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一个巨大的转折点,这次事件让本不是太子的李世民最终成为了大唐第二位皇帝,而太子李建成却死在了玄武门。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

大家对李世民的印象大都是礼贤下士、与人和善,要不然他身边也不会聚集那么多的人才。但这次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什么射杀了李建成还要砍下他的头颅呢?请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李世民能力出众,惹太子忌惮

李渊自太原起兵,基本上是李世民领兵征战,而李世民极善笼络人心,多次礼贤下士,他的身边越来越多人才为他效命,可以说李唐的大部分江山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义宁二年(618年)农历五月,李渊接受其拥立的隋恭帝的禅让(被逼无奈),继而称帝,建立唐朝。李渊继位之后,册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尽管如此,李建成仍然不敢掉以轻心,他知道自己只要一天没有真正当上皇帝,就有可能会被李世民抢走这个太子之位。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1

李渊称帝初期并没有完全平定各方势力,仍有王世充、窦建德等势力,李渊便派李世民前去平定,而李建成身为太子则留守长安帮助李渊处理一些国事,但李建成却意识到如果李世民平定了天下,那他的声望一定会压过自己的,于是趁李世民打仗的时候多次向李渊说李世民的坏话。

待到李世民终于打败窦建德、王世充等势力,彻底平定天下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世民的功绩竟然让李渊封无可封,于是诞生了“天策上将”,位列诸王之上(仅在皇帝和太子之下)。

李建成更加心慌了,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终不肯屈为人臣,随即联合李元吉,一起排挤李世民,而李渊优柔寡断,不直接解决两个儿子之间的争斗,也加速李建成和李世民最终兄弟相残。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2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一不做二不休

李建成眼见李世民势力渐渐坐大,很是担心自己的地位,李元吉献策说不如将李世民直接秘密处死,李建成虽然恨李世民,但心地还没那么坏,赶紧制止了李元吉,让李元吉想其他的办法。

当李世民知道李建成准备搞自己之后,立刻采取了行动,先是向李渊揭发李建成和李元吉跟后宫嫔妃淫乱,暗中策反了皇宫守卫。

于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尉迟恭、高士廉等人在玄武门附近埋下伏兵,等待李建成和李元吉入朝。李建成不知情况,到了玄武门附近察觉不对,果然看见李世民在等他,李元吉想要射杀李世民,但没有射中,反而让李世民射杀了李建成,后李元吉也被尉迟恭射杀。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3

后车骑将军冯立、副护军薛万彻和左车骑谢叔方得知李建成被困玄武门,立刻率领精兵两千人赶到玄武门,李世民抵挡不住,最终尉迟恭砍下李建成头颅,提给冯立看,冯立的人马顿失战心,迅速溃散。

李世民担心李渊为此事处罚自己,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率领尉迟恭等人前去逼宫。李渊看见李世民,就明白了大势已去,再加上尉迟恭等人气势汹汹,李渊只好封李世民为太子,之后李渊禅位给李世民,正式掌权,李世民即位之后,下令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所有的儿子。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4

至此小编认为李世民砍下李建成的头颅的原因如下:

一、李世民本就野心勃勃是个狠人,既然做了,就要做到底,既然射杀了李建成,干脆砍下头颅树立威信,也做给李渊看(我连自己的兄弟都下得去手,你不要逼我)。

二、当时冯立的人马众多,所谓擒贼先擒王,直接砍下李建成的头颅,让冯立等人明白大势已去,自然溃散。

三、尉迟恭与李建成曾有私怨,正好趁这个机会报仇,一雪前耻。

四、李世民不确定李建成是否真的死了(万一没断气可能会被治好),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砍下头颅,神仙也救不了。

通过玄武门之变,我们就可以了解到李世民其实是一个野心勃勃,心狠手辣的角色。为了帝位不择手段,不惜兄弟相残。

果然最是无情帝王家!


李世民让人砍下李建成头颅的主要目的是:“杀猴儆鸡”——给正在攻打秦王府的李建成手下看的!瓦解敌手。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5

且看:玄武门之变发生后……

玄武门之变发生后,听到李建成的死讯,齐王李元吉的麾下猛将薛万彻(时为齐王府副护军)和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屈唾至直府左车骑谢叔方决心要为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报仇雪恨。他们瞒天过海,假传太子手谕,联合起来,由薛万彻等人率东宫、齐府精兵2000人赶到玄武门,使劲猛攻。守卫玄武门的士兵拼死力守,薛万彻见久攻不下,便想“围魏救赵”,率军攻打秦王府。此时的秦王府只剩下李世民的家眷和极少的兵丁,根本无法抵抗。李世民等将士闻讯大惧。只好砍下李建成、李元吉的头颅,派尉迟敬德手持李建成、李元吉首级前往示众。果不然,东宫、齐王府士卒一看见李建成、李元吉的头颅,立马“树倒猢狲散”,瞬间跑的无影无踪。薛万彻见“纸包不住火”,“无可奈何花落去”,只得率数十骑逃到终南山(即今陕西秦岭山脉)。一场秦王府“满门抄斩”式或“人质”式的危局被两颗头颅所化解,顿时“烟消云散”。

“建成被诛,万彻率宫兵战于玄武门,鼓噪欲入秦府,将士大惧。及枭建成首示之,万彻与数十骑亡于终南山。”——《旧唐书》

其实,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蓄谋已久的政变。李世民什么也想到了,就是没想到“半路杀来了个薛万彻”,竟然想攻打自己的“小后方”?一个字:“悬”!

附一:玄武门之变真相: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6

秦王李世民由于长期在外征战建立战功掌握权柄,对于立李建成为太子很不服气,于是想尽办法取而代之。武德七年六月,秦王府制造出杨文干事件,使人诬告太子勾结边将谋反。最后,唐高祖以兄弟不睦流放了东宫的王珪、韦挺和秦王府幕僚杜淹。此后,秦王府和东宫摩擦不断。武德九年(626年),李建成恐惧秦王府的强大,建议李渊将房玄龄、杜如晦逐出秦王府,严令不得相见。秦王府文武多被免官外放,府中只剩长孙无忌、高士廉、尉迟恭和张公谨等几人。众人感到惶惶不可终日,于是劝李世民尽快采取行动杀掉李建成,逼李渊退位。

附二:玄武门之变后的薛万彻将军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7

薛万彻逃入终南山后,经李世民反复招谕,出山归降李世民,授右领军将军,李世民将妹妹丹阳公主嫁给了他。后,参与攻打梁师都,平定突厥、吐谷浑、薛延陀部、高句丽时,屡立大功,累迁驸马都尉、右武卫大将军、潞国公、宁州都督。唐高宗李治永徽四年二月初二,因图谋拥立荆王李元景为帝,坐罪处死。

附三:薛万彻之死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8

公元653年3月16日,薛万彻被处斩,临行前,薛万彻大声说:“薛万彻大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固好,岂得坐房遗爱杀之乎!”说罢,解开衣领对监斩官大声喊道:“亟斩我!”但刽子手惊悚,刀下无力,第一刀没有砍准,万彻大声呵斥:“何不加力!”连砍三刀才斩下他的首级。——《新唐书·薛万彻列传》之白话文


谢谢邀请!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什么还要砍掉他的头,这是事先密谋好了的,一切都在谋划之中。唐朝建立,李世民功劳最大,可是,不是太子,不能继承皇位。高祖李渊,心里明白,真正能治国的是秦王李世民,又没有借口废掉太子。太子李建成也知道,李世民早晚要夺他的皇位,除掉李世民势在必行。对于李世民来说,手下的文臣武将再三催促,自己打下来的天下,拱手让人,实不甘心,若不动手,我等都会遭殃。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得手,之所以要砍掉李建成的头,主要是震慑李建成的心腹,防止再蹈汉末李傕、郭汜之覆辙,毕竟李建成是太子,追随李建成的人确实不少,李世民也怕李建成的心腹谋反,砍掉李建成的头,给他的心腹看看,我李世民是有能力来控制局面的,若不束手就擒,下场如此。还有一原因,就是将人头送给高祖李渊看看,证实太子已死,迫使李渊封李世民为太子。真正砍掉李建成人头的是尉迟恭,尉迟恭为什么身先士卒砍掉李建成的头,因为尉迟恭被李建成陷害过,差点丧命,早就想砍李建成的头。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9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10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11


射死李建成的是李世民,砍下李建成头的是尉迟敬德

李世民射李建成一箭封喉,随后对李元吉连发三箭,结果全部射空。随后李元吉拨马便逃,李世民穷追不舍,结果李世民被树枝挂落马下,李元吉见状急忙下马抢夺李世民的弓箭,想用弓弦将李世民勒死。正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尉迟敬德及时赶到,并大喝一声,李元吉起身上马打算逃跑,尉迟敬德飞马上前,结过了李元吉的性命。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12

此时,东宫猛将薛万彻率领二千多长林军杀到玄武门,李世民的八百死士抵挡不住,开始节节败退。眼看形势即将逆转,尉迟敬德手起刀落将李建成人头砍下,并飞跑上城楼高声断喝:“太子人头在此,凡是反抗者格杀勿论!”于是太子党的长林军一哄而散。

那么为什么,尉迟敬德要将李建成的人头砍下呢?道理很简单,有两个原因:

  1. 擒贼先擒王,如果杀了李建成,东宫势力就等于群龙无首,因此东宫的人也就认清形势,不再做无谓的牺牲,因为李建成一死,对于他们来说反抗已经没有了意义。而当时双方正处于混战之中,李建成是死是活,无人知晓,所以尉迟敬德此举是扭转乾坤的点睛之笔,也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果然,当众人看到李建成的人头时,都成了泄了气的皮球。
  2.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实力并不占优,而他的取胜靠的是出奇不意,攻其不备。而且李建成事先早有防备,当东宫人马倾巢而出的时候,李世的那点实力就显得相形见绌了。而东宫薛万彻一路上杀红了眼,马上就要率兵攻入秦王府。情急之下尉迟敬德砍下李建成的人头吓退东宫,然后在李世民的授意下挟持李渊,讨要兵权,控制局势。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13

从李世民三箭未中李元吉和事后在李渊面前失控的情绪以看出,当时的李世民已经慌了神,精神高度紧张,并处于崩溃边缘。所以他不可能亲手将大哥的人头砍下来,然后再从容淡定的跑上城楼喊话,而这么血腥暴力的事情只有大老黑尉迟敬德才能完成。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李世民一箭射死李建成,还砍下他的脑袋,是因为李建成的脑袋可以用来瓦解还在为李建成拼命的太子势利。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14

太子李建成向李渊上奏,让李元吉做为统帅,讨伐突厥,借此抽调李世民手下兵马,如果计划成功了,李世民就成了光杆司令,再要除掉李世民就易如反掌了。

皇位争夺战到了摊牌的时刻,李世民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想到了一个重要人物,守卫玄武门的禁军统领常何。常何表面上是太子李建成的人,曾跟随李建成出征讨伐刘黑闼,但实际上是李世民的心腹。李世民赏赐常何金刀子三十枚,让常何用来收买禁军。现在这颗棋子可以派上大用场了。

做好一切准备后,李世民进宫来见高祖李渊,状告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还阴谋要杀了自己,李渊也不傻,他知道两个儿子为了皇权争斗很久了,但都是自己的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实在为难,李世民来告状,也得有个答复吧,于是答应李世民,明天让李建成,李元吉来宫里问话,了解情况,李渊要亲自处理这件事,让李世民也早点来。李世民要的就是这个结果,只要李建成,李元吉来了,就痛下杀手,坚决不能让他们活着回去。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15

第二天,李世民早早带人来到玄武门,有常何做内应很快就把兵马埋伏好,只等李建成,李元吉上钩了。

再说李建成,李元吉两人,皇宫里也有他们的眼线,早有人报告,李世民进宫告了他俩的黑状,于是两人在一起商量对策,李元吉说:“我们应该把你府里的兵力和我府里的兵力集合起来,做好应变准备,今天告病假,不去朝里,他们也没有办法。”李建成觉得这样不太好,他认为我们只要把兵力布置妥当,在一起上朝见机行事,也不会出什么问题,于是两人让手下大将冯立,薛万彻,谢书方集合人马做好准备,李建成,李元吉一起骑马往玄武门走来。李建成集结了兵力,也做好了一拼的准备。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16

两人也都是久经沙场的战将,来到临湖殿的时候,就察觉不对劲,立刻拨转马头想撤回去,这时候李世民出来和他俩打招呼,李元吉一见是李世民,张弓搭箭拉了三次也没把弓拉满,李世民心里清楚,太子李建成才是最主要的敌人,所以他没有理会李元吉,而是一箭射死了李建成,李元吉也不知道是顾忌亲情还是箭法太臭,到这时候也没有射杀李世民,尉迟恭带人杀了出来,把李元吉也射下马来,李世民冲在最前边,一马当先到了受伤的李元吉面前,不成想被树枝挂住了,摔下马来,倒在地上动弹不得,李元吉过来夺了李世民的弓,要把李世民掐死,尉迟恭赶到大声呵斥,李元吉放下李世民,想夺路逃跑,被尉迟恭一箭射死。

冯立,薛万彻,谢书方等人得到消息,带领兵马攻打玄武门,把守玄武门的士兵奋力抵抗,损失惨重,薛万彻擂鼓大喊,要去攻打秦王府,也就是李世民的家,形势十分危急,李世民当机立断,命尉迟恭砍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脑袋,提着两人的头颅给薛万彻等人看。薛万彻,冯立等见了面面相关,都是为太子效命的,现在太子死了,在打下去也没什么用了,为了太子李建成,我们也拼命厮杀这么半天了,也算对的起他了,于是解散了人马,落荒逃走了。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17

综上所述:李世民射死李建成,砍下头颅是为了给为李建成效命的人看,你们的主子已经死了,在拼命没意义了,这样一下把太子李建成兵马瓦解了。


大唐的半数江山可以说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李渊当初也曾许下承诺,让李世民继太子之位,可真正等到李渊做皇帝后,他又反悔了,他认为应该由皇长子来做太子较为合适,李世民心里是一百个不高兴。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18


李建成虽然是太子,但他的声望远不及李世民高,这就导致了李建成不安心,李世民不甘心,使得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由于李世民常年在外带兵打仗,其手下聚集了许多的强兵猛将,谋士众多,这对李建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只有扳倒李世民,自己的太子位乃至今后的皇位才能稳固,要想扳倒李世民,就必须把李世民身边的人调走,当然了他自己是无权调动的,只能依靠父亲李渊来解决。


李渊对李世民也是有所忌惮的,时时也在提防着他,也不希望他威胁到太子李建成,对于李建成的请求他也是乐于助人,把李世民手下的许多大将都调走了,当把李世民的得力参谋房玄龄和杜如晦都调走之后,李世民就有点不乐意了,心想你下手也太狠了吧,这是要把我的翅膀全折断啊。


此时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他告诫李世民要尽快动手,若是李世民再不动手,就有可能被李建成吃掉。

李世民也觉得有理,于是就指派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偷偷的把调到地方的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找了回来,共同商议如何除掉李建成。

经过周密的研判,大家一致认为玄武门是除掉李建成的最佳地点。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19


这天,李世民向父亲李渊告发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与后宫的妃嫔有染,李渊心想给老子带绿帽子了,他是勃然大怒,下令让李建成、李元吉明天进宫与李世民对质。


李世民买通了玄武门的几个守将,然后李世民带着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等九个对他最忠心的将领埋伏在玄武门附近,只等李建成的到来。

李建成和李元吉得知父亲知道了他们勾引后妈的事,都恨死李世民了,都想早日除掉这个心头之患,于是他们骑着高头大马直奔皇宫而去。


去往皇宫必经玄武门,当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来到玄武门时,发现有点不对劲儿,城门特别安静,而去那些熟悉的守兵都不见了,都是新面孔。

李建成知道情况不对,调转马头就想转身离去。


李世民见李建成想溜,于是搭弓上箭,大喊一声“哪里去?”射向了太子李建成,李世民可是个神箭手,箭无虚发,一箭正中李建成的要害之处,八九不离十是死了。

李元吉一见这情势,猛抽马鞭,疾驰而去,李世民是连发三箭均为射中,就和尉迟敬德追赶过去。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20


李元吉在前面落荒而逃,李世民在后面紧追不舍,心里一直盘算着如何置他于死地,稍不留神就被茂密的树枝给伴了下来,李元吉见李世民掉下马来,心想看我不收拾你,他策马回来,跳下马,走向李世民,想一剑刺死李世民替大哥李建成报仇。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敬德赶了过来,尉迟敬德那可是李元吉的克星,李元吉吓得想溜,被尉迟敬德一刀就把脑袋给砍了下来。


由于打斗动静较大,引来了其他的侍卫队伍,这其中也包括太子李建成的几百侍卫,他们一见自己的主子被杀,都发疯似的围着李世民他们,形势非常危急。

只是这紧要关头,尉迟敬德砍下了李建成的人头高高举起,他大声说“李建成已经死了,这是他们李家的事,与尔等无关”。


既然李建成已经死了,秦王李世民赢了,那他就是未来的皇帝了,不能为了一个死人去冒犯天威,那都不会有好果子吃的,于是都缴枪投降,尉迟敬德的机智成功的化解了一场危机。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21


李世民射死了李建成,还砍下了他的脑袋,虽说下手够狠的,但这也是无奈之举,所谓擒贼先擒王,只要李建成死后,东宫必定群龙无首,这样就不能威胁到李世民了,当时正是混乱之时,李建成的卫队是远远大于只带了少数亲信的李世民,寡不敌众,后果不堪设想,尉迟敬德当机立断,当众砍掉李建成的头颅,其目的就是震慑敌人,当众人看到死掉的李建成,都放弃了厮杀。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其实并不占优势,而且李建成有所防备,李世民必须快速解决问题,如果拖长时间对他非常不利,尉迟敬德及时砍掉李建成的头颅,瓦解了太子党手下的抵抗意志,迅速控制了局面,才使得李世民转危为安。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22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不仅杀了李建成,夺走了他的皇位,还让人砍下了他的头颅,手段不可谓不果决,也不可谓不狠。

可是,既然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死了,也不会对他造成威胁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再怎么说也是他的亲哥哥亲弟弟,他为什么还要让人砍下他们的头颅呢?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23

李世民一手打下了大半个李唐江山,功劳之大可想而知,威望之高更是可想而知,尤其是在军中,李建成更是远远不及李世民。

所以,李世民对于李建成而言始终是一个威胁,即便将来李建成当了皇帝,没有了李渊在上面压着,谁能保证李世民不会谋反?这也是李建成决心要铲除李世民的原因所在,防患于未然,防李世民于未反之时。

李建成让李世民来陪自己喝酒,结果在酒中下了毒,喝得李世民吐了好几升血,好在被抢救了过来。

李渊一看,这兄弟俩怕是要闹翻了,他也知道李建成一直视李世民为威胁,但他支持的是李建成,所以只好去和李世民说:“老二呀,我那时候说让你当皇嗣你自己不愿意,现在你哥当皇嗣这么久了,又和你合不来,我看你还是去洛阳吧!”

李世民当然想去洛阳了,去了洛阳谁还管得了他?可是不能表现得太明显了,所以说:“老爹呀,我不想离开你呀,我还想孝顺你呢!”

李渊劝道:“去吧,去吧,洛阳这么近,我想你了就去看你。”

李世民听到这也就不说什么了,去!

可是,当李世民准备去洛阳的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却突然想到,李世民在洛阳要人有人,刀枪不缺,他去了洛阳谁还治得了他?让他留在洛阳,凭他府上那几百个兵,他也只是一介匹夫,想怎么治他不行?所以,一定不能让他去!

所以,经过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破坏,李世民去洛阳的计划破灭了。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24

李建成和李元吉不仅阻挠李世民去洛阳,还试图收买李世民的部将,然后对他下手,李世民打了这么多年仗,岂会束手待擒?

李世民当然不会束手待擒。

所以,他在一众谋士和部将商量之后,决定抢在李建成和李元吉出手之前对他们动手,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李世民带着人埋伏在玄武门,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傻不愣登地走到了临湖殿,这时候他们才察觉有点不对劲儿,所以急忙调头走人,谁知道还没走几步,李世民跑了出来,边跑还边喊,哥哥弟弟,你们别走!

李元吉反应快,直接搭弓射向了李世民,可是准头太差,射了三箭都没射中李世民,李世民又不是死人,哪能乖乖让李元吉射?

所以,李世民也拿起了弓,搭上一支箭,李元吉以为老二要射自己,急忙一躲,谁知道老二却射向了还没从震惊中反应过来的李建成。

只听“砰”地一生,李建成当场中箭倒地身亡。

这时候尉迟敬德带着人冲了过来,射中了李元吉的马,李世民的马受到惊吓跑进了小树林,然后摔下马来。李元吉追过来一看,嘿嘿,老二起不来了,正想搭弓射死李世民,没想到尉迟敬德又来了,李元吉只好跑路。

可是,李元吉还没跑几步,被尉迟敬德给一箭射死了。李元吉也太傻了,李世民这么好的人质他都不抓,活该被射死。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25

李建成、李元吉先后被杀,李世民为何还要砍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因为此时看似大局已定,实则远没有结束。

李建成的部将冯立听说李建成被杀了,嚷嚷着要报仇,所以和薛万彻纠集了两千人马杀向玄武门,李世民的部将张公谨远远地看见他们,急忙一人用尽吃奶的力气关上了城门。冯立虽然一时打不进玄武门之内,但是形势对李世民很不利。

这时候,原本没决定帮谁的、掌管玄武门宿卫军的敬君弘站了出来,用实际行动选择了站李世民这一边,他带着中郎将出去打冯立和薛万彻,结果双双战死。

冯立和薛万彻眼见打不下玄武门,转头一想,嚷嚷着要去打秦王府,吓得李世民一个哆嗦,他的亲眷可都在秦王府呢!

李世民皱紧了眉头,怎样才能化解这个危局呢?

经过一番思量,李世民还真想到了一个办法——冯立和薛万彻给李建成和李元吉报仇,应该是瞒着士兵们李建成、李元吉已死的消息,所以才没有恐慌,如果此时让他们知道李建成、李元吉已死的话,军心定然大乱,如此危局可解!

可是,他总不能站在城头上喊李建成、李元吉已死吧?即便没有被射死的危险,也难让人相信呀!

所以,李世民让尉迟敬德砍下了哥哥弟弟的头颅,让外面的两千人马看,看,太子和齐王已死,赶紧投降,不然将来诛你们九族!

这一吓,冯立和薛万彻这边果然军心大乱,恐慌之下被李世民打败了,冯、薛二人纷纷跑路。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26

此外,李世民之所以让尉迟敬德砍下李建成、李元吉的头,实际上还有一个用意。

玄武门之变后,他让尉迟敬德披甲执矛地闯到李渊所在的海驰,吓得当时在泛舟钓鱼的李渊失了方寸。

李渊知道,李世民终于谋反了。

后来,李渊再一听说李世民砍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更是吓得不敢说话了,李世民已经杀红了眼,此时可不能违背他的意思,他说什么是什么吧。

可见,李世民砍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还意在震慑李渊,让李渊乖乖禅位!


如果说李世民射死李建成,是为自己夺皇位开辟了道路,那么砍下太子头颅的举动,则是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要知道,李世民在玄武门杀兄诛弟后,很快遭到了太子和齐王亲信的围攻,而斩下太子头颅,则是告知城外士兵,秦王已然大获全胜,是一种威慑。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27

李渊的几位嫡子,都是人中翘楚,为唐王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李渊称帝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追封三子李玄霸为卫怀王。不过,当时李世民的功劳最大,手下又云集了一班骁勇善战的将领,使得他不甘于眼见李建成继承皇位,而太子和齐王则联手打压李世民。如此一来,唐初的夺嫡之争便一触即发了。

公元626年六月初三,李世民入宫面见李渊,称太子和齐王要对自己不利。听闻此事后,李渊下旨让李建成和李元吉第二天入宫,打算亲自审问裁断。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28

结果,李世民买通玄武门守卫,带着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率兵埋伏于玄武门,等太子和齐王经过时,突然发难。此战中,李世民亲手射杀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也被尉迟恭等人诛杀。消息传出后,太子亲信领兵直攻玄武门,要为太子报仇:

翊卫车骑将军冯翊冯立闻建成死,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乎!”乃与副护军薛万彻、屈咥直府左车骑万年谢叔方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趣玄武门。

当时,太子和齐王虽死,但他们的亲信还调集了两千精兵,前来攻打玄武门。由于玄武门易守难攻,这伙军队便打算转而攻打秦王府。结果,双方相持不下,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马,便准备去攻打秦王府,而这时,尉迟恭斩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

守门兵与万彻等力战良久,万彻鼓噪欲攻秦府,将士大惧;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宫府兵遂溃,万彻与数十骑亡入终南山。

李世民一方眼见形势危急,一时间难以取胜,甚至可能造成更大的损失,因而“大惧”。关键时刻,尉迟恭斩下了太子和齐王首级,以此来告诉这些士兵,他们的主子已经被杀。当这士兵们见大势已去,便就此溃散了。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29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不是尉迟恭急中生智,以太子与齐王的头颅喝退前来复仇的军士,或许后果难以想象。可以说,玄武门之变中最大的困难,不是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而是如何“善后”,避免引发报复。而李建成的头颅,便起到了关键作用。


想龙椅,皇族都是残忍的。有的被杀前说下世不投帝五家。兄弟相残、父子相杀(熊掌难熟)……李世民砍兄弟首极以儆他人?反我者就如此下场。隐太局,其父怯,上龙椅。又:若兄弟上位,李世民也可能身首异处。央十台《中国简史》而言,历史有战争、派别丶宫庭争斗,百姓吃尽苦头。历史就是一部杀戳史。《武当山记》道得好:

一部青史墩墩,

两项血泪斑斑。

自古尧舜是圣贤,

千年过客受骗。


《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30

老龙之前的文章粗略介绍国这次政变,唐高祖李渊背叛老表隋炀帝在太原起兵后,建立大唐王朝后,违背之前对老二李世民说封他为太子的承诺,转而封老大李建成为太子,让其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作为文官集团代表,封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李世民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掌握了很大的权力手底下养了一大帮武将,公元626年,大唐帝国刚刚成立八年,在大唐帝国都城长安一场政变正在悄悄酝酿,为了争夺至高无上的帝位,在皇城宣武门大唐帝国的第二个皇子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取得了帝国实际上的最高权力。在政变过程中李世民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更是砍下了他们的头颅,有人就要说亲兄弟没必要这么狠吧。老龙认为这是有必要也是无奈之举。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31

《砍头颅》

说到李世民在下手前本来一直犹豫不决,不过他在太子府的内应告诉他太子打算对秦王动手,加上长孙无忌等人也游说李世民要先下手为强,于是李世民对高祖说,太子于后妃有染(也有说法是李世民是说太子图谋不轨),于是高祖震怒让太子和齐王来见,李世民心腹尉迟恭派兵埋伏于玄武门内,等太子一到,立刻就是万箭齐发,太子李建成当场倍弓箭射死,李元吉看势不妙立刻就骑马而逃了,李世民和尉迟恭带人去追。李元吉身强力壮准备和李世民同归于尽。躲到草丛中等李世民靠近。就在李世民靠近时李元吉突然跑出来准备杀死李世民可是在他动手前就先被尉迟恭杀死,太子死后太子府残余势力继续和秦王府兵作战,于是李世民砍下太子头颅制止了战斗,我们来看李世民砍下亲兄弟头颅的意义,就知道为什么李世民要这么残忍了。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32

1:头部最为明显,可以辨认出是谁,而且砍头后人必死无疑,可以表明身份。

2:可以瓦解太子党手下的抵抗意志,秦王已经取得胜利,他需要及时善后,若不及时制止太子党的手下会越聚越多,局面失去控制,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告诉大家,你们的主子已经死了,而谁做皇帝是我李家人的事情,所以李世民砍下太子和齐王的头颅既是无奈之举也是必须要的行动。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33

我是老龙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砍下李建成头颅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不这样做的话,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就有可能失败。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34

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在长安城太极宫的玄武门附近,上演了一场由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李世民发动的政变,史称“玄武门之变”。

政变的结果,是李世民亲手射杀了原皇太子李建成,并诛杀四弟齐王李元吉,最终,迫使唐高祖李渊不得不将大权交出。

但在政变过程中,有一处令人十分疑惑的细节,那就是李世民一箭射死了太子李建成后,紧接着又将他的头颅砍了下来。

莫非是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有深仇大恨,才让他下此狠手?实际上并非如此。

在明知道李建成已经死亡的情况下,李世民仍然砍下他头颅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个举动是整场政变极为重要的一步,如果不做,包括他在内的所有参与人员,都会因此而死。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35

玄武门之变的导火索:被压制到崩溃的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确实是由李世民一手操刀不假,但他也是被逼得没法子了。

众所周知,唐高祖李渊与发妻窦皇后一共有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演绎里为李元霸)以及四子李元吉。

其中,三子李玄霸死得早,因此在李渊登基前后,出力最多的就是其他三个儿子。

而在这三个儿子里面,最劳苦功高的就要数次子李世民,可以说,大唐的江山有一多半都是他真刀实枪打下来的。

但也是因为他的能力强且功劳大,在大唐开国之后,却遭到了不少无端的猜忌。

猜忌的根源,则来自于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李建成是担心李世民功勋过大会威胁到自己的太子之位,而李元吉则是一心想让李世民和李建成争一个鱼死网破,自己好坐收渔翁之利。

总之,两人虽说方向不同,但终极目标却一致,那就是消除李世民这个威胁。

因此,两人顺其自然地就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同盟,这个同盟最大的任务,就是如何想方设法给李世民下绊子,以让他吃瘪为乐。

这种设计陷害,在玄武门之变前,屡有发生。

比如,在武德七年,李渊组织的一场郊外狩猎比赛上,李世民就差一点中了李建成提前设下的圈套。

当时,李渊要求三个儿子比赛,看谁猎杀的野物多,等到三人准备出发时,李建成牵来一匹马,忽悠李世民说这是一匹好马,让李世民骑着这匹马比赛。

这匹马是好马吗?确实是,但性子极烈,经常尥蹶子,寻常人根本驾驭不住他,李建成把这匹马交给李世民,摆明了就是让李世民出丑。

而李世民呢?由于当着自己老爹的面,也不好进行拒绝,只能是骑上马离开。

但跑出去没多久,马就尥起了蹶子,幸亏李世民骑术了得,几经努力才算是把马制服,而看到这匹烈马屈服后,当时的李世民相当得意,对不远处的宇文士及吹了一句牛。

“彼欲以此见杀,死生有命,庸何伤乎!”—李世民

其实李世民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说他知道李建成想用一匹马来暗害自己,但自己生死有命,哪里会是一匹马就能害死的?

但这句话被李建成得知后,却变了味道,他通过李渊后宫的妃子给李渊吹“枕头风儿”,硬是把这句话的意思,变成了李世民自称有天命,要当天下主,不会平白无故的死去。

而李渊呢?对此未加分辨,不由分说的就把李世民叫来一通大骂,以至于李世民伏地叩头,自请治罪,但李渊仍不解气。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36

若不是当时恰逢突厥来袭,李渊需要让李世民带兵打仗,估计李世民是难逃罪责。

而像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包括李世民在对抗突厥入侵这场战役上,他巧妙利用计谋,没费多大周章就让突厥大军退走,但他得胜归来后,不仅没有嘉奖,反而还是打压不断。

除了不断给李世民本人使绊子之外,李建成还暗中去挖李世民的墙角,千方百计的收买秦王府的人。

比如尉迟恭,李建成就曾经重金对他收买,只不过尉迟恭当场拒绝了他,也正是因为如此,尉迟恭遭到了李建成的暗杀,虽说躲过一劫,但却被李建成设计陷害关进了大牢。

最后还是李世民拼死营救,才救尉迟恭出来。

除此之外,还有像房玄龄、杜如晦等原本是李世民的谋士,都被李建成设计一一调出秦王府,一番操作下来,李建成前后调走了李世民多达60余位属下。

对于这些,李世民是敢怒不敢言,他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成了光杆司令。

但成光杆司令就完了?李建成显然不是这么想,而李元吉更不是这么想,他分分钟都想置李世民于死地,甚至有一次,他还准备当着李渊的面杀了李世民。

虽说李元吉这个疯狂的计划最终没有实施,但不仅没有受罚,反而还在不久后,直接跑到李渊面前,要求父亲下令杀了李世民。

这些事,在李世民当了皇帝之后,每每提起来伤心不已,他伤心的,不仅是自己的亲兄弟想置他于死地,还有父亲李渊一直以来的偏心。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的日子相当不好过,战战兢兢、提心吊胆是当时的常态,毕竟可能自己一个不小心,就会着了李建成的道儿。

但即使是极其谨慎,李世民还是在后来差一点被李建成用毒酒毒死,而事情到了这种局势之下,如果李世民再不做点什么,那么早晚有一天,他会不明不白的死去。

可是,还没等他准备动手,李建成和李元吉倒先动手了。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37

玄武门之变爆发:纠结万分的李世民

武德六年,在李建成毒杀李世民未遂不久后,李渊下了一道旨意,安排李世民前往洛阳,效仿汉景帝安置梁武王,将陕东一带的区域划拨给李世民统辖。

这道旨意,让李世民暂时的松了一口气,最起码不用在长安城里提心吊胆了。

但就在他以及他的家人打包行李,准备出发的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却不乐意了,在他们看到,论行军打仗,自己一方肯定不是李世民的对手,如果放他去了洛阳,那么日后必将是一个心头大患。

于是,他们两个跑到李渊面前,添油加醋的说李世民的家里人,正因为要去洛阳而高兴的快哭了,由此得知,李世民在这一走,怕是就不回来了。

而最终,在两人的“劝说”之下,李渊居然收回了让李世民去洛阳的命令。

对此,李世民相当郁闷,但更让他郁闷的事情还在后面,当时,李建成和李元吉夜以继日的不断游说李渊,要其下令杀掉李世民,同时,李建成继续明里暗里的调离秦王府的人,到了武德九年的时候,李世民的身边,仅剩下长孙无忌、尉迟恭等人。

但即便是在这种对自己极为不利的情况下,李世民在面对属下劝说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时,依旧是犹豫不决。

毕竟不管怎么说,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是自己的兄弟,杀兄弑弟的事情,他李世民真的做不出来。

但李世民心软,不代表对方就心软,在武德九年三月的一天,李世民埋在东宫的一个暗桩给他带来了一个可怕的消息。

这个暗桩名叫王晊,是在太子的东宫里负责计时的官员,在很早的时候就成了李世民的棋子之一,而他因为身份低微,所以就不受人主意,也由此能帮助李世民刺探到不少情报。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38

他告诉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确定好,要杀掉李世民。

李建成的具体的操作思路,是准备在近日为李元吉饯行时(当时突厥攻打大唐,李元吉被任命为统帅),趁机发动兵变,杀掉李世民,并逼迫李渊交出大权。

在听完王晊所说后,李世民当时是大惊失色,他知道对方的刀已经架到自己的脖子上了,但直到这个时候,他还是犹豫不决。

为此,李世民还特意找来了一个算占卜的龟壳,准备占卜一下吉凶,而最终,在群情激愤的部下们劝说下,李世民终于下定决心,先下手为强。

而就在这个时候,宫里传来圣旨,要李世民即刻进宫觐见。

在这种关键时刻,让进宫必然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为了以防万一,李世民和谋士们制定出一个行动计划,一切安排妥当后,李世民只身进了皇宫。

那么说,李渊这个时候找李世民干什么呢?其实没别的事,就是要发脾气。

之所以要发脾气,是因为有人向李渊奏报说,最近长安城的空中出现太白星,而负责星象的官员经过研究,得出了一个让李渊十分生气的结论。

“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资治通鉴》

面对震怒的李渊,李世民也是吓出了一身冷汗,不过,他对此早有一套说辞。

并且,李世民还趁机举报李建成和李元吉与后宫的嫔妃淫乱,而李渊在听到李世民的举报后大惊失色,当即决定先不追查李世民,而要等到第二天,召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宫对峙。

李渊的这个决定,让李世民逃过了一劫,也让他有了足够的时间进行安排。

就在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前夜,李世民的秦王府里,所有人的精神状态都紧绷到了极致,李世民也同样如此,在极度紧张的气氛下,李世民共做了三项安排。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39

第一项,安排他的舅舅(妻舅)高士廉去长寿坊和光德坊调集死囚,来护卫秦王府,防止被人偷袭;

第二项,安排自己阵营的禁军将领,接替玄武门的保卫工作;

第三项,在秦王府里,挑出了800名死士,并给他们发放了武器;

等到这一切都安排完毕后,已经是后半夜了,距离天亮也没多长时间了,而这一段时间,是李世民一生中最难熬的时光。

就在几个时辰之后,他就会变成一个杀兄囚父之人。

但与此同时,李建成那边也没闲着,就在李世民向李渊举报李建成时,后宫的张婕妤听到了两人的谈话内容,而这个张婕妤和李建成的“私交”甚好,因此,李建成很快知道了父亲李渊要召见自己对峙的事情。

情急之下,他便于李元吉商议,李元吉毕竟是久经沙场,认为应该托病不起,并召集部队,以观时局。

但李建成却拒绝了李元吉的提议,并且,非常自信的说,皇宫内外都是他的人,这个时候,应该入宫,亲自打探消息。

李建成的自信,来自于禁卫总领常何,此人统领玄武门处的禁卫军,并且是他的亲信。

但实际上,这个常何,是李世民埋在李建成身边的暗桩之一,但可惜的是,李建成对此毫不知晓。

因此,他与李元吉两人,就这么大摇大摆的,骑着高头大马前往玄武门。

但就在二人临近玄武门时,发觉不对劲,赶忙调转马头逃脱,但没等他们跑多远,李世民就从一旁杀了出来。

说时迟那时快,李元吉看到李世民之后,在极短的时间里搭弓射箭,但不知道是紧张还是别的什么原因,他连射三箭,居然箭箭落空。

而李世民也没和李元吉过多纠缠,直奔李建成追去,并且一箭射过去,当场就将李建成射翻在地。

堂堂皇太子,就此身亡。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40

与此同时,尉迟恭带着人也赶到了现场,而李世民也开始追击李元吉,就这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意外情况。

李世民所骑的马由于奔跑过快,一个不小心,就被树枝绊倒了。

马匹一倒,李世民也摔了下来,正好摔在李元吉不远处,见此情景,李元吉一个快步冲过去,拿起身边的长弓,用弓弦就勒住了李世民的脖子。

就在李世民被勒的脸红脖子粗,快要翻白眼的时候,尉迟恭赶到了。

看到李世民快被勒死,尉迟恭是爆发出平生最大的吼声,吼声震得李元吉一惊,他深知单打独斗不是尉迟恭的对手,因此,松开李世民,转身就跑。

但没跑多远,就被尉迟恭追上,最终死在了尉迟恭的手里。

到了这个时候,整个政变几乎已经成功了一半,但也就是一半而已,那边李建成的亲信士兵,正对玄武门以及秦王府发动着猛烈的进攻,同时,李渊还在不远处的皇宫里。

一切的一切,都还存在很大变数,远远达不到胜利的程度。

关键时刻,还是尉迟恭,在征得了李世民同意后,骑上马找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尸首,将二人的头颅割了下来,带着这两个头颅,完成了接下来的一系列动作,最终稳定的局势。

那么,李世民为何会同意尉迟恭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呢?并且,尉迟恭又带着这两颗头颅干了什么呢?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41

玄武门之变尾声:两颗头颅的妙用

尉迟恭带着这两颗头颅,先后去了两个地方。

第一个地方,是玄武门,当时,李建成的亲信薛万彻正带着2000名士兵,发了疯一样的攻击玄武门。

负责守卫玄武门的,是李世民安排在此的中郎将吕世衡和敬君弘,二人在看到来势汹汹的薛万彻等人后,马上挺身而出,带着人就杀向对方。

期间,曾有人劝说他们要“静观其变”,但二人根本没听,直接就冲进敌阵。

可惜的是,双拳难抵四手,这两位虽说勇猛,但毕竟寡不敌众,很快就被薛万彻击杀。

紧接着,薛万彻就带着人对玄武门展开攻击,就在即将攻破时,李世民麾下的张公谨赶到了,他在关键时刻,凭一己之力,硬是将厚重的玄武门关了起来。

我们在不少古装影视剧中都见过古代的城门,一般都是巨大且厚重,而张公谨却一个人将厚重的城门关了起来。

若非超强的爆发力,根本就做不到。

见到城门被关,薛万彻的人就开始试图打开,但打了一阵后他们发现,城门太厚,根本砍不动。

怎么办呢?这个时候,薛万彻大吼一声,命令士兵调转方向,往秦王府攻去。

不得不说,薛万彻这个计划还是比较不错的,当时秦王府的守卫力量并不强,也就是前文讲到的高士廉带着部分死囚以及府里原有的一些守卫,如果薛万彻带着这2000名杀气腾腾的士兵杀过去,那么秦王府势必会被打下来,府里上下也都有可能遭难。

关键时刻,尉迟恭赶到了,并且,带着两颗血淋淋的人头。

没错,这两个人头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当尉迟恭拎着人头出现在薛万彻面前时,包括薛万彻在内的人都知道,自己的老大,已经被斩杀了。

老大都死了,自己还打个什么劲?因此,这2000名士兵很快就做鸟兽散。

而薛万彻自己,眼看大势已去,急忙带了几十个骑兵,一路冲杀,往南突围而去,至此,玄武门和秦王府的危机得以解除。

这就是尉迟恭带着人头去的第一个地方,也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两颗人头的第一个妙用。

如果没有人头的及时出现,那么薛万彻带着人就会杀向秦王府,届时,守卫秦王府的高士廉以及众将士就会面临一场恶战,并且还是有死无生的恶战。

而一旦高士廉失败,那么秦王府上下就会遭到杀害,李世民的家眷也逃不过这一劫,这种情况如果成为现实后,就会对李世民造成极大的冲击。

士气涣散,兵败如山倒,他本人也有可能会被乱军杀死,即便是侥幸没死,但想扳回局面怕是很难了。

毕竟在玄武门之变的现场,除了那些忠于李世民的将士,还有不少“骑墙派”。

这些骑墙派,一直在进行着观察,观察究竟谁能占据上风,然后好投入胜利一方的阵营,如果李世民失败,他们不介意以诛杀叛军的名义,将李世民和他的手下斩杀当场。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42

幸好,尉迟恭带着人头来了,稳定了局势,占据了上风。

玄武门这边稳住之后,尉迟恭带着人头又去了第二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距离玄武门不远的西海,这里属于皇宫内的一条景观河流。

李渊正带着宰相裴寂、萧瑀以及陈叔达等人,在这条河流上划船玩儿。

至于李渊为何会在这里安心地划船,并且对距离这里不远处的玄武门震天的喊杀声视若无睹,我们不得而知,但极有可能,李渊是在某种“胁迫”之下,才会安心在这里划船的。

抛开他因何划船不说,单说就在他划的兴起的时候,浑身是血的尉迟恭来了。

接下来,李渊与尉迟恭二人就进行了一场极为经典的对话,在这场对话里,尉迟恭展现出了高超的说话艺术。

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惊,问曰:“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

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资治通鉴》

什么意思呢?就是李渊问尉迟恭外面是什么人作乱?你来这里做什么?尉迟恭则答道,外面上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作乱,不过,秦王李世民已经将他们诛杀了。

之后,在萧瑀以及陈叔达的趁机“劝说”下,李渊长叹一声,交出了所有权力。

为什么李渊会如此配合?很简单,是尉迟恭一直拎在手里的两个人头,让他知道此时在外面,自己的二儿子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

留给自己的唯一一条生路,那就是乖乖地配合照做。

在此之后,李渊如同木偶一般,按照尉迟恭的要求,写下诏书,命令还在抵抗的东宫部队放下武器,同时安排黄门侍郎裴矩等人去往东宫以及齐王府,安抚将士以及家眷。

但没想到的是,裴矩前脚刚到,秦王府的士兵就杀了过来,先是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全部杀死,之后又将屠刀砍向那些已经放弃抵抗的将士们。

关键时刻,还是尉迟恭,他对李世民说,“元凶已诛,何必牵连他人”。

最终,李世民听从了这个建议,没有再对这些将士赶尽杀绝,不久后,李世民接受了唐高祖李渊的禅位,正式登基,成为大唐的第二位帝王,史称“唐太宗”。

通过玄武门之变的整个过程,我们就可以发现,砍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并非是李世民为了单纯的泄愤,而是二人的头颅有大用,其最直接的作用,就是震慑东宫和齐王府的士兵,让他们就此放弃抵抗。

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让李渊明白,当时谁才是局势的掌控者,也只有这样,李渊才能交出权力,不然,虽说李世民暂时占据了优势,但毕竟李渊当时还是皇帝,如果他一声令下,要将士们消灭李世民等人后,那么无疑就会给李世民带来极大的麻烦。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43

所以,砍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这一步相当重要,直接关系到玄武门之变的成功与否。


这个问题苍茫大地来回答,我先带朋友们回顾一下玄武门之变的经过。

李渊建唐初年的悲剧原因就在于最大功臣是自己的儿子,难以处置,所谓虎毒不食子,朱元璋再像屠夫,终其一朝,只见他杀功臣,没见他杀儿子。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44

客观地说李唐开国,最大的功臣是建成和世民。建成因是太子、他承担着留守大本营的重任,无法在战场上去纵横驰聘,所以平定天下的功劳大都由文武全才的世民立了,世民横扫天下,手下聚集了一大群的文臣武将,如秦琼、尉迟恭、长孙无忌、侯君集、段志玄、房玄龄、杜如晦…世民已封秦王、尚书令、天策上将,秦王府就是小朝廷。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45

李渊遇到这种大功臣儿子,脑袋有巴斗大,战时要用他,平时又惧他。作为无奈的父亲他见建成、世民兄弟势同水火,准备派世民到陕东道行台任上,驻洛阳,陕州以东归世民统辖,让他用天子旌旗,仿汉梁孝王故事。他原以为世民会心满意足赴任,谁知李世民赖在京城死活不肯走。

建成、老四齐王元吉商量,如世民赴洛阳,形同分裂国家,放虎归山,不如困世民于长安,于是说动李渊收回陈旨。李大、李二各怀鬼胎。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46

建成、元吉采用先砍枝干、再刨根的文的策略收拾李世民。正好突厥郁射设率几万骑兵入侵,建成荐元吉挂帅,李渊令元吉率李艺、张瑾等救乌城,元吉趁机让唐王手下猛将尉迟敬德、程知节、段志玄、秦叔宝等随行,同时挑选秦王府精锐战士充实部队。

李世民的情报战、策反战搞得风生水起,太子宫率更丞王晊找秦王告密,长孙无忌、尉迟恭劝秦王下手,秦王早有此意。

于是施连环计,六月初三,金星又在白天出现在上空,上下午都见到,大臣傅奕说世民当有天下,李渊将奏章交给世民,世民密告建成、元吉在后宫同张婕妤、尹德妃乱伦,并且说老大、老四要杀他为王世充、窦建德报仇。李渊中计,答应第二天审问他们,嘱世民早朝参见。

初四日,世民在玄武门守将常何的配合下,带长孙无忌等入宫,兵伏玄武门,张婕妤密告建成,元吉多了份警觉,说应部署东宫和齐王府的军队,推病不朝,静观其变。建成以为长安是自己的老巢,连玄武门的守将常何都是自己心腹,无后顾之忧,应去朝见。于是老大、老四直奔玄武门。

当他们来到临湖殿,情知有变,调转马头准备逃回去,世民叫住他们,元吉拉弓射世民,竟拉两三次拉不开弓,世民心狠手辣,一箭射死老大,尉迟恭率七十名骑兵赶到,亲随射元吉于马下,世民的马跑到树林下,被树枝绊住爬不起来,元吉夺弓想扼死世民,尉迟飞马赶到,大声叱责,元吉曾被尉迟三次空手夺槊,元吉恐尉迟后遗症发作,想逃进武德殿。尉迟边追边射杀死了他。世民犯罪集团原以为大功告成,谁知东宫车骑将军冯立和薛万彻、谢叔方率东宫、齐王府精兵二千人奔赴玄武门死战。张公瑾力大独自关门抵御他们,敬君弘率皇宫卫队迎战,敬君弘战死。薛万彻扬言要攻秦王府,秦王府将士恐惧。危急时刻,尉迟恭拎着建成、元吉人头给东宫、齐王府兵士看,东宫、齐王府士兵溃散,冯立、薛万彻逃到深山荒野。

尉迟恭又顶盔贯甲去逼宫,尉迟对坐着船在海池里的李渊直言:太子、齐王已被杀,臣来护驾。皇帝近臣裴寂、萧瑀、陈叔达吓得尿了裤子,李渊见势不妙,封世民为太子,李世民上演了跪吮父老的呕心戏,正式掌权。世民执政,杀死建成、元吉的所有儿子。

砍下建成、元吉头的妙用:

一、秦王玄武门之变,偷袭得手,但建成、元吉手下实力远胜秦王玄武门叛乱实力。寡不敌众之时,世民、尉迟恭正好借建成、元吉的头动摇他们的军心。

如冯立、薛万彻玩命一搏,很有可能秦王等人随建成、元吉兄弟三人一起归天。

二、世民让尉迟恭入宫,借大哥、四弟的人头,正好杀鸡儆猴,唬住老爹李渊,逼宫交权。

三尉迟恭和建成、元吉有不共戴天之仇,正好砍头泄愤。

当年,建成见尉迟骠悍,化重金收买不成,派杀手刺杀又不成,在李渊驾前诬告尉迟谋反。尉迟在狱中受尽酷刑,世民力保,才被放了出来。他们仇深似海,尉迟恭砍下他们脑袋示众,正好发泄一下仇恨。


不夸张地说,砍下李建成的头颅,是玄武门之变取得成功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不然李世民就性命不保,政变也就失败了。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47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626年6月29日),太白金星在白天出现于天空正南方的午位,按照古代人的看法,这预示着即将发生政权更替的大事。

恰好在这一天,朝廷接到急报,说突厥数万骑兵入侵,包围了乌城。

李渊有意让李世民领兵出征,但李建成不想再让他统兵,百年举行李元吉出征,李渊表示同意。

李建成又趁机提出,要秦王府的程知节,尉迟恭和秦琼等人随李元吉一起出征,以此来削弱秦王府的势力,也得到了李渊的同意。

下朝之后,李建成便开始积极谋划,他计划在给李元吉践行的时候发动政变,将李世民及秦王府属臣杀死,然后逼迫李渊交出政权。

李建成的计划不可谓不周密,但这件事还是被李世民知道了。

原来,东宫有个叫做王晊的人早已经被李世民收买,他第一时间将这件事告诉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便在秦王府积极思考应对之策,在长孙无忌等人的建议下,李世民让尉迟恭去将房玄龄和杜如晦给请了回来,最终决定先发制人,先于李建成发动政变。

六月初三,太白金星再次在白天出现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李建成决定借此机会大做文章,他让人去告诉李渊,“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意思是说李世民要谋反。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48

李渊非常相信天文星象,很重视这件事,便将李世民召入宫中询问此事。

这样的事情是无法辩解的,但李世民却很聪明,他顾左右而言他,说李建成和李元吉跟后宫嫔妃有染,一下子就点中了李渊的死穴。

李渊不再关心什么太白金星之事,而是对李世民说,你明天早上来找我,我会把李建成和李元吉也叫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这件事。

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高祖省之愕然,报曰:‘明日当勘问,汝宜早参。’“

李世民走后,跟李建成关系很好的张婕妤因为偷听到李渊和李世民的谈话,就派人出宫告诉李建成,还告诉他要小心提防。

李元吉对李建成说,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管理好东宫和齐王府的士兵,然后假装生病不去上朝,等我出征那一天发动政变,大事就见分晓了!

李元吉这个做法算是比较稳当的了,如果李建成听从他的建议,也就不会有玄武门之变了。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49

但李建成却认为,现在秦王府的实力大打折扣了,士兵也没有很多,而且宫中都是他安排的人,没有什么危险,完全可以入宫亲自打探一下消息,这样对后面的行动也更加有利。

张婕妤窃知世民表意,驰语建成。建成召元吉谋之,元吉曰:“宜勒宫府兵,托疾不朝,以观形势。”建成曰:“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

李元吉觉得有道理,他便进一步建议李建成说,可以借此机会逼迫父皇李渊表态究竟支持太子还是秦王。

李建成觉得宫中安全,他的底气在哪里呢?

原来,玄武门的守将禁卫总领常何就是李建成的亲信,他掌控着入宫的必经之地,李建成认为绝对安全。

但李建成不知道的是,常何其实是李世民安插在李建成身边的卧底,他早在武德二年的时候就开始跟随李世民出征,武德七年的时候在李世民的安排下进入长安,投靠到李建成太子府门下,并开始担任禁卫总领。

在李世民的指使下,常何一方面跟李建成和李元吉搞好关系,另一方面将玄武门其他守将全部收买,并将许多其他禁卫军首领说服,让他们暗中投靠到李世民秦王府门下。

李世民为何敢发动政变,他的底气其实也在于此,他大约也是我国古代搞谍报工作和地下斗争最厉害的人物之一了。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50

李建成觉得玄武门很安全,便决定第二天早上与李元吉一起轻装简从入宫见李渊。

李世民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决定入宫,便在六月初四天还没亮就带着尉迟恭,长孙无忌和程知节等十人以及一些亲兵,提前埋伏在了玄武门。

事实上,李世民那时候手下没多少人,属臣和亲兵加起来也就百来人的样子,这么点人就想搞政变,其实是很冒险的。

但是,富贵险中求,李世民已经被逼到绝路上了,也不得不如此冒险。

在此之前,李建成和李元吉多次陷害李世民,他们不但削弱了秦王府的实力,还多次直接谋害李世民,李世民几天前还曾在太子府喝下毒酒,差点就被李建成给毒死了。

而李世民虽然一直处于被动,但他依然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比如说在李建成和李元吉身边安插卧底,又比如说收买禁卫军,再比如说在洛阳积极培植自己的势力。

可以肯定的是,李世民很早就有了发动政变的想法,并且连退路都想好了,一旦政变无法成功,那他就退到洛阳去拥兵自立。

因此,当长孙无忌等人在劝李世民发动政变铲除李建成和李元吉的时候,他虽然说自己不愿意手足相残,但其实只是在做样子而已,目的是试探长孙无忌等人的忠心和决心。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51

李世民在确定了众人都效忠于自己之后,就果断决定发动玄武门之变了,这就说明什么顾及手足之情,都只是惺惺作态罢了。

六月初四一大早,李世民先是目送裴寂,萧瑀,陈叔达,封德彝和裴矩等李渊的亲信之人入宫,然后继续耐心等待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到来。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姗姗来迟,他们随行的人马不是很多,却大摇大摆地进入玄武门,很快就到了临湖殿。

李元吉不愧是个久在军中之人,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危险的到来,于是连忙叫李建成一起赶快调转马头,准备向东宫的方向而去。

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

李世民见状,便策马追赶李建成和李元吉。在慌乱之中,李元吉朝李世民连射三箭,但因为心中发虚,没有射中。

说时迟那时快,李世民也张弓搭箭,一箭就射中了李建成,李建成立马跌下马去,就再也不动弹了。

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

为什么先杀李建成?

因为李世民深谙擒贼先擒王的道理,李元吉纵然武功高,但只要李建成死了,李元吉就没了主心骨,那也只有死路一条了。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52

李建成虽然死了,但李元吉却趁机逃远了,李世民一时间无法追上。

刚好这个时候,尉迟恭带着七十名骑兵赶到了,他身边一名士兵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下马去。

但那一箭射偏了,没有射中要害,李元吉只是受了伤。

李世民后来也赶来了,但他的马却突然受惊了,带着他奔向玄武门旁边的树林中。更倒霉的是,一根树枝挂住了李世民的衣服,他便从马上跌了下来,疼得他起不来身。

李元吉见李世民跌下马,就快速上前去,用一张弓勒住李世民的脖子。

眼看李世民快不行了,尉迟恭从打斗中脱身赶来,向李元吉大吼了一声,李元吉自知不是尉迟恭的对手,便放开李世民逃走,试图奔向武德殿寻找李渊的庇护。

尉迟恭怎会放走李元吉,他快马追了上去,一箭就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当场毙命。

元吉遽至,夺弓将扼之,敬德跃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杀之。

至此,李建成和李元吉都死掉了,但事情还远没有结束。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53

李建成的亲信、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得知他的死讯之后十分伤心,便与副护军薛万彻和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亲兵二千余人去攻打玄武门,准备为李建成和李元吉报仇。

事情就很奇怪了,因为按照唐朝制度,无论是东宫,秦王府,还是齐王府,亲兵人数都不会超过一千人,冯立怎么会突然有这么多士兵呢?

原来,早在武德六年的时候,李建成为了跟李世民抗衡,就暗中召集了骁勇之士二千余人充当东宫卫士,分别驻扎在左右长林门,号为长林军。

建成擅募长安及四方骁勇二千馀人为东宫卫士,分屯左、右长林,号长林兵。

后来,李建成还让右虞候率可达志暗中从燕王李艺那里调来了幽州骁勇精锐的骑兵三百余人,并将它们安置在东宫的各个坊市中;还有杨文干为李建成挑选的亲兵,这些人也都被安置在东宫。

这些人再加上东宫原有的守卫,李建成的亲兵总数不下三千人。当然了,这还只是东宫的亲兵,如果算上齐王府的亲兵,总人数最少也有三千五百人。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54

冯立带着二千余精锐攻打玄武门,只留下少数人守卫东宫和齐王府。

那时候玄武门没有关闭,眼看冯立的军队就要赶到了,这时候秦王府属臣张公瑾及时挺身而出,他力大无比,竟然独自一人将厚重的玄武门大门给关闭了,冯立等人因此无法进入。

没过多久,守卫玄武门的云麾将军敬君弘得知冯立攻打玄武门,十分着急,便决定出去与之一战。

有人劝敬君弘说,现在情形还不明朗,不易出战,不如等到人马都汇集过来了,再决定是否出战。

这个建议其实是很合理的,只需要固守,李世民等人在消灭李建成的李元吉的余党之后就会赶过来,那时候再出战会更加有利。

但敬君弘不知道怎么了,他执意与与中郎将吕世衡一起领兵出战,结果二人与数百士卒全部战死,玄武门的情况就变得十分危急了。

君弘不从,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呼而进,皆死之。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55

这个结果其实是可以预料的,因为冯立率领的人马战斗力十分彪悍,很难对付。因此,如果冯立趁此机会杀入玄武门,那么李世民等人恐怕就性命不保了。

但是,李世民平时对将领和士卒多有恩惠,大家都很敬佩他,关键时刻也愿意为他挺身而出。

就在冯立疯狂攻打玄武门的时候,玄武门的将士们不顾生死,浴血奋战,硬是以极大伤亡抵挡住了冯立的进攻。

冯立见无法迅速攻入玄武门,便及时调整策略,准备率军去攻打秦王府。

守门兵与万彻等力战良久,万彻鼓噪欲攻秦府,将士大惧。

要知道当时秦王府十分空虚,李世民的一家老小和许多属臣都在秦王府,冯立要是真的去攻打秦王府,那么他们必死无疑。

如果这是这样,那么就会造成一种结果,许多秦王府属臣的思想可能会动摇,甚至有人会投降;而在冯立拿下秦王府之后,如果再掉头来攻打玄武门,玄武门将士的军心势必会极大动摇,那么玄武门未必就守得住了,李世民等人也只有死路一条。

不过,那时候玄武门内的战斗也快结束了,尉迟恭及时得知冯立准备撤退的消息,他猜测冯立去要去攻打秦王府,因此十分着急,开始积极思考应对之策。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56

李世民那会儿已经没有战斗力了,他从马上摔下来,又被李元吉给勒脖子,已经是勉强可以走路了,但无法继续坐镇指挥了。

因此,必须有人在李世民无法指挥的情况下挺身而出了,而这个人就是尉迟恭。

尉迟恭虽然很着急,但他并没有慌乱,他在认真思考之后果断采取了行动,他骑着马去找到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尸体,割下他们的头颅,然后快马加鞭赶到玄武门,将他们的头颅展示给冯立及其部属看。

很多人起初对李建成和李元吉之死将信将疑,现在确定他们都死了,就都觉得如果再继续打下去,只能是白白送死,因此战心顿失,还开始迅速崩溃。

没过多久,冯立的军队就没剩下多少人了。就薛万彻见无法取胜,也带着数十名骑兵走了,一路逃进终南山中躲藏起来。

冯立也知道无力回天了,又想到已经杀掉了敬君弘,也算是略微报答了李建成,便下令士卒们都四散逃命去,自己也丢弃兵器逃走了。

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宫府兵遂溃,万彻与数十骑亡入终南山。冯立既杀敬君弘,谓其徒曰:“亦足以少报太子矣!”遂解兵,逃于野。

事情发展到这里,玄武门之变才算是成功了。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57

接下来,李世民派遣尉迟恭等人率兵进入武德殿,将李渊给控制起来,李渊觉得事已至此也无法挽救,于是下令让李世民代为处理朝政。

李世民取得政权之后,就派人去东宫和齐王府,将他们各自五个儿子全部杀掉,然后将女眷全部送到宫中为奴。

这还没完,李世民还对东宫和齐王府亲信展开大清洗,一百多人被杀,长安城立马就变得血雨腥风。

就在李世民杀红眼的时候,尉迟恭又及时站了出来,他劝谏李世民说,罪魁祸首李建成和李元吉以死,如果再杀掉他们的党羽,天下难安啊!

诸将欲尽诛建成、元吉左右百馀人,籍没其家,尉迟敬德固争曰:“罪在二凶,既伏其诛;若及支党,非所以求安也。”

李世民觉得尉迟恭说的话有道理,于是下令赦免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亲信,还让人去将冯立和薛万彻等人请回来继续当将军,并让魏征等原东宫属臣继续在朝为官。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58

玄武门之后第三天,李世民被任命为皇太子。两个月之后,李渊正式禅位给李世民,这就是玄武门之变的最终结果。

总结一下:

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的准备其实是很充分的,他不光是提前收买了禁卫军,还在谍报工作上做得很出色,唯一的威胁来自于李建成和齐王府强大的亲兵。

而尉迟恭的作用也不可谓不明显,他不但斩杀了李元吉,还在关键时候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展示给冯立看,从而避免了一场更大规模的浩劫。


不只是太子李建成,就连齐王李元吉的首级也被斩下。

自古以来,因为皇位之争而手足相残、父子相攻的例子屡见不鲜。直到宋朝以后,由于儒家思想深入人心,这种现象才逐渐减少。

唐朝的玄武门之变中,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均被杀害,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孤独终老,而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则被李世民纳入后宫。

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级均被斩下,实在凄惨。不过,李世民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有二点,第一是借助太子的人头迅速结束这场叛乱的时间,第二是用太子的人头来向父亲、唐高祖李渊进一步逼宫。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59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与众多文臣武将一起策划了这出“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作为李渊的次子,战功显赫,曾先后击败王世充、窦建德等军阀。可是,李渊却有意让长子李建成继位,所以逐渐冷落了李世民。

所谓“功高必不肯落人之下”,李世民本身就是戎马出身的贵族武将,一直不肯屈居于大哥之下。他多次暗示父皇李渊传位给他,但都没有得到正面回应。同时,太子李建成一党也正对他苦苦相逼,不断削弱秦王府的能臣猛将。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60

公元626年,李世民认为父亲已经不可能传位给他,于是联合长孙无忌、房玄龄、高士廉、侯君集、尉迟恭等人谋划,准备在玄武门外诛杀太子李建成一党。6月4日,李世民亲自率领9位将军带着伏兵,在太极宫北面的玄武门等候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

一场混战之中,惊慌失措的李建成、李元吉均被杀死,而两人的首级也被用刀斩下,如果没有李世民的同意,武将们是不敢这样做的。李世民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就是想尽快平息玄武门之变的影响,然后借助太子的首级来威慑父亲和太子的残党。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61

李建成、李元吉既死,唯李世民当立

玄武门之变之所以能轻易成功,除了有李世民等人策划周密的原因以外,还有太子一党准备不充分等因素。可是,太子的残余势力依然很庞大。当时,太子的部下薛万彻、冯立、谢叔方等人带着2000名精兵猛攻玄武门,要为太子报仇。薛万彻没攻下玄武门,随即又反攻秦王府的大本营,而李世民的家眷妻小全部在那里。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62

危急时刻,尉迟恭将李建成、李元吉的首级丢在薛万彻面前,于是太子府的残党全部一哄而散,再也没有人喊着报仇了。

薛万彻等人都是有名的猛将,如果不用太子的首级来平息局面,那么李世民等人也很难完全脱身。

因此,李世民斩下太子、齐王的首级是为了驱散太子一党的残部,为自己扫清最后的障碍。

解决了太子残部过后,李世民立刻面见父亲李渊,将玄武门的事情与来龙去脉和盘托出,实际上就是逼宫。

《旧唐书》没有记载李渊的态度,但后人可以推测李渊的态度必是愤怒而又无可奈何,毕竟儿子之间手足相残,是作为父亲最不愿意看到的坏结果。自南朝以来,父子兄弟因为皇位而自相残杀,叔伯弟侄因皇权而死于非命,导致社稷崩溃的例子屡见不鲜,李渊不可能不知道坏处。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63

随后,尉迟恭等人也把太子的首级给李渊看,终于让冷静下来的李渊心灰意冷。

李渊的其他儿子都还小,只有李世民、李建成最有机会当未来的继承人,现在李建成、李元吉已死,李渊就算为了国家,也不可能再处罚李世民,只能默认了李世民的所作所为。在太子首级的心理攻势下,唐高祖李渊为了晚年自保,撒手将所有政务完全丢给秦王李世民,实际上就等于默认了“玄武门之变”和“退位让贤”。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64


砍头是事先计划的一部分。但尽管计划周密,李世民仍然差点被反杀。如果不是尉迟敬德及时赶到,李世民就会被李元吉勒死。

玄武门之变,整个过程惊心动魄。李世民事先精心策划,但事变过程仍然一波三折。

在双方激战的最危急时刻,尉迟敬德利用太子和齐王的人头,瓦解了对方的斗志。

玄武门之变,有两个关键人物,为李世民立了大功,这两个人一个是敬君弘,另一个就是尉迟敬德。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65

一、敬君弘这颗棋子,是李世民敢于铤而走险的关键。

在玄武门之变之前的一天,李世民暗中向唐高祖李渊告了一个恶状:“建成、元吉与尹德妃、张婕妤淫乱后宫”。

至于这件事真实性如何?我们今天已经无从考证。

也就是说,李世民声称:他的哥哥和弟弟,居然和他父亲的两个小老婆在后宫集体淫乱。

李渊听了这个消息,大吃一惊。对于这种后宫隐秘之事,李渊是宁可信其有,不敢信其无。所以他决定:明天宣太子和齐王进宫,把这件事调查清楚。

李世民继续博取同情,据《资治通鉴》(下同):

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雠。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耻见诸贼!

我问心无愧,丝毫没有对不起哥哥与弟弟,但他们想杀死我,似乎要为王世充和窦建德报仇(暗示自己有功却因此含冤)。如果我当真被冤杀,那就永远不能孝敬父亲了,到了九泉之下,也没有脸去见王世充这些人。

李世民在这里通过告恶状的方式,骗他的父亲把太子和齐王同时招进宫。这样便于同时下手,把两人一齐除去。这是因为:即使杀了太子李建成,只要李元吉还在,太子的那一帮人就会依附到李元吉麾下,李世民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66

这个计划完美实现的关键人物,就是敬君弘

敬君弘属于关陇贵族一脉,曾经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大唐建立后,他被封为云麾将军,掌兵于玄武门。这是一个关键岗位的关键人选。

敬君弘是李世民实现这个斩首计划的内线。

如果没有他的支持,李世民无论如何无法在玄武门下手。

事变发生后,又是敬君弘拼死带领军队,阻挡住了薛万彻等人对玄武门的疯狂进攻。最后全部战死:

云麾将军敬君弘掌宿卫后,屯玄武门,挺身出战,所亲止之曰:“事未可知,且徐观变,俟兵集,成列而战,未晚也。”君弘不从,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呼而进,皆死之。

当时双方的情况还不太明朗,敬君弘的手下劝他:先观察一下形势再说。可是他不听,拚死出战。

正是由于他的作用,李世民在杀了太子和齐王之后,才能有效的控制住皇宫,进而控制住了高祖李渊。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67

二、尉迟敬德的三个关键时刻。

在整个事变中,尉迟敬德在三个关键场合,起到了扭转乾坤,控制大局的重要作用。

第一个关键时刻:在李元吉将要把李世民勒死的时候,及时到场救了李世民,并杀了李元吉:

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尉迟敬德将七十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马。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木枝所絓,坠不能起。元吉遽至,夺弓将扼之,敬德跃马叱之。元吉步欲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杀之。

战斗突然爆发。

这是一场典型的伏击遭遇战。一方是精心准备,另一方虽然也有一定心理准备,但毕竟是猝不及防。

李元吉向李世民射了三箭,全部射偏了。

如果被他射中了,历史就会改写。

几乎就在他射偏的同时,李世民反过来射杀了李建成。

混战之中,尉迟敬德率领70个骑兵赶到。李元吉在乱箭之中,坠落下马。而李世民也被树枝等杂物绊倒,跌下马来。

说时迟,那时快。李元吉抢上前来,用弓弦勒住李世民的脖子。眼看着未来的天可汗、极品皇帝唐太宗,就将命丧当场。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68

如果李世民被杀,由于此前李建成也被杀了,那么将来继承皇位的,无疑就是李元吉。

尉迟敬德及时率兵赶到,大声呼喝,再一次改变了历史。

李元吉一看寡不敌众,拔腿就跑。在逃跑过程中被尉迟敬德射杀。

第二个关键时刻: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瓦解了对方的斗志。

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迅速被割下。尉迟敬德提着这两颗人头,策马赶到玄武门下。

此时,敬君弘等人刚刚力战而死。而太子府和齐王府的力量相当强大,薛万彻等人为报太子之恩,准备率兵继续攻打秦王府。战斗似乎要有继续扩大化的态势。

关键时刻,尉迟敬德扔出了两个人头。

万彻鼓噪欲攻秦府,将士大惧;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宫府兵遂溃,万彻与数十骑亡入终南山。冯立既杀敬君弘,谓其徒曰:“亦足以少报太子矣!”遂解兵,逃于野。

薛万彻这些人,一看自己效忠的两个主子都死了,继续打下去,自己怎么也翻不了天。顿时斗志全无 ,四散逃亡去了。

好在他们毕竟杀了敬君弘,多少也算是报了太子的恩。

所以说,割人头是整个计划的一部分。目的是让太子和齐王府的人知道主子没了,从而放弃抵抗。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69

第三个关键时刻:控制住李渊。

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惊。

在李渊完全没有预见的情况下,尉迟敬德全副武装,手持长矛,带领军队来到李渊处。声称:太子,齐王作乱,已经被杀了,现在我来保卫你。

这哪里是保卫,这根本就是武装挟持。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是标准的犯上作乱。

在萧瑀、陈叔达等人的劝说下,李渊也只好就坡下驴。“善!此吾之夙心也。”

很好!我早就想立世民为太子了!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70

感谢阅读。我是头条“今古讲堂”。敬请您点赞,评论,加【关注】,在此谢过!


心狠手辣”的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一箭射死了太子李建成,一刀砍下了李健成的头颅,一刀砍下了齐王李元吉的头颅,一道“圣旨”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十个儿子!简直就是丧心病狂、史书难罄,是不是?那么,为什么李世民如此恨李建成?死了连他的头颅都要砍下来?还顾不顾及手足之情?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71

是的,没错,这就是古代皇庭争夺惨烈而血腥的场面。接下来,让我们重温历史,一探究竟!

“无勋而立”的太子李建成

我们先从李建成兄弟的母亲讲起,史载:

高祖太穆皇后窦氏,京兆始平人,隋定州总管、神武公毅之女也。后母,周武帝姊襄阳长公主……周武帝特爱重之,养于宫中……未几,后崩於涿郡,时年四十五岁——《旧唐书·窦皇太后传》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窦皇后也属于是皇亲国戚,身份高贵,嫁给时任“千牛备身”(皇帝的近卫武官) 的李渊,属于是“下降”了!由于身份稍“微”,李渊当时应该没有娶妻,或者即便娶妻也要将窦皇后视为正妻!因此,“子以母贵”,李渊与窦皇后的几个子女必是李渊最为看重的!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72

更何况,窦皇后对于李渊的晋升帮助很大!

大业中,高祖为扶风太守,有俊马数匹。(窦皇后)常言于高祖曰:“上(隋炀帝)好鹰爱马,公之所知,此堪进御,不可久留,人或言者,必为身累,愿熟思之。”高祖未决,竟以此获遣。……(窦皇后死后)高祖追思后言……数求鹰犬以进之,俄而擢拜将军。——《旧唐书·窦皇后传》

这里的“擢拜将军”,指的就是大业十二年(616年),李渊被晋升为右骁卫将军;大业十三年(617年),其再被提升为太原留守、晋阳宫监,这为他晋阳起兵创造了条件!李渊是年已51岁!

讲真,李渊将近50岁时仕途才有起色,实属大气晚成。倘若他能早点听窦皇后之言,或许就不会如此之迟吧?因此,李渊对于窦皇太后也是极为看重!

李渊一生共育有41个子女,这也就说明了为何窦皇后的长子李建成会被立为太子了!

然而,窦皇后却英年早逝(年仅45岁,约在613年)!由于母亲已经仙逝,这对于“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敢于对兄弟下“重手”也创造了条件。倘若母亲健在,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俩也不至于闹到“兵戎相见”的地步吧?

所谓,“父母在,兄相亲”!窦皇后离逝以后,李渊已经没有能力管住自己的俩儿子了。

李渊和他的窦皇后一共育有五个子女,分别是:李建成、平阳公主、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除了李玄霸“早薨、无子”以外,平阳公主也于武德四年英年早逝,时年不逾35岁。(至于平阳公主的死因,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到底是战死的,还是病死的,还是由于李世民和李建成一方阴谋害死的?我们不得而知。)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73

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建唐后,既立李建成为太子。

实际上,这次立储本身就存在严重问题!

隋恭帝义宁元年(617年),李渊晋阳起兵!

说实话,李渊此次起兵,跟李建成没有任何关系,都是“阴有安天下之志”的李世民“搞的鬼”!而且,其起事时的谋臣、将帅大多也都是冲着李世民去的,比如晋阳令刘文静,他就认为:

“(李世民)此非常人,豁达类汉高,神武同魏祖,年虽少,命世才也。”

还有“首辅之臣”裴寂,也是被李世民“贿赂”下马的,他在劝李渊起兵时,说的很明确:

“二郎(李世民)阴养士马,欲举大事,正为寂以宫人恃公,恐事觉并诛,为此急计耳。”

还有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等等。

可以说在晋阳起兵的前前后后,都是李世民在努力运作,根本就没有李建成的什么事!起兵以后,李渊才“遣使密招”身在河东的李建成往晋阳赶:

“李健成、李元吉弃其弟智云(同父异母弟)于河东而去,吏执智云送长安,杀之。建成、元吉遇柴绍(平阳公主夫)于道,与之偕行。”

接下来的霍邑、长安之战,都是李世民冲在最前面,“多有勋效”!

然而,武德元年(618年),李渊建唐时,被立为太子的却是李建成!李建成仅仅因为自己是嫡长子(长李世民8岁),“不费吹灰之力”,就占了最大的便宜!李世民的内心当然不能平衡。但是,唐祚刚立,时局未稳,统一战争尚未完成,李世民也只得暂时忍耐。

这里也可以看出,李渊建唐时就立“储君”似乎有欠妥当,若是晚几年再立,恐也不迟吧?

时间慢慢来到了武德四年(621年)……

这一年对于大唐王朝来说至关重要。就在这一年,淮安王孝恭、大将军李靖率军平定了南方的叛军萧铣;而李世民更是取得了虎牢关之役和洛阳战役的胜利,一举擒获河北夏王窦建德,以及郑王王世充!

如此一来,大唐王朝基本完成了大一统!

与此同时,矛盾转移,李世民与李建成、李元吉集团的“皇位争夺战”也即拉开帷幕!

被逼无奈的李世民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74

历来的皇宫斗争都是极其的残酷血腥,大唐王朝也难例外!

从实力对比上看,由于李世民长时间的领兵打仗,手下聚集了一大帮的文臣猛将,比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程知节、秦琼、李静、李世勣等。反观李建成一方,则少之又少(文臣方面仅有王珪、魏征),力量上显处下风!

为此,李建成做了两手准备:一是联合四弟李元吉,以增强自己的力量(之所以李元吉愿意站在李建成一边,是因为其“许立为太弟”);二是联合后宫力量,比如他就与李渊的爱妃张婕妤和尹贵妃保持着“不可名状”的关系!让她们在李渊面前说自己的好话!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行动!史载有过两次“暗杀”行动。

先说第一次:

太宗尝从高祖幸其(李元吉)第,元吉伏其护军宇文宝於寝内,将以刺太宗。建成恐事不果而止之,元吉愠曰:“为兄计耳,於我何害”!——《旧唐书·李元吉传》

这一次刺杀事件等于是“夭折”了,到第二次的时候,李世民就“中着”了:

(武德九年(626年))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世民暴心痛,吐血数升,淮安王神通扶之还西宫。——《资治通鉴·唐纪七》

这一次还是挺厉害的,差点就要了李世民的命!然而,李渊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就不是那么公允了!李渊“问世民疾”,然后又发个“手敕”谴责了李建成几句:

秦王素不能饮,自今无得复夜饮。

完了,仅此而已!

转过头来,李渊安慰李世民:

首建大谋,削平海内,皆汝之功。吾欲立汝为嗣,汝固辞,且建成年长,为嗣日久,吾不忍夺也。观汝兄弟似不相容,同处京邑,必有纷竞,当遣汝还行台,居洛阳,自陕以东皆主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梁孝王故事。

说白了,李渊是想把大唐王朝一分为二,长安这边,李建成为帝;洛阳那边,李世民为帝。对于李渊这个“爹”而言,或许这是最好的方案了!

不过,李建成与李元吉知道以后,担心李世民到了洛阳“有土地甲兵,不可复制”,还是留在长安好对付!于是,他们又劝说李渊改了注意!

得,事已至此,基本上双方的脸已撕破,李世民慢慢开始下定决心!

是年,突厥郁射设“将数万骑屯河南,围乌城,建成荐元吉代世民督军北征”!

这件事表面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谁也说不好李元吉会不会掉动自己的兵马至长安,发动军事政变,铲除李世民!所以,对于李世民一方而言,不动手是真不行了!

就在如此关键的时刻,李世民做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李建成命殒“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75

武德九年六月初三夜(玄武门之变前一天),李世民竟然偷偷跑到李渊那里,“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 并且说:“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今欲杀臣,似为世充、建德报雠。臣今枉死,永违君亲,魂归地下,实耻见诸贼!

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哪有事变之前,还跑出去表白的?如果李渊稍微上点心,就很容易明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如果李渊插手阻止,恐怕“玄武门之变”也就必然“夭折”了。

更加匪夷所思的是,面对“建成、元吉淫乱后宫”的事,李渊竟然拖到明天再去处理:“明当鞠问,汝宜早参”。

笔者以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可能是当日已经很晚了;再一个是,他不觉得这是什么特别大的事!

事已至此,说什么都晚了!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626年),“庚申,世民帅长孙无忌等入,伏兵于玄武门。”

万事俱备,就等李建成“上套”了!

就在如此关键的时刻,拯救李建成的最后一次机会出现了:

张婕妤窃知世民表意,驰语建成。

李建成马上找来李元吉商量对策,李元吉就劝他说:“宜勒宫府兵,托疾不朝,以观形势。”

事后看,如果李建成能听李元吉的话,就能完美的躲过此次谋杀。然而,李建成却自信的以为“兵备已严,当与弟参入,自问消息”。

就这样李建成和李元吉没带多少兵丁就上路了!等到他们走到临湖殿的时候,“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

可惜,一切都晚了!

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尉迟敬德将七十骑继至,左右射元吉坠马。世民马逸入林下,为树枝所絓,坠不能起。元吉遽至,夺弓扼之,敬德越马叱之。元吉步趣武德殿,敬德追射,杀之。——《资治通鉴·唐纪七》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76

到此止,李建成被李世民所杀,李元吉为尉迟敬德所杀。

注意:史书在这里并没有讲,此时二人的头颅是否有被取下来!

很快,李健成被杀的消息传到了飒卫车骑将军冯立的耳朵里,他就说:

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乎!

这是要为李建成报仇啊!

于是,他与副护军薛万彻、屈咥直府左骑万年谢叔方帅东宫、齐府精兵二千驰趣玄武门。

双方战在一处!

李世民一边的士兵数量实际上极其有限,要不然尉迟敬德也不至于只带了70人赶到!如果人数足够多的话,解决李元吉光靠自己的士兵也就足够了!等到这2000精兵杀到的时候,李世民一方形势危急!因为士兵只听主帅的,他们也搞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只管打打杀杀,甚至于“鼓噪欲攻秦府,将士大惧”。

关键时刻,“尉迟敬德持建成、元吉首示之,宫府兵遂溃”。

古代历来就有“枭首示众”的传统!只要把一个人的头部展示出来,人们自然而然就意识到:“此人已死”。所以,当尉迟敬德把李建成、李元吉的头颅展示给士兵们看时,他们也就明白:

自己的主子已经没了,没有必要再卖命跟秦王打了!

所以,宫兵们自然就“遂溃”了。

因此,可以说,正是由于李建成、李元吉的头颅被砍下来“示众”,才给了李世民一方以喘息的机会,在战斗中生存下来!不然,恐会“全军覆没”!

当然,李世民会妥善保管自己兄弟的头颅,给他们一个体面的安葬吧?

再后来,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十个嗣子,均被“诛杀”……

参考:《旧唐书》、《资治通鉴》

(网图、侵删)

发文不易,觉得还行的朋友,点个赞再走吧?


自古无情帝王家,封建王朝的兄弟之情绝大部分时候不过是笑话!

权力对于一个人的诱惑是难以估量的,尤其是在古时候,皇子们为了争夺那“唯我独尊”的皇位常常大打出手,甚至于自相残杀!纵观历史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秦二世胡亥即位后将所有的兄弟姐妹全部残忍杀害,南汉中宗刘晟为了巩固地位同样将屠刀伸向了十五个兄弟,这兄弟之情对他们而言是那么的卑微可笑。

而唐太宗李世民同样有一段不光彩的历史,为了争夺皇位他毅然决然地发动了“玄武门事变”,将自己的亲兄弟两人残忍杀害,而后更是砍下李建成的头颅,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77

玄武门事变背景

众所周知李世民在军事方面拥有杰出的才能,李渊从太原起兵反抗隋朝以后,基本上每一场战役都是李世民挂帅出征。而李世民也没有让他失望,在李世民的领导之下,李唐军队如同开挂般迅速崛起,成为天底下不可忽视的一股强大力量,最后更是打败了王世充、窦建德,成功一统江山。

毫无疑问,李世民对于唐朝的建立功不可没,所以李渊在论功行赏之际因为其功劳过大还将他封为“天策上将”,地位仅次于皇帝和太子。李世民也因为自恃功高开设了文学馆,吸引了大批天下人才前来投奔,再加上他在战争中收服的那些谋士、名将,此刻李世民势力之大已经威胁到了太子李建成。

太子李建成对于这个弟弟所带来的威胁自然会有所察觉,三弟李元吉还曾向他建议除掉李世民,只不过李建成感念兄弟之情一直没有动手,可这优柔寡断的姿态给了李世民先下手为强的机会。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78

玄武门事变经过

公元626年7月2日,一切准备就绪的李世民假传圣旨宣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宫商议大事。对于自己父亲的召见他们两人自然不会想太多,所以连私人护卫都没有带上就领命前往了。

等到他们路过玄武门之时,发现周围的一切安静得有些诡异,心有怀疑之下他们便生出了退意,只可惜李世民埋伏已久,他当即策马而出并搭弓射箭偷袭了李建成,凭借着自己高超的箭术李世民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

眼见情况不对,李元吉转头就想跑路,李世民害怕事情暴露便立刻追了上去,可惊慌失措之下他被树枝绊倒从马上跌落,李元吉看到机会来了准备夺过李世民的弓箭将其勒死,最后尉迟恭及时赶到才将李元吉杀死。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79

残忍割下李建成头颅的原因

当李建成、李元吉全都被诛杀以后,李世民更是命人将李建成的头颅割下来,他这么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 尽早结束战斗。在李世民和两兄弟内斗之时,李建成的部下冯立、薛万彻等人已经有所察觉,情急之下他们率领两千精锐部队赶赴玄武门,等到他们突破重重包围进入玄武门之时发现自己主子的头颅都被割了下来,顿时失去了反抗的动力,因此才会迅速溃败逃走,如果李世民当时不那么做很可能还会让他们拼死一搏,最后使得战损进一步扩大。
  2. 杀鸡儆猴。李世民割下李建成的头颅不仅仅是为了震慑他们残余的部下,更重要的警告他的父亲李渊这就是反抗他的下场。因为当时李世民实力之强大已经彻底威胁到李渊的皇位,既然连亲兄弟都杀死了,也不差逼父退位这一环节,最后的结果自然是李渊选择了妥协。
  3. 推卸责任。这玄武门事变本来就是李世民一手搞出来的,但是为了在后世留下一个好名声他决定将一切责任都推卸给李建成他们。杀害太子本身就是要诛灭九族的大罪,而李世民则是一不做二不休连自己的老子都赶下台。登上皇位以后他自然成为了说一不二的独裁者,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他开创了干预史官记事的先河,将李建成和李元吉贬低得一无是处,同时还把玄武门事变的锅甩到他们身上,让自己砍下亲哥哥头颅的行为变成一件“无可奈何”之事。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80

封建帝制下注定难有家庭的真情

李建成和李元吉到底有多大能耐从各大史料中我们不难看出来,李建成在李渊他们打天下的时候坐镇后方处理政事,没有任何正统史料说他出现过什么大的纰漏;李元吉更是为李世民开拓疆土提供了许多帮助,但这两位却被描述成“残暴的无能之辈”,到底谁的肚量狭小我们内心自然有数。

不过更应该受到谴责是这万恶的封建帝制,因为它不知道有多少的皇家子弟自相残杀,这使得每一张皇椅上都铺满了鲜血,以真情换取权力,这是人性狭隘面的体现,在笔者看来同样尤为可笑!


一箭射死李建成,砍掉李建成的头颅,这都不叫事,李世民还斩草除根,灭了自己的十个亲侄子,逼迫老爹李渊退位,并把弟媳妇杨氏纳入宫中,成为自己的宠妃!

但这一切,都事出有因,不可以简单的善恶好坏论断,皇位争夺就是如此血腥。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81

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

李渊太原起兵后,借助天下大乱的形势很快发展壮大,他手下谋臣如云,猛将如雨,因此成为隋末群雄中实力最强的一个,完全可以统一天下,开创盛世。

在大唐崛起的过程中,除了李渊的个人能力外,李渊的三个儿子发挥了重要作用。

老大李建成、老二李世民、老三李元吉,每个人都强悍,但论起综合实力还是李世民更胜一筹,尤其是军事能力明显高人一等,可以说在大唐壮大立下首功。

按照传统惯例,皇帝李渊把嫡长子李建成立为皇太子,但李世民的野心、实力、声望完全不在李建成之下,甚至更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使得两人产生了深刻矛盾。

李建成担心李世民对自己的太子之位造成威胁,而事实上李世民已经造成了严重威胁,所以对李世民处处提防,甚至欲除之而后快;李世民则相反,他担心李建成会对自己羡慕嫉妒恨,找机会把自己干掉,而他对皇位也十分心动。

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因为这不是个人恩怨,而是围绕皇位这一根本利益的争夺,是真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生死之争,就看谁更心狠手辣。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82

玄武门之变的突然发生

李建成为首的太子党,与李世民为首的秦王党,明争暗斗,人尽皆知,李渊也心知肚明,但他一方面认为有自己这个老子在,能压住场面,另一方面也想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巩固自己的皇帝之位,算盘打得很精明,不愧老奸巨猾。

但李渊想不到,形势急转直下,李世民先发制人,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前,李世民带着一帮心腹埋伏在玄武门,李建成和李元吉却毫无防备,连个手下都没带,等他们发现事情不对,准备逃跑时,已经来不及了。

根据史书记载,李世民率人在后面追赶李建成、李元吉哥俩,李元吉先是马上回头,张弓搭箭,射向李世民,但由于心慌害怕,连射三箭都偏了。

这就不怪李世民了,人家接下来的举动就是正当防卫。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83李世民心理素质和射术好得多,他拉弓射箭,一箭就射死了李建成。

可李元吉还没死,李世民也很倒霉,他的马心理素质很差,受到惊吓,带着李世民跑进了附近一处树林,一尥蹶子,把李世民扔到地上,爬不起来了。

李元吉趁机追赶过来,抢过李世民的弓,准备把李世民勒死。

李世民不愧命硬,危急时刻,尉迟恭拍马赶到,一箭射死了李元吉。

玄武门之变的后续

干掉李建成、李元吉只是玄武门之变完成了一半,而李建成的太子党此时已经得到消息,名将薛万彻等人立刻集合精锐人马两千多人,猛烈攻打玄武门。

此时,李世民的人手不足,全靠张公谨等人奋战,才能顶堪堪住进攻,但眼看就要撑不住,而且薛万彻还擂鼓呐喊,宣称进攻守备空虚的秦王府,直捣李世民的老巢。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84

关键时刻,尉迟恭又出现了。

这一回,尉迟恭割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脑袋,站在城头把两颗血淋淋的人头展示给薛万彻等人,太子党的人马一看主子全挂了,自己再拼命也没用,于是顿失战心,各自溃散。
接下来的故事就简单了,李世民做了三件事:

1,斩草除根,杀掉李建成、李元吉的十个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十个亲侄子,并把他们全部从皇族宗室中除籍。

2,把李建成、李元吉的大小老婆们等女眷,全部充入后宫,其中齐王李元吉的妃子杨氏因为国色天香,得到李世民格外宠爱,甚至为李世民生下一个儿子。

3,逼迫老爹李渊立自己为皇太子,自己“甘心情愿”退居二线,不久后又正式把皇位“甘心情愿”禅让给李世民。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85

综上所述,李世民干掉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俩并割下他们的头颅,一方面是直接干掉竞争对手,另一方面则是杀鸡儆猴,确保了皇位顺利到手。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砍下李建成的头颅是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胜利的关键,因为太子掌握的军队很多,如果不是把李建成的头颅展示给他们,太子的嫡系部队也不会立马作鸟兽散。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86

公元626年7月2日(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提前进入玄武门,并在玄武门留下伏兵。

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不知道情况,贸然进入玄武门,最后建成被李世民射杀,而李元吉被尉迟恭射杀,李世民在这次政变获胜,逼迫李渊立自己为太子,没过多久李世民正式登基,李渊退居二线。

“玄武门之变”之所以发生主要是因为秦王为首的功臣集团与太子李建成集团的矛盾引起的,这种斗争可以说在唐朝统一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就已经很明显了,只是李渊没有采取措施,要不然政变可以不用发生。

从晋阳起兵开始,李世民就在唐朝阵营里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并且后来的统一战争也都是李世民带着武将打下来的。

并且起兵之初,李渊为了激励儿子李世民,表示事成之后立李世民为太子。李渊大军攻占长安,李渊拥立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为帝,自己称为唐王。

《资治通鉴》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

义宁二年(618年)五月,李渊篡隋称帝,定国号为唐,并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

随后开始了唐朝的统一战争,在统一战争中,李世民负责带兵打仗,李建成负责坐镇后方,李渊则负责管理全盘。

李氏父子分工明确,配合的也不错,所以过了没几年,像王世充、刘黑闼、窦建德等军阀势力都被消灭。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87

李世民由于战功太大,被李渊封为史无前例的天策上将,并且李世民手下有太多的猛将和谋士,慢慢的形成了不小的势力。

太子李建成同样不甘示弱,他身为东宫太子,手下也聚集着一群谋士,并且建成还得到了四弟元吉的支持,因此实力同样强劲。

而李渊优柔寡断,坐山观虎斗,致使两方斗争日益白热化。李渊是有点偏袒李建成,可是当时地方叛乱还经常发生,李渊也不敢真正夺李世民的权。因为一旦发生战争,还是需要世民冲锋陷阵。

李建成和元吉得到了李渊嫔妃张婕妤、尹德妃等人的支持,老是诋毁世民。所以当天下越来越太平时,李世民是完全处于下风的,因为李渊也怕李世民手下的武将集团,处处打压李世民。

所以玄武门之变发生前,李世民的境况是很差的,他的手下房玄龄和杜如晦都被太子李建成向李渊进谗言下放外地了。

此时,长孙无忌等人一直劝说李世民要先下手为强,但是李世民则以不愿意兄弟相残为借口,下不定起兵的决心,其实李世民主要是怕失败,因为如果计划不好,李世民会死的很惨。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丁巳日(626年6月29日),太白金星在白天出现于天空正南方的午位,古代出现这样奇特异象,都预示着有大事发生。

当时突厥进犯大唐边境,李建成趁机向李渊推荐让李元吉挂帅出征,并且还以出征为借口把秦王府的猛将像尉迟恭、程知节、段志玄等人调来一同出征。这样李世民的实力进一步削弱。

李建成与李元吉商量说:“现在我们已经胜劵在握了,你已经得到秦王骁勇的将领和精锐的士兵,拥有兵马数万之多了。

我与秦王在昆明池为你饯行,让勇士在帐幕里将秦王杀死,上奏父皇时就说他暴病身亡,父皇应该不会不相信。

我自当让人进言,逼父皇将国家大事交给我处理。尉迟恭等人已经落到了你的手中,应该将他们悉数坑杀,谁敢不服!”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88

但是这个密谋被太子的东宫中担任率更丞(主管计时的官员)职位的王晊听到了,王晊名义上是太子属官,而实际上是李世民的嫡系加眼线。

王晊自然把这件事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知道后大为震惊,召来心腹长孙无忌等人开会讨论如何应对。

长孙无忌等人当然是劝李世民早动手,李世民则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骨肉相残属于大罪恶,我想等他们先动手,自己再起兵应对他们!”

世民以咥言告长孙无忌等,无忌等劝世民先事图之。世民叹曰:“骨肉相残,古今大恶。吾诚知祸在朝夕,欲俟其发,然后以义讨之,不亦可乎!”《资治通鉴》

明面上李世民这时候还顾着自己的名声,而其实主要是怕手下的人思想不统一,这样说就是为了试探手下心腹。

长孙无忌和尉迟恭等人当然表示如果大王不同意,我等只能离大王而去,逃出来躲避灾祸。

李世民则表示不能放弃自己的想法,明天再议!

尉迟恭于是对李世民说:“大王这样是不够果断的表现,门外的八百亲兵都穿好铠甲,等着起事了,大王能压制住他们的决心吗?”

李世民再次征求心腹的意见,大家当然都同意先发制人!李世民于是不再疑虑,派人去请房玄龄和杜如晦来出谋划策。

可是二人以没有陛下的旨意不敢回来,李世民马上说到,难道二人要背叛我!叫来尉迟恭,把自己的宝剑给他,如果二人不来,就地正法。

于是房玄龄和杜如晦才穿上道士的衣服,悄悄的回到了秦王府,于是众人开始谋划起来。

六月初三己未日(626年7月1日),太白金星再次在白天出现在天空正南方的午位。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89

大臣对李渊说:“这是昭示着秦王要拥有天下啊!”李渊则把这件事告诉李世民,李世民趁机向李渊告发李建成和李元吉与后宫的嫔妃淫乱,并且还说李建成要杀自己,并且向李渊诉苦,说自己快要永远的离开父皇了。

李渊很惊讶,他惊讶的不是太子和元吉想害死李世民,而是这两个小子竟然敢给自己戴绿帽子,这还得了?

“明早鞫问,汝宜早参。”李渊扔下一句话,头也不回地拂袖而去。

《旧唐书》六月三日,〔李世民〕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高祖省之愕然,报曰:“明日当勘问,汝宜早参。”

这件事被张婕妤知道了,当然去告诉了李建成,而李建成马上和李元吉商量对策。

李元吉首先表态,他说:“我们当务之急是管理好东宫和齐王府的士兵,然后明天称病不去上朝,以观察动向在做打算。”

李建成不同意李元吉的做法,李建成的意思是,宫中士兵防守已经很严密了,很多人都是我们的,你怕什么?我们应该去宫中打探消息,再逼迫父皇表态。

李元吉一看兄长这样霸气,心想终于硬气一回了,因为之前李元吉几次想弄死李世民,都被李建成拦住了!

李建成为什么这样自信呢?原因是驻守玄武门的将军常何是自己的心腹,明天入宫肯定不会有危险,再说有危险常何肯定会告诉自己的。

可是让李建成想不到的是,常何就是李世民安插在李建成的奸细,明面上常何是李建成的人,而实际上作为武将的常何在武德二年就是李世民麾下的战将,武德七年李世民安插他在玄武门任职。

另一个让李建成放心的事情是,李世民经过自己的打击,已经没有了几个心腹在身边,所以李建成断定李世民也就打小报告,不敢动武。可是李建成想错了。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带领着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人提前进入玄武门,当然还有李世民的亲兵。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90

李世民已经在玄武门里面埋伏好,就等李建成前来。

等了很久,李建成和李元吉骑马进入玄武门,没有任何疑虑,肯定带的人不多,带人多了,禁军也不让进,主要是李建成也没有怀疑。

李建成和李元吉到达临湖殿附近,突然觉得不对劲,因为太安静了,安静的不对头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对望了一眼,立马调转马头,往回走,想要回东宫和齐王府。

这时李世民从后面骑马呼叫二人,李元吉一看这情况马上心虚,先张弓搭箭射向李世民,结果由于紧张没有拉满弓,没有射到李世民。

而李建成就不行了,他还不如李元吉,李元吉毕竟出征打过仗,也算是一员武将,李建成不敢反击,只想逃走,被李世民从后面射死。

就在这时,尉迟恭率领骑兵赶来,也射向李元吉,手下将士有人射中了李元吉,李元吉跌下马来。

李世民的马受到了惊吓,横冲直撞,跑到了玄武门附近的树林里,李世民被树枝挂住,从马上摔下,倒在地上,一时爬不起来。

李元吉刚才虽然中箭,但是没有射中要害,还有战斗力,他夺过世民的弓来,准备勒死李世民,就在这时尉迟恭跃马奔来大声喝住了他。

李元吉知道不是对手,只能放开李世民,想跑到武德殿寻求父皇的庇护,尉迟恭追上他,并且射杀了他。

李建成被杀的消息很快让太子府的将领冯立知道,他表示自己身受太子洪恩,不能太子一死就逃走避难,一定要为太子报仇。

冯立他与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率领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兵马两千人,急驰赶到玄武门,准备攻打玄武门,为太子报仇。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91

张公瑾臂力过人,独自一人关上了玄武门大门,挡住了冯立的大军。云麾将军敬君弘掌管着宿卫军,驻扎玄武门,出去和冯立等人大战,结果战死。

驻守玄武门的士兵奋力阻挡冯立的大军,一时间战斗很激烈,但是冯立还是没有突破玄武门。副将薛万彻叫嚣着要去攻打秦王府,玄武门的将士都很担心,因为秦王府没有留下太多兵力驻守。

紧急情况下,尉迟恭等人建议割下李建成的头颅,用来瓦解太子府士兵的士气,李世民同意。

建成被诛,万彻率宫兵战于玄武门,鼓噪欲入秦府,将士大惧。及枭建成首示之,万彻与数十骑亡于终南山。《旧唐书》

于是,尉迟恭等人割下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展示给薛万彻等人看,东宫和齐王府的人马顿失战心,迅速溃散,薛万彻与骑兵数十人则逃入终南山中。冯立杀了敬君弘后,算是为太子略微的报了点仇,也丢下兵器逃跑了。

这里有人问,死者为大,李建成已经身死,李世民割下李建成的头颅干什么?

这个其实很正常,因为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把李建成的头颅展示给太子府兵看,完全起到了瓦解对方士气的决定性作用。

再说,当然薛万彻叫嚣着要打秦王府,秦王的家眷和参加“玄武门之变”的将士的家眷都在秦王府,他们很担心,才会出此下策,这样做也是为了减少伤亡。

“玄武门之变”最后以李世民大获全胜而结束,李世民派尉迟恭控制李渊,接下来当然是逼迫李渊传位给李世民,李渊只能说:“好!这正是我素来的心愿啊!”

李世民随后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并且除去宗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女眷都被充入后宫,李元吉的老婆杨氏,后来还被李世民纳为妾,生了曹王李明。

但是李世民为了显示自己的仁义,没有加罪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亲信,并且后来还重用了他们,比如魏征就是其中之一。

武德九年(626年)7月5日,高祖立秦王李世民为皇太子,又颁布诏书:“从今天起,军队和国家的各项事务,无论大小,全部委托太子处理和决定,然后再报告给朕。”

公元626年9月4日,太子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并大赦天下,开启了“贞观之治”。

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92

总结:“玄武门之变”的发生主要责任在李渊,可能李渊也是想平衡各方势力,没想到最后帝王之术玩的不溜,还被李世民逼宫了。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获胜,计划周密是关键,估计这些计谋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计划的。

李世民的计划很完美,还是出了问题,李世民本人都差点被李元吉弄死,尉迟恭及时出现救了秦王一命。并且当玄武门士兵快顶不住的时候,把太子李建成的头颅展示给冯立等人看,也是成功的关键。

最后总结一下,秦王李世民胜利的关键点是,玄武门驻守将领常何,尉迟恭的勇猛,计划的周密,割下太子和齐王的头颅,控制住李渊。这几点基本上缺一不可,这就是李世民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割了李建成头颅的原因。


话说当年李世民为秦王之时,野心极大,不愿只做个王爷,而是一步登上天子位,成为大唐帝王。李世民麾下一众大员也拥护秦王发动政变,除掉太子李建成,于是乎,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发生了。

其实在此之前,李渊已经觉察有些异样,有人奏报皇上,秦地分野之上有“太白”出现,太白即金星,有史记载“太白见秦分”,太白星的出现让李渊十分不安,于是命人唤来李世民,给他一番暗示,并有剥夺李世民一切权利的打算。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93

李世民急中生智,在父皇面前说出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与父皇妃子苟合之事。李渊听罢,龙颜大怒,准备第二天让太子等人与李世民当堂对质。

这一来,便给了李世民机会,李世民回去之后,意识到再不起兵,自己的封地丢了是小,而性命丢了是大。于是决定豪赌一把,连夜率领少数亲信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进入玄武门之后,与李建成等人争斗一处,太子府的人陆续赶到,竞相往里冲。张公瑾拼死关上城门,暂时阻挡住太子府的人马。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94

就在太子府人马开始攻打城门之时,李世民砍下已被射杀的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头颅,提头站在城楼之上,高喝:“太子被诛,齐王以死,尔等还要造次吗?”

城下众人一看,方知太子以死,皇帝家中的事自己再掺和容易反累其身,于是停止攻打,愿意追随秦王陛下。

当夜,李渊被软禁,最终郁郁而终,李世民顺利登基大宝,开创贞观之治,让大唐进入繁荣鼎盛之气象。李世民一箭射死了李建成,为何还要砍下他的头颅?插图95

当然,这件事情并非正史记载,而出自于后世作品之中,孰真孰假,也只有当时参与过玄武门之变的人才清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好观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ptv1080.com/391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