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有清一代配享太庙的文武大臣共计 26 人,其中满人 23 人,蒙古王公 2 人,汉臣仅有一人,此人便是张廷玉!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

从这个意义上说,清朝汉臣中,张廷玉的名气不算最大,刘罗锅,纪晓岚,曾国藩,李鸿章等都在他之上,但死后的政治待遇却属他最高。毕竟配享太庙就是将臣子的神主牌和清王朝的历代帝王摆在一起,世世代代接受祭祀和供奉,在另一个世界,也是吃香喝辣横着走的主。

安徽桐城有一个“六尺巷”的故事,堪称邻里和睦谦让的千古典范。话说张吴两家都为世家大族,两家宅院中间有一小巷,吴家院墙向外扩展,张家也不示弱,引起纠纷。县官不能做主,便将此事告知两家在朝廷的大人物,张家大人物回信“一纸书信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于是张家后退三尺,吴家一看也后退三尺,结果一条窄窄的巷子变成了六尺巷,这位张家大人物便是张廷玉的父亲,康熙朝大学士张英。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

(爱读书的康熙)

清朝 200 多年间共有进士 2 万余人,平常人家中个进士比登天还难,张家中进士的人却跟下饺子一样扑通扑通不断,张英,张廷玉,张若霭祖孙三人更是侍值内廷,常伴皇帝左右,其中尤以张廷玉的政治成就最高!

张廷玉为官 50 多年,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总体来说,康熙草朝崭露头角,受到康熙帝的赏识和信任。雍正朝时,张廷玉更被倚为心腹和股肱,进入权力核心。乾隆朝初期张廷玉受到尊重和推崇,后期君臣二人渐生嫌隙,愈走愈远。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2

作为三朝元老和老政治家,张廷玉是知道进退的,他于 1748 年 ,1749 年和 1750 年先后三次向乾隆帝提出退休申请。第 1 次被乾隆帝下旨挽留,却在后两次退休申请时犯了三个小错误,最终导致其晚年的不如意。

前文说过,张廷玉是雍正的心腹和股肱,雍正临终之前留下遗命,张廷玉死后可配享太庙。张廷玉这时活得好好的,雍正帝下这道遗命足见他对张廷玉的倚重。这也是雍正帝的一大特点,缺点很多,但却是个感情丰富,情感细腻的性情中人,在他的很多奏折朱批中,经常向臣子展示自己的爱。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3

(乾隆)

1749 年,张廷玉第 2 次提出退休申请,得到乾隆帝的批准。张廷玉进宫谢恩,一方面觉得此后再难见到乾隆,另一方面朝廷也对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指指点点,于是老张一狠心,当面向乾隆提出此事并让乾隆作出保证。乾隆一听虽然火大,但还是下了手诏给出了保证。这件事情张廷玉做的虽然很唐突,但结局还是很不错的。

第 2 日,张廷玉上表谢恩并派自己的儿子进宫面圣。乾隆一看就有点火了,你老张难道真的走不动了吗?自己不来派儿子来?乾隆下令军机处下诏敲打敲打张廷玉,没想到圣旨还没下,张廷玉第二天便亲自入宫。这一下乾隆就更忍不住了,军机处是国家的权力中枢,你张廷玉是怎么得到这个消息的?乾隆一方面斥责军机处泄露圣旨,另一方面召开廷臣会议剥夺了张廷玉的爵位,退休之事也不了了之。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4

这次风波虽然让张廷玉很受打击,但显然还没到最坏的地步。1750 年,张廷玉第 3 次提出申请,毕竟此时张廷玉年已 78 岁,确实到了告老还乡的年纪。只可惜这次提出申请的时机却很有问题,乾隆的皇长子刚刚去世

乾隆帝很是悲痛,见到张廷玉的折子再次大怒,彻底剥夺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并将配享太庙的人员名单拿给张廷玉看,让他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资格进入太庙,这事儿做的就有点过火了。同时将张廷玉 50 多年来所得到的皇帝赏赐之物通通追回,皇帝给出去的东西还能往回要?

清朝是一个多文字狱的朝代,不久之后“吕留良案”爆发,“吕留良案”由清朝名将岳钟琪举报而发,岳钟琪为抗金名将岳飞之后,张廷玉的一亲属也牵扯其中。朝廷抄没张廷玉的家产,但最终改为罚金。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5

(雍正)

张廷玉提出退休申请本质上是没有问题的,主动要求乾隆给出配享太庙的凭证,派儿子代替自己入宫谢恩和第 3 次退休申请时值皇长子去世,这三个只能算是引发张廷玉跌下政治高峰的三根导火索和压垮张廷玉政治生涯的三根稻草。

张廷玉作为雍正朝的核心,心腹和股肱,但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登基之后自然会逐步淡化雍正朝的影子,培植自己的亲信官僚队伍,张廷玉显然被排挤在外。此外作为三朝元老和股肱之臣,张廷玉性格逐渐固执,坚持己见,多次与乾隆的政策发生冲突,这让君臣二人愈走愈远,最终在后两次退休申请的一些小失误中总爆发。

1755 年,张廷玉去世,享年 83 岁。乾隆毕竟是乾隆,最终还是给予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张廷玉成为配享清廷太庙汉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不同,关注点不同,需要用的人也不一样。皇帝换了,赶紧离开。张廷玉提出退休养老这是对的,错就错在临走向乾隆提要求,人家都不喜欢你了,还提要求,能有啥好果子吃。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6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7

张廷玉是三朝老臣,做事低调稳重,特别是他有一个能力非常强悍,雍正每每下达圣旨,雍正口述,张廷玉草拟,雍正口述完毕,张廷玉草拟的圣旨也完成了,拿给雍正看基本没有问题。这效率让雍正大为赞赏。

雍正是个什么人?工作狂一个。为了证明自己得位正当,他立志当个好皇帝,工作非常敬业,一年到头除了生日那天休息,其他时间都在工作,每天工作到深夜,一天休息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他在位十三年批阅奏章达一千多万字,写书达五百多万字。这样的工作强度很辛苦,雍正非常渴望有人能帮他,遇到张廷玉,当然如获至宝,宠信有加,他还答应让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一个汉臣能有这样的待遇,张廷玉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8

乾隆是什么人?是个大皇帝。为了证明自己是大皇帝,他办最豪华的寿宴,六下江南要最庞大的队伍,穷兵黩武换取个十全老人,花大钱整大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乾隆花光了他老爹雍正十三年辛辛苦苦积攒的家底,没钱了就想法弄钱。能帮助乾隆弄钱的当然就成了宝贝。

和珅是弄钱的高手,乾隆缺钱花时只要找到和珅,和珅总有办法。乾隆喜欢收藏,收藏是很烧钱的勾当,为满足乾隆欲望,和珅提出了“议罪银”制度,让人花钱买罪,这可以让钱源源不断进入乾隆的荷包,乾隆非常高兴,和珅的功劳大大的。有功当然要奖励,于是和珅从一个御前侍卫,一路飙升封一等公,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9

乾隆需要的是和珅那样的人,不是张廷玉这样的人。张廷玉想退休回家养老,乾隆说,你将来是要配享太庙的,怎么可以回老家养老?张廷玉软磨硬泡,乾隆终于答应了,他又要乾隆给他写个让他配享太庙的保证,乾隆非常生气,但也捏着鼻子写了。第二天张廷玉该亲自谢恩,他称病没去,让儿子替他去了。乾隆觉得张廷玉倚老卖老,很生气,要在第二天下旨斥责他。张廷玉的学生知道后告诉了他,于是张廷玉当天下午就找乾隆谢罪,被乾隆抓住把柄,说他结党营私,在皇帝身边安插内线,取消了他配享太庙资格,并下令抄他的家。

乾隆给派去抄家的官员私下交代,主要查一查张廷玉的书信、笔记之类,看有没有违禁文字。乾隆这是想弄个文字狱杀了张廷玉,结果张廷玉非常谨慎,没有查出东西,乾隆也就作罢了。

张廷玉是十分谨慎之人,不然连命都保不住。伴君如伴虎,一个官员能够全身而退还真不容易。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乾隆抄张廷玉的家,很好地诠释了儿子与父亲之间那种莫名其妙的竞争心理,乾隆这么做就是要证明当年雍正看走眼了。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0

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经过九卿议定,乾隆皇帝下诏罢除三朝元老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随后不久,他再次下诏,命钦差大臣德保前往张廷玉的老家,收缴所有康雍乾三代皇帝赏赐给张廷玉的物品。

明为收缴皇家赏赐,实际上乾隆帝早在德保出发前,就已经交代他要“仔仔细细”地寻找张廷玉的“赃物”和“罪证”,因此,一场打着收回皇家赏赐名义的抄家行动就此展开。

但经过数百名官兵掘地三尺,几乎将张家翻了个底儿朝天的查找后,不仅没有找到任何赃物,更没有找到一点罪证,就连张廷玉多年来留存的书籍、信件以及回忆录中,哪怕一句对皇帝不敬的话都没有,皆为“皇恩浩荡”、“吾皇万岁”这样的漂亮话。

这个结果,不仅让负责抄家的钦差大臣德保钦佩张廷玉的谨慎,更让乾隆皇帝十分尴尬,为了打一个圆场,他不得不在上谕中斥责德保误解了自己的意思,擅自对张廷玉进行抄家。

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如果没有乾隆的授意,德保怎么敢对张廷玉这个三朝老臣如此无礼?而乾隆之所以会授意德保这么做,实际上就是想向已经去世多年的雍正证明,这个“纯臣”张廷玉并不是那么回事,是当年父亲看走眼了,更深层的意思,就是要证明自己比父亲强。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1

不做思想者,只做执行人,是三朝元老张廷玉能深受皇帝信任和重用的根本原因。

张廷玉是康熙朝大学时张英的儿子,也是清代文臣中最成功的代表之一,他凭借惊人的政治智慧,身处权力中枢这样的高危区域,却能平步青云,步步高升,成为了让康熙皇帝赏识、雍正皇帝宠信、乾隆皇帝敬重的汉人大臣。

张廷玉出身书香门第,在他二十九岁那年高中进士,并被点名为翰林,兢兢业业地工作了四年后,张廷玉得到了一次与康熙皇帝交谈的机会,通过这次交谈,康熙帝认为他“持重得体”,下诏命其“侍值南书房”,由于工作上认真负责,在张廷玉四十五岁那年,荣升礼部侍郎。

在康熙时代,张廷玉得到了赏识,到了雍正时代,张廷玉则得到了真正的重用。

众所周知,雍正皇帝是历史是一个特别难伺候的皇帝,他性格多疑,并且脾气暴躁,由于他早年间经历过“九子夺嫡”风波,因此他很难信任身边的人。

但对于张廷玉,雍正帝不仅对他欣赏备至,并且还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信任。

据史料记载,在雍正在位的十三年里,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雍正帝都会找到张廷玉商量,另外只要有谕旨,均由张廷玉负责撰写。

除了在公务上信任之外,雍正帝与张廷玉的感情甚好,好到什么程度呢?在雍正五年,张廷玉曾因为生病休息了一段时间,当时雍正帝就对身旁的近侍说自己手臂疼痛,近侍们问雍正帝因何而痛?结果雍正帝就说道,大学士张廷玉如同他的手臂,如今张廷玉生病了,他雍正手臂怎么会不痛呢?

在这种高度的信任和深厚的感情下,张廷玉的官位在雍正一朝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2

雍正帝不仅委任张廷玉为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还命他兼管户部、吏部,光是这几个职位,就足以让张廷玉权倾朝野,但雍正对张廷玉的赏赐远不止此,还给了他一个莫大的荣耀。

为了表达对张廷玉的欣赏,雍正帝在临终前立下遗嘱,特命张廷玉在死后可以配享太庙。

配享太庙,是古代君主对臣子的最高褒奖,而张廷玉这份殊荣之所以更加珍贵,是因为在整个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上,张廷玉是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汉臣。

带着这份荣耀,张廷玉走进了乾隆时代,至此,他已经历经康雍乾三朝,此时的他,不仅地位显赫,并且他身上的光环也无比耀眼,照这么走下去的话,他将会成为历史上最幸运的大臣之一。

之所以说张廷玉将为臣之道修炼的炉火纯青,是因为在他之前的人生里,他真正的将如何当一名合格的臣子演绎的淋漓尽致。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封建社会,当一名普通的臣子简单,但是当一名皇帝身边的近臣,尤其是位高权重的近臣就相当不简单了。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由于古代专制体制的特殊性,导致了皇权具有强烈的排他性,这就形成了古代的君臣关系,相当的脆弱。

历史上有不少皇帝跟前的红人,声名显赫的文臣武将,在顷刻间就会因为一些事情,被皇帝责罚问罪,比如刘邦时代的韩信、汉武帝时代的周亚夫,南宋时的岳飞等,他们都曾经身居高位,但下场一个比一个惨。

当然,这几个人可能存在有部分特定原因,但如李世民时代的魏征,宋朝时的寇准,他们一生忠于职守,且兢兢业业,但最终还是结局悲凉。

而这实际上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古代的皇帝对身居要位,且声名显赫的大臣们,本能的就会产生一种防范心理,继而对其打压,直到这种威胁被消灭,因此,立不世之勋却结局凄凉的大臣,在数千年里比比皆是。

但张廷玉却做到了这种具有高难度的动作,至少在乾隆十三年之前,他一直稳如泰山,并且为官四十多年来,没有犯过一点错误。

不得不说,张廷玉真的有一定的过人之处。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3

那么,他的过人之处是什么呢?首先,他很有才华,不管是史料中,还是相关的影视剧中,都演绎了张廷玉一个特别的长处,那就是他是一个极为出色的秘书天才。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有这么一个镜头,康熙帝在一边口述旨意,张廷玉则奋笔疾书,待到康熙说完片刻,张廷玉就已经把旨意写好呈给康熙。

这一点并非夸张,历史上的张廷玉真的有这个本事,在雍正继位初期,经常会有各种诏命下达,雍正帝在口述完毕后,不用太久,张廷玉就能将诏命拟定完毕,并且每天十几次还从来不出差错。

“上(指雍正)口述大意,玉或于御前伏地以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每日不下十数次,皆称旨”—《清史稿》

要知道,这可不是简单的将雍正所说的话记录下来,如果那样只是一个速记员而已,而是不仅要记,还要用合适得体的话,将雍正的意思表达出来,并且还要让雍正满意,能够直接下达这份旨意。

这就十分不简单了,而张廷玉之所以能做到,无他,唯才思敏捷也。

除了才思敏捷之外,张廷玉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记忆力惊人,据记载,他能将各部院大臣,甚至全国疆吏、各府县官员的出身、履历以及籍贯丝毫不差的说出来,他这个本事,就是一个行走的计算机。

靠着这两点,张廷玉得到了康熙和雍正的赏识,但真正让他身居高位稳如泰山的,是他独特的“保身之术”。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4

张廷玉有一句名言,叫“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大致的意思就是说,即便是每一次说话都十分得体适当,但还是不如沉默不言来的稳妥。

在张廷玉还很年轻的时候,父亲张英就言传身教,教导他如何做一个让既让皇帝满意,又能不被皇帝只“猛虎”所伤的官员,其核心的要素就是,以退为进,以无私而营私,简单来说,就是以无欲无求,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本着这个原则,在张廷玉为官的几十年里,他从不主动提出为自己谋取私利,反而事事处处从皇帝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去做判断,也正因为如此,他在朝廷上下赢得了淡泊宁静的一致好评。

同时,他在平日的工作里,没有什么声色犬马的嗜好,因此也就没有什么贪污的指控。

每天,张廷玉除了上朝,就是回家,很少有太多的交际活动,也极少接触外官,以至于在朝为官多年,居然“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

并且,在回家之后,他有个习惯就是会将当天的大小事情统统过一遍,想想有没有说错话,办错事,对于需要注意的地方,即便是当时他做有记录,但马上就会销毁,从不留存任何只言片语。

更重要的是,他口风紧,雍正找他咨询和商量的事,他不会向外透露一点风声,由此,不少经他举荐的并受到重用的官员,终生都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被起用的。

以皇帝之意而为意,事事处处考虑周全,同时默默去做,从不张扬,这就是张廷玉,也是他为何能在喜怒不定的雍正帝身边一直被重用的根本原因。

正如前文所讲,张廷玉能成功的根本,就是不做思想者,只做执行人。

可以说,在雍正在位的十三年里,雍正帝每一项重要的决策,均有张廷玉参与的身影,换而言之,就是雍正时期大清朝的蒸蒸日上,其功绩与张廷玉密不可分。

但就是这样一个雍正帝的能臣,在《清史稿》中并无太过耀眼的功绩记载,而只是列举了他三个微不足道的事情,张廷玉为大清操劳一生,却并没有留下明显的记载。

但不可否认的是,张廷玉对于大清,可谓是功勋卓著,只不过他刻意的不提而已。

但越是这样,皇帝就越喜欢,从康熙时代开始,康熙帝就十分欣赏他这一点,而雍正更是毫不吝啬的将这种喜欢展露出来。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5

因为担心张廷玉过于清廉导致生活困难,雍正帝曾多次对他进行赏赐,其中动不动就是白银上万两,其他各类珠宝古玩更是不计其数。

张廷玉禁止自家亲人依靠自己的关系出任官员,雍正则对张家的家族子弟多有照顾。

面对皇帝的每一次赏赐,张廷玉均是每次必定尽力谦让,最终还是在雍正的强制要求下,他才会勉强接受。

比如在雍正十一年,张廷玉的长子张若蔼在参加科举时,高中一甲第三名,即探花,得知消息的张廷玉当即“惊惧失措”,马上面见雍正,连连叩首请求雍正帝降低自己儿子的名次。

用他的话说就是,天底下有才的读书人很多,每三年一次的科举,每一个士子都想高中,自己的儿子作为官宦之后,不应该占据天下寒士的位置。

“天下人才众多,三年大比,莫不望为鼎甲,官宦子弟不应占天下寒士之先”—张廷玉

能说出这样的话,就连我们现代人都会深受触动,更何况雍正帝呢?因此,大受感动的雍正帝最终按照张廷玉的要求,将其子的名次降低,但同时又把此事在谕旨中写了出来,下发至全国,表彰张廷玉的公忠为国。

在封建社会那种专制制度下,能把君臣相处和为官之道做到如此地步的,张廷玉虽说称不上绝无仅有,但也算是出类拔萃了,历史上能达到他这种程度的大臣不是没有,但真的极少。

在雍正朝享受着无比的荣耀和崇高的地位后,张廷玉送走了雍正帝,进入了乾隆时代,在乾隆继位之初,乾隆帝出于父亲留下的遗嘱,以及对这位三朝老臣的敬重,对张廷玉也相当不错。

乾隆二年,乾隆帝加封张廷玉为三等伯爵,自此开创了清朝文臣可封爵的先例,之后,对张廷玉多有照顾,经常会在张廷玉上朝时,命令太监搀扶他,生怕张廷玉有什么闪失。

更有一次,乾隆在一首赠给张廷玉的诗中,将张廷玉比作周宣王时的贤臣仲山甫,由此可见乾隆对张廷玉的敬重。

但是已经将为臣之道已经修炼得炉火纯青的张廷玉,还是逐渐感到了一丝凉意。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6

这丝凉意,来自于乾隆帝带给张廷玉的感觉,在张廷玉看来,这个年轻的皇帝,已经慢慢的不在那么需要他了。

张廷玉如同是一份大清国的说明书,在他的脑子里,装着大清这部机器的每一个零件的该如何使用,因此,在乾隆继位之初,确实需要这么一个“活档案”,但在乾隆逐渐熟悉政务,并有能力驾驭国家这艘大船后,张廷玉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而且,与雍正登基时已经四十多岁不同的是,乾隆登基时,还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并且,当时的乾隆可谓是雄心万丈,急于证明自己是一代明主,因此张廷玉那种四平八稳的性格也就慢慢的不被乾隆所喜。

更重要的是,乾隆在很多方面,对自己父亲雍正都相当的不以为然。

因此,在乾隆十年时,雍正的另一个宠臣鄂尔泰去世后,乾隆马上起用了三十多岁的纳亲为首席军机大臣,位列张廷玉之前。

紧接着,在乾隆十一年,他又下诏,表面上是赞许张廷玉劳苦功高,恩准他可以不用上早朝,实际上则是将张廷玉淡出了权力中心。

由此一来,张廷玉在朝中的地位大大降低,不过,虽说心里可能会不愉快,但做了一辈子官的他,知道这是难免的事,何况自己确实已经年逾古稀,是该退出的时候了。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7

如果看当时的张廷玉,可以说是人生圆满,自己是三朝元老,功名利禄已经达到了极致,而自己的家人也已经被安排的妥妥当当,两个弟弟和两个儿子,当时均身居要职。

人生如此,已经是相当满足了,而在经过数次与乾隆帝的“谈判”后,在乾隆十四年十一月,张廷玉终于如愿以偿的被批准退休,至此,他已经算是一只脚平稳落地。

但张廷玉还有一个心愿没有达成,这个心愿就是当年雍正帝答应过他的,恩准在张廷玉死后,可以配享太庙。

这个事情,乾隆帝是知道的,雍正曾在遗嘱中明确交代了,但在批准张廷玉退休时,乾隆却并没有提及此事,这就让张廷玉辗转反侧,加上当时朝中有部分大臣攻击张廷玉,说他无太大的功绩,是没有资格配享太庙的。

这人啊,一旦对一件事产生执念,就会影响自己的判断力,当时的张廷玉就是如此。

在不知道乾隆是何意的情况下,张廷玉经过思量,最终决定去主动问一问乾隆,但就是这一问,坏了大事。

在看到张廷玉询问此事时,乾隆的心里必然是极为不爽的,他没想到这个老臣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自己也没说过不让他配享太庙,而张廷玉如今却来问自己,分明就是信不过自己。

因此,在事后,乾隆帝虽说碍于雍正的遗嘱,批准了张廷玉配享太庙一事,但他的心里极为不满,为了发泄,他专门写了一首意味深长的诗送给了张廷玉,在这首诗中,乾隆十分隐晦的说明,你张廷玉配享太庙是雍正批准的,但这是对是错,他乾隆也不确定。

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信号,但当时的张廷玉已经顾不上这些了,第一他确实已经老眼昏花,考虑的不如之前周全,第二这份荣誉带来的巨大喜悦,也让他暂时失去了冷静。

这就为他不久后黯然收场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张廷玉没想到的是,自己会因一个很小的疏忽导致结局凄凉。

在乾隆的“保证书”送到张廷玉面前后,按照礼数,张廷玉应该进宫拜谢,而乾隆也希望他能来谢恩,好让这一份君臣之谊画上句号。

但在第二天,乾隆等来的是张廷玉的儿子。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8

这让乾隆对张廷玉的不满在一瞬间爆发了出来,他当即命令张廷玉“明白回奏”,当时乾隆下发的这道指令,是交给了军机处办事大臣傅恒和汪由敦,而汪由敦是张廷玉的学生。

明白这里面非同小可的汪由敦,赶忙在第一时间,私下派人把消息告诉了张廷玉,结果,就造成了皇帝命张廷玉回奏的谕旨还没送到张家,张廷玉就跑来向乾隆解释。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军机大臣在向张廷玉传递皇帝的消息,说明朝中有人是张廷玉一伙的,而这则是任何皇帝极为忌讳的,尤其是一直不遗余力打击朋党的乾隆。

因此,乾隆当面将张廷玉大骂一顿,之后又亲自写了一份上谕,大加指责,尤其在最后,更是指名道姓的说张廷玉“留星替月”,在临走前还不忘给皇帝身边安插自己的亲信。

这次事件的最终结果,是乾隆帝削除了张廷玉的伯爵头衔,但仍批准他可以死后配享太庙,但张廷玉一生的努力算是付之东流了,他没想到自己会落了个这么尴尬的下场。

因此,他不免就有些心灰意冷,想赶快离开京城,回到家乡,但越是着急就越容易出错。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9

乾隆十五年,已经打点好一切的张廷玉,写好了奏折,准备上报自己即将启程归乡时,碰到一个突发事件,乾隆的长子永璜意外病逝了。

永璜曾是张廷玉的学生,根据当时的礼制规定,作为师傅的张廷玉,必须参加完学生的葬礼后方可离开,因此,张廷玉就不得不在京城继续逗留了一段时间。

好不容易进行完初祭以及丧礼后,这件事算是告一段落,于是张廷玉再次上奏,请求马上启程。

不料想,这个十分正常也符合规定的奏折,再次让乾隆皇帝大怒,他认为张廷玉如此急切的想走,完全没有师傅失去学生的悲痛之心,由此可见,张廷玉对于朝廷,对于大清也没有那么忠诚。

坦白来说,乾隆这次确实有点强词夺理了,但没办法,本身他就对张廷玉有芥蒂,再加上儿子刚死,十分悲痛的乾隆难免情绪失常,而张廷玉在这个时候奏报离京,无疑是刚好撞到了枪口上。

因此,乾隆再次下诏,不仅旧事重提,还取消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

在诏书中,乾隆帝毫不留情面的说张廷玉只不过是雍正朝一个称职的秘书,并没有太大的建树,而在乾隆登基后,更是毫无功绩可言。

并且,乾隆还专门写了一份历代配享太庙大臣的名单,让张廷玉去看,看看自己比着这些历史上的大臣有哪些过人之处。

说白了,就是让张廷玉看一看,他有没有资格配享太庙?还敢不敢要这个资格?

这已经不是简单地斥责了,完全已经升级到羞辱的程度上了,在这种情况下,张廷玉即使再老眼昏花,也知道乾隆是什么意思,因此,被羞辱的张廷玉,不得不回奏道,自己“老耄神昏,不自度量”,恳请乾隆罢除自己配享太庙的资格。

最终的结果,是在大臣们的一致商议后,均认为张廷玉没有配享太庙的资格,因此,乾隆帝也就顺其自然的取消了张廷玉这个待遇,而张廷玉自己,则在万念俱灰中,回到了老家。

回到故乡之后,张廷玉很是消沉了一阵子,其实这也能理解,毕竟这么个结局,任谁都受不了,不过,在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张廷玉逐渐精神有所好转,但就在他准备就此安度晚年时,又一件事情意外牵涉到了他,导致他最终被抄了家。

事情的经过很简单,就是当时四川的学政朱荃在母亲病逝后,为了挣点补贴,隐瞒了母亲病逝的消息,在本应该丁忧的时候,却参加了监考,结果被人揭发了出来。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20

按理说这件事和张廷玉没什么关系,但很不幸的是,这个朱荃是张廷玉的亲家,并且,朱荃曾经是张廷玉举荐的。

因此,在处理朱荃的时候,乾隆帝再次想起了张廷玉,认为张廷玉能举荐这么一个品行有污点的人当官,并且还和这样的人称为亲家,分明就是藐视乾隆的存在,暗地里不知道已经做了多少龌龊卑劣的勾当。

借助这个事情,乾隆帝亲自下诏,命令自己的亲信德保,前往张廷玉的老家,将历年来张廷玉所受的御笔、书籍,以及各种赏物全部追缴。

而在德保出发之前,乾隆还私下里特意对德保交代了一番,因此,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德保不仅带了十几个亲随,还在当地调来两百名官兵,开始对张廷玉进行“明为收缴,实则抄家”的行动。

抄家的结果,让乾隆十分尴尬,张廷玉家中所有与文字有关的东西,全部是“谢主隆恩”这样的话,即便是一些回忆录,也是记录了皇帝赏赐他什么东西,没有一个字关于对皇帝、对朝政的评价。

毫无收获的乾隆也在之后感到十分尴尬,为此他不得不再次下了一道旨意,说德保弄错了,自己没有抄张廷玉家的意思。

对此,朝中大臣也都心知肚明,没有皇帝的授意,德保怎么敢这么做?就算是德保弄错了,那为何事后根本没有对德保的处罚呢?

而经过这么一闹,张廷玉算是彻底名誉扫地,战战兢兢活了五年后,终于坚持不住,在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于家中去世,享年八十四岁。

在他死后,乾隆帝可能是出于心中的愧疚,感觉自己对这个三朝老臣过于苛刻,因此就准许他可以配享太庙,这块冷猪肉终于送到了张廷玉的嘴边,只不过,这一切张廷玉已经不知道了。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21

小结:

作为三朝老臣,张廷玉显然是具有一定才华的,并且,他能在康熙时受到赏识,并在雍正时得到重用,是他充满智慧的为臣之道在起作用,尤其是与喜怒不定的雍正相处时,不仅没有被猜忌,反而深受信任,这已经展现出他的过人之处,而乾隆之所以抄张廷玉的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乾隆对父亲雍正的不以为然,他要证明雍正当年看走了眼,而自己则要比父亲强得多。


张廷玉(1672~1755年)是张英的次子,提起他的父亲让人想起了“六尺巷”的故事。张英是康熙六年的进士,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是康熙重用的文臣。

虽然张英位高权重,但从不恃强凌弱。据说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实际是年代久远,谁也弄不清地界了的缘故。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由于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云:“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形成了一个六尺宽的巷子。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22

▲张英和张廷玉

张廷玉有乃父之风,从小养成了谦恭礼让的优良传统,他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的进士,张廷玉的儿子张若霭是雍正十一年的二甲第一名的进士,其实他儿子应该是一甲第一名进士,当时张廷玉是雍正的宠臣,他恳请雍正帝把名额让给寒门子弟,让儿子降了名次,这都是优良门风使然。由此后人称赞张家“一门三进士,祖孙栋梁材”。

张廷玉28岁中进士入值南书房,从此成了康熙的秘书,22年如一日,把50岁之前的岁月献给了康熙帝。

康熙死后,雍正称帝,雍正考虑到他是张英之子,加上确实有能力,于是把张廷玉召入了权力中心,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

张廷玉不负厚望,雍正赞扬说:【(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称其他为“大臣中第一宣力。简单说就是很给力。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23

▲雍正

这里有个具体案例,当时张廷玉是刑部侍郎,朝中有一个老奸巨猾的官吏张某,人称张老虎。此人欺上压下,中央和地方的官员经常受到他的伤害。张廷玉上任后,命令有关部门重惩张老虎,当时朝中权贵中有许多人出面营救,张廷玉不为所动。一时人们称张廷玉为伏虎侍郎。

雍正当政13年,张廷玉兢兢业业效命了13年。雍正临死前,对张廷玉说,“百年之后你可配享太庙”。言外之意就是说,你死了咱还一起作伴。满清300年以来,张廷玉是唯一享受这一殊荣的臣子。

雍正同时遗命63岁的张廷玉和大学士鄂尔泰为顾命大臣。

张廷玉虽然受康熙和雍正两朝恩宠,但是晚年却不受乾隆宠信,反而越来越厌恶张廷玉,直至于他的晚年身世很凄凉,让乾隆“收拾”的毫无脾气。这到底为什么呢?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24

▲乾隆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张廷玉30岁到50岁是仕途上升期,到了雍正掌权时达到巅峰。雍正称帝时,雍正45岁,而张廷玉50岁,二人年龄相仿,加之雍正夺嫡前表现的很低调,他也不敢拉帮结派,身边缺乏贴心知己,所以雍正掌权后对张廷玉很重用。

雍正掌权13年后,58岁去世。公元1735年乾隆称帝时,乾隆24岁,张廷玉63岁。(问题出现了),皇帝年轻,张廷玉功高盖主,想想看,乾隆好高骛远能听张廷玉的摆布吗?说好听点就是二人有代沟。假如张廷玉低调做人可能还好些,但是张廷玉接下来做的几件事,彻底让乾隆厌烦了。

第一件事就是张廷玉让乾隆写下字据,用文字的形式把雍正口头承诺的“配享太庙”一事固定下来。言外之意就是不相信乾隆在他死后执行配享太庙这事,这是对皇帝最大的侮辱。乾隆虽然写下了字据,但从心里开始疏远和冷淡张廷玉了。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25

▲张廷玉

第二件事就是张廷玉试图压制满人,张廷玉和鄂而泰水火不容,张廷玉凭借前两朝皇帝的恩宠,在他周围形成了“小集团”。

【张廷玉和鄂而泰共事十余年,往往竟不交一语,鄂而泰稍有过失,张廷玉此微语讥讽】

比如,有一次夏天,鄂尔泰曾脱帽乘凉,当时房屋很低,他环视一下,自言自语地说:“此帽置于何所?”张廷玉微微一笑,说:“此顶还是在自家头上为妙。”言外之意就是讽刺鄂而泰就数你高了。鄂而泰半晌无语。

张廷玉的所作所为乾隆都知道,乾隆不可能让汉人占据上风,我们都知道,乾隆很重用和珅,和珅就是满人,当时还有阿桂、富恒、福康安等都是八旗人,为了打击汉人,乾隆压制张廷玉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张廷玉让乾隆恼火的还有第三件事,那就是张廷玉倚老卖老不尊重皇帝。张廷玉屡次三番提出退休,乾隆都极力挽留,这也是给他面子,乾隆说“能够配享太庙的功臣怎么能提前退休呢?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26

▲康熙

张廷玉心中打小鼓,逼着乾隆写下文字承诺死后配享太庙,乾隆满足了他的要求,本来第二天张廷玉应该进宫谢恩,第二天他没有去,打发他儿子张若澄入宫向乾隆谢恩,乾隆很恼火,当时就让他儿子回去了。

乾隆让军机处富恒和汪由敦拟旨,让张廷玉第二天进宫谢恩,还没等第二天下旨,张廷玉黎明就来宫谢罪来了。这让乾隆很生气,显然军机处有人泄密了,乾隆怀疑张廷玉拉帮结派,除了追究泄密之人,还剥夺张廷玉的官爵,罢去配享太庙的优待。

乾隆二十年(1755年)张廷玉在老家病死,享年84岁,死后葬于了老家安徽的龙眠山,不过最后乾隆还是遵照老爸的遗诏,命配享太庙。张廷玉晚年凄凉,死后到挺风光。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欢迎转发、留言、关注】


张廷玉是清朝臣子的楷模,因深受雍正宠爱而配享太庙,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官场“不倒翁”,到了乾隆年间却屡屡受挫。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27

乾隆先是在富察皇后的祭文上吹毛求疵,罚了张廷玉一年的俸禄;接着,又在张廷玉退休问题上大做文章,对他百般刁难。

按理说,张廷玉是三朝元老,深谙为官之道,为何到了乾隆朝就会“栽跟头”?

张廷玉年事已高,利用价值大不如从前

乾隆刚刚继位时,对张廷玉还比较倚重,不仅因为他是顾命大臣,更重要的是张廷玉有丰富的政务处理经验。如果说大清帝国是一架机器,那张廷玉就是这家机器的使用说明书,乾隆要操作机器就离不开张廷玉。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28

不过当了几年皇帝后,乾隆对政务越来越熟悉,帝王心术的运用也逐渐得心应手,对张廷玉的重视就不如从前。1746年,乾隆还特地发布谕旨:

“大学士张廷玉服官数十年。今年逾古稀,每日晨兴赴阙,未免过劳,朕心轸念。嗣后不必向早入朝。”

表面上看是体恤他,实际上是将其边缘化。

张廷玉年过古稀,记忆力、精力也大不如之前,乾隆注意到这个问题,开始有意提拔年富力强的人。这时的张廷玉,如同公司的老员工,一旦没有利用价值,就会被公司淘汰。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29

乾隆过于精明

乾隆的性格与雍正大不相同。雍正表面严厉、苛刻,但还有另外一个侧面,就是特别直肠子,一旦认准对方靠谱,就会掏心窝地对人好。他给许多宠臣的朱批,完全就像同自家兄弟聊天一样,比如给田文镜的朱批:

“朕就是这样汉子!朕就是这样秉性!就是这样皇帝!尔等大臣若不负朕,朕再不负尔等!”

这样能坦率、真性情的朱批,除了雍正,其他皇帝根本写不出来。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30

雍正赏识张廷玉,除了他的才能,就是他们两特别互补。雍正急躁,而张廷玉周密细致有耐心。交朋友时,对自己身上没有的那些特点往往十分欣赏。因此,雍正与张廷玉相处得非常融洽,在遗诏中还给了张廷玉一张天子背书。

乾隆对张廷玉的印象,就没有雍正那么好。人和人之间,性格相似,有可能会相互排斥,精明人往往就会排斥精明人。

乾隆和张廷玉一样,都特别精明、圆滑、世故,所以乾隆一眼就能看出张廷玉背后的心计。表面上大公无私,尽心为君主办事,实际上以不争来为自己争。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31

张廷玉为家族办过不少事,而且办得滴水不漏,一般人看不出来,但乾隆看得出来。张廷玉的两个弟弟和两个儿子,全都都是大清的高管,一家人穿高品级的官服,让天下人羡慕。所以,乾隆认为张廷玉是很有城府的人,需要提防。

打击朋党的需要

乾隆上位之初,朝廷就出现以鄂尔泰和张廷玉为首的朋党问题。鄂尔泰和张廷玉是雍正的宠臣,都是大学士、军机大臣,地位相当,但两人关系长期不和。满族大臣一般投奔鄂尔泰门下,汉族大臣就唯张廷玉马首是瞻。

张廷玉门生故吏遍布朝野,甚至连乾隆身边都有张廷玉的学生,这对天子构成很大压力。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32

要解决朋党问题,就要铲除朋党头目,这就是所谓的擒贼先擒王。后来鄂尔泰去世,所以,乾隆的矛头就对准汉臣为首领的张廷玉。

张廷玉人在官场,谨慎一辈子,最终还是逃脱不了伴君如伴虎的宿命。


说起张廷玉这个人,可能大家不是太熟悉,不过,人家可是康雍乾三朝元老,更厉害的是,他是整个清朝276年中,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人。

李鸿章牛不牛,曾国藩牛不牛,他们都没有得到这个待遇,唯有张廷玉,是蝎子拉屎,独一份!

啥叫“配享太庙”,就是去世后,把自己的牌位放到太庙里,陪着皇帝一起,接受后人的祭拜。在古代,这是为人臣子最高的荣誉。

张廷玉是妥妥的大才子,29岁就中了进士,然后被康熙发掘,提拔到了礼部侍郎的位置。

雍正登基后,张廷玉更是大放异彩,成为雍正的左膀右臂。

雍正七年,军机处成立,张廷玉和怡亲王胤祥,文华殿大学士蒋廷锡一起,成为军机处的首批成员。而军机处,更是在张廷玉的一手操作下,逐步完善职能,取代了内阁,成为大清朝的最高权力中枢。

可以说,张廷玉就是军机处的联合创始人。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33

然而,乾隆登基后,张廷玉逐渐失宠,虽然仍居高位,但是也成了边缘人物,更是在80岁高龄的时候,惹怒了乾隆,引来了“抄家”之祸。

虽然最后乾隆还了他的清白,但是这一顿折腾,也让张廷玉吓的不轻,4年后病逝在家中,享年84岁。

将遇良才,雍正就是张廷玉的“伯乐”

张廷玉出身于名门,父亲张英,是康熙时期的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妥妥的京城“高干子弟”。

康熙三十六年,26岁的张廷玉准备参加会试,可是,因为当年他老爸是最大的主考官,他得回避,只好等了3年,3年后,张廷玉果然高中进士。

因为张英的关系,张廷玉得到了康熙的召见,在畅春园里,张廷玉当场赋诗一首,赢得了康熙的好感,当场任命为“南书房值守”,官居四品。此后,张廷玉不断得到提拔,到康熙去世前,已经位居礼部侍郎。

雍正继位后,大力进行改革,一扫康熙晚年暮气沉沉的样子。作为日更8000字的“大清第一博主”,雍正对笔杆子的要求是极高的。

最后,雍正相中了张廷玉,引为心腹。

雍正用人,没有严格的满汉区别,只要有才,都可以得到雍正的赏识。张廷玉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断得到提拔,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官居大清一品。

雍正七年,因为连年对西北用兵,雍正需要频繁的召集大臣议事,因为内阁的办公室在太和门外,离雍正比较远,于是,雍正就在隆宗门内的一间屋子内,成立了“军机处”。

怡亲王胤祥,大学士张廷玉,大学士蒋廷锡,三人成为军机处的首批成员。

在清朝,军机处不算是朝廷内的一级机构,他只是一个临时机构,担任军机大臣的人,都有自己专门的官职,比如户部尚书,大学士,吏部尚书等等。

军机处的人数也不固定,主要看皇帝的心情,他喜欢谁,就可以把谁拉进军机处。军机处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身居高官军机大臣,俗称“大军机”,一种是负责具体干活的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

但是,随着军机处权力的不断增大,他逐渐取代了内阁的职能,成为大清朝最有权势的中枢机构,即便是大学士,六部尚书,如果不能入值军机,那也要低人一等。

六部尚书还好一点,不入军机,最起码还是尚书,实权部门。大学士就比较惨了,本来是自己的活儿,都被军机处抢了,如果不能入值军机,那就没活儿干了,虽然是一品官职,但是却没有任何实权了。

1735年,雍正病危,任命张廷玉,鄂尔泰,允禄三人为托孤大臣,并留下遗诏:“张廷玉死后可配享太庙”。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34

雍正之所以这么做,有两层意思:

第一,老伙计,我先走了,我在下面等你,以后到了太庙里,我坐中间,你坐我两边,咱俩还能唠个嗑。显示雍正对张廷玉的亲密。

第二,为张廷玉保驾护航。雍正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走了,就没有人保护张廷玉了,留下这个遗诏,是一种宣扬:“张廷玉是我的人,你们都悠着点”。

乾隆继位后,对张廷玉倒是很客气,继续重用,让他担任皇子的师傅,兼管翰林院,张廷玉还抽空编纂了《清圣祖实录》、《明史》、《大清会典》、《皇清文颖》、《清世宗实录》、《玉碟》等重要典籍。

不过,很明显,张廷玉已经被边缘化了,因为乾隆的作风,和他老爹完全不一样。

晚年糊涂,因小事惹怒乾隆

学历史的时候,我们都学过一个词,叫“康乾盛世”。这个词,不是现在才有的,最早喊出来的,就是乾隆本人。

为什么乾隆不说“康雍乾盛世”,而是“康乾盛世”?就是因为他不认可他父亲的那一套,反而更欣赏爷爷康熙的一套,所以,故意淡化雍正的存在感。

我们都知道,雍正是个工作狂,而且是一个很强势的君主,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这都是在雍正的主持下进行的改革,雍正也确实为乾隆攒下了不少的家底,到他去世前,给乾隆留下了高达5000万两的国库收入。

乾隆不喜欢,他的一生就是玩,花着老子的钱,还把他老子的功劳给一把抹去。

所以,对于雍正留下来的人,乾隆虽然不敢明着罢官,但也是逐渐边缘化。鄂尔泰死后,乾隆立马提拔了满人钮祜禄·讷亲为军机大臣,排名在张廷玉之前。

在乾隆朝,汉人大臣的地位明显下降,庙堂之上,满汉矛盾又开始加剧。

张廷玉对自己的处境非常清楚,加上自己年纪大了,于是,就决定激流勇退,向乾隆申请告老还乡。

乾隆心里冷冷一笑:“你都配享太庙的人了,还不撅着屁股为大清国干到死吧,还想退休,没门”。但是,表面上,乾隆还是要小马屁拍着,对张廷玉再三挽留,实际上只有两个字:“不准”。

张廷玉都快80岁的人了,出门都得人扶着走,每天颤颤巍巍的往军机处走,也实在是有失体统,让人感觉到,这大清国真的没人可用了吗?可着一个老头使劲儿的“薅羊毛”。

于是,乾隆就同意了张廷玉的请求,准许他告老还乡。

张廷玉高兴坏了,长舒了一口气:“可算是平稳着陆了,这下可以放心回家养老了”。高兴之余,张廷玉就有点大意了,第二天没有亲自去乾隆那里谢恩,而是派自己的儿子去了。

乾隆生气了:“张廷玉,我是不是给你脸了,你还没离开京城呢,就这么快把我给忘了”。开军机大臣会议的时候,乾隆就对着大臣们发起了牢骚,把张廷玉给一顿数落,还下旨,让张廷玉亲自过来说明问题。

巧了,军机大臣里有一个人叫汪由敦,是张廷玉的学生,下了朝后,他就赶紧去给老师通风报信。

张廷玉也是老糊涂了,圣旨还没有下来,他就赶紧一路小跑去乾隆那里说明问题,这下乾隆更生气了:“我圣旨还没有下,你怎么知道我要召见你,是谁走漏了风声”。

乾隆最恨大臣们营私结党,尤其张廷玉还是汉人大臣,是乾隆防范的重点。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35

这下,张廷玉衣锦还乡的梦想破灭了,他被乾隆夺取了一切爵位和荣誉,但是,“配享太庙”是雍正定下来的,乾隆不敢随意剥夺。

这个时候的张廷玉,真的是灰头灰脸,在朝廷里横着走了一辈子,没想到落得这么个结局,也罢,最起码还是自由身,赶紧回老家,离开京城这是非之地,才是最重要的。

可惜,天不遂人愿,张廷玉越是想走,他就越走不成。乾隆的皇长子永璜去世了,张廷玉作为皇子的老师,必须要留下来参加葬礼。

这个时候的张廷玉,那还有心思参加这些活动,他的心早就飞回安徽桐城老家了。不等葬礼结束,张廷玉就再次提出了离开京城的请求。

乾隆又生气了:“你就那么着急走,你还有没有一点良心,永璜好歹是你的学生,你的心怎么这么狠”。

这一次,乾隆不再装了,直接取消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待遇,其实,他早就看张廷玉不顺眼了:“汉人大臣那么多,凭什么你就能进太庙”。

虽然一撸到底,成了平民一个,但是张廷玉还是挺高兴的,总算是保住了一命,已经非常幸运了,离京申请通过后,马上带着老婆孩子就回到了老家桐城。

人要是倒了霉呀,喝凉水都能塞牙缝,张廷玉就验证了这句话。

回老家没清闲两天,官场上出了一件事,四川学政朱荃因为贪赃枉法被查办了,恰巧,这个人是张廷玉推荐的,而且两家还沾亲带故。

乾隆再次找到了“搞”张廷玉的机会,他派人到安徽桐城,名义上是“收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所赏赐的一切物品”,实际上就是一场抄家行动。

带队是钦差大臣德保,200名士兵,一拥而入,在张廷玉家里翻箱倒柜,企图找到张廷玉反对朝廷的蛛丝马迹。

他们知道,张廷玉作为文人,面对乾隆的一再处罚,一定会在家里写一些辱骂皇帝的话。

可惜,让他们失望了,张廷玉所有的文章里,写的都是“皇恩浩荡,吾皇万岁”这类词语,根本没有任何不恭敬的话语。

德保只好悻悻而走。

事后,乾隆“甩锅”德保,说这是德保的私自行动,不是他的本意。还把所有抄出来的东西都还给了张廷玉。

张廷玉已经被吓破了胆,赶紧给皇帝写奏折:“臣有罪,请皇帝治臣的罪”,那意思就是说:“你赶紧给我定个罪名把,反正我也跑不了了,早死早超生,省的这天天提心吊胆的”。

没有十足的证据,乾隆当然不能给张廷玉定罪。可是,张廷玉再也经不起折腾了,没几年就在老家去世了,享年84岁。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36

临了,乾隆还是良心发现了,觉得自己是不是做的有点过分了,最终还是把张廷玉给安置到了太庙。

张廷玉,也成了大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人大臣。

有人说,大清的衰落,就是从乾隆开始的,所谓的“康乾盛世”,根本就是乾隆自己的自吹自擂。

其实现在来看,这个说法不无道理。乾隆在位的时候,正是世界工业化革命开始的时期,农耕文明彻底被工业文明赶超。

而我们的乾隆皇帝,还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花着老爹的钱,泡着江南的妞,最后还把“落后挨打”的锅甩给了自己的孙子道光。

从他对张廷玉的处理来看,乾隆也真得庆幸,他生在了一个好时代,如果他生在晚清,不一定能比光绪好到哪里。


按理说阅人无数、经历丰富的张廷玉是皇帝身边的好帮手,他辅佐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是名副其实的元老功臣,为何晚年会十分坎坷,甚至深受乾隆厌恶?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37

出身高贵的张廷玉

张廷玉的出身可不一般,他的父亲是康熙年间的大学士张英。说起张英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一时没什么反应,不清楚他是谁,但往下看就知道了。

在安徽省桐城市有一条巷子,它长100米、宽2米。就是这一条看起来很普通的巷子,竟然是国家3A级的旅游景区!而这条巷子就是非常出名的“六尺巷。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38

张英是康熙年间的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的老家和吴家是邻居。原本两家人生活得好好的,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用两家之间的巷子,但却遭到了张家人的反对。两家人吵来吵去没得出什么结果,就把事情告到了官府上去。

这时候,张家人写了封信给张英,想让他动用手里的权利解决这场纷争。张英看了信后觉得应该和邻居保持好关系,没必要和邻居斤斤计较,就写信回复到: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的家人看完信后,感觉自己确实不应该和邻居斤斤计较,就主动让出了三尺的空地。吴家人看了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地,就产生了现在的3A级景区——六尺巷了。

这件事情看出了张英为人的理性和做人的宽容。而张廷玉正是张英的儿子,出身高贵的他在家中经历了良好的教育,父亲的谆谆教诲,老师的耐心指导,给张廷玉未来的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39

三朝老臣,身居高位

虽然出身高贵,但张廷玉不是想着啃老,而是奋力的进取。他于康熙三十九年考中进士,开启了他的官场生活。

初入官场的他,还不知道为官之道,也不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然而,他碰上了一位贵人——李光地。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40

李光地,福建泉州人,是康熙非常器重的汉臣,康熙帝曾经多次赐匾给他。

当时的李光弟是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身居高位。张廷玉正是碰上了李光地这位贵人,使得他前进的道理平坦了许多,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有了李光地的指引和帮助,加上自己的努力,张廷玉很快的就往上升官了。在康熙时期张廷玉已经进入了权力中枢,深受康熙帝的信任和器重。

到了雍正时期张廷玉更加受到重用,它不仅先后担任的礼部、户部、吏部尚书,还是首任的军机大臣之一。

在雍正帝死之前,雍正还亲口允诺张廷玉死后可以进太庙。能够配享太庙的汉臣,放眼整个大清朝找不出第二个人,张廷玉达到的高度有多高,大家可想而知。

晚景坎坷的张廷玉

就是这样一位重臣,在他的晚年却十分坎坷可,让乾隆非常讨厌,这是为什么呢?

一、乾隆意气风发,想开拓新时代 乾隆刚继位的时候才25岁,正处于意气风发的时期。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41

刚继位的他,还是对张廷玉很倚重的,毕竟张廷玉为官多年,朝中的各项事情他都能很好的处理,而自己又有很多的地方不熟悉。 但乾隆当皇帝几年后,原先不熟悉的东西都已经熟悉了,自己又很想开拓属于自己的新时代,已经不需要那么重视张廷玉了。因此乾隆开始大力发展自己认为可用的人才,对张廷玉渐渐的冷淡下来。

二、朋党问题

明朝中后期因朋党问题使得国家受到重大的伤害,康熙年间明珠索尔图的党争也使得官场受到伤害。因此,年轻有为的乾隆是决不允许朋党的出现的。

乾隆刚继位的时候,朝廷就出现以鄂尔泰和张廷玉为首的朋党问题。鄂尔泰和张廷玉都是雍正的重臣,但两人关系长期不和。由于鄂尔泰是满族人,张廷玉是汉人,因此满臣大多支持鄂尔泰,汉臣大部分支持张廷玉。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42

面对这样的局面,乾隆又怎能坐视不理呢?要解决朋党问题,打击带头的人是最为有效的,因而张廷玉就受到了乾隆的不断攻击。

三、张廷玉自己不相信乾隆

雍正曾经答应张廷玉死后可享受太庙,做臣子的能够进入太庙,那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但张廷玉老了后,对乾隆能不能做到这件事感到十分的怀疑,甚至主动找到乾隆要求乾隆给他书面的承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被人怀疑的乾隆怎么能不恼火呢?

正是这种种的原因,使得三朝老臣的张廷玉晚年十分坎坷,一个费心费力为国家做事的大臣晚年却是这样,不得不让人感慨。


当年雍正遗诏一出的时候,张廷玉就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不妙了,因为雍正太给他面子了,已经触犯了大清皇帝那高度集中的君权底线。

看到雍正遗诏的时候,乾隆除了恭恭敬敬地“接旨”以外,脸肯定是黑的。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43

雍正给乾隆留下“四位”类似于顾命大臣的人物,可他们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顾命大臣,因为乾隆登基的时候,年纪不小了,不需要有太多的掣肘,只是雍正还想延长自己的“统治”罢了。

对的,雍正给乾隆安排“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张廷玉”、“大学士鄂尔泰”这四人辅政,本质上就是为了延长自己的统治理念,毕竟雍正十几年皇帝岁月都是“反贪”、“强国”,他信不过年轻的乾隆,也无可厚非。

所以乾隆会脸黑,就因为他父亲雍正给他的“牵制”。

而张廷玉之所以会“触霉头”,那是因为在雍正的遗诏中,雍正指出了乾隆亲叔叔庄亲王、果亲王的缺陷和不是,但却对张廷玉百般推崇,在乾隆看来,这就是雍正希望他继续“抑满扶汉”的思路。

比如雍正说庄亲王:

“庄亲王心地醇良,和平谨慎,但遇事少担当,然必不至于错误”

再比如雍正说果亲王:

“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才,但平时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倘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其伤损其身”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44

特别是果亲王允礼,雍正以允礼的身体不好为借口,暗示众人以后要多帮允礼“分担”,假如在兄弟私下场合这样说,那可以理解为雍正关心弟弟,可这是圣旨遗诏,有着政治意义,雍正这样说的中心意思就是,少给一点权给满人。

而对张廷玉和鄂尔泰,雍正是这样说的:

“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大学士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安民察吏,绥靖边疆,洵为不世出之名臣,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将来二臣着配享太庙,以昭恩礼”

说他俩的优点如何如何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雍正在张廷玉未死之前,就点名要这个汉人“配享”太庙,这个待遇规格,可以理解为“免死金牌”。

而雍正这个遗旨,事实上也的的确确让后来张廷玉“逃过一劫”,这意味着雍正在驾崩前就做好打算:力保张廷玉。

乾隆本就是一个“亲满疏汉”的皇帝,加上他本身就很自我,在政治上就是独裁,即便是他的父亲命令,他都敢不满意,毕竟乾隆后来“忤逆”雍正的事情也做得不少了,所以雍正对汉人张廷玉的态度,让乾隆对张廷玉有另类的情绪。

雍正驾崩了,乾隆听他的,不听他的,都没法控制,所以张廷玉看到雍正的遗诏,顿时也感觉到这对他不利,这时候骂他总好过表扬他,也许张廷玉自乾隆登基起,就知道自己的未来没下场了。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45

可张廷玉到底也还是乾隆的“老师”,而且张廷玉的父亲张英既是康熙时代的顶级“大学士”(等于宰相),也是雍正的老师,张家对爱新觉罗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存在,就算是乾隆,都不能轻举妄动。

到了乾隆朝,张廷玉已经是“三朝老臣”了,而且张廷玉的“史功”很到位,乾隆必须还要倚杖张廷玉,所以他让张廷玉继续编纂《明史》、《清圣祖实录》、《清世宗实录》、《玉碟》(皇族族谱)等等重要史籍。

多的不说,张廷玉就算不执政,光是靠编纂这些内容,都足以名留青史了,更何况张廷玉还是老臣、皇帝之师。

除此之外,乾隆还安排张廷玉继续给他的儿子们当老师,这等于是把张廷玉抬到了一个更高的地位。

为什么呢?

自然是因为乾隆的下一任皇帝,也肯定是从他的儿子里出,张廷玉再当这些皇子的老师,他的“帝师”之名更加远长,地位也更加高。

照乾隆的安排这么一看,他好像对张廷玉很不错啊,为什么到了后来他要拿张廷玉“抄家”呢?

有的人认为是张廷玉后来老了、飘了,仗着身份不给乾隆面子,都敢不亲自上朝领旨导致的,但实际上,是乾隆先露出了对张廷玉“不利”的爪牙,张廷玉这样做,也许是为了自保。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46

自乾隆八年起,乾隆就开始“锤炼”自己的帝王心术,他有意地“抬高”张廷玉的地位,又扶持满人在朝中的地位,从而令张廷玉被满人“针对”,已经年逾古稀的张廷玉自然知道乾隆此举的意义,他知道,他该“退场”了。

他爹当过大清的文华殿大学士,而他又当过首席军机大臣,父子二人可以说做到了大清官场的极致,他们了解大清的皇权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也知道皇权一旦对他们猜忌,他们就没有可以翻身的机会。

其实乾隆即位后,张廷玉一直都在制造自己的“人设”,他跟鄂尔泰之间就好像水火不容的关系,两人不怎么说过,虽然都是顾命大臣,可张廷玉却出奇地屡屡嘲讽、针对鄂尔泰,这让鄂尔泰对他很不满。

这都是“戏”,只是张廷玉没想到,乾隆还不满足。

乾隆十三年,张廷玉正式提出致仕退休,这个时候乾隆已经很明确地偏颇于满人了,张廷玉做很多事情,除了让自己被别人嫌,没有太多的别的意义了,按照以前的惯例,面对张廷玉的请辞,乾隆首先拒绝了。

又过了一年,张廷玉再次请辞,可这一次,乾隆没有立即答应张廷玉,反而还是拒绝了张廷玉的致仕要求,张廷玉估计自己都疑惑了,难不成乾隆真想留他?

如果真想留他,现在他被满人针对,被乾隆猜忌,这算怎么回事?难不成乾隆是要一步步地把他的“配享太庙”的资格给磨掉?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47

假如真是这样,张廷玉的下场就不是他自己所设想的那样了,于是他和乾隆又聊到了“配享太庙”的问题,他说现在全天下都知道了自己死后会配享太庙,但是他害怕自己最终得不到这样的结局,从而被人耻笑,言外之意就是:

你想留我,你也必须先“打保证”。

乾隆很无语,也很恼火,可他不能欺负张廷玉,只能答应张廷玉了。

明知道这样做会得罪乾隆,但张廷玉更明白,乾隆铁了心要打压汉人的时候,他就只能用这种办法保住自己了。

但张廷玉在随后的应对上,的确是“漏洞百出”,犯了很多不该犯的错误,比如乾隆要求张廷玉来“接旨”的时候,张廷玉以自己的身体不适,让自己的儿子来领旨,这个行为,简直是在打乾隆的脸,乾隆很生气,趁机发作。

如果张廷玉没有做这种事情,晚年未必不能安然度过,可能张廷玉真的是老了,也有可能有更深的计较,他才做出了这么反常的事情,只是根据后来的情况看,张廷玉有更深的计较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他也差点鸡飞蛋打。

派子领旨事件后,张廷玉被“削掉”伯爵之位,而朝中一众满人官员还曾提出,把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给去掉,虽然这种提议提出来就很傻,乾隆前一秒才保证不会去掉,后一秒就有人教乾隆反悔,不过乾隆也没有追究这种言论。

作死却还没完,乾隆十五年,乾隆的长子永璜因病去世(实际上永璜此前被乾隆暴打过,吓出一身病),乾隆对于永璜的去世是有很大内疚的,他心情正好就很差,张廷玉很“巧合”又来提出,他要“退休”回家。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48

这就是第三次了,而且乾隆都答应他让他肯定能配享太庙了,张廷玉还得非要整幺蛾子,而且永璜也是张廷玉的学生,两人多少有师生情谊在,张廷玉此举的确太过荒唐,因此乾隆愤怒下令,彻底取消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

从张廷玉的举动来看,他好像就是故意为了取消“配享太庙”才做了这些事情的,目的极有可能是一降再降自己的身份,放弃了之前还想着配享太庙的执念。

但有时候人倒霉了,喝凉水都塞牙。

时值张廷玉的亲家“朱家”有人犯错,让朱筌被查,说他是不忠不孝之人(家里有老人去世却瞒报),然后乾隆趁机“牵连”张廷玉,明明犯事的是朱筌,可张廷玉却要被“抄家”。

乾隆表面的命令是:收回张廷玉所得到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所给过的赏赐。

另一方面,钦差却是带着两百多号人进入张廷玉的家里,当着这个老到不行的名臣的面,翻箱倒柜,特别对“文字”一类的东西盯得紧,很显然,乾隆想从张廷玉的“笔下”找出张廷玉“造反”的证据,这种文字狱,乾隆惯用之。

众人都以为张廷玉死定了,因为张廷玉面对乾隆都敢这么狂了,在自己的本子上偷偷写一些乾隆的坏话一点都不奇怪,所以大家笃定,张廷玉一定有问题。

但不久后,张廷玉就展示了什么叫做“人精”,什么叫做“戏王”。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49

对张廷玉的“文字”审查,无一诋毁之意,十年如一日,张廷玉对三朝皇帝是感恩感恩再感恩,对大清是忠心忠心再忠心,乾隆自己都懵了,怎么就找不出来?

当年苏轼的一篇《谢湖州表》都能被解读成“嘲讽皇帝”,所以张廷玉这么多年的文字痕迹里,竟没有在文字狱更严重的清朝所能定他罪的东西,张廷玉这是得多清醒,从多久之前开始“计划”,不得不说,他是文字狱史上的一位“榜样”。

然后乾隆的脸就搁不住了,人家张廷玉还是很体面的,不过乾隆也不是没有留后手,他训斥钦差理解错他的意思,竟然把他的老师的全部家当都搬了回来,责怪了钦差后,就让这些人把东西都搬回去了。

抄家事件,最终变成了一场闹剧。

经过此事后,乾隆和张廷玉的关系就近乎凝固了,没过几年,张廷玉去世,在他死后,乾隆还是牙痒痒地安排他配享太庙,虽然狠话可以放,但经过雍正和他的多次保证,这件事情其实根本不可以敷衍了事。

至于张廷玉为什么后期要这么做,把自己放在一个很不理智的处境上,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张廷玉实际上看出来自己的“地位”代表了汉人群体,他只有用这样的方法来“自我毁灭”,才能让一个整体不被猜忌。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50

因为他还有儿子、学生们,这些人都是和他有真感情的,如果张廷玉越无错,乾隆只会越猜忌他,连带着这些儿子、学生、汉人同僚们都要倒霉。

其实张廷玉没什么错,就是倒霉在乾隆他是一个排斥汉人掌权的人,如果换个皇帝,张廷玉做的事情,那又会不一样了。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张廷玉是清代汉族大臣最成功的一个,没有之一,连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都不能望其项背。

为了表彰他对大清的贡献,清廷领导人雍正在临死前下了遗旨,给了他配享太庙的待遇,他也成为了整个清代唯一享有配享太庙待遇的汉臣。

什么是配享太庙?

说白了就是大臣死后可以将自己的牌位放在供奉大清已故皇帝的太庙中。

在世的皇帝每逢重大节日举行祭祖仪式的时候,无一例外都会进入太庙,给先帝和供奉在太庙的大臣磕头。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51

能进入太庙,就能享受后人包括皇帝的祭拜。

让皇帝给你磕头,堪称荣耀之至!

而且在整个清朝295年的历史中,能进入太庙的大臣屈指可数,可谓寥若晨星,一共才26人。

其中的13个是皇族成员,没有裙带关系的大臣只有13个享受到了这个待遇。

而张廷玉是其中之一,能说他不是牛人吗?

但张廷玉在晚年受到了不公待遇,曾经被乾隆“抄家”。

其实乾隆并没有抄张廷玉的家,所以这个抄家是加引号的。

抄家是搜查并不由分说没收家产,大多是对待被剥夺免除职务的官员。

而乾隆让人去张廷玉家,只是让他把历年来皇帝赠给他的东西交出来。

关于这次“抄家”过程,《清史稿张廷玉传》只有14个字记载:

“上以责廷玉,命尽缴历年颁赐诸物”。

乾隆为什么要抄张廷玉的家?是因为君臣二人闹别扭了。

雍正驾崩,乾隆刚登基的时候,君臣关系还是非常好的。

“高宗即位,命张廷玉总理事务”。

张廷玉也兢兢业业,继续为清廷服务。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52

可是到了乾隆十三年,张廷玉跟乾隆的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甚至产生了矛盾。

产生矛盾的原因,是因为张廷玉想退居二线。

这时候张廷玉已经七十岁,体弱多病,他上班的时候需要儿子搀扶,颤颤巍巍,已经力不从心。

但是乾隆却不准张廷玉退休,让他继续发挥余热。

于是二人就产生了矛盾,还发生争执。

乾隆的意见:“既然先帝给了你配享太庙的荣誉,你就该起模范带头作用,应该站好最后一班岗,小车不倒只管推,哪有退休的道理?”

“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

张廷玉反驳说,配享太庙也不是不能退休,前朝有这样的例子。而且七十岁退休是自古以来的规矩。

“宋、明配享诸臣亦有乞休得请者。且七十悬车,古今通义。”

乾隆不乐意了:“你不要光想着享清福,应该把自己当做主人公。为什么不向诸葛亮先生学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廷玉拍马屁:“人家诸葛亮生在战争年代,内忧外患,身不由己,我生活在和平时期(这是您的功劳啊),不能相提并论。”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53

乾隆并没吃这一套,伤心地说:“我待你不薄啊,你为什么可以为我老爸工作,不能为我好好干,这不是显得我太没有亲和力了吗?”

见乾隆发火,张廷玉不再吭气了,没有再提退休的事。

但是乾隆的心也凉了,于是在第二年准许张廷玉告老还乡。

可是这时候,张廷玉做了一件事,让乾隆龙颜大怒。

张廷玉对乾隆说:雍正皇帝答应我配享太庙,如今我退休回乡,你要给我出个手续,我才放心。

张廷玉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魏征当初那么受唐太宗李世民重用,死后李世民还把墓碑给推倒。

既然君臣已经因为退休的事闹得不愉快,谁敢保证乾隆不会做李世民第二,取消他配享太庙待遇?

听到这话,乾隆心里不悦,但是依旧给他出了手续。

要说张廷玉这事办的的确有些过分了,可能是因为身体欠佳,他收到圣旨没有亲自去谢恩,而是让儿子代替自己去谢恩。

这下子乾隆非常生气,让军机处督促他本人亲自谢恩。

可是军机处还没有行动,张廷玉已经进殿谢恩了。

乾隆更生气了,怀疑军机处泄露机密,向张廷玉通风报信,大为恼怒,下旨剥夺了张廷玉的官爵,取消了他配享太庙的资格。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54

其实乾隆最生气的是,张廷玉提出退休的时机不对。

乾隆十三年,正好乾隆的大儿子永璜死了,张廷玉作为永璜的老师自然是要参加葬礼的。

可就在葬礼结束不久,乾隆儿子尸骨未寒的时候,张廷玉竟然又上表给乾隆申请退休。

乾隆刚死了最宠爱的儿子,作为一个父亲来说心情最糟糕,万分悲痛。可张廷玉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申请退休,这是对乾隆父子没感情的表现,太没有眼力价了。

这么多不满积攒到了一块,乾隆才剥夺了自己授给张廷玉的爵位。

但是乾隆的气并没有出够,还窝着一肚子气。

就在这时候,张廷玉的一个叫朱荃的儿女亲家出事了,所谓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原来朱荃在朝廷为官,母亲去世他没有上报。

封建社会的人重孝道,父母去世要守孝三年。

当官的守孝就要在家待三年。

朱荃是京城的翰林,薪水不多,平时生活清贫。

但这时候有了个好差事,被调到下面当学政。当学政就是到某个省去主持考试,考上的考生总会给学政孝敬一些钱财,在学政的位置上就能多捞外快。

可正好这个时候老娘死了,按规矩来说,他要放弃学政的差事回家去守孝,可为了钱财,朱荃就把老娘死了的这个事情给瞒了下来。

此事发生后,乾隆一看机会来了,就借题发挥惩罚张廷玉。

张廷玉被“抄家”,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

但是所谓乾隆对张廷玉的抄家,仅仅是发泄怒气,向小孩子过家家一样:以前我和我老爸送给你的东西,你给我吐出来。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55

乾隆为什么不真抄张廷玉的家?

首先,张廷玉的为大清作出了杰出贡献,是雍正皇帝树立的榜样,否定他,就是否定老爸雍正。

其次,张廷玉能在喜怒无常的雍正手下当了几十年大臣,始终受到重用,确实有过人之处,乾隆找不到他的大毛病,抓不住他有罪的把柄。

他屹立不倒的秘诀就是低调低调再低调,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不翘尾巴。

比如雍正十一年的时候,他的儿子应考,高中一甲三名探花。

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又不是高中状元。

但是张廷玉闻讯后又惊又怕,生怕招致大家反对,说他以权谋私、徇私舞弊。

张廷玉赶紧面见雍正,要求降低儿子的名字,还说出了一套冠冕堂皇的话:“天下人才很多,大家十年寒窗不容易,都想获得好名次,这个位置,咱们官宦子弟应该让出去,把机会给那些寒门子弟,有利于社会公义。”

张廷玉为官的第二个秘诀就是沉默是金:“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他这样说并不是说要当庸才,而是多做事,少说话,不显摆。

雍正经常向张廷玉请教治国之道,但是张廷玉不向外透露一个字,把功劳永远归于领导,自己甘当幕后英雄。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56

皇帝跟大臣关系再好,在重大问题上不可能总是想到一块,如果大臣总是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就有可能冒犯皇帝,招来杀身之祸。比如英明伟大的汉武帝就连杀五个丞相,以至于很多大臣听到任命自己当宰相的时候,都有上刑场的感觉。

所以要坚持皇帝永远是正确的,就永远不会犯错,永远不会失宠。

张廷玉为官第三个秘诀就是谨慎小心。

每次他回家之后,就是把自己一天做的事回顾一下,梳理一遍,反思一下,看有没有做错的地方,好纠正过来。

张廷玉为官的最后一个秘诀是不拉帮结派,不谈论是非,永远超然世外。

他从不推荐官员,省的官员日后犯错了,自己被牵连。

他也不站队,不介入官场纠纷,以免得罪人。

“以退为进,以无求为求,以无私来营私”。

对于皇家的事,张廷玉也完全不表态。

比如康熙皇帝问他追缴国库欠款的事情谁去更合适,他笑着回答请皇帝乾纲独断,这样的回答就向皇帝表明了,我只忠于你,而且你家的事情我不会参与,不想参与,不能参与。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57

当然,张廷玉能当三朝元老,成为政坛不倒翁,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清廉。

他从来不主动为自己谋取私利,朝廷上下一致认为他淡泊宁静,宛如“圣人”一样。

即便有人对张廷玉有意见,想责难他,但是从来没有人用“贪渎”来指控他。

越是清廉,皇帝也越不会让他吃亏,动不动就赏赐,器物不方便使用,直接赏上万两的银子给他。

除此之外,还送他豪宅几所。

雍正元年,恩赐府邸一所,雍正七年,又赐更大府第一所。雍正三年,以圆明园南面一座旧园赐之居住。

因为张廷玉是清官,家里最有价值的就是皇帝的赏赐,所以乾隆才耍赖,让张廷玉把御赐的东西交出来,这比抄家都要命。

这样一来,张廷玉一无所有,爵位没了,配享太庙也没了,最后财产也所剩无几。

忙碌了大半辈子,一生都奉献给了大清朝了,到头了还是一无所有。

伴君如伴虎,此言不虚啊。

不过乾隆做事还没有那么绝,毕竟张廷玉也没有犯什么原则性的错误。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58

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二十日,八十四岁张廷玉与世长辞,乾隆帝没耍孩子气,最终仍遵清世宗遗诏,命配享太庙,还让其子张若霭袭封伯爵。

张廷玉的几个儿子也都在朝中做官,大都是省部级官员。

为大清奋斗终生的张廷玉,总算是得到了公正待遇。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59

我是千秋文史,我来回答。

先声明一下,老张没被抄家,只不过是遭受了收缴的扩大化(虽然和抄家差不多)。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在乾隆十五年八月,据说当时乾隆派了最信赖的内务府大臣德保去执行收缴任务的时候,秘密的叮嘱了一番德保便出发了。到了老张家里,老张率领全家,跪在大门口迎接被收缴(也够可怜的)。早早就遵循圣旨把从上班以来,三朝皇帝赏给他的字画、珠宝、衣服统统收拾到一块儿,准备上缴(幸亏这些东西保存的好,要不更倒霉)。没想到的是,德保带了十多名侍从和二百兵丁。这些人到了张家,不由分说,口口声声查找遗漏,结果开箱砸锁,挖地三尺,就这样把老张家翻了个乱七八糟。最后把翻出来的所有文字东西统统带走了。

大伙儿问了,带这个干啥?

很明显是要借着查找皇帝赏赐字画为名,看看老张写没写点皇帝的坏话,或者有啥怨言之类的。结果没找到(真佩服老张)。

这收缴赏赐变成了抄家,弄得全国惊疑。皇帝感觉这是做的也有点没面子,最后下谕旨说德保领会错了朕的意思。其实这事都看的出来。

经过这事儿以后这老张也是说不出来的郁闷,天天坐着发呆,一句说也不说,就这样过了五年,死了。老张死了以后,乾隆皇帝都感觉自己干的有点过。最后高姿态的宣布宽恕他的一切过失,给了谥号,又重新把恶作剧般反复折腾多次的配享太庙荣誉又给了老张。只是不知道老张泉下还能不能知道。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60

为啥一生谨慎,以忠勤清正睿智著称的老张,最后会落得如此地步呢?听我慢慢道来。

从乾隆十三年(1748年)开始,乾隆就开始变化了,一改往日的态度对大臣常常是呼来喝去,动不动就痛骂训斥,只是对张廷玉还维持这表面的一点礼遇,因为这时候的老张已经年近八十了,牙掉的差不多了,老年斑也布满了长满皱纹的脸,甚至于没人搀扶的话,已经没办法走长路了。乾隆十四年十一月,群臣二人谈了一次话,老张趁机会和皇帝说自己想退休。

乾隆想了想,你先回去吧,让我想想。

过了几天,皇帝给老张发了一道谕旨,说你退不退自己选择吧。

要是按照皇帝的想法,老张接到谕旨应该想想,得向皇帝继续表决心,要奋斗到底。

可是老张真的老了,没有以前的精明了,看到皇帝的谕旨,以为皇帝是默许他退休了,立刻上奏感谢。

皇帝收到感谢信,叹了一口气,心里感觉怎么这么不舒服,这老头是老糊涂了吧,对我还真的一点感情没有?

不过皇帝还是表现出了难的的宽容。准许他“原官致仕”。

这次老张高兴了,不过老张又想了想,我要是这次回去了,以前雍正爷答应我的配享太庙的荣誉还能不能得到呢?于是老张在家里犹豫了几天,冒着大雪天儿,去找皇帝问问,想让皇帝给他个明确的表态,写个保证书啥的,自己好放心。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61

皇帝看看这老头,诧异又生气,不过想想送佛送到西吧,就又给他写了一个保证书。

这保证书写好了,不过还写了一首诗,这首诗可是咱就不念了,反正不是很好,老张得到保证书兴奋的过了头,折腾了一天也累了,第二天头晕眼花没起来,只能让他儿子去宫门谢恩。这次乾隆皇帝勃然大怒,当天命令办事的大臣傅恒和汪由敦拟旨,让老张说明情况。

结果这个汪是老张的门生,小道消息透露给老张了。老张可是吓坏了,真的是吓晕了,于是天不亮就跑到宫里磕头请罪,这是再愚蠢不过的举动了,谕旨还没发,老张就知道了,这是什么情况?皇帝怒火升腾,平生最讨厌朋党,这老张还给我来这一出儿。于是命人给张廷玉列了四大罪状。老张吓得赶忙谢罪回奏,皇帝想了想,强压怒火,算了,我再忍忍吧,这老头,真真是气死我了。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62

乾隆十五年,老张准备要走,这时候皇长子永璜死了,这老张是永璜的老师,必须参加丧礼,好不容易熬过了初祭,老张又向皇帝上奏,要走。你可想想,这是皇帝的儿子,心肝没了,心情正难过呢。这奏折上去能有好果子吃吗?

就这样小宇宙彻底爆发的皇帝旧事重提,把过去的一切都翻出来了,老张被取消配享太庙的荣誉,灰溜溜的回家了。为了这个配享,老张可是奋斗了一生呀!

老张从要退休就那时候就憧憬衣锦还乡的那一刻,多大的尊荣,如今却变成了这样,到了老家,地方官员没有一个迎接,只有一个侄子率领几个家人,把他接近了老屋。老头真是心灰意冷,后悔死了。

倒霉事儿还没完,过了几天老张精神才好点,他亲家四川学政朱荃出事了,为了挣点考试补贴款,隐瞒了他老妈去世的消息,让御史给参了。这朱荃上位全是靠了张廷玉的举荐。

于是越想越生气的皇帝眼里再揉不得一点沙子了,决定收回以往三代皇帝对张廷玉的一切赏赐,以表示对老张的惩罚。

随后收缴变成抄家的一幕发生了。

史书记载,乾隆十五年八月,钦差大臣德保来到了张廷玉的老家,80岁的老张带着全家人开门迎接。不久前,张廷玉已经接到了乾隆的旨意,要求他把康雍乾三代皇帝赏赐的字画、衣物、笔墨等物件全部交还朝廷。张廷玉老老实实遵旨,很早就把所有东西收拾妥当,只等钦差大臣查验。

然而让张廷玉没想到的是,德保不仅带了十多名随从,还特意从当地知府那里借调了200多名士兵,这些人二话不说,直接开始翻箱倒柜,掘地三尺,直接把张府翻了个底朝天。幸运的是,张廷玉为官多年,并没有贪污腐败的情况,家里除了书籍信件之外,再也找不到任何“赃物”。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63

其实,德保出发前,乾隆皇帝对他有一个特别交代,要求他在张廷玉家里翻阅信件、藏书,看看有没有侮辱皇帝、怨恨皇帝的词句。经过仔细审查,德保没有发现任何“悖逆之言”,他在失望之余,也对张廷玉佩服到了极点。一般来说,文臣都爱发牢骚,特别是张廷玉这种“晚节不保”的老臣,更容易写一些怨言,议论一下朝局。

然而,在张廷玉家里的数百份信件中,德保没有找到一个和政治相关的敏感字眼,即便谈论到皇帝,也全都是“皇恩浩荡”、“吾皇万岁”这样的漂亮话。张廷玉素来以谨慎小心闻名天下,如此看来确实是名不虚传。就这样,由乾隆皇帝遥控指挥,钦差大臣德保实际执行的“抄家”行动变成了一场闹剧,以至乾隆不得不颁布旨意,声称是德保弄错了自己的意思。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64

尽管如此,张廷玉作为三朝老臣,担任中枢要职长达几十年,到老却得到了一个抄家的结局。80多岁的张廷玉万念俱灰,主动上奏请求将自己严加治罪,乾隆皇帝为了显示自己“宽宏大量”,只是下圣旨批评了张廷玉一顿。5年之后,张廷玉在遗憾和痛苦中去世,乾隆皇帝也觉得自己有些过分,下令宽恕张廷玉的所有过错,仍然准许他配享太庙,这也是清代文臣死后能够享有的最高荣誉,整个清朝只有张廷玉一名汉臣获此殊荣。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65

那么,张廷玉究竟做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遭到乾隆皇帝如此对待?

事情还要从乾隆即位初期说起。

张廷玉29岁进士及第,正式踏入仕途,45岁的时候就任礼部侍郎,成为大清帝国的高级官员。雍正即位后,张廷玉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巅峰,很快就成为权倾朝野的“国之柱石”。乾隆即位后,张廷玉依然位列汉臣之首,年轻的乾隆对他也十分尊敬,在长达13年的时间里,他都稳居清廷中枢机构。

张廷玉能够历仕三朝,始终身居高位,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除了极为出众的才华之外,他对君臣关系看得很透彻,从不做任何僭越之事,个人修养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即便如张廷玉一般谨慎,也免不了受到皇帝的猜疑。鄂尔泰倒台之后,张廷玉成为唯一的“权臣”,乾隆皇帝对他的担忧也越来越多。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66

自从讷亲进入军机处之后,张廷玉就渐渐淡出核心权力层,他也看到了皇帝打击朋党的决心,为了得到一个安养晚年的机会,他主动向乾隆皇帝提出了退休的请求。只不过,此时的乾隆皇帝只是认为张廷玉老了,不适合担任重要职务,但是作为皇帝的顾问还是游刃有余的。对于张廷玉主动请辞的做法,乾隆皇帝有些意外,但也可以理解。

然而,张廷玉接下来的一番话,让乾隆皇帝心里很不舒服,这也是两人关系恶化的开端。张廷玉提出告老还乡的请求之后,还强调了一件事,原来雍正遗诏中提到了让张廷玉死后配享太庙的事情,张廷玉再次和乾隆皇帝提起,还举出了朱元璋放走刘伯温的例子,这就犯了乾隆皇帝的忌讳。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67

乾隆和雍正的性格截然相反,他即位后做的事情,也大都和雍正当年的做法不同。张廷玉用雍正遗诏来“威胁”乾隆,本就让他很不开心。而且,乾隆自视甚高,除了爷爷康熙皇帝,历史上的君王没有一个人被他放在眼里,难道朱元璋放走刘伯温,乾隆就要放走张廷玉吗?

最关键的是,乾隆一直认为汉臣心机重,他们说出来的话往往和心里想的不一样。张廷玉越是引经据典、慷慨陈词,越是让乾隆皇帝认为他是一个伪君子。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68

张廷玉正在滔滔不绝地说话,乾隆突然来了一句:“古往今来,越是忠诚的臣子,越是意志坚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老老实实侍奉君王。”这句话有明显的讽刺意味,一下就把张廷玉说成了不忠之臣,老爷子再也不敢接话,只好趴在地上叩头谢罪。第二天,乾隆专门把这件事写成谕旨发给所有臣工,充满了对张廷玉的讥讽和批判,总结出来就是一句话:奴才永远是奴才,只能拼命干活到死,主子没说话,你哪来的自由可言?

无奈之下,张廷玉只好强撑年迈的身体,继续留在朝廷干活。不过,张廷玉此时已经快80岁,身体衰老十分明显,走路都需要人搀扶,乾隆看着也有些心酸,就问起了张廷玉的身体状况。张廷玉再次委婉地提出了退休的请求,乾隆心软了,回去写了一道谕旨送到张府,意思就是:退休与否,你自己看着办吧!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69

其实,乾隆能这么做,说明他已经同意了张廷玉的请求,只不过希望他能够和自己合演一出戏,展示一下君臣相惜的画面。按照乾隆的设想,张廷玉应该先上书推辞,然后乾隆再发谕旨批准他退休,双方都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也能留下一段佳话。然而,张廷玉接到谕旨后,直接上奏谢恩,表示自己第二年春天就告老还乡。

乾隆的失望可想而知,他心里不禁犯嘀咕:难道张廷玉老糊涂了?还是说他真的对自己没有任何感情?不过,乾隆还是本着帝王胸怀,允许张廷玉告老还乡,甚至还期待两人日后再度相会。事情发展到这里,按理说应该没有什么变故了,但老天爷就是爱捉弄人,正当乾隆不再关注张廷玉的时候,老爷子的一个举动再次触怒龙颜。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70

张廷玉突然想到,雍正爷当年许下的“配享太庙”承诺,究竟还能不能兑现,他心里没谱。于是,张廷玉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进攻觐见,当面向乾隆提出了配享太庙的要求。乾隆心想:张廷玉为了告老还乡,反复说自己走不动路、看不见字,然而为了配享太庙,竟然能够在大雪纷飞的冬天进宫,他的身体状态也没有多差吗!可见此人确实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此时的乾隆强忍怒火,给张廷玉写下了一份“保证书”,不过语气十分不屑,大概意思就是:我看你也没什么功劳,只是父皇让你配享太庙,这个决定究竟是对是错,谁也说不好。不过,年迈的张廷玉已经变得十分迟钝,他没有体会出皇帝话语中的深意,在强烈的兴奋中回到了家里。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71

按理来说,皇帝给了如此大的恩典,张廷玉应该第二天一早进宫谢恩,表面功夫要做到位。然而,张廷玉经过长时间的折腾,心里的石头好不容易落地,早已把这些事情忘得一干二净,第二天没能起早,而是让他的儿子入宫代为谢恩。就是这次疏忽点燃了乾隆皇帝的怒火,他当着军机大臣傅恒和汪由敦的面痛骂张廷玉,言辞激烈前所未见。

更不妙的是,汪由敦是张廷玉的门生,当天下朝之后就把消息泄露给了张廷玉。乾隆问罪的谕旨还没有发出去,张廷玉就提前做好准备,跑到宫里叩头请罪,更是让乾隆皇帝怒不可遏。乾隆皇帝最烦的就是官员相互通风报信,张廷玉这一整算是彻底把汪由敦给买了,也给自己安上了一个结党营私的帽子。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72

于是,乾隆皇帝和张廷玉彻底撕破脸皮,不仅多次下旨痛骂张廷玉,还给他定下了四款大罪。如果按照罪行的标准来看,张廷玉不但会丢掉官职和爵位,连性命都很难保住,甚至会连累家人。当然,乾隆的真正目的并不是整死张廷玉,而是借机打击朋党,当他把张廷玉彻底“搞臭”之后,也就不再对他继续问责。

此时的张廷玉只希望时间过得快一些,好让他赶紧回到家乡。偏偏这个时候,皇长子永璜去世,这是乾隆皇帝十分看重的一个儿子,因此心情十分不好。张廷玉作为永璜的师傅,却并没有在祭祀中表现出多么伤心的样子,甚至在葬礼还没有完全结束的时候,就上奏折请求提前还乡。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73

这样一来,张廷玉算是彻底把乾隆惹毛了,他在谕旨中把老爷子说成一个秘书,既没有对国家做出多少贡献,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哪来的自信提要求?此外,乾隆还让大臣们商议一个处理张廷玉问题的方案,得出的结论就是:取消配享太庙,滚回老家等死吧!张廷玉只好收拾铺盖,灰溜溜地回到了安徽桐城。

张廷玉彻底失势后,连地方官员都不愿和他有任何瓜葛,这对于退休的朝廷重臣来说是奇耻大辱。屋漏偏逢连阴雨,张廷玉在家里养老的时候,他的亲家因为贪污获罪,因为此人曾经得到过张廷玉的举荐,乾隆皇帝认为老张肯定也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于是就出现了文章开头抄家的一幕。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74

总的来说,张廷玉作为一名臣子,已经做到了极致,他之所以晚节不保,很大程度是因为乾隆皇帝过于苛刻。张廷玉和乾隆的故事,也能够堪称是“伴君如伴虎”的最佳证明。


乾隆15年,德保率领200士兵,把已经退休回家的张廷玉家给抄了。结果,这事闹大了,乾隆不得不把抄来的东西,灰溜溜还了回去。在这场博弈里,张廷玉看似凄凄惨惨,其实他才是赢家。可见姜还是老的辣,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75

史书记载,乾隆15年,钦差大臣德保来到张廷玉的家,79岁的张廷玉带着全家人开门迎接,恭恭敬敬上交三代皇帝赏赐的字画、衣物等物品。

然而,张廷玉没想到,德保一共带了200多人,一进门就翻箱倒柜,掘地三尺,然后把张府所有东西都打包带走。

这个举动,是乾隆授意的,可乾隆没想到,此后不久,他就得乖乖把东西又还给张廷玉。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76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要说清楚这个抄家始末,还得先介绍一下张廷玉和乾隆之间的恩怨。

张廷玉与乾隆的恩怨

张廷玉是一个狠人。

他历经康乾盛世,在康熙朝就做到了吏部尚书,后来在雍正朝,就大力提拔汉人入朝做官,历任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后来又成了军机大臣,连军机处的规章制度都是他拟的。

一个汉臣,能在满清时期能做到位极人臣,可真不是一般人。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77

雍正去世前,还专门留下一个遗诏,恩准张廷玉配享太庙

所谓配享太庙,就是把牌位放在皇家祭奠祖先的太庙里,一起接受后辈的供奉。

这可是天大的荣耀,尤其是放眼整个清朝,汉臣里只有张廷玉一人有这个殊荣。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78

当然,这个殊荣可是害苦了张廷玉。

在乾隆眼中,这样的殊荣,不等于是宣告张廷玉是雍正的人了吗?

一朝天子一朝臣,既然张廷玉是雍正的人,那么乾隆自然不会重用他。

于是,等乾隆即位,张廷玉向他推荐了不少汉人官僚,都没得到批准。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79

张廷玉是个聪明人,知道乾隆不喜欢自己,就憋住了劲儿想要告老还乡,给乾隆的心腹腾位置,免得招人烦。

可乾隆这会儿离不开他,就是不批准他告老还乡,非把这个七老八十的张廷玉,留在身边干活。

为了是否退休这事,君臣闹了不少矛盾,一个想走,一个不让走,闹到最后,两个人心里都憋了一肚子气。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80

当然,乾隆不喜欢张廷玉,也不止是因为老爹的原因,更多的是他的重满抑汉的思想。

其实,雍正皇帝是真的“满汉一家亲”,不歧视汉人,只要是有能之士,都会被任用。但是乾隆就不是。

在乾隆眼中,汉人和满人分庭抗礼,是非常危险的征兆。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81

抄家始末

张廷玉被乾隆抄家,发生在他辞官后的第一年。

当时,他的亲家朱荃,因为母亲去世,不回家丁忧3年,被人告密,然后遭到御史弹劾。

借着这个案子,乾隆下旨大骂张廷玉,并要求他上缴家里所有的御赐物品。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82

乾隆为啥这么生气呢?

因为一年前,张廷玉死活要退休,乾隆甚至引用了魏征死后,被唐太宗摧毁墓碑的典故,来威胁张廷玉,但张廷玉死了心要回去。

不仅如此,张廷玉还在回家前,跟乾隆提了个条件:配享太庙。

这虽然是雍正的意思,可乾隆不乐意,又不能拒绝,自然憋了一肚子火。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83

谢恩之际,张廷玉生病了,自己没去,就派了儿子去。

于是,乾隆抓住机会,准备治张廷玉的罪。

不过,当时的军机处跟筛子一样,四处漏风,加上张廷玉之前还是军机大臣,自然得知了消息,然后晃晃悠悠去请罪。

对于一个要退休的老臣,还主动请罪,乾隆自然不能真的拿他怎么样,只是削了他的爵位,让他赶紧滚蛋。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84

虽然张廷玉成功回家,可乾隆的火还没发完,自然不肯善罢甘休。

于是,抓住朱荃的事,乾隆下旨大骂张廷玉,然后让他上交所有御赐之物,包括爷爷康熙、父亲雍正赏赐的东西。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85

乾隆这次就是铁了心要整张廷玉,张廷玉自己也知道,于是痛痛快快上交东西。

但乾隆还秘密授意德保,不仅要收御赐之物,还要好好检查一下张府的东西,于是,德保借题发挥,不仅抄了御赐的东西,连许多私人东西也都抄走了。

这就是“三朝老臣张廷玉被乾隆抄家”的事儿。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86

姜还是老的辣

其实,德保敢借题发挥,肯定也是受了乾隆的指示的。

但是,乾隆万万没想到,经历三朝的张廷玉,根本不是好惹的角色。

他本想抄点什么违禁品,好治张廷玉的罪,毕竟,这种仕途失意的老臣,可是最容易发牢骚的。

但是,张廷玉为官清廉,没有什么贿赂,更没有朋党的证据,抄上来的东西,干干净净,一点黑料都挖不出来。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87

不仅如此,抄来的书信,只要谈到皇帝,就是“皇恩浩荡”、“吾皇万岁”这样的漂亮话,搞得乾隆根本下不来台。

于是,抄家就成了闹剧,乾隆不得不下旨,说德保弄错了自己的意思,又把私人物品还给了张家。

可以说,清朝大兴文字狱,就算没罪的人,也能挖掘出不少罪证,但张廷玉就是在抄家的风波里,安然无恙,功臣身退。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88

不仅如此,张廷玉还主动上奏,请求乾隆给自己加罪,那乾隆肯定不能加罪啊,只能批评了他一顿。

而且,张廷玉此举,其实在给子侄辈的人让路。

此后,张廷玉就过起了退休生活,不问世事,除了节假日给乾隆写个折子问好,别的什么都不管了。

5年后,张廷玉在家里病故,享年84岁。

乾隆虽然很不情愿,但还是让他配享太庙。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89

干啥啥不行,败家第一名

史书上三言两句,背地里其实血雨腥风。

如张廷玉和乾隆的交锋,如果不是军机处有人给张廷玉卖面子,让他提前获知乾隆的动态,恐怕也很难做好万全准备。

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个退休回家的老臣,因为亲家犯了事,乾隆还非得要他把爷爷、父亲赏赐的东西都还回来,真是太小气了。

如果不是穷疯了,还真的很难解释这个缘由。

毕竟,任何一个正常的皇帝,都干不出来这么打脸的事情。而恰好,乾隆就是花钱第一名的皇帝。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90

乾隆这个皇帝吧,是真有点大言不惭。

我国历史上,能称得上盛世的时期,其实并不多,康乾盛世算一个,但是,这个盛世不是公认的,而是乾隆自己说的。

自古以来,没有哪个皇帝,敢说自己的朝代是盛世,因为太厚颜无耻了,但是这事呢,乾隆干了。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91

不过,说实话,康乾盛世,和康熙、乾隆都没关系,功劳是雍正的。

康熙时期,穷兵黩武,国库根本没钱;雍正勤勤恳恳,是个加班的好皇帝,最后把自己累死了,但是国库富饶了。

乾隆一即位,一看,国库这么多钱啊,于是,花得那叫一个痛快。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92

乾隆干了哪些事呢?

为了美色,六下江南,掏空国库;

修编四库全书,大肆收敛名人字画、古书孤本,然后开始各种盖章,毁了好多艺术作品。

所以说,乾隆是真的花钱第一名。

那么,他抄张廷玉的家,是不是穷疯了呢?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我是【灵枫历史阁】,关注我,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张廷玉在最后被乾隆抄家,是因为他在晚年的时候犯了一系列的糊涂。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93

有清一代最成功的汉臣

张廷玉是清代最为成功的汉臣,为了表彰他的功绩,雍正在临死前下了遗旨,给了他配享太庙的待遇,他也成为了整个清代唯一拥有配享太庙待遇的汉臣。那配享太庙是什么待遇呢?其实就是皇帝给人臣的最高荣誉,在人臣死后可以将自己的牌位放在清朝的太庙当中,放在清朝皇帝列祖列宗的神主牌位旁边,在世的皇帝祭祖的时候会进入太庙给先帝磕头,在给先帝磕头的同时顺便也给配享太庙的人臣们也磕了头。让皇帝给你磕头,那是何等的荣誉!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94

▲张廷玉是有清一代唯一进入太庙的汉臣

而且在整个清朝295年的历史中,能进入太庙的人臣极少,总共只有26人,其中的13个名额还给了皇族成员,剩下的13人才是真正的人臣,可以说没有特殊的功劳,也不可能享受如此殊荣了。

张廷玉的发家史

就张廷玉本人来说,他似乎就是为清朝量身定做的一位宰相人物。他的父亲是大学士,出身可谓是苗正根红。他二十八岁就中了进士,不仅从小家学颇有渊源,当官以后又有老爹的耳提面命,并且他做官的禀赋又非常好,一看就气度沉稳,很有大臣之相,到了三十五岁的时候就得到了康熙的赏识,入职南书房,成为了康熙的秘书。虽然他在康熙一朝中他的官不大,但也为后来的飞黄腾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皇帝的秘书,他直接接触到了帝国的各类机要政务,熟悉了整个帝国的运作模式,再加上他超高的领悟能力,经过康熙朝的历练后他很快就成为了一位才华出众的政治家。

后来康熙死后,雍正一上位就发现了张廷玉的才能,马上就把他提拔当了礼部尚书,并把张廷玉留在身边赞襄政务。到了后来张廷玉就做到了首席军机大臣、保和殿大学士,还身兼吏部和户部尚书。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95

在雍正一朝,张廷玉不仅官做得很大,跟雍正的私交还非常好。雍正五年的时候,有次张廷玉请了几天病假,雍正便对身边的人说道“我感到手膀疼”,旁人听了马上就说,既然皇上手膀子疼,那就赶紧叫太医吧。雍正说道,“张廷玉就是我的左膀右臂,如今他病了我才会觉得手膀子疼的”。又有一次在雍正十一年的时候,张廷玉回家省亲,离开了京城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雍正就给张廷玉下了圣旨,表达了自己无时无刻不挂念张廷玉的感情。

这些事情我们听起来都比较肉麻,我在史书上看了也觉得肉麻,其实清代的皇帝经常喜欢搞些君臣相得益彰的小故事,以便众人传颂出去造就一段佳话,虽然这其中有作秀的成分,但也能看出张廷玉与雍正确实私交极好。

后来到了雍正临死的时候,他也实在舍不得张廷玉,我们都说好基友一辈子,可如今自己要死了也不能带走张廷玉呀,于是便给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待遇,让张廷玉在自己死后到太庙来陪他,以便死后两人继续当好基友。

张廷玉的为官之道

那张廷玉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臣,能得到这样的待遇呢?先从他的基本盘来说,张廷玉为人正直、清廉、不乱收财物,做事沉稳,从不出纰漏,更为重要的是他还非常勤奋能干,他能能干到什么地步呢?雍正在上面说话,他就能爬在地上马上给雍正拟圣旨,当雍正说完的时候,他的圣旨也就拟好了,每次拿给雍正来看,雍正都直接点头同意,不用改动就直接发出去了。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才能,不要说我们去理解别人的话,就是用自己的话来说事情,往往也要经过思考才能形成文字,可张廷玉就有这样的本事,每天动不动就是十几道、几十道诏旨,都是张廷玉完成的,由此可见张廷玉的才思是何等的敏捷!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96

张廷玉前后当了五十年的官,其中执掌军机就有24年,每天天不亮就要进宫值班,既勤奋又能干,同时记忆力也非常好,无论大小官员,每个人的出身、履历、籍贯、能力、做的如何,他都记得一清二楚,所以他待在雍正身边,雍正想查什么资料直接问张廷玉就行了,有了这么个人在身边,雍正怎能不喜欢呢?

那么做到以上这些,张廷玉就能配享太庙了么?其实还不行,你还不能跟皇帝争后世之名。这点怎么说呢,其实任何皇帝都希望自己能在史书上留下个好名声,就比如唐太宗与魏征,我们都知道魏征经常对唐太宗进谏,而唐太宗也以纳谏而留名史册。在魏征刚去世的时候,唐太宗也是非常地悲伤,似乎是失去了一位股肱之臣。但是后来唐太宗知道魏征经常会把自己进谏的谏言给史官看,这就一下子改变了唐太宗的看法。因为在唐太宗看来,魏征向他进谏,他纳谏是要给他在史上留名的,现在魏征竟然把谏言给史官看,意思就是他要在史上跟自己争名了。后来唐太宗对这个事情是越想越气,本来要把公主嫁给魏征儿子的就不嫁了,到最后甚至亲自把魏征的墓碑给推翻了。

而张廷玉在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如果我们看《清史稿》,里面关于张廷玉的传记就记了三件事,其中有一件还是张廷玉上书雍正,建议给守节15年的寡妇立牌坊的事。看到这里我们或许会疑惑,难道史官对于张廷玉就真的没说的吗?要把他建议给寡妇立牌坊的事给写上正史?确实,史官确实对张廷玉没什么可写的,虽然在清代的许多重大决策中似乎都有张廷玉的影子,但你就是不知道这其中他究竟做了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张廷玉这样做就是不跟雍正去争名,这点也真是难能可贵了,如果要给张廷玉这个大臣打分的话,我想即便打满分也毫不为过了。

乾隆朝开始失宠

那么既然是如此满分的大臣,为何到后来会混得如此凄惨,以至于被抄家了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雍正死后,乾隆登基,其实在乾隆的前十年中,他还是非常倚重张廷玉的,毕竟老爹刚死,自己出来操纵帝国这部庞大而复杂的机器,又没个说明书给他,张廷玉又是部活字典,他不倚重张廷玉还能倚重谁呢?在乾隆前期,乾隆不仅对张廷玉非常客气,在他出巡的时候,朝中的事务都完全放心地交给了张廷玉去办。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97

▲对于张廷玉来说,乾隆是个难伺候的主

我们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的皇帝上来后总会培植自己的党羽,到了乾隆十年的时候,乾隆就看中了一个叫讷亲的人,他是前朝大臣遏必隆的孙子,乾隆让他当了首席军机大臣。张廷玉虽然当了多年的首席军机大臣,但在这个时候也毕竟老了,乾隆命他让出了位置。甚至到了乾隆十一年的时候,乾隆还曾经对张廷玉说,“你老了,以后就不用这么早来办公了,以后你可以多睡一睡了”。这就是个很明显的政治暗号了,意思是要张廷玉退居二线了。张廷玉怎能不明白这其中的意味呢?于是张廷玉也就退休了。

张廷玉奇丑无比的降落

但是在我国的皇权社会中,当一个人位极人臣之后,到了晚年要想平安落地也是一件极难的事情,很多名臣都是到了晚年出现了晚节不保的情况,不但一生的功劳灰飞烟灭,搞不好还搭上了全家的性命。就拿朱元璋的宰相李善长来说,早年朱元璋还没发迹的时候就跟了朱元璋,帮着朱元璋一路打下了大明朝的江山,可是到了晚年七十七岁的时候还因为躺枪卷进了胡惟庸案而被满门抄斩。

张廷玉到了这个时候,也想平安降落了,可人总是会有老的时候,人老了才思就不如以前那么敏捷了,才思不行了,做事情就容易出错了,而做事情出错了,皇帝就不会有你的好果子吃了,晚年张廷玉的降落动作,我只能用奇丑无比来形容。

乾隆十三年正月,皇家大宴群臣,在吃完饭后,张廷玉便私下跟乾隆说,自己老了腿脚不便了,脑子也不好使了,能不能告老还乡呢?乾隆听了就不高兴了,在乾隆看来张廷玉是在嫌弃他不够圣明,也就是看不起他,于是便跟张廷玉说道,“朝中还有很多事情我需要向你请教,而且既然先帝给了你配享太庙的荣誉,你就应该站好最后一班岗,随时听候我的调用嘛,我不准你退休。”

可一生谨小慎微的张廷玉竟然跟乾隆辩论了起来,他跟乾隆说道:“生前告老还乡,死后配享太庙,这不是没有先例的,比如明朝的刘伯温不就是这样的吗?”

乾隆一听还来劲了,心想,哟你个老头跟我辩论了是吗?于是乾隆就说道:“明朝的刘伯温是被皇帝罢黜的,你怎么不学学诸葛亮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廷玉回答道:“诸葛亮那是天天打仗,我的命又很好,遇到了您这样的圣主,生活在了太平盛世。”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98

▲乾隆瞪大了眼睛说道,张廷玉你什么意思?你还对我忠不忠诚?

可问题在于,你还不能跟乾隆辩,乾隆一旦辩论起来就越辩越来劲,便说道:“你这话就太没意思了,难道我对你不好吗?难道你对我没感情吗?”乾隆这样说,其实意思就是,张廷玉你对我(乾隆)还有没有忠诚度?张廷玉听了这话就知道实在是不能争论下去了,当场就哭了起来,乾隆看了也心烦,就让太监把他送回家了。

但是到了第二天,乾隆就把这件事在朝堂上宣布了,不过也没指名道姓说是张廷玉,乾隆说一个臣子到老了,觉得我这个皇帝没用了,该不该就把我这个皇帝一脚踢开呢?乾隆这样说,张廷玉也是吓坏了,从此就不敢提退休的事了。

在乾隆十三年,还发生了两件事,给张廷玉造成了重大打击。第一件事是这一年乾隆出版了一部自己的个人诗集,我们都知道乾隆一生写的诗很多,但大多都是写得很臭的诗,可乾隆就好这口也没办法。乾隆的诗集当时是由张廷玉监制的,可在诗集刊印好了以后拿给乾隆,乾隆竟然看出了错别字,因为这个事情,张廷玉遭到了处分。

第二个事是这一年乾隆的元配皇后去世了,要写祭文,这个祭文是由张廷玉写的,结果祭文中有个词乾隆非常不满意,因此张廷玉又给罚俸一年。

此前张廷玉当了四十多年的官,从未出过错,也从未受到过处分,这一年连着受了两个处分,人的心情也变得极度郁闷了起来,再加上身体不好,状态也就每况愈下了。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99

过了来年到了乾隆十四年的时候,有次乾隆就想到了张廷玉,便关切地问张廷玉,爱卿身体如何呀,最近吃得可好呀,张廷玉一看机会来了,便再次提出了退休的想法。乾隆听了便告诉张廷玉:让我回去想想。到了第二天,乾隆就发了道圣旨给张廷玉,意思是张廷玉是三朝老臣,功劳很大,如今确实身体不行了,也该退休了,但是我这边朝政又确实离不开你,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其实按照乾隆的意思来说,他是想安排这样一个剧本:乾隆下旨把是走是留的决定权给张廷玉,然后张廷玉就上表说虽然自己年纪大了走不动了,但是念及皇家对我的恩情,我实在舍不得走。然后乾隆再下一道圣旨说,我作为皇帝要体恤老臣,爱卿还是回家退休吧,这样一来就能传为一道佳话了。

如果放在张廷玉年轻的时候,他一定能看出乾隆的意思,可这个时候的张廷玉确实是老了,政治智慧根本就不够用了,他就认为乾隆是默许自己走了,于是就上表谢恩了。乾隆看了张廷玉的上表也是哭笑不得,但索性也就算了,便批准了张廷玉退休的请求。

老年连续犯糊涂

事情到这本来就结束了,可张廷玉回到家想了半天,却越想越不对劲。因为自己在朝中多年,对头实在是太多了,万一自己走了,那些对头天天在乾隆面前说自己的坏话,那自己心心念念想的那个配享太庙的荣誉不就可能没了么?为此他翻来覆去在家想了好几天,最终在一个寒冬腊月终于鼓起勇气进宫去找了乾隆,跟乾隆说了一大堆,最后就跟乾隆提出,请以一辞为券,也就是要乾隆给他写个保证书,保证他以后配享太庙。乾隆听了这话就来气了,但还是压住了火气,让张廷玉回家去了。等张廷玉回到家,乾隆就把自己的意思传达给了张廷玉,总的来说就是你张廷玉什么意思?你对我爹放心,对我不放心?我不是个好皇帝,我配不上你这样的好臣子是吧?虽然乾隆写了个保证书,但在乾隆的话里,已经暗藏杀机了。

在得到了乾隆的保证书后,张廷玉接着又出了昏招,因为按照那个时候的君臣礼节,当臣子得到了皇帝的赏赐后,第二天是要进宫谢恩的。可到了第二天张廷玉竟然嫌天气冷,自己没去谢恩,让儿子代替他去谢恩了。结果这个行为搞得乾隆暴怒了起来,乾隆暴怒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是损了皇家的面子,作为皇帝来说如果不惩治张廷玉,以后赏赐别的大臣东西,别的大臣也跟张廷玉一样派儿子来谢恩,皇家脸面何存?二是从个人感情来说,张廷玉的表现让乾隆认为他对乾隆没有感情,甚至乾隆觉得张廷玉是玩弄了他的感情。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00

于是乾隆就立马下旨,要张廷玉写检讨书。当时在军机处有个名叫汪由敦的人,也是清代名臣,他是张廷玉的学生,一看情况不对就写了张小纸条派人送到了张廷玉家,告诉张廷玉要小心点。可这个时候的张廷玉真的是老了,他马上做了件糊涂得不能再糊涂的事,第二天一早他就跑到宫门去请罪了。可问题在于这个时候乾隆的谕旨还没下来,你张廷玉怎么知道的?这什么意思?很明摆,军机处有人给你张廷玉通风报信呀。如果在年轻的时候,张廷玉肯定是不会犯这样的错误的。

这个时候乾隆会怎么想?你张廷玉要谢恩的时候身体不好没来谢恩,一听说我要下旨办你了你就跑过来请罪了,说明你身体没问题呀,你是在骗我呀,这是欺君之罪呀。再说了,军机处还有人给你通风报信?你跟我玩儿潜伏?你走了军机处还有你的人,你这什么意思?乾隆就下旨把张廷玉骂了个狗血淋头,那么怎么处罚张廷玉呢?乾隆想了想,你张廷玉不有个伯爵的身份吗?我爹赐给你的东西我不好收走,可这个伯爵的爵位可是我给你的,于是就他的伯爵给剥夺了。

张廷玉没事丢了个伯爵,想想也就算了,打算在来年三月也就是乾隆十五年的三月变卖京城的所有财产,回老家安度晚年了。本来事情已经完了,可到了来年的三月正当张廷玉要走的时候,又出事了。这一年正好乾隆的大儿子永璜死了,张廷玉作为永璜的老师自然是要参加葬礼的。可就在葬礼结束后,孝服还没脱的时候,张廷玉竟然又上表给乾隆说自己要走了。

张廷玉的这个上表,偏偏是选“对”了时机,这个时候乾隆刚死了最宠爱的儿子,作为一个父亲来说也正是最为悲伤的时候,张廷玉说要走了,在乾隆看来就是对他没感情,对他儿子也没感情,乾隆的火气被张廷玉点燃到了极点,便直接责问张廷玉:你自己说,你TMD还配不配享太庙?

面对怒火攻心的乾隆,张廷玉能说什么呢?他也只能说“我不配”。

“好的,这可是你自己说的啊,就不给了,你走吧”

于是也就在乾隆十五年的时候,张廷玉一下子什么都没了,爵位没了,配享太庙也没了,忙碌了大半辈子,一生都奉献给了大清朝了,到头了还是什么都没了。当他回到家乡的时候,当地的官员贵人没人敢出来接待他,还是几个子侄把他接回了家中的老宅,但事情还没完。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01

▲张廷玉像

张廷玉抄家事件

乾隆是这样一个人,他的气如果没出完就会找机会接着出,张廷玉的气其实乾隆是没有出完的,所以乾隆也一直在找机会出气。后来就真的有事摊上了张廷玉,他的一个儿女亲家叫朱荃的出事了,出了什么事呢?匿丧不报。这点就要解释下了,当时朱荃是京城的翰林,翰林一个月没几两银子的薪水,平时都是举债度日的。等到有机会下去到某个省当学政的时候,也就是到某个省去主持考试,考上的考生总会给学政孝敬一些钱财,在学政的位置上就能捞些钱,回到京城就能还债了。朱荃当时被安排下去当了学政,可正好这个时候老娘死了,按规矩来说他要放弃学政的差事回家去守孝,可为了钱财朱荃就把老娘死了的这个事情给瞒了下来。后来这个事件东窗事发了,要知道清朝是以孝治的天下,搞匿丧不报的事情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是禽兽不如的,你要是在哪个时候犯了这样的事情,是会被社会性抹杀的。这样的机会乾隆自然不会放过,就下了个谕旨给张廷玉,说:你跟这种小人结为姻亲,你是什么感想呢?你怎么能跟这种人结亲呢?

张廷玉能怎么回复呢?他的儿女亲家要干这种事情,他怎么知道?便只好回复说了一大堆,最后实在没话说了,就只能是说,我就是老了,我就是糊涂了,要不是皇上您提醒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我如梦方醒了,皇上您看该怎么办吧。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02

乾隆见了张廷玉的回信,就心想,反正他伯爵没了,配享太庙也没了,能罚他什么呢?这样吧,就把我爷爷康熙,我老爸雍正以及我赐给你们家所有的赏赐,你都还回来。张廷玉接了这个旨也是没办法,只好全家都跪在门外,等着朝廷过来抄家了。

负责给张廷玉抄家的是德保,在临行的时候乾隆特地嘱咐了他两点,一是张廷玉这些年有没有贪污,你把他家给里里外外抄一遍,只要贪污了,我立马办他;二是这些年张廷玉参与了很多朝廷机密,你看他家有没有只言片语诽谤朝廷,如果有我立马办了他。要知道乾隆的时候文字狱是很盛行的,如果当时张廷玉留下了一点点关于他与皇帝之间的对话这种不能为外界知道的事情,哪怕是一点点,张廷玉就会立马人头不保,很显然乾隆是动了杀心了。

德保到了张廷玉老家后,马上就到衙门借了200兵丁把张廷玉家里里外外抄了一遍,结果既没有查到张廷玉贪污,也没查到张廷玉留下的任何只言片语,可以说张廷玉在这方面的功夫确实是做得非常到位的。后来德保回到北京后也是说了张廷玉很多的好话,乾隆才打算勉强放过他,不过既然没抄出什么东西,这也是皇帝亲自下令办理的,乾隆便把责任都推给了地方官,说自己没抄张廷玉的家,是地方官办事不力。后来就下了道谕旨,把张廷玉又骂了个狗血淋头,最后说道念你三朝老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我就免于追究了,到这里张廷玉的事情才算是彻底地了解了。

但是整个事件给张廷玉造成的心理冲击是可想而知的,后来张廷玉在老家又活了五年,晚年的张廷玉是什么都没了,名誉扫地,一生所得都成了白茫茫一片干净了。张廷玉终日郁郁寡欢,一言不发,在一片落寞中结束了自己的余生。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03

可张廷玉就是死了,乾隆也还没放过他。对于张廷玉的死,乾隆表示虽然你生前做了很多错事,但是我还是很宅心仁厚的,给你个好谥号吧,谥号文和(清代最好的谥号是文正),至于配享太庙这个事情嘛,是我爹给你的,我这人其实很大方的,上次要走你的配享太庙是跟你开玩笑的,这样吧,还是配享太庙吧。整件事情,乾隆是做了个明君、仁君,而张廷玉则做了个小人,就算是死了也还是被乾隆给玩了一把。

但是即便是把配享太庙的待遇给了张廷玉又能如何呢?对于张廷玉来说他已经死了,他也不知道自己在死后能得到配享太庙的待遇,为皇家服务了五十年,最终落了这样的一个下场,也难免让人唏嘘了。


1750年8月,钦差大臣德保奉旨来到退休老臣张廷玉家中,张廷玉交出三朝皇帝赐给他的字画、珠宝、衣服,没想到却被抄家!

当时,德宝以查找是否还有其他赏赐之物为名,开箱砸锁,挖地三尺,检查张廷玉的私人文件及藏书,看其中是否有对皇帝不满的言辞。

经过检查,张廷玉上百封私人书信中没有一个字涉及政治,他还编制了一本年谱,详细记录自己宫廷中的事情,详细记录了三朝皇帝对他的赏赐:哪天皇帝说过什么赞赏他的话,哪天赏了他什么物品,却从未提过有关政见的任何事情,这让德保相当佩服。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04

这次抄家行为最后闹得无法收场,乾隆不得不下了一道谕旨,声称“德保弄错了我的旨意,他并没有令人抄家”。

但所有人都知道德保如果没有皇帝的命令,怎么敢贸然行动,就算德保真的弄错了,皇帝为什么不追究德保的责任。种种一切都表明乾隆就是想置张廷玉于死地,究竟张廷玉如何得罪了乾隆,此事还要从张廷玉的职业生涯说起。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05

张廷玉获得康熙、雍正喜爱的原因

张廷玉是康熙大学士张英的儿子,张英是清朝著名大臣,以“缜密恪勤”著称,深得康熙的欣赏。张廷玉从小在张英的教导下,29岁成为进士,被点名为翰林,33岁获得了与康熙交流的机会,给皇帝留下极好印象,从此成为康熙贴身一等小秘书。

张廷玉这一干就干了50年,康熙22年,雍正13年,乾隆15年。

为何张廷玉如此受宠?

首先他淡薄名利,经常照顾皇帝的亲戚子弟,但从不向别人谋取私利,也从来没有贪污腐败的情况雍正为此多次赏赐,还送给他一间当铺补贴生活所需。

其次,他绝口不提政治,只是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口风极严,不该说的话从来不说,更不会找别人的麻烦。

然后,他工作能力很强,雍正拟定谕旨全凭口说大体意思,撰写之事就交给张廷玉,而张廷玉就在一旁写,用词准确,时间极短,每天不下十余件,文思敏捷远非常人难及。

因此雍正说“你一日所做之事,别人10天也完成不了”。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06

张廷玉

每天晚上回家后,即使躺在床上也要思考当日所写的东西是否有不妥当之处,如有不妥立即起身进行修改。他心思缜密,记忆力极强,各部、院大臣的出身、经历、籍贯、特长都能脱口而出,人称“活档案库”。

正因如此,雍正特别喜欢张廷玉,张廷玉有一段时间生病了,雍正说“大学士张廷玉如同我的手臂,他患病了,我的手臂就疼得不得了。即使只和你分离一天,也每每思念”。

君臣之间处成了兄弟,也难怪雍正在死前下那遗诏让鄂尔泰和张廷玉在死后配享太庙,说白了就是死后让他俩一起陪伴雍正到阴间作伴,这也是感情好的象征。

乾隆25岁登基时,不像顺治6岁登基,康熙8岁执政,两人都有辅佐大臣,可以平稳过渡;也不像雍正45岁登基,思想成熟、能力卓越,可以直接独当一面。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07

当时的乾隆根基尚浅,缺少依靠。因此他必须受制于张廷玉和鄂尔泰两位老臣子,张廷玉是汉人大臣,鄂尔泰是满人大臣,乾隆以拉拢为主,居中掌控,稳坐钓鱼台。

当时,张廷玉已经63岁了,每次上朝,乾隆都会叮嘱身边太监上前搀扶张廷玉,生怕他老人家有什么闪失,还特意封张廷玉为三等伯爵,这是满清文臣中唯一的一位,乾隆对他可谓恩宠之至。

张廷玉晚年光想着太庙一事,忽略了乾隆的感受

1738年,66岁的张廷玉给乾隆写了一封奏折,写道“我现在眼睛也花了,看文件越来越吃力,写字手也打颤了,饭量也不行了,还经常会忘记事情。”

这时的张廷玉已经想要退休,可乾隆没搭理这茬,还是继续任用张廷玉。

1745年,鄂尔泰也病逝了,乾隆起用30多岁的讷亲为军机大臣,位列张廷玉之前,成为首席军机大臣,这让张廷玉心中有所不满。

又过了一年,张廷玉的长子内阁学士张若霭病逝,这对张廷玉是一个严重打击,白发人送黑发人后,张廷玉身体更不如前,各种老年疾病缠身,无法承受繁重的工作,这时张廷玉开始考虑安全退休。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08

1748年,76岁的张廷玉借着乾隆举办新年宴会的时机,再次表达了自己退休的意愿,提出“我已经快80岁了,想要荣归故里”。

本来张廷玉以为乾隆会爽快答应自己的请求,没想到乾隆却拒绝了他。乾隆说“你死后都配享太庙了,这是功高盖世、毫无瑕疵的名臣才能享受的待遇,你就应该死而后已,为国家贡献全部力量”。

可张廷玉却据理力争“朱元璋当年可是都让刘伯温告老还乡了,我怎么就不能啊?”

乾隆十分注意自己的名声,一听张廷玉将自己比作刘伯温,将他比作朱元璋,一下子就火了,在乾隆看来,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君主,不应该与滥杀无辜、评价不好的朱元璋相提并论。

于是结果可想而知,乾隆说“就是不准你告老还乡”。

虽然张廷玉屡次被拒,但没有任何事比他退休更重要的了,于是一年后,77岁的张廷玉又找了个机会,委婉地表达了告老还乡的意愿。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09

乾隆知道张廷玉腿也迈不动了,眼睛也看不清了,考虑了很久之后,给他下了一道谕旨“朕怜惜你的才华,但又不忍心让你这么大年纪为国操劳,更不愿意你就此离去,强行挽留,这样吧,你是留是走,自己做个决定吧”。

按理说,老练过人的张廷玉接到谕旨后应该仔细揣摩乾隆的想法,上奏乾隆“自己确实老了,难以履行职责,但又愿意效犬马之劳,不忍离开,虽然身体虚弱,但仍有留在皇帝身边的决心,直至死去”。

如此这般,乾隆再发一诏批准其退休便顺理成章,乾隆有了面子,张廷玉的目的也达到了,可是张廷玉晚年脑袋却有些糊涂,尤其是遇到乾隆这样的聪明人,他放松了警惕,觉得皇帝都这样说了,自己自然是要走的,却忽略了乾隆的感受。

张廷玉接到乾隆谕旨后回家就准备明年开春动身返乡,而在走之前他既没有表现出惋惜的意思,还在走前惦记着“配享太庙”的事情,生怕乾隆反悔,又写了一道奏折,让乾隆给自己留一个字据。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倚老卖老

乾隆看到张廷玉这道奏折,立刻又火了,回复“你到我面前跪地请求我的保证,这个举动令我不免起了恻隐之心,先皇的遗诏我当然会遵守,你离开京城回到老家也许会心有所思,我允许你像刘伯温一样,既退休又可配享太庙,你是否怕我像唐太宗那样亲手给魏征写了碑文,又亲手砸了它呢?我并非尧舜之君,不知道谁可配得上如此待遇,将来历史怎么评价?我们君臣还是随他去吧”。

乾隆的回复里已经带有明显的厌烦、不满情绪,其结尾两句更表明了乾隆对他是否配享太庙有很大意见。

但张廷玉得到皇帝承诺后,却再次忘记顾及皇上的颜面,可能当晚他喝了点小酒,光想着回乡之后的悠闲日子,安稳睡了个好觉,第二天竟然没有起来床,让自己的儿子张若澄代替他到皇帝那儿去请安感谢。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10

乾隆已经对张廷玉多有不满,觉得张廷玉作为汉人向来表里不一,在请求时忠心耿耿,但得到答复后却避而不见,这显然就是不给乾隆面子,于是乾隆的怒火瞬间被点燃。

在朝堂之上,乾隆当着汪由敦和傅恒的面大骂张廷玉,并且让他们两人写个文,让张廷玉亲自来回奏!

汪由敦是张廷玉的学生,与张廷玉关系很深,他知道皇帝发火此事非同小可,立马派人到张府禀告,张廷玉此时却做出了一个糊涂的决定,在诏书没有下达前,自己跑到了皇宫中磕头请罪。

圣旨还没下呢,张廷玉怎么知道的,显然就是张廷玉宫里有内应,这不就是拉帮结派吗?乾隆最反感的就是这种举动,于是又把张廷玉痛骂了一顿,并赶了出去。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11

当张廷玉离开后,乾隆自己不光生闷气,还花了一天时间亲自写了一份上谕公布于世,表达对张廷玉的不满,其中列出了四点罪状。

  1. 张廷玉应该前来谢恩,但却不来。
  2. 张廷玉让乾隆写保证书,明显信不过皇帝。
  3. 张廷玉急于求归,这明显是对乾隆没有感情。
  4. 张廷玉头一天不能亲自谢恩,第二天却早早跑来,显然身体不好是装的。

总之,乾隆认为张廷玉不应配享太庙。

如是这般,乾隆把张廷玉彻底名誉扫地,但乾隆还是念在旧情,放张廷玉退休了,但此时张廷玉又犯了一个错误。

1750年,张廷玉刚准备走,皇长子永璜去世了,张廷玉是永璜的老师,乾隆当时正在伤心之时,按理说张廷玉应该参加完葬礼再走,可是张廷玉却并没如此,反而向乾隆上奏,表明要立即启程,这显然让乾隆十分生气,自己本来心情就不好,张廷玉还要撞到枪口上,不收拾你收拾谁。

乾隆说“你在雍正年间,不过是一个称职的秘书;在乾隆年间,也不过是旅进旅退,毫无建白,毫无赞襄。朕之对你一再姑容,不过是因为你资格老,所以把他像父亲传下来的“鼎彝古器”那样摆在朝堂之上,做做样子而已。”

乾隆还给张廷玉一张单子,上面都是历代配享太庙之臣,问张廷玉“配不配得上配享之荣?这个配享的资格自己还想不想要?”吓得张廷玉连忙回复“不敢”。

最终,乾隆罢免他的伯爵,明令取消张廷玉配享太庙资格,让他灰溜溜回到了老家,但是即使回去了,乾隆依然十分生气,于是安排德保去抄了他的家。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12

张廷玉在老家精神恍惚地生活了几年之后,最后病死了,享年83岁。

在他死后,乾隆还是按照雍正的意思让其配享了太庙,看得出来,如果不是张廷玉没把乾隆放在眼里,可能结局会完全不同。

结语:

张廷玉的晚年十分令人痛惜,原本精明一生,没想到晚年却因为疏忽让乾隆一次又一次发火,导致剥夺爵位、取消配享,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如果张廷玉多用点心思,可能乾隆和他都会皆大欢喜,由此看来,人上了年纪考虑的东西有时候真的不如年轻时啊。


张廷玉并没有被抄家,只是被勒令尽缴颁赐诸物。《清史稿.张廷玉传》载:“上以责廷玉,命尽缴历年颁赐诸物”,乾隆只是让张廷玉上缴赏赐之物,这跟抄家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当然晚年的张廷玉的确因某些事情惹怒了乾隆,而震怒的乾隆遂下诏削其伯爵爵位,罢其配享世宗庙宇的权利,并夺其官职。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13

张廷玉,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老臣,康熙朝官至吏部左侍郎,雍正朝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乾隆朝官至总理事务王大臣,爵封伯爵。

可以说张廷玉在雍正、乾隆二朝是真正的朝廷重臣,二帝的股肱之臣。他是清朝官做的最大,最受重视的汉族官员,以汉族的身份能做到乾隆朝的顾命大臣,能总揽清朝的朝政大权,张廷玉的政治能力和头脑自不用多言。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14

但正所谓人无完人,即使这个再优秀,再天才,他也总会有缺点,如项羽,他虽天下无敌,但性格却太刚愎自用,再如韩信,他虽是军事天才,但政治能力等于弱鸡。如此,张廷玉也不例外,他政治能力虽强,但性格却很固执,属于倔驴子,认准的事情他就一定要得出个确定的结果,如果没有明确的结果,他就一定会追出个结果出来。

也就是张廷玉这般执拗的性格,最终让他与乾隆生了间隙,最终也惹怒了乾隆。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15

张廷玉在雍正朝因为其本身巨大的功绩,他辅佐着雍正推行火耗归公、摊丁入亩等各种新政,替雍正稳固着大清江山,可谓是居功至伟。因此当时雍正帝为了奖赏他为清朝做出的贡献,遂承诺于张廷玉,等他百年之后允他入祀太庙。

“配享太庙”简单的说就是臣子在死后,可以将自己的灵位放置在皇帝的庙宇中,然后世世代代受到皇家的日日夜夜的供奉。因此,这等事情向来是为人臣子者一辈子都想得到的殊荣。如此,当年张廷玉在听到雍正这般许诺后,那是万分心喜,可谓是做梦都能笑醒。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16

自此之后,张廷玉就一直牢牢记住雍正给他的这个承诺,有时想的是都走火入魔,他都巴不得自己早点死,然后早点享受到这等天赐的殊荣。

乾隆十四年(1749年)正月,张廷玉在乞求离职养病被乾隆批准后,他在谢恩时,就跟乾隆说道“蒙世宗遗命配享太庙,上年奉恩谕,从祀元臣不宜归田终老,恐身后不获更蒙大典。免冠叩首,乞上一言为券”,就是雍正在位的时候,他曾许诺等我百年后,就让我配享太庙,而去年我跟陛下祭祀时,陛下又有挽留臣告老回乡的谕旨,所以我怕死后陛下会不让我入祀世宗庙宇,而且坊间也有这种议论,所以我希望陛下能够给我一个凭证,保障我死后能入祀世宗庙。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17

张廷玉如此说,摆明了就是不相信乾隆。这种行为了往大了说就是大不敬的重罪,是要杀头,毕竟“君无戏言”,乾隆可是皇帝,张廷玉居然不相信他,而且话里话外都有威胁之意,这摆明了就是给乾隆难堪啊!

不过好在此时乾隆并没有深究下去,他虽然恼怒,但也知道张廷玉的这种性格,所以并未太过计较,最后还是依了张廷玉的说法,给他留了一个申明雍正帝的成命的手诏,并赐诗以安其心。按理说乾隆这等做法,对于皇帝来说已是仁至义尽,乾隆对张廷玉如此尊重,张廷玉也应感恩戴德了。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18

可乾隆对张廷玉虽是仁至义尽 ,算是给足了张廷玉的面子了,但张廷玉却没有给足乾隆的面子,反而因为乾隆的这般做法忘乎所以,俨然忘记了君臣之间该有的礼数。本来乾隆已经给了张廷玉想要的东西,张廷玉应该亲自前往皇宫谢恩。可是张廷玉并没有这么做,他居然只是让自己的儿子入宫向乾隆谢恩,这等做法把乾隆当做什么了?人家乾隆可是君,你一个臣子谢恩居然不自己去,反而让自己的儿子去,你这是把乾隆当做平辈或下属啊!这不就是赤裸裸的鄙视乾隆吗?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19

如此,愤怒的乾隆就让军机处拟旨通知张廷玉让他明白回奏,可是旨意还没下发,张廷玉居然就已经知道乾隆想干嘛了,次日黎明,张廷玉即来内廷谢恩。这下可好,乾隆本就对张廷玉有了怨言,现在张廷玉这般作为更是犯了乾隆的大忌。

乾隆旨意还没下,张廷玉就知道乾隆想干嘛,这意味着什么?这明摆着的就是张廷玉在军机处有自己人,他在监视着乾隆的一举一动,这你觉得乾隆能再忍吗?作为一国之君,自己的一举一动居然被臣子监视着,这置乾隆于何地,他让乾隆感到了深深的恐惧。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20

如此,张廷玉种种做法终让乾隆忍无可忍。1749年,乾隆罢免了张廷玉的伯爵爵位,当然此时乾隆还是念及他的功绩,并没有剥夺他配享太庙的权力。可是这个时候张廷玉不知是年老体衰,老糊涂了,还是什么的,他居然丝毫没有年轻时的那种政治眼光,他似乎未发现乾隆对他已经失去耐心了,他依然一意孤行,固执己见。

1750年,乾隆的爱子皇长子永璜刚去世不久,张廷玉却是丝毫不顾及乾隆的心情,再次提出要辞官回乡,并再次重申希望乾隆记住当年雍正配享太庙的承诺。这下可好,乾隆再也不顾张廷玉曾经的功绩,他彻底的愤怒了,此时张廷玉曾经日思夜想的“配享太庙”终被剥夺。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21

当然,张廷玉死后,怒气已消的乾隆还是念及他对大清朝的功绩,遂依然遵从雍正对张廷玉的承诺,让其配享太庙。


公元1735年,雍正病危,特地留下遗诏:张廷玉百年后配享太庙!64岁的张廷玉以为自己这辈子可以功德圆满了,却没想到自己的晚年会从一个女人的去世,开始倒霉。

乾隆13年(1748年),这一年乾隆38岁,一个女人死了,这个女人的死不仅改变了乾隆的性情,也改变了张廷玉的晚年。

这个女人就是乾隆的第一任皇后,富察皇后。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22

众所周知,乾隆和富察皇后的感情非常深,富察皇后病逝,他自然是深受打击,对于治丧的要求几乎到了苛刻的地步。

清朝有一个礼法,若是有国家重要人物去世,为了表示哀悼,百日内是不能剃头的。但是很多人都忘记了,毕竟又不是自己的长辈,比如雍正死的时候人们该剃头还是剃头,也没有怎样。

结果到了富察皇后这里,却被乾隆认为是对皇后的大不敬,一怒之下就处死湖广总督,革去了湖南巡抚、湖北巡抚的职务,从大学士、总督、尚书、巡抚不下百名,这场巨大的风暴席卷了整个政坛。

这还不够,连乾隆的皇子也受到了处分。由于富察皇后的孩子都早夭了,其他的皇子都是别的女人生的孩子,死的又不是自己的母亲,孩子没有悲痛也在情理之中。

但乾隆却不这么认为,他见大阿哥永璜和三阿哥永璋在丧礼上没有流一滴眼泪,认为他们肯定是以为皇后死了,皇后的儿子也死了,就有机会继承皇位,所以心里偷着乐,就当着王公大臣的面痛责两人,还说“朕百年之后,皇统则二人断不能承继”,当场剥夺了两人的皇位竞争资格。

结果这一顿斥责,把大阿哥吓坏了,回去后就大病不起,并于乾隆十五年忧惧而死。而三阿哥,也因为得不到父亲的青睐,郁郁寡欢,活到26岁就死了。

这一年所有人都人人自危,做事小心谨慎,生怕一不小心惹恼了乾隆,丢官丢性命。

按照惯例,皇后去世,翰林院要为皇后写祭文,祭文这事,翰林院写过不下百篇,通常是不太可能出什么错的。

但是乾隆还是挑出了一个错处,他将祭文看了一遍后勃然大怒,他认为其中一个词——“泉台”用得不妥。“泉台”是指九泉之下的意思,是一种比较文雅的说法。乾隆却吹毛求疵,说这两个字是普通人在用的,皇后这样尊贵的人,应该用特别的词来形容!

一气之下,就将主管翰林院的大学士张廷玉罚俸一年。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23

正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如果翰林院真创造出个特别的词来,乾隆一样能挑出毛病来。

相比较其他人丢官丢命,对一般人来讲,罚俸一年算是非常轻的惩罚了。但是对张廷玉来讲,这个处罚却让他胆战心惊!

因为这是他入仕途48年来第一次受到处分!

张廷玉的担惊受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早在另一位顾命大臣鄂尔泰被乾隆收拾之后,也就很少干涉内政,加上他多次向乾隆举荐贤能之士,乾隆都视而不见,他就知道乾隆已经不待见他了。

张廷玉明白,自己是时候离开了,再不离开,就不是一次处分那么简单的事了,于是就以自己年老体弱为由请求退休。

没想到这一请求却被乾隆无情地拒绝了!拒绝的理由是:你受两朝厚因,我爹雍正让你死后可以配享太庙,你怎么能有退休贪图安逸的想法呢?

这一结果也是张廷玉万万没有想到的:我都老得连上朝都需要人扶的地步,而且你也老早就看我不顺眼了,还不让我退休,还用你爹给我配享太庙这事对我进行道德绑架,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变态心理呢?

在朝堂上一向谨小慎微的张廷玉感到十分憋屈,忍不住就和乾隆辩论了起来:“古今往来,都是70岁就可以辞官告老的……”

乾隆也是万万没想到,这个一向谨小细微的三朝老臣,居然敢跟自己抬杠,连“古今往来”都搬出来了,是当朕没学好汉史吗?要跟朕杠是吧,行啊,来吧。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24

乾隆冷冷地说道:“你说古今往来都是70岁就退休的,那怎么还有80岁拄着拐杖出入朝廷的呢?人家诸葛亮为了匡扶蜀汉还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

张廷玉大概是老糊涂了,皇上说这话明显就已经不爽了,他却还没有意识到,竟然继续跟皇上辩道:“诸葛亮处在战乱年代,老臣有幸活在太平盛世里,不可同日而语。”

听完这话,乾隆彻底被惹恼了,你这还没完没了了是吧?竟然敢反驳朕堂堂一个皇上说的话,意思是说朕没读过历史,还说错了是不?

就不再给他任何面子,噼里啪啦说了一堆,大意就是:你张廷玉肩负着天下重任,圣祖爷康熙、我爹雍正对你那么好,这十几年来,朕自认为自己对你也不错,你怎么能这么自私,不想着为国家鞠躬尽瘁,却想着退休贪图安逸。为人臣子要都像你一样,那还有谁会为国家效力?朕不舍得你离去,你竟然舍得离朕而去,说到底,你就是一个自私的人!

张廷玉才清醒过来,这分明就说自己不懂得感恩,不忠不义啊!自己兢兢业业几十年为清朝效力,到头来竟然被扣上这样的大帽子,这可怎么得了啊!再辩下去,别说退休了,配享太庙都要取消了,便赶紧熄火。

事后乾隆越想越气,竟然将二人的“辩论”写在了谕旨上,并将这事提到了“君臣大义”的高度,让大臣们引以为戒。

可怜的张廷玉,一辈子为官没犯过错,竟然到老了被写进了反面教材。

没办法,张廷玉只好强撑着年迈的身体继续留在朝廷干活。

转眼一年又过去了,到底是年近80的老人了,乾隆看着张廷玉一年老似一年,连走路都需要人搀扶,有点于心不忍,便关心起他的身体状况,张廷玉就再次委婉地表达了退休的请求。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25

这次乾隆也就不再为难他,写了一道谕旨送到张府,意思是说:退不退休,你自己决定!

乾隆之所以不下谕旨直接让张廷玉退休,是因为他还想来一出君臣相惜的画面,张廷玉先上书推辞一番,乾隆再发谕旨批准,也表现自己体恤官员的一面。

但是张廷玉却也没有按照他的期待去做,而是直接上奏谢恩,说自己明年春天就告老还乡。这也能理解,自己多次向乾隆提出退休,他都不同意,这次好不容易开了口子了,自己肯定要好好把握。再说,自己也不知道乾隆有这层意思,要是他只是假惺惺,就是为了让自己推辞,那不就芭比Q了吧?

对于张廷玉的做法,乾隆显然有点失望,但还是本着帝王的胸怀同意让他第二年春天退休。

按说,事实到这儿,张廷玉只需再耐心等几个月,就功成身退了。但偏偏这时候,张廷玉却又再一次犯糊涂,将乾隆给惹恼了!

张廷玉突然想到,自己快退休了,但有一件事,他心里没底,就是当年雍正承诺在他百年后给他配享太庙的事。太庙是供奉历代皇帝的地方,一般能“配享太庙”的都是亲王或者有重大功绩的大臣,能配享太庙那绝对是最高荣誉,光宗耀祖的事儿。

但毕竟雍正死了,现在是他儿子当家,会不会履行承诺就不一定了。

于是,他就冒着大雪去宫里找乾隆,让他给自己写个保证书,说会遵循雍正的遗命让自己配享太庙,原话是这么说的:

蒙世宗遗命配享太庙,上年奉恩谕,从祀元臣不宜归田终老,恐身后不获更蒙大典。免冠叩首,乞上一言为券。

这可把乾隆气坏了!我这皇帝在你这老头看来就那么不值得信任吗?我都同意你退休了,你居然还蹬鼻子上脸,向我讨要“保证书”?而且你不是口口声声说自己年老体弱,这会儿为了“配享太庙”冒着大雪都能来了?

再者,“配享太庙”是我皇家给你的恩典,我们皇家愿意给你这是一回事,还没有听说是讨要的道理,变成是你应得的,而是我们皇家欠你的了?

乾隆虽然很生气,但念着张廷玉也确实是为了大清兢兢业业一辈子,就忍着怒气写了一道手诏,也就是保证书让人给他送去。

皇上这么给情面,换成别人,那得赶紧亲自去宫里谢恩了,结果张廷玉竟然是让他儿子代他去,这也太不把他乾隆当一回事了!

这可把乾隆气坏了,命傅恒和汪由敦二人写道谕旨,让张廷玉回奏究竟是怎么回事。由于汪由敦曾经是张廷玉的门生,他看到乾隆气得不轻,就私下将这消息告诉了张廷玉。

结果张廷玉又来了一顿骚操作,不仅坑了汪由敦还让乾隆终于“抓到”了他的把柄。

第二天一大早,张廷玉就跑到宫里向乾隆叩头谢罪。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26

你可能会想这有什么不对呢?

因为谕旨还没送到张廷玉家,他就知道要来叩头谢罪,这说明什么?有人去向张廷玉“通风报信”吗?这件事只有乾隆,傅恒和汪由敦知道。

你不是两袖清风,不拉帮结派吗?这不是拉帮结派是什么?一气之下,剥夺了张廷玉的爵位。

经过这事,张廷玉也吓得不轻,终日惶恐不安,就盼着春天一到,天气暖和了就回安徽老家了。

没想到就在张廷玉写好了启程回乡的奏折时,又发生了一件事,大阿哥永璜去世了,退休的事就被耽搁下来了。

好不容易熬到大阿哥的初祭完,张廷玉就迫不及待地将回乡的奏折递上去。此时的乾隆正沉浸在丧子之痛中,看到张廷玉的奏折,气得将他的奏折摔在地上,并下了一道谕旨,并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你张廷玉除了做过“秘书”,还为国家做过什么贡献吗?凭什么配享太庙!

就这样,张廷玉用了48年挣下的荣耀一夕之间全没了。当几个粗衣下人抬着一顶轿子摇摇晃晃地在张家安徽的老宅门口停下时,张廷玉在子孙的搀扶下慢慢下了轿,他微微抬头望向大门的匾额,不禁悲从中来。

曾经设想过无数次自己退休的场景,怎么也没想到是如今这门庭冷落的景象,果然是树倒猢狲散啊!

但命运并没有让他能够就这样平静地走完人生的最后几年,或许是年轻的时候过得太顺了,到老了全都要找补回去。

乾隆十五年八月,也就是张廷玉退休不到半年,四川学政朱荃因为贪污被人举报了。

这原本和张廷玉没有什么关系,但这朱荃不仅是张廷玉提拔的,还是张廷玉的儿女亲家。你推荐的人出了问题,不是我皇帝用错人了,是你举荐不当。就命令内务府大臣德保南下安徽,去张廷玉家将三朝皇帝赏赐给他的字画、衣物、笔墨全部收回来。

张廷玉也得到了消息,老早就让家人将这些东西都打包了,等着德保到来交给他。

谁知道德保不知道是公报私仇(过去与张廷玉有过节),还是乾隆私下授意,竟然从当地知府借调了200多名士兵,一到张府二话不说就开始翻箱倒柜,把张家翻了个底朝天。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27

原本只是要回皇家的东西,变成了抄家!

幸好张廷玉为官多年,并没有做过什么贪赃枉法的事,家里除了书籍信件外,再也找不到任何“赃物”,德保就把这些信件连同皇家赐给张家的东西都交给乾隆。

乾隆原本还想着可以从那些信件中找到什么蛛丝马迹,看有没有侮辱皇帝怨恨皇帝的话,但上面全是“吾皇万岁”“皇恩浩荡”,没有半点的悖逆之言。乾隆觉得很失望却也不得不佩服张廷玉。

找不到可以给张廷玉定罪的理由,乾隆也觉得很尴尬,就把锅甩给了德保,说是搞错了,又让人把收回的这些东西送到张家。

尽管如此,年近80的张廷玉仍然被吓得半死,主动上奏请求乾隆对自己严加治罪,乾隆为了显示自己的“宽宏大量”,就只是下旨将他批评了一顿,此后就没再打扰过他了。

而张廷玉也就养了5年老,然后在遗憾和痛苦中去世,享年84岁。乾隆估计也担心别人说他心胸狭窄,最终还是给他配享太庙,也成了清朝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汉臣,也不知道张廷玉九泉之下知不知道。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28

看完张廷玉整个倒霉的晚年,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是张廷玉老糊涂,把自己作成这个地步,其实并不尽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实一直以来,乾隆都防着张廷玉。

1、一朝天子一朝臣,乾隆也想培养自己的人。

雍正去世后,给乾隆留下了四个顾命大臣,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和张廷玉,张廷玉是唯一的汉人。

一开始,乾隆对这些顾命大臣还是很优待的,在继位第二年还给张廷玉封为三等伯爵,开启了清代文臣封伯的先例。

同时乾隆对他们也是很忌惮的,由于雍正时期,削弱了亲王的权力,无形中让鄂尔泰和张廷玉这两个宠臣成了权势滔天的人。

虽然张廷玉向来给人“刚正不阿”的忠臣形象,既不私下与其他大臣来往过密,对于机要事又能守口如瓶。

但乾隆还是不放心,因为一旦朝廷中有两个权势滔天的人,必然会形成“朋党”,但他一直没找到证据。

另一方面,雍正时期,张廷玉几乎每天都和雍正一起办公,雍正称他就像自己的“密友”一样,因此临死前将他留给乾隆作顾命大臣。但是钱财可以继承,“密友”是继承不了的,毕竟人心隔肚皮。

乾隆也是有打算的,他想要培养自己的人。在乾隆十年,鄂尔泰去世后,乾隆便提拔了讷亲为军机大臣,而且讷亲的站位还在张廷玉之前。

后来凡是张廷玉举荐的人,乾隆都视而不见。

2、乾隆在心底就排斥汉人大臣

虽然乾隆精通汉文化,嘴上说将满人和汉人是一家,但内心其实是排斥汉人的。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29

清朝几百年历史当中,真正将满人和汉人当成一家的只有雍正。雍正时期提拔了无数的汉臣,张廷玉、李卫、田文镜就是代表人物,而且从雍正让张廷玉死后可以配享太庙,就能看出雍正确实是有这样的胸襟的。

雍正和乾隆对待汉臣不同的态度,还是跟历史背景有关系。

我们知道雍正是辛辛苦苦才得到的皇位,当了皇上后,他兢兢业业,一心想着建设大清,所以任人唯贤,只要这个人是贤才,不管是汉臣还是满臣都会用。

而乾隆不同,他靠着爷爷康熙和父亲雍正打下的扎实基础,得以坐稳皇位,而且可以肆意挥霍,说他是个官三代富三代也不为过,所以他对于建设大清没有多大兴趣,反而认为汉臣太过兴盛,会威胁到大清的江山。

我说乾隆对建设大清没多大兴趣,你可能不太同意,不然“康乾盛世”怎么来的?那你看一组数据,康熙留给雍正的库银是800多万,而雍正留给乾隆的是6000多万,而等到乾隆留给嘉庆时,国库早就亏空了。

很多人说大清是从嘉庆时开始走下坡路的,其实并不是,是从乾隆后期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所以很多人也说乾隆就是个败家子皇帝。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30

3、皇权受到挑战

乾隆自认为自己对张廷玉是不错的,但是张廷玉却不像他对康熙、雍正那样忠诚,屡次提退休就是不想为他效命。

倒不是说乾隆有多需要张廷玉,毕竟他也有自己的“秘书”,也不太需要张廷玉了。但乾隆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很自大的人,总爱将自己和圣祖爷康熙比,他爹雍正他都不稀得比。

张廷玉对他爹雍正那么忠心耿耿,到他这就一直嚷着要退休。在他的认知里,他爹既然给了张廷玉最高荣誉,那么不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吗?现在一直嚷着退休,就是觉得他乾隆比不上雍正。

而且张廷玉还不信任他,竟然要他给自己写保证书,在乾隆看来,这完全就是看扁了自己的节操和格局了,自然就惹他大怒了。

所以终归一句话,张廷玉之所以会落得如此结局,其实就是皇权至上的结果。封建集权体制,个人的前途乃至生死,不过就是皇上的一句话而已。


常言道:伴君如伴虎。

乾隆十五(公元1750年)年八月,钦差大臣德保来到张家。张廷玉率领全家,跪在门口迎接。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德保不但带了十多名随从,还从知府那里,借来了二百名兵丁。这二百军人事先显然准备充分,进了张家,不由分说,以查找是否还有遗漏的赏赐物为名,开箱砸锁,挖地三尺,居然抄了张廷玉的家。除了御赐的物品,,德保还带走了所有文字的东西:书籍、文章、信件乃至便条。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31

一代名臣张廷玉最后就落了这么一个下场,这一切都是为何呢?

1、 表层原因:想搞文字狱

张廷玉历经三朝,位高权重,难免会知道一些皇家秘事,作为一个文臣,谁也保不住会用文字发泄发泄心情,在书信日记中品评人物,说几句牢骚话。特别是那些参与过中枢政务的大臣,返乡之后,都爱写写回忆录,记录点高层政治的秘密。这就是乾隆皇帝表层原因。

好在张廷玉却有这样做。在他的数百封私人书信中,没有一字涉及政治。在其年谱中也是详细记载了三朝皇帝对他的“恩遇”没有一字对朝政的品评,也没有一字涉及政治机密。也因此,张廷玉保住了脑袋。

2、 中层原因:执政风格的改变

现在除了万历十五年,很多历史爱好者提的最多的就是乾隆十三年。这一年确实是乾隆执政的分水岭。

富察皇后去世、贪腐事件爆发、金川战争不利,十三年又是老爹雍正的在位年限,这一切让乾隆皇帝彻底改变了。他不再实行宽仁的作风,开始对朝臣变得严苛起来,仅因为皇后的丧礼,乾隆就处死、处罚几百官员,甚至连自己的儿子也没放过。

早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九月,文颖馆修成了皇帝的《御制诗集》,进呈御览。皇帝翮阅一过,发现了几处错别字,勃然大怒,遂命将文颖馆总裁官张廷玉等三人“交部议处”。这是张廷玉有生以来第一次被“议处”虽然处分不重,已足使他惊心。没想到这只是个开始,之后的一年多时间内,乾隆皇帝对张廷玉退休一事多次刁难,加上张廷玉年老迟钝,更加让乾隆不痛快,还剥夺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资格,几经波折,他才灰头土脸的退休。

3、 深层原因:打击朋党

朋党,是所有皇帝最忌讳的词,乾隆也不例外。

雍正皇帝的四大宠臣:田文镜、李卫、鄂尔泰、张廷玉。其中田文镜死于雍正十年、李卫死于乾隆三年、鄂尔泰死于乾隆十年,只有张廷玉活过了乾隆十三年,不知道是他的幸运还是不幸。

那么,张廷玉结党吗?应该没有。他一生比较清廉,对于结党营私更是极力避免。但是张廷玉历经三朝,门生故吏遍天下,即使他不主动结党,但心中依附于他的人不在少数。之前的鄂尔泰就有结党的履历,若不是他早死,可能会很惨,就这样鄂尔泰在乾隆晚期被逐出了太庙。

所以,张廷玉虽不结党,但乾隆也要让他名誉扫地,在精神上打击张廷玉。经过这场问罪,张廷玉名誉丧尽,门生故吏各寻出路,如树倒猢狲散,乾隆的目的达到了。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32

乾隆二十年(1755年),张廷玉病逝于原籍,乾隆皇帝做出眷念老臣之姿态,宣布宽恕张廷玉的一切过失,仍然命他配享太庙。恤典如常,谥文和。在乾隆晚年还特意作诗一首怀念张廷玉:

“风度如九龄,禄位兼韦平,承家有厚德,际主为名卿。不茹还不吐,既哲亦既明,述旨信无二,万言顷刻成。……后原与配食,遗训敢或更,求享彼过昭,仍享吾意精。斯人而有知,犹应感九京”。

不知道张廷玉地下有知,会不会感激涕零。


乾隆十五年八月,已经回到安徽桐城老家生活的张廷玉接到了乾隆帝旨意,要他将为官几十年来皇帝御赐之物全部上缴,张廷玉虽然不情愿,但也不敢违背旨意,便早早将所有物品清点打包完毕,就等着钦差大臣上门收取。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33

但让张廷玉想不到的是,钦差大臣德保来到张廷玉家的时候,身边不仅仅只有十几名从京城带来的随从,还有近二百名从当地官府借来的官兵,他们在张廷玉家翻箱倒柜,掘地三尺,似乎是在寻找什么。

原来,德保在出京之前,乾隆帝对他面授机宜,他心领神会,便来到张廷玉家,准备找到钱财、书信、书籍等犯罪证据,以此来彻底扳倒张廷玉。

幸运的是,张廷玉为人清廉,家中并没有巨额来源不明的钱财,而且他为人谨慎小心,也没有留下哪怕一封与他人议论乾隆帝过失的书信,德保因此一无所获,只得带着已经打包好的御赐之物灰溜溜地返回京城。

乾隆帝白纸黑字写下的圣旨,只是让张廷玉上缴御赐之物,但他却遥控指挥德保对张廷玉进行抄家,结果上演了一场闹剧,让大臣们看了笑话,为了消除这种尴尬,他不得不在德保返回京城后对其进行严厉训斥,并说德保误解了他的意思,这并非他的本意。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34

而张廷玉虽然平安着陆,但他对遭受抄家这种奇耻大辱而感到怏怏不快,要知道他可是功勋卓越的三朝老臣,是汉臣中的佼佼者和代表人物,遭到乾隆帝如此对待,他能不有想法吗?

但是,张廷玉又能如何呢,他只是个臣子,还是个快八十岁的人了,折腾不动了,只能默默承受着。

五年之后,张廷玉在极度郁闷中病死于老家,享年八十四岁。

那么,乾隆帝为何要将张廷玉抄家呢?事情得从雍正帝去世时说起。

雍正十三年,雍正帝病危,他下旨让张廷玉与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等同为顾命大臣,辅佐乾隆帝处置朝政,并遗诏以张廷玉配享太庙。

先说说雍正帝的这个安排吧,庄亲王允禄自不必说,他是雍正帝的好哥们,是个值得信赖之人;鄂尔泰是大贵族,又是满臣的代表人物,既然是满人统治天下,让一个满臣作为顾命大臣,也是必不可少的。

那么,张廷玉作为一个汉臣,为何可以成为顾命大臣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张廷玉满腹学识、才能卓越、从政经验丰富,而且为人正直、为官清廉自持,在康熙帝时期就受到极大重用,更是雍正帝身边不可获取的人物,这样一个难得的治国大才,雍正帝自然要留给乾隆帝了。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35

当然了,雍正帝让张廷玉作为顾命大臣之一,也有平衡满臣和汉臣关系的意图,因为坐天下的虽然是满人,但治天下还得指望汉人。

为了笼络住张廷玉,雍正帝可谓煞费苦心,留下遗诏让他配享太庙,这是臣子毕生最大的荣耀,连满臣都难得到,雍正帝却给了张廷玉,由此可见他对张廷玉期望有多大。

但是,雍正帝没有预料到的是,他让张廷玉配享太庙,本是一番好意,最后却害苦了张廷玉。

乾隆帝继位之后,依然重用张廷玉,但这不代表他对张廷玉多么信任,他主要是碍于张廷玉是雍正帝遗诏任命的托孤大臣,又是汉臣之首,所以不得不加以重视。

在乾隆帝内心当中,他更信任的其实是满臣,前期以鄂尔泰、讷亲、傅恒等人为首,后期以和珅等人为首,至于说张廷玉等汉臣,他其实明面上重用,暗地里却甚为忌惮。

起初,乾隆帝按照雍正帝遗诏,任命张廷玉为总理事务大臣,不但让他总理朝政,还让他当皇子们的师父,甚至给了他夜宿紫禁城的权力,可以说是宠信至极了。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36

但是,张廷玉在雍正帝去世后,心态上就有了些变化,他常常为自己的才能和功绩感到沾沾自喜,认为满臣在才能上比不上汉臣,都是靠家族关系上位的。

尤其是雍正帝遗诏张廷玉去世后配享太庙,这种连满臣都得不到的待遇,张廷玉作为汉臣却得到了,他因此更加感到骄傲自满了,不把满臣放在眼里。

结果毫无疑问,张廷玉与满臣之间爆发了激烈的矛盾,尤其是同为顾命大臣的大学士鄂尔泰,他与张廷玉关系十分紧张,两人共事十余年,往往见面连一声招呼都不打,由此可见一斑。

如果只是不说话也就罢了,张廷玉还处处埋汰鄂尔泰,致使鄂尔泰对他心生怨恨。

举个例子说,有一次众大臣在军机处等待乾隆帝召见,由于当时天气炎热,鄂尔泰便脱下帽子乘凉,但他也是个傲慢无礼的家伙,竟然对众人说,房间如此狭小,帽子该放在什么地方才好?

鄂尔泰的用意是,他作为皇帝的亲信大臣,又是顾命大臣,只要他吱一声,就会有人帮他把帽子挂起来。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37

鄂尔泰的这种做法其实是有违礼法的,张廷玉见他如此这般,感到十分不快,便阴阳怪气地对他说,帽子还是在你自家头上为妙,言外之意是鄂尔泰不懂礼数,有失体统,如果被皇帝知道了,指不定会受到什么责罚。

鄂尔泰听了张廷玉的话,自知理亏,便戴上帽子,但他为此不快达数日之久。

试想,作为汉臣之首的张廷玉,与满臣代表人物鄂尔泰的关系如此恶劣,那么其他汉臣和满臣的关系,还能好到哪里去?

事实上,由于张廷玉与鄂尔泰明争暗斗、互不服气,致使朝堂上汉臣和满臣之间关系剑拔弩张,常常为了一件小事而相互攻击,乾隆帝为此感到烦不胜烦。

到乾隆三年,汉臣和满臣的恶劣关系,已经影响到各项政策的实施了,乾隆帝觉得不得不进行调和了,但怎么做才好呢?

最终,乾隆帝选择偏向满臣,他费尽心思找到了张廷玉的一个小过失,并借机罢黜了他总理事务大臣的职务,让其以大学的身份继续掌机要。

张廷玉在失去总理事务大臣的身份之后,就意味着他退出了顾命大臣的行列,虽然他的权势并未受到影响,但他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为此感到十分不快。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38

当然了,张廷玉无法对乾隆帝说什么,他只是将造成这一切的罪过,放到了以鄂尔泰为首的一帮满臣头上,因此汉臣和满臣的关系就更加紧张了。

在随后数年时间里,乾隆帝为了调和满臣和汉臣的关系,可没少费心思,但他做出的种种决定,往往适得其反。

事情的转折点出现在乾隆十年,这一年鄂尔泰去世了,张廷玉因此少了个政敌,在军机处混得风生水起。

但是,眼看汉臣在风头上压过了满臣,乾隆帝坐不住了,他连续给讷亲升官,先是让他担任协办大学士,不久后又任命他为保和殿大学士,紧接着又下旨让他担任领班军机大臣,排名在张廷玉之前。

很显然,张廷玉已经被迫退居第二了,乾隆帝为了安抚他,下令内阁行走,讷亲在张廷玉之前;吏部行走,张廷玉在讷亲之前。

这是啥意思呢?乾隆帝的意思是,张廷玉的官比讷亲大,但讷亲的权力比张廷玉大。

乾隆帝以为这样可以让张廷玉觉得心理平衡,但张廷玉也不是傻子,因此与乾隆帝的关系开始变得恶劣,两人面和心不和,很多时候都是虚与委蛇,这种事情在雍正帝时期是没有过的。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39

在随后数年时间里,张廷玉逐渐被讷亲排挤出权力中枢,他感到无力回天,便决定急流勇退,还可以保住一世清名。

其实,在多数汉臣眼里,如果在政治上无法突破的话,那么就此远离朝堂,从而留下一个好名声,就成为他们最大的追求了,所以张廷玉的做法其实也没错,符合一个读书人的操守和气节。

乾隆十三年正月,张廷玉上书乾隆帝,以年老多病为由,请求回归故里,乾隆帝岂能不知道张廷玉的心思,他不想就此成全,便下了一道谕旨给张廷玉:

卿受两朝厚恩,且奉皇考遗命,将来配享太庙。岂有从祀元臣归田终老之理?

说张廷玉守两朝皇恩,又是先帝的托孤大臣,未来是要配享太庙的,哪里有元老重臣归田终老的道理呢?

别看乾隆帝话说得好听,但字里行间都是在指责张廷玉,他的言外之意是张廷玉得了这么多皇恩,想就此退休,从而留个好名声,那是不可能的。

张廷玉也识趣,被乾隆帝阻止之后,很长时间都没再说退休的话了。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40

但是,到了乾隆十四年正月,乾隆帝下定决心将张廷玉彻底架空,于是下令按照宋代文彦博的例子,让张廷玉每十天入宫议事一次。

这对张廷玉来说,无疑是宣告他政治生涯彻底结束的大事,也是奇耻大辱,他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忍受的,于是再次上书乾隆帝说要退休回家养病。

事实上,乾隆帝之所以要架空张廷玉,一方面是迫于满臣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他长期无法调和汉臣和满臣的关系所导致的,他认为与其两头不讨好,不如先顾好一头,再想办法拉拢另一头。

乾隆帝看到张廷玉的上书之后,觉得他说得在情在理,无法拒绝,本打算就此成全。

但是,乾隆帝在召见张廷玉的时候,张廷玉竟然提了一个过分的要求,要求乾隆帝下一道旨意,让他在去世后享受配享太庙的待遇,理由是他退休后没有职务,他怕自己因为地位不够而无法配享太庙。

张廷玉的担心不无道理,他原本打算一直工作到去世的,这样就可以顺利配享太庙,但情况不允许他继续工作了,所以必须退休回家,也算是荣归故里吧。

但问题是,退休后就只是个普通百姓了,张廷玉的政敌那么多,这些人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让他无法配享太庙,所以他必须让乾隆帝给他一个保证。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41

很显然,乾隆帝对张廷玉的要求是很生气的,但碍于情面,便下了一道旨意明确了雍正帝遗诏有效,还写了一首诗送给他,以表彰他的功绩。

等到张廷玉出宫了,乾隆帝就有些后悔了,他觉得自己太憋屈了,竟然被一个臣子给威胁了,再加上他不太愿意让一个汉臣配享太庙,所以越想越难受,该怎么办呢?

乾隆帝决定找张廷玉的茬,趁机剥夺其配享太庙的待遇。

第二天,乾隆帝的机会就来了,按照惯例,官员致仕回乡,一般要亲自入宫谢恩,但张廷玉只是写了个折子,让儿子张若澄入宫向乾隆帝谢恩,乾隆帝为此感到不快,便准备下旨让张廷玉说明原因。

当时负责起草谕旨的人是军机大臣傅恒和汪由敦,傅恒是乾隆帝的小舅子(第一任皇后富察氏的同胞弟弟),而汪由敦则是张廷玉的门生,并且两人关系非常亲密。

从这种人员安排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端倪,乾隆帝之所以找汪由敦来书写谕旨,其实是在设一个圈套。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42

果不其然,汪由敦果然上当了,他在谕旨下发之前将消息透漏给张廷玉,让张廷玉第二天一大早就入宫谢恩,避免谕旨下发后造成被动。

张廷玉第二天一大早果然入宫了,乾隆帝则大发雷霆,说汪由敦透漏圣意,并举行廷臣会议,讨论如何处置张廷玉。

廷议的结果是,剥夺张廷玉的官职和伯爵爵位,罢去他配享太庙的待遇,并让其在京城家中反省己过。

就这样,张廷玉在乾隆帝的刻意打压下,不但失去了配享太庙的待遇,还成为了一个戴罪之臣!

你以为这就完了,张廷玉为了名,依然没有放弃挣扎,但他却干了件大蠢事。

乾隆十五年,皇长子永璜去世,他的死跟乾隆帝的苛刻待人不无关系,乾隆帝因此感到十分伤心。

作为臣子,这个时候就应该多说一些顺着乾隆帝的话,但张廷玉却判断失误,反而认为是个好时机,于是再次上书请求归乡,并重提配享太庙之事。

结果毫无疑问,乾隆帝再次大怒,他将张廷玉召进宫,将配享太庙的功臣名录拿出来给他看,让他揣度一下自己是否有资格。

在清朝,配享太庙的大多都是武将,文臣还是比较少的,而且大多都是开国功臣,张廷玉自然无法与他们相比。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43

但这件事是雍正帝定下来的,所以与张廷玉是否有资格无关,只是乾隆帝自己不情愿罢了,又不好明着拒绝,便想让张廷玉知难而退。

当然了,张廷玉被虚名冲昏了头脑,他也说这是雍正帝的意思,乾隆帝就更不开心了。

于是,乾隆帝下令大学士、九卿共同议论这件事,众人心领神会,都说张廷玉不该配享太庙。

最后,乾隆帝再次重申,张廷玉不得配享太庙,但念及他的功劳,就不治罪了,放其回家养老。

当然了,乾隆帝不可能就这么放过张廷玉的,只不过事情得一步步来做,张廷玉的苦日子还在后头。

张廷玉本就心灰意冷,在回到老家之后,当地父母官也对他不够恭敬,他因此感到更加郁闷了,再加上他已经是快八十岁的人了,所以精神状态变得越发不好。

然而,祸不单行,张廷玉回到老家后不久,他的女婿四川学政朱筌出事了,在任期间干了一些违法乱纪之事,还卷进了雍正时期爆发的吕留良案(文字狱)。

当然了,朱筌犯的所有罪,都是乾隆帝说的,历史上对此事记载甚少,究竟是不是事实,还有待考察。

乾隆帝借着朱筌之事大做文章,将张廷玉也给坐罪了,还下令其上缴为官数十年来所得的皇帝御赐之物。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44

于是,文章开头那一幕就出现了,张廷玉家被德保给抄了,他由此成为了人尽皆知的罪臣,可谓是身败名裂。

事实上,乾隆帝让德保抄张廷玉的家,是为了在他家找到张廷玉贪腐受贿及牵扯到文字狱的相关信息,但最终没能得逞。

而张廷玉在被抄家之后,对乾隆帝的失望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强烈的求生欲促使他上书向乾隆帝请罪。

乾隆帝没有找到张廷玉的罪证,再加上此时过后张廷玉在朝中的影响力彻底崩塌了,他便下旨赦免了张廷玉的罪,让其安心在家养老。

五年之后,张廷玉去世,此时乾隆帝对张廷玉的怨恨已经淡化不少,而他思量再三,觉得不能违背雍正帝的遗诏,从而落个不孝子的名声,便下旨让张廷玉配享太庙,也可以借机向天下展示自己的宽宏大量。

总结一下,张廷玉之所以被乾隆帝抄家,主要是由三个重要因素造成的,第一是汉臣满臣之争,乾隆帝偏向于满臣;第二是张廷玉晚年过于重视虚名,为了配享太庙而做事没有分寸,频繁出错也就罢了,还逼迫乾隆帝就范;第三是乾隆帝待人苛刻,尤其对汉臣严厉了一些,张廷玉伴君如伴虎,实在难以自保。


乾隆15年,钦差大臣德保带着200名士兵,把退休在家的张廷玉家给抄了。乾隆本想借抄家一事整垮张廷玉,可他还是太小瞧张廷玉了。最后,乾隆又不得不把抄来的东西灰溜溜地还了回去。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45

乾隆15年(1750年)八月,钦差大臣德保不仅带着十多名随从,还从知府借调了200名士兵,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直奔张廷玉家。

张廷玉这边已经按照先前旨意,把三朝皇帝给他的所有赏赐之物都收拾好,准备如数交还给德保。

然而,张廷玉没想到的是,德保进了张府,不由分说,就开箱砸锁,挖地三尺,对张家进行了土匪式的大查抄,不仅拿走了御赐之物,还带走了张府里所有带有文字的书籍、文章、书信等。

本是说好的追缴御赐之物,怎么就变成抄家了呢?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46

张廷玉懵了,可很快的,他又领悟了过来,乾隆是以收回赏赐之物为名,对他进行一次抄家。面对突如其来的抄家,张廷玉依旧不紧不慢,也没有和士兵们起冲突,他对自己是有十足的把握的。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乾隆就又把抄回来的东西如数还给了张廷玉,并给自己找了个台阶,说抄家不是他的旨意,是下边的人会错了意。

那么,这到底出了什么事,乾隆为何会对做官清廉的张廷玉下达抄家的命令?

要说清楚这个抄家始末,还得从张廷玉和乾隆之间的恩和怨说起。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47

张廷玉和乾隆之间的恩与怨。

张廷玉为官确实有过人之处。

他历经康雍乾三世,在33岁那年,受到康熙赏识,从此走入仕途,45岁时已经升到礼部侍郎。

康熙去世后,雍正对张廷玉更加重视,迅速将他升为礼部尚书,参与机密大事,不论大事小事都和他商量,雍正的大部分旨意也都是由张廷玉撰写的。

雍正是历史上有名的难伺候的皇帝,很少有大臣能与他亲近,然而,他却对张廷玉一见如故。两人名义上是君臣,实际上已经为好友,甚至到了一天也不能分离的地步。

在雍正去世前,他一方面出于对张廷玉的认可,一方面为了让张廷玉死心塌地地辅佐新帝,他特别下了旨意,等张廷玉百年之后,要让他配享太庙。

所谓太庙,就是皇帝的家庙,里面供奉着皇帝的列祖列宗。而配享太庙,就是对于那些有大功于社稷的大臣们,在他们百年之后,将其神牌供奉于太庙的偏殿,让其享受到后世君主的祭拜。

配享太庙是皇帝对朝臣的最大肯定,也是一个大臣所能享受到的最大殊荣。放眼整个清朝200多年的江山,张廷玉是唯一一个享有该殊荣的汉臣。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48

然而,在乾隆继位后,这个殊荣却害了张廷玉。

乾隆初期,张廷玉依然被重用,但随着乾隆的羽翼渐丰,张廷玉也慢慢不被看好了。

张廷玉做了十几年的宰辅,又熟读史书,以史为鉴,他当然知道自己的处境,认为自己应该急流勇退,尽早离开官场才是上策。于是,就跟乾隆提退休一事。

一开始,乾隆并不同意让张廷玉退休,后来考虑到张廷玉确实年迈(那一年张廷玉77岁),而且也没什么利用价值了,便松了口,答应让张廷玉告老还乡。

截至这个时候,张廷玉的一生可以说是无可挑剔的,既做到了位极人臣,享受到了荣华富贵,还能平安落地,死后又能名垂千古,这是几千年来,大臣都想达到的、却很少有人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只可惜,张廷玉一生淡泊名利,不贪图功名,但他却对身后留名非常在意。为了名垂千古,他和乾隆的矛盾一步步升级,甚至到了难以挽回的局面。

当张廷玉发现乾隆在给他的退休批准书里没有提及配享太庙这件事,便急了,张廷玉认为这是雍正帝赏给他的,无论如何都要让乾隆履行先帝的承诺。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49

张廷玉是这样问乾隆的:“蒙世宗遗命配享太庙,上年奉恩谕,从祀元臣不宜归田终老,恐身后不获更蒙大典。免冠叩首,乞上一言为券。”

意思是,当初先帝准许我配享太庙,可去年您说,配享太庙的老臣就不应该归田终老,如今您准许我告老归田了,但不知道我还能不能配享太庙,请陛下给臣一个准话。

在乾隆心里,他是可以准许张廷玉退休,但并不想让他配享太庙。一是,之前很多大臣向乾隆进言,说以张廷玉的功劳不配入太庙,这多少动摇了乾隆的决心;二是,乾隆有严重的重满抑汉的思想,他没法做到像雍正一样满汉一家亲,自然对张廷玉这位汉臣也不是特别重视。

可张廷玉的问话不仅有强迫乾隆答应的意思,也让乾隆根本没有回绝的余地。如果不准许张廷玉配享太庙,就是他不履行雍正的遗言,这打的是谁的脸?于是,在非常不情愿的情况下,乾隆颁布了一道诏书,派人送到了张廷玉府上,重申了雍正当年的承诺,给了张廷玉一个定心丸。

接到诏书后,张廷玉开心得不得了,决定第二年开春告老还乡。

这下,张廷玉的目的达到了,但他也惹得乾隆不高兴了。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50

按理说,张廷玉接到诏书后,第二天就应该入宫谢恩,可他以自己年迈行动不便,只派了儿子张若澄入宫替自己谢恩。

其实,大臣因为年迈派儿子去替自己谢恩也是有先例的,那时张廷玉已经77岁,老眼昏花,走路都需要人搀扶,所以他这么做也并不失礼。可是乾隆的怒气还没消,便抓住这个“错处”不放,大骂张廷玉倚老卖老,目无尊上。

结果,有人给张廷玉通风报信了。张廷玉吓得不轻,也许是太想保住入太庙的资格,他没来得及细想,便马上入宫给乾隆赔罪。

这下反而捅了马蜂窝。

乾隆认为张廷玉能马上得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定是在自己身边安插了亲信,当场雷霆震怒,褫夺了张廷玉的伯爵爵位。

乾隆之所以没有直接取消张廷玉的配享太庙,是因为这是前天才颁布的诏书,若马上取消,岂不是打自己的脸,让大臣们笑话。

可乾隆对张廷玉的怒气依旧还没有消完,仍不忘时刻敲打一下这个三朝老臣。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51

好巧不巧,第二年二月,当张廷玉准备告老归田之时,却突遇乾隆的皇长子永璜病逝。也许是归乡心切,也许是想早点远离官场的是非地,刚过了初祭礼,张廷玉便申请离京回乡。

乾隆顿时大怒,因为永璜也曾是张廷玉的学生,乾隆认为张廷玉的做法一点都不念及师生情谊,没有人情味。于是,乾隆也不再顾及这位三朝老臣的颜面,当场怒斥张廷玉:你自己看一看,那些历史上配享太庙的大臣,哪一个像你这样?你自己说,你有没有资格入太庙。

这下,张廷玉真的害怕了,不断上书请乾隆取消自己配享太庙的待遇。

这个请求,正合了乾隆的心意,他马上顺势取消了张廷玉入太庙的承诺,然后放其回乡。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52

抄家始末。

乾隆15年春天,79岁的张廷玉灰溜溜地回了老家,他本想就这样熬到老,可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

当时,四川学政朱荃,在其母病逝后,本该回家丁忧的时候,朱荃隐瞒了事实,仍然跑去参加监考。朱荃不仅是张廷玉的姻亲,他还曾得到张廷玉的举荐。后来,朱荃没有服丧的事被人揭发了,连带着张廷玉也跟着遭殃。

借着这个案子,乾隆再次大骂张廷玉,说张廷玉会举荐这样卑劣的人当官,那么张廷玉的品性也好不到哪里去。于是,乾隆再次对这位三朝老臣下手,下令追缴历年皇帝赏给张廷玉的御赐之物。

乾隆是借题发挥了,张廷玉心里也清楚,乾隆是铁了心要整倒自己的。因此,张廷玉没有任何辩驳,他默默收拾好所有御赐之物,恭恭敬敬地等候乾隆派来的钦差大臣。

接下来就发生了开头提到的抄家一幕。

抄家之前,乾隆非常自信,他认为张廷玉被自己一直打压,一定有诸多怨言,所以,他特别交代德保,一定要把张廷玉家中所有带有文字的东西都收缴上来,他要看看张廷玉是如何骂自己的,然后给张廷玉定罪。

可乾隆还是太小瞧张廷玉了。

张廷玉的谨小慎微是出了名的,不管是在朝为官,还是辞官回乡,他都依然爱惜自己的政治羽毛,不结朋党,更不敢辱骂君王,他始终注意自己的言行。

虽然抄家最终成了一场闹剧,但是却让一向爱惜名声的张廷玉彻底名誉扫地了,以前的幕僚也疏远了他。

在人生最后几年,张廷玉每天更是如履薄冰,生怕乾隆再来找茬。

1755年,张廷玉去世,享年84岁。

意外的是,得知张廷玉去世后,乾隆竟然履行了雍正的承诺,让张廷玉配享太庙。

最终,张廷玉还是吃到了皇陵的那盘冷猪肉,但是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他会不会后悔当初对“配享太庙”的执着?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53

结语。

张廷玉在清朝为官50年,兢兢业业地辅佐了三代帝王,对朝廷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本可以完美谢幕的,可是他对于身后留名太过于执着了,太想用“配享太庙”给自己的一生画一个完美的句点,没成想弄巧成拙,反而得罪了皇帝,最终落了个晚景凄凉的结局。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做到的又有几个?


张廷玉看着钦差大臣德保,率领上百名兵丁闯进自己家门的时候,心里很高兴。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54

他不是高兴自己的家里没有一张纸写着对皇上的怨言,因为他多年以来养成的谨慎的习惯,就不可能有这样的小辫子被皇帝抓住。

他更不是高兴德保绝不会在他家里找到任何侵贪的证据。因为他根本就不屑于做这种低级的事。

他高兴的是,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他,给他的兄弟子侄和学生们,让开了升迁的道路了。

这最后的博弈,他张廷玉看起来很惨,但是他赢了。皇帝看起来很杀伐果断,但是皇帝输了。

果然,没搜到任何不利于张廷玉的证据的德保,被乾隆皇帝下旨申斥,说德保误会了他的意思,乾隆皇帝根本就没想查抄张廷玉的家。

这就对了,这份旨意一下,乾隆皇帝就欠他的情分了。

反正他张廷玉已经快八十了,没几年活头了,只要乾隆皇帝心存着这份愧疚,等他死了,乾隆皇帝就是再不情愿,也得给他配享太庙的资格!

不谋一时者不足以谋万世;不谋一隅者不足以谋全局。那些只懂得落井下石参劾他的人,懂什么?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55

他张廷玉能伺候圣主康熙二十二年,雍正爷十三年,高宗乾隆帝十五年,靠的是什么?

靠的就是父亲张英传授给他的为臣之道,谨慎!

他张廷玉都谨慎了一辈子了,都被皇帝评价为谨慎的有点懦弱了。

怎么会在晚年犯闹配享这样低级的错误?

怎么会愚蠢到不懂得亲自向乾隆皇帝谢恩?

鄂尔泰,允禄,李卫这三位雍正爷的宠臣殷鉴不远,他又怎么会恃宠而骄,失了人臣本分?

没几个当臣子的能想清楚,在大清,恩,只能出于上。当臣子的一切荣耀,都是从人主那里得来的,绝不是自己争来的。

所以,他张廷玉这一辈子默默保举了无数英才,但是从不说出去收拢人心。

因为根本不用!

那些臣子的感激,算得了什么?

只有得到皇帝的信任,才是坦途,才是光明大道。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56

所以他张廷玉从来就不为自己谋私利。

这是他从入仕起就从父亲张英那里学到的。

那一年是康熙三十六年,他张廷玉已经是二十六岁了,本来雄心勃勃要金榜题名。

就因为他父亲张英被选做那一年的会试总裁官,他就要选择回避。

要知道,会试是三年一试,人生有几个三年可以耽误啊。

康熙三十八年,父亲已经六十三了,被圣主康熙简拔为大学士,荣登相位。

他在为父亲高兴之余,却也更担心,万一简在帝心的父亲再被任命为明年的会试主考官,那他该如何自处?

还好,康熙三十九年会试,父亲不是主考官,而他也只考了三甲第一百五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

一点都不起眼,不像他可怜的孩子张若霭。

雍正十一年,张若霭被雍正帝钦点一甲第三名。

是他张廷玉伏地免冠苦苦哀求,才让世宗皇帝把张若霭定为二甲第一名,从赐进士及第,到赐进士出身。这可是天差地别啊。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57

但是他老张家,到他这里,已经不需要那个进士及第的荣耀了。

他当时已经是大学士,又担任着军机处领班大臣,还兼理着吏部和户部的部务。

已经是位极人臣,比父亲还要显耀,自己的儿子如果做了这个探花,那就不是私也有私了。

更不能把张若霭放到全天下的寒门士子的对立面去。

那样会让张若霭的仕途无比坎坷。

事实证明,他的谦让,做对了。若霭这孩子,还没等下次会试散馆,就被雍正帝特授翰林院编修,之后一路顺顺利利升任礼部尚书。

可惜啊,就因为他张廷玉还是位极人臣,若霭就只能以书画之道,闻达于帝听。

他张廷玉为什么闹着要退休,还不是为了给最有希望继承自己事业的若霭让路?

到时候,自己荣归故里,凭着自己对若霭多年的教导,入阁为相还不是早晚的事?

一门三相,这是多大的美谈。

比如唐朝的荆州岑文本,宋朝的莱州吕蒙正,这是光耀千古的事啊。

可惜啊,没等到他像父亲张英一样请辞,若霭就在乾隆十一年英年早逝了,真是天妒英才!

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那一年他已经七十五岁了,早该颐养天年了。

再说,他的心,也冷了,乾隆皇帝在鄂尔泰死后,又提拔了讷亲做军机领班大臣。

为了表示尊重老臣,内阁,讷亲排名在他前面,吏部,讷亲排名在他后面。

何必呢?为了让这位年轻的主子不起疑心,他和鄂尔泰同事了十年,就讽刺了鄂尔泰十年。

为什么乾隆皇帝还不放心呢?

说起来,圣主康熙雄才伟略,世宗雍正看似刻薄,却总是高高抬起,轻轻放下。

只有这位乾隆帝,那真是圣心难测啊。

累了,他真的是太累了。

尤其是乾隆十三年,皇后驾崩,乾隆帝性情大变。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58

是真的大变,原来那个宽和仁厚的年轻君主不见了。

大丧期间,江南河道总督周学建和湖广总督塞楞额竟然因为违制剃了头,而被赐自尽!

湖南,湖北巡抚也因为皇后大丧期间违制剃头而被停职。

十几年前,雍正皇帝大丧的时候,多少官员违制剃头,乾隆都装作没看见,难道真是皇后之死比父皇之死带给乾隆皇帝的伤痛要大?

怎么可能!

张廷玉知道,这不是一个痛失爱妻的人所做出的正常反应,这只是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

而他,正是这个该结束的时代的代表。

无论是出于给自己的兄弟子侄和学生们让路的目的,还是不要落得像前朝张居正那样身死之后满门抄家,儿子上吊的下场。他张廷玉都该退下来了。

不出所料,乾隆皇帝极力挽留,不惜拿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武侯为例来劝挽他。

这是人主该举的例子吗?

他张廷玉要是答应了,岂不是承认他心里已经把乾隆皇帝当做扶不起的阿斗了吗?

怎么办?他知道乾隆留着他就是为了稳定一干老臣的人心。

但是他真的不能再留下去了。

为政五十年,门生故吏遍及天下,牵扯太多了。

而乾隆十三年开始的大变革,正是乾隆为了打击朋党而做出的改变。

一旦攀附他张廷玉的人有点过错,都将会给他带来灭顶之灾。

乾隆十三年之后的乾隆皇帝,已经由儒变法,变得越来越像雍正,并且比雍正皇帝下手狠多了。

怎么办?他只好借着闹太庙配享的由头,给乾隆皇帝把柄,争取乾隆皇帝主动放他走,甚至赶他走!

否则的话,以他张廷玉多年的谨慎,虽然是年近八十,又怎么会糊涂昏聩到让皇帝写“保证书”,保证能在他死后能和大清的皇帝们一起吃胙肉?

就是可惜了自己的学生汪由敦了。自己故意不亲自谢恩,激怒了皇帝,没等皇帝的申饬到府,他又亲自前去谢罪,皇帝震怒之余,以为是汪由敦泄露圣语,免了汪由敦协办大学士和尚书衔。

不过,没出一个月,不就把赐给自己的圆明园里的澄怀居又转赐给了汪由敦。圣眷不衰啊,也是相当于告诉他张廷玉,虽然他没配合皇帝演好君臣相得的戏码,但是圣躬清明,是不会亏待他的学生们的。

于是,他才敢在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的长子永璜刚去世,就又提出辞职。不是因为别的,自己的学生汪由敦已经恢复了尚书衔,但是协办大学士还没恢复呢,自己不走,这大学士的头衔是不会有希望的。

换言之,自己这时候闹着要退休,正好汪由敦不在军机处行走,这样也不会再给自己的学生添麻烦了。

这算是对汪由敦的弥补吧。

可惜啊,虽然这次没有牵连到他。

谁知道自己那个当四川学政的亲家朱荃获罪,而保举他的正是汪由敦,这下,不仅汪由敦受连累,自己也终于被乾隆皇帝找到机会,派了德保来抄自己的家。

其实,他张廷玉心里明白得很。也一直在期待这次抄家。

为什么三朝老臣张廷玉在最后却被乾隆抄家?插图159

主持修《明史》的他,不可能忘了张居正的下场,与其像张居正那样死后被抄家,连孩子都不堪其辱上吊自杀。不如在自己活着的时候,独自承受这一切。

果然如自己所料,一无所获的德保只受了乾隆皇帝一顿申饬,其他啥处罚都没有。

这是皇帝在维护帝王的尊严呢。

无所谓了,看似自己输了,实际上自己已经赢了,皇帝抄家一无所获,一定对自己心怀愧疚,被罢免的配享太庙的权力,早晚得还给自己。

乾隆二十年,张廷玉卒于桐城家中,终年八十有四。

乾隆五十年,乾隆皇帝随便找了个理由,又把张廷玉配享太庙的权力还给了他。

并且,一直对汪由敦重用有加,对张廷玉的子侄辈,也一直维护着。

比如张廷玉的一个族侄张若瀛,小小的九品热河巡检,却斗胆杖罚了滋扰民间的乾隆的贴身太监。

此时正是桐城人方观承担任直隶总督。他听说张若瀛闯了祸,先惊骂张某人疯了。接着为了救他,赶紧上折子参劾,借参劾把前因后果第一时间告诉了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就势提拔了张若瀛,连升九级,擢升为同知。惊掉了一地眼珠子。

理由很简单:

非太监咨行不法,若瀛安敢杖之?其人殊有家风,诚可嘉也!《啸亭杂录》

按这件事情的另一位当事人方观承担任直隶总督的时间推算,这件事大约发生于乾隆十四年至乾隆二十年之间,或乾隆二十一年至乾隆三十八年之间。

这两个时间段可都是张廷玉所谓不受乾隆看重的时候。张若瀛却被乾隆皇帝称赞为“殊有家风”,谁的家风?张英的家风,张廷玉的家风!

可见,张廷玉闹配享也好,乾隆抄了张廷玉的家也罢。倒不如说是君臣二人为乾隆十三年之后的朝政从宽向严转向而合演的,只存在于君臣二人默契中的一出戏而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好观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ptv1080.com/466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