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

北洋水师组建成军之后,慈禧就前方百计压制,扣军饷不说,还把北洋海军的军费挪用给自己办寿,别说弹药了,连做燃料的煤(或者重油)估计都不够。这样的条件怎能不败


北洋舰队就是用来吓唬人的连炮弹都不备足根本就没有打算去打仗!


炮弹不够应该不是海战失败的原因,战至最后日军撤退时,北洋海军还追着开炮,直至日军离开射程。海战期间致远舰去撞吉野是因为,致远舰是高速冲撞巡洋舰,舰首装有撞角,而吉野也是高速巡洋舰,装甲不厚可以一击而沉,因此选择吉野为目标实施撞击战术。

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

北洋水师如果携带足够的弹药,很可能在黄海海战中把日舰全打沉了,这不是开玩笑!中国海关关长、英国人赫德的机要秘书濮兰德就说过:

“如果这些大炮有适量的弹药及时供应,黄海海战很可能中国方面获胜,因为丁汝昌提督是有斗志的,而他的水手们也都极有骨气。”

事实上,在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的命中率是高于日本人的:

北洋水师?

整体命中率12% 重炮命中率5%

—————

日本联合舰队?

整体命中率6.5% 重炮命中率0%

(命中率数据来源于战后目本官方编纂的《明治二十七八年海战史》)

北洋水师装备‬精良‬,将强兵壮,从‬人员‬到‬兵器‬都‬是一支非常近代化的舰队,但是这支表面‬光鲜‬的‬舰队背后,是一个昏庸、腐朽、失败‬的封建政权,就‬是‬这个‬政府‬,连‬起码‬的‬炮弹‬供应‬都‬难以‬保证‬。

如果炮弹管够,北洋水师真的会赢!可惜我们炮弹是真的不够———海战中在镇远号上的美国人马吉芬(P.N.McGiffin)说:

海战进行大半时,镇远的6英寸炮已经发射了148枚炮弹,弹药告罄,只有12英寸火炮(有一门已经不能使用)穿甲弹大约25发,而已无一发爆破弹。‘定远’舰也处于同样的困境。再过1个半小时我们就将用完所有的炮弹,到那时只能听天由命了‬……

顺便说一句,这位美国人在海战中受了重伤,回到岸上不久就去世了。?

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1

根据日本《二十七八年海战史·黄海役》记载,黄海海战中,定远号共发射305毫米炮弹120发,150毫米炮弹100发;镇远号发射305毫米炮弹94发,150毫米炮弹148发。两舰共发射305毫米炮弹214发。定、镇两舰共有305毫米克虏伯炮8门,平均每门炮只打了区区27发炮弹。

按德国人当时出口军舰的标准,每门主炮的备战基数最少应该是50发。而两舰的305毫米克虏伯炮所发射的炮弹,只有最小基数的53.5%,即使加上剩余的弹药,备弹也达不到最小基数的60%,弹药远没有带够。

什么原因呢?

其实早在北洋水师刚刚成军之初,就面临炮弹供应不足的情况了,北洋水师1888年成军,1889年秋季在大连湾会操时,就因为炮弹没有多余储备,各舰炮弹缺乏,不得不“各船通融挪用”,才使得会操顺利进行。为此,丁汝昌还特意在发给李鸿章的电报将所缺炮弹种类数量一一开出,可从后来的实际供应情况来看,这一提醒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和大家认为的弹药普遍进口相反,北洋海军所需弹药,大部分由清朝国内供给(天津机器局东局生产),然后再由天津军械局统一调拨,原因‬就在‬这里‬————国内生产‬和‬供给弹药就很不给力!

北洋水师领取的弹药,除配补各舰外,其余均存在旅顺基地的弹药库中,需要时再由军械委员开单提取。

旅顺作为北洋舰队主要的弹药存放基地,修建有子弹库存放弹头,另有储存发射药和炸药的仓库,舰队的母港威海没有储备弹药。平时北洋水师仅在舰上储备少量炮弹,用于日常练习和会操之用。

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2

到黄海海战开战前,定远、镇远两舰仅备有305毫米开花弹249枚,平均每门主炮仅有开花弹31枚。其余都是实战中用处不大的穿甲弹(实心弹)。

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3

更耸人听闻的是:平远号所用的260毫米火炮,不仅开花弹一发没有,连实心弹也只有15发能用!再考虑其他火炮药包和引信的短缺,可以想象北洋海军当时在弹药上的窘迫。

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4

而且,即便天津军械局提供的这些数量有限的国产炮弹,质量也不容乐观。

由于技术力量薄弱,天津军械局所产的炮弹较进口之炮弹威力弱很多,以定远所用的305毫米炮弹为例,305毫米炮所用的进口开花弹弹径比是五倍,而天津产的只有二倍八口径,比进口要短得多。炮弹小了,不仅炮弹的重量比正常的炮弹轻,装药也少,相应威力也要小得多。

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5

天津军械局所产的炮弹,“其他质量问题”也很多。1891年3月,定、镇两舰所领的305毫米炮弹因铜箍太大而退回天津,当年5月,超勇号、扬威号所领的“三十七毫米哈乞开士快炮开花子各一千颗,子膛内均未装药”。当年6月,致远号所领用的“六寸径炮用铜管轧火二百支,当经该船试放两支,据称口径太小,且放时窜火”,只能全部退回————这些问题在甲午战争爆发时依然存在。

定远号枪炮大副沈寿堃海战后就指出:“我国所制之弹,有大小不合炮膛者;有铁质不佳,弹面皆孔,难保其未出口不先炸者。即引信拉火,亦多有不过引者。临阵之时,一遇此等军火,则为害实非浅鲜。

来远号帮带大副张哲溁也说:“所领子药,多不合适,亦不切备,海战‬中‬有因子不合膛而临时减药者”。

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6

国产弹药存在如此之多的质量问题,势必导致原本数量就有限的弹药在实际使用中更加紧张,还会严重影响火力的正常发挥。

我们不难看到炮弹质量对海战的影响。黄海海战,来远号、致远号、广甲号三艘巡洋舰合击排水量仅有622吨的日本炮舰赤城号,赤城号十分钟内就被打成了筛子,共被命中大中口径炮弹三十多发,但居然一发未炸,未能对其造成致命打击,炮弹质量所造成的影响,可见一斑。

——————

自古以来,后勤一直是兵家非常重视的问题。而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对后勤的依赖也越来越大。海军装备技术复杂,作战环境特殊,如果没有有力的后勤保障,战斗力会受到很大的制约。

弹药匮乏和弹药本身的质量问题,对北洋海军发挥正常的战斗力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是导致甲午战争失败的不能忽视的重要原因。


首先要说一下,在黄海海战里北洋水师炮弹不足的是部分军舰,主要是缺少定远、镇远的305毫米开花弹和平远的260毫米炮弹。而当时北洋水师这两种炮弹不足的原因很简单,库存已经被搬空了,所以没法再多带。

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7

在丰岛海战以后,北洋水师自然也是开始进行战备,而战备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补充弹药。根据《北洋水师章程》的规定,北洋水师的弹药由旅顺军械局管理:

旅顺军械局总理全军枪炮药弹一切军火事宜,稽查考核各船收发存储,由北洋大臣遴委文武大员管理。

天津军械局为水陆各军军火收发总汇之区,由北洋大臣遴委文武大员管理。

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8也就是说,北洋水师的弹药只有在需要的时候,丁汝昌才向旅顺军械局请领,而旅顺军械局负责管理弹药储备情况。为此,旅顺建有存放弹头的南子弹库,还有储存发射药和炸药的东、西库。

如果旅顺军械局的弹药储备不足的话,就向天津军械局申请,由天津军械局从库存调拨、外购或者是通知国内军工厂生产。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9

所以此时丁汝昌就向旅顺军械局发出了一份清单,要求补充弹药。

到黄海海战爆发前,丁汝昌共从旅顺领取了150发305毫米开花弹,加上舰上原有的67枚开花弹,此时定远和镇远的8门305毫米开花弹总共有了217发,平均每门炮只有22发炮弹,和原本每门炮50发备弹相比,不到一半。至于实心的穿甲弹倒还有一些,不过这种炮弹破坏力很小,在海战中基本无用。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10

而平远则更加糟糕,它的260毫米主炮仅有15发实心的穿甲弹,开花弹一发则都没有。除了定远、镇远和平远外,超勇、扬威的10英寸炮弹也严重不足,各舰的小口径机关炮的炮弹也不够。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11

但是此时丁汝昌已经没法领取到所需的炮弹了,因为不仅旅顺军械局的库存已经全部被他搬空,而天津军械局也没了库存。

受限于经费问题,旅顺军械局的弹药储备一直存在问题。其中210毫米炮弹和150毫米炮弹还好些,毕竟当时清政府很多炮台上都有这两种同口径同类型的火炮,总储备量比较大,北洋水师那区区几艘军舰所需有限,大不了让天津军械局从其他抵挡调拨一下,怎么都够用了。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12

但是定远、镇远的305毫米火炮和平远的260毫米火炮这两种火炮除北洋水师外,清朝其他地方都没有装备,因此无法从别处调拨。而305毫米炮弹除了购买军舰时随舰带回了一批外,就只有天津机器局自造的,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产量一直不高,库存一直不足。至于260毫米炮弹当时国内没法生产,全部需要进口。

所以此时天津军械局也只能紧急向德国购买北洋水师所急需的各种炮弹,但是不幸的是,由于从德国到中国路途遥远,所以这些进口炮弹要到1895年以后才到,丁汝昌是已经指望不上了。

所以在护航大东沟时,丁汝昌只能带着一支弹药不足的舰队匆匆出发。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13


谁来背这个锅呢?毫无疑问,弹药问题属于后勤管理范围,我们先来看看北洋海军的后勤体制。

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14

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负责海军后勤事宜,但他管不到旅顺船坞,所以炮弹不足只能打电报

也许是担心海军有了充足的弹药会造反,北洋海军的军舰在和平时期是没有多少弹药的,如果需要实战训练,或者海军大阅,或者实战需要,先由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发电报,向旅顺船坞营务处索要。

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15

旅顺口南子弹库遗址,这是北洋海军炮弹的存储机构,却不归北洋海军管理

旅顺口是北洋海军最重要的基地,因为唯一的干船坞在这里,负责主力军舰的修理维护,所以北洋海军最大的弹药储存设施——南子弹库,也设置在旅顺口摸珠礁炮台。该子弹库分为陆炮弹库和舰炮弹库,存储着军舰和炮台所需的各类炮弹,由旅顺船坞营务处管理。

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16

北洋机器局,这是北洋海军炮弹的生产机构,也不归北洋海军管理

如果南子弹库的炮弹存量不足怎么办?那就应该由旅顺船坞营务处打电报给天津的海军营务处,再由海军营务处向北洋机器局下订单,北洋机器局再按照订单进行生产。

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17

海军营务处罗丰禄,作为平时处理海军相关事务的李鸿章幕僚,他的权力不小,但工作有点得过且过,只管上传下达,不会去主动解决问题,更别说提前发现问题,是一个典型的“不做不错,少做少错,多做多错”的官僚,所以被称为“奸滑”

说到这里,大家已经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多层管理体制,和平时期问题不大,反正有的是时间,战时就有点误事了。因为负责战斗的北洋海军并不知道南子弹库有多少炮弹,也无权知道;负责储存的南子弹库并不知道北洋海军的弹药基数,也不想知道;负责生产的北洋机器局既不知道南子弹库的实有炮弹数,也不知道北洋海军的弹药基数;至于负责统筹安排的海军营务处,什么都不知道,更像一个传达处。

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18

北洋机器局主管张士珩,虽然很多人把海军炮弹问题责怪到他身上,但作为一个只管生产的技术官僚,他并不该对此负责

所以当战争即将爆发时,丁汝昌按照实战需要向旅顺船坞营务处发去了催要炮弹的电报;旅顺船坞营务处去南子弹库后才发现,海军这次要的炮弹量很大,而存储的炮弹在以前使用中已经消耗不少,不够了,于是向海军营务处报告差额;海军营务处于是向北洋机器局下订单,但北洋机器局表示订单量太大,超出了我们的生产能力,肯定不可能按期造好。

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19

东征营务处盛宣怀,他负责陆海军所有后勤工作,千头万绪,分身乏术

到战争爆发后,这事情就更复杂了。北洋机器局不属于海军的专用兵工厂,所有北洋军队的武器弹药都要向它索要,机器局就算全天候十二个时辰开工都生产不完,于是海军炮弹的生产过程就更慢了。而且开战后,参战军队的后勤改由新成立的东征营务处负责,海军营务处落得清闲,也不会去向北洋机器局催要炮弹,东征营务处则根本就不知道这事儿。

于是,到北洋海军得到护航运兵船队的任务时,即使开战已经一个多月了,却还是没有得到足够的炮弹。

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20

南子弹库里至今也有210和150炮弹留存

这里附带说一句,并不是所有军舰都缺炮弹,实际上大多数北洋海军军舰的210毫米主炮和150毫米副炮都不缺炮弹,因为北洋地区的大量海防炮台主力火炮就是210毫米和150毫米这两种口径,当时的陆炮弹和舰炮弹是可以通用的,缺炮弹的主要是三艘铁甲舰。

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21

右边是305毫米长弹,北洋海军主要缺乏这种威力大的开花弹。左边为305毫米短弹,这是北洋海军的现有炮弹,而且即使这种已经淘汰的炮弹,存量也严重不足

“定远”和“镇远”的305毫米主炮,本来是发射2.5倍径短弹,这种炮弹生产难度较低,但是威力较弱;两年前北洋机器局开始生产4倍径长弹,威力是大了,生产难度也倍增,这也是无法迅速完成海军订单的原因之一。

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22

禁止北洋海军进口炮弹的锅,只有户部尚书翁同龢来背了

至于“平远”的260毫米炮弹,由于全国这种口径的炮只有这一门,所以北洋机器局根本就没有生产这种炮弹的生产线,只能从国外进口,但朝廷为了省钱,已经四年不准海军进口炮弹了。

所以黄海海战后,海军上报炮弹不足问题,受到责难的北洋机器局只得大量生产305短弹提供给海军,东征营务处则向德国下订单购买305长弹和260炮弹,然并卵,当进口炮弹到来时,战争已经结束了。

所以北洋海军的炮弹为什么不足,实际上是体制问题、官僚主义问题、派系内斗问题的综合产物,实际上就是一句话:充分证明了清王朝的腐朽。


这个问题有几个解释。第一个解释是当时北洋舰队报告没有开花炮弹,结果战后,清朝政府到旅顺进行清查,在仓库里面清查出几千发开花炮弹。

不过,据当时的人员回忆,这些开花炮弹中的国产炮弹质量很差,北洋舰队不喜欢这些危险的弹药,因此很少带。

第二个解释是,当时是带了炮弹,在大东沟海战前,北洋舰队闲着没事,进行了一场实弹演习,把炮弹浪费了不少。这个姑且存疑。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23

第三个解释,就是李鸿章战争意志不强烈,不希望自己的北洋舰队损失太大,因此约束北洋舰队的战斗意志,要求不要衅自我开。这样,造成北洋舰队上下对战争放纵,警惕意识不强。

第四个解释,就是北洋舰队平时就是如此,在朗威利走后,一切管理敷衍了事,腐败侵蚀舰队的肌体,无可挽回。

总之,这是封建王朝没落时的必然表现。


清政府工业水平太低,没有维修破损战舰的能力,甚至连平常的维护都做不好; 而日本则初步建立了重工业体系,虽然不能造舰,但维修和改进的能力还是有的。
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24

比如说,在丰岛海战中,日军吉野号曾被重创,但不久又出现在黄海海战中,在黄海海战中,日军包括旗舰松岛号在内的5艘军舰都因重创而退出战斗,其余各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但经过修理后,日军基本恢复。
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25

反观清军,破损战舰无法修理,只能呆在港口中等死。此外,炮弹制造,装备升级,清政府的能力都非常低下。导致北洋海军没有可用的开花弹,穿甲弹质量参差不齐,严重阻碍北洋海军发挥。总之,工业体系没建好,多买军舰没太大用,轻伤等于击沉,这仗没法打。
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26

这里就可以说到为什么北洋水师战争的时候不带够炮弹了,实际上是他们没有足够的炮弹。到战争前夕,他们才发现没有足够的炮弹,当然不是没有人去反应,李鸿章可以说为这件事都磨破了嘴皮子,可惜没人去理他,甚至还从中阻拦。
中日黄海海战之前北洋水师为什么不携带足够的炮弹?插图27

而且除此之外,清政府还造不出这样的炮弹。所以缺乏炮弹自然就得不到补充,此时再买又来不及了。


由于当时国力原因,制造开花弹有难度,而实心弹比较容易,北洋水师主要使用实心弹,就是电视剧中的填充了沙子的炮弹,其实就是实心弹,实心弹命准水线一下穿透才有效。


纯粹就是臆想啊!北洋的炮弹是充足的,起码数量上是的。但是总体上炮少,射速有贼慢,所以。所谓的高命中率就算是真的,其实也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命中数量实在是太少了。而且,在极低的发射率情况下,中口径炮怎么可能取得10%以上的命中率。根据战后统计,北洋命中对手的绝大多数都是小口径速射炮。

以北洋最牛逼的305炮为例。整个黄海海战按照日本方面的统计,定远打了120发305,镇远是94发(一门炮打了一半就坏了),而且这个数字和马吉芬的记录是差不多的。”镇远在海战结束前半小时,还剩25发305”。也就是说,北洋的305在5小时,平均一门炮也就打了30发上下。平均12分钟一发。而镇远的150炮也只打了148发,平均一门炮一小时是15发。定远更是只打了100发,一小时只有10发!这样低下的发射率下,提命中率有什么意思?即便是5%的命中率,也只不过10发左右命中数量(有9发和10发两种统计)。样本之少,连统计学的意义都没有。再看看都命中了谁。松岛挨了两发,西京丸挨了四发,比睿三发。(日军除了松岛之外,受伤最重的就是赤城,比睿,西京丸这三条破船,赤城是炮舰,比睿是老式的炮房铁甲舰,西京丸是商船改的)。也就是说,基本都没有打中过什么像样的目标。


还是水兵训练差,开火打了近百发炮弹,沒击中几发?


甲午战争,完美说明了一件事,主将无能,害死三军,可惜了北洋水师都不是无能之辈,清朝高层太差


清朝末年,清政府非常腐败,国力贫弱,军费层层刻扣,极少的军费真正用到军队的更加少,国家军工极度落后,受到列强的封锁,弹药不足,甚至于在开战时还在用训练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好观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ptv1080.com/651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