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

先给一个肯定的回复:明朝靖江王有字辈。

但由于他们并非开国太祖朱元璋的直系后裔,所以和正枝宗室比起来略有区别。

那么靖江王家族的字辈是什么,他们这一支的起名规则和老朱的后代有什么区别,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

靖江王府九翟冠

靖江王:从嫡亲到旁支的转变

朱元璋是“开局一个碗”的农民出身,在元末的乱世之中,他的父母和兄弟姐妹全部死绝,家中男丁只剩下一个侄子朱文正。

朱文正是朱元璋大哥朱重四的儿子,在老朱本人膝下无子甚至长子朱标出生之后,一直都把这个侄子当亲生儿子来养。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正月,韩宋政权封朱元璋为吴国公,老朱随即在二月将分枢密院改为中书分省,三月又将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这一连串的机构改革表明朱元璋所部已由行省体制过渡到模仿元朝中央政府的独立政权体制。而大都督府的首任大都督,就是亲侄子朱文正。

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五月,走马上任不久的朱文正,率领大将赵德胜、邓愈出镇洪都(今江西南昌)。一年之后,洪都城将成就朱文正的无上荣光。自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四月二十三日起,至七月十九日止,朱文正坚守洪都城,以区区一介孤城挡住了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

丙戌,陈友谅围洪都,至是凡八十有五日。闻上至,即解围东出鄱阳湖以迎我师。上帅诸军由松门入鄱阳,谕诸将曰:“两军相斗勇者胜。陈友谅久围洪都,今闻我师至而退兵迎战,其势必死斗。诸公当尽力,有进无退。剪灭此虏,正在今日。”诸将受命,皆自奋。”—《明太祖实录卷十二》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1

朱文正剧照

然而随着朱元璋长子朱标年纪渐长,手握兵权、功高震主的朱文正,和自己的四叔慢慢相看两厌起来。至正二十五年(乙巳年、公元1365年)正月朱文正被免去官职,囚禁于桐城县。对于这位大都督的最终结局,无论是《明实录》还是《明史》,给出的信息都是“未几卒”。但对于其真正的死因,却都讳莫如深。然而在朱元璋在自己撰写的《御制纪非录》之中,却毫不掩饰地指出朱文正是被自己“鞭而后故”

大逆之道既泄,朕恐为人所庑,特召而审之。其应之词虽在神人亦所不容。其逆凶之谋愈推愈广,由是鞭而后故。

至于朱元璋究竟是一时失手,还是存心蓄意,那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无论如何朱文正的死,还是成为了老朱心中的一根刺。他看着当时年仅4岁的侄孙朱铁柱,不无愧疚地表示将来一定会封他为王爵。

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年底,即将称帝的朱元璋在新落成的太庙前为儿子和侄孙上名字。作为一个五行学说的狂热爱好者,朱元璋的儿子们名字中都带木,而侄孙朱铁柱的名字中则带火,理由很简单:木生火。

丙寅,命世子及诸子名,祝告太庙曰:维子之生,父命以名。典礼所重,古今皆然。仰承先德,自举兵渡江以来,生子七人。今长子命名曰标,次曰樉,曰棡,曰棣,曰橚,曰桢,曰榑。从孙一人曰炜,敢告知之。—《明太祖实录卷二十八下》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2

朱元璋剧照

换句话说,在彼时的朱元璋看来,侄孙朱炜(朱铁柱)也是自己人。然而等到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建诸王的时候,朱炜的名字却又变成了朱守谦。从名字来看,为了区分正支和旁支,朱元璋将大哥那一脉子孙划出了自己后代的五行体系。事实上和老朱诸子都封为亲王相比,朱守谦的靖江王只是郡王。

朱家子孙命名规则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对于朱元璋来说是悲伤的一年,这一年的五月,老朱失去了他的嫡长孙朱雄英。到了八月,更是和一路陪伴他从无名之辈到大明皇帝的马皇后阴阳相隔。

然而撇开这悲伤的氛围不谈,朱元璋的长孙怎么会叫朱雄英?既没有按字辈,也没有按五行。事实上老朱之所以为后代制定字辈,很有可能是为了巩固皇太孙的地位。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朱元璋培养了三十多年的接班人、皇太子朱标不幸去世。朱元璋在排除了立子的选项之后,决心将皇位交到太子之子的手上。我们都知道最终的皇太孙人选是朱标次子朱允炆,为了他能顺利继位,老朱还除掉了原本的太子党:以凉国公蓝玉为首的武将勋贵。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3

朱允炆画像

朱元璋子嗣众多,包括秦王、晋王、燕王等在内的戍边亲王们又手握重兵。老朱既希望他们能藩屏王室,又不想他们觊觎皇位。在深思熟虑之后,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为每个儿子的后代都制定了二十字的字辈。这样一来大宗和小宗,从名字上就可以一目了然。而且太子一房字辈的第一句赫然便是“允文遵祖训”,这既拔高了朱允炆的地位,又强调了《皇明祖训》的神圣性。

太子一房世系: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燕王一房世系: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岷王一房世系: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理原谘访,宽喜贲从。

靖江王一房世系: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

根据《大明会典》的记载,太祖诸子的后代的起名规则:第二字根据字辈,第三字则根据火土金水木。至于靖江王府虽然也有字辈,但是第三字无需按照五行。

凡东宫、亲王位下各拟名二十字。日后生子及孙,即以上闻付宗人府。所立双名,每一世取一字以为上字,其下一字临时随意选择,编入玉牒。至二十世后照例续添,永为定式。下字俱用五行偏傍者,以火、土、金、水、木为序。惟靖江王府不拘。—《大明会典卷之一·宗人府》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4

桂林靖江王府

其实朱元璋也有苦衷,首封靖江王朱守谦是他的侄孙,从辈分上和朱允炆是一样的。但这位靖江王烂泥扶不上墙,两次被废去爵位,最终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正月郁郁而终。换句话说,在制定世系字辈之时,朱守谦已经去世,老朱不可能再给逝者改名字。所以靖江王府的字辈是从朱守谦的儿子朱赞仪开始算,其实比起老朱的孙辈要低一辈。又由于朱守谦的胡作非为,朱赞仪虽然以世子的身份保住了爵位,但整个靖江王一系宗室比起朱元璋的子孙始终要低上一等,即“靖江王府比正枝郡王递减一等”,干脆就没有必要使用五行偏旁了。

上文说过燕王一脉的字辈前五个字是“高瞻祁见祐”,名字中第三个字的五行按照“火、土、金、水、木”的次序,我们来看看朱棣后代的名字是否符合规则。

朱棣长子仁宗朱高炽,是高字辈五行带火。仁宗长子宣宗朱瞻基,是瞻字辈五行带土。宣宗长子英宗朱祁镇,是祁字辈五行带金。英宗长子宪宗朱见深,是见字辈五行带水。宪宗第三子孝宗朱祐樘,是祐字辈五行带木。完全吻合。

同样的,根据“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的字辈,我们来看一下靖江王宗室的名字是否符合。

第一代:靖江悼僖王朱

第二代:靖江庄简王朱

第三代:追封靖江怀顺王朱

第四代:靖江昭和王朱

第五代:靖江端懿王朱

第六代:靖江安肃王朱

第七代:靖江恭惠王朱

第八代:靖江康僖王朱

第九代:靖江温裕王朱

结语:通过本文的梳理,靖江王虽然只是旁支宗室,但和太祖朱元璋的子孙后代一样,也有属于自己的字辈。但为了和正枝宗室进行区分,靖江王一脉子孙名字中第三个字不需要五行排序。换句话说,只要看到名字,一眼就知道这位宗室是太祖后裔还是靖江王子孙。


简单来说,有。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5

靖江王是明朝唯一一支非皇帝后裔的藩王,首任靖江王是朱元璋的侄孙朱守谦,他能够获封郡王,完全是因为朱元璋重视亲情,毕竟以他老爹犯的事,在到别的朝代早抄家灭族了。

我们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在历史上诸多开国之君中算是起点最低的,本身就是个八辈贫农,从小就是有了上顿没下顿,偏偏少年时又碰上了元末的天灾人祸,本就艰难渡日的朱家瞬间灭临灭顶之灾,家族成员分开逃灾,朱元璋就到皇觉寺出家当了和尚。

后来寺庙也不管饭了,打发朱元璋出去化缘,也就是乞讨的另一种说法,好在朱元璋熬了下来,度过难关又回到了皇觉寺。这时候,发小汤和寄来一份心,劝朱元璋跟他一起参加义军。

朱元璋犹豫不决,但这封信的内容却被人告密,得知消息的朱元璋仓皇逃走,投奔了红巾军,开始了自己造反砍人的生涯。

等到朱元璋在起义军声名鹊起,有了自己的一块地盘时,他的大嫂王氏找上门来,。原来朱元璋的大哥朱重四(后改名朱兴隆)早已辞世,王氏一个人拉扯儿子朱文正,实在没办法了才来找小叔子帮忙。

朱元璋就担起了抚养侄子的责任,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朱文正也成长为一员悍将,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汗马功劳,尤其是在对陈友谅的战争中,朱文正指挥洪都保卫战,以孤城抵御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长达三个月,为朱元璋反攻赢取了时间。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6

击败陈友谅后,正是论功行赏,朱文正跟朱元璋客气了一下,说侄子这么做都是应该的,不要啥封赏,朱元璋还就当真了,晾着他这个最大的功臣。

朱文正反而心生不满,一面纵容部将劫掠,一面偷偷勾搭上了张士诚。事情败露后,朱元璋大怒,亲自把朱文正抓了回来。

本来朱元璋是打算处死朱文正的,被马皇后劝说后放弃这个想法,转而将朱文正软禁起来,不久,朱文正郁郁而终。

此时朱文正只有一子,才5岁,刚刚知晓人事,名字也是极具家族色彩的铁柱。朱元璋无意清算侄孙,反而许下了诺言。

《明史·列传第六》载:太祖抚其顶曰:“儿无恐。尔父倍训教,贻我忧,我终不以尔父故废尔。”育之宫中,教训甚笃。

朱元璋称吴王时,将朱铁柱改名为朱炜,后又改名朱守谦。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诸子,朱守谦与秦、晋、周、燕等九王同时受封,封靖江王,封地靖江(后更名桂林,即今广西桂林)。

靖江王虽是郡王,但在权力、规格等多方面完全对标亲王,但朱守谦并不乐意做一个给叔祖镇守边境的藩王,反而沉醉于凌虐下民,封地内怨声鼎沸。

朱守谦于洪武九年(1376年)十月从南京出发,次年正月到达封地,总共只带了三年,就因为屡次犯法被朱元璋召回南京教育。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7

朱守谦还是不听,反而作诗讥讽朱元璋,朱元璋怒而废其为庶人,赶到老家凤阳种田。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以为朱守谦应该知道怎么当好一个王爷了,又恢复其爵位,只是将其封地改到了云南。

结果朱守谦还是本性不改,朱元璋只得又把他赶到凤阳。没想到他在凤阳也不安生,成了一乡霸主,朱元璋只好像对待朱文正那样,将朱守谦幽禁,直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去世。

即便朱文正父子让朱元璋如此闹心,但朱元璋还是没有废掉他们一脉的爵位,在制定字辈的时候,也没忘了他们一脉。

朱元璋一共制定了二十六套字辈,除开他的二十五个儿子外(朱元璋第二十六子很早夭折,无字辈),剩下的就是靖江王一脉: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

字辈全都从首任王爷的下一代开始,由于朱守谦本身就比朱棣等人矮一辈,所以靖江王的字辈也是差了一辈,从朱元璋侄曾孙开始。

此外,朱元璋也让朱文正吃上了猪头肉,他将大哥朱兴隆定为靖江王始祖,朱文正身为其子,在靖江王宗庙中也享有一席之地。


明洪武元年(1368年),经过十六年的南征北战、艰苦奋斗,四十岁的淮右布衣朱元璋于应天(南京)建立大明王朝,即皇帝位,即明太祖。太祖登基后,于洪武三年(1370年)册立亲藩,将九位皇子和一位侄孙封为藩王,其中诸子皆为一字亲王,而唯一的侄孙——朱守谦,则立为靖江王,名位为郡王,禄米车马服饰等待遇则同亲王。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8

洪武九年(1376年),太祖更定诸王岁禄,“亲王岁禄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锦四十匹、紵丝三百匹、纱罗各百匹、绢五百匹、冬夏布各千匹、绵二千两、盐二百引、花千斤、马料草月支五十匹。”这一年,靖江王的岁禄从和亲王相同改为年禄二万石,钞一万贯,其余物料为亲王待遇之半,马料草月支二十匹。

在厘定诸子字派时,太祖规定:

“以子孙蕃众,命名虑有重复,乃于东宫、亲王世系,各拟二十字,字为一世。子孙初生,宗人府依世次次双名,以上一字为据,其下一字则取五行偏旁者,以木、火、土、金、水为序”,同时,太祖又宣布:“惟靖江王不拘此名。”

也即是说,靖江王一系可以不用五行偏旁取名。(这是因为靖江王一系不是太祖子孙后裔,可以不用帝系字派和五行取名规则。)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9

在《皇明祖训》中,太祖给靖江王一系安排的字派是:赞佐相规约 经邦任履亨 若依纯一行 远得袭芳名。而这字派的第一字,其实是从靖江王第四世开始使用的,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大明靖江王,出自明太祖朱元璋长兄朱兴隆(重四)一脉。

元至正四年(1344年),在接连肆虐淮河两岸的大旱、蝗灾、瘟疫中,时年十七岁的朱重八(即明太祖朱元璋)一家家破人亡,朱重八的父亲朱五四、母亲朱陈氏、大哥朱重四、大哥的长子先后在病饿中离世,其余亲人也四散逃亡,以求活命。这其中,大哥的遗孀王氏带着幸存的一儿一女,回到自己的娘家,勉强支撑着生活。

后来,十七岁的朱重八当过和尚、四方云游(其实就是乞讨)、又参加了元末红巾起义,经过八九年的艰难历程,终于在红巾军中取得了一点点成就,被濠州红巾大帅郭子兴任命为滁州守将,并改名朱元璋。这一年,是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10

至正十四年(1354年),朱元璋尚存的亲人:大嫂王氏、二姐夫李贞,得知分别多年的弟弟重八居然还活着,而且已经出人头地,不由得惊喜万分,于是各自带着儿女们从老家到滁州投奔(朱元璋的大姐、二哥、三哥及其家人均已去世)。和家人分别十年,渺无音信的朱元璋得到了亲人们的消息,真是悲喜交加,急忙与大嫂、姐夫、侄儿侄女外甥们含泪相见,互述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分离数年,扰攘中一见眷属复完,其不胜之喜复何言哉!”

把大嫂、侄女和姐夫安置妥当后,对于亲人中的二代男丁——侄子驴儿、外甥保儿,朱元璋厚加栽培,给驴儿赐名朱文正,保儿赐名李文忠,给他们延请名士大儒加以教导,等他们稍长后,又安排两人加入自己的军队中,随同征战,以增长他们的见识和经历。

朱文正自至正十六年(1356年)从军,屡经大战,每每奋勇争先,身先士卒,为叔父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并以功授为枢密院同佥(朱元璋本人是红巾军龙凤政权的知枢密院),这是大将徐达、汤和等人才有的待遇。

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朱元璋建大都督府,统管麾下全部兵马,任命侄子朱文正为第一任大都督。朱文正因此成为叔父朱元璋之下、朱氏军事集团第二人。当年的朱文正,才二十五岁而已。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11

少年得志的朱文正,更加意气风发,一心要为叔父、为朱家建立更大的功勋。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最大的敌手——汉政权皇帝陈友谅趁朱元璋北上救援龙凤政权都城安丰的时候,亲率六十万大军,沿长江而下,准备一举消灭朱元璋势力。而陈汉军首要的目标,就是朱元璋势力范围中西面防御的门户—-洪都(今南昌)。

危难之际,朱元璋遣朱文正为洪都守将,以朱家的基业和存亡勉励他,要他不惜一切代价,坚守住洪都。朱文正在决死之心激励下,率不到三万的洪都守军,死守洪都城,在历时八十五天的洪都攻防战中,以血肉之躯牢牢阻挡住陈汉六十万大军的疯狂进攻。最后不辱使命,守住了洪都城,震惊天下的军事奇迹就此诞生。

此战,年轻的朱文正把自己的指挥天赋和军事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也由此登上了人生的巅峰。但是这也引起了朱文正的骄纵之心,认为战后叔父的封赏厚此薄彼、没有一碗水端平,心里开始怨恨,并导致情绪失控,牢骚不断。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12

长期心怀不满之下,朱文正居然暗中联络朱元璋另一敌人张士诚的部下,说是买卖私盐,真实情况是什么,不得而知。也许有打探底细、互通有无、趁机自立之心。

朱元璋得报后大怒,气冲冲地自应天赶赴洪都,将侄子拎到面前,大骂责问:“混账小子,想干什么?造反吗!”亲自将朱文正押回应天。

回到应天后,朱元璋依旧怒发冲冠,用鞭子狠狠将朱文正打了一顿,几乎把朱文正当场打死。幸好在其妻马氏的劝解下,朱文正才逃过一劫。

事后,冷静下来的朱元璋回想事情原委,也觉得自己确实是考虑不周,亏待了立下大功的侄儿,才使得他生出怨恨离心之举。如果因为此事就把朱文正处死,也对不起早逝的大哥朱重四。思前想后之下,朱元璋最终免除了侄子的死罪,但废黜其所有官爵,把他贬到桐城软禁居住。

朱文正在被剥夺一切职权后,在桐城过了两年郁闷的日子。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被剥夺一切官职军权、软禁两年之久的原大都督、吴王(朱元璋已经在两年前称吴王)亲侄朱文正,在桐城软禁地郁郁而终,时年三十岁。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13

朱文正成为大都督的那一年,即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九月十九,其姬妾在应天生下了他的长子,朱元璋因为朱家人又有支脉添丁,欢喜不已,给这个侄孙起名铁柱。但由于铁柱生母地位低下,所以连名字也没有留下来。铁柱也是朱文正的独子。

等到朱文正犯事被贬,软禁桐城时,铁柱也随着父亲一同前往桐城,陪同居住。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朱文正在桐城去世,铁柱已经五岁,知道世事好恶了。

朱元璋闻报侄子去世后,心里颇为不安。为了保护朱文正所留下的独子、朱家除自己一脉外唯一的独苗男丁,于是他把铁柱从桐城接到应天,妥为安置,并抚摸着铁柱的头温言慰藉说:

“儿无恐。尔父不率教,忘昔日之艰难,恣肆凶恶,以贻吾忧。尔他日长大,吾封爵尔,不以尔父废也。尔宜修德励行,盖前人之愆,则不负吾望矣。”

此后铁柱就被叔祖父朱元璋养育在应天吴王宫中,并如同当年教育其父朱文正一样,给他请大儒文士学习经义典籍,期盼其成才。吴元年(1367年),朱元璋更改铁柱名之为朱炜,后来又改为朱守谦。

明洪武三年(1370年),已经登基称帝、建立大明王朝的明太祖朱元璋以“屏建诸藩、拱卫皇室”的理由,第一次建藩,分封自己的诸子为秦、晋、燕、吴(周)、楚、齐、潭、赵、鲁等藩国亲王,同时,把十岁的侄孙朱守谦也册立为王,王号“靖江”,藩国广西静江府(桂林),命工部在静江府为朱守谦修造靖江王府。

因朱守谦以“靖江王”就藩静江府,为避免之后王号和藩地名混淆,自洪武五年(1372年)始,静江府改称桂林府。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14

洪武五年(1372年),靖江王府建成,位于于桂林府中风景秀丽的独秀峰之下,广建宫宇庙社、高城周垣,气势非凡。在藩国军政权力、官属、护卫、禄米、赏赐、册宝仪仗方面,靖江王皆与诸皇子亲王一视同仁。

但朱守谦在京师(南京)居住已久,习惯了江南的繁华和富庶生活,并不愿前往偏僻的广西就封,一直推辞不就,太祖和马皇后也不舍得年幼的侄孙远行,所以就遂他之意,暂缓就藩。直到洪武九年(1376年),朱守谦年满十六,再也不能耽搁,在太祖和马皇后的劝慰下,他才在当年十月二十八正式之国,由靖江王府属官护卫着,奉祖母南昌王妃(太祖立国后,追封长兄朱重四为南昌王,改名朱兴隆,册封尚在世的大嫂王氏为南昌王妃)一同前往桂林府就藩。

朱守谦一行走到长沙时,靖江王府属官建议朱守谦向太祖上表谢恩,并叙述思念之情,朱守谦照办。当奏报抵达京师后递到太祖面前后,太祖连夜读之,不觉潸然泪下,打湿了衣襟,对侄孙挂念之情充盈在心。

于是他特地下谕旨给靖江王府属官,嘱咐他们:

“守谦未壮,犹有童心。既出镇西南,唯尔文武之臣是赖。尔等若谓守谦为已能,不与之谋,不导以理,非贤人君子矣。宜勖之以学,诱之向善。若有不从,必从容开喻,务成其德。守谦本幼,朕令其行者,盖以所保者有尔文武臣也。尔等其恪恭朕命毋怠。”关怀之情,溢于言表。

太祖封藩时,规定了诸藩皆以始封之王为藩国始祖,加以祭祀,但唯独靖江王,是以始封之王朱守谦的祖父南昌王朱兴隆为始祖、以朱文正为二世、朱守谦本人为三世。这样,在靖江国的祭祀典仪中,朱兴隆和朱文正父子就可以享受后世子孙的祭祀和供奉,这也是变相为朱文正争取了被家族后代祭祀的资格,算是太祖对早逝的侄子一种补偿吧。

朱守谦就藩桂林时,太祖给他赐下了靖江王世系字派,和其他亲王一样,从下一代子孙开始施行姓名排行。这就是靖江王始祖是南昌王朱兴隆、而始封王是朱兴隆的孙子朱守谦、靖江藩字派却要从朱守谦的儿子辈开始排起的原因。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15

但是朱守谦就藩后,却辜负了太祖的眷顾体恤之情,为人性情乖戾,阴险狠,在桂林藩国肆为淫虐,使得地方苦不堪言。太祖知道后,很是愤怒,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把他召回京师责问。朱守谦又暗地里作诗讽刺、多有不恭。于是太祖废其为庶人,让他奉祖母南昌王妃回中都凤阳去种田,以示惩戒。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守谦的祖母南昌王妃在中都去世,太祖将其祔葬于中都皇陵内南昌王陵,和大哥朱兴隆(重四)合葬。

洪武二十年(1387年),太祖认为朱守谦年纪渐长,又在老家凤阳经过艰辛改造,应该可以改过了,于是恢复他的王爵,改封云南就藩。

在云南时,朱守谦故态复发,巧取豪夺、横征暴敛、导致云南军民深受其害,地方官员也上疏弹劾不止。太祖对朱守谦彻底失望,只得又把他从云南召回,第二次废黜王爵,安置在中都闲居。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16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两立两废的朱守谦在中都凤阳去世,年三十一。太祖此时已老,亲亲之情犹为厚重,对于大哥南昌王一系就此断绝爵禄于心不忍,于是将侄孙朱守谦的儿子们接到京师、像当年抚育年幼的侄孙时一样,养育诸侄曾孙——朱赞仪、朱赞俨、朱赞侃、朱赞俊、朱赞偕、朱赞伦、朱赞杰、朱赞储、朱赞亿于皇宫中,加以教导。并册封朱守谦的嫡长子、十岁的朱赞仪为靖江世子。

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三月,朱赞仪年十五岁,将要成年,太祖命他领护卫出京师,前往拜访晋、燕、周、楚、齐、蜀、湘、代、肃、辽、庆、谷王等十二位皇叔祖,及皇叔父秦王。朱赞仪自湖广入蜀,经陕西抵达河南、山西、北平,再到大宁、辽阳,然后山东回京师,历时一年,走遍了大明天下。这是太祖有意识的历练这个侄曾孙,以便增长见识、熟悉风土人情,为日后重新建立靖江藩而做准备。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就在靖江世子朱赞仪回到京师后不久,七十一岁的太祖驾崩,皇太孙、也是朱赞仪的堂叔朱允炆继位,即建文帝。之后,因“削藩”之策,朱赞仪的堂叔祖燕王朱棣和堂叔建文帝朱允炆展开了历时三年的战争,大打出手。一时间,建文帝顾不上留居在京师的堂侄朱赞仪。

建文二年(1400年),朱赞仪年满十八,已经当了八年的靖江世子,还没有袭封。建文帝终于记起了还有这么一个堂侄,于是在这一年正式册立他为靖江王,以承袭靖江藩传承。不过直到永乐元年(1403年),已经在叔侄相争中获取胜利的成祖(即燕王朱棣),才把侄孙朱赞仪复藩桂林府,重归父亲朱守谦的旧藩地。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17

同时,成祖规定:靖江王禄米降为郡王例、典仪冠服、车辂仪仗、朝贺礼仪等则与亲王同,属官护卫数量也用亲王规制。此外,靖江王可设立庄园、以桂林府为藩国,这两项,是普通郡王所没有的。

自永乐元年(1403年)朱赞仪复藩开始,大明靖江王使用者太祖所定下的:

赞佐相规约 经邦任履亨 若依纯一行 远得袭芳名

二十字派,在桂林藩地繁衍生息,前后经历了:

靖江悼釐王朱赞仪

靖江庄简王朱佐敬

靖江怀顺王朱相承

靖江昭和王朱规裕

靖江端懿王朱约麒

靖江安肃王朱经扶

靖江恭恵王朱邦苎

靖江康釐王朱任昌

靖江温裕王朱履焘

靖江宪定王朱任晟

靖江荣穆王朱履祜

靖江王朱亨嘉

靖江王朱亨歅

共十代十三王,历经二百四十七年。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18

清顺治七年(1650年),清军攻破桂林,最后一代靖江王朱亨歅被清军所杀,明代唯一不是太祖子孙后裔的藩王——靖江藩,就此断绝承袭,湮灭在历史中。


《红楼梦》中的荣国府,其实写的是靖江王府。荣国公一脉是有辈分的,所以,明朝的靖江王也有字辈。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19

荣国府贾家与靖江王字辈

《红楼梦》中,荣国府始祖是荣国公贾演,他是“水”字辈的。往下,就是“代”字辈的贾代善。贾代善生了两个儿子贾赦、贾政,他们是“文”字辈。贾政的儿子贾宝玉,则是“玉”字辈。贾宝玉的哥哥是贾珠,贾珠有一个遗腹子名叫贾蘭,是荣国府第五代草字辈的。

从贾演到贾蘭,荣国府总共是五代人,也就排出了五个字辈。但是,明朝却有十四个靖江王,其中有朱任昌、朱任晟和朱亨嘉、朱亨歅都是同辈人。所以,靖江王若是以字辈排序,那就有十三个字辈,与《红楼梦》中荣国府字辈相差甚多。

如此,为何说荣国府就是靖江王府呢?这就要查查靖江王的历史了。

洪武九年,朱元璋封大哥朱兴隆长、朱文正之子孙朱守谦为靖江王,第一代“靖江王”没有其他封号。朱守谦的儿子朱赞仪承袭靖江王,为了区别第一代靖江王,朱赞仪封的是“悼厘王”。因为朱赞仪承袭的是靖江王,所以,这代靖江王就是“靖江悼厘王”。

朱赞仪以下,都是如此封号,有靖江庄简王、靖江怀顺王……。到了朱履祜时,就是“靖江荣穆王”。靖江荣穆王,恐怕就是《红楼梦》中荣国公、荣国府的真正来历。此处,我讲一条依据。

林黛玉进贾府时,在荣禧堂见到一副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落款有一行小字“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这个“穆莳”究竟是何人,历来都没有个说法,其实,荣禧堂、穆莳、东安郡王这几个信息连起来,就是荣穆王。

靖江王府在桂林,书中有很多“桂”的符码,也暗示了荣国府高度疑似靖江王府。但是,从荣穆王这代算起,到末代靖江王,只剩下三个王两代人,最后两代靖江王是兄弟二人朱亨嘉、朱亨歅。

其实,这样好理解,靖江王灭亡后,他们的后代继续生活在清朝,比如朱亨嘉的儿子是石涛,朱亨歅也留有子嗣,到《红楼梦》成书的年代,恐怕也到了第五代了。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20

靖江王的字辈为何不同于朱元璋家

朱元璋生前给朱家确立了辈分,这个辈分是为了顺应“天道循环”的天命。所谓“天道循环”,指的是春秋战国时,齐宣王稷下馆的邹衍所发明的“五德终始说”。这个学说是以“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来推断王朝的命运,五星即五德,五德就是五行。

明朝历史上有一段公案,就是朱洪武立孙子做皇帝,最终导致了靖难之役。朱标死后,朱元璋还有很多优秀的儿子,但却偏偏立孙子朱允炆做了皇帝,这其中,就有以朱允炆这代“火”字辈“奉天承运”之意。

宋朝以前,都以“五德终始说”确立国朝国运,有的公开宣称,有的则秘而不宣。明朝的国运与宋朝一样,都是火德运。但是,若是按照朱元璋确立的字辈,朱标、朱棣这代人就是“木”字辈,以下是朱允炆、朱高炽的“火”字辈,然后是朱瞻基的“土”字辈、朱祁镇、朱祁钰的“金”字辈、朱见深的“水”字辈。字辈虽然没有乱,却并没有按照“五行”的顺序排列,而是以“水火土金木”的顺序排字辈。

朱元璋这样排字辈是什么讲究,其中必有缘故,恐怕也是经过“天命”推算的吧。

“金木水火土”是朱元璋给子孙确立的字辈,但是,所有的靖江王都不是按照这个字辈起名的他们的字辈与朱元璋家大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21

洪武十一年(1378年)七月,朱元璋立“朱氏世德碑”,讲述了自家身世,在写到大哥朱兴隆时,是这样表述的:“孟兄先逝,合家守丧。……孟嫂携幼,东归故乡。”古代兄弟排行,分嫡庶行序,正室所生为嫡,侧室所出为庶,兄弟排行嫡长子则为“伯”,庶长子则称“孟”。朱元璋家十分贫寒,他的父亲只娶了一房正室陈氏。《明实录·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记载:“母太后陈氏,生四子,上其季也”。也就是说,朱元璋与大哥朱兴隆是一母同胞,如此,就应当称大哥为“伯”。

虽然“孟”也是长的意思,“孟兄”也是长兄,但还是有所区别的,朱元璋完全可以称大哥为“长兄”而写成“长兄先逝”、“长嫂携幼”。但朱元璋是皇帝,也追谥父亲为仁祖,尊母亲为太后。既然父亲是皇帝,再往下传位,就得有嫡庶之别了,否则,朱元璋就违背了“天道循环”之伦理。故而,称大哥为“孟兄”主要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的正统地位。

故此,朱元璋这一脉就皇室正统,其他就逐渐地沦为旁支了。朱兴隆是靖江王始祖,朱元璋称之为“孟兄”,这就是靖江王同为朱氏世家,是不能进入“金木水火土”五德字辈排行的,这一脉是不能做皇帝的。

那么,靖江王们有没有字辈,他们的字辈又是如何排列的呢?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22

靖江王的字辈不好理解

从靖江王始祖朱兴隆算起,靖江王的字辈应当是这样的:兴、文(朱文正)、守(朱守谦)、赞(朱赞仪)、佐(朱佐敬)、相(朱相承,追封)、规(朱规裕)、约(朱约麒)、经(朱经夫)、邦(朱邦苎)、任(朱任昌、朱任晟)、履(朱履焘、朱履祜)、亨(朱亨嘉、朱亨歅)。加上朱若极,也就是石涛,总共经历了十四个字辈。

古人议定字辈,总是四言、五言成一句,每一句都是有寓意的,然后组合成一个意思,代表着家族的传承传统。靖江王的字辈仿佛是随意的,假如读成“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又是什么寓意呢?

朱元璋这一脉的字辈,不是嵌在姓名的中间,而是以姓名最后一个字的偏旁表征辈分。比如,朱允炆、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祁钰……朱由校、朱由检等等。靖江王的字辈是不好理解的,似乎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那么,是不是靖江王中也有嫡庶之别,从而如朱元璋与大哥朱兴隆一样,分出了两支甚至几支字辈呢?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23

靖江王中确实有好几代是庶出继承者,比如庄简王朱佐敬就是悼厘王朱赞仪的庶长子。但是,朱亨嘉是荣穆王朱履祜的嫡长子,朱亨歅则是温玉王朱履焘的庶长孙,也是庶出,辈分却与朱亨嘉一样都是“嘉”字辈的。

靖江王的字辈不好理解,恐怕这一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字辈,或者没有事先约定字辈,到了哪一辈便把这一辈统一定一个字辈。靖江王这样做,大概与朱家正脉皇族有关,谁做靖江王,还立不立靖江王,都是皇帝说了算,自己焉能做主代代世袭?

靖江王的字辈是这样的情况,朱元璋嫡派子孙中,也有同样的现象。清代著名画家八大山人朱耷是朱元璋第十七子宁王朱权的九世孙,原名朱统托。从八大山人的俗名来看,根本就不在朱家正脉“金木水火土”字辈之中。再往上看,朱耷的祖父叫朱多炡,倒是可以算作“火”字辈的,火字辈以下,应当是“土”字辈,但朱耷的父亲却叫做朱谋觐,叔父的名字叫朱谋垔。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24

查宁王世系,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宁王藩国分支为八支封国,朱耷家是弋阳国这一支,朱耷的祖父朱谋垔是末代弋阳国主,但是,此时已经不再封王,而是奉国将军。如此,这一支就等于远离了朱家皇室正脉,字辈当然也不能与正统宗室保持传承关联了。

靖江王虽然是明朝,乃至中国历史上历时最长、传位最久的藩国,但却不是朱家正统,故而,即便有字辈,但却不能以正统的方式自作主张地传承。

靖江王这一系字辈不能进入皇室字辈系列,是永远不能做皇帝的,而《红楼梦》中,却是隐写了靖江王做皇帝而遭到缢杀的历史。故而,荣国府,以及宁国府的字辈就与靖江王字辈有着类似的关系,虽然有字辈,但却没有一定之规。


现在人取名已十分随意,经常取出一些随心所欲的名字,甚至很雷人,而在过去,取名是非常讲究的一件事,尤其是大户人家,通常都讲究个字辈,也就是名字里的第二个字。

明朝时期,老朱家从朱元璋的孙子辈开始,都是三个字的名字,而第二个字就是字辈。

朱元璋恢复分封的时候,将诸子分封到各地,每人都留了一首诗,而这就是诸王后嗣们取名的字辈,历代藩王后裔取名的时候,都要遵循这个规矩。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25

太祖朱元璋共有26个儿子,除了夭折未封王的小儿子之外,其他25人还有侄孙朱守谦,全都被封王,自然也有所区别,朱元璋亲子都是亲王,而朱守谦是亲王等级的郡王。

朱守谦是明朝第一代的靖江王,他是朱元璋的兄长朱兴隆的孙儿,其父朱文正是朱元璋心爱的侄儿,朱文正当年被朱元璋废黜之后,朱守谦被朱元璋带着亲子教养,因此感情很好。

朱元璋极其宠爱这个侄孙,对待他丝毫不逊于亲孙子,大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朱守谦分封到桂林,册封为靖江王,让其镇守西南要冲之地,只不过朱守谦后来很不争气,几次三番惹怒朱元璋,最终被囚禁凤阳去世。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26

说回取名字这档子事,众所周知朱元璋是个没什么文化的草根出身,连圣旨也都是大白话居多的作风,可他为了显示自己有文化,在给子孙取名这件事上费尽心思。

分封诸王之后,朱元璋给每位王爷都留下了一个辈分表,其实也都是一首诗,每个人都有二十个字,就是四句话,从他孙子开始,每代人取名用一个字。

由于每位王爷的字辈表都不一样,因此明朝时期,同样辈分的王爷,如果分属不同的支系,那么他的名字中的字辈也是不一样的,就比如朱允炆与朱高炽是同辈,但两人一个是允字,一个是高字,因为朱允炆属懿文太子系,而朱高炽属燕王系。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27

因为皇家宗室成员名字里的第二个字都是规定好了的,用于区别辈分,所以看起来显得相当整齐划一,可朱元璋还有个规定,让明朝皇室的名字到后来越来越怪异。

第二个字没什么问题,关键在于朱元璋要求后代子孙名字里的第三个字,按照五行相生的准则来取,也就是要以木火土金水作为偏旁部首。

汉字虽然繁多,可也并不够让朱元璋的后代子孙们取名字,一开始可能没什么,可随着时间推移与明朝宗室的急速膨胀,字根本不够用了,所以明朝皇家开始造字,各种古里古怪的生僻字还有创新字全都出现了,后世有人笑称明朝皇帝与宗室名字是元素周期表。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28

当年受到册封的明朝诸王,每个人都有一个字辈表,靖江王朱守谦这一支当然也有,朱元璋将朱守谦分封到桂林,他虽然是郡王,却享有亲王等级的待遇。

靖江王世系使用的是“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朱守谦的儿子就叫做朱赞仪,是实际上到地方上就藩的第一位靖江王。

从靖江王系开创,直到终结,靖江王一脉传承到了“亨”字辈,也只不过是十代而已,当年朱元璋为诸子还有侄孙朱守谦都留下了二十个字,本想着大明朝能千秋万代,还想着二十个字不够用,没成想全都没用完,大明就先玩完了。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29


大明靖江王,明朝藩王。靖江王是中国历史上传袭最长的藩王,自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就藩桂林(靖江府),至南明永历四年(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藩国结束,共历经二百八十年,传袭十三世、十四任王。

明朝封藩,诸王国以始封之王为始祖,但靖江王国例外,以南昌王朱兴隆为始祖,朱文正为二世,首膺靖江王封号的朱守谦为三世。南昌王朱兴隆是明太祖朱元璋长兄,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死于灾荒。朱元璋共有三兄,均早逝,唯朱兴隆留下一子。洪武元年朱元璋追封朱兴隆为南昌王,列祀家庙,后诏祀为靖江王始祖。

洪武五年(1372)在独秀峰下营建靖江王府, 洪武二十五(1392)年建成。王府按照朝廷对藩王府所作的规定构筑, 其主要建筑前为承远门, 中为承运殿, 后为寝宫, 最后是御苑。围绕主体建筑还有4堂、4亭和台、阁、轩、室、所等40多处, 占地19.78公顷, 规模宏大。

为巩固明朝朱姓的一统天下,朱元璋采取了”众建宗亲以藩王室”的政策,于洪武二年(1369年)定封建诸王之制。洪武三年(1370年)封诸王子为各地藩王。

在22个藩王之中,其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洪武九年(1376年)就藩桂林,因”淫虐于市”激起”粤人怨咨”而被削爵,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去世。朱守谦削爵后,由其嫡子朱赞仪继位,永乐元年(1403年)就藩桂林。

此后,靖江王代代相传,朱佐敬【庄简王】、朱相承【怀顺王】、朱规裕【昭和王】、朱约麒【端懿王】、朱经扶【安肃王】、朱邦苎【恭惠王】、朱任昌【康僖王】、朱履焘【温裕王】、朱履祜【荣穆王】以及朱亨嘉和朱亨歅共14任。孔有德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攻陷桂林,朱亨歅自尽,靖江王历史结束。

世系 姓名 谥号 封王(袭位)时间 备注

始祖 朱兴隆南昌王 洪武元年追封 (公元1368年) 朱元璋长兄

二世 朱文正未谥 — 南昌王嫡子

三世 朱守谦 未谥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文正嫡子,首封靖江王

四世 朱赞仪 悼僖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朱守谦嫡长子,第二代靖江王

五世 朱佐敬 庄简 永乐九年(公元1412年)悼僖王庶长子,第三代靖江王

六世 朱相承 怀顺 成化七年追封(公元1471年)庄简王嫡长子,第四代靖江王

七世 朱规裕 昭和 成化七年 (公元1471年) 怀顺王嫡长子,第五代靖江王

八世 朱约麒 端懿 弘治三年 (公元1490年) 昭和王嫡长子,第六代靖江王

九世 朱经扶 安肃 正德十三年 (公元1518年) 端懿王嫡长子,第七代靖江王

十世 朱邦苎恭惠 嘉靖六年 (公元1527年) 安肃王庶长子,第八代靖江王

十一世 朱任昌 康僖 嘉靖三十六年 (公元1557年) 恭惠王庶长子,第九代靖江王

十二世 朱履焘 温裕 万历十三年 (公元1585年) 康僖王庶长子,第十代靖江王

进十一世 朱任晟 宪定 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 恭惠王庶次子,第十一代靖江王

进十二世 朱履祜荣穆 万历四十年 (公元1612年) 宪定王嫡次子,第十二代靖江王

十三世 朱亨嘉 未谥 崇祯十一年 (公元1638年) 荣穆王庶长子,第十三代靖江王

进十三世 朱亨歅未谥南明隆武元年 (公元1645年) 宪定王嫡长孙,第十四代靖江王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30
明朝靖江王也有字辈吗?插图31


有字辈,和朱元璋直系后代的区别在于他们第三个字偏旁必须金木水火土轮流排,靖江王一脉没这个规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好观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ptv1080.com/969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