。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102

韩国人的高句丽疆域观

如果按照他们的疆域想象图来看的话,那当初死磕高句丽的隋炀帝,绝对算得上是个民族英雄,而且是一位敢于用鸡蛋碰石头,还碰了好几次的铁汉子。

关掉“想象+美颜”滤镜之后,真实的高句丽的疆域其实也不算小。从公元前2世纪最初第二玄菟郡内濊貊系土著首领宫将第二玄菟郡赶出浑江、鸭绿江流域,正式建立高句丽政权之后,高句丽的疆域便开始了动态变化。

直到隋炀帝时期,高句丽的疆域范围已经成为了东北亚地区一个不可忽视的、很有实力的政权。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103

隋时期的高句丽

今天中国辽宁省辽河以东地区、吉林省中南部、黑龙江省东南部以及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全境;韩国首尔、仁川广域市、京畿道、江原道、忠清北道北部、忠清南道东北一部,以及庆尚北道东北大部分地区,俄罗斯沿海州南部都在其控制范围之内。

当然,高句丽再大,历史上,其疆域范围也肯定大不过隋朝。就像当年高句丽驱逼靺鞨、固禁契丹、杀害边人之时,隋文帝曾派人到高句丽的王庭,斥责对方: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104

历史剧当中的隋文帝形象

“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衍,命一将军,何待多力?”

隋、高句丽之间的实力落差,从隋文帝带着威胁的语调当中,便可窥一斑。

那么实力既然如此悬殊,这场仗为啥最终弄还是打起来了,而且打成了一场不死不休的祸国之战?

最主要的原因是,这场战争对于隋朝来说,是统一战的最后一站;而对于高句丽来说,将实力推进到辽河以西的地区之后,他也看到了不用低声下气当小弟的可能。

双方都觉得不能再向后退缩,于是,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双方的观点

一般来说,在国外人看来,隋朝与高句丽之间的战争属于一场隋炀帝专治不服的侵略战争。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105

然而,熟悉中国历史的小伙伴们,不难发现,当时灭掉陈国统一华夏的隋朝,作为终结一百多年南北朝分裂局面、再次重现大一统光辉的王朝,他的雄心绝不可能将昔日的故土辽东,弃之不顾。

从古文献上可以看到,高句丽王国的发源地——辽东地区,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属于华夏之地。

当时,燕国打败古朝鲜,在其故地设立了辽东郡。

到了西汉时期,公元前108年,汉朝灭掉古朝鲜最后一个王朝——卫氏朝鲜,在鸭绿江中游设立汉四郡——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106

汉四郡

其后,历代王朝都把辽东视为其东北领地,到了隋炀帝时期,虽然高句丽已经闷声蚕食了大片东北领土,但在辽东之地的归属问题上,隋朝方面依然觉得:这块地儿,是我的。

当年负责“四夷经略”的隋朝黄门侍郎裴矩,曾对隋炀帝说道:

高句丽本箕子所封之地,汉晋皆为郡县,今乃不取,别为异域,……当陛下之时,安可不取,使冠带之境,遂为蛮貊之乡乎?

对于隋朝来说,辽东之地倘若不复,统一大业就不完整,而且这个时候已经有了东突厥“举国从化”的先例,隋朝方面觉得,高句丽的王完全可以像启民可汗那样,举国归降,这样实现和平统一。

然而,这种提议,对于当时的高句丽王来讲,那可是相当令人上火。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107

因为,在高句丽方面看来,让我当小弟,以我的实力,还真丢不起这个人。

两人本来就荡得很艰难的友谊小船,便开始向着翻的方向走了。

高句丽的野望

之前,高句丽就是一个很有想法的政权,而且在东北亚地区,权谋手段一直玩得也挺溜。

在隋朝刚刚成立之时,四面受敌,西面有吐谷浑,南面是陈朝、北面是突厥巨无霸,东北还有北齐余党高保宁集团和契丹、奚部等诸藩,东面盘踞着高句丽。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108

这个时候,隋朝和高句丽面对“控弦数十万”的突厥部族,自然要抱团取暖,高句丽遣使入贡,也只是表示一个态度。

哥,这关头,咱俩可不能闹翻呀。

明白。

其后,在隋朝统一南陈之后,腾出手来收拾突厥,最终数次大战之后,达头可汗汗国崩溃,东突厥启民可汗举国归附。

此时东北亚的秩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由先前多个势力平衡交错的均衡,转为以隋帝国为中心的崭新格局。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109

隋地图

作为北方霸主,突厥的势弱,让隋朝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让高句丽开始趁乱浑水摸鱼,借着隋朝和突厥大打出手之际,不断南进,隋朝回过神一看,哎呀,这货竟然已经突到辽河附近,隔着大陵河跟咱靠在一起了。

这个小弟,很不老实,也很有想法呀。有野心的小弟,太危险,这应该是当时隋朝上下朝臣的共识。

于此同时,隋朝不断张扬的盛世,以及强大的向心力,也使得原本依附高句丽的契丹、靺鞨等族,开始纷纷改换门庭,抱大腿。这让始终处于割据思想的高句丽,感到了深深的不安。

为此,高句丽的抱团取暖想法,再次付诸实施,这次他抱的是突厥,而且抱的是让隋炀帝比较看好的启民可汗部众。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110

大业三年(607 年)隋炀帝巡幸榆林,在突厥启民的帐内,发现高句丽使者,宴会上隋炀帝令高句丽使者回去转告其国王,速速派遣使者朝贡,否则将与启民可汗一起,巡视彼土。

然而,隋炀帝的话,最终高句丽还是没有听进去,不仅没有示好的表示,反而加快了朝鲜半岛征伐的步子,猛揍跟隋朝交好的新罗政权。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111

朝鲜半岛

不震慑住高句丽,就不可能获得稳定、和平的东北边疆,认识到这一点之后,隋炀帝不久便产生了征讨高句丽的念头。

随后,隋炀帝于大业八年、大业九年、大业十年前后三次对高句丽用兵。然而,隋炀帝却忽视了,高句丽毕竟也是一个立国几百年的政权,同时百万雄师北上,天气、粮草都是一个影响战争的非常敏感因素。而以逸待劳的高句丽,选择坚清壁野的打法,确实也最终拖垮了隋军。

三次伐辽东,均以失败告终,最终也使得隋朝被拖入了崩亡的地步。

结语:

高句丽是个不安分的政权,从隋朝立国之时起,它就不断积极地“治兵积谷”,表面臣服,实则加紧修筑防御工事。

刚开始隋朝顾不上管它,然而当隋朝北服突厥,西平吐谷浑,新罗与百济都表示臣服之后,只剩下一个倔强的高句丽突兀地站在那里,让隋朝东北边疆显得非常不稳。

同时,高句丽对隋东北边境的侵袭,构成了对东北地区的威胁。统一的中原王朝受威加四海、攘服四夷的“华夷观”影响,绝不可能容许在自己的政权东北缘,再出现一个强大的政权。

隋朝为什么一定要打高句丽?插图112

因此,上进的高句丽,遇到了强大的隋朝“霸道总裁”,钢怼钢,硬碰硬,自然一碰就火星四射。

套用数百年后的一句名言:卧榻之畔岂容他人酣睡。

这应该就是隋朝和高句丽不死不休战争的最根本原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好观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ptv1080.com/373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