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说法一定是不对的。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只是一家之言。所以奉劝有些名人谨言慎行。
明朝的皇帝确实奇葩居多。但作为一个将近三百年的王朝,明朝皇帝并没有哪一个被某一方势力辖制,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需要智慧和技术支持的。
朱重八同志从一介草根用了十几年时间走到了历史的最前锋,谁能轻视他?很多人诟病他杀功臣,铁血手腕,但明朝的车轮却在他一手推动下缓缓驶入正轨,哪怕经历了后期的“靖难之役”也没有垮掉,谁能说他不是明君?在他统治下,国家建立了公共医疗设施,公共福利设施,公共基础设施。这些不正是现阶段也在执行的么?那个时代,当大臣确实很苦,老百姓却正在过上安定的日子。出身底层的明太祖,最知道老百姓需要什么,还怕什么,反对什么,谁说他不是明君?
朱棣跟不上他老爹。但无论他的皇位正当与否,他都让大明朝更加辉煌。亲征漠北,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郑和下西洋。永乐皇帝用事实证明,自己无愧明君。
朱瞻基,朱祐樘都是不错的皇帝。可惜历史没有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明君离他们,只差一小步。
受演义小说,评书话本的影响。中国历史上名将辈出在战国白起,蒙恬等…汉朝韩信等,三国,大唐,两宋,明初。老百姓的口碑证明,明朝的名将就算历史没有赋予他们更多的机会,但也无愧名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春,蓝玉…这些人驱逐蒙元,建立政权。深入漠北,打击北元,虽没有卫青霍去病的名气,却做着一样的功绩。怎么不是名将?至于后边的戚继光,李成梁,孙承宗等等,又哪一个不英勇善战名垂青史?
明朝是一个文人掌权的时代。时代赋予了他们从未有过的荣光和自由。明代虽然没有创造璀璨去如唐诗宋词般文化瑰宝。但解缙的《永乐大典》,江南四大才子的书画,明末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等的思想,李梦阳,徐渭,冯梦龙,汤显祖的创造价值,更不用说还有对他们都有影响的王守仁的“心学”。
历史赋予大明王朝的,他们都没有浪费。这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无愧名君,名将,名士,还有更多的名臣!
矮大紧说这个话一定是错的,明朝绝对不是他口中所说的三无朝代。但是他为什么要这么说,这才是问题。
第一种可能,是矮大紧智商不足,信口胡言,只是为了哗众取宠。
但是这个人信口胡言是有的,智商却不会欠费。哗众是有的,取谁的宠却不好说。因为否定明朝,并不会让更多人喜欢他。
所以第二个可能,就是否定明朝,别有目的。
明朝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封建王朝。满清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性合法性,做过和矮大紧一样的事,否定明朝君臣。
金庸矮化明朝,尤其对满清江南文人和官员描写大大脱离史实,是因为他家里祖上身份问题,为尊者讳,也说的过去。矮大紧为谁洗白呢?
联想一下公知的德行,就能猜到一个可能性。矮大紧的目的是通过否定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来摸黑这个伟大民族,攻击的是这个民族的荣誉。就像那些否定我们历史上的所有英雄人物和我们民族精神的操作一样,是要降低我们的民族认同感。
另一个可能就是为满清代表的外族入侵正名,为可能存在的下一次外族入侵做铺垫。到时候大家一想,其实汉人当政没什么好的,外族人统领我们也没什么不好的——这个卖国贼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不知道公知们是不是真的有这么个战略规划,但是我觉得他们背后的主子一定有这个想法。
毕竟狗是不需要有自己想法的。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一直都没关注过高晓松,不知道他一个音乐人怎么想到去搞这些,今天看到了这个问题,才好奇的去找了下资料,看完心里想:什么鬼。。。
以下是高晓松的原话:
无明君,我猜大家没什么争议,因为确实这些皇帝从开创明朝的朱元璋开始,一直到崇祯,真是说不出几个。……总而言之,这些皇帝没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即使在明朝自己的历史上看来,永乐还算是有点作为的,但基本上比较昏庸,没干出什么大事,既没在海外扬了国威,也没把人民搞得很好,是一个很穷的朝代。……无名将,大家都知道啊,明朝到了内忧外患的时候,全是一帮文人在指挥打仗。……无名士,没有大名士,没有大文豪,没有大知识分子。……你看《古文观止》也好,唐宋八大家也好,各种光辉的名字在那儿,唐朝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宋朝也有一大片,清朝也有一大堆。明朝没有,明朝最出名的大文人,留下点诗词的就是唐伯虎。
这说的是什么鬼。
無月尽管对明朝历史了解的不甚详尽,但在此也要为明朝说几句了。
我一点点来反驳
“无明君”
就说一个,朱元璋。太祖不是明君吗?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南方干掉北方的朝廷,朱元璋已经创造了一个纪录。但是無月告诉你们,朱元璋的纪录还不止这一个,他还是中国帝王中的劳模,勤劳第一。众所周知,明朝是不设宰相的,在朱元璋当政时期,连内阁都没有,所有奏章全都是他一个人经手,这么大一个国家每天多少事啊,今天的事今天必须解决,那得花掉太祖多少时光(所以太祖和马皇后感情好的不得了,毕竟太祖没啥时间去宠幸别的花花草草了),这一做法直接把太祖后来的子孙们给累死。开疆拓土方面,太祖赶走了蒙古人还嫌不够,一而再的追着蒙古人打,几次深入大漠,真是不斩尽杀绝不罢休。
说太祖不是明君?没太祖,汉人还在蒙古人鞭子下当咩咩叫的羊呢。
“无名将”
哈哈哈哈哈!笑死了。
明朝无名将?太祖一朝就有多少名将,徐达、常遇春、蓝玉。。。这一条不多说。。。没啥好说的。
“无名士”
我看到晓松同学说明朝没有大文豪,还说明朝也就唐伯虎留下一点诗词。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不好意思我又笑了。
明朝是中国长篇小说兴起的时代,人家玩的更多的是小说,正所谓唐诗宋词明小说。
四大名著有三部是诞生在明朝。
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怎么样?晓松同学你一定看过吧,哈哈哈。
说到名士,王守仁算一个吧。
虽然历史的真相世人未必可知,但还是应该尊重历史,因为这是我们自己祖宗的历史,一个公众人物信口胡诌,太不负责了,实在可气!
原创作品,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高晓松,一个三观不正的歪嘴,倡义大家不看他的书。
我觉得高晓松就是松大嘴巴,很多事不了解就乱说一气,请你摸着你的良心问一下自己,你了解明朝吗。 明朝是真正意义上做到不割地,不和亲,不赔款。只有一个字打。真正做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守社稷。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朝代之一。 名将:常玉春,蓝玉,徐达,戚继光,李如松,袁纯焕等。 名士:刘基,王守仁,徐阶等。 松大嘴巴,你嘴中的唐伯虎只是一个遇到挫折就逛妓院的人。可见你也就那样了。松大嘴巴,不知道就不要乱说,多看点历史,哗众取辱,有意思吗。还是你有张居正的能力,还是有王守仁创立学派的气魄,还是有常玉春,蓝玉统帅千军对我能力。最讨厌你这种人。
北京文化界,娱乐圈半边天,都是一些什么人了解一下,看看他们姓什么,整天洗白满清抹黑大明。明君名将名士,随便提几个,朱元璋就不用说了,不明能开国?朱棣呢?朱瞻基呢?名将更不用说了,开国的那些哪个比别人差,后期的戚继光呢,一个李成梁,不开心就去打鞑子,这都算不到名将里头,名士一个王阳明就够了!
说明朝三无本身就是近年所谓的公知哗众取宠得来的,以前一直没有这种论调,这个论调不值一驳,太祖成祖仁宣二帝孝宗就是传统社会所说的那类明君,标准不一样或者要求什么十全十美那么人类历史上估计也没有,名将国初的徐达常遇春一抓一大把,没有他们谁把元朝打跑的?中后期的王越马芳戚继光俞大猷卢象升。名士名臣大名鼎鼎的刘伯温算不算,高筑墙的朱升,永乐大典的解缙,志在千里的徐霞客等等,按照魏晋六朝的标准这都是响当当的名士,有兴趣的大可以看看世说新语里对名士的介绍,至于这个结论是怎么出来的,有一点我和本文作者看法一样,那就是宣传不够,文化载体不够,不论是科普性的还是耳熟能详故事型的,很简单的例子,人们谈到故宫一直以为是清朝的嫁妆,就像调侃溥仪去故宫要买票一样,实际上故宫始建于永乐年间。
三无?王阳明就不说了,千古圣人!名将太多大家都知道也不提,就说连唐伯虎也没有入选的明朝三大才子:谢缙(永乐大典的主编)杨慎(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用的他的诗词)徐胃,琴棋书画,战略兵法无一不精,他的学生有李如松,朝鲜战争打败丰臣秀吉15万精锐,这三个人都够清朝喝一壶的。
一个在演戏圈玩不下去了的过期艺人,以为自己也是出身清华北大之流,于是乎也就人魔狗样的学人家来说历史了!我的哥!你那大学可是因为北京户口加少数民族加分才考上的!照你的成绩放在湖南的话也就刚好一大专线吧!你有什么资本来做出那些评论的?我有段时间经常听晓说,加上他的鱼羊野史,大致可以分析出高晓松是个精致的崇洋利己主义者,对美国历史加上欧洲历史研究较为广泛,中国历史基本处于明面水平,所以他会说出明朝三无,高晓松是博而不精,学而不专,他的东西不能深究,只当消遣就行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朱元璋可谓名君? 仁厚清明弘治中兴,朱佑樘可谓明君?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徐天德可谓名将? 一世清白力挽狂澜,于廷益可谓名将? 军纪威严驱倭镇防,戚继光可谓名将? 立德立言文武全才,王阳明可谓名士? 变法图强帝国续命,张居正可谓名士?高晓松就是个泼皮,亏了还有脸做节目,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脸皮真厚。既没专业知识,又没实打实研究,就在那瞎评论,很多话很幼稚,自我感觉良好。无语,这种节目愚弄百姓,早该撤掉了。历史是不容开玩笑的。
他所谓“名士”的标准是什么,但是不管以那条标准来判断,明朝都是名士云集的,如果要看政治作为有于谦、李东阳、徐介,高拱、张居正,文化艺术方面有解缙、杨慎、徐渭这“三大才子“”,更有以唐寅为首的“吴中四才子”当然还有一位超凡入圣和“孔孟”并称的王阳明,说明朝“无名士”实在是无稽之谈。
史上哪个朝代能比得上整个大清的反清复明的壮观,最后孙先生终于成功了。说大明坏话的基本就是睁眼说瞎话的满清后代八旗子孙和被大清史学书洗脑的宠臣后代,怨刹了洪秀全和太平天国。
可大明拥有的,也是最核心价值的东西大清却没有,那就是风骨,在大明,臣子还是死于谏,皇帝还是死于社稷,将士还是死于战场,这是最核心价值的东西,反观大清呢?
说实话,论对今日中国的领土贡献,明朝远远远不如清朝,要是明朝和清朝换换到近代,估计中国最多不超过500万平方公里,这还没算上近代列强对中国的蚕食。清朝前期的武功仅次于元朝,但是管理方式却远远强于元朝。一个清华没毕业搞校园音乐的,换了几个幼妻,醉驾被关半年的人,在媒体的包装下,谈天论地,说古论今,他一生中啥时候研究过历史??不会是义务教育那几年学的历史书吧?说白了不过是写手写好的稿子,他念出来罢了!!
明君不好说,但是拿明武宗来说,干的事都挺荒唐,但是在他在位期间国家一切如常国力还很强,用兵的地方不少,玩了那么多年也没玩垮。明士一个王阳明,比之朱熹程颐一点不差,文武双全。名将,开国的徐达常遇春不说,就戚继光绝对顶呱呱。高晓松的历史水平和易中天差不多,都是从网络上抄点,然后发挥,真正让他们拿点自己的作品,几乎比男人生小孩还难。他只有说到美国,那表情那口水眼角都流露出佩服之至。
高晓松的主要目的就是贬低汉民,他们都是跪着长大的,不知不觉就站不起来了,连历史观都扭曲了,如果汉人文化强大,那他们这些所谓知西方的公知还有啥话语权呀,当然现在社会里的问题该面对还是得客观,全世界的人都特么差不了多少,有人就爱分个高低,老百姓有啥好处才是真的。
好多这种看了两本书就敢对其他专业指手画脚的人,我都怀疑他根本没看过几本关于明朝的书,也没有在正史史料中对情况进行核实,三百多年历史就算是猴子,都能找到几个天才出来。说得那么武断,不是该专业就不要往专业方向靠,看起来像智障。
读史使人明智,即使历史已经过去很久,无论是骁勇善战的将军,还是学富五车的名士,都是我们佩服,敬仰的先人。他们的经历是最经典最热血的故事。希望我们这个年代,也能记住这样为国家科技鞠躬尽瘁的科学家,保家卫国的军人,而不仅仅是明星网红。中华上下五千年,和平的没有几年,如今的和平也实属不易。
研究历史的都知晓一句话: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南宋灭亡后,我汉族失去了中央天朝的地位。明朝灭亡后,清朝实行了剃发令强行消灭汉族传统文化。章服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明朝作为汉族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存在了270多年,说三无王朝绝对是对明朝的一个侮辱,虽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将一个不成熟甚至带有侮辱的结论在公众节目中加以表述,高晓松,你过分了。
得天下之正我大明论第二谁敢争第一? 哪怕亡国之君崇祯,或许猜疑心很重,或许才能不足,但是他是想做一位明君的心和他努力勤奋的行为是要肯定的,而且君王死社稷,他做到了,其实如果崇祯撤退到南京,大明真的会亡?
未必,满清入主中原那是因为大明群龙无首,起义军翻身成为了剥削军,大明最后一位正牌皇帝,虽然他的诸多行为我不认可,但是,对他,我肃然起敬。 大明最被人诟病的在于锦衣卫和东西厂,但是,这些机构针对的什么人群?您细品,就是骂他最多最凶的人,贪官(文人?)。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永在。每次读这句话,泪水会不知不觉在眼眶流转,我汉族最后的骄傲,大明王朝!
其实每个人对于历史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士,做历史类的节目应该更公正更熟悉,高晓松所说的明史,只能说他对于明史只是草草的阅读,并没有去深入的研究,更多的信息来源应该是从一些小说演义得来,这对于一个需要解说历史的公知来说,是相当不负责任的,中国自古以来都提倡实事求是,他更应该注明他的观点的出处,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他的知识储备的来源,如果只是小说野史,那就没什么公信力了。
高晓松说,明朝是一个“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的朝代。那纯粹是胡说八道,哗众取宠,为的是博取眼球罢了!
我就奇怪了,你高晓松对历史一窍不通装什么大文豪!什么明朝是一个“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的朝代?根本就是信口开河,毫无历史常识!先来看看明朝有哪些明君、名将、名士吧!
明君:洪武,永乐,洪熙,宣德,成化,弘治
名士:刘基,三杨,李东阳,于谦,王守仁,夏言,杨廷和,杨慎,张璁,王本固,张居正…
名将:徐达,常遇春,朱文正,冯胜,邓愈,李文忠,傅友德,戚继光,李成梁,李如松…
如果说明朝“无名君”,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时隔五百年汉人再次踏进北平城算什么?如果说明朝“无名将”,那常遇春、徐达、李如松算什么?抗倭名将戚继光又算什么?如果说明朝“无名士”,那罗贯中和施耐庵算什么?徐霞客和王阳明又算什么?
还有,汉赋,唐诗,宋词,明小说知道吗?西游,水浒,三国,红楼梦都是明末的著作,桃花扇居然也黑,牡丹亭出来之前,桃花扇在民间是无敌的好不好。
除此之外,虽说明朝皇帝多奇葩,但是大部分执政能力都不弱。并且明朝是唯一一个拥有三个盛世的王朝:朱元璋时期的洪武之治,永乐帝时期永乐盛世,明仁宗和明宣宗时期的仁宣之治。难怪清朝编写的《明史》里可是夸明朝“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总结一下:高晓松不学无术,毫无基本历史常识!
高晓松曾在一档《晓松说》电视栏目里以一个现代艺人的角度总结了明朝是三无朝代:无名君,无名将,无名士。艺人嘛,填词谱曲的,牢骚两句历史总没错,但总不能把近300历史一竿子打倒吧,节目最后贬低明朝,只为抬高他心目中的汉朝,着实不妥。
晓松说某一期节目。
无名君?明朝建国之初,朱元璋、朱棣的励精图治,百姓安居乐业,军卫屯田,国家丰衣足食,国土面积997万平方公里,国力强盛,稳定番邦问题,呈现万国来朝盛世局面,难道不能称为明君吗?如果你非要说朱元璋大肆杀戮,那汉武帝不杀了?一个蛊毒杀了几万人,自己老婆、儿子都杀,丞相杀了好几个,汉武帝能下罪已昭,朱元璋就不能立罪己碑吗?
现在很多资料都是《明史》来的,但这套书是清朝编的,编了特么90多年才定稿,能信么?
无名将?没有忠臣良将能推翻蒙古统治吗?大将军徐达戎马一生不能堪称名将?剿灭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俞大猷,长驱蒙古、镇守辽东的李成梁不能堪称名将吗?这些人都是打出来的,你非要说汉朝出名将,我就不信外戚那些人都是什么好鸟,23岁的毛小子能有多大成就?但飞将军李广除外,此人乃真将才。
毛爷爷都说,洪武、永乐两皇帝虽不识字,但搞得比较好。
无名士?阳明学集大成者王守仁,推动传统思想变革,开创泰州学派的李贽难道不是名士?太史公宋濂,舍生取义的方孝孺,东林书院顾宪成,这些都是思想集大成者,不是名士?不要老拿司马迁的《史记》说事,明朝也有《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汉有晁错削藩,明朝也有张居正改革。
我不认同高晓松提出的明朝是“三无朝代”,所三无是指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明朝十多皇帝,尽管很多都不务正业,但是我认为朱元璋、朱棣、朱高炽三位还算是明君;明朝的戚继光、孙传庭等可以算是名将;明朝的李贽、王阳明可以算得是名士。
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比起来,我认朱元璋至少比宋祖要利害一些。要知道宋太祖赵匡胤本是禁军出身,取得皇帝之位要比老朱容易得多,而且赵匡胤一直没有收复的燕云十六州被老朱给收复了。老朱治理国家也明显要比赵匡胤强一些,朱元璋用了十多年时间就恢复了全国的农业生产水平。而明朝的仁宣之治也明显是封建社会的一个太平盛世,嘉靖皇帝虽然三十年不上朝,但是也把国家治理得还算稳定。
明朝的开国大将能把蒙古骑兵赶出中原大地,也证明了明朝军队的战斗力还是强于两宋的。后期明朝在与倭寇的战争中,也还是将倭寇打败了,尽管赢得并不顺利,但是总比清朝好吧。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亡了国的明朝还是能在郑成功的带领下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训练了新军,发明了新式武器,发明了新的战阵,还留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等兵书,可将戚继光无愧一代名将的称号。
王阳明发明了心学,后世对心学很有研究,著名的“格物致知”就是王阳明提出来的。心学是程朱理学之后儒学的又一个学术成果,尽管我不喜欢儒学,对心学也没有研究,但是很多人都说王阳明的心学很有用,这还是说明王阳明算得一个名士。李贽是明朝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很多思想在当时都是进步的,符合资本主义的发展,关键他还评价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此见识,足可配名士之称。
高晓松说明朝是无明君,无明将,无明士的“三无朝代”是抵毁明朝反为明朝增光添彩的言论!就算高晓松说的是真的,那么,明朝毕竟存在了276年,再加上南明和明郑已超300年了;还有打败一切列强入侵,捍卫了中华大地未变成殖民地;科技未比西方落后多少;有过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隆庆开关等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这都是难以否认和磨灭的!而高晓松却说明朝无明君、无明将、无明士,只能证明在明朝时,已经有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才做出的政绩;非常抱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是在社会主义新中国才出现的,明朝不会穿越;而且明朝充其量是资本主义萌芽社会,还算不上资本主义社会,更不是社会主义社会!要知道:所谓的明粉、明吹和皇汉们也不敢这么吹嘘明朝啊!!!高晓松真厉害,敢转弯抹角地把明朝吹嘘成是社会主义社会!!
一家之言,不足为凭。
过去的事了。今天的人们上下嘴唇一开一合,发出各种声音,听一听也就罢了,不必太当一回事。
说历史,往往是想以史为鉴,摒弃过去人们曾经犯过的错误,避免重复犯错。如果有好的东西,自是不肯放过,一并继承过来传下去。
还有一种就是为了说而说,其中不乏信口开河,自觉讲到精彩之处眉飞色舞,脑细胞极为活跃,顺便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想当然等等。
到这时候你就不能认为是历史了(再说了历史也是人写的嘛),俗话说兼听则明,你可以把它当成演义,姑且听之任之,反正对于我们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而且还多了一条思路出来,何乐而不为呢?
高晓松并不是专业的历史学家,所以他所谓的”三无明朝”、“三不宋朝”、“三最汉朝”,其实也是站在自己并不客观的角度,去讲出一个“自媒体世界里的明朝”。
如果大家把《晓说》那部分都看全,其实你会发现他总结“三无”是为了吹捧自己最最热爱的汉朝,而作的铺垫。在他的世界里,明朝的“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其实是和汉唐纵向比较的。然后大大感叹一下“强汉”是如何一步一步变成“文弱”的汉人的。还颇有点“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思在里面。
但是之前当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培养出一堆明粉。
说实在的,《明朝那些事儿》让很多人慷慨激扬啊!当然有过誉之处。但是总体上将明朝大的格局都作了充分展示。里面有一个词叫“不世出”、“第一人”,其实可见当年明月对彼时明君、名将、名士的充分认可。当然其实也不尽客观。
所以当被肯定甚至是赞颂过的角色,突然被高晓松”骂”得体无完肤的时候。自然会引起激烈的反应。
但的确高晓松的某些结论是仅凭一部并不客观的《明史》。然而我们要客观评价当时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应该考证更多的史料,然后得出综合考量之后的评价,相对公允。
而高晓松很显然犯了一个错误,就是现有结论,然后去找符合自己结论的史料来佐证自己。这充分体现了一个戏子的找“槽点”,利用“靶向原理”来制造热度吸引关注。
对于每一个明粉而言,明朝从来不缺乏“明君”。朱元璋“驱除鞑辱、恢复中话”更是500年来第一人;朱棣永乐盛世,“治隆唐宋,远迈唐宋”;“仁宣之治”的仁宗、宣宗,“弘治中兴”的孝宗堪称”三好”皇帝等等。
明朝名将如云,徐达、常遇春,李文忠、蓝玉。。。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李如松。。。高晓松甚至忘记了自己曾经吹捧过的郑成功。
明朝不但有名士,甚至还有创立“心学”影响了近代亚洲的的”圣人”王阳明。高晓松还忘记了明朝三大才子解缙,杨慎及徐渭。他只是通过周星驰知道一个叫“唐伯虎”的,就评价明朝无名士。
明粉的观点或许也难免偏颇。但是如果以自己的无知来信口开河,乱价评价。还是希望”矮大紧”慎重!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在《晓说》中,高晓松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明朝“三无朝代”,无名君、无名将、无名士”。
↑有人说这是谣传,高晓松没说过这句话,那我就放上他说这句话的截图吧!
高晓松为什么会说明朝是这样一个三无的朝代呢?
先来看看他的论点:
高晓松认为明朝无名君,是因为朱姓皇帝都存在着一些毛病,要么就是残暴嗜杀,如洪武;要么就是隐居深宫不理朝政数,如嘉靖;要么就是贪玩成性,如正德,总之是奇葩迭出,所以说“无明君”。
PS:照高晓松这么说,有一点毛病就不是明君,那中国历史上就没有明君啦!汉高祖背信弃义,唐太宗杀兄弑弟,宋太祖背叛恩主,宋仁宗优柔寡断,雍正猜忌成性,乾隆好大喜功,他们都有缺点,所以都不是明君。
认为明朝无名将,是因为明朝“以文制武”,直到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之际,都还是一帮文人在指挥打仗,这边打清兵的袁崇焕,一文人,那边打李自成的是洪承畴、卢象升,二文人,所以说“无名将”。
PS:以高晓松“以文制武”,就不是名将的话,那他所崇拜的清朝就也是一个无名将的朝代,清承明制,也是文人指挥军队,所以也是没有名将。
认为明朝无名士,是因为明朝出现过留下特别有名的文章的文人,没有出现过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苏辙、苏洵、欧阳修、曾巩这样名垂文史的人物,在高晓松看来只有留下有名的文章的文人才是名士。
PS:何谓“名士”?只要是文人,且在历史上留有一席之地的,有着较为卓越的学术成就的,皆为名士。
其实看完高晓松说明朝的那一集,我们就会发现高晓松对明朝有着很深的偏见。为什么高晓松会对明朝有这么大的偏见呢?或许从他说的一段话可以看出,他说明朝对官员实施廷杖,是对文人的极度不尊敬,随意剥夺文人的性命,让文人很没尊严,故而明朝是最不值得歌颂的王朝。简单地说,高晓松认为明朝轻视文人,故而明朝就是一个三无王朝。
但是,事实上明朝真是一个三无王朝吗?
当然不是。
何谓“明君”,在我看来,只要心存百姓,这就是明君。
明朝有心存百姓的皇帝吗?有!
单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对待贪官污吏最狠的皇帝,为让百姓的生活稍微好些,他当政三十一年,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同时,为让百姓彻底摆脱贪官的剥削,朱元璋还鼓励民间百姓上访,在京城午门外设“鸣冤鼓”,民间百姓若有冤情在地方讨不回公道,可上京击鼓直接告御状,闻鸣冤鼓响,朱元璋就会亲自处理。
除此,朱元璋还前无古人地赋予了百姓扭送不法官吏的权力。民抓官,试问历朝历代除了朱元璋,谁还能有这么一颗以民为主的心?朱元璋规定,只要官吏在征收税粮以及摊派差役作弊曲法,百姓就可以向上级官吏举报,甚至直接扭送,而对于应当接访而没有接访处理的上级官员,被发现是要从重论处的。
此外,朱元璋时代是中国古代社会福利最好的时期之一。免费养老院(养济院)、免费医院(养济院)和免费公墓(漏泽园)统统出现,朱元璋还曾经试验过“保障房”政策,于南京郊外修筑公房,安排无家可归者居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免费福利公房。
你说,就是这样心存百姓的朱元璋,他不是明君吗?
历代王朝皆有名将,若无名将,怎能开国?怎能击败其他割据势力,从而一统天下?终明朝二百余年,从未缺少过名将,前期有开国名将徐达、汤和等,中期有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等,后期有抗金名将李成梁、卢象升等。试问明朝怎会没有名将呢?
明朝出了一位五百年才能出现的圣人,那就是王阳明。如王士祯所说:“王文成公为明第一流人物,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单单就是王阳明一人,就能秒杀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名士。
明朝能立国276年,这绝对不是一个三无的朝代能够做到的!须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若明朝真的这么不堪,早就被人所取代,万万不能坚持这么久!成为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国祚超过二百年的大一统王朝。
高晓松说明朝是“三无朝代”——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这话对吗?
知道高晓松是他的“酒驾事件”,当时感概此人还算个男人,敢于在大众面前承认错误并且道歉,说实话不是任何一个娱乐圈的人能做到的。只是后来得知他早已入籍美国,对他的好感瞬间跌落至冰点,为何呢?国内这么多政治、科技、文化明星,我干嘛关注一个美国人!
所以此后但凡有高的新闻或节目,我都快速滑过,生怕看到他恶心的样子。可好像中邪了似的,关于他的采访或节目视频竟然不少,简直无法完全躲掉。怀着批判一个人先了解一个人的原则,再遇到此类东西,我便也看看,谁知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比如《晓说》这个节目。不得不承认一点,高的口才不错,方的能说成圆的,死的能把他说活,用“无所不知”来形容都可能低估了他。而电视台没什么鉴别能力,碰到这么一个能说的名人,自然如同捡了宝,高在台上说得唾沫星子飞溅,电视台领导在台下想象着收视率和收益。咱一帮中国人竟让一个外国人来普及历史,简直笑掉大牙。
最近偶尔看到高在《晓说》中评价明朝,竟大放厥词地声称,明朝是“三无朝代”,即“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他十分轻松平常地说出口,我却听得心里一激灵。我们先来看看他的理由:
明朝“无明君”——明朝皇帝都是怪皇帝,朱元璋嗜杀,滥杀无辜;嘉靖一心修道,躲入深宫不见朝臣;正德屡屡有惊人之举,如同神经病患者……
明朝“无名将”——明朝实行“以文制武”的策略,武将但凡有点成就,都离不开文臣的指导,一直到明朝灭亡的时候,仍是一群文人竭尽全力拯救国难,比如袁崇焕、洪承畴、卢象升……
明朝“无名士”——明朝的文人流传下来的名著文章很少,不如其他王朝,比如唐朝有李杜白居易,宋朝有苏轼辛弃疾,明朝这样的人却少之又少……
老实讲,我是由衷地佩服高老师,能把一知半解的东西讲得理由充分,需要何等的勇气和智慧!然而,他又是何等的狂妄和无知!
明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王朝之一,而且是夹在元、清两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王朝,注定是传奇,注定受万世景仰,值得我们顶礼膜拜。
明朝无明君?大错特错。
明朝皇帝天子气质满满,虽有懒于朝政、耽于淫乐者,但多数却是胸怀天下,志在四海之人。
明太祖朱元璋伐元之前,命宋濂起草了《喻中原檄》,其中有“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话,这是何等的气势!
朱棣靖难成功后,对群臣说道:“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 这是何等的豪迈!
即便是亡国之君崇祯,面对入城之贼,宁愿“任贼分割朕尸”,也要求李自成“勿伤百姓一人”,这又是何等的仁慈!
后人对明朝最高的评价“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哪一句说得不是皇帝的傲骨。
明朝“无明君”,呵呵!
明朝无名将?大错特错。
不知道高晓松的“名将”标准是啥,我就想问一句:运筹帷幄算不算名将?冲锋陷阵算不算名将?视死如生算不算名将?难道仅仅因为明朝“以文制武”就说其没有名将吗?
窃以为,能打胜仗的就是名将,管他文人还是骚客。王阳明一介文人,却能不等不靠,利用仅有的少量资源,竟短时间平定了“宁王之乱”,算不算名将?
能挥斥方遒,指挥若定的是名将。徐达为帅,并没有亲自上阵杀敌,却为朱元璋打下了万里江山,算不算名将?
能改革军事,多有创新的是名将。戚继光平定倭寇,戍边抗蒙,《纪效新书》流传后世,算不算名将?
明朝“无名将”,呵呵!
明朝无名士?大错特错。
名士者,或学有所长,逞一时之风流;或著有书篇,传百世之流芳。中国文化向来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说法。照高晓松的说法,唐李杜、宋苏轼等人吟诗作对是名士,那明代的小说家自然也算名士。
冯梦龙著有《三言二拍》,流传至今,被人誉为“讽刺小说”,他算不算名士?
罗贯中著有《三国演义》,施耐庵著有《水浒传》,吴承恩著有《西游记》,四大名著明代文人占其三,喜闻乐见,流传海外,他们算不算名士?
唐伯虎一生虽潦倒不堪,但诗文、书画俱佳,直到现在都是影视剧的常客,他算不算名士?
还有上面说到的王阳明,那可是“心学”集大成者,他精通儒释道,“文能治国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立德立言立功,他一个人全占,那可是孔孟之后的“圣人”。日本学了他的思想才有了今天,他算不算名士?
明朝这么多的名士,高晓松竟然视而不见,睁眼说瞎话,可笑不可笑。
明朝“无名士”,呵呵!
小结
高晓松之流如今非常常见,这帮人或早已过气,抛出敏感话题进行炒作,或不知天高地厚,变“娱乐大众”为“愚乐大众”。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机会,归根结底还是存在让他们肆意生存的土壤。中国历史和文化博大精深,不懂可以学,可以问,但绝不可以知道点皮毛,就堂而皇之地胡说八道,误导我们的下一代。明朝作为中国古代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对于我们的今天是有再造之功的,你可以做“明粉”,也可以做“明黑”,但请光明正大来讲,千万不可凭着所谓“名士”的招牌来展示“风流”。明朝,不是你想黑就能黑的!
高晓松的学识在艺人里面确实是首屈一指的,因而他所录制的《晓说》很受欢迎,《晓说》所讲的内容也涉及到历史、人文、艺术、体育等方方面面,但是仔细研究你会发现,高晓松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博而不专,对很多问题的解读并不客观准确,甚至是自以为是,以偏概全。比如前一段时间他抛出世界足坛“假球论”,就引起段暄、黄健翔等诸多足球领域内的专业人士的公开驳斥。
他把明朝形容为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的”三无朝代”,环环认为如果不是高老师对《明史》一知半解,那一定是故作惊人之语、哗众取宠。明朝作为最后一个正朔的汉人王朝,消除了汉朝外戚干政、唐朝藩镇割据、两宋岁币横行的弊端,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力强盛。明太祖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整顿吏治、兴办教育,清朝康熙皇帝对明太祖评价为“治隆唐宋”这难道还不算明君?明成祖朱棣澄清漠北、四方宾服,社会繁荣、国力强盛、创“永乐盛世”被史书称之为“远迈汉唐‘’这难道还不算明君?不要说这二位,即便是缔造“仁宣之治”明仁宗、明宣宗以及中期的明孝宗都被后世史书称之为明君。
至于无名将更是站不住脚,明朝开国之处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开国六公爵”,中期有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李如松,哪怕是在明末也有孙承宗、袁崇焕、熊廷弼、卢相升、孙传庭、曹文昭这些英烈。
而无名士之说更是不值一驳,因为不知道他所谓“名士”的标准是什么,但是不管以那条标准来判断,明朝都是名士云集的,如果要看政治作为有于谦、李东阳、徐介,高拱、张居正,文化艺术方面有解缙、杨慎、徐渭这“三大才子“”,更有以唐寅为首的“吴中四才子”当然还有一位超凡入圣和“孔孟”并称的王阳明,说明朝“无名士”实在是无稽之谈。
历史我读的不算多,但也略知一二。首先我想先问问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你读过历史吗,提出这个问题的依据在哪,凭什么说明朝是三无之朝。没有认真解读过历史就敢瞎说,佩服这个提问者的勇气。
首先说无明君,朱元璋、朱棣、朱佑樘,这三个不是明君?朱元璋只是个讨饭的和尚,却靠自己的智慧在南方打出一片天,与陈友谅,张士诚对峙,进而扩大地盘,打败比自己强大的陈友谅,吃掉张士诚。逐鹿中原,手下将才如云如徐达、常遇春、李元忠、邓愈、朱文正、蓝玉等等哪个不声振寰宇,谋士有李善长、刘伯温这些哪个不得之可得治天下。朱元璋开启明朝三百年,文治武治都拿的出手。他儿子朱棣虽然比朱元璋在各个方面比要差点,但永乐大帝的名号不是白得的,身为九五至尊,还可以御驾亲征,多次出征蒙古,身先士卒,留为美谈。其他方面也有拿的出手的,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等等(死后的评价很高: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得遐被,四方宾服,明命而入贡者逾三十国.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残德亦曷可掩哉!)。而朱佑樘更是贤明,文治武功更是比肩前辈甚至高于先皇。事迹就不多做谈论。
再谈谈有没有将士,这个我倒难写了,因为明朝将星如云,开国的徐达、常遇春后来的戚继光、王阳明、李如松、袁崇焕等等这些,哪个不厉害被后世仰望。说明朝没有名将的人,唉,算了。
最后说说明朝士大夫的骨气,硬绝对是硬,死谏的例子还少吗?而在关键时候站出的忠臣又有于谦这些,后世政治家还有王阳明、张居正、徐阶等等都是干实事的。东林六君子更是文人铁骨的代表。
想说提出明朝是三无之朝的人,真的是无知,三百年的天朝岂是三无。可笑真的令人可笑,劝他多多研究研究明朝吧。
而且末代皇帝崇祯也让人崇拜,尤其是向长平公主挥剑并说:汝何故生在卿家。是皇族一生的荣耀与无奈吧。
有写的不对的地方还要看官大老爷指出来,兄弟不胜感激。
当然这个说法不对,但是这是公众对明朝的印象,真正读过历史、读懂历史的人,不会这么说。
电影、小说、传奇故事中,秦、汉、三国、隋唐、宋、元、清都有路人皆知的人物,但是明朝为什么没有?
明朝那些事儿之所以成功,不仅仅是用小说体叙述历史,更是因为公众缺乏对明的了解,没有一部描写明朝的文学艺术作品可以媲美其他的作品:
秦不需要艺术,秦始皇陵、万里长城让路人皆知。
汉是我们民族命名起源,张骞、李广、王昭君等频繁在唐宋诗歌出现。
三国不说了,故事比历史出名的多。
隋唐演义虽然不如三国,但是也不差。其实李元霸在民间是不是比李世民出名我没留意过,但是李白、大运河,也算路人皆知吧。
宋朝:岳飞。还有郭靖!苏东坡也是因东坡肉留香千古了。
元–成吉思汗。忽必烈名气也大。
清–康乾有一段时间一直霸占电视剧频道,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牧场经营主这么出名。
明朝有什么?除了东厂西厂太监变成了经典形象,普通老百姓连明朝是什么时代都不知道吧?于谦媲美岳飞的功绩,王阳明心学的领先地位,张居正也是第一个靠货币政策和税收政策充盈国库的名相,朱厚照打的蒙古彻底死心………即使历史上鲜有伟人能超过明代,但是清朝怎么会去歌颂明?一个个天天做着反清复明噩梦的皇帝,巴不得改写了全部史书吧。
所以明朝不出名是真的,因为清、民国和建国初期,我们的文学家、艺术家都没有环境也没有条件去生产歌颂明朝的名著。
首先表个态吧,我个人认为高老师还是写歌比较适合他。
说历史,额,正着说吧,他是北京人胡聊砍大山,反着说吧,说他胡说八道,有点过分啦,但是说他以偏概全啦,吾之论断啦,大放阙词啊,秀智商啊,忽悠历史小白呀,这样的形容词那是一点都没错。
我感觉他个人其实是对自己的水平也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他出了一本书叫做《鱼羊野史》。
一般标榜为野史的书,我都会当做故事会来看高老师的节目,以故事会的形式来说的话,那是妙趣横生, 由娱乐大众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节目。
可是作为一个拥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的公知人物?
我觉得,无论是野史也好,故事会也好,你都应该有自己的底线,那就是在尽量忠实于史实的基础上去做艺术化加工,而不是胡说八道。
关与明朝这个论断出自他曾经一期节目,中间一个段子,这个段子怎么说的呢?我来复述一遍。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差的朝代。一无明君,二无名将,三无名士,唯一有的一个名士是唐伯虎,原因是因为周星驰。
听完这句话之后,我当时的感受就是,高老师,敢情我们俩看的不是一本书,或者说我看的书跟你看的不一样。最后我的总结就是,高晓松就是故意的,他用哗众取宠之言,表露出心中真实想法。就像现在头条中充斥无数,以贬低明朝为乐,以宣扬清朝为兴趣的所谓历史学家。
明清二朝有褒有贬,ok都没问题,但是明朝没有那么差,也不至于让所有人去随意编排。
数典忘宗,你们混蛋不混蛋,歌颂跪着的奴才和脑后的辫子,怀念过去康乾盛世,你们羞耻不羞耻?做的太过分,是不是会引发更多的争议,然后让别人更加更加更加的反感,本就不堪的大清王朝,这就是所谓的物极必反。
明朝作为最后一个汉族政权,他不可避免则有着不同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他也不是像那些人口中所说的一无是处,ok。明朝消除了汉朝的外戚干政,唐朝的节度使割据,两宋岁币。经济繁荣,科技发展,国力强盛,我不说是中国历史第一,前三总有吧
太祖皇帝朱元璋,将两宋以来就被异族统治的汉民族江山恢复,并且不断的追元逐北。消灭北元势力。仅此一项就可以说是明君。
朱元璋同时期名叫蓝玉,七次北伐,捕鱼儿海一战,将北元势力消灭殆尽,扬国威于漠北,有卫霍之其功。霍去病之后第二人,你说他是不是名将?
明成祖朱棣五征漠北,七下西洋,编修《永乐大典》万国宾服,社会繁荣、国力强盛、创“永乐盛世”你说他是不是明君?
朱棣之后,明朝有仁宣之治,明仁宗,明宣宗,难道不算明君好?就算他不是明君,那也是第二等贤君,与满清所谓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相比,我就不说超过了吧,跟他们同类总行吧。
摸着良心,问一问自己,清朝13帝全部都是明君,以此基调,来贬低明朝的皇帝。站得住脚吗?
下面说一堆名单,多的我就不说了。
名将:抗倭英雄,戚继光、俞大猷,辽东大帅李成梁、打败日本李如松,收复台湾郑成功,还有如,孙承宗、熊廷弼、卢相升、孙传庭、曹文昭这些英烈。
名士:硬气尚书于谦,首辅:李东阳。徐介。高拱。张居正。明代三大才子:解缙(永乐大典)杨慎(著作等身),徐渭(诗书画三绝)唐伯虎在他们面前都是小字辈就不说啦。
最后:圣人王阳明,他的事迹人所共知。
以无知秀底线,以抹黑为任务,以编排为消遣。
你们咋不多关心下如何赚钱。这种哗众取宠之言,几十块而已,比五毛进步很多倍,但是还是很廉价。
这就是现行部分历史书明太祖画像,我想问下,要不要如此猖狂,如此丧心病狂。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自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直到崇祯上吊煤山,即使在国难临头的时候未曾丢弃皇都仓皇逃跑,明朝皇帝有不正经的好色的贪玩的,但他们对外敌都很坚决,几次的南京保卫战说明了一切。这在历史上很罕见!对比清朝……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不和亲,对比北宋灭亡,靖康之耻,后宫嫔妃、宗室妇女全部被掳往北方为奴为娼…所以说战争中女人的命运是悲惨的,受伤是最大的,无论战败战胜!在这方面我认同大明不用女人乞和的态度!对比清朝,割地赔款。
公正评价明朝,没有宋朝经济繁荣,没有元朝疆土广阔,没有清朝制度完善,这样三无?在情感上我更偏向明朝!
我是阿狗,我又来了,虽然明粉熟悉明史,但这种问题并不擅长,他写点技术的还勉强行。
高晓松肯定是瞎说,他的神论有“郑成功是倭寇”、“美国一直对华友好”、“明朝是三无王朝”等。今天来我就系统反驳一发。
三无朝代是什么,,无明君、无名士、无名将。简直是胡扯。
1、明朝的明君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兴王朝,兴利除弊,造盛世景象。
清朝的康熙皇帝都题为“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乾隆皇帝更是两次去明孝陵祭拜,行三跪九叩大礼,史书记载为“礼文隆渥,逾于常祀,是乃千古盛德之举。”
(明太祖朱元璋)
这不是明君吗?
2、明朝的名士
陪祀孔庙的有先儒方孝孺、先儒薛瑄、先儒曹端、先儒胡居仁、先儒陈献章、先儒罗钦顺、先儒蔡清、先儒吕柟、先儒王守仁、先儒刘宗周、先儒吕坤、先儒孙奇逢、先儒黄道周、先儒黄宗義。
(王阳明)
这么多人配祀圣人,能说没有名士?也许是因为无知吧。
3、明朝的名将
明朝初年的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傅友德、蓝玉,纵横南北、横击塞外,功劳不亚于卫青霍去病,难道不是名将?
明朝中叶,靖远伯王骥去国万里,三征麓川,出征西北,抵御强寇,能不是名将?
威宁伯王越出塞作战,重创草原部落,能不是名将?
王阳明文武兼修,平寇、靖乱,能不算名将?
(戚继光的大鸳鸯阵)
戚继光南北征战,多次重创倭寇,剪灭倭患;在塞上十五年,不使一骑入边,革新军事能不是名将?
总结:
明朝有明君,有明士,有名将。也不知道高晓松怎么想的,哎,理解不了。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说“明朝是个三无朝代”,意思是说,明朝没有名士.名将.明君。有书君认为这个说法有失偏颇。
为什么呢?听有书君仔细道来!
1.究竟有无“名将”?
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徐达,淮西二十四将之一。朱元璋以他为左相国,率军消灭线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后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统治。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封为魏国公,享太庙,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明朝军事家、民族英雄、抗倭名将――戚继光,他所建立的“戚家军”,横扫倭寇老巢,解除东南倭患,他便是众所周知的名将,其历史故事曾被载入小学的语文教科书。
自戚家军成立开始,他率军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10余年,大小80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
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
历朝历代总会受到某些外番骚扰,明朝自从王越任命为大同军区司令后,面对对蒙古人就开启了反攻模式,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1480年,王越兵团出大同,追击蒙古兵团至威宁海,捣毁敌营,擒男女一百七十一人,斩首四百三十七级,这一战使他毫无悬念地被封为威宁伯,这场著名的威宁海战役可是载入史册的。
从1467年王越和蒙古兵团打交道,直到1498年他病逝于甘肃军营的30年中,他取得了十三场中小型战役的胜利。你说他算不算“名将”?
王阳明,他可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的伟人,是明代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
虽说王阳明前半生也是几起几落,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嘛。不过自从他在穷山恶岭的贵州龙场悟道之后,他的人生就象开了挂,说他是明朝一哥也不为过。现在,人们关注他的阳明心学似乎更多一些,其实他在战场上是立下卓越功绩的。
1517年,江西南部及江西、福建、广东交界的山区爆发民变。山民依靠山地据洞筑寨,自建军队,方圆近千里。每每打了又去,去了又来,地方官员无可奈何。
王阳明临危受命,到江西去剿匪。他采用务实蔽虚;打心理战等方法,以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几乎没花几文钱,就把那些匪徒搞定了。只花了一年多时。他搞定匪徒后,并不是拍拍屁股就走人,他还做出《乡约》,安定一方百姓。他不仅是名将,还称得上名士。
有书君都说了这么多名将了,还说明朝无名将那就大错特错了。
不过说实话,明朝对待读书人是不咋的,一言不合就脱裤子打屁股,还有那么多特务组织,人人都不敢说话。
他们对理学的推崇到了疯狂的地步,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和创新。可就是这样的氛围,也还是出了王阳明这样的一代心学大师。
王阳明的心学“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致良知”,在当今社会仍能广泛传诵。
2. 有无“名士”?
明朝开国元勋刘伯温,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发挥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
施德政、得民心是他的思想核心,也是他建功立业的理论依据。对于消灭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先后问题,他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先来陈后取张的正确建议,为朱元璋歼灭群雄起了决定性作用。
明朝建立后,他建议实行卫所制度,加强了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巩固了中央集权;他主张对民众要教化,使其明法懂法,对《大明律》的制定,起到重要作用。
刘伯温的儒学思想对明初的学风产生了直接影响,其融会理学诸派,又以儒道互补,体现了明初思想的特征,影响了明初学术思想的走向。
他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一代名士方孝孺,先后出任翰林侍讲及翰林学士,燕王进京,因拒不投降被捕下狱,诛连十族,连他的学生也没放过,全部被杀了。
明朝大才子解缙,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参与主编《永乐大典》,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永乐大典》是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
刘伯温、方孝儒、解缙这些都是明朝有名的名士。
3.关于“明君”。
有书君觉得,明朝皇帝因为太过残忍而掩盖了他们的作为,残忍固然不可取,但也不能将其功劳和业绩连带抹杀,所以不能说没有明君。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这可是名符其实的农民皇帝。他能当皇帝,就在于他善于打仁义品牌。在他登基前,可是深得百姓的爱戴。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是没错的。而且,当初他对那些投靠的名士,也是能忍的,由此他建立起强大的智力团。比如说柔弱书生朱生提出的九字方针他就能执行。
朱元璋登基后,虽然他残杀了很多人,但也是坚决反对腐败的,对那些贪污腐败份子坚决不手软。
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的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政策,出现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稳定。这两位在位期间,是明朝历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史称“仁宣之治”,他们算得上“明君”了。
还有,明孝宗朱佑樘,被称为千古一帝,他在位十八年,采取减赋措施、削弱太监乱政,尽管存在诸多弊政,但孝宗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百姓富裕、天下小康。
看看,这明朝的明君也在这儿了。
综上所述,有书君认为,说“明朝是三无朝代”是失公允。
纵观历史,明朝算得上是个有骨气的王朝,明朝做到了四不——不和亲,不纳贡,不称臣,不割地。大明无汉朝时的和亲,无大宋和满清时的赔款,割地。
在历史长河中,古代帝王将相皆为凡人。我们作为后来人看待历史的时候,切忌片面。
是人就充斥了人性的弱点和复杂,所以即便是帝王也难以免俗,功过是非都是正常的,唯有公正客观,才能以史为鉴。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答:明朝到底是不是无明君、无名将、无名士的“三无朝代”,这个是无须跟高晓松辩的。如果您要气急败坏地跟他辩,那他就赢了。
您想想,只要稍微懂点历史的人,说起明朝的明君、名将、名士,尤其是名将和名士,都能张口说出一大堆。
人高晓松是一个学富五车的人,难道他会不知?
他之所以要这么说,就是要故作惊人语,吸睛、引爆话题,赢收视率。
有人也许对我这个说法不以为然——他们觉得,作为一个有学识的人,应该爱惜名声犹如鸟儿爱惜羽毛。堂堂大才子高晓松断不会为追逐一时巨利而行此下下之策。
殊不知,高晓松本人曾在电视上洋洋自得地说过一段这样的话:人都有两面,一面放在作品里,一面留给生活,有些人在生活中很文雅,但写的作品却很粗鄙,等他化成灰走了,后人只能看到他作品中的粗鄙,谁还知道他的文雅?而我选择把不堪的一面留在生活里,把情怀都放在作品里,几百年后,高晓松这个人早都没了,但是我的作品还在,所以我在后人的眼里是美好的。
看看,高晓松在乎的名声并非眼前,而在几百年后;其潜台词就是:只要有利可图,我不惜把我的不堪展现在生活里。
想想真是可怕。
不过,话说回来,高晓松本身就是一个很狂傲,很特立独行,不把世俗言论和目光放在眼里的人。
这一点,从他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就看得出来。
高晓松的第一段婚姻是非常随意的。
高晓松自己承认,认识第一任妻子,缘自一次酒足饭饱之后驾车在街上的胡逛。当时,他在对外经贸大学的门口见到了身材样貌非常出色的前妻,立马一见钟情,相识相恋。时间只过了三天,就决定了要结婚。而在1999年11月23日,他们就领取了结婚证;但时间只过了三年,他们又领了离婚证。
补一下,2000年7月,青年歌手筠子在家中上吊自杀,传闻是因情伤而自杀,且与高晓松有关。
《音乐生活报》随后刊出一封筠子母亲的亲笔信,怒斥高晓松,说:“如果你继续胡说八道伤害筠子,那换来的将是更严厉的舆论谴责和惩罚,不要总拿你所谓的‘西方’观点来说教,别忘了这是在中国北京而不是美国。”
高晓松的第二段婚姻是非常不负责的。
那年,36岁的高晓松作为评委在深圳参加一个选美活动,看上了年仅17岁的参赛选手徐某。
高晓松说:“她的眼睛脸型长发,符合一切我对美女的标准。”
这样,立马一见钟情,相识相恋,不久,到美国秘密领取了结婚证,生下了个女儿。但七年后,他又领了离婚证。
高晓松与第二任妻子年龄差别将近二十岁,没离婚前,有人对他们的婚姻提出质疑,认为会有代沟。
高晓松的解释是:找个年轻的,我可以全面塑造她的世界观。相比之下,找一个年龄比较大的、被周围圈子的人塑造出来后你再去改的妻子,后者多累人啊,而且更容易产生分歧。现在,我老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甚至听什么音乐、看什么电影,都是受我影响的,所以我们大部分的想法都很一致,我觉得这样很幸福。
然而,最后的结局是:女方青春年华被耽搁了,孩子也生出来了,性格也已经被塑造定型了,男方突然认为不适合了,离婚了。
所以,高晓松的特立独行是够可以的,内心是够强大的,是可以把一切世俗眼光屏蔽掉的!
最后,还是说几句关于高晓松历史观点的话吧。
在他评定明朝是“三无朝代”的节目尾声,他微笑着说出了一句差点让我惊掉下巴的话。
他说:我不明白世界上为什么会有“明粉”这种东西,清承明制,明朝的全部制度清朝都继承下来了,您爱清朝不就等于爱明朝了吗?您恨清朝不就等于恨明朝吗?这两个朝代不都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会爱明朝而恨清朝呢?太奇怪了!(注:其原话我没法字字记得,大意如此。)
按照他这种逻辑,西门庆害死武大郎而霸占潘金莲就不应该遭受道德的谴责,因为西门庆履行的就是武大郎的职责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