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闲翻古书笑谈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第一个问题是秦琼究竟是否参加了玄武门之变,这一点不搞清楚,就无法解释为何李世民登基之后秦琼一直没有再活跃在战场。
《旧唐书》卷六十八,列传第十八明确记载:从诛建成,元吉。
事情很清楚了,秦叔宝参与了玄武门之变,至于为何后代史书包括《新唐书》不提玄武门之变秦叔宝曾参与了,主要是他没有承担主攻任务,不像别人那样显眼,所以被后来的修订者删除了,他们认为《旧唐书》记述的太详细了。
那么,秦叔宝由于未曾参与玄武门之变而被边缘化,自然是伪命题了。
他未曾再活跃在战场的原因也很简单,是病了。
《旧唐书》卷六十八,列传第十八记载:其后每多疾病。。。。。。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创。。。。。。前后出血亦数斛。
斛是古代计量单位,一斛等于十斗。唐代一斗等于现在的12.5斤。
流了这样多的血,即使造血机能再强悍,也不可能恢复成原样了,而且随着年岁也大了,身体机能下降的厉害再加上伤病,不再上阵很正常。
所以这事儿基本上在《旧唐书》中记载的很清楚了,没啥阴谋论,就是病了,不存在装病的情况,也没必要装病。
秦琼的作用基本上是猛将类型,不是帅才,身体不好自然无法再亲自冲阵,因此也就逐渐淡出军界,因此贞观时期的外战基本没他什么事儿,即使如此,后来也绘图凌烟阁了,可见李世民对他是相当信任器重的。
看看其他武将,或者灭国,或者在贞观时期不停的征战,才获得了这个资格,秦叔宝即使最后一名,也是幸运的了。
毕竟,他的军功只在投唐之后统一战争的那几年。
如果问起来李世民最信任的将领有谁。相信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说到秦琼、尉迟恭、程知节。而且,绝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秦琼秦叔宝。
可事实上,李世民最为信任的将领只有一个,那就是尉迟恭。对于程知节,李世民肯定信任,但绝对超不过尉迟恭,至于秦琼嘛,李世民对他的信任只是来源于“民间”。
曾几何时,李世民是绝对信任秦琼的,可后来李世民对他没有了信任,起码不再将其视作“心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分析
在李世民的一生中,经历了万千的凶险。从晋阳起兵,到洛阳决战;从玄武门之变,到远征高丽。
而在这所有的凶险当中,最为凶险的应该就是玄武门之变了。这是李世民所有“战斗”中胜算最低的一次。低到了这个一向自信的人,要靠占卜来决定是否行事了:
世民命卜之,幕僚张公谨自外来,取龟投地,曰:“卜以决疑;今事在不疑,尚何卜乎!卜而不吉,庸得已乎!”于是定计。
就是因为玄武门之变的凶险,所以李世民对于这件事始终牢记在心。当然,他手下人在这件事中的表现,他自然也不会忘记。
- 乱世的抉择
自古言“忠臣不事二主”,但这句话到了隋末唐初之际好像就没有奏效过。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事二主”的忠臣比比皆是。
素有忠义之称的秦琼、尉迟恭、程知节、罗士信、李世勣、李靖,没有一个人是“从一而终”的,他们都是“权衡利弊”之人。
在那个年代里,真正不事二主的人很少。或许王伯当能算一个,因为他这一生只效忠了李密一个人。至于其他人嘛,还真算不上。
“权衡利弊”是人之必然,因为在“权衡利弊”的同时,人们还要做另一件事,那就是“良臣择主而侍”。越是混乱的时代,人们越是需要选择。
最终,秦琼、尉迟恭等人都选择了效忠李唐。我们且不管他们效忠李唐是为了李渊还是李世民,但历史告诉我们的是,他们所直接效忠的人是李世民。
- 谁才是秦琼的主公
“我主公的主公不是我的主公”,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常见的现象。
就拿唐初来说,李世民手下的尉迟恭、张公瑾、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他们只认李世民。至于说李世民的上边,唐朝的开国之君李渊,则不是他们所效忠的对象。
有尉迟恭、张公瑾等以李世民为“尊”的人,那自然就会有以李渊马首是瞻的人。就好比秦琼,他虽然在李世民手下效力,但他的主公却是李渊。
秦琼在投唐的时候,所要投靠的人就是李渊。只不过机缘巧合,被李渊安排到了李世民麾下效力:
叔宝薄世充之多诈,因其出抗官军,至于九曲,与程咬金、吴黑闼、牛进达等数十骑西驰百许步,下马拜世充曰:“虽蒙殊礼,不能仰事,请从此辞。”世充不敢逼,于是来降。高祖令事秦府,太宗素闻其勇,厚加礼遇。从镇长春宫,拜马军总管。
秦琼在李世民麾下那是战功赫赫,而李世民对秦琼也是信任有加。那个时候,李世民是把秦琼当做心腹的。李世民重视秦琼,可还有一个人比李世民更重视秦琼,那就是李渊:
又从征于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最居多。高祖遣使赐以金瓶,劳之曰:“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寻授秦王右三统军。又从破宋金刚于介休。录前后勋,赐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授上柱国。
秦琼所投奔的是李渊,而李渊也给了秦琼超高的回报。从这些细节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一点,秦琼真正要效忠的是李渊而非李世民。
- 纠结于“玄武门之变”前夕
政治斗争历来就是你死我活的,尤其是皇室的政治斗争。正是因为你死我活,所以就会出现很多人的“站队问题”。
就拿“玄武门之变”来说,这是很多人都需要站位的一次政变。老臣中的裴寂、封德彝、萧瑀等人需要站队,新人中的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也需要站队。
除此之外,还有一批人更需要站队,也是李世民、李建成都要极力争取的对象。那就是能够代表军界的秦琼、尉迟恭、程知节、李靖、李世勣等人。
在这些需要站队的人当中,萧瑀、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程知节是毫不犹豫地站在了李世民一边。至于裴寂、魏征、薛万彻则是站到了李建成一边。
可也有一些人并没有选择站队,起码在初期的时候没有站队,譬如说李靖、李世勣:
世民腹心唯长孙无忌尚在府中,与其舅雍州治中高士廉、左候车骑将军三水侯君集及尉迟敬德等,日夜劝世民诛建成、元吉。世民犹豫未决,问于灵州大都督李靖,靖辞;问于行军总管李世勣,世勣辞;世民由是重二人。
除了李靖、李世勣,还有一个人表现出了他的犹豫,这个人就是秦琼。对秦琼而言,他虽是秦王府的将领,可他也是李渊的臣子。
他不想背叛李世民,可他也不愿背叛李渊,所以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前,秦琼是摇摆过的。他不会出卖李世民可他也并非李世民夺嫡的坚定支持者。
历史的细节可以告诉我们很多,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前房玄龄、杜如晦、张公瑾、侯君集、程知节、尉迟恭等秦王府重要人物都要登场,可为什么偏偏少了秦琼。
当然,在玄武门之变的关键时刻,秦琼还是参加了玄武门之变了:
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 秦琼谢幕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秦琼是排在最后一位的,李世勣排在了倒数第二位。按照秦、李二人的资历与功劳,排在这里是真的低了。
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有一个“死者为大”的潜规则。也就是说,死了的人在凌烟阁的地位要远远高于其生前。
在李世民建造凌烟阁时,李世勣还活着,我们不讨论他。但此时的秦叔宝早已过世多年。而以秦琼在李唐王朝所立的战功,且又参加过玄武门之变,如果不是特殊原因怎么会在这个位置。
而且,在李世民登基后,秦王府旧臣都相继受到重用。可秦琼除了在即位初期有过封赏任命外,几乎等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然,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秦琼因为伤病而无法担负重任:
其后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
可事实上,自李世民即位到秦琼去世,中间有十三年的时间。他的去世远晚于杜如晦,十几年的时间都处在伤病中?这未免有点匪夷所思了。
更何况,秦琼身为勇将,本身应有一种豪迈的气节。可他这种总是重申自己生病原因的行为,倒是像极了怨妇。
那他为什么总要说这个事呢?是对不公待遇的不满,还是对自我功绩的表达,又或者是••••••
结语
身为当初秦王府的重臣,秦琼怕是少有的在李世民登基后没有被重用的人。
那李世民为什么不重用他呢?或许是因为秦琼本就是李渊的人,让李世民心存芥蒂;又或者是秦琼在玄武门之变前模棱两可的态度,让李世民介怀;也有可能就像史书所说,秦琼常年生病无法担负重任。
秦琼在投奔李渊以后,对李渊是忠心耿耿,在李世民和王世充的决战中,秦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帮助李世民打败了王世充,从此秦琼在军中的地位名列前茅,在玄武门兵变之前,李世民和李建成都想把秦琼拉到自己的战队,秦琼,看透了他们兄弟二人的想法,谁也没帮,保持中立,最后玄武门兵变,李世民获胜!
李世民登基做了皇帝之后,就封这当时唐朝的最高的大将军这个职位。可是秦叔宝他就算是病了,他之前的身体素质也是非常的好,怎么可能就因为常年作战的疾病就能够让他死呢?原来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心中的一根刺,而秦琼也正是帮助他的人。作为帝王,他自然是不能允许身边的人知道自己太过了解自己,所以他的死估计和李世民是脱不了干系的。
秦琼就开始了他长达12年的装病生涯,李世民曾经半开玩笑地问道,秦将军怎么总是生病呢?秦琼则笑笑解释说,他的一生经历了数百次阵前杀敌,身上早已伤痕累累,损耗的血都足以再塑一个秦琼,又岂能不生病。李世民总要有所表示,就派了宫中的太医去为秦琼诊治。
秦琼年事已高,他把自己的一生武艺,传授给了自己的儿子秦怀玉,并且把儿子秦怀玉送上了战场,继续为国家效力,自己已经年老,就在家享晚年吧,于是,他想出了装病这样一个策略,但是,这是因为是装病的,所以,不能被李世民看出来,因此,李世民派来的医生给开的药,从来都不喝都是倒掉的。
趣谈答案:从李世民开始玄武门之变的时候,秦琼和李世民就已经不是一路的人了,这个时候秦琼自然而然的就需要避嫌。
秦琼的多面投奔
历史上总会把秦琼和吕布进行比较,总认为秦琼和吕布也是一样的三姓家奴的人。
但真实的情况并不是这个样子,秦琼他的性格相对来说比较刚烈,而且他最开始多次投奔多次反叛,是因为他始终觉得自己找到的那个主人不是自己的主人。
而在秦琼开始跟随李渊的时候,就已经认定李渊是自己的主人,所以自此开始请求每一次出兵伐战,其实根本不是为了李世民,而是为了李渊。
换句话来说,秦琼和李渊的关系可能要比李世民和李渊的关系还要近一些,而且秦琼是时时刻刻效忠李渊的。
玄武门之变引争端
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政变,而在玄武门政变之后,秦琼和李世民之间的关系顿时紧张得万分。
要知道秦琼最开始就是效忠李渊,而这个时候李世民杀掉李渊的几个儿子,李渊心里舒服才有鬼,李渊的情绪自然而然会影响秦琼,秦琼对于李世民也开始不满起来。
而且以秦琼当时的状态来看,对于李渊还是比较看重的,所以这个时候他根本瞧不起李世民,与李世民之间产生了很大的隔阂。
自此开始,秦琼和李世民两个人没有办法走在同一条路上,而秦琼也与李世民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大,不得已两个人只能各自为营。
但是相比较而言,李世民对秦琼还是好了很多,毕竟没有杀掉秦琼。
李世民在公元626年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而秦琼在公元638年去世,也就是说玄武门政变之后,秦琼还活了12年。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秦叔宝是李世民的得力干将,在唐朝开国之战中屡立大功。但李世民登基后,秦琼却很少露面,他干什么去了?一是养伤,二是他收到了李世民的疏远,被迫隐退。
唐朝开国战争中,秦琼是武将中的骨干力量之一。秦琼武艺高强,作战悍勇,“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秦琼跃马挺枪,刺骁将于万人中,勇在力也”。
但也正因为如此,秦叔宝身经百战奋不顾身,多次身负重伤,如他自己所言,“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故此,秦叔宝晚年身体多病,大部分时间都只能在家养伤。
另外,李世民登基后,秦叔宝也逐渐受到李世民疏远,被迫渐渐隐退。根源在于玄武门之变。此前尉迟敬德与秦叔宝能力、战功、地位都并驾齐驱。
但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奋不顾身,击杀齐王李元吉,并悍然闯宫逼迫李渊表态,把李建成、李元吉定性为叛逆,立下首功。但相比之下,秦叔宝却明显要消极的多,一副明哲保身、不肯蹚浑水的态度,使得李世民对他大失所望,君臣关系渐渐疏远,由此淡出政坛,从此隐退。
在隋朝末年的那段历史之中,很多厉害人物开始冒头,他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其中我们最为熟悉的莫过于家中粘贴的门神秦琼秦叔宝了,像秦琼是对于李唐王朝有大恩的人,但是为什么在李世民登基以后却几乎不露面了呢?
秦叔宝是对李渊有功而不是对李世民有功。
秦琼是隋朝末年的英雄,他的身世也是十分的迷奇 父亲曾经是南朝大将 靠着一对金锏锁住了长江,人送外号金锏锁长江。
- 作为秦彝的后代,秦琼自然也不是盖的,虽然他很小就失去了父亲,但是他父亲的武艺却并没有失传,他从五岁开始就勤练武艺,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学来的,他的武艺在后面还超过了他的父亲,被当时的靠山王杨林收为十三太保。
- 可是好日子并不是很长,在他知道杨林是他杀父仇人之后便认清楚拍现实,与之决绝,后面在押送犯人前往长安的时候,碰巧看见有人在刺杀唐国公李渊,他便出手想救,这一救,便使得李渊永远的记住了他,后面做上国公也是靠着这条感情线。秦琼是李渊的救命恩人,却不是李世民的救命恩人。
玄武门之变的时候秦琼保持中立,使得他二边都不好做人。
自古以来就是帝王之家争夺无亲情,在关键时刻站队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秦琼聪明一世的人却在玄武门之变犯错了。
- 当时的秦琼其实是知道李世民的计划的,但是他对自己的老主子下不了手,他认为儿子造老子的反就是错误,所以在李世民和李建成,李元吉他们争斗的时候,他也没有帮过谁。
- 在后面李世民成功以后,论功行赏的时候,秦琼的地位也是十分靠后,凌烟阁画像也是排在了二十四名以后,但是秦琼却不好意思面对曾经的主人李渊,他内心十分愧咎,特别是在李渊成为太上皇以后,他根本不敢往后宫之中去见李渊。
在这种复杂感情的纠结之下,使得秦琼慢慢变得沉默寡言,反正天下都太平了,他也开始隐居起来不露面了.
因为秦琼患上了抑郁症。
秦琼,山东济南府人,刚正不阿,武艺超群。
初为隋将,先后在来护儿、张须陀、裴仁基帐下任职,因勇武过人而远近闻名。后随裴仁基投奔瓦岗军领袖李密,瓦岗败亡后转投王世充,因见王世充为人奸诈,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唐。
一生可谓是兜兜转转,探寻明主,施展抱负。
好不容易跟随李家南征北战,建立了大唐王朝,却转眼间发生了玄武门之变。
目睹这个和自己一起打天下出生入死的兄弟,竟做下了弑兄逼父的事情,这让秦琼很惊讶,惊讶于人性怎么会如此无常!
英雄迷茫了,困惑了,百思不得其解,食不甘味,夜不成寐,实在说来,秦琼已经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这在当时,抑郁症是难以诊断且无从诊治,也就是说,仅凭望闻问切是看不出端倪的。
所以李世民讥笑他,既不伤风感冒,又不头疼发热,卿有何恙?
秦琼答曰:“我戎马一生,历经大小战斗二百余阵,屡受重伤,前前后后流的血能都有几斛多,怎么会不生病呢!”
李世民笑而不究,命人送来好多药,但秦琼皆弃之不用。
既然有病,那么李世民也就不再征用,拜其为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赋闲养老去吧。
可怜秦琼既不爱钓鱼,又不喜遛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与人鸡犬之声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
他孤独着,抑郁寡欢着,贞观十二年(638年),英雄秦琼终于抑郁而死。
对秦琼之死,虽然都说是病死的,但, 李世民心里,怕是知道其病根的,所以,在秦琼死后,被追赠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且特意下令在秦琼墓前造石人马,用以彰显秦琼的战功,贞观十三年(639年),秦琼改封为胡国公。十七年(643年),又命阎立本画秦琼等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挂入凌烟阁,以供自己怀念,后人景仰。其实,做这么多,也是李世民聊以自慰罢了!
“孝母似专诸,交友赛孟尝,马踏黄河两岸,锏打山东六府,双锏大将神拳太保”说的就是隋末唐初的一员猛将——秦琼秦叔宝。
在隋末唐初的战争中,秦琼先后跟随来护儿、裴仁基、张须陀和李密,辗转成为李世民的部将且屡立奇功,参与玄武门之变,最后绘像凌烟阁。立下如此大功,应该在李世民一朝威风八面,颐指气使才对,为什么他却很少露面了。我们不妨从秦琼的生平经历寻找答案。
秦琼在来护儿手下地位不高,但在秦母去世后,来护儿派人前去吊唁。很多人去质问来护儿,军中战死的兵士和家中有亲人亡故的很多,为什么只去吊唁秦母。来护儿说,秦琼骁勇彪悍,而且有志向有气节,一定可以依靠自己取得功名,不能把他当做一直卑微的人对待。
可见秦琼在早期身份还很卑微的时候就已经显露出那与生俱来的勇毅果敢,而且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说明秦琼已经具备了一个战将最基本的素质——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这使他走向成功也加速了他的衰亡。
果然,隋朝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十二月,涿郡卢月果然,隋朝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十二月,涿郡卢月明率众十万谋反,秦琼随齐郡通守张须陀征讨。双方相持多日,无法取胜。张须陀想出了一条计策,假装撤退,诱卢月明来追,埋伏一支部队奇袭路月明的大营,待其回援再率主力追击。
但是埋伏很危险,谁会去呢?张须陀向众手下说出计策后,大家面面相觑。这时秦琼挺身而出愿意打埋伏。于是秦琼带领千余人依计而行,果然大败卢月明。战斗中秦琼身先士卒,斩将搴旗,率先突入敌营纵火,一夜之间烧毁敌营三十余座。卢月明只带着百余骑兵逃走。此战充分体现出秦琼不怕牺牲、英勇善战的精神。
两年后,秦琼随张须陀征讨瓦岗军,遭到伏击,张须陀战死,秦琼死战得脱率残部依附了据守虎牢的裴仁基。
裴仁基与监军御史萧怀静不和,李密趁机招抚裴仁基,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四月,秦琼随裴仁基降李密。李密任命秦琼为帐内骠骑。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在同宇文化及的战争中,李密被流矢所中,险为敌军俘虏,秦琼率部拼死战斗救出李密,然后又收集残兵打败了宇文化及。这场恶战使瓦岗军元气大伤,却再次证明了秦琼的勇武精神。
此战后李密对战王世充时不做防备,被王世充奇袭打败。秦琼被俘,投降王世充被封为龙骧将军。唐武德二年(619年)王世充称帝,处死了裴仁基等人,秦琼觉得王世充不可信,于是投奔李渊,成为李世民手下的马军总管。
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秦琼在李世民的率领下参加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秦琼在李世民的率领下参加了对宋金刚的战争,大败之。此战秦琼立功最大,李渊赐给他金瓶,还说“你不顾妻子远来投奔,又立下许多大功,我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你吃,何况子女布帛”,遂拜秦琼为秦王府右三统军,赏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封上柱国。
同年七月,秦琼担任先锋仅带领几十个骑兵冲锋陷阵,打败王世充,封翼国公,赏黄金百斤帛七千段。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秦琼随李世民征刘黑闼,再获胜捷和赏赐。从这些封赏和李渊对秦琼说的话可以看出,战斗的惨烈、敌人的强大、秦琼的英武过人,否则不会有这些封赏。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秦琼参与玄武门兵变。这是他最后一战。
这一年,李世民登基,秦琼已经五十五岁了,如上所述这么多年秦琼几乎一直在征战,真是“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面对的都是训练有素的军兵,而且他几乎每一次都是披坚执锐,当先锋、打头阵,屡破强敌,立下了赫赫战功,赢得了高官厚禄,但是也负伤累累。
俗话说“杀人一万,自折三千”,秦琼再勇武,受伤不可避免。大小轻重不同的创伤极大的损害了他的健康,秦琼自己也说,“我戎马一生,历经大小二百余战,多次受重伤,前前后后流的血能有几斛,怎么能不病呢?”所以,等到天下大定,没有什么可以威胁李世民的统治之时,秦琼就立即回家安心养伤了。因为他无力抛头露面了。
大家好,我是老郑说历史。李世民登基之后,秦琼一直没有出现,他装病了12年,在此期间,李世民曾经去探望,而且送了很多的药材,非常的看重秦琼。秦琼为人正直,不想参加朝堂的尔虞我诈,所以宣武门事变之后一直没有上朝。
但是他的功劳却始终没有被埋没,虽然没有直接参与玄武门事变,但是他的任务是保护李世民的妻儿家眷,最后李世民还是给他封邑700户。这里可能有人说秦琼是因为封赏没有得到满足,所以置气不出面,因为尉迟敬德杀李元吉,软禁李渊,最后封邑1300户,侯君集等人也有1000户,而自己却只有700户,所以感到不公平,从而生气干脆不出面了,但是老郑认为秦琼应该不会这样想,因为秦琼的品性有点与世无争,不是很看重功名利禄。
还有一点就是秦琼通过玄武门事变看透了李世民的为人,杀兄逼父,简直就是心狠手辣,另外秦琼之前就是跟着李渊的,所以他深知伴君如伴虎,另外李世民又那么狠毒,所以秦琼觉得还是全身而退比较好,另外常年的征战,也已是遍体鳞伤,自己也想安度晚年,所以在李世民登基后一直没有出面。
秦琼的名声在民间是非常高的,除了“隋唐演义”等系列作品的影响之外,也与秦琼是门神有关系,尤其是演义的影响下,导致人们认为秦琼才是唐朝最大的功臣,也是李世民最为倚仗的武将,但是这与真实的历史并不相符,至少秦琼的战功没有演义上表现的那么高,这一点我们从历史上“凌烟阁功臣”排行榜的名次也就能够看得出来了。
那么真实历史上的秦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可以说历史上的秦琼绝对是隋唐时期第一猛将,这与演义中仅仅是第十六条好汉是有着明显的差距的,秦琼在隋朝末年的时候加入隋朝政府军,主要负责讨伐农民军,最早的时候是秦琼是来护儿手下,后面跟随张须陀讨伐农民军,当时主要讨伐卢明月,而秦琼和罗士信就是张须陀麾下的两员大将,都是以勇猛著称的猛将,在张须陀麾下仅仅一万多军队就能够打败卢明月十万大军,后面又跟随张须陀讨伐瓦岗李密,不过失败了,而张须陀几次冲出包围圈,有重新返回,只为了营救手下的士兵,最终张须陀战死,而秦琼和罗士信等人就带着残兵归到裴仁基麾下效力,就这样兜兜转转,最后跟随裴仁基投靠瓦岗,成为了瓦岗的一员虎将。
不过李密的好日子也没有经营太久,最终却被给了此前的手下败将王世充,就这样诸如秦琼、程咬金以及罗士信这些猛将都成为了王世充的俘虏,也就顺水推舟投降了王世充,不过王世充这个人任人唯亲,外姓武将根本得不到重用,就这样秦琼等人看出了王世充并不是值得效忠的明主,也就选择投降李唐,然后被李渊分派到秦王李世民麾下,秦琼成为了秦王府右三统军,成为李世民麾下的得力干将,跟随李世民先后荡平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以及刘黑闼,可以说为李唐的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代名将,却在李世民登基后,基本上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直到李世民登基12年后秦琼病逝,最终李世民追封秦琼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更是成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那么秦琼究竟干什么去了呢?
按照《旧唐书》的记载,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后,他的情况是这样的: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其后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也就是说按照《旧唐书》的说法,秦琼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并且在政变后秦琼担任左武卫大将军,这是帮助李世民掌控京城的军队,不过后面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养伤了,而且他自己认为一辈子建立了大小200多场战争,多次受伤,先后光是出血量就达到了几斛,秦琼认为这样的情况他怎么可能不生病呢?也就是说在李世民称帝后,秦琼完成了帮助李世民掌控军权之后,也就开启了长达12年的养伤生涯,再也没有参与到国家的建设以及对外战争中。
当然有很多人认为秦琼根本没有生病,仅仅是因为没有参与对李世民来说最重要的玄武门之变,所以在李世民登基后也就弃用秦琼,让他在家养老,毕竟一个人到底生了什么病长达12年才会病逝呢?而且之前秦琼还是生龙活虎参与唐朝统一的历次战争,怎么就突然生病了呢?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现在许多网上都是采用秦琼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导致后面被李世民雪藏了,甚至有人举例说新旧唐书记载不同,其实这样的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我们翻看“新旧唐书”,他们正史上都是记载了秦琼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旧唐书》的记载上面已经列举,这里来看《新唐书》的记载: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实封七百户。所以我们对比两本史书,也就能够明白两者记载基本相同,都是肯定了秦琼参与了玄武门之变,至于秦琼在政变中执行什么任务,史书上并没有明确记载。
其实我们可以分析史书上的记载,也就能够明白秦琼在玄武门之变中担任什么角色,我们从战后李世民的封赏能够看得出来,秦琼被授予左武卫大将军,实封七百户,这个赏赐怎么样呢?对比尉迟敬德就能够看得出来,根据《新唐书》记载:论功为第一,赐绢万匹,举齐府金币、什器赐焉。除右武候大将军,封吴国公,实封千三百户。我们在根据《旧唐书》我们能够看出:贞观元年,拜右武候大将军,赐爵吴国公,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四人并食实封千三百户。也就是说尉迟敬德的功劳是最高的,而他的赏赐基本上就是秦琼的二倍,当然玄武门之变并不仅仅是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就结束了,其实整个政变分为三步,诛杀太子和齐王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控制禁军以及李渊,至于第三步就是抵御太子府和齐王府军队的反攻,这个第一步的记载十分详细,最出彩的无疑是尉迟敬德,至于第二步并不能够明说,如果秦琼也参与了玄武门之变,显然参与的就是第二步以及第三步,尤其是第二步,显然不能够记载下来,所以小编猜测,秦琼应该负责控制禁军以及抵抗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反攻,其他参与的武将如侯君集、程咬金等人的情况也应该相似,所以这些功绩史书没有办法记载。
那么秦琼怎么就能够导致一身伤病呢?我们去看秦琼一生征战的过程也就明白了,在跟随张须陀讨伐卢明月的时候,秦琼和罗士信最为先锋袭营,根据《新唐书》记载:惟叔宝与罗士信奋行。乃分劲兵千人伏莽间,须陀委营遁,明月悉兵追蹑。叔宝等驰叩贼营,门闭不得入,乃升楼拔贼旗帜,杀数十人,营中乱,即斩关纳外兵,纵火焚三十余屯。可以说秦琼军事生涯这样的操作太多了,比如又与孙宣雅战海曲,先登。也就是说与孙宣雅作战,率先登上城池;以及李密在与宇文化及作战的时候,身中弓箭,也是秦叔宝将他救了回来,可见当时的战况有多么凶险;归顺李世民麾下后,秦琼美良川一战大败尉迟敬德,后面在介休战败宋金刚,从讨世充、建德、黑闼三盗,未尝不身先锋鏖阵,前无坚对。也就是说秦琼身为猛将总是身先士卒,这对于身体的负荷,以及受伤流血太正常了。
而且《旧唐书》记载更加详细: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宝亦以此颇自矜尚。也就是说秦琼绝对是隋唐第一猛将,真正是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了,而且没有失败,但是这样的战斗,可以说是高手间的较量,对于自身绝对有重大影响,也就是说秦琼作战的风格决定了他经常受伤,后面长期养伤也就合情合理了,可能就是战争年代留下的暗伤了。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可能,我们能够看到尉迟恭和程咬金等人,他们和秦琼的角色相似,都是担任秦王府玄甲军的统帅,按照《资治通鉴》的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皁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也就是说程咬金和尉迟敬德也经常冲入敌阵,同样面临秦琼相似的情况,那么为何只有秦琼在李世民登基后长期养伤呢?而程咬金和尉迟敬德并没有出现这些情况,以此来推测,秦琼本身的养病可能并没有那么严重,可能秦琼就是从明哲保身的角度来保全自己,毕竟他看到了李世民在夺嫡之战中的残忍,而且古代皇帝很多都是“鸟尽弓藏”,秦琼想要通过养老放弃兵权的方式,来表明自身的态度,而且当时唐朝完成了统一,武将们的作用也就基本上完成了,所以他借口养病正是推出政坛,可能李世民也明白秦琼的用意,所以也就有了秦琼12年的养病生涯,并且在秦琼去世后李世民也没有忘记秦琼,依旧让他登上了凌烟阁,就是对秦琼功劳的认可。
很多人都被野史和小说骗了,认为秦叔宝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心腹”,甚至把他跟尉迟敬德摆在一起、当起了门神。可事实上呢?秦叔宝跟李世民并没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亲近。从某种意义上,他甚至都不能算是李世民的人!
秦叔宝原本是隋王朝的基层军官,曾经在隋将来护儿、张须陀等人麾下效力。隋末乱世期间,秦叔宝投奔了瓦岗军的首领李密。后来,瓦岗军败亡,秦叔宝不得已又投入了王世充帐下。但王世充对秦叔宝等从瓦岗军投靠过来的这帮人并不信任,甚至有点儿拿他们当“炮灰”的意思。最终,秦叔宝跟程知节等人战场倒戈、率部投奔了李渊。请注意,秦叔宝最初投靠的是李渊、并不是李世民!这也为后来秦叔宝的境遇埋下了伏笔。
秦叔宝在投靠李渊之后,被李渊安排到了李世民帐下、追随李世民征战。但秦叔宝与李世民的关系并没有那么亲近,他心中认定的“老板”是李渊。之所以那么听李世民的招呼,仅仅是因为李世民是自己“老板”的儿子!而李渊也一直在不遗余力地越过李世民、直接笼络秦叔宝。史载,秦叔宝在美良川击败彼时尚未降唐的尉迟敬德之后,李渊直接越过李世民给秦叔宝赏赐了很多东西,并相当“煽情”地对秦叔宝说道:“你不顾妻儿远道而来投奔我,如今又立下这样的大功,我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你吃,更何况是赏赐一些仆婢和财帛呢?”“我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你吃”,老板把话说到这个份上,秦叔宝还能不给李渊卖命?
▲唐高祖李渊画像
不久之后,李渊任命秦叔宝为秦王府右三统军。灭了宋金刚之后,李渊再一次论功行赏,赏赐了秦叔宝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并加封其为上柱国!大破窦建德之后,李渊又一次论功行赏,加封秦叔宝为翼国公并赏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请注意,这一切都是李渊越过李世民直接下的令。换作您是秦叔宝,您是愿意跟着“老板”李渊继续干下去,还是抛弃李渊去跟着前途未卜、上面还有一个嫡长子哥哥李建成压着的李世民呢?不言而喻……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换句话说,秦叔宝虽然一直在李世民麾下效力,但他的“老板”却不是李世民、而且李渊!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甚至可以认为,秦叔宝就是李渊摆到李世民麾下“掺沙子”的。再说直白一些,其实就是牵制和监视李世民的!说白了,李渊虽然给了李世民部分兵权,但对这个野心勃勃儿子并不那么放心,像李孝恭、李靖、秦叔宝这些人,与李世民并不是一条心,他们与李世民之间更多地只是“合作”关系,李渊才是他们真正的“老板”。他们是在“老板”的指示下协助“老板”的儿子李世民工作的。
▲秦叔宝画像
时间的车轮进入了武德九年,时为秦王的李世民决定铤而走险发动“玄武门之变”。作为李世民的下属,秦叔宝理应当仁不让。然而,秦叔宝却犹豫了……作为李世民的下属,他必须听从李世民的号令;但作为李渊的人,他又不愿意卷入“老板”儿子们之间的争斗、甚至威胁到“老板”本身!虽然李世民提前跟秦叔宝打了招呼,但秦叔宝最终还是选择了“消极怠工”,虽然也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却并没有像尉迟敬德等人那样卖力。而这,也使得秦叔宝在贞观年间彻底沦为了“三流人物”。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论功行赏,秦叔宝受封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反观尉迟敬德,李世民给他的是食实封一千三百户,比秦叔宝翻了将近一番!顺带着,李世民把李元吉的齐王府和齐王府里所有的家当,也全部赏给了尉迟敬德!仅此一点,也足见彼时李世民对秦叔宝的态度了,基本上也就是象征性地赏赐了一下、走走过场而已,毕竟秦叔宝也的确“参加”了“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一毛不拔终究有些说不过去。
▲尉迟敬德画像
再后来,李世民在贞观十七年搞了一个“凌烟阁功臣”,把开国功臣的画像按照功劳大小供奉在凌烟阁里。而在这个功臣排名中,曾经战功卓著的秦叔宝被排在最后一位的!要知道,这个时候秦叔宝已经去世五年了。可直到这个时候,李世民对秦叔宝在“玄武门之变”中的暧昧依然没能释怀!这一点从贞观十三年李世民给已经作古的秦叔宝更换的爵号也能看得出,翼国公被改为了胡国公,胡字在隋唐时期是何意?不言而喻……
秦叔宝虽是武人,却不傻:“既然新老板不待见,索性我自己‘退休’算了!”所以,贞观年间秦叔宝以“旧伤复发”为由,在家长期“养病”、一直处于“半退休”状态。有什么重要政治活动就出来露个脸,没事就回家抱孩子……尽量不去触及李世民心底里的那个芥蒂。也正是因为如此识趣,秦叔宝最终获得了善终,与贞观十二年寿终正寝。死后,被李世民追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也算是李世民对秦叔宝的“盖棺定论”了——“你曾经的功劳我老李承认,但你在‘玄武门之变’时的暧昧我老李也没忘!”
▲唐昭陵(航拍)
秦琼秦叔宝是隋末唐初名将,他最早是隋朝名将张须陀、来护儿、裴仁基等人手下的低级将领,后被提拔才得以脱颖而出。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各地起义军纷纷反抗杨广的统治,就连杨广的表哥李渊也加入了反隋大军。
讲真那阶段是历史动荡碰撞激烈的时代,秦琼的人生由此跌宕起伏。
从最初的隋朝将领到加入反隋的瓦岗军,瓦岗军失败后,秦琼投靠了王世充,因看不上王世充的为人,继而转投了李渊,后成为了秦王李世民手下的得力干将。
在隋朝灭亡之际,李渊的最终目的就是建立大唐,这就势必要消灭其他起义军。
秦琼在这时跟随李世民一边消灭异己,一边和隋朝死磕。
(秦琼)
比如他在平叛刘武周义军时,“三鞭换两锏”招降了尉迟恭,二人后来成了民间的左右门神,讲真秦琼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当李世民登基后,秦琼仿佛消失一样很少露面,秦琼干啥去了?
历史资料显示,李世民自从发动“玄武门政变”成功后,没多久就登基称帝,他就是历史上的唐太宗。
这时人们确实发现秦琼很少露面了,唐朝史料说秦琼因为长年征战,落下了一身伤痛,当局势稳定后,他闭门谢客在家养病,因此很少露面。
历史上秦琼面如土黄,好像一个病夫,每逢打仗必吐血。
演义上说他是天上左天蓬元帅下凡,尉迟恭是黑煞神下凡,尉迟恭打不过秦琼。
当初尉迟恭不想下凡,玉帝说:“这样吧,我让秦琼每逢打仗吐血,这样你就不用怕他了。”
(秦琼和尉迟恭)
还有一种说法:秦琼和表弟罗成在后花园练武时,罗成想学秦家锏招数,秦琼想学罗家枪,二人发毒誓谁也不许隐瞒招数。
秦琼发誓:“如果我隐瞒秦家锏招数就让我打仗时吐血。”
罗成说:“我要是隐瞒罗家枪招数就被敌人乱箭射死。”
结果二人都隐瞒了最后的绝招,罗成隐瞒了“回马枪”,秦琼隐瞒了“杀手锏”。
最终罗成被苏定方乱箭射死,秦琼每逢打仗就吐血。
当然这都是传说,不过从侧面说明秦琼身体状况确实不太好。
秦琼不露面除了养病外,实则另有隐情。
原来秦琼此时对李世民的“杀兄逼父”的做法十分不满,因此消极怠工(不上朝)以表达自己的情绪。
玄武门政变时,秦琼并没有参加战斗,这从凌烟阁二十四功勋排名可以看出来,秦琼名列末尾。(如果不是秦琼功高盖世,估计李世民不会给他上榜机会)
(玄武门之变)
秦琼之所以没参加政变这里面有两层原因,其一秦琼是忠孝之人,史书说秦琼孝母似专诸,秦琼虽然屡投屡叛,那都是没有找到明主时的事。
直到他投奔唐高祖李渊后,也就结束了信仰危机,认定李渊是他要效忠的明主。
换言之,历史上李渊才是秦琼真正的主人,李世民要篡位杀当时的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在秦琼眼中就是大逆不道的举动,既然李世民不忠不孝,秦琼又怎么会参与其中呢?他更不会逼高祖李渊退位。
李世民觉察到了这点,也没有强人所难,不过从他称帝后就弃用了秦琼。
(唐太宗李世民)
秦琼在公元638年去世,李世民在公元626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后继位的,整整12年秦琼很少露面,不是秦琼被李世民雪藏又是什么呢?
文/秉烛读春秋
李世民登基后,对秦叔宝的态度转变前后相差十万八千里,而秦叔宝之所以很少露面,实际上是为了避祸而做出的自保之策。
秦叔宝在大唐创业史上可谓是一名猛将,战功赫赫,像万军之中取敌首级这种词儿用在他身上都一点也不为过。
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旧唐书.秦叔宝传》
早在李世民还是秦王之时,秦叔宝就已经凭借赫赫战功被李渊大加封赏,不仅封为翼国公,还加封上柱国。
一个战功赫赫的名将,相比之下,李世民登基后给他的封赏就显得有点刻薄寡恩了!
我们来看看秦叔宝的战绩,绝对值得更高的封赏。
1.619年,秦叔宝投效李唐,被封为马军总管,归属秦王李世民麾下,就在这一年,宋金刚先后攻陷晋州、浍州,唐朝河东告急,李世民带兵迎战。
秦叔宝在这一战中,大破尉迟恭,斩首2000余级,宋金刚败走,不久之后,又跟随李世民破宋金刚于介休。
这一战,秦叔宝战绩彪炳,被封为上柱国。
又从征于美良川,破尉迟敬德,功最居多。……又从破宋金刚于介休。——《旧唐书.秦叔宝传》
2.在与王世充、窦建德联盟的对战中,秦叔宝被用作前锋进攻敌军,带着数十名精锐骑兵就破了敌军大阵,厉害不。
这一战,秦叔宝因战场立功,被封翼国公。
从讨王世充,每为前锋。太宗将拒窦建德于武牢,叔宝以精骑数十先陷其阵。世充平,进封翼国公,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旧唐书.秦叔宝传》
3.平定刘黑闼之战中,秦叔宝一马当先,奔入敌阵,刺敌于万众之中,可以说是万军之中斩敌首级,这似乎有关云长斩颜良、诛文丑之勇,进而击破刘黑闼。
叔宝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太宗以是益重之,叔宝亦以此颇自矜尚。——《旧唐书.秦叔宝传》
4.玄武门事变时,秦叔宝参与了,但史书上对此事的记载一笔带过,十分可疑!
可以看出,秦叔宝在李唐创业的过程中,打王世充、窦建德,平定刘黑闼之类的这些大战,都是李唐实现一统天下的大型战役,而秦叔宝每场都参与了,并且立有大功。
这战功,实在是属于开国名将,大功臣之列,但是李世民给他的封赏,看起来非常刻薄。
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登基后,一直到秦叔宝去世,12年间,给他的封赏寥寥无几,主要有这么几个:
1.玄武门事变后,给秦叔宝加封右武卫大将军食邑700户。
要知道,被秦叔宝打败后才投效李世民的尉迟恭可是封了右武侯大将军,赐爵吴国公,食邑3000户,封赏之盛,与长孙无忌等人并列第一。
相比之下,对待一个战功赫赫的名将,这么点封赏,显然是有问题的。
更关键的是,从此以后,一直到秦叔宝去世,再也没有升过官。
2.秦叔宝去世,李世民追赠他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并在秦琼墓前造石人马,用以彰显秦琼的战功。
3.修建凌烟阁,秦叔宝名列倒数第一。
论功绩,当初李唐创业过程中,秦叔宝可是屈指可数的猛人,战场上所向披靡,令敌军闻风丧胆,为李唐江山立下汗马功劳,这倒数第一,似乎不大合适啊。
而秦叔宝自李世民登基后,就一直称病,并且天天给别人说自己打了200多场大战,伤痕累累,导致多病,不能上朝,提前过上退休生活。
这事儿听起来非常不靠谱,秦叔宝是贞观12年去世,天天生病,都不能上朝的那种,能活12年?而且他逢人就说自己经常生病,似乎是刻意为之。
其后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旧唐书.秦叔宝传》
带着疑问,仔细去看那段历史,就会找到原因,真相只有一个:秦叔宝和李世民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嫌隙,以至于君臣离心!
这些疑点从几段历史记载就能发现问题。
1.秦叔宝投效李唐的第一年,李渊对他大加封赏。
秦叔宝在击破宋金刚之战中,立有大功,李渊对他的赏赐十分暧昧,直接说作为皇帝,别说是赏赐,他连自己身上的肉都可以割下来给秦琼。
这一战结束后,不仅赏赐了秦叔宝很多金银财宝,还封他为上柱国,要知道其他武将可没这殊荣。
高祖遣使赐以金瓶,劳之曰:
“卿不顾妻子,远来投我,又立功效。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况子女玉帛乎?卿当勉之。”——《旧唐书.秦叔宝传》
这事儿在李唐朝廷来说是很正常的,但在李世民那里,可就不一样了。
这种规格很高的赏赐,已经超出了一般武将的范畴,对于在外领兵作战的李世民来说,他心里可能会想,这是不是李渊在拉拢他身边的武将?
秦叔宝受到李渊如此大恩,会不会变成帝党?
从后续的发展来看,李渊在秦叔宝击破王世充、窦建德大军后,李渊再次对他大加封赏,加封翼国公,这也是其他武将都没有的殊荣。
世充平,进封翼国公,赐黄金百斤、帛七千段。——《旧唐书.秦叔宝传》
就算秦叔宝功劳再大,李世民身边武将那么多,立功的可不止他一人,怎么光他一个人有这么高规格的赏赐?
很显然,李渊在拉拢秦叔宝,不过可能没拉拢成功,导致秦叔宝和李渊之间的关系变得很暧昧。
所以,到了玄武门之变时,秦叔宝只被一笔带过,说明他并没有在这场政变中担任核心角色。
李渊有恩于他,因此秦叔宝可能会对李建成一党心慈手软,李世民不信任他,所以尽管秦叔宝参与了,但没让他负责核心任务。
对比一下尉迟恭的表现就知道了,尉迟将军在事变前后可谓是为李世民操碎了心,又是劝说,又是帮着联系旧部的,甚至亲手射死李元吉,史书对此记载十分详细。
秦叔宝应该是陷入了在李渊和李世民之间只能选一个的两难抉择中,他想中立是不可能的,最终虽然参与了玄武门事变,但只是扮演了一个不重要的角色。
李世民登基后,对他产生猜忌是很正常的。
但李世民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帝皇,心胸也算是很宽广,没有像刘邦、朱元璋那样对待功臣。
不仅没对秦叔宝动手,还象征性地封赏了他。
因此,秦叔宝在李世民登基后很少露面的原因只有一个:君臣离心!
秦叔宝自知引起李世民的猜忌,他很识时务,自觉地告病回家养老,从此不参与政事,李世民也很能揣摩臣下的心思,既然不想杀他,那就由他去吧!
毕竟秦叔宝战功赫赫,真把他杀了,那些秦王府旧将会怎么想?肯定会寒了很多人的心,李世民本来也不是一个杀功臣的人,故而看着秦叔宝识趣儿,干脆就放他回家,省的看着心烦。
秦琼,山东历城人,字叔宝,是隋末唐初时期的名将,更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的心腹将领。据记载秦琼此人英勇无比,远近闻名。
秦琼起初是标准的瓦岗派,后来李密兵败,转投入郑国王世充门下,但是秦琼觉得王世充为人奸诈,不是明主,就跟兄弟几人一起投奔了李渊,李世民父子,后来跟随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平定天下。最后拜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贞观十二年(638)四月去世。
秦琼的官职是干啥的呢?早期秦琼是李世民麾下最为精锐的玄甲军的四个统领之一,等于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先锋。后来则是掌握皇宫以及整个京师的宿位,秦琼干的是保卫皇帝人身安全的重要职位,皇帝的性命,可就交给秦琼的手上啦。不光是秦琼,还有很多跟随李世民征战的心腹将军,李世民都安排在保护朝廷枢纽的重要位置上。
秦琼一生跟随李世民,前半生征战沙场,后半生守护国家,大大小小的伤痕病痛自然是落下不少,在李世民登基后秦琼的虽然记录较少,但也绝不会是外传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心养病。而是手握宿位京师的重任,李世民虽然没有直接免去秦琼的全部工作,但是确实这样把秦琼安排在京都任职,更有益于秦琼对身体的修养和治疗。
如果秦琼当时只是悠闲养病的话,那李世民应该给秦琼一些闲散的官职,不再放手在秦琼手中的权利不是更合适吗?所以由此推断,秦琼的晚年,还是很受李世民信任,有些工作必须要由他去做。但由于秦琼身上的伤病,贞观年间的几场打仗,李世民自然也就不会再派秦琼上阵了。
还有人说秦琼一生是忠义仁孝之人,对于李世民玄武门的做法很是不能理解,所以就跟李世民赌气说自己病了,其实不是。
玄武门之变秦琼一定是参加了的,只是秦琼的作用并不明显,并没有在队列的最前头,并不存在装病之说,秦琼年轻的时候一员猛将,但是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不好,所以才没有继续征战沙场,而是守卫京城,这也很正常。
后来秦叔宝的700户封地,也不是因为秦叔宝功劳不大,帝王不喜的关系。程咬金的封地也是700户,这说明秦叔宝在李世民的心中,跟程咬金和其他人的地位是一样的,晚年记录少,也单纯是因为身体问题,不会是什么阴谋论。
看过《随唐演义》、《响马传》,书中说,秦琼将门虎子,当朝前十五条好汉之一。捕快出身。前半生戎马生涯,落难时當了武器连坐骑黄骠马都想卖了。人不该死,遇到了好汉单雄信,扭转了困局。投唐后战功赫赫,太宗李世民病危时,曾与慰迟恭日夜守候值班(‘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据说现今门神由此二武将画像传来)。秦琼是难得的忠臣良将,口碑甚好。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老英雄退据二线后,想必待遇不薄。高寿病故,得以善终,实在难得。许多网友记忆力惊人且研究透彻,学习了,也赞了。谨为取乐,闲聊数语,望海函)
乱世出英雄。在隋末乱世中,群雄并起、英才辈出,乱世之时的各路大侠有四猛四绝和十三杰,个个都武功盖世,卓尔不凡。
李世民登基后,为了表彰跟自己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弟兄,专门建立了凌烟阁,给功臣树碑立传,可是细心的人们注意到,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参加过两百多场大小战斗、功勋卓著的大将秦琼名字却排在最后。
众所周知,秦琼不但才华出众、武艺超群,而且对李家非常忠诚,堪比关羽,尤为民间喜闻乐见。
因此,秦琼和尉迟恭有幸成为中国百姓的门神,过年的时候,他们被贴在门上,一人一边、分列左右,为老百姓保驾护航,看家护院。
按说这样一个大功臣,不说名列大唐开国功臣之首,也不至于排在末尾。而且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就很少见到秦琼露面,好像人间蒸发一样。
其中原因也许有很多,比如秦琼在李世民跟前效力时间短,参加革命晚,大型战役参加的少,不是李世民的嫡系等,但最主要的一条还是秦琼这个人原则性不强,立场不坚定,说白了就是不够专一,不够忠诚。
秦琼少年时就勇猛过人,喜欢打抱不平,江湖上出了名的讲义气。秦琼的侠义被隋朝来护儿看中,成为他麾下一员猛将。来护儿对秦琼非常欣赏,特别器重。秦琼母亲有病,来护儿对待像亲生母亲一样,亲自看望,还派人照料。后来秦琼母亲病故,来护儿百忙中前去悼念,行儿子之礼。来护儿对秦琼的好,让早就跟着他的部下都不满,但来护儿觉得秦琼是个人才,要格外对他好。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来护儿对秦琼这么好,秦琼应该对他忠心耿耿,赴汤蹈火。鞍前马后效力。可是秦琼母亲死后不久,秦琼就跳槽了,离开了来护儿,投身到隋朝大将张须陀的队伍中。
张须陀后来在奉隋朝皇帝的命令讨伐瓦岗寨的时候,兵败战死。
按说秦琼作为隋朝军人,理应为国尽忠。而且,瓦岗寨杀了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上司张须陀,此仇不共戴天呢。
可是他在带对突围失败后,竟然做了瓦岗寨的俘虏。这还不算,瓦岗寨做了秦琼的政治思想工作后,秦琼竟然背叛了隋朝,”弃暗投明”,当了叛徒,成为瓦岗寨的五虎上将,调转枪口向曾经的老板隋朝开火。
叫人更不可思议的是,公元617年,瓦岗寨后来发生内讧,寨主东公翟让死于火拼,新人李密上位,秦琼竟然摇身一变成为李密的亲信。
有了前几次的改换门庭,就像女人出轨一样,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就无所谓了。
公元618年,秦琼再次换老板。
那是秦琼跟着李密没有干多久,李密跟王世充交战兵败,秦琼被军阀王世充俘虏,这次他也没等王世充做政治思想工作,直截了当投靠了胡人王世充。王世充也没有查一下秦琼的档案,看他对组织忠诚度如何,直接就封他为被封为龙骧大将军。
可笑的是,秦琼在王世充手下只待了一年,就投靠了李世民老爸李渊。
李渊对秦琼非常欣赏,秦琼也没辜负老板信任,为李渊屡立奇功,还在美良川之战中打败了尉迟敬德。
李渊对秦琼更加器重,对他比亲儿子还亲。平灭宋金刚后,秦琼被提拔为秦王府右三统军。还赏赐他黄金百斤、杂彩六千段,加封上柱国。李渊对秦琼说,我很在乎你,我身上的肉甚至也可以割下来给你吃。
可是在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秦琼却站在了李渊的对立面。积极参与政变,事后被李世民提拔拜为左武卫大将军。
李世民不像王世充和李密那样糊涂,肯定要翻阅秦琼的档案,对秦琼的履历了如指掌。
虽然秦琼是一员猛将,为唐朝建国建立了不朽功勋,但以前一再跳槽的作为,也成为其人生的污点,他的忠诚度也就受到了怀疑,不但没有位列功臣之首,而且也不适合再委以重任。
而且秦琼跳槽李世民之后,李渊还健在,秦琼也不好意思再面对昔日愿意为他割肉吃的老板,只能低调点,深居简出了。
秦琼的确是一位大将,但是自动李世民登基后,秦琼反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所以,李世民知道这事。
李世民登基后,秦琼就被发配到了岭南,当时没有说秦琼发配到岭南,因为毕竟是因为玄武门之变的事情。
所以,唐太宗李世民这个事情也不伸张,秦琼被发配大岭南后,天高皇帝远,生活的还是很好。
现在岭南的兴安古镇还能够看到秦琼的秦家大院,生活的在古代那个年代还是比较有气派的。
秦琼发配在岭南后,自给自足的生活,日子过得还算幸福,我特地看过秦家大院,这位秦大大院,现在还有秦琼的后人在里面住。
秦家大院四开四进,也算是在岭南比较著名的一所大院,秦家大院,就是秦琼晚年呆过的地方,当初远离长安,自然也不就不参与李世民的正事,直接在岭南养老。
说起秦琼,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他乃大唐开国虎将之一,身披白袍,手持宝枪,身跨白马,有万夫不当之勇,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尔。
可是, 这么一个英勇善战、立功无数的骁将,帮助大唐统一了全国之后却销声匿迹了,而与其同时代的程咬金、尉迟恭依然活跃于政坛,这是怎么回事呢?
秦琼咋滴啦?
有人说,秦琼生李世民的气,所以不想露面,理由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行榜,他是最后一名,而功劳不如他、武功不如他的程咬金位列十九位,徐茂公比他强那么一点点,排了二十三名。
其实这么说是不对滴,因为李世民搞出凌烟阁排行榜的时候,秦琼已经死了五年了,要生气也只能在阴曹地府里面生气了,或等李世民下了地狱之后,再找他掰扯掰扯。
还有人说,秦琼生李世民的气,因为李世民大封功臣的时候,他获的封赏最少,这个确实是事实。
玄武门事变之后,秦琼的封赏只有700户,而长孙无忌封了1300户,尉迟恭封了1300户,几乎是他的两倍,侯君集和张公瑾也都比秦琼高。
秦琼那个气啊!
其实,这不能怪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之前,李世民力邀秦琼和徐茂公参与事变,但秦琼和徐茂公担心事变不成反遭屠戮,所以没跟着去,而尉迟恭和程咬金都去了,尉迟恭还亲手射死了李元吉,还威逼李渊退位。
可以说,没有尉迟恭,就没有李世民的今天,他居功至伟,所以封赏最高,这也是尉迟恭力压众将,在凌烟阁排名靠前的原因之一。
而秦琼关键时刻掉了链子,让李世民有些寒心,能给他700户的封赏,并在他死了5年后还把他拉入凌烟阁排行榜,已经够面子了,要是换做别人,估计1户都不给你。
秦琼不满于李世民,所以玄武门事变之后,一天到晚呆在家里,也不出来活动,也不去上班,李世民以为秦琼病了,派人来探视。
秦琼气呼呼地说:“哥是病了,我戎马一生,到处是伤,光血都流了一大盆,能不生病吗?”
这话分明是气话!
十二年之后,秦琼真的病死了!
说到秦琼秦叔宝,他的一生颇为传奇,忠义果敢为人仗义疏财,民间有句老话常说道:“秦琼为朋友可两肋插刀,何况你我乎!”可以说秦琼处世为人光明磊落标榜千秋。
在《隋唐演义》中秦琼是书胆式的人物,不仅武艺超群出众,他把山东汉子的刚毅直率的个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起初秦琼东奔西走,多次想投奔有道主人,可惜来护儿、王世充都不是秦琼心目中的主公,最后选择了唐高宗李渊。他与尉迟恭在李世民手下并驾齐驱,为开启李唐江山的大业立下汗马功劳。
公元626年,李世民为了得到皇位,他自导自演的玄武门之变,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逼迫父亲李渊退位,才有有了后来的唐太宗!
李世民称帝后,秦琼为何不露面了,他干什么去了?这里面有五个问题,才是秦琼归守田园不问世事的。
一。玄武门之变与李世民彻底决裂,以秦琼直爽的性格来说,李渊按照历朝嫡长子世袭制,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是无可厚非天经地义的事。
而李世民为了夺权,杀死手足兄弟,说明李世民残酷无情,一奶同胞都没有的人,他还能有谁呢?
逼迫自己的父亲退位,从道义来说,李世民不说他是“欺师灭祖,”就父子君臣来讲,他缺失道德底线。不说秦琼藐视他,就参与玄武门之变的那些人,心里也极不舒服。
二。从李世民分封的凌烟阁二十四士可以看出,秦琼被排在最后一位。怎么会把秦二哥安排得如此靠后呢?
这里面有个严重的问题,以前打江山秦琼一马当先,但到了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秦琼保持了沉默。秦琼没有参与李世民政变的行动,二十四士给他个末位,应当是李世民施舍给他的。
秦琼的此时的不配合,使李世民非常的不爽,不重用秦琼也在情理之中。
三。在秦琼的心目中,李渊要比李世民重要得多。因为秦琼当初投奔的是李渊,李渊把秦琼尉迟恭等人拨给了李世民,李世民帮助父亲打天下时,还算英武霸气,讲究人情世故,秦琼也很佩服他。
但是从玄武门之变后,秦琼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在李世民的眼中秦琼已不堪重用,所以秦琼在李世民这里,没有什么存在的意义了。
四。秦琼看清了李世民庐山真面目,心灰意冷之时,要求隐退名利场,以养病为由与李世民分道扬镳。
这正是李世民求之不得的,秦琼功高震主,历来都是帝王家所忌惮的,虽然贾家楼42友烟消云散,可秦琼在江湖上的名声不输李世民,他的号召力还是很大的。
秦琼早就
觉察到李世民的心思,选择急流勇退,说明了秦琼非常识时务,他没把功名利禄视若生命,道不同不相为谋,这是秦琼不露面的原因。
五。秦琼离开李世民后,回到家中的十二年间,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教教儿孙们学些武艺,特别是秦家双锏,决不能在他这里失传了。
主要还是以养病为主,多年征战沙场留下的伤疾,一直困扰着秦琼的身心。加上与李世民的之间的矛盾,更使秦琼悲愤难平,终在公元638年,遗憾而逝,一代英豪走完了他完美的人生!
小结:人在顺风顺水的时候,当思来日方长,在看清对方的真实想法时,远离是非中心是非常明智的。俗话说:人间真情凡家有,最是无情帝王家。秦琼远走他乡,正是英雄本色的再现。
如有不同看法,评论区留言,谢谢!!
在小说及评书里突出人物,像第一条好汉李元霸、第三条好汉裴元庆、第七条好汉罗成、秦琼排在第十六条好汉,名字没有前面的响亮。
真实的秦琼参加过200多场战斗,而且是真正勇猛是常胜将军。有人问即然常胜将军,为什么跟隨了几个主子,因树倒了还得找新主子。
因为多半辈子征战疆场,捞下整个身子的病,12年来治病休养息事宁人。
李世民也明白秦琼的用意,所以也就是有了秦琼12年养病生涯,并且在秦琼去世后李世民也没有忘记秦琼,依旧让他登上了凌烟阁,就是对秦琼功劳的认可。
民间崇拜秦琼代上了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