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晚年,“九子夺嫡”惨烈异常,在九子夺嫡的最后,四阿哥胤禛能够胜出夺得皇帝位,还有小弘历(乾隆)的功劳。
康熙帝一生多子多孙,史料记载有35个儿子、97个孙子,能从近百人中一眼相中年仅12岁的弘历,是眼缘、是命运、也是康熙帝综合考虑的结果。
一次相逢,注定改变一生的命运
1711年8月13日子夜,弘历出生,生母是雍正帝的妾室格格。 孩童时,聪明伶俐,五岁读书,过目成诵,表现异于其他兄弟。
1721年,当时还是雍亲王的胤禛,邀请年迈的父皇到府赏花饮宴。聊天中,谈起自己的孙子如何,便命弘时、弘历觐见。
对于一个常年操劳国事,又被九个能干的儿子争夺皇位搞得心情郁闷的老人来说,难得展现一次爷孙亲情。
当时,见到两个孙子向自己走来时,康熙帝一眼就看中了行动敏捷、容貌俊伟的弘历,而对与他同来胆小唯诺、谨小慎微的弘时不管不顾。
祖孙二人一番相互交谈后,凭着几十年为君的阅人经验,康熙对孙子弘历更是喜爱有加,在回宫时,便要求带上这个孙子回去亲自教导。
八字好命与生母福相
回宫后,康熙传旨雍亲王府立即呈上弘历的生辰八字,经过钦天监一番测算,命格富贵至极。
清内阁大库档案记载,乾隆皇帝生辰八字为“辛卯、丁酉、庚午、丙子”,批语:格局清奇,生成富贵福禄天然。
到此时,康熙帝已经对弘历满意至极。在宫中,闲暇时,康熙帝亲自授课,言传身教,即便到避暑山庄游玩,祖孙二人几乎天天形影不离。
夏天,一起泛舟湖上;秋天,一起骑马围猎。《避暑山庄纪恩堂记》中记载,康熙亲传孙子射箭技巧,弘历天分极佳,第一次射箭就连中五矢,因此,康熙非还赐给弘历一件黄马褂。
《清高宗实录》记载:在一次围猎之后,康熙帝下旨让弘历生母觐见。再见到钮钴禄氏那一刻,康熙喃喃地说:“果然是有福之人!”
这个王爷的妾室,日后果然成为了历史上最有福的太后,不仅长寿延年,还享尽荣华富贵。
这孩子的福气比我大
“这孩子将来的福气比我大啊!”这是康熙帝在妃子面前说的一句话,出自《啸亭杂录》。
起因是一次围场猎熊,在熊受伤即将倒毙之时,康熙帝让弘历上前给它最后一击,目的是让他获得“初围获熊”的美名。
可是,尽管皇爷爷发话了,不知是何原因弘历一直在发愣,没有向前的举动。在侍卫的好心提醒下,弘历才慢慢醒过神来。
这时,已过去一刻时间,当他催马向前准备动手时,原本奄奄一息的狗熊突然翻身而起,怒吼着直扑弘历。
众人慌乱之际,狗熊已到了强弩之末,扑身倒地直接死去。康熙回到大帐中,对随驾的和妃说:“弘历这孩子命可真贵重,如果他早一点催马过去,不知道会产生多么可怕的后果。”
之后,康熙帝从避暑山庄回京不到两个月,驾崩于畅春园。《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在雍正之后继承皇帝位,是“圣祖(康熙帝)深爱神知,默定于前。”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乾隆的皇位,是康熙早就定好的了,雍正能够在九龙夺嫡中胜出,多少还占了儿子的光。
别被骗了,康熙把乾隆养在身边这事情没什么了不起的。只是雍正为了强化自己继位的合法性,乾隆为了强调自己是祖父亲选而不断把一件很普通的事夸大宣传罢了。康熙养了一群皇孙在身边,就是年纪大了想有几个孙子陪一下。乾隆既不是时间最长的一个,也不是最被宠爱的一个。
先看看所谓康熙一眼看中乾隆的“牡丹台”事件是怎么回事。说的是康熙六十一年春,康熙驾临圆明园(本为雍正做皇子时的花园)牡丹台赏花。当时的雍亲王,后来的雍正皇帝胤禛向父亲引见了两个康熙还没见过的皇孙弘历、弘昼。弘历表现优越,康熙一眼看中,次日派太监来问了弘历生辰八字,随后就接到宫中居住。
这件事被雍正、乾隆多次宣传,好像弘历到那时候就被康熙内定为隔代继承人一样。一个字:扯!这就是标准的政治宣传,我们要理智分析一下。
第一,康熙养在身边的皇孙有很多。你以为康熙只把弘历养在身边?才不是呢。康熙那就是年纪大了想养一些皇孙在身边,这是老年人普遍的思想。弘历从康熙六十一年春三月入宫,到康熙去世仅仅半年多时间。又有什么了不起?
我没有一一翻阅史料,但至少有许多个皇子是明确的。一个是废太子胤礽的长子弘晳。弘晳不仅是胤礽的长子还是康熙的长孙。这样的身份自然是康熙非常喜爱的。所以弘晳一出生就被接进宫养育,时间至少十几年。对比之下,弘历才半年多,谁厉害?而且,即使胤礽被废后,弘晳地位没有丝毫受影响。相反,有一次弘晳在宫中违规使用礼器被告发,结果康熙只是轻罚了两个太监,弘晳没有受到哪怕一句责罚。地位依然稳固。甚至一直有一种说法,康熙晚年还想为了弘晳三立胤礽。更有说法康熙在临终前要求雍正封弘晳为亲王。雍正继位后弘晳也真的获封亲王,甚至称雍正皇父。到了乾隆年间,一向对宗室宽宏大量的乾隆居然以各种理由给弘晳扣上谋反的帽子,剥夺宗籍,赐予贱名,许多猜测都说弘晳才是康熙属意的继承人才会被乾隆记恨。
再有一批就是十四阿哥胤禵的儿子,不是一个,而是所有。康熙五十七年,胤禵被封为大将军王,前往青海平叛。康熙将胤禵的所有儿子都接到宫中居住。所以,弘历的待遇这群人都有。而且这些人在康熙身边呆了四年,弘历只有半年。不止这样,胤禵的儿子弘明成婚,康熙亲自操办,破格使用亲王之子的礼仪(胤禵当时只是贝子)。而弘历进宫后没有什么记载有特殊待遇。
此外,康熙晚年,三阿哥胤祉、五阿哥胤祺也都有儿子或居住康熙身边,或比其他年幼皇子们担当更重要的任务。只是他们没有做皇帝,所以这些皇孙没人宣传罢了。
第二点,隔代指定继承人的讲法荒唐到极点。说康熙把弘历接到身边居住就是要指定他做隔代继承人了。乾隆还以此表达似乎父亲雍正得位是因为康熙喜欢自己。其实怎么想都知道不可能。
要知道,如果为了弘历继位,至少要封他皇太孙,否则雍正一继位,怎么保证最后接替雍正的是弘历?要知道雍正虽然子嗣不多,但在康熙晚年,至少雍正海有三阿哥弘时,比弘历更年长,并且生母为侧福晋,比弘历生母地位高;弘昼虽然康熙不怎么喜欢,但或许雍正喜欢呢?还有史料记载中雍正最爱的儿子,年氏所生的八阿哥福惠,虽然他最后没活到雍正去世。但他生前所享受的待遇都超过两个哥哥弘历弘昼。后来雍正继位后还生了弘曕。要是传位雍正,谁能保证雍正一定会传位弘历?所以这说法,完全不可信。
所以,康熙选弘历入宫,就是觉得这孩子还挺可爱,想养在身边。老年人要孙辈陪,仅此而已。还有其他皇孙也有这个待遇,只是他们的父亲没做皇帝,所以没人吹捧他们罢了。
康熙儿孙满堂,有人统计孙子共有97人,但是如此多的孙子,唯独一眼就看中了乾隆,这究竟是为何?
康熙画像
康熙牡丹台下见乾隆
牡丹盛开的季节,胤禛(雍正)见如此美景,决定请父亲一起去牡丹台赏花,康熙欣然答应,都说强主末政,鲜有不乱,康熙就是如此,康熙在晚年的时候,九子夺嫡、兄弟相残,骨肉离心,让康熙着实烦心,好在胤禛这个老四与世无争,精研佛法,修身养性,别的皇子都身处漩涡,唯独他置身事外,现如今恰好胤禛有这个孝心,康熙是极为高兴的。
这天,康熙忙完政务,想起胤禛还等着自己,便去胤禛所在的圆明园散散心,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来圆明园就有11次,他认为唯有胤禛这里能够静下心来,这天两人边喝边聊边赏花,雍正突然说道:“父皇,您应该还没见您的两个孙子吧?”
康熙尴尬,确实,一是政务繁忙,而是子孙过多,很多孙子都未曾见一面,便说:“是啊,正好趁现在,你让他们出来见一见吧!听说你有个儿子书读的很不错,还能写诗。”胤禛立刻下人前去通知弘历(乾隆)和弘昼来拜见祖父。
康熙的孙子基本上要到十岁才会去见,97个孙子,一天见一个就花了三个月,所以康熙很少见孙子辈,除非有节日,康熙一边等着两个孙子的到来,一边喝着酒,没一会儿,弘历和弘昼就前来行礼,弘历行礼之后,康熙目不转睛,一直盯着弘历看,不觉放下了手中的杯子。
康熙之所以会这样,其实不乏两点原因,一是乾隆的长相,二是乾隆的气质和谈吐;
据历史记载康熙“见即惊爱”,乾隆身材颀长、清秀俊朗,双目炯炯有神,康熙自认为这些孙子当中,能有乾隆这样的气质实在是少数,就连几个儿子的气场也不如他。
再者就是弘历第一次见康熙,竟然没有丝毫的紧张,口齿清晰,谈吐文雅,一番询问下来,弘历对答如流,相比一起来的弟弟弘昼好的不止一星半点,也正是这次的相见,康熙一眼就看中了弘历。
不仅如此,康熙还将弘历列入重点培养对象,回到寝宫就让人推算弘历的生辰八字,不算不要紧,这一算更加坚定了故宫博物院文献馆就有关于乾隆八字的批语,什么火、旺、美、吉、金、焰、富之类的词语,几乎全是赞美的字眼,明眼人一看就知是推算先生自己写的,但是在古人眼中,尤其是康熙,那是深信不疑的。
随后下旨将弘历带到自己的身边开始培养,这对于乾隆来讲是非常不错的,这种做法就类似于你还在读高中就已经被保送清华北大,唯一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等待时间。而康熙之所以能一眼看中乾隆,无非就是因为乾隆自身的优点以及推算先生的极力渲染。
但追溯源头,我更认为胤禛才是幕后人物,胤禛这样做一是对弘历的信任,他认为弘历就能讨得康熙的喜欢,这样也有利于自己的夺嫡之路,事实证明,康熙对弘历的喜欢比胤禛想象的还要疯狂,之后的康熙和弘历几乎是形影不离,康熙批阅奏折时弘历也在一旁,时不时还教他一些治国之道,这也是之后乾隆爷非常崇敬康熙的原因之一。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康熙帝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任皇帝,年号康熙。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少年时就挫败了鳌拜,成年时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葛尔丹,保卫雅克萨。康熙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后世学者尊为千古一帝。
康熙一生共有儿子35人,成活长大的有24个,一共有97个孙子。在这97个孙子中,康熙为什么一眼就相中弘历,并且晚年还亲手把他带回皇宫抚养呢?
古时候也有母凭子贵,也有父以子贵,更有子以父贵之说。而乾隆恰恰是占了他父亲的光。
弘历的父亲是雍正王也就是胤禛。胤禛是个非常有城府的人,当诸子争位时,他从不趋炎附势,阿谀奉承,也不巴结谁,也不贬低谁,他不参与政治斗争。他用一个〞孝 “字征服了康熙。
子凭父贵,康熙喜欢雍正,爱屋及乌,从而就喜欢雍正的孩子弘历了。
还有就是乾隆本身的原因。乾隆小时候长得很阳光,帅气,非常爱笑,很能吸引人。而且在文采,射箭还有才艺上可圈可点。这一点康熙非常满意。后来康熙将乾隆带回宫里抚养。让他在这里接受最好的教育,并且派人专门教他。最后乾隆也没有辜负康熙的期望。
还有就是乾隆出生时辰引起康熙的注意,康熙在对弘历上心之后,便立马命人测算了他的生辰八字,结果显示弘历是富贵命格,且文治武功皆为优秀,未来铁定顺遂无比,这令康熙喜出望外,更加喜爱这个孙子了。
还有一件事更加坚定康熙对乾隆的喜爱了。历史中记载,有一次皇家狩猎,康熙射中了一头熊,康熙让乾隆再补上一箭,可是命令刚下,这头已经倒地的熊突然张牙舞爪地朝康熙和乾隆爷孙俩咆哮而来,但勇敢的乾隆没有惊慌,立即掏出弓箭射中了熊,这一次,把熊给彻底射死了。这件事情,给康熙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当时乾隆才十来岁,不是像其他孩子一样吓得大哭,而是如此大智大勇,康熙再对比一下那些还懵懵懂懂的皇孙们,这差距一下就出来了。
康熙皇帝因为这次乾隆的护驾有功加上英勇过人,还破天荒地去看了乾隆的生母钮钴禄氏,认为钮钴禄氏也就是乾隆的母亲是有福之人。
通过以上原因,康熙倍加疼爱乾隆。康熙在临死之前便立胤禛为皇帝,并且让雍正立他的四子弘历为太子。
我们先从乾隆他爸爸雍正说起。
关于立谁为继承人的问题,雍正子女不多,而且选谁当继承人,雍正早就想好了,这个问题对他来说根本就不算个事。但一想到自己继位时的破事,想起跟老八、老十四这几个兄弟搞得像仇人似的,雍正就觉得难受。他要确立一个新的办法,来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
雍正不再公开设立太子,而是预先将传位密诏写好,放在乾清宫正中央、御座上方的“正大光明”匾的后面。等他过世之后,大家才能拿出密诏宣读,人们这时候才知道皇位应由哪位皇子继承。这听起来像刮彩票,刮到哪个是哪个,但可以有效地避免争权夺利、明争暗斗了。这个方法,也被后来的清朝皇帝们继承下来。
弥留之际的雍正召来了身边的文武大臣,他拿出了贴身携带的密诏的副本,提前向这些老臣子宣布了皇位继承人。几个小时之后,雍正过世,满朝文武聚集在乾清宫,当众取下“正大光明”匾后的密诏,两相对照,准确无误,皇位由雍正的第五个儿子,宝亲王,爱新觉罗·弘历继承。这个人,就是乾隆帝。
钦定的皇帝
雍正传位的过程搞得神秘兮兮的,但这不过是走个过场,搞个形式,没有人对这个结果感到意外,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弘历最受雍正宠爱,继承皇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所以弘历刮的这张彩票,百分之百是中奖的。
能够成为众人心中公认的那一位,需要的不止是父亲的偏爱,更要有出众的实力。乾隆登基后,不止是偶像派,也是实力派。要知道,他五岁开始上学,他爹就给他请来了各种名师,学习儒家经典、各族语言,练习武艺。
乾隆年轻视乎,每天从清晨开始上课,到了黄昏才放学,除了春节有短暂的假期,几乎天天都要学习。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加上脑瓜子确实不错,乾隆年纪轻轻就已经通读四书五经,并且熟练地掌握了满、蒙、汉等几种语言,还擅长骑马射箭,能文能武。虽然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但绝对是同辈人中的佼佼者。要去考试,估计也能拿个前几名。直到几十年后,乾隆已经是个老头了,还不忘向众人炫耀自己小时候成绩好,讨老师喜欢。
乾隆绝对是个学霸,他要去参加科举,能考个全国前几,但我们想想,你读书为了啥?黄金屋,颜如玉,出人头地,乾隆他需要这些吗?他爷爷康熙有97个孙子,在世的时候都搞不清谁是谁,所以说,在一群都会读书的小孩里,你读书再好也没啥用。在11岁那年,乾隆可能都从未见过自己的皇爷爷。至于乾清宫中央的那个皇帝宝座,距离他还很遥远。
但就在11岁那一年,乾隆的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那年春天,雍正带着乾隆入宫,乾隆终于见到了自己的皇爷爷康熙。虽然也就是匆匆一见,但不知为何,老头子立刻就喜欢上了这个娃儿,并坚持要将他带入宫中居住,放在自己身边养。
要说呢,康熙平日都是政务缠身,忙得要命,忙完政务人家还要生孩子呢,但就算这么忙,他对自己的这个小孙子却格外有耐心,不仅带着他一起处理政务、召见大臣,居然还亲自指导他写字画画、骑马射箭。这乾隆小时候也够聪明,学得有模有样,康熙极为高兴,亲自给他提了几幅字,以示勉励。要知道,这种待遇可是从没有人享受过的。这还了得?
也就是11岁那一年,乾隆陪着康熙出去打猎。康熙一枪撂倒了一头熊,示意乾隆上去将其射杀,想让孙子载誉而归。不料这头熊突然站了起来,向乾隆扑了过去。康熙吓了一跳,又开了一枪,才把这头熊给打死。老头子见过世面的人,都吓得够呛,抬头一看,乖乖,自己才十岁出头的孙子镇定得很,看上去一点事儿都没有。康熙回去便跟人说,这娃儿以后必然大富大贵。
估计是对于小娃娃的喜爱有点爆棚,爱屋及乌,康熙还破例召见了乾隆的生母,当着众人的面称赞这位儿媳妇是有福之人,暗示乾隆将给她带来无尽的荣光,其中的意味,可想而知。这才是真正的钦定哪!总之,所谓的“隔代亲”,在康熙与乾隆之间展现的淋漓尽致,你想想是不是那个理儿?世上多少男孩不受他爹待见,结果老爷子疼孙子疼得不要不要的。就这样,祖孙之间的感情既是康熙晚年最美好的亲情,也成为乾隆最为重要的政治资本。所以有人说,康熙最终选择了雍正,实际上是沾了乾隆的光,这也不无道理。
康熙去世后,工作狂雍正当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跟乾隆玩耍,人家忙着批奏折呢。但他对乾隆的栽培,较之康熙,实际有过之而无不及。雍正登基当年,就在祭天大典中将最重要的祭品赏赐给了乾隆,虽然没有说明,但所有人心里都明白了,这皇位继承人,那就非乾隆莫属了。
喜欢我的回答,不妨点击关注,路上读书,你的音频图书馆。
康熙一眼相中乾隆的这个说法是源于乾隆继位之后自己对王公贵族和朝臣所说,在乾隆的描述来看,他自己几乎把他的父亲雍正给掩盖过去,而康熙传位给雍正则完全变成了是想传位给乾隆的说法,整的雍正就好像工具人一样,就为了过渡给乾隆似的,那历史上实际情况是如此吗?
历史上康熙与乾隆相处时间并不长
康熙六十年(1721年),还是皇子的雍正邀请父亲康熙到自己的私人园林圆明园之中赏花,圆明园也是康熙和乾隆祖孙俩第一次相遇的地点,当时乾隆已经11岁,这也是自负为十全武功的乾隆皇帝从出生之后第一次见到千古一帝的祖父康熙。
这次赏花让康熙看到了乖孙子乾隆,康熙对乾隆非常喜爱,于是将乾隆亲自接进皇宫中抚养。
到了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巡幸热河避暑山庄,也是在避暑山庄围猎时,12岁的乾隆险些被大熊扑倒,是康熙亲自拿虎枪救了乾隆,之后康熙对乾隆说过:你的福气很大,比我的还大。所以康熙与乾隆的这段对话也被乾隆晚年时常用来对朝臣回忆。
也是在这一年冬天康熙就驾崩了,看到这段历史就想一想,康熙与乾隆祖孙二人满打满算相处了一年整,这一年里康熙就算天天见到乾隆,能对乾隆有多么喜爱吗?
其实康熙在乾隆之前喜爱过很多孙子,乾隆并不是康熙第一个接进皇宫之中来抚养的孙子,在他之前老八胤禩的儿子弘旺,老十四胤禵的儿子弘春都先后被康熙接进皇宫中抚养,所以说康熙是否真的像乾隆自己说的那样在所有孙子中特别钟爱他呢?这其实在历史上算是个问号。
乾隆多次向群臣讲述自己的祖父康熙如何喜爱自己,如何夸自己福气比他还大,无非就是想向群臣说明自己和父亲雍正得位很正,是祖父康熙出于对自己的喜爱才传位给父亲雍正,说白了就是强调自己和父亲雍正继位的合法性。
其实乾隆越是这样,越在后世显得欲盖弥彰。乾隆以仁君形象示人,但是就是这么一个仁君在继位之初也曾经残害自己的叔伯兄弟来巩固皇权。比如上面说过的弘春。
弘春是雍正同母弟老十四胤禵一生最挚爱的女人舒舒觉罗氏所生,历史曾有传言雍正与舒舒觉罗氏有暧昧关系,所以弘春的父亲胤禵即便是雍正的政敌胤禩一党,雍正也在雍正元年(1723年)晋封弘春为贝子,弘春也是弘字辈中很早就受封爵位的人之一,彼时乾隆还没有任何封爵。
后来雍正对弘春封赏还不断,一直晋封到泰郡王爵位,之后雍正临终前借故将弘春贬为贝子爵位,到了乾隆继位之后,他更狠,直接借故将弘春的贝子爵位都褫夺了,降为了闲散宗室,弘春也是封爵被削除之后不久抑郁而亡。
除了弘春,乾隆还在继位初期炮制了弘晳逆案,牵扯了大批宗室,而弘晳逆案中的主角弘晳才是康熙这一生之中最钟爱的孙子。
康熙最喜爱的孙子就是废太子胤礽的长子弘晳
弘晳是康熙嫡子废太子胤礽的长子,他的父亲胤礽是康熙最钟爱的儿子,而弘晳是子凭父贵,因为付清胤礽深得康熙喜爱,所以弘晳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出生时就一直是被康熙抚养在皇宫之中。
从康熙三十三年到康熙去世,这28年时间里弘晳一直是被康熙亲自抚养。如果说康熙抚养了一年乾隆就很喜爱他,那抚养了28年的弘晳是不是应该直接继承康熙皇位了。
其实事实也差不多,康熙之所以喜爱弘晳,最初是源于康熙对嫡子胤礽的喜爱,康熙是一位慈父,他对每个孩子都很疼爱,但是最疼爱的儿子还得说是废太子胤礽。
后来胤礽两次被康熙所废立,康熙对胤礽颇为失望,但是令康熙欣慰的是胤礽的儿子弘晳非常不错,让康熙十分喜爱。
乾隆常向大臣们吹嘘的康熙喜爱自己,是想传位给自己,而老爹雍正只不过是隔辈传位的工具人而已,其实这件事是发生在弘晳身上的。
康熙在第二次废掉胤礽时期曾经犹豫不决,他一直在考虑废不废除胤礽太子之位,毕竟弘晳非常贤能,康熙想效仿明成祖朱棣,因喜爱孙子明宣宗朱瞻基而传位于明仁宗朱高炽,想让胤礽像朱高炽一样当一把隔辈传位的工具人。
此事在朝鲜史书中都有记载:弘皙颇贤,难于废立胤礽。
但是后来的胤礽越来越不成器,外加康熙发现他这些儿子们个个都不是善茬,所以康熙担心就算真能隔辈传位给弘晳之后,未来弘晳也驾驭不住这些叔叔,很可能演变成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悲剧,所以最终康熙打消了这个念头,最终再次彻底废掉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在胤礽二次被废之后康熙担心未来弘晳会受到影响,所以特地派内务府开支,在北京城外的郑各家庄为弘晳修建别墅宅邸,康熙是希望孙子弘晳最终能远离北京这个政治中心之中,弘晳只要一生做一辈子富贵闲散王爷就好了,这也是康熙生前对弘晳的安排。
郑各家庄的别墅宅邸还没建好康熙就咽气归天了,而康熙临终前都始终牵挂着胤礽和弘晳父子,他在临死时一再叮嘱雍正继位之后一定要善待胤礽和弘晳父子,并且生前最后一道遗旨就是让雍正继位后立刻册封弘晳为王爵。
雍正继位后也确实是遵照康熙生前交代去办的,雍正在继位当天第一时间册封了两个王爵,一个就是册封侄子弘晳为多罗理郡王,一个就是册封雍正的铁杆支持者十三弟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可以说弘晳是和叔叔胤祥同一天封王。
除了封弘晳为王爵,雍正又特意督促尽快将弘晳在郑各家庄的府邸修建完善,同时雍正也善待了废太子胤礽,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因病去世,雍正在胤礽去世后对外称人死账消,胤礽之前获罪于康熙,现在人死了,罪孽就消除了,还是他的好哥哥,追封胤礽为理密亲王,之后又将弘晳从理郡王晋封为理亲王。
就这样弘晳在雍正二年就成为了亲王爵位,这时期弘字辈的人只有他获封了亲王爵位。
而且雍正对待大侄子弘晳非常好,确实按照康熙交代善待了弘晳,在弘晳给雍正写书信时,弘晳都是以皇阿玛称呼雍正,雍正对弘晳也如亲生儿子一般,可见弘晳与雍正的叔侄关系出的非常亲密。
如果按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弘晳确实可以如康熙生前所安排,在郑各家庄远离政治中心,做一个富贵的闲散王爷。不过就是由于弘晳过于敏感的身份,乾隆没有随了祖父康熙的意愿让弘晳富贵闲散一生。
乾隆亲自炮制了弘晳逆案
乾隆继位之初表面上还是对弘晳非常不错,在雍正去世当天,乾隆特地让弘晳进宫祭奠雍正,并且还殷勤的和弘晳共进晚膳,感觉这堂兄弟二人相处还很愉快,实际是乾隆很快就对弘晳举起了刀子。
雍正临终前给乾隆留下了四大辅政王大臣,分别是礼亲王老十七胤礼、庄亲王老十六胤禄、大学士张廷玉和鄂尔泰。
胤礼在乾隆三年(1738年)因积劳成疾去世,所以辅政王大臣之中只有胤禄一人了,胤礼在世时可以制衡胤禄,但是胤礼去世后胤禄以王叔之尊兼辅政王大臣,对乾隆的皇权很有威胁,所以乾隆一直想找机会削除胤禄的辅政王大臣之位。
胤禄在雍正时期曾经掌管宗人府事宜,并且奉雍正之命监督弘晳的郑各家庄府邸建造事情,因此胤禄与弘晳叔侄之情比较深,过往比较亲密。
于是乾隆在乾隆四年(1739年)就以胤禄与弘晳交往诡秘为借口炮制了弘晳逆案,可以说弘晳逆案是乾隆一箭双雕的好办法,弘晳本身就身份特殊且敏感,乾隆继位之后就很忌惮弘晳的敏感身份,早就想将他除掉,而胤禄在胤礼去世后,乾隆担心他在朝廷之中一家独大,所以也想将他从核心权力阶层剔除出去,正好这个案子就把他俩全都收拾了一遍。
弘晳在乾隆继位时已经42岁,在乾隆收拾他那年都已经46岁了,这个年纪在那个时代基本算是一只脚踏进棺材了,况且弘晳在朝廷没有任职,还远在城外的郑各家庄,他哪有什么心思去谋逆篡位。
可是乾隆说你有你就有,于是一口大黑锅从天而降砸到了老老实实住在北京城外郑各家庄的弘晳身上。
在乾隆亲自督促下,宗人府在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情况下仅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就将弘晳与胤禄打成了有阴谋不轨之举。
乾隆也借此整治了一大批宗室成员,比如胤祥的长子弘昌和四子弘晈都因为与弘晳过往密切被牵扯到弘晳逆案之中,都被褫夺了封爵。而辅政王大臣的胤禄由于他的爵位是继承堂伯父博果铎而来世袭罔替的庄亲王爵位,所以胤禄没有被褫夺封爵,不过却被乾隆罢免了所有职务,成为了闲散王爷,这也是乾隆本意,他就是想将胤禄从辅政王大臣的位置上踢下去而已。
至于弘晳则是最倒霉的了,虽然弘晳拒不认罪,但是乾隆依旧将他定成了铁案,乾隆效仿父亲雍正给老八胤禩和老九胤禟改名,他将弘晳削除宗籍,改名为四十六(因为弘晳时年46岁),然后将弘晳囚禁于景山,乾隆七年(1742年),弘晳莫名其妙猝死,享年49岁。
写在最后
乾隆着重打击弘晳无非是出于对弘晳敏感身份的猜忌,乾隆之后更是全盘否定弘晳,一再对外强调自己是祖父康熙最喜爱的孙子,但是从历史来看,乾隆强调自己是康熙最喜爱的孙子主要源自于乾隆干预修订的《高宗实录》和一些乾隆朝修撰的文献,在康熙的《圣祖实录》和雍正的《世宗实录》中都没记载乾隆是康熙最喜爱的孙子。
反而在《朝鲜李朝实录》和《圣祖实录》中多次记载康熙如何喜爱孙子弘晳,从这些记载都可以看出康熙最喜爱的孙子只有弘晳一人,乾隆并没有弘晳那么受康熙喜爱。也正是因为这些,所以乾隆是十分猜忌弘晳,继位后就想把他除之而后快。
乾隆后来在晚年也对外承认过弘晳颇有能力,深得祖父康熙喜爱,如果胤礽不是获罪于康熙,而是传承大统,按照胤礽的寿命,那么弘晳早就当上皇帝了,然后乾隆就贬损了弘晳一番,说弘晳这种败家子当皇帝岂是百姓之福。
允礽幸而无过,竟承大统,亦不过享国二年,其长子弘皙纵欲败度不克,使相继嗣立,不断年间,连遭变故,岂我大清宗社臣民之福乎?
——乾隆谕旨
有了乾隆这道谕旨,所以自乾隆朝的文献对弘晳的记载都是非常不堪,认为弘晳是个败家子,不过这些记载却和康熙以及雍正两朝关于弘晳人品能力的记载完全不符,在康熙和雍正两朝对于弘晳的记载都是其人品不错,极为贤能。
尤其是雍正的朱批中对弘晳是毫不吝惜地赞赏,雍正称弘晳与自己一样贤能,有勤俭节约的美德。
可以说弘晳在康熙和雍正时期的形象与乾隆时期所记载的形象完全不同,也由此可以断定乾隆是故意颠覆扭曲弘晳的形象,就是出于猜忌和嫉妒的心理,所以将弘晳彻底收拾了。
因此乾隆是康熙最喜爱的孙子完全是出于乾隆自己的一家之言,历史上康熙真正最喜爱的孙子实际是弘晳,而弘晳因为身份的敏感遭到了乾隆的清算,整个人物形象也被乾隆颠覆扭曲,所以弘晳也成为了历史上被忽略的人物。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康熙对乾隆的恩宠有加,除了爷孙之间感情,乾隆让康熙看到了清朝的未来,直觉地找到了可以托付的人。
康熙和乾陵这对爷孙,是清朝最有影响力的两位皇帝,清宫史料记载,晚年的康熙对乾隆宠爱有加,甚至有传言康熙因为喜爱乾隆,把皇位传给了雍正。
公元1722年三月,康熙第一次见到12岁的乾隆,既惊讶又高兴。差点把手中的宫廷玉液酒洒在地上。随后康熙命胤禛(后来的雍正帝),把“好圣孙“送进宫中,由康熙亲自对其辅导。
为何年幼的乾隆能让康熙大为惊讶不已?
众说周知,康熙皇帝儿孙满堂,儿子有35个,男孙有97人。而这些还是清宫档案记录在案的,另外一些没资格记录,这些人数的到底有多少,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了。
历朝历代能儿孙满堂,在民间看来是一个非常好的福报,可康熙皇帝遇上了九子夺嫡之事,看着几个儿子为了继承皇位的相互倾轧,作为父亲的可以说是心力交瘁。
晚年的康熙更是一度对皇储位置的空虚感到焦虑。对此他既苦恼又找不到解决方法,因为众多的儿子中,怎么都选不出一个合适的,包括雍正在内。
面对这些不成器的儿子,康熙心中是又苦闷又失望,曾经寄托于新皇子的出现,例如他在63岁岁,和当时最宠爱的妃子陈氏,生下了幼子胤祕。胤祕出生,让康熙看到了希望,只要康熙能活到70多岁,那么被宠爱的胤祕,很可能就会成为继承人。其后两年,陈氏又为65岁的康熙生下皇子,可惜这个皇子夭折,胤祕成为了康熙的希望,康熙对胤祕百般宠爱。
但胤祕毕竟年幼,康熙熬到他成年,或者有继位的希望,很可惜康熙在胤祕几岁的时候就驾鹤归西了,因此康熙除了培养胤祕,还必须在众多的皇子中,挑选一个适合的人,继承自己和祖辈辛苦打下了的江山。
通晓中国历史的康熙,深切地懂得,继承人的选择,对于一个王朝至关重要,强大的秦朝和隋朝,正是在继承人上选择的失误,导致二世而亡。
此时乾隆的出现,让他看到了曙光,面对这个12岁的孙子,阅历丰富的康熙,直觉乾隆是自己可以托付之人。
为何阅历丰富康熙,会因为乾隆交谈了几话,感到大为震惊?
不可否认,12岁的乾隆的确有异于常人之处,康熙和乾隆的首次见面,并非在皇宫大殿内,而是在赏花时“偶遇“。
要了解乾隆为何能让康熙恩宠,整件事需要从康熙晚年的一天游园说起。根据史料记载,当时无意皇位的胤禛(后来雍正),知道康熙喜欢看牡丹,就种植了一个牡丹园,等到三月牡丹花盛开开之时,便邀请康熙前去观赏。
此时的康熙对于胤禛很是欣赏,因为几个儿子中,就胤禛表现得可圈可点。因此也应邀来到了牡丹园,很快他就被满园的牡丹花吸引,赏花赏得分外开心。
可是这牡丹园面积不小,康熙已经年迈,赏了一段时间花后,康熙就觉得累了,胤禛连忙带着康熙到早已准备好的亭子休息。还体贴地亲自为康熙剥水果,端上点心和倒茶水。
康熙看着孝顺体贴的儿子,别说有多开心了,毕竟当时他已经功成名就,啥都有,缺的反而是一种父子之间的亲情。
就在牡丹亭中休息时,康熙没想到,胤禛给了他预备了一个惊喜。当时胤禛趁机和康熙拉家常,说自己的两个儿子,老是唠叨要见爷爷?
本来就重感情的康熙,一想好像胤禛说得很对,自己除了见过胤禛长子外,倒是真没见过胤禛其他两个皇子,就让胤禛带上来见见。
胤禛招手让人带男孩过来,胤禛告诉康熙,父亲这是你的孙子,康熙看了一眼孩子,立刻就坐不住了,惊得放下了手中的酒杯,根据后来的清宫档案记载,原来阅人无数的康熙,发现这个孙子又俊俏又气度不凡。
此时的乾隆,面如冠玉,鼻子坚挺,剑眉下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身上好像有一股独特的气质,而他见到康熙并没有其他孙子的畏畏缩缩,或者是撒娇卖萌,而是身姿挺拔温文尔雅给康熙请安。
康熙被弘历的气度一下子镇住了,因为他直觉感到,弘历身上有股王者气度,这种气度常人感觉不出来,但是康熙作为一个王者,是深有体会的。
此后康熙又连续问了弘历几个问题,弘历都能对答如流,这让康熙时开怀不已,因为康熙知道自己的孙子里面,好些个都是游手好闲的主,就连胤禛的长子弘昼,虽然长弘历七岁,当时也是一位俊俏青年,但是因为“年少放纵,行事不谨”,在康熙看来也是不成器的。
那么多的孙子中,唯一让康熙印象深刻的唯有弘历,因为弘历不但生得俊俏,气度不凡,而且饱读诗书,面对康熙能做到对答如流,而且其神态镇定不慌不忙。让康熙非常的赞赏,对弘历康熙评价了一句:‘此子福过于予’。
牡丹园相遇后,康熙回到皇宫,很快就下旨,让胤禛把弘历送到皇宫,跟在他身边,由他亲自教导,而此时的康熙对弘历是宠上了天,
在外人看来,康熙对弘历是隔代亲,而唯有懂康熙的人,才明白康熙在孙子身上看到大清的未来。
乾隆果真是真命天子吗?
虽然康熙对弘历评价很高,但是康熙男孙有97个,不可能这些都比弘历差吧,为何弘历会被康熙如此看重呢?让康熙有了祖位孙承的想法?
原因很简单,因为康熙相信乾隆将来会是一个比他更好的皇帝,他可以与清朝走得更远。康熙的想法是基于一个根据。
自从他在康熙牡丹亭遇见乾隆后,回到宫里就让人拿来了弘历的生辰时间,找能人把弘历的生辰算一了一下,
弘历是:辛卯(康熙五十年)丁酉(八月)庚午(十三日)丙子(子时),能人算出的结果,弘历命贵富天然,智慧出众,同时为人仁孝,文武双全。十六岁开始诸事顺心,而且具有大志向。妻子很多也很贤能,子息众多,寿元高厚。是个有才有福的人。
这个结果,让康熙下定了决心,弘历绝对是最好的继承人选,如此大富大贵之人做了皇帝,大清还愁啥?可是弘历幼年时会有难关,为了以防万一走漏了风声,他立即下旨把弘历接到了身边,怕弘历有啥闪失。康熙当机立断的把弘历接到了宫中,一边保护一边循循教导。
其后发生了一件事,更坚定了康熙对弘历继位的想法,根据《清实录》的记载,康熙带着弘历,除了日常文化学习,还会带着他去木兰围场打猎。
就在一次打猎中,康熙在木兰围场猎到一头熊,熊本来是倒下了,弘历就大胆的过去收猎物,就在弘历快马加鞭的跑到黑熊身边时,忽然黑熊站了起来,并且朝着弘历飞奔而来,此时康熙时吓的不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幸好附近的大内侍卫出手,黑熊才没了动静,弘历才躲过一劫。虽然此事让康熙心有余悸,但夜晚康熙对陪驾妃子说,弘历这孩子真实好运气:“是命贵重,福将过予”。
除此以外,一次康熙和雍正去承德的赐园狮子园吃饭,康熙突然想见乾隆生母。后来乾隆追忆当时的情景:“是日,皇祖指予谓皇妣孝敬宪皇后(按:即胤之嫡妃)曰:‘带其生母来见’,皇祖连谓有福之人”。
这次见面让弘历身感荣幸,到了晚年还拿出来说,为何乾隆会如此在意此事,原来弘历的生母,本来雍正府中的一个侍女而已,后来因为某些原因成为了雍正的侍妾,
但是她在雍正府中的地位很低,这次康熙指名道姓的亲自接见,在当时时一种破格,并且康熙对着她连说时“有福之人”,这让乾隆的母亲在地位和待遇是提高了很多,由此可见康熙接见乾隆母亲,时另有深意!而乾隆也是出名的孝子,对母亲是非常的孝顺,
康熙的接见无形中提高了其母亲的地位,同时让乾隆感到祖父对他的爱,这种亲情额让乾隆念念不忘,因此晚年乾隆到避暑山庄,每次想起祖父都会感叹和感动。
无论如何,康熙对乾隆寄托了极大的希望,因此在去世的时候,把皇位传给了雍正,据说就算学习明成祖朱棣的做法,指定传为给好圣孙。
乾隆和他的父亲不同,不必各种手段就毫不费力地成为太子。他的大哥和兄弟们,也不敢和他争位。这其中,康熙起了很大的作用,乾隆的确可以说是一个幸运的人!。
谁是背后的策划者
乾隆在众多孙子中脱颖而出,被康熙喜爱除了乾隆本身的原因,最重要的一个人物,就是他的父亲雍正,
雍正为了成为继承人,同时在众多兄弟中,增加继位的机会和筹码,在古代历史中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他参考了朱棣传位朱高炽的过程,针对康熙晚年心态,打出了一张亲情牌。
一直以来,雍正在康熙面前,显得对皇位毫无兴趣,可是他却通过乾隆,让康熙看到了希望,同时定下了未来的储君是谁,如此以来雍正顺利继承了清朝的皇位。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不会参与到九子夺嫡中,让康熙感到厌烦,同时以乾隆作为媒介,拉近了康熙和雍正的关系,反而让雍正在康熙面前加分不少。
所以,我们能推测,牡丹园的安排,乾隆见到康熙气度不凡的应答,还有弘昼和弘历在当场表现的差距,都是可以看出这是雍正精心安排的,同时可见雍正在培养乾隆,是下了不少的功夫。
在最恰当的时机,通过牡丹园美丽的环境,和康熙开心的心情,让康熙放下戒心后隆重地让乾隆跟康熙爷孙相见,可见雍正拿捏的火候非常到位,最终乾隆表现让他如愿以偿。
小结:
康熙如此多的孙子,弘历能够脱颖而出,其中雍正的安排至关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康熙在弘历身上,看到了清朝的未来,他深感气度不凡,而且命中注定大福大贵弘历,将会带着清朝走更远,因此他对乾隆多加栽培,还把皇位传给了雍正,所希望的就是清朝有个更好的未来,而这不但是一个爷爷对孙子的寄托,也是一位王者对于江山社稷和人民的寄托。
因为乾隆全文带注解背诵了一遍《爱莲说》让康熙“惊爱”,你信吗?反正我是不信。
康熙当了六十年的皇帝,会这么草率地决定乾隆做更下一代的继承人吗?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连上台的机会都没有,乾隆怎么能用一分钟来抓住康熙的眼球?
这次表现机会,是父亲雍正用多年的隐忍换来的,是“九子夺嫡”的决战篇章。
这一天是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三月二十日。
清朝的三位皇帝,被历史,或者说被雍正的设计,拉到了一起。
雍正请自己的父亲到圆明园赏牡丹花。目的,就是把自己的儿子乾隆推荐给康熙,为了这次见面,雍正至少已经准备了一年了。
这既是雍正给自己儿子的一次表现机会,也是雍正给自己的夺嫡加上的最重的砝码。
雍正夺嫡的对手到康熙六十一年,胤礽被废,胤祀早已失去康熙的信任,胤禵被康熙远远地打发到了大西北。
似乎,雍正已经不用再担心他能否继承皇位了。
但其实,雍正还有一个对手,那就是胤礽的儿子,康熙的皇长孙弘皙。
谁又敢保证康熙不会像明太祖朱元璋一样,直接把皇位传给长孙弘皙。
毕竟,弘皙当年已经是29岁,并且,早就被康熙接在宫中亲自教养。
幸好,情况似乎没有发展到这一步,因为老皇帝康熙每天愁眉不展,觉都睡不好。
显然是还没有下定决心,雍正还有机会。
不过时间明显也不多了。因为康熙曾经公开发牢骚,现在写几个字,手都抖得拿不住笔了。
但是,雍正是不可能自己“下场”表演,来和自己的侄子弘皙竞争,那样是丢分的举动。
也和自己一贯的韬光隐晦的策略不相符。
也就是《雍正王朝》里邬思道给雍正出的那个策略:
不争之争,是为真争也。
老子对老子,儿子对儿子,还是得自己的儿子下场和弘皙竞争。
接下来就是竞争方式,直接把儿子推荐给康熙,太生硬。
所以,早在康熙六十年,承德避暑山庄就发生了这样有趣的一幕。
雍正把乾隆叫到观莲所,考校他的功课。
十一岁的乾隆把自己看到的一篇五千多字的文章一字不差地背诵了一遍。
有趣的是,这时候不止有父子二人,还有一批“观众”。
更巧的是这批“观众”全是伺候康熙皇帝的老太监。
这些太监都非常惊讶这样一个十一岁的小孩子,竟然能背诵这么长的一篇古文。
乾隆在《御制全诗》里解释,他的父亲雍正是在这时候,才起了心思,要把乾隆推荐给康熙“随侍学习”。
你信吗?我是不信!
这明明是他的父亲雍正在给他制造机会,让康熙“风闻”有这么个优秀的孙子。
这比直接见面可要自然得多。
更妙的是,虽然随侍康熙老皇帝的太监们知道了乾隆很优秀,雍正却并没有主动推荐给康熙。
貌似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其实是时机不到,就是不露面。
康熙有97个孙子,见过面的也就二十多个。
怎么在最自然的情况下让康熙见到乾隆这个孙子,并且立刻留下深刻的印象,是挺不容易的一件事。
应该说,这次见面机会,都是雍正这个当老爹的多年隐忍得来的。
在所有参与夺嫡的九子之中,就属雍正表现得最不积极。
不争不抢,第一次废太子胤礽的时候,他是少数几个力促胤礽复位的皇子之一。
不仅如此,康熙交代的诸如视察河工等任务还完成得很好。
没任务的时候,就安安静静躲在自己的王府里,练练字,读读书。
绝不结交外臣。
在康熙的眼里,这就是个不给自己添麻烦的听话的好儿子。还是个孤臣,能臣。
所以,有记载,康熙晚年的时候,到赐给雍正的圆明园游览的次数,有十一次之多。
当然,此时的圆明园,还只是康熙赐给雍正的一个小花园,远不是后世的“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这么宏伟壮观。
在康熙看来,到雍正的花园子里游玩,那就跟普通人家的老爷子到自己儿子家享受天伦之乐一样,毫无压力,其乐融融。
所以,看似这次游玩很寻常,但确实是雍正多年来的隐忍换来的康熙对他的信任。
乾隆的母亲,给了他一个好身体,一个好性格。才能让乾隆的这次表现这么夺目。
机会有了。
康熙很高兴,自己正闷闷不乐,雍正请他到院子里赏花。
他欣然驾临。
雍正见父亲兴致不错,气氛也挺融洽的。
就提出,自己的两个儿子还没有见过他这位皇玛法,问康熙是否有兴趣见一下。
别奇怪,毕竟是皇帝家,规矩就是多。
不能像普通人家一样,孩子满地跑,这要是惊了圣驾,满府的人都是罪过。
所以说,老皇帝也挺可怜的,儿子们争来争去,明枪暗箭的,连自己的孙子也得挑着见。
康熙答应了,可以见一见。
两个孩子就规规矩矩地出来给康熙皇玛法(爷爷)行礼。
按说,祖孙其乐融融,19岁的弘时也应该一块见才对。
但是弘时从小就比较放纵,雍正一直不喜欢他,
甚至,康熙五十九年,康熙要封诸亲王世子的时候,雍正连弘时的名字都没往上报。
而弘昼呢。
据乾隆后来回忆,弘昼在学习能力上“稍钝”。
一首诗一篇文章,乾隆两三遍就背过了,弘昼却怎么都背不过。
这可不是弘昼后来长大了,为了表示自己没有和乾隆争皇位的决心而故意荒唐示弱的时候。
应该说,两个人的天资确实有些差异。
两个孩子其实都是1711年生人。当年都是十二岁,也都在尚书房进学。
乾隆比弘昼的学习成绩要好很多。
用句不太恰当的话: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这万一康熙一高兴,考校起两个孩子的功课来,万一有个闪失,有弘昼托底,乾隆也不会是最差的那一个。
雍正,为了让乾隆被选中,真的是绞尽脑汁了。
那么,乾隆的表现如何呢,这时候没出场的,乾隆的母亲起作用了。
康熙一见乾隆这孩子,就很欣赏。
不仅长身玉立,一看就有个好身体,而且机敏中透着沉静。
初次面圣,比起旁边的弘昼来,就显得沉稳而不乱。
乾隆这个好性格,这个好身体,都是拜他的母亲所赐。
他的生母,后来的孝圣宪皇后,当时还什么位份都没有呢。
雍亲王府上上下下,见了乾隆的生母,只能很尴尬地称呼上一声:格格。
这个格格,真不是公主的代称。在满语中只有一个解释,就是姐姐。
虽然钮钴禄氏是满洲镶黄旗人,但是她的祖父就是一介白丁。
父亲凌柱后来是因为她尊贵了,才封的一等承恩公,四品典仪官。
不仅是因为她出身贫寒,更因为她并不是雍正纳进门的,而是十三岁的时候,被分到雍亲王府的。
年十三赐侍世宗藩邸。《玉牒》
即使是生了乾隆,也没被封为侧福晋。
通俗来说,就是个通房大丫鬟。
不过,正因为她出身贫寒,所以她身体非常好,活到了八十六岁。
而且性格上,特别好动。
后来乾隆六次下江南,其中有四次她都跟着去了。
还曾经三次登上泰山,三次登上五台山。
最后一次登泰山的时候,老太太已经是八十五岁的高龄了。
乾隆的诗里这样说:
八旬五母仍康步,六十六儿微白头。
虽然诗一般,但足够写实。说明老太太八十五了仍然步履稳健,身体很好。
对比乾隆之前清朝五位皇帝的寿命,
活得最长的是康熙,69岁。
顺治只活了24岁。
乾隆的父亲雍正也只活了58岁。
而乾隆则活了89岁。
那么乾隆长寿,就只能说是拜他母亲的所赐了。
所以,当时康熙看到的乾隆,就是一个健康活泼而又透着沉稳的孩子。
康熙一高兴,这才有了考校乾隆功课的性质。
而乾隆也不负所望,稳稳当当地背诵了《爱莲说》的全文,还把自己的理解也说了一遍。
康熙更高兴了。
这就等于皇位继承人又多了一个选择。
毕竟连朝鲜的使臣都知道,当初康熙在废立胤礽的太子时之所以这么犹豫,又两废两立,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胤礽的儿子弘皙也是个非常优秀的皇孙。
而且,弘皙这时候已经29岁了。
但是,相比较而言,雍正加乾隆这样的组合,更加稳妥。
雍正处理过实际事务,又是个不争不抢踏实肯干的。
要是乾隆值得培养的话,那就是两代好皇帝,大清江山又可以稳当个几十年。
康熙真的把乾隆这个孩子放到心里了。
第二天,康熙派人到圆明园要乾隆的生辰八字。
雍正一听就知道,这下子十成里有九成了。
他太了解父亲了。
康熙帝虽然是个非常开明的皇帝。曾经向来华的传教士学习代数几何天文地理医学等等。
但是,他同时也非常相信“算卦占卜”那一套。
康熙六十年,康熙就曾经悄悄命令进京的四川总督年羹尧,找一个叫“罗瞎子”的算命先生。
结果,年羹尧访得罗瞎子这个人,有些招摇。可能是怕担上“蒙蔽圣聪”的坏名声,就没敢把人找来。
康熙还挺遗憾的,说,那人有些事推算得还挺准,就在年羹尧的奏折上批复了这么句话。
此人原有不老诚,但占得还算他好。《奏未见罗瞎子片》·年羹尧
康熙毕竟也是个清朝人,在这件事上,我们作为今人,没法太苛责他。
咱们都知道年羹尧是雍正的心腹。
雍正也由此事知道了父亲对生辰八字之说,也是有相信的成分。
那么这次把乾隆的生辰八字要了去,真的是让雍正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1929年公布的一批清宫档案,确实验证了此事。
根据档案记载,乾隆的生辰是这样的:
康熙五十年(1711年),辛卯。
八月,丁酉。
十三日,庚午。
子时,丙子。
批语咱们在这里就不说了,总之就以一堆的好话。
康熙看完这些批语之后,立刻决定将乾隆接到身边:
养育宫中
真正的决定时刻到了,成败只取决于乾隆在康熙面前的表现了。
“天家”的孩子,都很早熟。
康熙晚年又备受“夺嫡”之苦。
他不能不防备,乾隆在他面前的优异表现,哪怕是他亲眼看到的,都有可能是刻意的安排。
乾隆这孩子优异与否,一时的表现看不出来,朝夕相处的话,总会看得更清楚。
事关传承,无论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那么乾隆的表现到底如何呢?
赏牡丹花,发生在春天。
紧接着,乾隆跟着康熙到了承德避暑山庄。
夏天过去了,没有消息。
秋天快过去了,仍旧没有消息。
这天却传来了乾隆跟着康熙去木兰秋狝(xiǎn)差点被熊伤害的消息。
雍正一家虽然事后知道乾隆无恙,那只熊被圣祖康熙开枪打死了。
但是,康熙会不会认为乾隆胆小,武艺不精?从而坏了“大事”?
雍正在忐忑中度过了七八天。
忽然康熙驾临他住的承德山庄狮子园。
雍正的心立刻提了起来,不知道父亲所为何来。
康熙一来,却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让雍正的嫡福晋带乾隆的生母来,他要见一见。
雍正也来不及想这是为什么了,赶紧命人通知乾隆的生母来见驾。
乾隆的生母钮钴禄氏更莫名其妙了。
她连个正式的身份都没有,平常见驾,哪有她什么事?
难道是乾隆这孩子闯祸了?惹他皇玛法生气了?
谁知,康熙见了乾隆的生母也不说话,就是仔细地打量她。
就在雍正一家子忐忑不安的时候,
康熙终于开口说了一句话:
果是有福之人!
原来,前几天康熙带着乾隆打猎的时候。
康熙开枪射中了一头熊,那熊立刻扑倒在地。
他命令乾隆上去补一箭,意思是要把猎熊的功绩让给这个孙子。
结果一贯在康熙面前乖巧听话,胆大心细的乾隆这一次却像没听到康熙的命令一样,纹丝没动。
康熙稍稍有些不耐烦,就又喊了这孩子一声。
乾隆这次才如梦初醒般,策马近前。
突然变故发生,那头熊摇摇晃晃地走起来了,并且向着乾隆就扑过去。
周围的人都吓傻了。
还是康熙果断,抬起枪,“嘭”的一声,弹丸贯耳,大熊再次应声倒地。
惊魂初定的康熙回到帐篷内,不由地对随行的皇妃说到:
是命贵重,福将过予!
意思是,这简直是“天意”,护佑这孩子。
要是这孩子像平常一样听话,接着过去,还不一定会发生什么事。
这孩子的福气,一定比我还大!
比皇帝的福气还大,那除了当皇帝,就没有别的解释了吧。
康熙决心已定,这才要最后看看乾隆的生母是个什么样的人。
毕竟,如果乾隆当了皇帝,他的生母一定是皇太后。
皇太后是否贤明,在封建王朝中,也是个很关键的因素。
雍正多聪明啊,一听到康熙夸奖乾隆的生母是个有福气的人。
立刻就知道,大事已定!
综上所述,康熙能够在97个孙子中,“一眼”相中乾隆,是九子夺嫡大剧的绝响。
事实证明,雍正把乾隆推荐给康熙,是非常明智的一个举动。
康熙在弥留之际,除了明确传位给雍正之外,
只提了一项要求:封弘皙为亲王。
这和后世道光把皇位传给咸丰时,为了弥补对另一个儿子的亏欠,
在传位遗诏上又特别注明要封六子奕䜣为亲王,简直是如出一辙。
气的小心眼的咸丰,封了奕䜣一个恭亲王,意思让奕䜣对他要恭敬顺从。
而此时的雍正,在康熙活着的时候一贯恭顺的雍正。
在继位之后,也只封了弘皙一个多罗理郡王。
雍正二年,胤礽幽禁而死,追封和硕理亲王。
雍正四年,弘皙承袭和硕理亲王。
乾隆四年,乾隆以“心怀异志”为名,下令永远囚禁弘皙于景山东菓园。
不得不说,这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偶然,
看似偶然的事情,一定存在着必然的因素。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努力,尤其是在事情看似要成功的时刻,更应该警惕。
所谓“尽人事,听天命”,
但是,不尽人事,哪敢随便说就躺平听天命呢?
历史本就是胜利者编写的,种种关于康熙如何喜欢、欣赏幼年乾隆的记载与说法,不免都会有一点夸大其词的成分在。
一直以来,包括影视作品以及民间野史都会有这样一种观点,就是康熙实际上并不喜欢雍正,而是因为康熙看中了乾隆,才把皇位传给了雍正,进而希望将来整个大清王朝能由自己的这个孙子来执掌。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雍正的继位就是名正言顺的康熙传位了,就不应该由太多的怀疑,但是事实并非如此,雍正究竟是如何继位的,至今仍然是个谜,到底是“遵诏继位”、“矫诏篡位”还是“无招夺位”,依然是史学界争论不休的焦点问题。因而,既然雍正继位都是一个谜,那么乾隆也就不可能因为康熙的喜欢而左右最终“九子夺嫡”的结局了。
而种种有关康熙如何喜欢和欣赏乾隆的历史记载,都是在康熙去世以后的,需要通过史料来增加雍正以及乾隆皇帝继位合法性的证据,提升其历史地位,因而这种记载也就变为了一种政治需要。
再换个角度来看,编写《清圣祖实录》的两位正副总裁官,一位是扶保雍正登基,在雍正朝前期非常受到器重的隆科多,另一位便是被雍正授予配享太庙恩赐的张廷玉,所以真是的历史情况是否真的像史书上所描述的那样,我们也就要打上一个大大问号了。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从康熙皇帝之前的种种习惯和历史背景来看,康熙皇帝对于幼年乾隆的“见即惊喜”有一定的理由和根据的。
首先,是康熙非常看重外在的相貌和气质。
在清朝的相关史料中,都有康熙对于皇子外貌的评价,特别是大阿哥胤禔和八阿哥胤禩,有着非常多的关于其相貌的描述以及康熙对其相貌的正面评价,由此可见康熙是非常典型的“外貌协会”的。
所以临近暮年的康熙再看到外貌与形象都非常出众的皇孙乾隆的时候,感到惊喜和惊讶是完全可以被理解的。
其次,乾隆皇帝的生辰八字得到了康熙赞赏。
康熙再拿到乾隆生辰八字的康熙,命人解析后得出乾隆的命数:
辛卯、丁酉、庚午、丙子
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午时(公历1711年8月13日9月25日23点到26日凌晨1点)
“天干庚辛丙丁,火炼秋金,是天赋甚厚的强势命造,术语称为”身旺“;地支子午卯酉,局全四正,男命得之,为驷马乘风,主大富贵。”
如此“大吉大利、大富大贵”的命相,让深信生辰八字之说的康熙皇帝甚至惊讶,也表示出了极度的惊喜,因而对于乾隆这个孙子也是另眼相看。
再次,康熙皇帝第一次见到幼年的乾隆是在雍正的府上,多少也要给雍正一点面子。
康熙六十年(1721年),康熙是在雍正的雍亲王府上第一次见到的乾隆的,可以说是在雍正的刻意安排之下,让康熙与幼年的乾隆相识。
尽管康熙与雍正是父子关系,但是终归是君臣有别,在雍正的府上,多少还是要给雍正一点面子的,再加上本就对乾隆的外在形象非常的喜欢,因而对于自己的这个孙子也有不一样的喜爱之情。
生在帝王之家,孙子十多岁才第一次见到爷爷也是一件正常的事情,特别是爱新觉罗家,因为康熙皇帝的孙子太多了,一共有97位。加之政务缠身,他不能像普通人家的祖父一样,对每个孙子都照顾周到。
那么,为什么,在众多孙子当中,他却一眼就相中了12岁的弘历(后来的乾隆)呢?下面有书君给您娓娓道来:
1.颜值高又爱笑的人运气都不差
当康熙第一眼看到弘历时,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个孩子。他身上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身材颀长,容貌清秀。特别还有一双明亮而又透彻的大眼睛,流露出与众不同的灵气和沉静。他的阳光帅气,不论是在哪个年代都会十分惹人喜欢。
加上乾隆爱笑,往往爱笑的人运气也都不会差,更加给人一种亲和感,容易亲近,所以,更讨人喜欢。
2.弘历的胆识
在那个年代,皇帝是多么威严的形象,有谁能第一次见他不局促的?即便是自己的祖父,对于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而言,或多或少还是会有些紧张和局促的。而弘历并没有因此紧张,他的一举一动都显得十分的得体,而且不慌不忙。相比身边的弘昼就显得有些紧张不安。
凭借阅人无数的经验,康熙觉得 眼前的这个孩子与众不同,便深深地喜欢上了他。
3.弘历的才气
皇帝看人不光看长相,还要看他肚子里的墨水多不多,当康熙将弘历叫到身边,询问他空壳的时候,弘历落落大放的背诵了几段经书,并且从头到尾讲的也都很透彻,让康熙非常的满意。有长相又有学识,做长辈的哪个不喜欢这样的后辈呢?
4.爱屋及乌
康熙对胤禛的喜欢,据《清圣祖实录》中统计,康熙晚年,共去过胤禛的赐园圆明园11次之多,像这样的恩荣其他的皇子是没有得到过的。
因为胤禛跟其他的皇子不一样,他对于皇位并不像其他人那么渴望。他擅长草书,精研佛法,在别人为了皇位挣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他一个人坐在书房里修身养性,所以跟胤禛在一起皇帝感到轻松。
也因为喜欢胤禛,所以对于他的孩子自己也会爱屋及乌的喜欢。
5.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有人说,康熙和弘历的见面是胤禛一手策划的,他在和康熙闲聊中,提到了自己的两个孩子,并且安排了他们的见面。见面的时候,胤禛让弘昼和弘历同时出现在康熙的面前,从各方面来比,弘历都比弘昼要出色,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在比较中,出色的弘历更惹人爱。
所以,康熙一眼就相中12岁的乾隆,主要是因为他的外貌,胆识和气质都深受康熙的喜爱。但并不代表这一眼就能决定弘历的命运。这样似乎有些儿戏,毕竟传位这件事需要慎重。所以,有书君认为,这个地方的相中,换做喜欢更恰当。
有书君语:有书君送福利啦!!私信有书君,回复“福利”即可【免费领取52本】高分好书,限时福利,不容错过哦~
康熙有97个孙子,为什么一眼就相中12岁的乾隆(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和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在圆明园首次相会,弘历当时年仅12岁,他不可能了解这次会面对自己乃至整个国家带来多么重大的影响。
那是康熙生命中最后一个春天,圆明园牡丹台前数百本牡丹开的正鲜艳,胤禛邀请父皇到家中赏牡丹,正深陷儿子们的夺嫡旋涡而苦恼不已的康熙欣然应允。
三月二十日晚,康熙驾临牡丹台,把酒临风,心情非常愉悦。
后来的史学家都说,把弘历介绍给康熙,是胤禛精心策划的一个计谋,但是康熙似乎并没有觉察到这一点,正当父子聊得高兴之际,胤禛很自然的提出来“您的两个孙子打生下来还没有机会见到圣颜呢!”。
康熙随口说道“好啊!上次我听侍卫说你有个儿子书读的很好,把他两个叫出来看看。”
长到十多岁,孙子才第一次见到爷爷,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个奇事儿,对爱新觉罗家族来说却很正常,康熙有35个儿子,长大成人的有24个,有20个女儿,不说孙女,只是孙子就有97个,政务缠身的康熙一生见过的一半都不到,甚至有的都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弘昼、弘历被叫到康熙面前行礼,擅长面相识人的康熙,对弘昼倒是没有太深的印象,他一眼就看中了弘历,这孩子与众不同,他身材硕长,容貌清秀,特别是双眼满是灵气和沉静,初次见皇上,康熙发现他一举一动敏捷得体、不慌不忙,一点都没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常有的紧张局促。
凭着丰富的阅人经验,康熙感到这个孩子与众不同,就把他叫到自己跟前,询问起他的功课,弘历落落大方的背诵了几段经书,并从头到尾清晰的讲解了一遍,康熙非常高兴,这是他所有见过的孙子中间,最出色的一个,相比起来,旁边的弘昼就显得黯然失色了。
几天后,宫里太监到圆明园,让胤禛写下了弘历的“八字”带进宫去,呈送康熙。
过了几天,康熙再次驾临圆明园,饭后宣布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决定:要把弘历带进宫里抚养。
康熙97七个孙子,为什么要把弘历带在身边呢?
其实,废太子胤礽的长子弘皙也曾经被康熙养在宫中,这对诸皇子来说是一个信号。
弘历的生辰八字让康熙很感兴趣,据1929年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首批公布的内阁大库档案显示,乾隆属兔,生于康熙五十八年八月十三日子时,因母亲身份低微,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但康熙请人对弘历的八字进行推算之后,发现这个孩子不简单。
故宫档案中有乾隆生辰八字及康熙六十一年时人批语:
爷俩情深
自弘历入宫后,康熙开始了怡儿弄孙的日子,祖孙二人在避暑山庄几乎天天形影不离,夏天,康熙泛舟湖上,弘历在山上玩耍,看到龙舟,急忙跑了过去,康熙站在船头高喊“慢点跑,别摔了”,祖父焦急的声音印在弘历的脑海里,六十年后他在诗中《晴碧亭忆旧》还提到这件事。
在爷孙俩相处的半年时间里,康熙亲自教他射箭,弘历天分很好,第一次练习就连中五矢,康熙非常高兴,赐给他一件黄马褂。(见《避暑山庄纪恩堂记》“或命步射,以示群臣,持满连中,皇祖必为之色动”)
康熙还让弘历使用火枪,让人把一只羊捆在百步之外,他初次试射,“一发毙羊”,康熙大喜。
弘历给康熙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永安莽喀围场猎熊,康熙火枪将熊击倒,见无动静,以为熊已死,让弘历上前补一箭,好让他获得“初围获熊”美名,弘历发愣,没有向前,在康熙的催促下,才醒过神来,催马向前,熊突然翻身而起,怒吼一声,直扑弘历,众人惊呆,康熙举枪射击,熊扑身倒地,康熙回到帐中,对随驾的和妃说“弘历这孩子命真是贵重,如果他早一点催马过去,熊起马惊,不知道会出什么大事,这孩子将来福气比我大!”(《啸亭杂录》)
围猎之后看,康熙指名要见弘历生母,钮钴禄氏见驾,康熙让她抬起头来,观看良久,说“果是有福之人,有福之人!”(《清高宗实录》),这个普通的格格,果真成为了清朝历史上最有福的太后之一,长寿延年,尽享荣华。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从避暑山庄回京后两个月,驾崩于畅春园。
《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继承帝位是“圣祖深爱神知,默定于前,世宗垂裕谷诒,周注于后”,意思是乾隆的皇位是康熙早就定好的。
当然,《清高宗实录》都是后人撰写,为乾隆的继位找借口,有夸大其词之说,不过弘历的父亲雍正在“九子夺嫡”之中能够胜出,弘历发挥了一定作用这是无可置疑的。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乾隆帝弘历12岁时,才第一次见到爷爷康熙帝,当康熙帝看到这位孙子,不觉放下手中的酒杯,几天后命胤禛呈上弘历的八字,数日后,宣布将弘历带回宫中养育。
康熙时代的一众皇孙里,弘历得到皇祖父的恩遇是非常重的。毕竟康熙帝多子多孙,皇孙数众,而康熙政务繁忙,日理万机,以至很多人一生也没见过这位皇祖父一面,更别提什么祖孙之情,像弘历本人,也是长到了十二岁,才第一次见到这位爷爷。
而弘历的幸运在于,他不仅见到了爷爷康熙帝,最后还被康熙帝养在宫中,康熙帝人生中最后八个月的时光里,爷孙俩朝夕不离,康熙帝教他运笔写字,带他狩猎,即便在接见官员、批答奏章时也特批其不用回避。这种恩遇,是其他皇孙想也不敢想的。
那么,近百位皇孙里,康熙帝为何仅仅青睐于年仅十二岁的弘历呢?
其实,弘历被康熙帝所青睐,说到底就是他本身的实力加上乃父雍正帝策划的完美结合。
“淡泊闲人”胤禛
因为皇储之争,康熙帝历经父子反目,手足相残等惨剧后,他终日忧心忡忡,他甚至痛心地将自己比作齐桓公,称将来自己停尸乾清宫,这些皇子会像齐桓公的儿子们一样,不顾他尸骨未寒,而在遗体边“束甲相争”。
让他颇感宽慰的是,那些皇子在为储位你抢我夺,头破血流时,皇四子胤禛却安静地待在一旁,静心研究他的佛法,自得于他的花园菜园之间,储位于他似乎不值一提。
需要说的是,自诩“天下第一闲人”的皇四子胤禛,能力并不差,譬如康熙帝曾派给他办理太后丧事、清查仓米发放弊端等事,他都能完成得快速且周到。
胤禛对储位的淡泊,给了康熙帝一种安宁感,皇储之争不仅让他感到焦头烂额,更令他对一众皇子失去了信任,可是年纪越来越大的他,偶尔也会想要体验天伦之乐,所以,胤禛的圆明园,很自然成为他散心的去处。据《清圣祖实录》所载,康熙帝晚年到胤禛赐圆圆明园散心之数,就有十一次之多,足够看出康熙帝晚年时对胤禛的信任与喜爱。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位“天下第一闲人”,想当皇帝的欲望不亚于任何一位皇子,只是他争储的方式与众不同而已。而儿子弘历就是他争储的其中一张牌。
牡丹台爷孙初见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三月十二日,圆明园内牡丹台鲜花盛绽,姚黄魏紫,争相斗艳。在胤禛的恭请下,康熙帝高兴的前往欢享家宴。
康熙帝只当这不过像往常一样的家人聚餐而已,却不知一位孩子已经在等待他的到来,而这一见,便决定了清朝帝国此后的百年大局。
这位孩子就是胤禛的四子弘历,不过彼时,他前面的哥哥只有三个弘时存活下来,所以他给康熙帝的印象是排行第二。
宴席上,父子俩除了政治,天南地北随意谈论,期间胤禛随口提到:
“您的两位孙儿今年已十二岁了,还没见过您这位祖父呢”
胤禛说的,是弘历和比他小几个月的弟弟弘昼。康熙听说,便随口一答:“那就带他们来见见吧。”
两位孩子就在指示中走到康熙帝跟前请安,当他们抬起头来,康熙帝却不知觉地放下了手中的酒杯,他的目光都放在了弘历的身上。为何?因为弘历身材倾长,仪表俊伟,浑身散发着灵气,再有旁边畏畏缩缩的弘昼一衬托,越发显得贵气逼人。
康熙帝来了兴趣,便开始问他们功课,弘历对答如流,且谈吐沉着大方,更令他大为惊异,要知道他才十二岁,而面对的却是高高在上的天子。初次见面,康熙帝便对这位皇孙喜爱备至。
几天后,康熙派人到圆明园,命胤禛呈上弘历的生辰八字。又过几日,即康熙六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康熙帝再次来到圆明园,吃完饭后,当时宣布了一个决定:将弘历带入宫中亲自养育教诲。
这在当时,是至高的恩遇。
显然,康熙帝之所以做出这个特殊且重要的决定,除了初见时弘历的惊艳表现,还与其生辰八字有关,那么,弘历的生辰八字里究竟有什么秘密?
弘历绝佳的命相
康熙帝虽然崇尚科学,但也笃信风水命理,譬如康熙六十年,年羹尧打算进京办事时,康熙帝就曾建议他找下京中某位相术师算下某件事,年羹尧上奏回复称打听到此人不怎么老实,就不去了,康熙帝却在奏折上批:“此人原不老诚,但占得还算他好。”
可以想见,在此之前,康熙帝已多次找过该相术师占卜算命,而且效果还不错。
所以弘历的生辰八字,康熙帝绝对是找人算过的,那么其命相究竟如何?
1929年,清朝灭亡后,在对外公布的首批内阁大库档案中,“乾隆八字”就在其中,而且带有康熙六十一年的时人批语:
此命富贵天然,这是不用说,占得性情异常,聪明秀气出众,为人仁孝,学必文武精微。幼岁总见浮灾,并不妨碍。运交十六岁为之得运,该当身健,诸事遂心,志向更佳,命中看得妻星最贤最能,子息极多,寿元高厚,柱中四方成格桢祥,别的不用问。
古人所追求的“五福”即: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而乾隆帝的八字批语中,已全部囊括这些,这是天然富贵之命,是绝佳的八字啊。如此皇孙,怎能不令康熙帝感到惊喜?
值得一提的是,雍正帝本人也是雅擅风水占卜之道的,当时的雍亲王府,就蓄养着星相术士,据史料记载,其登基后,曾做主将年羹尧病重的大儿子年熙过继给隆科多做儿子,为此还特意找人算过年熙的八字和年羹尧的八字,得出年羹尧刑克长子的结论,称只要年熙过继给隆科多,自然就“痊愈强壮”起来了。
可以想见, 在此之前,弘历的生辰八字,已经被胤禛命人算过了,而这绝佳的八字,或许正是他想方设法将弘历送到康熙帝跟前的原因,毕竟他知道康熙帝也笃信风水占卜,事实上清朝帝王们都笃信风水命运,只是不对外大肆渲染而已,但背地里则会将其作为一种政治参考。
试想当时康熙帝正因储位之争心灰意冷、倍感凄凉,这种微妙时刻,突然闯入一个外形俊伟、聪明贵重、八字绝佳的皇孙,难道不得给他在择选继承人的问题上一些新的启发吗?
所以,乾隆帝之所以得以在近百位皇孙中脱颖而出,被晚年康熙帝所喜爱并带在身边亲自养育,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是他自身的实力,如外形出挑、聪颖好学、大方冷静,最重要的是,他有一个绝佳的生辰八字;另外一个便是乃父雍正帝处心积虑的策划,譬如先打造一个淡泊的人设博取康熙帝的好感,再找准时机让聪明伶俐的小乾隆与康熙帝来个偶遇。父子俩这番合作,取得的效果超乎他们的想象。
完美的表现
在后面的日子里,弘历果然没让康熙帝失望,他不仅书读得非常好,而且小小年纪反应敏捷、射法精准。据史料记载,康熙帝曾命其在群臣面前射箭,其百发百中,令康熙帝龙颜大悦,后来命人教其用火枪,初次练习,他便射中了百步之外的山羊,令康熙帝喜出望外。弘历在武功上的天分,让康熙帝很是高兴,为此特意赐他一把“旧准神枪”。
除了文武双全,弘历更令康熙帝感到难得的是,他的运气非常的好。
某次众人在木兰围场打猎,康熙帝用火枪击中一头大熊,眼看着这只熊倒下了很久没有动静后,众人都以为它死了,康熙帝为了让弘历感受下射中大熊的成就感,便命其再上去补射一箭,谁知弘历骑马兴冲冲奔去时,那大熊竟然起身朝着他的马扑过来,众人被吓得不知所措,幸亏康熙帝反应快,一枪射向大熊,大熊才倒地而亡。
弘历的大难不死,令康熙帝更觉得是他福大命大,当天他回到帐中时,对着伴驾而来的宠妃和妃说道:“弘历这孩子福气比我还要大啊!”
此后,康熙帝更为钟爱这位孙儿了。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驾崩,皇四子胤禛即位,是为雍正帝。同年十二月,朝鲜便从敕使那里得知了康熙帝驾崩的讣告和一些情报:
康熙皇帝在畅春苑病剧,知其不能起,召阁老马齐言曰:“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
此事记载于《朝鲜李朝实录》,时间是景宗二年十二月,即康熙死后的次月,不存在事后诸葛亮的可能。
这段话中康熙所说的“胤禛第二子”,便是弘历,而后来弘历果然被立为太子,可知这个情报并非杜撰。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康熙帝临终前所说的弘历“必封为太子”,绝非是一种预言,而更像是一个嘱托。由此可见,弘历于康熙帝心中的地位何等重要,如此一来,雍正帝之所以得以继承大统,乾隆帝绝对是起到一定作用的了。
康熙为什么会看中弘历,大致可以总结出5个原因:
1、父亲给力
2、自己争气
3、八字完美
4、天神护佑
5、母亲给力
雍亲王——胤禛
说起来你可能不会信,康熙和乾隆这爷孙俩,一直到1722年的春天,才第一次见面。这个春天,是康熙人生中最后一个春天。
那年,雍亲王胤禛家中的牡丹开得比往年更胜,于是胤禛便给老皇帝上书说:爸爸,来我家赏花儿吧!
在康熙晚年,他对自己的儿子们失望透顶,十多个儿子,几乎所有人都为了皇位费尽心机,天天勾心斗角,没有一点兄弟的样子,唯独只有老四胤禛,似乎表现得对皇位漠不关心,至少,他没有参与夺权的证据被康熙抓住——这大概也是老皇帝欣然前往老四家的原因吧。
老皇帝到胤禛家可不是一次两次,据统计,在康熙晚年,先后到胤禛家玩过11次,除了安心以外,老皇帝平时交给胤禛的任务,他总是能办得迅速而周到,这一切,都被康熙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爷孙初见
那天,康熙在胤禛家里把酒赏花,父子相谈甚欢,胤禛“随口”说:爸爸,您还有两个孙子,从来没见过面呢!
康熙心中愉快,随口回答道:行啊,快叫我的小孙孙出来!
那两个小孙孙,一个叫爱新觉罗·弘昼,另一个,叫爱新觉罗·弘历。
弘昼是弟弟,见到老皇帝显得紧张不安,就没有得到康熙的喜爱,反观弘历,他身材好、颜值高、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充满了灵气,行礼的时候不慌不忙,更是显出了不符合年龄的稳重。
康熙已经做了61年皇帝,阅人无数,一眼就看出了这个孩子的与众不同,随后康熙问起了弘历的学习,弘历表现出了学霸属性,更让康熙开心地合不拢嘴。
他知道,这个孩子,是所有孙子中最优秀的!
随后,康熙问了弘历的八字,并做出一个惊天的决定:这孩子让我来带!
彼时的弘历,已经是个11岁的大孩子了,才第一次见到爷爷,放在平常家庭,这简直不敢想象,但是对于皇族来说,特别是对于康熙这种拥有97个孙子的皇帝来说,爷孙不见面也太正常不过了。
八字决定命运
弘历并没有一个好的出身,他妈只是雍亲王府的一个普通丫头,生下弘历完全是他老爹胤禛一时冲动所致。
康熙得到弘历的八字后,找了一个算命先生,这可不是一般人哦,江湖人称“罗瞎子”的算命大师,康熙是他的老主顾。
乾隆八字如下:
辛卯、丁酉、庚午、丙子。
罗瞎子在八字后面的批语,全是褒义词,而且全是极尽赞美之词。
你想想,中国人本来就看中八字,这个罗瞎子又是深得康熙信任的算命先生,他说的话,康熙能不信吗?
弘历大方得体,举止优雅,功课又好,再加上这个完美的八字,得到老皇帝的青睐,就顺理成章了。
可以说,康熙晚年在皇储这件事上的犹豫,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弘历,他要让弘历将来能顺利即位,就必须要废太子。
命运的庇佑
前面咱们说了,弘历的行为举止规范、功课学得好、八字完美,是得到康熙青睐的原因,但是别忘了,满清是在马上打下来的江山,除了能文,还必须能武,才能真正打动老皇帝的心。
幸运的是,弘历就是这样一个能文能武的人,乾隆皇帝晚年,他在日记中记述了这样一件事:
或命步射,以示群臣,持满连中,皇祖必为之色喜。
因为这个事,老皇帝开心得赏了小孙孙一件黄马褂,可以说是莫大的荣幸了!
除了射箭,在学习火枪的时候,弘历也非常争气,他第一次试用火枪,就能一枪打死一头羊。
真正让康熙觉得弘历这孩子在冥冥之中有诸神护佑的,是一次秋围打猎——
年迈的老皇帝勇武不减当年,只见他端起火枪,对准一头熊,砰地一声,大熊倒地不起。见熊已经失去了战斗力,他就让弘历上去补一枪,这也是出于私心,等于是把打熊的功劳送给弘历。
哪知道一向有勇有谋的弘历,这次面对大熊却不敢上前。康熙有点不开心,就催促道:弘历,你快上啊!
弘历只好硬着头皮,正要骑马过去,不料大熊突然暴起,直奔弘历。还好康熙眼疾手快,补了一枪,才把大熊彻底打死。
事后,康熙想,如果弘历和平常一样,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可能就嗝屁了吧!弘历这孩子,冥冥之中有神灵保佑啊!
有福的母亲
围猎之后,老皇帝亲自点名要见乾隆的生母。
那个曾经的宫女,如今的乾隆母亲,跪倒了这位老父亲的面前,康熙没说话,而是目不转睛地盯着她。
良久良久,康熙说到:有福之人,有福之人!
不得不说,康熙是个相面大师,这位母亲,日后确实成为了中国最有福气的太后,不仅长寿,而且万事顺利,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说了这么多,乾隆为什么会脱颖而出,康熙为什么会一眼看中乾隆,题主明白了吗?
至于弘历和康熙的相遇,到底是不是雍亲王的一步棋呢,那就见仁见智了。
康熙有97个孙子,为什么一眼就相中12岁的乾隆?
康熙应该算是一个英明贤君,小的时候为了保住皇位吃了不少的苦,后来为国为民,也算是尽心尽力,他的臣子基本称职,他的后宫还算干净,他统治偌大帝国六十一年,要说这样的一个皇帝,因为短时间相处,就把宝座传给一个12(11)岁的孙子,我不是很相信。
有人说了,因为看中孙子弘历的未来可堪大用,然后才有位置传给老四,这种说法粗看挺好,当年司马炎就是这么传位的嘛。可是康熙的孙子很多,在他眼前活动的,他喜欢的可不只弘历一个。弘历直到十多岁,才在雍正的推荐下见到康熙,这本身就说明了一些问题。
我个人觉得得应该是在众多夺嫡的皇子中,他喜欢雍正的务实才会关注弘历,乾隆曾自言:“孙臣年甫弱龄,性复钝鲁,顾特被恩宠,迥异他人者,岂非我皇祖推爱我皇父之心
,比诸孙有独挚乎!”弘历的八字很好,可能使得本来就有意于老四的康熙坚定了想法。
众多的孙儿,康熙都算很疼爱,他许多孙子都在宫中培养过,比如说八、九、十阿哥们的儿子,都曾培养宫中,老八的儿子弘旺九岁的时候,内廷行走,十四的嫡子弘明“幼侍内廷御前”,十四的两个儿子常在康熙身边,康熙也带着他们去热河避暑山庄,去木兰围场,因为十四没在京城,所以替他操办十四阿哥儿子的婚事,赏赐十四的几个女儿不少银绸(皇父仁爱爱臣弘明.弘阶,携往热河,诸项食用之物均次第赐,皇父仁教我子弘春、弘楷,携至木兰围场,为弘明娶妻遣送京城,皇父诸事思虑周全,特遣侍卫、巴雅喇等送来。又闻皇父所之匾额、对联,赏悬新房婚娶)
老三嫡子弘晟受封世子,担任西北军事议政大臣兼管理火器营署理前锋统领,看看这名,也应该知道得有能力才能担任重要职位。老三的另一个儿子弘曦也早就放在十四身边学习去了。
……,以上这些,弘历都没有经历过的。
不可否认,康熙对弘历是喜欢的。但是要说因此相中他,一心传他大宝,感觉有点夸。乾隆心中敬爱自己的皇爷爷,在他登基后的漫长岁月里,经常怀念当初那一点点短暂的相处时光,向世人夸大自己是最钟爱的皇孙,——以乾隆的性格,说出来的话,多少是有水分的。可是,成者王侯败者寇,当了皇帝了,怎么说都可以了,谁能奈他何?他说是,戏文就这么唱呗,传着传着就成真的了。(文/宛如清扬)
由于子孙众多,爱新觉罗·弘历(后来的乾隆帝)在雍亲王府里长到十二岁时,他的祖父康熙帝竟还不知道自己有这个孙子。
祖父不认识孙儿,这在寻常百姓之家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但对于拥有三宫六院数十嫔妃、子孙成群的帝王来说倒也不足为怪。
史载,康熙有子35人,除中途夭折的外,活至成年者有24人,这些儿子又给他生了97个孙儿,还有众多孙女,这么多子孙,又各有居处,终日忙于处理政务的康熙皇帝别说都见过,有些还没见过面不说,恐怕连名字都不知道。因此,乾隆在其父胤禛的雍亲王府里长到十二岁前,还无缘得见祖父。
此前,胤禛(雍正皇帝)已生了四个儿子。长子弘晖,是长妻乌喇那拉氏所生,可是在八岁时病亡。齐妃李氏为胤禛生过三子,分别是弘盼、弘昀、弘时。但弘盼还没满两岁就夭折了;弘昀排行老二,也在十一岁时死去;只剩一个八岁的弘时。胤禛贵为亲王,又是帝位的有力争夺者,仅剩一子,膝下未免有些单薄。
就在这时,弘历呱呱坠地,生母成谜,他的诞生又逢多事之秋,康熙诸皇子争储夺嫡的斗争日趋激烈,已呈白热化状态,皇太子尊位立而又废,废而复立,皇亲贵戚和宗王大臣们都卷入了夺嫡的纷争中,一时间朝中分成几派,相互攻讦、暗算,闹得是鸡飞狗跳、人心惶惶不安。为立储一事,康熙帝举棋不定,搞得焦头烂额、身心俱疲,一筹莫展。
年纪衰迈的康熙大帝,英明一世,文治武功均可圈可点,是清帝中一等一的人物,但面对诸子间兄弟阋墙、同室操戈的争斗,却束手无策,精神上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与折磨。弘历就在这波谲云诡、变幻莫测的争储棋局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时光。
弘历在出生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没有引起重视,然后其父胤禛却早已看出此儿绝非池中之物,将来一旦风雨际会,必会鱼化为龙,大有作为,他也坚信其祖父康熙也一定会喜欢这个聪明颖悟、沉着机智的孙儿。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胤禛邀请父皇康熙到竣工不久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游赏,改变弘历一生的重要时刻到来了。
胤禛颇有心计,他在康熙游园的间隙中,请奏让自己的四子弘历见驾,康熙见这个从未谋面的孙儿容貌俊秀,而且机敏过人,应对如流,心里便异常喜爱他。接着康熙又向胤禛详细了解弘历的学业以及各方面的表现,并将弘历的生辰八字要了去。
《清史稿》载,当年的万寿节刚过完,康熙再次来到圆明园,并宣布要将12岁的爱孙弘历带入宫中“养育抚视”。在宫中(紫禁城),康熙特地命孝懿仁皇后的妹妹、贵妃佟佳氏和温惠皇贵妃瓜尔佳氏亲自担负起抚育弘历的重任,并嘱咐一定要“精心抚育”。如此特殊待遇,远远超过了其他96位皇孙。乾隆长到12岁才得见祖父康熙,不想第一面就换得祖父如此惜爱之情,可见少年乾隆不仅聪明过人,而且已经颇识大体,知道如何表现才能获取老皇帝的欢心,更明白给老皇帝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将会对自己的前途、命运产生多么重要的影响。
史载,弘历后来回忆道:“夙兴夜寐,日觐天颜;绨风繙书,或示章句;玉筵传膳,每赐芳饴;批阅章奏,屏息待劳;引见官吏,承颜立侧 ”。选谁做接班人的问题长期困扰并折磨着年老的康熙帝,父子成仇,兄弟互害,垂暮之年的康熙内心是复杂而痛苦的。如今,这个小孙儿弘历成了他晚年的精神寄托。于是,康熙在对孙儿的教育下倾注了很多的心血……祖父康熙对孙子弘历的宠爱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政治影响,也间接为胤禛在“九龙夺嫡”中抢占了有利的位置。后来,本不占优势的四阿哥胤禛逐一击败强有力之竞争对手,继承了康熙的帝位,成为雍正皇帝。
在如此众多的孙儿中,康熙唯独对弘历“恩逾非格,情有独钟” 。显然,康熙的深情眷顾,为弘历将来荣登大宝,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政治先声。
后来,雍正帝在传位给儿子乾隆的遗诏中也如此说:“圣祖仁皇帝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弘历),抚养宫中,恩逾常格”。因此有学者推测:是不是因康熙钟爱弘历,故而传位给其父胤禛,使弘历将来可以顺理成章的子承父业,以后能顺利继登帝位……
朝鲜的《李朝实录》还记载其使臣在雍正继位后一个月,在宫中听到一种说法:康熙病危时,在病榻上对阁老马齐说:“第四子雍亲王胤禛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胤禛第二子(指弘历)文武兼具,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 ”。
事实到底如何 ?因时过境迁,史料记载缺乏,如今已经难觅真相。
【插图源自网络】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
康熙的子孙不少,入他眼的确实不多,不过可不仅仅只有弘历一人。康熙的孙子里面,康熙最疼爱的应该是皇长孙弘皙。
弘皙是胤礽的儿子,子凭父贵,很早就受到康熙的特殊关照,从小在宫中长大。康熙在废太子的问题上,态度犹豫不决,很大程度是受到弘皙的左右。外国使者曾说:
“皇长孙颇贤,难于废立。或云太子之子甚贤,故不忍立他子。”
不仅如此,康熙临终前还在遗言中特别交代:
“废太子第二子(弘皙)朕所钟爱,其特封为亲王”
由此可见,如果不是胤礽不争气,大清的皇位还真会是弘皙的。这一点,即使乾隆也没法否认,他晚年曾说:
“且理密亲王(弘晳)幸而无过,竟承大统,亦不过享国二年,其长子弘晳,纵欲败度,不克干蛊,年亦不永,使相继嗣立,不断年间,连遭变故,岂我大清宗社臣民之福乎?”
如果说弘皙是子凭父贵,那弘历被康熙看中,有七分是胤禛布局,还有三分是天命所归。
晚年的康熙,被皇子的夺嫡之争折腾得身心俱疲,老爷子非常的渴望能够享受点天伦之乐。这一点可能被蓄谋已久的胤禛所察觉。于是,1722年的春天,胤禛精心设了一个局,就等着康熙入瓮。
那一年的三月十二,胤禛将康熙请到畅春园赏花,父子两谈天说地,聊的都是与朝政无关的家长里短,氛围特别融洽。
聊着聊着,胤禛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无比狡猾地说了一句:您的两个孙子,从生下来都没见过您,今年都十多岁了,您看能不能让他们一睹圣颜?
康熙一听要见自己的皇孙,就答应胤禛的请求。于是,胤禛赶紧叫出弘昼和弘历。
康熙看到弘昼,印象不深刻,但是当他看到弘历的时候,“见即惊爱”,不觉地放下手里的酒杯。弘历皮肤白皙,身材挺拔,与众不同,尤其让康熙注意的是,他的眼里有一股不寻常的沉静与灵气。
在给康熙行礼的时候,弘历举止得体,丝毫没有一点紧张与局促。有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后面的许多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清高宗实录》记载了当天发生的事情,康熙问弘历现在读什么文章。弘历回答《爱莲说》,还将文章从头至尾的背了一遍,并讲出了其中的精要。
这让老爷子太诧异了,他没想到自己还有一个这么高智商的孙子。两人越聊越投缘,康熙仿佛看到了年轻时候的自己,颇有英雄惜英雄之感。
第二天一早,康熙派人找胤禛要走了弘历的生辰八字。弘历的八字是辛卯、丁酉、庚午、丙子,在命理学上是火炼秋金,属于天赋很好的强势命运,长大后会忠孝两全,能文能武。
康熙看完弘历的八字,给了很高的评价:
“此命贵富天然,聪明秀气出众,为人仁孝,学必文武精微……寿元高厚。”
这个八字,对弘历一生的命运产生很大的转折,康熙将其“养育宫中”。弘历在宫里住的还不是一般的宫殿,而是被称之为“太子东宫”的毓庆宫,只有被列入皇储人选才有资格入主。这就等于隐约在对外界宣布,弘历将来大概率会克成大统。
康熙是千古一帝,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也会比一般人看得长远。他不仅要考虑下一代的君王,也会顺便考察一下第三代,这关系到大清的长治久安。
胤禛的巧妙安排,是为了给自己夺嫡增加筹码;再上弘历自身的智商和运气不错,成功地让其进入康熙法眼。弘历也没有辜负康熙的期望,将大清带入了巅峰。
康熙与孙子弘历在第一次见面之后,就测算了他的八字,然后决定把他带回宫中教养。这一处长达半年之久,在康熙的精心培育下,弘历的骑射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康熙一生儿子众多,高达35位,活到成人的也有20位,而他的孙子则更多,据不完全统计近百个左右,这还没把孙女算在内。那在这么多孙子当中,他为什么对弘历“情有独钟”呢?
在一个帝王之家,又是一个千古帝王之家,康熙对孙子弘历的这种独特情感,很难不让人把它与政治利益联系起来。那么,康熙是否对弘历有政治上的考量呢?
一次不同凡响的会面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雍正以及后来的乾隆皇帝,三位帝王在圆明园首次聚首,这对于爱新觉罗家族乃至中国都是极具历史意义的。
不过当时的弘历只有十二岁,他还不能完全了解这次聚首对于他自己乃至大清的重大影响,但有一个人是完全了解的,这个人就是雍正。
康熙晚年被十几个儿子的争权抢位闹得脑壳疼,唯独四皇子胤禛却是一副闲云野鹤之态,既没有表现出对皇位的无限渴望,似乎也没有参与任何争夺储位的阴谋,在这一点上,胤禛让他的老父亲康熙备感欣慰。(补刀:实际胤禛全是装的)
而且这位其貌不扬的老四,办事能力也很强,康熙交办他的一些临时任务,比如操办太后丧事,清查仓米发放弊端等,他都能处理得迅速周到,这也让康熙对他刮目相看。
康熙在晚年的时候的确与胤禛走得比较近。据《清圣祖实录》统计,康熙晚年总共幸临胤禛的赐园圆明园高达十一次。像这样的荣宠,除了胤祉外,就是胤禛了。其中缘由自然是因为与胤禛在一起让他找到了久违的父子之情,让他感到安全和满足。所以,雍正他不只是一个擅权的皇帝,实际他也很煽情。
在一次园宴的父子闲聊中,雍正装做无意地对康熙说,您的两个孙子自打生下来还没见过您的圣颜呢?康熙一听,便说,听说你有个儿子读书读得很好,那让他们来见见吧。
就这样,在雍正的安排下促成了康熙与弘历的第一次见面,那时的弘历已经是十二岁的少年了。这一见,弘历给康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长相清秀,举止得体,性格沉稳,康熙凭着多年的识人经验,马上就意识到这个孩子的不同凡响。于是将他叫上前来,主动盘问起了他的功课。
尽管康熙在此之前也听到过一些有关弘历聪慧好学的话语,但见到弘历在他面前落落大方地背诵了几段经文之后,还是被他惊艳到了,打心眼儿里喜欢上了这个孙子。
此后没几天,康熙就向雍正要了弘历的生辰八字,再之后几天,康熙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将弘历带回宫中教养。
利用“八字”推算命运,这在我们看来当然是彻头彻尾的迷信行为,但在过去,这些迷信却在偶然中决定了历史的走向,可能乾隆的八字也是如此吧。
1929年故宫博物院文献馆公布了乾隆的生辰八字以及康熙六十一年时的批语,自然是大福大贵的命,也许正是这与众不同的八字让康熙做出了将弘历养育宫中的决定。
“养育宫中”这对于康熙的皇孙们来说,这是极大的“恩遇”。在弘历之前,被康熙养育在宫中的只有太子长子弘晳。
可见,将皇孙养育在宫中这一行为,对于康熙而言确实有着不一样的意义。正因如此,有不少人认为,雍正安排康熙与弘历见面,其背后有着试探的作用。
如果康熙把自己列入继位的候选人名单,那么必然会关心他的子息。让气度不凡聪慧好学的弘历出马,这是再好不过的试金石。
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提前布局是必须的。即使康熙没有把自己列入候选名单,那么使祖孙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对于自己的政治安全也是十分必要的。
但让他惊诧的是,弘历与康熙的缘分超出了他的期望。在康熙最后的半年时光里,祖孙俩几乎天天在一起。康熙批阅奏章,弘历就在旁写字,康熙得空隙还手把手教他写。甚至在接见大臣讨论军国大事时,弘历也在旁边听。在短短的时间内,祖孙俩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
如果说康熙传位给雍正,没有把弘历考量在内,从康熙对弘历的器重度来说,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有人认为,喜欢弘历是康熙传位给雍正的一个理由,这个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
那么,乾隆身上有什么特质会让康熙如此看中呢?
乾隆的独特之处
清朝的祖先们也曾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骑射技艺是他们的生存之本,他们凭借这项技能建立起了强大的军队,定鼎中原。所以,在清朝建立后,满族皇室也没有把这项技艺丢掉,并且通过各种方式加以保持,比如每年的狩猎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在一次秋狩中,康熙带弘历一起出行,弘历也一心想在皇爷爷面前表现一下。狩猎刚开始没多久,就发现了熊的痕迹。康熙先是打了熊一枪,但那么大只动物,一枪并不能使它立刻毙命。
看到熊倒在地上挣扎,康熙就叫弘历上前杀死这头熊,这样弘历就将此功收归名下,在皇子皇孙当中也是实力和美名。弘历并没有胆怯,他走上前打算用箭射死它,但没想到的是,这头受伤的熊看到有人走向它,猛然站了起来,向弘历扑了过来。
在千钧一发之际,康熙连忙举枪向熊又射了一枪,熊被这一枪彻底击毙,但康熙却惊出了一身冷汗。不过,弘历面对熊的反扑倒是不慌不忙,还准备搭箭去射。
乾隆镇定自若的表现在康熙面前加分不少,此后,康熙专门召见了弘历的母亲“钮祜鲁氏。这个姓氏在清朝也是有名的姓氏之一,属于开国元勋额亦都的一支。
乾隆母亲的先祖就是额亦都的一个叔伯兄弟,叫额亦腾。这一支开国以来并没有出过什么大人物,所以到了乾隆的母亲身份地位也很平庸。她在十三岁进入雍亲王府时,只是一个普通丫头,做得也是一些杂活。
当她长到十九岁时得到了雍正的宠幸,之后生下了弘历。但弘历出生后,由于母亲身份低微,他的出生也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而且钮祜鲁氏在雍亲王府十几年,一直也没个正经名分,人们还习惯称她为格格,但她的命运随着康熙的召见而发生了巨变。
康熙认为,钮祜鲁氏一定是一位健康长寿享尽尊荣富贵的人,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家庭背景一般的钮祜鲁氏,不管在出嫁前,还是在进入雍亲王府之后,她都是一位不断劳作的妇人,更何况在乾隆登基后,她跟着乾隆四处游玩。
乾隆一生爱巡游,一生六次南巡,老太太参与了四次。她还曾三游五台山、三登泰山,到过嵩山,避暑山庄更是去了无数次。就在她去世前一年,她还以八十五岁的高龄跟着乾隆登上了泰山。
由此可见,钮祜鲁氏身体强壮的程度,的确是被康熙言中了。 乾隆也是一位长寿的皇帝,活到了八十九岁。而在乾隆之前的五位皇帝,其平均寿命仅为五十四岁。再者在他的兄弟们当中,最长寿的也不过六十岁。
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乾隆的长寿以及强壮的身体,与其母亲的良好遗传基因是分不开的,这是乾隆独特的地方之一。
再者雍正皇帝弓马平常,中年后又经常闹病,而这种现象在乾隆身上完全没有。乾隆似乎天生就很擅长运动,不论武功骑射还是各类兵器,上手都很快,其敏捷性和平衡性也非常好。
对于乾隆的这些特点,康熙也是看在眼里的。康熙一生六次南巡,三次御驾亲征,而乾隆与康熙相比,确实有着诸多相似之处。所谓看对眼,也有英雄相惜的成分在其中吧,这也是他们祖孙二人的独特之处吧。
乾隆从母亲那里继承了健康的体魄,从父亲那里得到了极高的智商、强大的自制力、精明的头脑、以及难以扼制的进取精神,正是基于此,才诞生了一位十全武功的皇帝。
综上所述,康熙看中乾隆确实是第一眼就产生了好感,但对于乾隆的“考核”却是全方位的,其中必然也包括了雍正的因素。所以,康熙“千古一帝”的名号确实意味深长,令人佩服。
按乾隆皇帝的说法,那是他爷爷神眼圣明,一眼就把12岁的自己未来的不凡看了出来。
但实际上呢,康熙一眼看中12岁的乾隆,还惊得放下了手里的酒杯,这个故事的背后,本来就有复杂的背景。别的先不说,康熙可是当过一个甲子皇帝的人精,这种所谓的“夸张喜爱”会不会就真的在“九子夺嫡”最白热化的阶段表现出来?
一旦被另外几位阿哥知道了,对于这位12岁的小孩子来说,那可不是好事。
所以,在说康熙一眼就对年幼的乾隆感到惊讶并表现出很强烈的喜爱时,我们应该把当时的时间环境做个大概分析,最后就能得出,康熙对12岁的乾隆,是真的感觉惊为天人到表情管理失控,还是演戏。是康熙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为之。
九子夺嫡其实已有结果:四阿哥胤禛
比起康熙一眼看中12岁的乾隆,清圣祖年代,还留下一件让皇室民间津津乐道的事情,那就是九子夺嫡。
和以往汉人王朝,不论你好坏能力强弱,只要你是嫡长子,几乎太子之位都不能动。例如李建成,例如朱标死后的朱允炆。但是康熙很明显不一样。
虽然理论上的嫡长子爱新觉罗·承祜早夭,可后来又与最爱的赫舍里氏,也就是孝诚仁皇后所生的次子爱新觉罗·胤礽,也被立为了皇太子。
可胤礽的太子之路真是大起大落,他屡次犯错,他爹康熙也没有纵容他,而是废了他。在康熙漫长的统治中,他仿佛对自己的生命有着迷之自信,因此有了精力和计划来搞这个“九子夺嫡”。
事实证明,皇帝当了六十年的康熙,的确可以搞出这套儿子们互相争宠争皇位的大戏。
九个儿子,各显神通。明的也来,暗的也来,康熙还像个裁判一样,摆明了我很公平,偶尔把胤礽废掉,来强调自己的公平。
胤禛后来被封为和硕雍亲王,但是康熙也没有明确说要给老四当皇帝。不过胤禛可以说是九子夺嫡里面,最稳的那一个。从他的军事、政治轨迹来看,四阿哥是很典型的“偷偷发育,毫不声张”,为什么胤禛要这么做?因为他吃准了康熙的秉性,的确的,康熙就是喜欢在磅礴大海中,找到那朵安静的浪花。
在被封为雍亲王之前,公元1696年,康熙带着胤禛西征噶尔丹,这一战胤禛的主要作用是:
“拍马屁”
他给康熙写了《狼居胥山大阅》,这样康熙很开心,后来给他封了个贝勒爷。而在远征噶尔丹的过程中,皇次子胤礽可是作为监国的存在,比起拍马屁,胤禛更好的技能是心态好。
在公元1700年陪着康熙巡视天下后,才二十多岁出头的胤禛就开始真的成为了康熙心里评估的那几个人,康熙心里想的自然不可能是九个人了,可能是三个人,也可能是两个人。
公元1708年,康熙第一次废掉胤礽,正式揭开了九子夺嫡的明战。
九子夺嫡之中,各个皇子各显神通。但是都有很嚣张的毛病。康熙废了又立,立了又废胤礽的行为让大家都有了错觉,这就是康熙狠辣之处所在了,对自己儿子也要这样去操作。例如三皇子胤祉,他直接就对外说,他就是皇太子了。大致是康熙故意迷惑了一下他,果然就中招了。
只有雍亲王最老实。表面的戏够足,也够恒心。康熙难道看不出来这个儿子心计最深沉吗?其实看得出来,康熙这个人有一点好处,那就是不会把宠爱与皇位混为一谈,他最宠爱的是和赫舍里氏生的胤礽,但是他心里也清楚,最适合当皇帝的是胤禛。
后来,心里已经确定了胤禛,才有了康熙六十一年,最后将要驾崩之前,跑到圆明园见了雍正的两个儿子的一幕,最后相中了这个背书背得好,乖巧的弘历。
天命帮衬:弘历的八字非常好
本来到圆明园,康熙最想要释放的信号是,告诉雍正帝,我看好你,于是我想要带你一个儿子进宫里住。这就是一种默契。
后来看到乾隆后,雍正的确是喜欢。但说不上欣喜若狂,只能说算是后代里不错的一个,而且还是他心里的储君的儿子。后来就要来了弘历的生辰八字。
弘历的生辰八字是什么?
辛卯(康熙五十年)、丁酉(八月)、庚午(十三日)、丙子(子时)
这个八字给康熙一看,引来惊呼,说这个可是非凡之命啊。但同样的,康熙也没说什么天子之命,直接的儿子传个皇位都要偷偷摸摸的。如果隔代传皇位,这弘历未来要是作死怎么办。所以还是那句话,看清朝康熙的历史,要考虑到他是个当了六十年皇帝的人精,而不是一个真性情的皇帝。
但不得不说的是,弘历的生辰八字的确不错。也可以说是康熙将近百个孙子中,能排到前三的一个了。
于是康熙六十一年,弘历就被领进宫里去住了。
雍正自然是开心,这保险买稳了。
以前只有谁在康熙的宫里住着的?只有康熙的那个心头宝贝胤礽,还有胤礽的儿子弘皙,而这个弘皙,就是康熙的嫡长孙。
那么胤礽被废了,甚至后来雍正一上位就说这个胤礽哥哥啊,原来还挺贤良,正常,但是后来开始疯疯癫癫,神志失常。那么跟着同样的,弘皙也自然不可能真的被隔代立为储君,康熙知道弘皙要是当皇帝,可能混得比朱允炆还要惨。
所以弘历进宫,其实背后的意义不比细想都是知道的了。
跟着康熙住过一段日子,这是乾隆之所以一辈子这么崇拜他爷爷的原因。康熙带着他读书。经常夸这个孙子聪明,康熙嘛,这套把戏对儿子都不知道玩了几次了,更何况这个孙子。后来还带着弘历去木兰围场,打猎的时候送给他一件黄马褂,这让乾隆皇帝后世讲了特别久,这黄马褂估计都被裱起来了。
但是有一点要说的就是,康熙对弘历其实并没有弘历说得那么夸张,就是在人群中多看了这孙子一眼,就认为他以后可以当皇帝。
康熙晚年对自己的孙子们都不错,但是死前的立的遗诏又很残酷,这个不让出门,那个不让掌权的。所以对于弘历的喜爱,康熙就是一个很程序化的爷爷爱,要是弘历犯了什么大事,康熙估计也会笑嘻嘻地把他处死。
而且话说回来,康熙皇帝最爱的孙子,从来都不是乾隆,而是上面提到过的,那个自幼在宫里陪着康熙住的,爱新觉罗·弘皙。
康熙真正的爱孙:皇嫡孙弘皙
爱新觉罗弘皙,出生在1694年,他比弘历要大了十七岁。当年康熙见到了十二岁的弘历的时候,弘皙就已经快三十了,当个皇帝其实也已经够格了。
弘皙也同样是康熙的心头肉,从个人感情来讲,康熙近百号孙子中,他眼里最明亮的还是这个弘皙。那么弘历呢?
弘历都是人家康熙爷爷养了快三十年的弘皙后才看到的,所以这种对弘历的宠爱,就好比对一个瓷娃娃的那种宠爱,这种宠爱是仅对弘历这个年纪的单纯、五官的一种好感,而不是对弘皙那种,孙子都快三十岁了,都还惹着爷爷不停牵挂的宠爱。
但宠爱不是溺爱,没有因为宠爱胤礽、弘皙而乱给皇位,这一点是康熙值得被表扬的。
或许也是知道朱元璋与朱允炆的故事,当了六十年皇帝的康熙做出了很正确的选择。
不过,康熙帝在临终前,除了嘱咐让雍正即位以外,还说了这么一段话:
废太子允礽、皇长子允禔性行不顺,依前拘囚,丰其衣食,以终其身。废太子允礽的第二子朕所钟爱,其特封为亲
除了要把两个儿子关起来以外,康熙也希望雍正能够给他侄子弘皙封王。这个封王,可是只有点名了封弘皙一个人而已,其他的全都没有,为的就是给这个孙子有个好日子过。
而弘皙,也就是后来的多罗郡王、理亲王。
康熙的遗言威力有多大?
雍正后来学他爹一样,不给他的儿子们封亲王,而这个理亲王就是最高的亲王等级了。所以说,康熙对弘皙的爱,那是仅仅和康熙住了一小段的时间的乾隆无法比拟的。
因此,康熙第一眼看到了乾隆,就放下酒杯,这是一个作为皇帝,要释放给雍正信号的一个剧情,作为爷爷,可能真的是对孙子喜爱的表现。
可绝对没有那么夸张而已了。
只不过康熙的“慈爱”十分逼真,以至于乾隆不惜提前退位来表示对爷爷的尊敬。
本文原创自“纪元的尾声”
康熙皇帝有97个孙子,为什么一眼就相中年仅12岁的弘历,真的仅仅只是因为康熙皇帝喜欢他吗?
事情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
康熙皇帝有97个孙子这件事确实不假,因为他在位时间特别长,有名份的妃子就有六十多位,所以他的长大成年的儿子则多达二十四人,这些儿子一共为康熙皇帝生下多达97个皇孙和数十位皇孙女。
康熙皇帝一生文治武功,大多数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极少跟自己的孙子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甚至他的大多数孙子他都没有见过,为何唯独弘历被康熙皇帝一眼看中,晚年还将弘历带到宫中亲自抚养?
据历史记载,康熙六十年,康熙皇帝不知何故来到雍亲王府,第一次见到了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的第四个儿子弘历,十分喜欢,于是下令将其带到宫中抚养,并且亲自教授弘历功课,到哪里都带着他,甚至到热河避暑山庄都带着弘历一起,这样的待遇,在康熙皇帝的孙子当中,弘历当属第一人。
康熙皇帝之所以一眼看中弘历这件事,很多人都说,是因为弘历从小就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十分讨人喜欢。康熙皇帝在见到弘历之后,对他的聪颖懂事十分喜爱,为了抚平因“九子夺嫡”给他带去的创伤,于是将弘历带到宫中抚养,以享受天伦之乐。
也正是由于弘历被康熙皇帝格外看待,所以对胤禛夺取皇位提供了很好的帮助,使其处于十分有利的地位,并最终取得了康熙皇帝的信任,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说这话的人那是言之凿凿,他们认为雍正皇帝之所以能够从诸子中脱颖而出,并最终成为皇位继承人,是沾了弘历的光,弘历也因此被胤禛所看重,后来又将皇位传给他。我觉得这个想法太过于片面了,也太小看了康熙皇帝的智慧。
我不否认的是,弘历确实聪明伶俐且十分讨康熙皇帝喜欢,弘历被接到宫中由康熙皇帝亲自抚养之后,则确实反过来为雍正皇帝获得最终胜利提供的帮助,但是康熙皇帝的最初的用意,显然不在于此。
我认为,康熙皇帝“一眼看中”弘历,是他刻意而为之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人都知道,在康熙皇帝晚期,他的九个儿子参与到了皇位继承权的激流追逐之中,他们分别是长子大阿哥胤禔,二阿哥太子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以及胤禛的同母弟十四阿哥胤禵。
这九个人主要分为大爷党,太子党,三爷党,四爷党,八爷和十四爷党,其中势力最强的是太子党与八爷和十四爷党。
这些党派为了争夺皇位继承权,那是无所不用其极。
就比如说大阿哥胤禔,他在太子犯错的时候,竟然建议康熙皇帝杀掉他,这让康熙皇帝伤心透顶,于是将其圈禁,他也是第一个出局的人;
二阿哥太子胤礽是康熙皇帝的嫡长子,康熙皇帝对他期望很高,也给了他很多机会,但是他品行不端,为非作歹,一直都在被废的边缘行走;
八阿哥胤禩的支持者包括九阿哥,十阿哥和十四阿哥,势力虽然最强,但是胤禩也太过于嚣张,跟大阿哥勾结起来陷害太子胤礽,最终被康熙皇帝察觉并遭到厌弃,他也因此失去了争夺皇位的机会,于是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
在胤礽第二次被废之后,三阿哥感觉时局太乱,自己孤军奋战没有胜算,所以很识趣地退出了争夺战,但他给大阿哥穿小鞋的事情也早就给了康熙皇帝不好的印象,所以他即使不退出,也是没有机会的。
而四阿哥胤禛一直都在支持太子胤礽,没有暴露出半点觊觎皇位之心,只是为国家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受到了康熙皇帝的赏识。胤礽第二次被废之后,胤禛觉得他再无被翻盘的可能,于是也开始积蓄力量与以亲弟弟胤禵和八阿哥阿哥胤禩争夺皇位。
事情发展到胤礽第二次被废的时候,康熙皇帝已经心力交瘁了。
首先,康熙皇帝恨铁不成钢,他给了胤礽多次机会,希望他可以好好悔过,但是他依然不成器,屡屡干出违法之事,甚至还有谋反的嫌疑;
其次,康熙皇帝看到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不择手段,相互攻讦,还与朝臣勾结,哪怕是危害江山社稷也在所不惜,他觉得儿子们这么做,亲情何在,家国何在?所以康熙皇帝十分伤心。
再次,康熙皇帝十分自责,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自己态度不明引起的,如果他早下决断废除太子胤礽,然后另立太子,情况可能就没有那么糟糕了。
不过,胤礽虽然被废了,但是康熙皇帝却不知道该哪个儿子值得托付,所以他一直都没有立太子。为了争夺太子之位,四爷党与八爷和十四爷党展开了明争暗夺,但双方的表现却大不相同。
为了扶十四阿哥胤褆上位,八阿哥胤禩可谓是用心良苦,他四处活动拉拢朝臣,气焰十分嚣张,再次遭到了康熙皇帝的训斥;而十四阿哥胤褆也不甘示弱,他礼贤下士,四处暗中联络各界人士,野心逐渐开始暴露,也被康熙皇帝注意到。
而胤禛显然就更为明智了,他韬光养晦,以不争为争,不与八爷党展开正面冲突,与众兄弟也是一团和气。实际上,胤禛却在暗地里与年羹尧和隆科多秘密交往,在军中取得了支持。
除此之外,胤禛在积极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之余,还时不时为胤礽求求情、给康熙皇帝表表孝心,俨然一副好儿子和好兄弟的模样,因此逐渐得到了康熙皇帝的信任。
在康熙六十年弘历被接到宫中之前,康熙皇帝的一些举动,显得意义非凡。因为这一年是康熙皇帝在位六十周年,所以他理应亲自去盛京祭奠祖陵和去南郊祭天,但是这些事情她都交给胤禛代替自己去执行。
要知道,关于礼仪方面的事情是十分重要的,一般都是皇帝亲自去办,但康熙皇帝却将这些事情交给胤禛,足见他对胤禛十分看重。甚至可以说,那时候康熙皇帝极有可能已经在心中将他内定成为了皇位继承人。
之所以有这个推断,是因为那时候其他的候选人基本上都已经没有可能了。八阿哥胤禩前面已经说了,他早已经被排除在外了,当时只是在暗中帮助十四阿哥胤褆而已。
胤褆的情况比较复杂,他虽然当初因为明着支持八阿哥胤禩当太子,曾与康熙皇帝当面起冲突,康熙皇帝还一度拔剑要刺他。但康熙皇帝在经过长期观察之后,他又觉得胤褆有情有义,表里如一,所以又开始宠爱他,后来还封他作大将军王和抚远大将军,让其率军入藏平定准噶尔之乱。
康熙皇帝的这个举动,一度让很多人觉得他要立胤褆为太子。但是,因为胤褆常年在外征战,所以让胤禛钻了空子,他趁机极力表现自己,逐渐得到了康熙皇帝的信任。
实际上,在康熙皇帝心中,胤褆一定不是皇位继承人的合适人选,原因很简单,胤褆这个人虽然性格豪爽,重情重义,但这种性格对于皇帝来说,确实一个很大的缺点。而且胤褆的能力有限,他打仗还行,但是管理一个国家,他显然不行,至少胤禛和胤禩就比他强。
所以在康熙皇帝晚年的时候,他环顾四周,除了能力突出,忠君爱国,老成持重的四阿哥胤禛之外,还真就没人比他更合适当皇帝了。
而康熙皇帝之所以没有在开始的时候就立胤禛为太子,是因为他想挽救太子胤礽,他不想轻易就放弃。
而自从康熙五十年胤礽再度被废之后,康熙皇帝为了避免夺嫡之事再度引发混乱,所以他不在打算立太子了,而是决定采取秘密立储的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皇帝自然不可能有意偏向谁了,但是种种迹象都表明,康熙皇帝的理想人选都是胤禛。至于原因,除了上面说的几件事可以印证之外,十三阿哥胤祥刻意被康熙皇帝圈禁和冷落的时间长达十几年(实际圈禁时间并不长,主要是刻意冷落),也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而康熙皇帝之所以这做,我想道理很简单,无非就是避免胤祥在夺嫡斗争中再次受到波及,从而可以在未来成为胤禛的好帮手。
所以说,康熙皇帝极有可能是已经确定了胤禛为继承人的,所以他才故意跑到胤禛的家里去,还以喜欢弘历为由将其接到宫中,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给外界传递自己已经确立胤禛为继承人的信号。
而康熙皇帝之所以不直接立胤禛为太子,而是采取这么隐晦的做法,其实他也是想借此机会考验一下胤禛,看他在明白了自己的用意之后有什么表现,看他会不会像胤礽一样不堪重用,从而确认是否值得将江山托付给他。
好在胤禛的表现没有让康熙皇帝失望,所以他在晚年写下了传位诏书,并故意将其交给胤禛的同党隆科多,还任命他为顾命大臣,让其辅助胤禛登基称帝。
所以说,弘历被康熙皇帝一眼看中,主要还是因为胤禛早已经被确定为继承人,其次才是因为弘历被康熙皇帝所喜欢。
不过,也正是因为弘历被康熙皇帝接到宫中,所以他在登基之后对弘历格外培养,并很快就内定他为自己的继承人,这是当时几乎是公开的秘密。
康熙最后选择雍正,绝不是因为看中了乾隆。
乾隆能够成为雍正的接班人,也许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康熙晚年对待乾隆的态度。
康熙一生生有35个儿子,除了11人夭折之外,仍有24人活了下来,所以即便不算夭折的11个儿子,康熙的儿子也多达24个,不得不说确实很“高产”。
他的儿子便已经有这么多了,不用想也知道他的孙子更多了,康熙晚年之时,恐怕会有那么几个儿子是记不住的,更不用说孙子了。
所以,乾隆能够得到康熙的召见,并且让康熙记住他,这对于乾隆而言,甚至对于老四胤禛一家而言,绝对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
康熙六十年,即1721年,此时的乾隆只有10岁,康熙则已经67岁,只是没人会知道康熙皇帝会在第二年便会病逝。
这一年,雍正突然跑到皇宫里见了康熙一面,也不知道他和康熙说了什么,没过多久,康熙便饶有兴致地去了雍亲王府。
康熙一到雍亲王府,雍正便乐呵呵地迎了过去,给已经67岁的皇帝爹倒了一杯酒,然后便便喝便聊了起来,聊得正酣之时,突然一个小脑袋闪了出来。
雍正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儿子弘历,心中一动,对着弘历斥责道:“弘历,你皇祖父在这,怎么还在那儿胡闹?还不快过来拜见你皇祖父?”
于是,乾隆在雍正的斥责中走了出来,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乾隆竟然没有一丝的扭捏和惧意,悠然自得地走到了康熙的面前,然后跪了下去磕了个头,声音清朗地说:“弘历拜见皇祖父!”
康熙看着神色如常的乾隆,心中一惊,将手中的酒杯往桌上一放,眼中慢慢透出了欣赏的神色,笑着说:“不错,过来坐我身边。”
康熙皇帝活了几十年,为何见到一个10岁的乾隆便会吃惊?
清史稿中对乾隆容貌的描述是“隆准颀身”,上一个“隆准颀身”是谁?是刘邦,刘邦此人颇有胆色,此时乾隆的表现也和刘邦相似,这也是康熙颇为吃惊的原因。
于是,康熙便拉着乾隆的手聊了起来,越聊便越喜欢乾隆这个孙子,也是,康熙已经老了,自然更想享受享受含饴弄孙的生活,更何况活泼开朗的乾隆也确实招人喜欢。
雍正虽然被撇下了,但是,他看着自己的皇帝爹和自己的儿子聊得投机,不但没有感到失望,反倒轻笑着看着他们。
乾隆如果真能讨到康熙的喜欢,显然也会对雍正夺嫡有所帮助。
后来,康熙便下诏让人将乾隆带回了宫里,让乾隆在宫里接受最高等的教育,让庶吉士福敏教授他帝王所应该学习的知识,又让允禧教他学习骑射,让允禄教他学习如何使用火器,不可谓不重视。
乾隆也没有辜负康熙的期望,学文他能过目成诵,学武他也能上马如履平地,这么一来,他便更得康熙的喜爱了。
康熙曾经带着乾隆去狩猎,一箭射倒了一头熊,他以为熊已经死了,又想着试试乾隆的胆量,所以便对乾隆说:“弘历,你跟着御前侍卫上前去看看熊死了没有,如果没死的话,便再给它一箭。”
乾隆听了康熙的话,不但没有害怕,反倒隐隐有些兴奋,康熙看在眼里,也是暗暗点头。
可是,当乾隆上了马,向着熊走过去的时候,中箭的熊却突然爬了起来,向着乾隆疯狂地扑了过来,几乎所有人慌了神。
这时候,只听“嘭”地一声,康熙一枪射中了熊,熊又一次倒了下去,乾隆这才捡回了一条命。
对于乾隆能够如此幸运地逃过这一劫,康熙面上虽然没说什么,可是心里却又吃了一惊,所以回到营帐中后便忍不住对自己的一个妃子感慨了一番,只有短短的八个字:“是命过重,福将过予!”
这小子命格太硬,将来的福气绝对超过我!
康熙晚年在乾隆身上感受到了一点亲情的味道,这才是他越来越喜爱乾隆的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康熙应该也在乾隆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乾隆和雍正相比,偏武的乾隆显然更具有“冒险性”,当然,换一个词也可以说是进取心,偏文的雍正则显得守成。
康熙一生破有武功,所以对于更具有“冒险性”的乾隆也就更喜爱了。
康熙对乾隆当然也不仅仅是一个爷爷对一个孙子的喜爱,背后的政治意义显然也很重要,康熙喜爱乾隆,便会让雍正多一分机会。
不过,要说康熙是因为乾隆而选择的雍正,这一点显然不可能,“九子夺嫡”闹得这么凶,康熙也观察了这么多年,他不可能不知道谁最适合接自己的班。
相反,反倒是乾隆后来能够稳稳当当地接雍正的班,才是得益于康熙晚年对他的喜爱。如果不是康熙当时对乾隆表现得过于“溺爱”,又或者没有对妃子说“是命过重,福将过予”这八个字的话,恐怕雍正也会用和康熙差不多的方法选择继承人。
之所以会有康熙因为乾隆而选定雍正的说话,这便得好好感谢隔壁的李氏朝鲜了,李氏朝鲜在自己的史料《李朝实录》中写了一件事——
康熙在临终之前召见了马齐,对马齐说:“我的四儿子胤禛雍亲王最有贤德,等我死了以后,便立他为皇帝。”
康熙顿了顿,又颤颤巍巍地继续说:“胤禛的二儿子弘历很有英雄气象,将来一定要让胤禛立弘历为太子。”
于是,便有了康熙隔代指定皇位继承人的说法,朝鲜的记载又能有几分真?
此外,康熙真的一眼相中了乾隆?恐怕也不然,康熙对乾隆的喜爱或许是真,毕竟人老了确实喜欢念情,但要说一眼相中乾隆以致隔代指定乾隆为继承人却没有可能。
康熙死时,乾隆不过11岁,康熙考察了雍正几十年,可见他对于选择继承人有多谨慎,又怎么可能会任性地指定只认识了一年时间的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