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

按照国民政府1928年底的统计,全国部队总数大约220万人,其中中央军大概五十多万,其它都是地方部队,也就是军阀部队在北伐时加入国民革命军的,东北军有三十多万,中央军和东北军是当时全国最大的势力。当然,四川军阀部队的数量也不少,但是因为四川省内军阀林立,并不统一,所以也不能和中央军、东北军相提并论。

到1937年抗战开始的时候,国内军队已经整顿和改编,大量的地方军阀部队被缩减编制。许多地方军阀部队没有拿到多少番号,只能保留少量正规有编制的部队,其他部队都改编为地方保安团之类的部队。最极端的比如云南,一个省只有六十军一个番号,但实际上兵力超过五万人,此外还有为数不少的地方部队,以此来维系龙云的统治。华北地区的宋哲元部只有29军一个番号,实际兵力在十万人以上。

但抗战开始的时候国军数量至今没有比较准确的说法,一般估计最少的是按照整编之后的规定员额计算,大约120万人,实际上能够动用的部队数量一般估计在250万人左右,取中间数的话一般估计在二百万人左右。其中,中央军的实力有所上升,一般估计在七十万人左右,剩下的是各地的地方部队,有的军队数量多番号少,有的番号多但是军队数量不多,做不到齐装满员。

七七事变之后,华北地区的抵抗以西北军余部为主体,宋哲元部29军被改编为四个军,中央军也有部队北调支援,但主要是在山西参加南口会战,比如汤恩伯的十三军,其他中央军部队投入的不算太多,因为这时中央军正在往上海调集,准备打淞沪会战。到淞沪会战的时候,虽然号称七十万人参战,但实际赶到战场的以中央军为主,当时国军中最精锐的几个师都投入了会战。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1

中央军当时名义上有六七十万人,但分散在全国各地,比如相当一部分追击红军长征,进入了西北地区,西安事变解决之后,也留下了不少部队。所以等淞沪会战开打的时候,宋希濂的三十六师只能紧急从陕西调往上海参战。其他除了原本用于拱卫京畿的几个部队之外,也都是之后不断增调进入淞沪战场的。因为中国地域广大,调兵增援耗时费力,所以变成了添油战术。

淞沪会战前后持续了三个月,打到中期的时候,国军兵力其实就已经捉襟见肘,不得不开始增调地方部队赶来支援。但实际上赶到战场并参战的,只有极少的地方部队,比如桂系部队,四川部队赶到的时候国军已经开始撤退,所以并未大规模投入战斗,就变成了掩护撤退的主力部队。广东来的两个军则是只赶上了南京保卫战,云南部队六十军赶到的时候,徐州会战都已经快要结束了。

所以,在接下来的徐州会战中,参战的部队中,桂系部队已经在淞沪会战中被打残,只能担任辅助作用,东北军五十一军于学忠部也在南线参加防御作战,而在北线作战的主力就变成了西北军冯玉祥旧部为主体,比如孙连仲、庞炳勋部,都是较早就已投靠常公的,前期主要的打击兵团五十九军则是宋哲元部改编而来的四个军之一。川军从山西撤退下来,被安置在河南,也被临时调入五战区参战。

淞沪会战和徐州会战之后,国军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兵力不足。而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长期处在内战之中,所以全国各地除了广西之外,都没有建立起完整的预备役制度。包括中央军部队,在两次大会战中,能够用于补充一线部队伤亡的,只有中央军控制之下的几个省的保安团,比如湖北、浙江、江苏等,这也就是电影《八佰》中为什么一开头是湖北省保安团增援上海的原因。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2

虽然中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在抗战爆发时已经是四亿多人口了(实际数量估计不止此数,约在五亿左右)。但因为长期内战,所以各种制度一直不完备,除了广西之外,大多数军阀都没有建立起预备役体系和民众动员体系。因为动员需要严密的基层组织体系,而这一直是国民政府的短板。广西之所以能够建立起来,也是因为在蒋桂战争中失败之后,退回广西划境自保,保甲制度搞得比较好。

到抗战进入中期之后,国民政府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后备兵源不足,前期消耗太多,老兵越来越少,后面临时补充来的新兵缺乏战斗经验,这也是在中期以后国军对日军作战时容易出现全线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也是在此之后,国军在西南逐步建立起了保甲制,能够用抓壮丁的方式来补充一线部队了。在这个意义上说,抓壮丁虽然问题非常多,但对当时的国军来说,能学会抓壮丁,能抓到人,送上前线,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相比之下,八路军在进入抗战前线的华北地区之后,尤其是在进入敌后抗战阶段之后,因为能够迅速在新占领的地区建立根据地,建立起完整的基层组织体系,做好群众工作,所以动员能力就非常强,部队扩张的速度也很快。八路军上前线时大约五万人左右,到1940年时数量已经超过一百万人,就是因为建立了庞大的基层组织体系,能够充分挖掘和发挥中国的人口优势。而这对国军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事。


日本军国主义在战前,派出了以土肥原贤二为主的大量间谍来中国(主要是东北)收集情报,了解到中国的落后和军阀之间的尔虞我诈,武器落后,他们制定的作战思想就是以一当十,用他们训练有素的军人,来对付中国部队,二战时日军兵力最多的时候是在800万,如果加上伪日军,像满州的那些伪军,以及东南亚投降后为日本效力的军队,接近一千万左右。日军侵华的总兵力,东北地区一百余万,关内一百余万,在华大约军队250万。1937年“七·七事变”前日中军事力量相比 陆军:日本有常备师17个,约38万人,但可以三倍动员,预备役678.8万人。中国总兵力210万人,日中比率为1:5.7。日本陆军兵力数量上虽少于中国,但其训练有素,且武器装备精良。空军:日本有91个飞行中队,共2700架飞机。中国有各式飞机600架,其中作战飞机305架,比率是8:1。海军:日本有舰艇200余艘,总吨位190万吨,名列世界第三位。中国有新旧舰艇66艘,总吨位59034吨,比率为13:1。在抗战早期,日本军国主义大量的使用了三八大盖,和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俗称歪把子机枪及大正掷弹枪来对付中国军队的杂牌武器,在抗战后期,美国的参战和中国军队使用了大量的美式装备,日本才开始大量使用机枪和一些重型武器。中国军队当时的总体军事力量和武器落后,和日本大量的使用伪军,造成了国军的兵力紧张。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如:武器装备存在代差要靠人力补充;伪军大量的在等…。其实还有一条,国民党政府战略战术上的失败,一直处于被动防守,合战地点总是由日军决定,而且还乖乖的等日军调集好作战部队,调配好作物资,由日军指挥官根据自身准备情况决定开战时间,所以日本总能形成局部兵员充足,国军空有人数优势,总是处于频繁调动中,行不成局部优势。又因为国军从不敢根据日军空虚状况主动发起会战,从而日军能从容地从各地调集部队和物资。


第一当时我国处于落后的农业国需要大量农民来保证粮食供给。

第二当时军阀众多派系林立无法指挥且不能形成有效的户籍管理保证征兵

第三日军占领区占据一部分人口稠密地区再加上军事实力的一边倒导致不断召集又不断被打败


兵源是否丰富,人口是一个原因,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而是和经济有着直接关系,特别是长期的战争。短期的战争可以把所有人征召入伍,打个把月影响不大,但长期的战争只能把非常低的比例人口投入战争,大比例的人口还是要留在生产领哉的。能有多大比例的人口当兵,主要决定因素是生产力,生产效率越高的国家可参军的比例就越高。

苏德两国参战比例最高,苏联是因为美国的援助,美国向苏联提供了从军火到粮食的所有必须品,让苏联可以把大量人口从生产线上转入军队。德国是抓了各国的劳工战俘来生产,把德国的工人替换下来投入军队。美国在二战中投入500万军队,参军比例也是非常高的,只是因为美国要承担了参战各国的援助才没有进一步提升参军比例,美国是替英国和苏联承担了生产任务,让他们把人口投入军队。

日本生产力比中国高的多,本来就有更高的比例可以投入军队,再加上从中国抓了大量的劳工,可以替代日本人生产,所以日本用于生产的比例就非常低,兵源充足。而中国生产力太落后,养活那么点军队就造成老百姓吃不上饭了。八路军不得已搞了大生产运动,把大批的军队重新投入生产中才能活下去。

战争中生产力和人口同样重要,生产力不行,人口再多也没用。


看过方志,中国历史上的兵役法是,保家卫国由兵户承担,子承父业,所以花木兰替父去丛军。到了民国兵役法改革,法律宣传力度不到位,打战是要死人,人都是自私的,无利不会去,在战争年代?动愿意上战场人是少数的,只有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结合利益鼓励征兵才有效。例如民国时期卖壮丁的人,是为利益而去当兵。


国民党在中国根本就没有生存的根基,因为它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所以也是失败的最终原因。


国情不一样,民族性情不一样。


武器装备没日本的好,二战飞机坦克重机枪都有了,不再是过去旧社会那种拿刀砍杀了,拼人数作用代价极大且还不一定能赢,再还有就是国民党内部不统一,各自为保存实力不听号令


中国男性人口这么多,为什么男足选不好十一个上场,道理是一样一样的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所有的受降区内,总共接受的投降日军数量为1272023人,说明一下,这里包含越北但是不含东北,同时不包括12428人的韩籍俘虏。然而重庆政府军在抗战期间的兵力峰值,却达到了惊人的650余万人,换句话说,为了完成抗日战场上的战略平衡状态,国军必须保持五倍于日军的兵力规模!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3

所以这就是第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国力和军力的差距,造成国军的战斗力运低于日军,那就必须以数量的优势来弥补质量的劣势,这就意味着,国军所面临的征兵和补充压力,至少也是日军的五倍以上。当时的日本有近一亿人口,而中国人口的数字大概是四亿五千万,总量尚不到五倍,那么总人口的优势当然就被抵消掉了。

第二个原因,是双方的征兵制度不同,日本是亚洲第一个实行现代“义务兵制度”的国家,和平时期适龄男子必须按法律规定服役两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义务兵”,期间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退伍后自然成为了“预备役”士兵(超龄以后则为“后备役”)。如果战争规模扩大需要举国动员时,它还有第一补充兵、第二补充兵两类兵源。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4

具体规定为:所有的现役军人退出现役后都要服预备役,预备役满三年后再进入后备役。而第一补充兵和第二补充兵则是参加过军训的学生和其他适龄青年,日本人把所有的预备役、后备役和两类补充兵通通登记在册,一旦爆发大规模战争,可以按先后顺序进行动员,以补充前线部队或者新建部队。

1937年7月,日本人理论上的总兵力为4481000人,其中战斗兵员1997000人,什么叫战斗兵员呢?就是指现役官兵的380000余人、预备役官兵738000人和后备役士兵879000(没有军官),这都是经过充分军事训练的。另有第一补充兵的数量为1579000人,第二补充兵为905000人,两者区别在于年龄段和身体条件的不同。

当时日本总人口为1亿零500万(含海外殖民地),这个动员比例已经很大了,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即开始动用后备役人员了。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5

而旧中国仍然实施着古代以来的“募兵制度”,也就是当兵全凭自愿,哪支部队想招兵就在大街上摆个摊,能招多少算多少,而“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落后思想,又使许多精壮男子不愿从军,所以募兵制度是完全不靠谱的。加之国内军阀混战不止,直到1936年国民政府才试图改变征兵制度,匆忙之间只征集了50万壮丁进行训练。

当时全国的现役军队为180个师约200万人,再加上50万可用之新兵,总数只有250万人。而日本虽然现役部队数量不多,后备兵员数却远超中国,总数可达近500万人,反而在数量上超过了中国。另外,1936年新征的这50万人,基本上淞沪会战和南京会战之后,就填光了,后面怎么办?那就是强征毫无军事训练的“壮丁”。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6

(征兵旧照)

于是又引发了第三个原因,国军征来或者抓来的壮丁,一方面逃亡严重,另一方面是只经过三个月的简单训练(有的还达不到三个月),就被匆匆推上了战场。这样的单兵素质,决定着战场伤亡比例远远高于日军,一次会战下来,消灭日寇1000人自身损失至少三倍以上,于是就得接着去抓壮丁,未及充分训练又补进野战部队,如此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从1937年到1945年春,国军共征集了壮丁1355万余人,其中补入部队者仅为1169万人,可以发现,至少有200多万人逃亡或者被虐待致死,显然,日本人在这方面的损失就要小很多,其新兵补充基本能够足额到达战区。老蒋在抗战后期枪决军政部兵役署长,就是因为征、训、养、补这一条龙的新兵补充流程中,国军的漏洞和陋习太多。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7

(日军新兵补充)

第四个原因,是全面抗战爆发以后,我国人口稠密的地区很快沦陷,使国民政府失去了许多可征兵区域,比如之前丢失的东北,后来被日军所控制的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地区,许多都是人口大省,总不能去日本人的占领区征兵吧?即便到了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国军丧师失地,又损失了20万平方公里土地和6000万人口,无疑是雪上加霜。

为什么四川、河南、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在抗战期间兵源贡献数量居多呢?因为这些省份还控制在国民政府手里嘛。这其中的云贵黔等省,其实人口并不稠密,但是为了抗战,也竭尽全力了,比如第74军的师管区就是贵州遵义,因此到了抗战后期,这支王牌军其实很多士兵都是贵州出来的,因为没得选择。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8

日本人很是阴毒的,它们当然也知道人口属于战略资源,所以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也在拼命破坏中国的抗战潜力,其中一项就是大肆屠杀青壮年、战俘和疯狂抓壮丁,华北、华东的大批青壮年被抓去东北甚至日本做苦力。并且日军经常对国统区实施“清乡”和“短切突击”,也就是攻击、破坏和蹂躏,之后再撤回来,比如常德会战、浙赣会战、长沙会战都是这个目的。

另外还必须考虑第五个原因,那就是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发展壮大,也分走了一部分适龄兵源,到抗战胜利时,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总兵力也接近了120万人,以及为数众多的游击队和民兵,他们当然不可能成为国军的征兵对象。其实还有一项不得不提,那就是数量也不少的伪军,汪逆也是在跟重庆政府抢夺兵源。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9

个人感觉还得加上第六个原因,那就是国军作战指挥能力的严重低下,从战区层面到野战部队的军师团,绝大多数在抗日战争中表现的都不咋的,一方面,是造成战场上不必要的伤亡过多,另一方面,各级军官对部队的掌握能力太差,经常出现整团整营被日军消灭或者溃散的情况,俘虏增加、损失增大,那么为了维持部队的建制和新建部队,就得无节制地抓丁补充。

因此,到了1942年以后,经过五年多的战争消耗和前述的六点原因,国民政府的兵源确实达到了几近枯竭的程度。理论上说,世界各国在战争中都不会征发大中学校的学生,因为要保证一个国家战后的文化传承和社会重建,但是重庆却不得不组建“青年军”,已经说明了情况的严重程度,非万不得已,断不会出此下策。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10

中国的娃娃兵因此不少,不过打到抗战末期,日本人也好不到哪里去,由于在太平洋战场和中国战场上的巨大伤亡,以及战线的不断扩大,鬼子原来的480万储备兵源也不够用了,去掉几百万的伤亡,到投降之前居然扩充拼凑到600多万军队,总征兵数量已经突破1000万人。

那么想一想就知道其中充斥着什么货色:下到14岁上至60岁,娃娃兵和老头子也不少,身体不合格的大有人在。抗日战争,那是两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苦斗,中国人以坚忍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所付出的牺牲当然远远大于对手,其中就包括人口的代价。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11


二战时日本人口为7000万左右,中国人口为4.5亿,中国是它的6.4倍。

可是,虽然两国人口差距如此巨大,但中国始终没有讲人口差距转化为战场上的优势。国民党政府在八年抗战中屡次需要靠抓壮丁来补充军队,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12

兵员消耗远远高于日军

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实行愚民政策,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中国文盲占百分之九十。

相比之下,近代日本的统治者则重视教育,提倡“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从明治十四年(一八八一年)到昭和四十年(一九六五年),八十四年间日本的国家和地方教育经费合计共增长了十六万倍。

20世纪初,日本就普及了小学教育;日本的军校质量亚洲一流,日本的中高级指挥官基本上来自于日本陆军、海军士官学校、和东京第一高等学校,为日军培养了数万精英。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13

而中国将领中科班生寥寥无几,一天军校没有上过的将领也大有人在,甚至文盲还占据一定比例。

而且,中国的军校如黄埔军校学制只有三年,日本军校则为六年,日本军人在上陆军大学之前,还要上陆军士官学校,还有不少人上过陆军幼年学校。

比如侵华中国派遣军总司官冈村宁次,14岁就开始上军校,20岁才毕业,51岁才当师团长。

侵华日军第十一军第五任司令长官横山勇也是如此,他先是在地方幼年学校、中央幼年学校上军校,然后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之后再上陆军大学,毕业时已经26岁,50岁才当上师团长。

而中国军人20岁当团长,30岁当师长,40岁当军长的并不鲜见。比如国军名将王耀武,28岁当了旅长,30岁就当了师长。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14

这就导致中国军队将领的作战经验没有日军丰富,军队整体战斗力不如日军。在交战时投入兵力往往要多出其5、6倍才能打个平手,兵员消耗远远高于日军。

如淞沪会战国军投入兵力120万,日军20万;国军伤亡30万,日军伤亡约4万。

徐州会战中,国军参战兵力约70万,伤亡10万;日本参战20万左右,伤亡约2.6万;之后的大规模会战,参战人数和伤亡人数比例,大致如此。

八年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作战总伤亡322万人,其中死亡133万、负伤177万,其余为失踪和因病死亡人数。

根据《抗日战争8年敌我兵力损失统计》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负伤29万人,阵亡16万人,被俘4.6万人,失踪8.7万人,合计58.3万人。”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15

1931年到1945年这14年间死于战场的日军人数,日方统计结果为19万,这显然太不靠谱。

国民党军参谋总长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中公布的数字则为48万,而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则采用建国后综合统计后的数字——55万。

亦有一种说法是,日军伤亡在百万人左右。

而日军在战场上死亡一个人,中国军队就要付出四个人的代价。如此下去,中国兵力肯定紧张。

国民党实际控制区域小得可怜

虽然蒋介石在1927年就成为中国最高统治者,但是直到国民党败退台湾,中国没有实现过真正统一。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16

阎锡山、盛世才、西北三马、桂系、川系、滇系、蒙系等军阀控制着全国相当一部分地区,建立独立王国。

他们也不是不抗日,但是一部分军阀消极抗日,以保存实力为主,军队是他们的命根子。

国民党想在军阀的地盘发号施令、征兵是难事,想调动军队更是难上加难。

抗战爆发后,东北失守、华北失守,很多地区成为沦陷区。

巅峰时期,日本控制了中国东北、华北和华中275万平方公里土地,占当时全国总面积的将近四分之一;城市933个,占全国城市的将近一半,国民党自然不能在这里征兵。

抗战中、后期,国民党实际控制面积只有416万平方公里,占当时全国总面积的35%左右。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17

除了日占区、未沦陷区、军阀控制区,国民党实际控制地区和人口少得可怜,兵源也相对减少许多。

不可否认的是,抗战中后期,四川、河南、广西、贵州、云南等省也出力不小,为抗战贡献很多兵力。

抗战期间,先后有350余万川军出川抗战,约占全国出兵抗战军队总数的五分之一。

广西抗战期间出兵总计一百万,出兵总数占全国各省第二。

贵族、云南等军阀控制下的省份也为抗战出力不小。

但是总的来说,上述地区在军阀控制下,征兵不能顺利开展是不争的事实。

伪军人数较多

抗战时期出了很多汉奸,如溥仪、汪精卫、王克敏、齐燮元、庞炳勋、孙殿英等,他们不但不保家卫国,反而认贼作父、为虎作伥,为日军服务。

蒋介石还推出了“曲线救国”理论,号召那些在战场上打不过敌人,被敌人紧逼,没有退路的人向日军投降,保证日后对他们既往不咎。

如此一来,又有很多国民党将领先后投降日军,调转枪口向抗日军民进攻。

抗战期间出现多股伪军,如伪满洲国伪军,汪精卫的“南京国民革命军”“华北治安军”“蒙疆联盟自治政府”“华北治安军”“皇协军”、“华中伪地方军”等。

伪军总兵力多少没有一个准确数字,一说200万,一说150万,最保守的估计130万。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18

不管伪军实际兵力多少,都是中国人,是此消彼长的态势,他们参加对中国军队的战争,牵制了中国军队的兵力,也增加了中国军队伤亡,减少了兵源。

总之,抗战时期中国综合国力不强,国家四分五裂,武器装备落后,再加上兵役制度不合理,兵源有限,跟日军较量完全处于下风,这也让抗战打得一场艰苦。

征兵制度差异

20世纪20年代,日本开始推行义务兵役制,规定20岁以上的成年男子必须服兵役,和平时期服役时间为两年。

退役后成为“预备役”士兵,期限超过三年之后就成为“后备役”士兵。

一旦发生战争,而且持续下去,就要进行全国总动员,预备役和后备役就要走上战场,弥补战损。

除此之外,有第一补充兵、第二补充兵两类兵源根据需要随时跟进。

由于日本实行了忠于天皇和军国主义洗脑教育,以及日本人崇尚武士道精神,年轻人当兵积极踊跃。

在这样的兵役制度的培训下,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前,日本已拥有现役兵员38万人(17个师团),预备役兵员738000人,后备役兵员879000人,第一补充兵1579000人,第二补充兵905000人,合计4481000人。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14

当时日本人口为7000万,这意味着每1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当兵,而现实生活中,每6个人才可能有两个成年男子,除了中老年、少年男子和老弱病残之后,适龄男子大约是十分之一、

而这十分之一的男子,还要有一部分人维持治安、在政府部门、企业厂矿工作。

换言之,符合当兵条件的日本男子,几乎全都动员了。

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日本就开始动用后备役人员了。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初,日军大本营打算垂死挣扎,进行“本土决战”时,再次放宽了征兵年限,短时间内新建了69个师团,基本达到了成年男子“全民皆兵”的状态。

而民国时期,依旧延续了实行上千年的“募兵制”,也就是当兵靠自愿,不当无所谓。

无论是政府还是军阀,需要补充兵源的时候,贴个告示,租个房子作为征兵点,让大家自愿报名。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19

那时候的征兵文案是“一兵吃穿百十两,六品官俸一般同。”

尽管如此,老百姓信奉一句古话,即“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不是缺吃少穿、走投无路的人不会去当兵。

直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前,国民党才开始强制征兵,“两丁抽一”、“三丁抽二”,即“抓壮丁”。

这时候,国民党不能在军阀控制的广大西北、西南地区征兵,也不能在蒙疆地区征兵,更不能跑到东北征兵,实际征兵范围很小,只征了52万壮丁补充军队。

当时国民党控制的军队共180个师约215万人,再加上50万可用之新兵,总数只有260万人左右。

而日本现役和后备兵员达到400万,加上台湾和朝鲜及东北的伪军,数量远超中国,总数可达近650万人,数量上远远超过了中国。

国民党兵源紧张,体检不能严格,文盲也举手欢迎,训练两个月就送到了战场。

强征的兵,到了战场战斗力差,伤亡率高,又加剧了兵源短缺。

无奈之下,就要迅速征兵补充,素质更难保证,上前线几乎是白白送死,形成了恶性循环。

解放区占有一部分兵源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共合作抗战,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抗战发展很快,解放区范围不断扩大,也分流了一部分兵源。

到抗战胜利时,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总兵力也达到了127万人,加上民兵,不低于200万。

而解放区的土地面积占全国的将近四分之一,人口约1.36亿,占全国人口的28%。解放区的青年自然不会到国民党军队当兵,如此又分流了一部分兵源。但相比于在国民党军队中服役的人来说,这部分兵源反而能在抗战中真正发挥作用,是真正的抗日中坚。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20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21

萨沙第9654条回答。

不是说一个国家人多,就能有很多士兵的,这不是一个概念。

人口多,只能说适合服兵役的潜在兵员很多,缺不代表就能够提供大量士兵。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兵役制度是国家立足之本。

只有国家存在一个完整、高效的全国性兵役制度,一旦爆发战争才会有充足的兵员。

今天大家也许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解放军已经有30多年没有打仗,目前周边局势也比较稳定,2020年开始却要一年两次征兵。

这是中国的兵役制度决定的。

保证一年两次征兵,第一是要维持现役军队接近200万的规模,第二则是保证每年也有两次退伍的制度。

这两点,是缺一不可的。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22

保持200万规模,具有强大的兵力,可以有效增强国防力量。虽然美国奉行精兵制度,但也保持140万现役军人的规模。

另外,为什么保证每年都有大批军人退伍,而不是超期服役呢?

主要是保证国家一定的兵员战略储备。

由于每年都有大量军人退伍,万一发生了全面战争,这些退伍军人只要年龄还符合标准,是可以迅速编入部队作战的,比重新训练新兵要快速的多。

据退役人才网信息,我国预备役部队数量达到1000万人,这在全世界是数量规模最大的。正常来说,现代战争无论怎么打仗,1000万预备役也是够用了。

这是中国的根本军事制度,不可动摇的。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23

二战列强军队的强悍,并不完全是飞机大炮坦克,最关键的还是兵役制度。

以苏联为例,苏德战争爆发前苏军不过300多万规模,在第一年损失数百万官兵以后,苏军在1942年反而增加到500万规模,到战争结束更是保持现役800多万规模。

而整个战争期间,苏军仅仅战死和失踪(失踪一般是战死没找到尸体)的军人就有1000万人,加上受伤、残疾的总数高达2000多万。

要知道,苏联人口仅有1亿多人,按照人口比例来说适合上战场的成年男人不过1000万,而苏军仅仅伤亡就有2000多万。也就是说,苏联不但把年轻的男人都送到前线,连年龄较大的男人甚至部分妇女,都送到一线了。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24

甚至可以说,苏联把全国能用的人力,全部都用于战争了。

于是,苏军长期能够维持兵力的绝对优势,而德军在苏德战场最多也不过300万人,苏军则有500万以上,甚至更多。

所以在一些战役,苏德两军兵力悬殊,即便德军战斗力占优,也难以获得决定性胜利。

以库尔斯克会战为例,德军倾其所有投入了78万,苏军则投入了190多万人。

即便德军战斗力很强,歼灭了苏军86万人,自身损失36万,最终仍然无法彻底击败苏军。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25

上面说了这么多,其实抗战中国军兵力上并没有什么优势。

一来,直到1937年七七卢沟桥打响前一二年,中国还是陷入分裂中。

当时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实际只是控制了关内的一些核心省份,诸如云南、广东、湖南、贵州、四川、广西、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察哈尔、绥远以及西北各省,都是地方军阀完全或者部分控制。

蒋介石真正完全控制的只有江苏、浙江、河南、湖北、安徽、江西等少数几个省份。

由于国家的分裂,国民政府只是在自己控制区建立了兵役制度,也很不充分,毕竟北伐成功不过是1928年的事情,随后内战一直都在继续。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26

抗战打响时,全国性的兵役制度还没有建立,甚至没有全国性质的户籍制度,连有多少老百姓都不知道。

所以表面上抗战爆发时国军有190多万,日军只有几十万,但国军仅有几十万预备役部队,日军则轻松可以拿出几百万人。

国军在1937年第一年,兵力损失就很大,几十万预备役基本都用完了。

相反,日军则兵力充沛,到1938年已经迅速增加到100多万规模,还可以不断补充兵力。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27

二来,很多人认为中国在抗战时期人口多,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

抗战爆发以后,日军迅速推进,占领了华北和华中很多省份,尤其是人口密集的省份。

到1938年武汉会战结束后,日本早已控制了伪满洲国和台湾,华北、华中和华南都建立了伪政权,占据人口密集的中国省份。

相反,国军则退入西南、西北地区进行持久战,这里除了四川以外各省人口都有限。

实际上,日本控制区的人口已经2亿1000万,中国总人口不过4亿,国民政府控制区最多也就2亿人口,可以征兵的男性减少一半。

而日本其实也不是什么小国,本国人口也有9000多万人。

所以,抗战国民政府的兵力优势是很有限的。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28

三来,中国的落后。

当年中国很落后,国民几乎都是农民,在乡下耕种。

由于农业技术很烂,种地需要男性壮劳力,妇女是不能胜任的。

而为了维持基本的口粮,中国农村要留下大量男人种地,不然老百姓都得饿死。

所以,国民政府的兵役制度是三丁抽一,五丁抽二,也就是家里适龄男人有3个就出1个当兵,家里有5个就出2个,独子是不出的。

说来说去,留在家里种地的男人比较多,当兵的比较少。

这么一来,兵员就更少了。

况且当年中国农村医疗差,很多人都有慢性病,军队体检有大量士兵不符合标准,虽然勉强手下,却不能送到一线部队作战,只能留在二三线。

这样搞来搞去,兵员就更少了。


早年,对岸的电视台曾做过一期节目,比较细致的阐述过这个问题。

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点原因。

一,装备水平落后,人力资源不足。

抗战期间,敌我的装备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而装备落后,那就需要用优势兵力来弥补。

通常情况下,国军要有五倍兵力优势才能保证与日军打个平手。

虽然理论上而言,当时的中国有4.5亿人。

日本本土只有7000万,就算加上属于殖民地性质的朝鲜和台湾,也才1亿。

我们的人力资源,能满足兵力需求。

但实际上,并不是如此。因为我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匀,大体上是东稠西疏。

而抗战开始后,沦陷的区域,恰恰又都是人口稠密地区。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29

如当时的山东有近3700万人,河北约2970万,江苏3200万。

抗战期间,虽然敌后沦陷区的具体人口数字缺乏详细的统计。但粗略估算下来,怎么算也不会低于1.5亿。

比较直观的体现,就是抗战期间,敌后根据地的老百姓,养活了近百万抗日武装。而沦陷区的老百姓,又养活了100多万伪军。

这加起来就是200多万兵力了。

国民政府丢失了这么多的兵源,国军的兵力肯定就不充裕了。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30

二,民国时期,户籍制度形同虚设。国民政府也很难征到优质兵源。

整个国民政府时期,政府根本就不知道中国有多少人口。

而不知道有多少人口,那政府就不可能存在有效的兵役制度。

而不存在有效的兵役制度,那就只能募兵。

但是,以国军的军纪,又有多少人愿意为了混口饭吃而参军呢?

因此,国军当年补充兵源的手段,实际主要是通过拉壮丁得到的。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31

关于拉壮丁,蒋纬国晚年接受采访时,曾讲过一个他亲眼目睹的事情。

大概是1944年,戴季陶的儿子戴安国在路过重庆的一个院子时,听到院内有斥打声和哭泣的声音。他觉得奇怪,就进去查看。

结果,院内的场景差点没把他气死。

一个军官,趾高气扬,打骂壮丁,而壮丁则普遍饿得皮包骨头,半死不活的跪在地上挨军官的揍。其中还有年约半百的老年人。

最让戴安国气愤的是,院内居然还有已经死去的壮丁。人死了,根本没人管,只是用瓦片盖在了死者的脸上。

后来,戴安国把情况告诉给了蒋纬国。

蒋纬国亲自去看,发现情况属实,又报告给了老蒋。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32

老蒋听说后,也很生气。

因为壮丁的开销,政府是拨了款的。不管怎么算,都不可能饿死人。除非中间环境出了问题。

于是,老蒋就派人调查。

等到调查后,老蒋才知道这种事情在当时的国统区,很常见,不是个例。

通常来说,征兵署抓100个壮丁,还没有送到部队,至少会因饿死或病死而减员10人。

有些路程远的壮丁队,如从福建、江西抓壮丁到重庆,减员最多可以达到99%。

在贵阳一个壮丁收容所里,我(蒋梦麟)曾经和广州来的壮丁谈话。我问:“你们从哪里来的?”他们说:“广东曲江来的。”“你们一共有多少人?”他们说:“我们从曲江动身的时候有七百人,可是现在只剩下十七个人了!”……在这种残酷的待遇下,好多壮丁还没有到达前线就死亡了。那侥幸未死的一些壮丁在兵营里受训练,大多数东倒西歪地站也站不稳。这是因为长途跋涉,累乏过度,饮食又粗劣而不洁,体力已感不支,又因西南地方恶性疟疾流行,因此一般壮丁的健康情形都差极了!——《新潮》

据《史迪威日记》描述,国军在1942~1944年补充的新兵,平均只有53%能补充到一线部队。剩下的近一半人,不是逃亡,就是死在了路上。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33

实际上,国民政府当年拉的壮丁并不少。抗战八年,总计获得了约1405万壮丁。

如果这些“兵”,全投入到战场,兵力肯定不至于捉襟见肘。

但是,由于实际逃跑、病死的壮丁,就占了近一半比例。

而另一半补充到部队的,素质又不高。

因而,当年很多国军一线部队的实际战斗力是很低的。如一个团的实际战力,可能只有理论战力的一半。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34

为什么当年的驻印军远征军能打?

因为远征军的兵源素质高。

史迪威当年为了保证士兵的素质。曾经把新补充的1800人,直接退回了1200人。理由是这些新兵有结膜炎和皮肤病,可能会影响全军的战斗力。

另外,驻印远征军是美国人出装备,负责军事训练,英国人负责生活供应,士兵装备相比于国内的国军,可以用奢侈来形容。战斗服,作训服,夹克,内衣,毛裤雨衣,背包钢盔,防毒面具,甚至袜子,一应俱全。

伙食方面,面包,大米罐头,肉食,直接由美军后勤部门转发,直接供应到每个人,没有苛扣一说。

军饷、津贴也是由美军掌握花名册,直接发到士兵手里,没有吃空饷,克扣的问题。

这样条件下训练出来的军队,自然能打。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35

三,军队腐败,严重影响战斗力。

这个问题在第二点已经说了,这里只简单提一下。

国军部队,按照当时人的说法,一个师,仅师长的吃空饷名额就有两三百人。算上其它各级军官的吃空饷,编制的15%,估计都是不存在的。只停留在账面。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36

一线部队吃空饷的问题如此严重,战斗力能有保障就是见鬼了。

当年正面战场的大会战,国军参战部队的番号往往很多,但参战兵力按照吃空饷的数字打完折扣后,缩水严重,实际往往并不能对日军形成5:1的优势。

而这就导致了很多次会战,前期往往还能按照计划执行。但打到后期时,却因为兵力不足等原因而无法继续打下去。最后只能是以失败告终。

不要小看了军队的腐败问题。

看看八路军、新四军就知道了。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37

虽然武装装备也很落后,但纪律严明,战斗力远超国军的非精锐部队。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38

抗战时期,中国的人口数量为4.85亿左右,远远多于日本控制的1.4人口,至少是日本的3–4倍左右。

但,战争过程中,国军兵源很缺,而日本在中前期不缺兵源,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是,日本人天生喜欢当兵不成?

非也非也,有三个原因说明,国军兵源补充的难度,要比日本更大。

1、民国政府和日本的“兵役制度”完全不同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39

抗战时期,中国人口在4.85亿左右。

日本本土人口6千万左右,加上殖民地和伪满洲国的人口8千万左右,总计1.4亿左右。

从人口基础来看,中国应该更容易招兵,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两个国家的兵役制度有很大不同,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1)国民党政府从“募兵制”转向了“征兵制”。

在清朝也好,北洋政府时期也好,采用的都是“募兵制”。

这啥意思?

所谓“募兵制”,就是政府招兵,都是给出合适的工资,很多民众为了混口饭吃,纷纷选择当兵。

按照当时的士兵工资,算是高工资,足足养活一家人。

募兵制的优点是:容易招到生活穷困的人,毕竟,那是一个工资不低的职业,就像冯云祥、刘汝明等风云人物,就是为了糊口才参军的。

募兵制的缺点是:兵源无法保证,风险过大时,没人卖命。士兵没有荣誉感,打散之后,聚集不易。没有预备役、后备役等补充制度。

国民党政府结合世界的局势,意识到了募兵制的缺点,于是,准备进行改革。

从1930年策划,到1933年,出台了《兵役法》,其中第三条很重要,内容大概如此:

中华民国男子,年满18岁至45周岁之间,皆有义务服兵役。

这哪行?以前是给高工资的,现在是义务的(有补贴,但没有募兵制时多),于是,百姓很反感,他们不想听什么大道理,他们考虑的是,自己当兵了,又没有几个钱,自己家里的生计谁来管?

可想而知,大家对新的兵役法的抵制。

但,抵制归抵制,国民党政府继续强行按照“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独丁不抽”的原则行事,于是就有了“抓壮丁”这种现象。

但是,壮丁也不是那么好抓的,有些人常常故意避开,这导致了国军补充兵源不容易。

这种制度调整后不久,还没有成熟起来,抗战就开始了,所以,显得国军兵源补充不容易。

(2)日本的“征兵制”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40

日本从明治维新时候起,学习了欧洲先进的经验,他们着重模仿德国的各种制度,包括兵役制度。

日本当时采取的兵役制度是这样的,完全采取“征兵制”,每个人都有义务服兵役,一般是三年,退役后成为预备役,预备役再过三年就成为了后备役。

除了现役、预备役、后备役,还有第一补充群体、第二补充群体,这个主要就是常常参加军训的人员,有点像学生军、民兵等。

因此,当日军出现士兵缺口后,预备役统统上岗,全国的预备役上岗后,如果还是有缺口,那就有后备役再上。

如果还需要,那么第一补充群体、第二补充群体再上。

这就造就了,日本在抗战的中前期,不缺人、不缺兵。

那么,仅仅是“兵役制度”决定了国军难招人吗?

也不是,我们继续。

2、中华民国和日本国内的“爱国主义教育”完全不同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41

(1)中华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说实话,在旧社会,国民党政府的军队,军人们比较懒散,不受民间的更多待见;贪污腐败的官员非常多,让大家对政府的信心不够;对国家孩童的爱国教育没有普遍性地从小抓起;平时,对百姓的爱国主义思想引导也很少。

因此,当战争发生的时候,大家主动参军的意识就没有那么强了。

强行抓壮丁,带来的是更多民众的内心抵抗。

虽然,在后来的抗日战争期间,国军做了舆论的宣传和引导,让很多民众有了保家卫国的思想,但只是一部分人,很多还是比较被动。

这也是,抗战时期缺少兵源的原因之一。

(2)日本的爱国主义教育,当时做得很早很成熟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42

日本的爱国主义教育,从孩童起就开始了。

当时的日本孩子们,不仅从书本上学习爱国的知识,而且在平时,也掺杂了很多的“防御进攻”的军事游戏,让日本的小孩从小就有“参军光荣”的思想。

学生的军训,则是长期持续。

这一点,显然有点借鉴曾经德国的那一套教育,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和军事训练。

很多事情,从娃娃抓起,就会容易一些了。

日本后来全面侵略中国,日本国内却又美化侵略,愚弄民众,鼓动和号召更多的人参军,甚至出现了“为国献身”的妇女团。而适龄男子,如果是预备役和后备役没去参军,都会被社会不容,第一补充和第二补充群体也会积极响应。

基于此,日本征兵时,遇到的抵抗要更少一些。

所以,感觉兵源充足一些。

3、战争损耗情况影响兵源补充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43

(1)抗日战争期间,双方的伤亡情况

日本在抗日战争期间,总共死亡了多少人呢?

有三种说法,一是国军统计的是109万人,日本官方说死了54万人,而日本著名学者伊藤正德根据靖国神社、军事资料等参考,认为日本在中华大地死亡了78万人左右。

《中国抗日战争全记录》书中认为,日本的权威历史作家伊藤正德的数据比较客观。

那么,中国军民死了多少人呢?

据官方统计,在持续14年的抗日战争(1931—1945年)后,中国军民总体伤亡高达3500万人(其中死亡210万人),军队伤亡在380万左右,死亡人数超过200万人。

如此看,中国军队伤亡率远超日本军队。

这样的情况,就让日本的兵源补充情况,相对好过国军的兵源补充情况。

(2)日本占领的地方多,影响了国军的兵源补充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44

日本在九一八后,就占领了东北三省,国军是没有办法从这里征兵的。

而重度 沦陷在日本手中的省份还有6个:热河省、察哈尔省、河北省、山东省、江苏省等。

这些省份的城市,基本被日本控制,不容易征兵。

部分区域沦陷于日本手中的省份有:广东省、广西省、浙江省、河南省、山西省、安徽省、绥远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福建省、云南省和贵州省。

其中,云南和贵州只有4%左右的土地,被日本占领过。

这些省份,虽然可以征兵,但还是打了折扣。

除此之外,还有五个直辖市沦陷,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南京、青岛,只有重庆没有沦陷。

这几个城市征兵,那不是一般得难。

完全没受到日本炮火侵袭的,只有八个省份:陕西省、四川省、西康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省、新疆省、西藏自治区。

因为日本侵略的地方太多,这就造成了国军征兵的困难,这也是为什么四川征兵比较多的原因,因为战乱没有波及,相对好征兵。


日本也不是没有受到兵员紧缺的困难,在1941年的偷袭珍珠港后,太平洋战争开始了,日本对军人的需求量大增,损耗也渐渐变大,因此,部队开始缺人。

于是,日本降低了部队的征兵标准,十几岁的娃娃增多了,四十以上的中老年人也增多了,河头也不再限制了,单兵素质速速下降了。

正所谓,天狂有雨,人狂有祸,太过狂妄的日本,在和众多国家作对后,慢慢走了下坡路,最后,在美国两颗原子弹的轰击下,在苏联启动了“八月风暴”后,投降了。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45

扯远了,回到问题开头,为什么中国人多,日本人少,国军反倒兵源不足呢?有三个原因:一是兵役制度不同,二是爱国主义教育和军事文化教育执行的不同,三是日本占领的地方不少,给国军征兵造成了一定困难。


因为当时中国没有合格的兵役制度。

同时,国军军队的素质普遍很低,大多都是文盲,既缺乏武器,也缺乏足够的军事训练,必须以数量去维持,这就是1944年兵员600多万的原因。

为什么驻印军能打?

因为用的美国武器,军饷发的美元,没有空额,训练足够,伙食达标。

建议,你去查一下,国军兵役署中将署长程泽润为何被委员长枪决。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在战争初期,国军在正面战场上无法有效抵挡来自日军的进攻,因此在开战不到一年内我们就基本上丢掉了很多重要地区,而这些地区本身就是属于当时的人口稠密地带。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46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前,中国的人口总数大概在四亿五千万,虽然没有一个较为准确的统计数据,但这个数字还是可信的。只是很可惜,在抗战前期我们所丢掉的领土上就有大量的人口,所以国民政府能够征召的人口数量其实都非常有限。

抗战期间,我们中国全部沦陷的省份一共有九个。

其中台湾早在中日甲午战争结束以后就割让给了日本,而位于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华北的热河以及察哈尔,也在全面抗战爆发前就已经沦陷了。全面抗战爆发以后,河北、山东和江苏又先后沦陷,这九个省份是全部国土都沦陷。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47

不管是国军,还是我党的敌后抗日武装力量,都已经失去了对于这些地区所有城市的控制权,而这还不算上那些部分沦陷的省份,当时河南、山西、安徽三个人口大省领土有80%以上都沦陷,而浙江、广东、湖北这些富庶地带,也有50%以上的土地沦陷。

也就是说,在开战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我们就丢掉了所掌控的大多数人口稠密区,这则导致东北、华北乃至于华南的国军在正面战场上面对日军之时,基本无法组成有效防线。在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的时候,国统区和我党的游击区所能够有效控制的人口,还不到抗战前总人口4.5亿的一半。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48

根据重庆国民政府在1942年所公布的统计表,他们仅仅只能够从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北等几个省份征召士兵,而本来云南、贵州等偏远省份的人口就并不算多,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兵力总是会显得有些捉襟见肘的主要原因,毕竟我们当时尚且能够控制地区的人口,根本就无法满足前线战场的兵力补充需求。

在抗日战争结束前夕,国军的人数达到了430万人,而我党的军队也从抗战初期的4.5万人,发展到了142万人,从中可以看出失地的逐渐收复对兵源的影响力有多大。

其次就是因为日军在沦陷区,以及他们所建立的伪政府统治区一直在进行高压统治,他们动不动就展开各种规模的扫荡,大量屠杀这些地方的青年劳动力,当时山西、河南、山东、江苏等多地都有不少受害者。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49

至于相对而言被日本控制力度比较强的东北地区,日本则大量抽调了当地的劳动力,给自己修建防御工事以及军事基地,因此我们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能够征召的人口数量也同样非常有限,毕竟人口被消耗、利用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

除此以外,国军在正面战场上面对日军之时损耗也是极其惨烈的。

在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国民政府所能掌控的正规军数量为180个师超过200万人,但在抗战前期的一系列大型会战中,国民党军队的损失都非常惊人——淞沪会战我方的损失超过了30万,虽然击毙了六万日军,粉碎了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但是上海沦陷,我方损失更大也是事实。

而在随后的南京保卫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徐州会战,以及兰封会战中,中国军队的损失总数量达到了80万左右,之前国军进行整编整训的精锐部队已经大部分消耗殆尽了。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50

在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以后,我们已经失去了绝大多数人口稠密地带,再加上日军进攻从没有停止,那些被征召起来的壮丁有的时候刚刚训练一周的时间,就得拿着枪上战场,这样一来损失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更大了。

而在抗战进入中后期的豫桂湘战役中,国军的伤亡人数也超过了50万,这是国军在正面战场上的第二次大溃败。当时短短八个月的时间,我们便损失了四个省会和146座城市,丧失了超过2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6000万的人口,而这个时候还在重庆国民政府掌控之下的总人口数量恐怕不会超过1.5亿。

所以在抗战中后期以后,虽然全球范围内的反法西斯战争形势一片大好,德国和日本的战败已经成为了时间问题,但是在中国的正面战场上国军依旧显得不堪一击,反而是我党所领导的敌后武装部队,逐渐扛起了抗日的大旗。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51

当时根据在抗日战争结束以后,国民政府在1947年所公布的统计数据:在抗战期间国军的作战消耗总人数达到了3227926人,而我党的敌后游击部队的损失也超过了40万人,如此庞大的军队损失毫无疑问是非常惊人的。

而这就是为什么在抗日战争中,我国的人口是日本总人口的4.5倍,但是一打起仗来,我们的军队总是显得捉襟见肘,想要防御哪里都做不到,布置的防线往往都是千疮百孔的深层原因所在。

更别说在国军内部还时不时有贪污腐败、军粮不足、物资供应不上,士兵天天逃跑等一系列恶性事件发生,总得来讲以当时国军的整体作战能力,能够在正面战场上拖住日军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

贫富悬殊必然违背民意!

从而使国民党脱离群众,

又因日寇扶植的伪政权,

以及日寇残暴殖民统治,

势必影响到抗战的兵源!

内忧外患必然影响抗战,

所以政治路线非常关键!


主要的原因还是兵员素质和武器差距太大,平均六个中国士兵才能换死一个小鬼子。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52

一直以来,哪怕经历战乱,中国人口也比日本多。到新中国解放前,因为一直是战乱状态,人口普查难以统计,约定成俗的说法是4.5亿人。因为1900年庚子国变,八国联军进北京后,逼着清朝赔款,总数是4.5亿白银,洋人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一人一两白银赔给他。

到了1953年,新中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是5.8亿!二战时期,日本人口是7000多万。哪怕到现在,也只是1.26亿。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53

虽然我们人口比日本多几倍,但国力却比日本差太多,从清朝甲午海战开始,就全面落后日本,不管是经济也好,工业也好。日本在明治维新开始就进入飞速发展,能自己造枪炮,飞机军舰。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54

虽然他们的枪炮,被欧美人鄙视,甚至他们的坦克也被说成是豆战车。但好歹他们有自己的军工系统,而抗战时期的中国,人均一把枪都做不到,更是缺少火炮,遇到脆皮豆战车都没用克制的武器。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55

国军中,除了嫡系部队,川军等杂牌军平均三人一条枪。八路军129,1937年全师三个团9367人,只有步枪3412支,马枪724支,驳壳枪539支,合计4675支,步马枪子弹平均10发,驳壳枪子弹平均5发。没枪的人就用红缨枪,大刀片子。枪不够,子弹少,没有自己的军工系统,更别说火炮和飞机这些战术武器了。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56

而日本虽小,却紧随欧洲进入工业时代,能自造完整的军工系统,不担心没有枪支弹药。性能也比汉阳造优秀,我们的战士缴获一把三八大盖,都是大功一件。在武器装备全面落后的情况下,只能拿人命去换取胜利。开战前鬼子飞机大炮炸一遍,就能让我们牺牲不少士兵。所以再多的兵源也会觉得不够用。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日本人从小就接受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教育,导致日本人作战很顽强,战斗意志和八路军有一比。国军在战斗意志上就差的远了,有大规模险恶国军投降,却很少见日军俘虏。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57

日本集全国之力投入到军国主义,从上而下的向外扩张思想,以参军为天皇效忠为荣,陆军严格按照德军来模仿,大部分士兵都是在军校培训之后才会投入战场,要求严格,作战能力极强。

反观国军,腐败是众所周知的,不是腐败,也不至于会跑到岛上。除去少数部队,更多的是拼凑而成,抓壮丁更是常规操作,把没经过训练的就投入战场,哪怕再多的人也不够填坑。

相对于亚洲其他国家,鬼子走的是精兵路线,日本陆军单兵主要装备一顶90式钢盔,一把三八大盖,120发子弹,刺刀、两枚97式手雷、水壶饭盒等。我们的战士人均一条枪都满足不了。没枪,再多的人也没办法。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58

装备不行,身体素质也比鬼子差。别看日本人矮,但是他们比看起来高大的中国人壮实,因为他们吃的饱,也有力气去训练。

我国电影中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日本人身材矮小,弱不经风,而中国的壮汉大都人高马大,身体结实。但是现实很打脸。二战时期日本士兵的身体素质普遍较好,这都得益于他们的伙食。日本士兵经常吃特定的罐头,部队供应的有鱼肉罐头和牛肉罐头,而且没到一地都扫荡粮食,自然他们也饿不着肚子。中国军队由于物资紧缺,粮食经常不够吃,还经常会遇到鬼子的大扫荡,一直吃不饱,哪能有力气打仗。在网上搜一些老照片,当时的中国人里找不到几个胖的,想得三高都不可能。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59

前面说过,鬼子都是经过军校的训练才会投入战场,甚至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就接触军事训练,在作战技能方面都比咱们厉害。然而抗战时期的中国还是农业社会,大部分士兵本就是土里刨食的农民,很多士兵没有经过基本的训练,就这样就直接上了战场。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60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61

有外国记者的真实记录,在拼刺刀的时候,多是三个打一个,一个死死抱住鬼子,另外两个趁机补刀。这种打法牺牲很大,有数据是拼刺刀7个中国士兵才能换死一个鬼子,这也是没办法 的办法,这时候就不会嫌人多了,只会嫌自己人少。

日军侵华最多时候是200多万只,挂掉了大约48万只,

国军部队维持在500万左右,作伤亡322万左右、病死40多万,总共损失360万左右。

这样悬殊的伤亡比例,有怎么会嫌自己人多呢?蒋介石自己都是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十万青年十万兵。知道自己的差距,只能靠人民填。

就说八路军,情况也不是太好,百团大战后,八路军扩编,把原来战斗力强的老红军分散到各部队带动新兵,间接的也影响了战斗力,加上比国军更是缺少弹药,也付出了极大的牺牲。1940年10月的关家垴战斗,八路军以10个主力团去打敌军600人的冈崎大队,结果非但没被消灭冈崎大队,八路军385旅反而差点被打垮了。

在武器装备巨大的差距面前,落后的一方只能付出极大的牺牲才能获取胜利。

为在民族解放的战争中牺牲的人们致敬。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62


多灾多难的中华民族,由于满清三百多年的统治,把中华民族的农耕文化和资本主义萌芽都给倒退了,几百年的闭关锁国策略让我们落后于时代,以至于思想发生了错误的判断。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63

日本侵略我国,准备了一百年,东北的日本开拓团,进入内地的特务到处都是,甚至测绘出了我国地图,入侵中国的日本军队在装逼备和训练上也是下了几十年的功夫。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64

而我们那,思想是坐在屋里想像,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几乎所有的分析人士都认为中国最大的优势就是地大物博,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而且人口众多。反观日本,那是远远不足日本的,地狭人少,根本无法支持长期作战,所以只要中国去跟日本人耗持久战,那么最终的胜利肯定是属于中国的。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65

但是当战争真正爆发的时候,人们才发现,情况并不是这样。因为日本当时已经实行了预备役制度,而中国因为长期处在军阀混战状态,所以除了广西之外,其他省份都没有实行预备役制度。所以兵源储备很紧张。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

淞沪会战爆发之后,国民政府几乎将自己所有的中央军精锐都全部投入进去了,之后又陆续投入了广东来的粤军,广西来的贵系部队等地方部队,但是持续了三个多月之后,国军还是全线崩溃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军的后备兵员补充不上。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66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67

在抗战爆发之前,全国只有广西实行了全民兵役制度,所有16岁以上60岁以下的男子都经历了军训,成为了预备役人员。这也是原本只有第七军一个军的桂系部队能够在战争爆发之后迅速扩编到4个军的原因。

其他地方部队就没有这种情况了。比如中央军当时在淞沪会战中损失惨重,兵源补充只能从地方保安团抽调,主要是当时已经被国民政府控制的湖南,湖北等地抽调而来。这些后备兵员到达战场之后,再被分批补充到前线的部队。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68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69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

现在一般都认为,抗战爆发时全国的部队总数应该在130万人,也有的说法认为是200万人左右。这其中既包括中央军,也包括地方部队。而这些有经验的老兵,在经历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之后,就基本上消耗殆尽了。

所以战争进行到1939年的时候,国军部队就表现出了和之前完全不同的战斗力和作战水平。在武汉会战结束之前,国军还有能力在局部地区发动反攻,而在武汉会战结束之后,国军就只能被动防御,而没有能力主动反击。

也是在这之后,国民政府才不得不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强行征召老百姓参军上前线,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拉壮丁。尤其是在大片国土已经沦丧的背景下,国民政府所能够实际控制的领土和人口都已经大幅缩减,从而只能强行抓壮丁,来补充在前线受到损失的部队。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70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

这就是说,即便一个国家名义上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如果没有进行工业化的改造,国家实际上也没有能力动员这些资源来服务于自己的目标,尤其是参与战争。只有国家能够有效的控制和动员这些资源和人口,才能把他们变成自己的战争资源。

国民政府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基层社会自从晚清以来就已经完全崩溃了,而国民政府也没有能力重建。我们现在都说皇权不下县,国内政府的情况还要更惨一些,在许多省份实际上连县都到达不了,更不用说县以下了。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

所以当时的国民政府不仅无法有效的动员全国老百姓参军抗战,实际上也没有能力在自己控制的范围内,通过征税来获得资源,支持战争。当时人们所说的中国的优势其实都只是纸面上的,国民政府并没有能力有效地动员和使用。

中国比日本人口多那么多,为何抗战的时候国军还是兵源紧缺?插图71

反过来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八路军和新四军能够在各个抗日根据地内,通过减租减息来动员群众参军,对八路军和新四军所到之处,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重建地方的基层组织体系,把当地的老百姓都编织进自己的网络里,这样也就可以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根据地内的人口和资源。

小日本亡我之心不死,我们要准备好未来的战争,未与募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好观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ptv1080.com/802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