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急于求成,反而误事。
你换帖的频率太高了,太快了。我们学习书法必须深入进去。对某一家某个碑帖吃透,读懂。对它的笔画特征,它的结构特征,了如指掌,做到胸有成竹。
你所达到的水平应该是这样的:比如你写柳体,临帖时写的特像,背临时也应该特像,紧接着你去创作一首诗,或是一段话,你的作品的所有的笔画特征和结构特征,应该都具有柳体的韵味。这个时候才能说明你对柳体完全掌握了。
接下来你就可以去临摹其他的书法家的作品,比如说颜体。经过这样广博的学习之后,你就能够融会贯通。
融会贯通的目的就是将自己喜欢的笔画,融入到一个汉字中去。比如说你喜欢柳体的横画,喜欢颜体的竖画,把它们写到一个汉字中,成为你自己的东西,创作属于你自己的风格。
书法大师们的学书经历,是我们的榜样。林散之先生说,16岁开始学习楷书和魏碑。30岁开始学习行书。到了60才可开始学习草书。我们有这样的魄力和耐力吗?
如果你有,那么你就成功了。
三年了,水平不错!还是不够老诚。再练一体来定格!书法不能自成就只能原步!
分享我的经验,千万别让”守一家”蒙蔽双眼!你已入欧楷,此路难通!如果喜欢二王一脉,可从赵孟頫开始,楷行草皆修,楷兼习智永、褚遂良,行参习李邕、圣教序,草从智永、十七帖起。”补不足,损有余”是习字修行的金科玉律,到大海里畅游,才能体验海阔天空,鱼跃鸟飞的快乐!
你这种练法,3年能写好那是天才。别人临帖一个贴临3年,你临帖一年一个,贪多不消化。还是建议找个自己喜欢的体,从现在开始下功夫临上3 5年。在这几年里可以穿插着写写行书 草书。如果3 5年后唐楷出现了瓶颈,没有长进,就再临3 5年。按这个方法临上二十三十年,看看还有瓶颈没有。我写了十几年楷书,和古人比,也就是个小学生的水平。学习书法不能急功近利,要慢慢的长期坚持临帖。要想成为真正的书法家就要临一辈子帖。
帖临得再好都是别人的,书法是要写出自己的风格,永远不是抄袭,打开作品一眼就认出是你的,是别人学不到的,才会有人敬慕。
学习书法讲究的是一种对行的掌控,而且需要有自己的思想在里面,形成自己的一种风格,。练字时不能一味的去模仿,需要用心去体会,每一个字每一个字的书写,体会它们字里行间的变化,每一笔在不同地方落笔的感觉,自己手中的笔的轻重缓急,都会在纸上留下怎样的文字。而且还有将练字当作一种快乐,在书写好每一个字的时候,都有一种自豪感。
首先从三种字帖选一种你最喜欢的,喜欢是第一位的。就好比谈恋爱,你不喜欢她,这个恋爱怎么能谈下去。选好字帖,经年累月练下去。你一定能够成功。
我和你走过同样的路,路子走错了!错在哪?柳公权玄秘塔装饰性太多,不宜学习;欧阳韵的字过于算计,过于理性,一入欧字,如同掉进了汪洋大海,爬都爬不出来,赵孟fu的字妍美流俗。所以,这三家的字不宜学习。我这几句话,一般你听不到。
你现在立即换帖,可以写《智永千字文》中的楷书。
信不信由你。
书法学习分入帖和出帖。初学者在入帖时不够用心,分析结构不仔细,笔画功夫不到,急于求成。你写成这样非常好了!未来几年专注一个书体,研究透,模仿仔细。我由柳体转练赵体,也学王羲之,不得精髓也是心急!这里请大师们指点!第三幅是硬笔书法!
临汉碑吧,马上柳暗花明!
我感觉,你这三年一直是照着字帖抄写的,根本就不是在练书法。缺少了一个最重要的训练环节,那就是:基本功训练。而且不知道什么叫临摹。
据我所知,99%的初学者不注重基本功训练,都是直接临帖,而且把临帖错误的理解为照着字帖写……结果,一念之差,谬之几年,抄帖千日,不得法度。
科学系统、正规专业的训练程序是:书写姿势→执笔方法→笔法动作→笔画→结字法→临摹…如图:
△本人教学程序(课题研究成果)
如图所示,从哪里起步,目标是什么,一目了然。每个步骤之间是工序关系、因果关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显然,直接临帖属于中途上下车,怎么能练好呢?
那么,什么是基本功呢?主要有三个训练科目:
一是,用笔手法。采用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非常关键!
可是,99%的人对此不屑一顾,误以为“把笔无定法”,于是,怎么舒服怎么拿,殊不知,错误的手法习惯相当舒服,却不知道写不好的原因是由于执笔姿势不对,直接影响了运笔动作不能正常有效的发挥。
如果采用的是假冒伪劣的“五字执笔法”,或者是大把抓式的,只用腕子不用指头,导致很多笔画的起止处细节做不出来,无奈之下便附加一些修饰性的笔法动作去描画,造成质感不好、神采不佳。如图:
按常理,写小楷主要用指法,枕腕;写中楷用指法+腕法,悬腕枕肘;写大楷用指法+腕法+肘法。这是行规,也是专业化的标志,谁不情愿这样做那是另外一码事儿,组是心里必须要明白。如图:
△本人教学示范一一小楷书写姿势
△本人教学示范一一中楷书写姿势
△本人教学示范一一大楷书写姿势
二是,笔法动作。中锋、侧锋是两种笔法形式,中锋易出圆润形态,侧锋易出方角形态,这是小常识。迷信“笔笔中锋”,排斥使用侧锋,其实是不对的!
单就楷书而言,有的是以中锋为主的,有的是以侧锋为主的,有的是中锋、侧锋并用。比如欧、颜、柳、赵,都是以侧锋法为主的,绝大多数笔画可以轻而易举的一笔完成,相反,如果用中锋法去写,肯定要画蛇添足,那就不是书写了,是画字。
怎么知道原帖用的是什么笔法动作呢?很简单,在练习笔画之前,必须要熟练笔法动作,通过画写各种各样的线段练习控笔能力,同时,掌握指法、腕法、肘法的协调性。重点了解中锋、侧锋与线条质感的关系。
实验证明,进行笔法动作练习时,只用中锋法画写线条没有用,而掌握侧锋法特别重要。如图:
△本人教学示范一一笔法动作
三是,笔画写法。据我所知,古帖多是小楷、中楷,没有大楷。
小楷是日常应用的手写体规范字,注重书写性,追求自然美。
中楷是特殊场合使用的碑文体(刀刻字),近似现代印刷体。
当今书法界有个现象,很多人主张初学者起步入门练大楷。试问:古帖中没有大楷,你取的是什么法?以欧楷〈九成宫〉为例,原帖字体2厘米左右,笔画粗细像牙签似的,怎么“调成中锋”,“上提下按再兜回来”,“跪笔弹锋”?欧阳询能这样写吗?动动脑子好不好!
我认为,临摹古帖必须要忠实原作,不管放大几倍写,笔法动作不能篡改!
简单说一下临帖。临帖是习惯说法,指学习范本的方法,确切地说叫临摹。因为,传统的临摹方法有临帖法、摹帖法两大系列,具体操作方法有十余种,如:单勾法、双勾法、填勾法、描红法…等等。每种方法功能与用途都有独到之处,需根据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运用。比如,解决笔画写法用双勾法+填勾法;解决笔法动作和字体结构问题用单勾法+扩描法。
照着字帖写叫对临法,属于临帖法当中之一,主要用于临摹前读帖,借以解析笔法、字法,或进行模拟创作练习的时候,以其取法。
照着写是有要求的,必须在熟练掌握笔法、字法之后进行,并且是近距离对等临写,原帖字体多大就写多大,便于校验正误。对于初学者来说,没有扎实的基本功,不宜采用对临法。
临摹训练正确的作法是:
第一步先读帖。
第二步用摹帖法熟练笔法、字法。
第三步用对临法精研细节。
所以,事先要熟悉各种临摹方法的功能性及其使用方法,并且有针对性的选择应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训练效果。如图:
△本人教学示范一一摹帖法
总之,凡是效果差、进展慢,遇到瓶颈不知所措,主要原因是,由于训练方法不对,导致书写技法错误。如果不先学习书法基础知识,不知道应该怎么练?误以为买本字帖照着写,而且放大几倍写。执笔姿势不规范,笔法动作不正确,临摹方法不科学……99%的初学者都是这个问题。
提醒初学者,想真正的学好书法,正确的作法是:必须要先学习书法理论基础知识,了解书法技术原理。尤其要明白练习书法是有操作规程的,必须按照科学系统、正规专业的训练方法,一步一步的练,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要违章作业。
建议从头再来,拿出两周的时间专门练习基本功。重点是:执笔法→运笔法→笔画。这是练好书法的前提条件。
你遇到的不是什么瓶颈,而是观念一开始就错了。
错的是你不该几种书体都练,应该只练一体,十年内只写一种书体足够了,千万别贪多,利用更多时间,多读古典书,多欣赏,多比较,多思考,练书法就不会有瓶颈了,每天接触新的知识,因为字是靠学问滋养的。
我认为,你应该从自身定位你的书学观,概念应该建立书学的文化内涵上,气质上,这样会让你眼前一亮,越探讨下去越有意思,就越明白怎么去做,不存在什么颈瓶的说法。
字不是靠死临死练,更不是玩技巧,字是靠文化,学养的烟火去滋养的一种艺术,死临苦练,不思考,不读书,会越临越匠,越写越俗气。技巧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一过程,终点是在学问上,气质上。
字不是越靓越好,也不是笔法越精练就越美。相反会更匠气,骨孑里更俗气。
好的字,应该是文化内涵深,天眞活泼,有强烈独特的个人风格,有书卷气和高贵的气质,朴拙耐看才是好字。
三年的书法只能说还可以吧!
你说自己先柳后欧再赵,是的,从你的作品里可以看到欧,也可以看到赵,至于柳的气息绝无。
你的赵孟頫不错!没有看到你的柳与欧,当然我说的是欧楷,我不喜欢欧的行书,虽说被古人列进天下十大行书之列,可是欧的行书几乎是欧楷的连笔,不值得学习。
我的建议是,或许你潜心修炼楷书,比如你自己说的柳公权,欧阳询都可以,不过需要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如果不能保证自己静下来,不妨直接练行书或是草书,行书可以选《圣教序》,也可以选赵孟頫的行书帖,还可以学陆柬之的,智永的,自己颜真卿的,总之看自己的爱好吧!感觉自己可以接受的话,也可以练草书,这样可以变通一下心情与感觉。
心太急,换帖太快。建议静心学一种,练13年再说。
练毛笔字三年,能写成这样,已经很不错了了,遇到瓶颈也很正常,没必要过分忧虑。在写三年里,你涉猎了柳、欧、赵三体,学得较博。可以说,你这三年都是在摸索的阶段,在走马观花地学习,还不知道自己适合学习谁的书法。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是因为性情会影响一个人对字体风格的喜好,所以你先要弄清楚自己比较钟情于哪家书法风格,再进行选择学习,先把一家学精、学透,再考虑博学。
从你的书法作品看来,我认为你倾向于喜欢赵体,可能这也是你最后练了赵体的原因。无论写字还是画画,一定会有瓶颈的阻碍。遇到瓶颈,证明你的眼光和要求都提高了,所以每次遇到瓶颈都将是一次突破。
你的问题是博而不精。不要急于求成、囫囵吞枣,要先精学一家,才能获得博采众长的水平,才不容易陷于迷茫。
你好!没人邀请回答,从你临作看,你对书法的态度打动了我,三年练字,我信的。 你应该是自学,没有老师指点,所以我还是忍不住要说。
你运用毛笔书写已经非常熟练,写得也蛮好,如果要求不高,你就这样写,比起大多数人的毛笔字已经好多了。但书法有法,你还不完全得法,似乎是用自己的方法在临帖。虽然临的不同字帖,但一看便知出自一人之手。这样下去,你再连三年恐怕也进步不大。
一要把握细节。你临的三帖,基本上是一种笔法,没有吃透字帖的精要。要注重细节,通过认真读帖,点画的起笔、收笔、运笔、提按、顿挫等,细心观察和体会。同时临三帖也有好处,可以相互借鉴,通过比较,明确三帖点画笔法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你也可以主攻一帖,笔法是通的,掌握了一帖之法,就可以运用自如。
二要抓住重点。古人说:笔法生笔势,笔势生结体。掌握了正确的笔法,结体也须用心。你的字活,不死板,这是你的优势,但要注意“意在笔先”,落笔之前,字的整体框架,空间布局,点画之间的呼应关系,要尽可能记在你的脑海里,而不是随性发挥,不能看似临帖,实际是在写自己的自由体,这是典型的不入帖。
三要反复比较。字帖里相同的字体也会有不同的写法,要进行比较,找出共性规律;自己临的同一字,也会有差别,进行比较,找到规律性的东西,不断纠错,从而掌握所临字帖的特点和风格所在,进而起到举一反三之作用。谢谢!
学书法不能着急,要慢慢来,更不能强求自己学某位书法家的字体,先学好间架结构,再逐渐进入临摹阶段,看哪个字体适合自己再进行练习,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就能发现自己的长处与缺点,走到十字路口时可以停下来仔细琢磨,换换脑子在行习字,也可以把你的以前的作品挂墙上审视一翻,把不好的记下来就能找到出路。
你三年就学了这么多大家的作品,确实换帖换字体有点频繁了,本人三年最多也就只学一家的笔画,偏旁而已,也许是我愚顿。可能每个人对学习的要求不同吧,下面两张是我写的大家多多指教。
学书法,从一字体入手,沿其渊源向上追溯,这是一条经千百年验证的正确道路。
但是你显然不清楚自己要干什么,怎么练。由柳到欧没错,柳字融颜字、欧字之长,这条线没错。
但之后又转而学赵却出现问题。赵孟煩是宗二王没错,但你在习唐楷后,何不直接上溯魏晋?
学书法一定要系统,沿一条脉络彻上彻下,这方是正途。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看了你的字,按题主所说有三年之功,有点惊讶, 不是惊讶写的好,而是太过于差强人意,根本就没有三家的任何迹象,看着就像写硬笔书法,甚至还不如。
柳楷的骨力遒健,结构劲紧,欧楷的严谨险峻,赵楷的字体流畅,没有一点能够做到,其实不是你的瓶颈到了,而是你没有用心去临帖。
最基础的笔画与间架结构都没有做好,所谓三年时间确实白费力气了。建议从头来过,先练好笔画和结构,柳和欧的笔画严谨一点,建议从这两家之中选择择一家来好好练一下笔画与结构。打好基础再说吧,你的字可以说没有任何的基础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