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都是日吹吹出来的,好不夸张的说,目前发动机最好的是在欧洲,但是民用最均衡,最可靠的发动机在中国。以本田三菱为代表的日本发动机,守着老旧技术不肯创新,已经被淘汰了。你听过各种日本发动机的质量问题,机油增多乳化等,你听过国产发动机出过这种影响很大的问题吗
我们可以山寨出任何东西,但是使用寿命是个大问题。别人的可以保证三年不坏,而我们的只能保修三个月。如果按照别人的东西一比一(全材质)还原,成本又很高。所以很多时候的山寨属于简化,比如铜线换铝线(铝线电机)铜管换铝管或者铁管,无非就是为了降低成本。这种偷工减料带来的问题就是使用寿命的急剧缩短以及稳定性地降低。
逆向本田的发动机不是太少,那是相当多,不管大的小的厂家都参与过。
现在最出名最出彩的非隆鑫莫属,隆鑫牛啊,何止是山寨本田,川崎人家也山寨,雅马哈也没放过。
逆向本田CB500的发动机,这么多年几个厂家采购装车使用,也基本没爆过什么雷出来,确实质量蛮靠谱的,山寨的相当成功,性能基本达到了本田的九成功力。
宗申也是好不落人下风,山寨本田的经典发动机追梦50,自己弄了个机器编号HY50
单缸50cc的排量,牛逼的地方是人家这么小的排量还弄了个双定制凸轮轴四气门结构。
这款车搭载的应该就是宗申的HY50动力。
相信拆解了无数次了。
山寨等同于低价,有钱谁买山寨,GY6,CG125,GS125山寨满天飞,随着玩乐车市场越来越壮大双缸逆向,仿造也开始多了起来,不是不做,时机未到而已,可悲的中国工匠
都说本田发动机好,为什么国产车企不直接拆解一台山寨?
都说本田是买发动机送车,本田的发动机这么强,为什么自主品牌不直接买来拆解山寨,还要花钱花心思去研发干嘛?一个残酷的事实就是,本田的发动机给你抄作业,自主品牌都山寨不出来,因为1比1还原一台发动机,和制造一个生产线去生产发动机是两码事。
自主品牌山寨本田的发动机,至少这几个关卡很难过去。
1、专利壁垒。发动机产品是一个技术含量高,研发难度大的领域,因此为了防止山寨,车企都会申请专利,本田的发动机专利数有数千个,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发动机领域的。就算国产车企拆解了一款本田发动机,也只敢在实验室偷偷仿造,不敢公开量产,因为除非你绕过对方的专利,否则就算侵权行为。
2、没有图纸和参数很难量产。如果拆解一台本田发动机,然后进行1:1的还原,其实很多国产车企都能做到,难得是在生产线上量产,就算能够绕过专利壁垒,成本问题和量产的良品率问题难以解决,模仿一台发动机可以不计成本,但是量产就要考虑成本问题,在没有图纸没有参数信息的情况下,量产的良品率毫无疑问会很低,因为你连零部件的公差是多少都不知道,而量产的成本也会非常高,甚至比对外采购发动机还要高。
3、材料工艺和装配工艺不过关。都说本田的发动机厉害,其实厉害的不仅仅是设计,还有材料和制造工艺。这就跟芯片行业很像,华为的芯片再厉害,也需要5纳米的制造工艺才能发挥出最佳的性能和最低的功耗,汽车发动机也是如此,不然为什么说发动机是制造业的皇冠,就因为其中涉及到了太多的工业门类,材料、冶金、加工、装配,哪一款环节不过关,都不能制造出合格的发动机。
4、山寨没有未来。今天本田推出一款发动机,自主品牌山寨,明年本田这款发动机又更新了,难道又去拆解山寨?山寨的产品能够达到原来产品多少的性能?如果只会山寨,国产车将永远没有自主研发的能力,而历史无数次证明,没有自主研发实力的车企,终将被淘汰。
所以,非常残酷的事实就是,目前的自主品牌,就算拆解本田的发动机,都不能山寨出来同等品质的发动机,有人说自主品牌不是也曾山寨过大众和丰田的发动机吗?实际上,那都是大众和丰田比较落后的发动机产品,而且,山寨过来的发动机,实际表现都不如原型,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有踏踏实实提高自主研发实力才是王道,别天天想着去山寨去抄袭,这样的车企是没有出路的,众泰、陆风等等一大批车企就是前车之鉴。
发动机三大件的材质很重要,耐高温,耐摩擦,还要有弹性,精密度,涉及工业化学,精密数控机床等等,还要很长的路要走….
不用逆向拆解,就是把图纸给你也造不出来,因为材料落后
三十年后的今天2022.。不是抄不来,是没人抄,都去偷红杏了,谁栽红杏树?别人研发七十年,咱偷几天,无语了
从理论上面去看这样的发动机结构等方面比较简单,不就是螺丝拧拧钢套套住就可以使用了,但实际上面去看这里面的问题和学问还是很多,逆向拆解山寨并不是没有,只是这个逆向拆解的过程当中比较费劲,达不到原有的工艺效果,造发动机并不像是造其它的工艺品那样,简简单单的一个模具出来就可以进行处理了,而发动机基本上都是精密的零部件,以气门导管和活塞为例,在制造的过程当中光滑度,圆珠度等方面都是有很大的要求和考验的,例如各个零部件的真实尺寸和相应的公差要求,如何确定公差带间隙值,测算尺寸链,保证过盈压装量,从材料的角度上面去看,并不是通过单一的测量就能得出的。就算得出了,那些精密度达到0.01公差加工机床去哪里找?很多的精密度设备目前国外对国内还是有一定的封锁存在的,所以从这个问题去看,不是单一的所逆向拆解就能山寨的。其次就算是逆向拆解,也会涉及到一个产权的问题,针对于这个来说也有很多的鲜明的例子存在,同时作为国产车自己研究也想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总不能一直活在人家的影子下,那么自己的产品怎么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和进步,如果一直照抄,竞争对手永远快你一步,甚至在某些阶段,人家可以凭借技术门槛,迅速摆脱你。所以做一个逆向拆解山寨的,还不如沉淀下心来,发展和研究自己的产品,就算是性能上面有所差异,总不做成个三不像还有一些缺陷的产品要好,发动机作为动力总成来说属于三大件关乎车企的命运,所以在设计生产的时候不能一抄了之,系统大工程多多少少还得有自己的技术。
本田的发动机那么强,为什么国产车企不直接买一台回来拆解山寨?内行人:给你抄都造不出来
关于本田汽车,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就是买发动机送车,本田的发动机技术实力确实很强,那么为什么自主品牌还要花费巨资去研发发动机,怎么不直接买本田的发动机回来,拆解之后山寨呢?这样不是省钱省力吗?但是一个残酷的事实是,给你抄都造不出来。
首先,很多人或许会说,本田的发动机强?前不久还不是有机油增多吗?吹什么本田发动机?这就是典型的我说前门楼子,你说胯骨轴子,发动机的性能和故障率应该是两码事,大众的EA888烧了这么多年机油,也不影响这是台优秀的发动机,而且机油增多问题已经召回解决了,除了机油增多问题以外,本田的发动机质量还是非常稳定的。而且从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方面,本田的发动机绝对是全球一流水平,拿本田雅阁1.5T发动机为例,不到8秒的零百加速,不到8升的车主众测油耗,绝对是优秀水平,基本上比它动力强的没它省油,比它省油的没它动力强。
那么,为什么国产车企不选择山寨本田的发动机呢?其实自主品牌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是没有山寨过国外品牌的发动机,大众的EA888、丰田的8A发动机、三菱的4G36,都被逆向过,但是唯独没有本田。为什么会这样呢?
1、本田的发动机很难逆向
为什么丰田、大众、三菱的发动机,都被国产车企逆向过,唯独发动机技术实力很强的本田,从来没有被逆向过,有没有人思考过这个问题呢?是因为本田的地球梦不强吗?事实恰恰相反,是因为本田的发动机太强了,根本无法山寨。
因为国产车企山寨的丰田、三菱的发动机,都是被淘汰的机型,而大众的EA888也是逆向的第一代机型,从技术先进性来说,这几款发动机都不算太强,但是本田发动机有一个独有的技术,那就是VTEC技术。逆向本田的发动机,如果不逆向VTEC技术等于失去了精髓,也就没有逆向的意义,但是如果逆向VTEC技术,一个是技术先进性太强,很难模仿,第二个就是专利绕不过。因此,国产车企只好无奈放弃了本田地球梦这块香饽饽。
2、技术壁垒很难绕过
国产车企逆向国外发动机,都是这些品牌发展的初期,而且能够逆向国外发动机的车企,有比亚迪、吉利、长城,几乎都是技术实力比较强的车企,因为逆向绝对不是很多人口中的那么简单,否则为什么众泰、陆风之流,至今还在用着老掉牙的三菱发动机?逆向研发也需要一定的技术实力,因为随着专利保护越来越被重视,完全照抄国外的发动机是行不通的,肯定会赔得倾家荡产,而如果想要绕过技术专利,就必须对这款发动机进行改造,这是一项很有难度的工程,就像学霸的解题思路给你了,你知道答案了,但是过程不能和学霸的思路一样,因此不见得比自己重新研发一款发动机简单。没有点技术实力,还真的没有资格去逆向,只有国产大厂才有去逆向的实力。虽然残酷,但就是事实。
3、材料和装配工艺不达标
如果学过机械的都知道,逆向研发在机械中叫做反求工程,需要直接从成品分析,推导出产品的设计原理。但是这是建立在,在材料、装配工艺上水平相近,只是我不知道你的设计思路的前提下,相反,如果材料、装配工艺水平太差,就算知道了解题思路你能量产吗?
为什么这里说的是量产,因为如果不计成本造出一台一模一样的发动机,以很多车企的技术实力都能做到,但是难得是量产,量产要解决零部件的公差问题,要解决零部件的材料工艺问题,还要解决成本问题,如果逆向一款发动机,别人的成本是2万,你要花5万,又有什么意义呢?而直接拆解逆向,你很难解决几个问题?比如说某项合金材料的配比,多1%的钢或者铝都会影响装机效果或者稳定性,再比如说,零部件的设计公差问题,1-2微米的公差可能都会影响发动机的实际表现。所以在逆向山寨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绝对不是拆解然后1比1还原那么简单。这就像学渣抄学霸的答案都看不懂一样,事实就是这么残酷。
当然了,如果所有的自主汽车品牌,都去山寨国外的发动机,自主品牌将永无出头之日,历史无数次的证明,只有自主研发才有未来,而让国人欣慰的是,奇瑞、长城、长安、比亚迪都在发动机领域推出了多款有竞争力的产品,抄袭没有出路,只有踏实修炼内功,国产车才有未来。
一位老师傅说:直接给图纸你抄袭,你也做不出一样的本田发动机。即使结构、外观看起来一模一样,但实际的性能和本田自己生产的发动机是天差地别!
都知道本田的发动机很牛,本田车也被一些人开玩笑地称为“买发动机送车”。它的地球梦发动机技术很先进,动力强,且油耗低。
所以本田车对比丰田、日产,也多了一些运动属性。本田的雅阁、思域、飞度、CR-V等,对比其他同级日系车,基本在加速方面很少会输的,主要也是因为它的发动机厉害。
发动机是一台车的“心脏”,发动机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台车的动力、油耗、质量。如果能把发动机做好,一台车基本成功了90%,销量也不会差。
那么,既然我们本田的发动机技术很牛,为什么不逆向拆解来山寨?这条路其实有很多企业走过,只不过都是失败了。一句话:逆向山寨本田发动机,也就是抄袭别人的东西,这条路注定走不通的!
这和考试作弊一样,抄别人的答案是没有用的,虽然这次考试成绩可能是一样的,但是实际上双方的水平天差地别。
历史无法复制,本田发动机技术厉害,是有深厚的历史沉淀底蕴的
本田汽车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技术迷,这个人有很多传奇的事迹,让人津津乐道和敬佩的。
他刚结完婚,转头就钻进实验室搞发明了。他是一位铁匠的儿子。从上世纪30年代初开始,一开始是做修理工出身的。后来开过修理厂,生产过汽车零配件。
他的转机发生在40年代。当时战败后的日本,为了发展经济,很多原来的军用工业和设备,开始转为民用。他廉价买到一批军用通讯设备上的微型发动机,开始做自行车,叫“吧嗒吧嗒”。
由于销量太好,采购的发动机用完了。于是他决定自己生产发动机。他砸锅卖铁,把祖传家产都卖了,最终亲手制造出属于本田的第一台发动机,也就是最早的“本田摩托车发动机”。
1961年,他开始研制高性能赛车。在遭遇种种质疑和挫折的时候,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中动员说:“九十九次失败后,必将在最后一次取得丰硕成果!”
1965,本田赛车在欧洲竞技中获得冠军,正式意味着本田的技术跨入世界先进前列。但很快就迎来挫折,由于日本的石油资源匮乏,1970年日本公布了“马斯基法”,定出了严苛的汽车废气排放量规定值,该数值在当时为美国的十分之一。
于是本田开始研发符合排放规定的发动机,到1972年终于研制成功出CVCC发动机,用在“西古比”轿车上。第二年用来初代雅阁(当时叫“阿科德”),获得大量订单,坚定了本田发动机的地位。
1973年,66岁的本田宗一郎退休了,做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决定,他把自己的位置传给公司的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和他没有亲戚关系,只是一个技术专家。
在汽车发展历史上,这样的人是很难遇见的,本田宗一郎被评价为和福特一样的汽车行业人物。
直到今天说起本田,很多同行会折服于它的技术、工匠和进取精神。一台技术先进的本田发动机,是经过了几十年的研发,和不断的失败中的改进的,这就是历史底蕴。
拆解发动机不难,做不出同样精密的零件才是无法山寨成功的第一个原因
本田的发动机好,和零件的精密度是息息相关的。或许你会说,这有什么难的?我们用3D建模,把每个零件形状和尺寸测量得十分精准,再依样画葫芦生产不就行了?那就大错特错了。
首先,所有的工业制品做出来之后,都和原来的设计尺寸存在参数公差,这是无法避免的,不可能完全一模一样。
本田发动机经历了几十年的研发和改进,每个零件早已形成标准化生产,把各个零件的精密度控制在严格的允许的公差范围之内。
每个零件的公差范围这个数据我们是无法获得的。一台发动机有成千个零件,如果每个零件都和他们本田的差一点,累积起来的差别就会被扩大,组合做出来的发动机也达不到原来的水平。
把各种零件组合的时候,每个零件的公差可能会互相抵消,也可能变得更加严重,这叫公差配合。
本田发动机技术好,不仅是零件精密度高,还把公差配合、机械间隙玩得很溜,组装工艺也很先进。
事实上,我们的精密工艺和他们是有很大差距的。世界上顶尖的压铸模具、压铸机、车床、车刀等精密类的工艺设备,日本做得很牛。我们连发动机零配件中的油封、活塞环都还没做得很好,还要依赖进口。
精密工艺跟不上,做出来的发动机的性能也是不行的。再说你搞山寨,没有本田的关键零件的公差范围原始数据,也无法做出公差配合合理的发动机,靠自己一个个零件的试验摸索,搞几十年也搞不出来。
缺乏关键的材料、材料应用技术不过关,山寨出来的发动机只会是“工业废品”
日本掌握着顶尖的材料学应用技术,比如冶金技术,世界上质量最好的车用钢材材料是他们生产的。
他们的金属材料学、冶金技术、碳纤维材料等应用技术十分的牛。他们生产发动机时,不缺乏优质的材料和技术。
我们如果山寨他们的发动机,即使有了图纸和参数,问题是我们都不知道他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各种材料的成分、配比、冶炼、制造、金相组织关系、热成型工艺,还有耐温、耐磨涂料涂层材料的工艺也是难题。
本田的发动机质量总体比较稳定,从以前的摩托车,到现在的汽车,基本都很难把发动机开坏的,主人家用的材料比较特别也是原因之一。
缺乏必要的材料和应用技术,我们山寨不出卖开、耐磨,质量稳定的发动机。这就是为什么别人的发动机运行到7000转以上,工况也能稳定,如果我们去山寨,或许拉到6000转,发动机缸体就冒烟了。
他们还有技术专利保护,随时“欢迎”我们山寨
本田的专利保护意识十分强。上世纪本田宗一郎在30年代开始研究自行车的时候,就已经懂得为自己的研究成果申请专利。
有了专利保护,他们就不怕别人去山寨,他们随时可以通过专利壁垒包围,让山寨货无法正规地在市场流通,还可能会起诉搞山寨的商家以获得赔偿。所以他们不怕别人去山寨,甚至“欢迎”他人去山寨,然后发起一通起诉。
在做逆向研发山寨的时候,最难受的是遇到专利壁垒。对于他们已经申请了专利的零件或技术,我们是不能直接用的。
这就好比假如我们沿着他们研发的线路去山寨他们的发动机,路才走了一段,就会发现某个技术零件已经是他们的专利产品技术,我们只能避开,无疑于要绕路才能继续通行,绕开绕去,最终做出来的发动机也不是原来样子。
这样的逆向山寨,还不如自己搞正向研发。
写在最后
早年我们的车企曾经也是试过逆向山寨发动机的,只是无法获得成功而已。
缺乏相关的工业历史基础和供应链,也没有相应的精密工艺、材料学应用技术,加上专利壁垒,走逆向山寨的路注定会失败。
近年国产车企在自主研发发动机方面,取得的技术进步也很大,比如奇瑞、长安、长城、吉利等也研发出技术先进的发动机。
这也能够印证:自主研发才是技术进步的根本,搞逆向山寨是行不通的。
从国产摩托车发动机山寨本田摩托车发动机开始,国产汽车和摩托车发动机一直在山寨本田发动机的路上生生不息。
最早山寨本田摩托车是力帆,力帆的老总伊明善专门成立一个叫“发动机研究中心”的机构来拆解山寨本田发动机。
这款著名的本田CG125被国内上千家公司厂商山寨了,然而质量却非常让人失望。伊明善甚至连本田商标都山寨过,当时伊明善因为商标侵权被本田告上法庭,伊明善居然在法庭上说:这是日本摩托车企业在打压中国摩托车企业,因为中国摩托车产量已经是世界第一,是日本害怕了!最后法院判决伊明善侵权,给予本田一定的赔偿。
本田商标是HONDA
力帆商标是HONGDA
很熟悉吧?雷碧和雪碧,康帅傅和康师傅……
当时也确实如此,因为中国国产摩托车因为“价廉物美”而风靡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其实那时候的国人本来就没钱,加上那时候国人对产品质量没有太高的追求,甚至没有产品质量这种观念,也不懂什么叫山寨,所有这种山寨的廉价的质量低劣的摩托车疯狂的发展,高峰时期全国有上千家摩托车生产厂家,而发动机基本上都是山寨本田CB125和CG125的。聪明的国人还对这两款山寨的发动机进行扩缸,排量从145到175不等。
如今,在东南亚国家已经看不见一辆中国品牌的摩托车了。
力帆依然在山寨的路上孜孜不倦,期望在汽车领域也山寨出一片辉煌。
可是如今呢?力帆已经完全被市场抛弃,永不录用了……
山寨,永远学不到人家的精华,山寨,也永远得不到尊重。因为山寨永远在别人的后面画别人的屁股。
逆向研发一台发动机很容易,而难点在于复原度有多少?简单点说就是逆向机与原型机差异有多大,比如原型机200匹马力、逆向研发出150匹或许不难,但研发出来并没有什么竞争力;同理原型机寿命50万公里,逆向机能做到么?如果只能达到20万公里、那么这种逆向的意义是什么?
所以逆向研发真的不难、难在不可能做到很高的还原度,毕竟发动机的开发并不是堆积木、把模仿出来的零部件组装到一起就完事了,表面上的参数获得不难、很多发动机的参数都是公开的,比如缸径、行程等等一系列的参数都不难获得;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组成发动机的各个零部件公差究竟是多少?打造零部件的材料成分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装配工艺?
其次是发动机运转时的燃烧状态、冷却系统是如何工作等等,一系列参数是并不会更开的,想逆向研发可以、自己去摸索吧,完全摸索清楚没个小20年是做不到的,20年后终于把上述一系列参数都搞清楚了,但问题是原型机可能都换代了,即便逆向机达到原型机的100%性能、寿命,依然改变不了落后的结果;所以逆向研发的代价就是如此,在从无到有阶段可以用来应急,而从有到精的过程逆向只能帮倒忙!
不仅我们没办法逆向本田的机器(100%的还原),即便是丰田、BBA等车企依然没办法逆向本田的机器,各大车企都有一套自己的技术壁垒,我们不知道本田机器的材质、凭什么丰田就能知道?与其费时费力去逆向还不如自己研发,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最终获得成功!工业领域真不存在弯道超车,只能通过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出错、不断的改错最终不断的积累经验,出错有时候真的是很好的事情、因为下次就有应对经验了!
基础工业的重要性
为什么说汽车工业能体现出工业领域的综合实力?道理很简单,因为造车涉及到的相关产业太多了,比如材料、非金属、橡胶、锻造、铸造、精度等等一系列;也就是说所有领域都很强才可以,举一个简单说例子、无论加工精度有多高,材质不行也是白扯、热处理不行也是白搭;所以造车需要工业体系从整体上不仅要强、而且要均衡,有短板必然头疼,难点其实也在这!
本田的机器为何不怕逆向研发?
其实不仅仅是本田不怕,五大车系的车企其实都不怕,随随便便模仿了、那还敢叫手艺么?咱们先说公差,公差可以说是机械加工领域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公差的存在、也不可能根除公差,这就是工业生产的必然产物,而更高级的设备带来了更高的精度,对于公差只能降低、但依然无法根除,所以各个行业的加工体系都会将公差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利用不同零部件间的公差配合、将公差带来的影响降至最低甚至根除(理想条件下)!
某原型机(比如L15B)上的某个零件的设计长度为10毫米(只是举个例子,请不要去较真),公差为±0.02毫米,那么也就是说原厂加工初的零件只要在9.98—10.02毫米范围内的都属于合格,也就是说卖到全球各个市场的该机器中的这个零件长度皆为9.98-10.02毫米;而咱们买到手准备逆向的原型机中该零件被测绘出长度9.99毫米,那么我们该如何推算原始设计长度?当然可以推出10毫米的结论,但如何确定?因为10毫米取个整数被?推9.97毫米是不是也可以?
所以不知道公差、逆推设计参数太难,当然可以预估一个新的设计参数、但公差范围如何确定?一个零部件就如此麻烦,而发动机由上百个零部件组成,每一个零件都要如此么?这个公差±0.02、那个±0.03毫米,原型机通过公差配合消除了公差对机器造成的影响,而逆向机则因为各种花式公差最终形成了严重的公差积累,原型机运行安静、性能强劲、寿命合理,逆向机运行噪音大、高转速上不去、动力达不到原型机70%、寿命减短!
材料、金相学很难弄清楚
哪家车企没点核心技术?材料、成分有多难分析?啥叫金相学?金相其实就是研究金属材料内部结构的学科,让我们可以知道在内部、或外部环境改变时,对金属会产生哪些影响?比如高温、高负荷运行时,会对某种金属造成哪些影响,如变软、变形、断裂等等!试问人家造机器用的材料、我们该如何获得参数?本田、日产给缸壁上的涂层是什么成分、如何固定在缸壁上、用了哪些喷涂工艺,该如何得知?
这些真的是无从下手的问题、或者说是短时间内根本没办法搞定的问题,这其实就是秘方,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的秘方;街边卖炸串的还有自己的秘制酱料呢(一堆料往一起参合,不一定多好吃、但想模仿也挺难),现在各种美食节目多、大厨的料理从表面上看并不复杂,但人家的高汤是菜品的灵魂、也可以说是秘方;连模仿做菜都存在这么多壁垒,更何况是考验工业综合实力的汽车领域了,所以不要异想天开的考虑模仿外国车企的发动机了!
在咱们自主车企刚刚起步的时候、因为咱们能正向研发的能力,那时候只能选择逆向研发,因为那时候考虑的并不是品质、性能有多好,而是要实现从无到有;而从有到精的过程就不能再依赖逆向了,所以随着咱们自主汽车的不断崛起、进步,咱们也进入了正向研发、不断提高产品性能的良性循环过程之中,一些有实力的自主车企所打造的机器在某些维度上已经属于国际先进水平;而一些实力相对弱一些的车企也可以通过与外国的一些发动机研发机构合作、从而走上正向研发的轨道,比如说德国的FEV、英国的里卡多、考斯沃斯、奥地利的AVL等等,这些机构就是为全球车企提供技术服务的,如有需要直接买断专利即可、其实比逆向研发更有意义!
这样成本太高,很容易就会得不偿失。
你逆向拆解山寨了本田的发动机,并用这台山寨发动机研发了一款汽车,这个汽车不一定就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因为一台车不光是一个发动机;所以你又仿照本田的变速箱造了一款变速箱,然后皮尺部搞了一款本田的底盘,后来你嫌麻烦直接买了本田的零件回来,然后发现你造一台车的成本是本田一款车售价的好几倍,你图个啥呢?
就算是你把本田的一款车都吃透了,又有什么用呢?消费者认准的是本田这个品牌,如果你不能把这个品牌一起山寨,那你的山寨将没有任何意义;你就算是吃透了整款车,并且价格还低,本田可以出新款,人家还可以降价,人家还可以告你,你什么都得不到,还掏出一堆的经费搞了一堆人家随时可以不要的东西,你说这么做亏不亏?
真的想在汽车领域赚钱,那就是安安稳稳的造车,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在有补贴的时候你搞新能源汽车绝对不会亏,光国家补贴就够你赚的了;至于说想做一个新品牌,我觉着除非你后面有足够强的实力,不然门都没有,如果你背后有足够强大的实力,那你做啥不比做汽车有前途?
逆向开发只能模仿尺寸、外形,金属材料无法知道配比,还有一些特殊工艺无法模仿,比如日产发动机缸套涂层材料,用他的材料电镀后可以形成镜面缸壁,减小活塞阻力从而提高做功出力和节油,还有一些专利权,如果侵权被起诉,赔偿能让侵权者破产,得不偿失。
没看出好在哪里?国产发动机一样可以十几万公里无大修,动力也足够用,而所谓的日系省油也抵不过价格差!此外那些日系粉都存在一个误区,合资车技术高更多的是体现在高端车方面,因为高新技术需要价格的支撑才可以,像本田飞度或者丰田卡罗拉这类低端车怎么可能体现日系的先进技术呢!就像手机,千元机和旗舰机技术性能一样那是不可能的!
我国不必要山寨国外发动机,谁用我发动机技术,谁发动机全球第一。
不是不能直接逆向拆解山寨,主要是拆解山寨后生产成本比直接用本田发动机还贵!
1、逆向拆解山寨一台发动机的目的,是为了节约研发成本,中国自主品牌几乎都是逆向拆解通用、大众、道奇、三菱和丰田发动机发展起来的。
2、本田发动机好不是有什么独特的技术秘密,中国车企也可以完全复刻。但要想复刻出本田原版效果来,那成本就太高了。
3、一般一台四缸发动机有300多个零件,几乎每个零件都会影响一台发动机的功耗,大到汽缸体、曲轴、连杆、活塞、活塞环、机油泵、凸轮轴,小到一个螺丝,一个油封气密垫。一个小配件出现纰漏,都会让你的发动机功效大打折扣。
4、想要让你复刻的本田发动机跟原装发动机一样好,就要复刻这几百个零件,每个零件都需要一个精密机加工流水线。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别说中国不可能,德国宝马都做不到,它做四缸发动机的时候,也是找本田合作一起研发。
5、作为国内厂商来说,从市场上获得最物美价廉的零部件才是省钱的硬道理,而丰田、三菱、大众是最早进入中国的汽车品牌,市场上这些品牌的零件作坊也最多,想要最快速度“研发出”自己的发动机,生产他们是最快最省钱的。
6、本田作为进入中国的后来者,市场上缺乏零部件的流水线作坊。后来进入中国后,本田对零配件供应商管理又特别严格,这也导致它的发动机难以复刻了。
7、如果你关注汽车行业信息,会经常发现很多竞争关系的汽车品牌,都在“联合研发”发动机,其原因就是在与零配件供应商的共享问题。宝马就曾经找本田一起研发四缸发动机。
8、当然,如果不计成本的话,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完善,你也可以完美打印出本田发动机的所有零件,然后进行组装,但这种生产的时间成本、材料成本,以及3D打印机的消耗成本,都无法支撑量产发动机的需求。
又不是没有山寨的,比亚迪F3当年的1.5不就是飞度同款吗?很多直接改飞度发动机的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