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锐历史】为你深入解读: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但溥仪小朝廷仍被允许继续生活在紫禁城中。
次年,负责抚养溥仪的隆裕太后去世,在此之后,后宫四位太妃的地位便是最为珍贵的。
她们分别是:
1、同治皇帝的遗孀敬懿皇贵太妃赫舍里氏(瑜妃);
2、荣惠皇贵太妃西林觉罗氏(瑨妃)。
3、庄和皇贵太妃阿鲁特氏(珣妃)。
4、光绪皇帝的遗孀端康皇贵太妃他他拉氏(瑾妃)。
一、敬懿皇贵太妃(1856-1932)。
瑜妃据说是四位太妃中最漂亮的一个,她聪明机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据满清遗老的回忆录中记载,瑜妃十分有修养,但也颇有心计。
她经常瞧不起懦弱的隆裕太后,在溥仪登基后,除了隆裕被封为太后,瑾妃也被封为太妃。
但作为同治帝遗孀的她却什么封赏也没有,还必须在隆裕面前自称奴才,心怀不满的瑜妃拒绝向隆裕表示任何祝贺。
一次,在拜谒慈禧和光绪的陵墓前,瑜妃当着大臣的面在载沣和隆裕面前撒泼哭闹,甚至装作要用头撞柱的样子,载沣担心出人命,便和隆裕太后商量封她为皇太妃。
隆裕太后死后,瑜妃想获得溥仪养母的身份,但在瑾妃的反对下才作罢。
1924年,冯玉祥逼宫将溥仪赶出紫禁城,瑜妃开始哭闹不愿离开,后来收拾了一堆金银财宝后才搬往荣寿公主府中。
1932年2月5日,瑜妃去世,中年76岁。
二、荣惠皇贵太妃(1856-1933)
荣惠皇贵太妃也是同治的妃子,最早封为瑨嫔,光绪时晋封为瑨贵妃,溥仪时尊为皇贵妃,溥仪退位后封她为荣惠皇贵妃,一直生活在紫禁城。
1924年北京政变被赶出宫后,和敬懿皇贵太妃一起,先被安顿在六国饭店,后居住于政府提供的麒麟胡同。
1933年去世,享年78岁,她和和敬懿皇贵太妃一起葬入清东陵的惠陵妃园寝。
三、庄和皇贵太妃(1857-1921)
庄和皇贵太妃是同治帝的皇后,光绪皇帝死后第四天,宣统皇帝尊她为皇考珣皇贵妃,移居到她的侄女孝哲皇后生前居住过的储秀宫。
清朝灭亡后,1913年农历二月初五,溥仪又尊封她为庄和皇贵妃。她既不曾受到同治帝宠爱,又不受慈禧太后的喜欢。
她一生默默无闻,没什么特别的事迹流传,1921年4月病逝,孤苦地在宫里过了46年。
四、端康皇贵太妃(1872-1924)
端康皇贵太妃是光绪帝的遗孀,是光绪帝最痛爱的珍妃的姐姐,隆裕太后身后,她便成为逊清宫中的领头人物。
端康太妃是太妃中最年轻的一位,她长相并不美观,甚至有点那啥,但是地位非常高,清朝灭亡后她仍旧居住在永和宫。
她是一位“吃货”,喜爱美食,经常派人到天福号买酱肘子解馋。永和宫里的小膳房烹饪水平很高,那些王公旧臣都爱吃她赏的饭。
后来,端康太妃得了甲状腺肿大病,颈凸目凹。1924年中秋刚过,她受了风寒一病不起,五天后去世,时年52岁。
结语
所以1924年溥仪被赶出宫时,遗留的4位太妃只剩下2位老太太,当时政局难辨,年龄太大了不能跟着溥仪东奔西走。
在段祺瑞的授意下,住进了六国饭店,然后在麒麟胡同专门给修建了房子养老,算是有了最终归宿。
而溥仪身边的2个女人,皇后婉容一直跟着溥仪,淑妃文绣在逐出宫之际想与溥仪决裂,反对投靠日本人,但被溥仪制止未果,跟到天津,于1931年离婚。
-END-
点击上方关注【新锐历史】,多平台认证优质作者,专注于历史领域,有趣有料有深度!
民国“四大太妃”指的是满清皇室遗留下的四位遗孀,三位来自同治皇帝,即:敬懿皇贵太妃瑜妃赫舍里氏、庄和皇贵太妃珣妃阿鲁特氏、荣惠皇贵太妃瑨妃西林觉罗氏;光绪皇帝遗孀端康皇贵太妃他他拉氏。既然称之为遗孀,在幽幽深宫之中,即是获得荣华富贵,尤其能得到想要的欢乐!
那么,这四位太妃在民国时代的余生中,都有哪些遭遇?
瑾妃
瑾妃,既著名的端康太妃。
本来按照大清朝的宗法制度,宣统帝是同治帝的继子,因此,宣统帝应当奉同治的后妃为母,但是,宣统初年,隆裕太后获得了对宣统帝的抚养权,并由此成为太后。民国成立后不久,隆裕太后去世,理论上,端康太妃并不比同治帝的三位妃子占任何法理优势,并且宣统帝的抚养权(或者说紫禁城里的主事权)也应该回归到正统的同治帝妃子那里。
不过,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对瑾妃采取支持态度,因为有了民国政府的支持,瑾妃成为了紫禁城的主事者。张勋复辟期间,瑾妃还负责和张勋等复辟活动参与者进行交涉。
民国十三年,瑾妃因为风寒去世。
瑜妃
瑜妃,既敬懿太妃,系同治帝的妃子。
在同治、光绪两朝后妃中,论开明珍妃第一,但论起个人能力水平,一般认为,瑜妃地位较高,因此慈禧太后在世的时候,对瑜妃较为喜爱。
光绪二十六年(西历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隆裕皇后以及瑾妃逃到西安,将紫禁城的事物,交给瑜妃处理。在北京处于列强管制期间,瑜妃对紫禁城内秩序的管理,做了最大的努力。
慈禧太后去世后,瑜妃曾和隆裕太后争夺宣统帝的抚养权,最终,为自己争取了一定的权益——既不必向隆裕太后行跪拜礼。
隆裕太后死后,瑜妃遭到瑾妃的压制。余生堪称平淡。民国十三年,冯玉祥发动政变,将宣统朝廷从紫禁城里赶了出去,瑜妃为此不得不搬离生活了大半生的紫禁城。
民国二十一年,瑜妃去世。
荣惠太妃
荣惠太妃,原本是同治帝的瑨贵人,直民国时代,逐步地位提高到太妃。民国十三年,荣惠太妃因为宣统帝被逐出紫禁城的关系,而被迫迁移出紫禁城,于民国二十二年去世——荣惠太妃也是四大太妃中去世最晚的一位。
庄和太妃
庄和太妃,既同治帝的珣嫔。
庄和太妃出身庶出,从传统角度来说,在古代东亚。庶出的女儿要比嫡出的地位低很多。因为庄和太妃出身太低,因此,并不被慈禧太后待见。而同治帝也不喜欢她,可以说,从庄和太妃入宫那一天开始,就意味着人生悲剧的开始。
民国十年,庄和太妃去世,成为四大太妃中,第一位去世的。
总结:虽然我们可以在这里随便谈起她们的过往,她们或许享受到了荣华富贵,但是在晚清的风雨飘摇之中,这种富贵之后的代价又有几人知晓?宫闱之中的他们,就像一具具活死人,在无心的束缚之中,荒废了青春与一生!
民国“四大太妃”是指清末时期两位短命皇帝同治帝与光绪帝留下的皇妃,后来一直活到了民国,所以被称为“四大太妃”。
她们分别是同治帝的瑜妃——敬懿皇贵太妃赫舍里氏;瑨妃——荣惠皇贵太妃西林觉罗氏;珣妃——庄和皇贵太妃阿鲁特氏,以及光绪皇帝的瑾妃他他拉氏,瑾妃的妹妹就是我们熟知的光绪帝的爱妃——珍妃,八国联军侵华之际,慈禧西逃之前将珍妃投入了紫禁城的井中。
那么这四位末代皇妃在民国生活的结局是怎样的呢?
瑜妃赫舍里氏
据满清遗老的回忆录中记载,瑜妃是一位颇有心计的皇妃,在同治帝与光绪帝相继去世后,同是同治遗孀的瑾妃得到了封赏,而她什么也没有,于是在趁着拜谒慈禧和光绪的陵墓时,当着众多大臣的面上朝着皇太后裕隆撒泼哭闹,没有办法的裕隆皇太后只好封他为皇太妃。
在1924年冯玉祥不顾《清室安置协议》,将紫禁城内的溥仪以及众多妃子皇后太妃赶出来,瑜妃一看形势不好,赶紧收拾金银细软入住荣寿公主府中,后在1932年2月5日,瑜妃去世,终年76岁。
瑨妃西林觉罗氏
与瑜妃相比,出身低微的瑨妃可比她老实多了,一生勤勤恳恳,同治十一年选为贵人,同治十三年进位嫔位,同治死后,光绪晋封为瑨妃,在皇室被赶出故宫前夕,才被奉为皇贵妃,而后民国二年,晋封为荣惠皇贵妃。
在冯玉祥赶出皇室时,与瑜妃同时住进了荣寿公主府中,在1933年5月去世,终年78岁,谥号“敦惠皇贵妃”,后与瑜妃一起葬于清东陵。
珣妃阿鲁特氏
珣妃与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是姑侄俩,两人同时入宫,姑母阿鲁特氏被册立为嫔,即珣嫔,侄女阿鲁特氏却为被封为皇后,但是由于慈禧太后不喜欢阿鲁特氏,所以阿鲁特氏姑侄俩都不被重视,而珣妃是在溥仪退位的第二年才被晋封庄和皇贵妃。
在1921年4月,珣妃病逝,享年65岁。谥号“恭肃皇贵妃”,葬于惠陵。
瑾妃他他拉氏
瑾妃与珍妃分别在15岁与13岁进宫,瑾妃爱好比较多,琴棋书画,下厨盆景都能引起她的注意,经常在永和宫的小膳房里自己捣鼓饭食,而且思想比较开放,是四大太妃中与溥仪关系最好的一位。瑾妃体型偏胖,一生安分守己,淡泊名利,也是四大太妃中人品最好的一位。
瑾妃在1924年因受风寒,于中秋节后去世,溥仪以端康皇贵妃身份安葬崇陵。
但是不幸的是,在瑾妃去世的13年后,瑾妃之墓便被盗墓贼鄂士臣、关友仁等人挖盗。
这就是民国“四大太妃”的介绍以及他们各自的结局。
四大太妃的由来
清朝宣统三年(西历1911年)秋季,武昌起义爆发,随后,南方各省或者在督抚的带领下宣布反正,或者被革命军夺取了政权,总之,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大清帝国丢失了整个南方,甚至北方的山西,也一度宣布脱离清政府。
此时的清帝国处于隆裕太后和摄政王的统治之下,但是,隆裕太后生来没有主见,而摄政王则为人软弱,天生不是从政的材料,对于南方的革命形势,两位最高决策者拿不出有利于自己的应对方案。
最终,在袁世凯的调停和威逼之下,南方的革命阵营和清政府达成协议:宣统帝颁布让国退位诏书,授权袁世凯建立共和政府,同时,南方的中华民国政权宣布将大总统的位子让给袁世凯,由此,中华民国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
民国二年(西历1913年),隆裕太后在紫禁城里去世,一时间,紫禁城里的主宰者,除了宣统皇帝之外,只剩下了“四大太妃”。
所谓“四大太妃”,指的是清朝同治、光绪两朝皇帝留下的皇妃,其中,光绪帝留下的妃子,只有瑾妃——既光绪帝宠妃珍妃的姐姐。其余的三位太妃,都是同治帝留下的妃子。
那么,这四位太妃在民国时代的余生中,都有哪些遭遇?
瑾妃
瑾妃,既著名的端康太妃。
本来按照大清朝的宗法制度,宣统帝是同治帝的继子,因此,宣统帝应当奉同治的后妃为母,但是,宣统初年,隆裕太后获得了对宣统帝的抚养权,并由此成为太后。民国成立后不久,隆裕太后去世,理论上,端康太妃并不比同治帝的三位妃子占任何法理优势,并且宣统帝的抚养权(或者说紫禁城里的主事权)也应该回归到正统的同治帝妃子那里。
不过,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对瑾妃采取支持态度,因为有了民国政府的支持,瑾妃成为了紫禁城的主事者。张勋复辟期间,瑾妃还负责和张勋等复辟活动参与者进行交涉。
民国十三年,瑾妃因为风寒去世。
瑜妃
瑜妃,既敬懿太妃,系同治帝的妃子。
在同治、光绪两朝后妃中,论开明珍妃第一,但论起个人能力水平,一般认为,瑜妃地位较高,因此慈禧太后在世的时候,对瑜妃较为喜爱。
光绪二十六年(西历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隆裕皇后以及瑾妃逃到西安,将紫禁城的事物,交给瑜妃处理。在北京处于列强管制期间,瑜妃对紫禁城内秩序的管理,做了最大的努力。
慈禧太后去世后,瑜妃曾和隆裕太后争夺宣统帝的抚养权,最终,为自己争取了一定的权益——既不必向隆裕太后行跪拜礼。
隆裕太后死后,瑜妃遭到瑾妃的压制。余生堪称平淡。民国十三年,冯玉祥发动政变,将宣统朝廷从紫禁城里赶了出去,瑜妃为此不得不搬离生活了大半生的紫禁城。
民国二十一年,瑜妃去世。
荣惠太妃
荣惠太妃,原本是同治帝的瑨贵人,直民国时代,逐步地位提高到太妃。民国十三年,荣惠太妃因为宣统帝被逐出紫禁城的关系,而被迫迁移出紫禁城,于民国二十二年去世——荣惠太妃也是四大太妃中去世最晚的一位。
庄和太妃
庄和太妃,既同治帝的珣嫔。
庄和太妃出身庶出,从传统角度来说,在古代东亚。庶出的女儿要比嫡出的地位低很多。因为庄和太妃出身太低,因此,并不被慈禧太后待见。而同治帝也不喜欢她,可以说,从庄和太妃入宫那一天开始,就意味着人生悲剧的开始。
民国十年,庄和太妃去世,成为四大太妃中,第一位去世的。
1912年,清帝退位,民国建立,此时清朝后宫内还有光绪皇帝的皇后隆裕太后,光绪的妃子瑾贵妃,同治皇帝的妃子瑜皇贵妃,同治皇帝的妃子珣皇贵妃,同治皇帝的妃子瑨贵妃。
在隆裕太后没死之前,后面四位妃,也就是日后的“四大太妃”在宫内是没有地位的,据溥仪的《我的前半生》记载,同治的三个妃子是被隆裕太后打入冷宫了,而瑾妃也好不到哪儿去,溥仪和隆裕太后一起坐着吃饭,瑾妃只能在旁边站着看。
1913年2月,隆裕太后去世,在袁世凯的干预下,才封瑾妃为端康太妃、瑜妃为敬懿太妃、珣妃为庄和太妃、瑨妃为荣惠太妃。其中,只有端康和敬懿两位太妃稍微强势一些,在小朝廷内当过一段时间的家,其他两位太妃基本上没有什么存在感,所以称“四大太妃”有点勉强,只能说是民国时期的“四位太妃”。
端康太妃,慈禧的“骨灰粉”,四位太妃之首
端康太妃是光绪皇帝最宠爱的珍妃的姐姐,俩人一起的进的宫,姐姐被封为瑾嫔,妹妹被封为珍嫔。八国联军打到北京的时候,随着慈禧一起逃到了西安,回来后就一直受到隆裕太后大打压。
端康是慈禧的超级粉丝,一直很崇拜慈禧,可惜一直没有施展拳脚的机会。一直到隆裕太后去世,在袁世凯的干预下,指定端康太妃为四位太妃之首,她才得以掌管后空。
可惜此时的大清已经不复存在,她在后宫能管的了的也只有小皇帝溥仪了。她从慈溪那里没有学来别的本领,监听监视的本领倒是学的挺快,派李长安、李延年到溥仪身边,每天给她汇报溥仪的一举一动,俨然把自己当慈溪,把溥仪当光绪了。
1924年,在冯玉祥赶溥仪出皇宫的前几天,端康太妃因偶感风寒一病不起,终年52岁。葬入崇陵妃园,1938年被盗墓贼给盗了墓。
端康也算死的恰到好处,在皇宫内养尊处优的过了11年的好日子,死也死在了皇宫内,没有经历被赶出宫外的颠沛流离生活。
敬懿太妃,以正统自居,看端康不顺眼
敬懿太妃是同治的妃子,按照慈禧的安排,溥仪是过继给同治兼祧光绪,也就是说溥仪是过继给同治当儿子,兼顾给光绪当儿子,按照法统,溥仪继承的是同治的皇位。所以,敬懿一直觉得自己才是正统的皇太后,后宫当家人。
但是隆裕太后有慈禧当靠山,才不管那一套,直接把她打入了冷宫。隆裕太后死了,本来想着要出头了,没想到又杀出个端康太后,还是光绪的老婆。但是端康太后毕竟没有隆裕太后那么雄厚的实力,敬懿还是想和端康“掰一掰腕子”的。
比如在给溥仪选老婆的事情上,端康看中的是荣源的女儿婉容,敬懿看中的是端恭的女儿文绣。本来溥仪选中的是文绣,但是端康不同意,溥仪只好重新再选,后来婉容被定为皇后,文绣被定为妃子。
1924年,冯玉祥赶溥仪出宫,敬懿和荣惠两个老太太是死活不愿意走。也可以理解,在皇宫里住了大半辈子了,出了宫能干什么,指望什么养老呢。当然是在皇宫里的财宝了。鹿钟麟限定三个小时搬离,这那里有时间去收拾他们的珠宝首饰、金银细软。硬是凭着一张老脸多呆了几天,卷了大笔银子出宫。
出宫后,两个老姐妹住在大公主府,后搬到东城麒麟牌胡同,1932年病逝,终年77岁。
荣惠太妃,性格温和,随波逐流,最长寿
荣惠初入宫的时候被封为瑨贵人,然而却和同治皇帝没有什么交集,就像宫里的一颗小草,无人知晓。可能目睹了同治皇后阿鲁特被慈禧逼死的一幕,觉得当个小妃子也挺好,最起码没有性命之忧,于是在宫中无欲无求的生活。
1924年,和敬懿太妃一起出宫,1932年病逝,终年78岁,是四个人当中最长寿的。
庄和太妃,存在感最低,去世最早
庄和是同治皇后的姑母,但是年龄却比皇后要小3岁,俩人同时入宫,一个被封为皇后,一个被封为珣嫔。因为身份不高,母亲是丫鬟出身,所以不得慈禧喜欢,同治也不喜欢她,主要是太瘦,19岁就开始守寡了。
庄和是四个太妃里最早去世的,1921年病逝,终年65岁,死后葬入惠陵妃园。
我们一般听得多的是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四大妖姬:妲己、妺喜、褒姒、骊姬。而四大太妃指的就是逊清皇室的四大太妃:敬懿皇贵太妃赫舍里氏、荣惠皇贵太妃西林觉罗氏、庄和皇贵太妃阿鲁特氏、和端康皇贵太妃他他拉氏。
前三位都是同治帝的遗孀,第四位是光绪皇帝的遗孀。在逊清皇室中,除去身为皇太后的隆裕太后,这四人的地位是最尊贵的,隆裕太后死于民国二年,这四人中是最年轻的光绪的遗孀端康太妃处于领导地位,她们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呢?
敬懿皇贵太妃赫舍里氏
敬懿皇贵妃满洲镶蓝旗人,同治帝妃子,敬懿的身材苗条,肤质也很好,容貌也是好看,是四人中在相貌中最好的一个。除了容貌,敬懿还很聪明,精通文墨和琴棋书画。初进宫只是一个瑜嫔,后来才晋升的瑜妃。光绪年晋封瑜贵妃,宣统皇帝尊称瑜皇贵妃,溥仪逊位后尊封为敬懿皇贵妃,溥仪婚前被尊为敬懿皇贵太妃。
1932年2月(民国二十一年)病逝,享年77岁。伪满朝廷谥为献哲皇贵妃。
荣惠皇贵太妃西林觉罗氏
荣惠皇贵妃满洲镶蓝旗人,同治帝妃子,初进宫是 瑨贵人,17岁的时候晋升嫔位。光绪年间晋妃位,宣统皇帝尊封皇贵妃,溥仪逊位后尊封荣惠皇贵妃,溥仪婚前被尊封荣惠皇贵太妃。
1933年5月(民国二十二年)逝世,享年78岁。谥号敦惠皇贵妃,民国24年和献哲皇贵妃一起下葬清东陵。
庄和皇贵太妃阿鲁特氏
庄和皇贵妃,蒙古正蓝旗人,同治帝妃子,也是同治帝的皇后的姑母,虽然是姑母年纪却小了皇后3岁,所以也只是辈分较大。姑侄两人一起进的宫,19岁的侄女是皇后,16岁的姑母是珣嫔。两年后晋升珣妃。光绪年晋珣贵妃,宣统帝尊称皇考珣皇贵妃,溥仪逊位后尊封庄和皇贵妃。
1921年4月(民国十年)病逝,享年65岁。谥为恭肃皇贵妃,同年入葬清东陵的惠陵妃园寝。
端康皇贵太妃他他拉氏
端康皇贵妃,光绪皇帝的妃子,也就是有名的珍妃的姐姐瑾妃。珍妃和瑾妃同时进宫,初封都是嫔位,珍妃很受光绪的喜欢,瑾妃和皇后都是被皇帝冷落的嫔妃,不过瑾妃倒是不以为意。六年后两人同晋升为妃。后因珍妃得罪慈禧,两人一起降为贵人,两年后恢复妃位。宣统帝尊封兼祧皇考瑾贵妃,宣统逊位后上徽号端康皇太妃。
1924年(民国十三年)病逝,享年52岁。谥号端康皇贵妃的身份下葬于光绪帝的崇陵妃园寝。
宣统皇帝逊位后,四太妃的皇太妃也是和溥仪争取的尊封。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清朝没有了之后,这些后宫的妃嫔也依旧是以皇室成员的身份在宫殿中生活直至薨逝。
一入皇宫深似海,从此萧郎陌路人。
古代皇宫里的女人命运大多都是很悲惨的,她们中幸运的人能够得到皇帝的恩宠,如果再幸运一些的话,能够诞下子女,以后等皇帝死了,也有儿子作为依靠,日子也能够好过一些。但是,大部分后宫嫔妃的命运都还是挺凄惨的,就像是晚清四大太妃一样。虽然说一个后宫女人能够混到太妃之位,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晚清四大太妃的生活待遇还是比较可怜的,因为她们生活在大清即将灭亡的时候。
1912年,隆裕太后代表溥仪在退位诏书上签字,从此之后,大清在史书中画上了句点,封建君主专制也从此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消亡。大清的灭亡,真正受苦的,其实并不是宫中的文武百官和那些公主、皇子们,真正可怜的,是皇帝的女人们,不管是已经驾崩的皇帝所留下来的遗孀,还是溥仪当皇帝的时候娶的那些老婆,她们的命运,在朝夕之间被改写。
晚清四大太妃,又被称为是逊清皇室四大太妃,她们指的分别是同治皇帝的遗孀敬懿皇贵太妃、荣惠皇贵太妃、庄和皇贵太妃,以及光绪皇帝的遗孀端康皇贵太妃。这四位是清朝后宫中,除了隆裕太后之外,身份最尊贵的女人了。
这几个太妃身上都有个很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她们都没有子嗣,而且也不怎么招皇帝待见。正因为不曾得到过圣宠,所以她们年轻的时候才没有成为别人争宠的竞争对手,才能够在波诡云谲的深宫中安然无恙。
清朝灭亡后,四位太妃也相继被赶出了故宫。敬懿皇贵太妃晚年以卖自己的书画为生,荣惠皇贵太妃出宫以后搬到了荣寿公主府居住,庄和皇贵太妃1921年去世。而端康皇贵太妃,在四位太妃中地位最高,她也是溥仪最敬重的太妃,1924年,端康皇贵太妃病逝于永和宫。
“闲弄筝弦懒系裙,铅华消尽见天真。眼波低处事还新,怅恨不逢如意酒。寻思难值有情人,可怜虚度琐窗春。”
民国时期“四大太妃”,虽然比起宫廷其他女性有所幸运,可撑过国破家亡的悲剧,但命运之悲剧依旧贯穿其一生。
按照性格来说吧,因为不同性格,不同命运。
第一位太妃是同治皇帝的妃子赫舍里氏:同治在位时,她被称为瑜妃,光绪上位后,则被晋封为瑜皇贵妃。
说起来,赫舍里氏是个刚硬的主儿,虽然在慈禧的打压下不敢张扬,但在隆裕皇后跟前从来就没服过软。
打开《清宫琐记》,女宫容龄对瑜妃赞不绝口,认为她:爱读书、有才学、有新思想,甚至还要成为独立的女人。
不过,光绪去世后,隆裕皇太后一手遮天,竟然将同治留下的几个妃子统视为奴才。这让瑜妃分外不爽,所以在参加完慈禧的葬礼之后死活不肯回京城了,说我们要给慈禧老佛爷殉葬!
这当然不是真的,只是瑜妃誓要与隆裕斗一斗,你看她与摄政王载沣派来当和事佬的载振是怎么对话的。
瑜妃:皇是(溥仪)是专继德宗(光绪),抑系兼继穆宗(同治)?
载振:兼继穆宗(同治)。
瑜妃:既兼继穆宗,孝钦后(慈禧)及孝哲后(同治的皇后)今已宾天,则穆宗一系我为之长。皇上既系过继,何得独以隆裕太后为母,而我为奴才 ?
言词犀利,直指问题的核心。这思维逻辑明显人间清醒,想要不被人认可都不行。所以,载振等人无言以对。
最后,隆裕也没了办法,只得按宫中礼制,将瑜妃、珣妃、瑨妃全部晋封为皇贵太妃。
但是,瑜妃也没想到,大清朝亡得这么快,自己刚争来了地位,竟然又被冯玉祥给赶出了皇宫。据说她当时被送到了北京东城麒麟胡同居住。
虽然不是在宫中享福了,可也没为难生活。有人伺候着,有物资供应着,一直到1932年2月3日才去世,时年77岁。也就是说,从守寡到死亡,瑜妃又独活了近六十年。
第二位太妃就是珣妃阿鲁特氏了。同治在世时,阿鲁特氏只是嫔位,但后来慈禧给她们提了位分,所以被称为珣妃。
不过,阿鲁特氏明显要内敛、沉稳,《清史稿》中所记不多,除了其正蓝旗、庶出身份之外,就是其生死年限了。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庄和皇贵妃,阿鲁特氏,大学士赛尚阿女,孝哲毅皇后姑也。事穆宗,为珣嫔,进妃。光绪间,进贵妃。宣统皇帝尊为皇考珣皇贵妃。”
有人不解,丈夫都死了,要那名分做什么,还不都是个死?其实还是有点区别的,至少,因为身份不同,在后宫的待遇就不一样,生活条件明显。
可惜,阿鲁特氏是同治三位遗孀之中死得最早的一个,她于1921年便去世了。死后追谥号为庄和皇贵妃。
第三个太妃就是活得时间最久的瑨妃西林觉罗氏。其实,西林觉罗氏初进宫的时候只是个贵人,算是位分最低的一个了。
不过,西林觉罗氏也很传奇,《清史稿》记:事穆宗,自贵人进嫔。光绪间,进妃。宣统间,累进尊封。
同治得了天花,为了给儿子冲喜,这些后宫女性都被慈禧提了位分,于是西林觉罗氏就成了瑨嫔。
当然,同治还是最终死去了。西林觉罗氏也就留在嫔位,于后宫默默忍受了20年的孤独。一直到慈禧六十大寿,她才最终成了瑨妃。
在光绪去世之后,因为跟着瑜妃“闹翻身”,最终,她又变成了贵妃。至溥仪结婚,西林觉罗氏则被称为了太妃。
后来,瑨太妃与瑜太妃一起被赶出紫禁城,一起住在麒麟胡同。送走了瑜妃,自己又生活了一年多,于1934年去世,为同治时期彻底画上了一个句号,其尊封荣惠皇贵妃。
那第四个太妃是谁呢?当然是光绪的妃子瑾妃他他拉氏了。
其实,说名字知道的人还真不多,但如果说是珍妃的姐姐,那就容易记得多了。当年珍妃姐妹俩同时被送进宫,一个明艳活泼,得到了皇帝的百般宠爱,一个则低调沉稳,活出默默无闻的最高境界。
这两个人便是珍妃姐妹俩!显然,太高调的命运不好,被慈禧给送进了井里。而低调的瑾妃则被慈禧带着逃难,又后来平安回到紫禁城,没有多大起伏的生命,一过就是几十年。
事实上,瑾妃有点悲催,长得没有妹妹漂亮,也不受光绪喜爱,但却因为是珍妃的姐姐,所以再怎么低调也免不了受到牵连。
当初珍妃被降位分的时候,瑾妃便跟着降了一级。《清史稿》:“以女弟珍妃忤太后,同降贵人”。你看,这是怎么话说的,人家啥也没干,就这么白白被当成了垫背的。以女弟珍妃忤太后,同降贵人。
不过,瑾妃也过于低调,几乎可以被那个时代称为“活死人”了。当时妹妹珍妃被落井,她就在的,可却无能为力。
而妹妹惨死,她竟然跟着慈禧一路逃去西安,后来还能心安理得地回到京城过自己妃子的生活。通过《清史稿》可以看得出来,瑾妃不但活得好,而且与溥仪的关系还不错,一直被溥仪尊称为“皇额娘”。
不仅如此,溥仪在每年的节日里,都会请瑾妃同庆。结果,1924年,也就是民国十三年,瑾妃与溥仪等人一起过中秋节,一不小心就感冒了。
这样病了5天时间,终不治而亡,逝于永和宫。这一年,瑾妃已经51岁,离珍妃去世已经20年。溥仪为这位没有血缘的“皇额娘”大办葬礼,以端康皇贵妃的身份,落葬于光绪崇陵妃园寝。
这就是民国时期的“四大太妃”,分别于1921年、1924年、1932年、1934年去世。有得到皇家葬礼的,也有得到人生自由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四位太妃的一生都是悲剧,从十七、八岁守寡,用生命写出了一生的寂寥。哪怕有新思想,有文化,也同样要受命运的摆布。
如此人生,就算是得到了贵妃之位,哪怕是成为皇后,又能如何呢?还不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虚名?
今天要聊的是明朝灭亡后紫禁城内仅剩下的四大太妃,分别就是同治帝的三位妃子和光绪帝的一位妃子。明朝灭亡后,她们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端康太妃
端康太妃是四大太妃中唯一一位光绪帝的遗孀,她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得了甲状腺肿之后就更加脆弱了。1924年,端康太妃就因为一场风寒一病不起,没撑过五天就早早离世了,那个时候的她仅仅才只有52岁而已。不过在她离世之后,紫禁城内更是一场腥风血雨,也不知她走得如此早是惨还是幸。
敬懿太妃、荣惠太妃
敬懿太妃和荣惠太妃同为同治帝的遗孀,就在端康太妃死了没多久,北京政变发动,冯玉祥就让鹿钟麟将溥仪逐出宫。
溥仪没办法只得带着婉容匆匆离开了皇宫,跑去了醇王府。本来敬懿太妃、荣惠太妃也应当要走的,可是两人死活都不肯走,说是要为端康太后守灵。鹿钟麟态度十分的坚决,不允许她们留在紫禁城内,两人还是死活都不肯走,她们不肯走的原因十分值得人们探究,她们舍不得自己积攒了那么多年的财务,不忍心就这么离开紫禁城,说是要为端康太妃守灵也只不过是找的借口罢了。
后来鹿钟麟保证她们的财务不会被夺走两个人才离开了紫禁城。敬懿太妃、荣惠太妃最后搬去了东城麒麟碑胡同,1932年,两人又相继离世。
庄和皇贵妃
庄和皇贵妃也是同治帝的遗孀,她的出生不如其他妃子高,仅仅只是一个庶出所以并不受到大家的重视。清朝灭亡之后也就是在1913年,溥仪才将她尊称为庄和皇贵妃,在她65岁那年因病去世,又被加了谥号称为恭肃皇贵妃。
紫禁城建筑虽然十分恢宏,但是清朝灭亡后最后留在紫禁城的也只剩下这四大太妃以及隆裕太后和溥仪了,不过隆裕太后也早早的就因病去世,这四名女子独自居住在其中,哪怕是紫禁城再恢宏也没什么乐趣吧。
逊清皇室四大太妃,有时又被称作四大太妃或四太妃,具体指:
同治皇帝之遗孀—敬懿皇贵太妃赫舍里氏;
同治皇帝之遗孀—荣惠皇贵太妃西林觉罗氏;
同治皇帝之遗孀—庄和皇贵太妃阿鲁特氏;
光绪皇帝之遗孀—端康皇贵太妃他他拉氏
这四位太妃作为同治帝和光绪帝的遗孀,在逊清皇室中除去身为皇太后的隆裕太后外,便是这四位太妃地位最为尊贵,其中端康太妃在四太妃中年龄最小、思想也较开明,因此在隆裕太后在民国二年(1913年)逝世后,由端康太妃居四太妃中领导地位。
溥仪退位后,四太妃便纷纷要求逊清朝廷尊封自己为皇太妃,其中敬懿皇太妃在隆裕太后崩逝后,便积极想获得太后名号,但无案可藉只得罢休。
这四位太妃中,珣皇太妃去世的最早(薨辰为民国十年4月14日,享年六十五岁);之后是端康皇太妃(薨辰为民国十三年,享年五十二岁)、敬懿皇太妃(薨辰为民国二十一年2月5日,享寿七十七岁),最后是荣惠皇太妃(薨辰为民国二十二年5月18日,享年七十八岁)
晚清时,内忧外患,国势飘摇。同治、光绪两帝年纪轻轻又撒手西去,同治帝载淳去世时年仅19岁。他的堂弟兼表弟载湉继承了他的大位,是为光绪帝。光绪帝的寿数也不长,在38岁时暴崩。而同治帝和光绪帝有四位妃子却活到了民国时期,她们被人们称为四大太妃。
在四大太妃中,其中有三位是同治帝的遗孀。她们分别是同治帝的瑜妃,即敬懿皇贵太妃赫舍里氏;瑨妃,荣惠皇贵太妃西林觉罗氏;珣妃,庄和皇贵太妃阿鲁特氏。剩下的一位太妃就是光绪帝的瑾妃他他拉氏,她的妹妹就是光绪的珍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慈禧西逃之前,将珍妃投井杀害。这四位皇妃身处兵荒马乱的清末民初,又会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呢?
首先来看一下瑜妃赫舍里氏。赫舍里氏是满人权势显赫的家族之一,清帝的多位后妃都来自这个家族。康熙帝的孝诚仁皇后、平妃及道光皇帝的常妃都是来自赫舍里氏。瑜妃也是家世显赫,她的祖父舒兴阿是道光年间的进士,后历任内务府大臣、军机大臣、陕甘总督等要职。瑜妃的父亲崇龄也官至知府。
瑜妃在同治十一年选秀入宫,被册封瑜嫔,当时只有17岁。在这次选秀中一同入选的还有慧妃、珣妃、瑨妃和皇后阿鲁特氏。当时瑜妃和珣妃被册立为嫔,瑨妃只被册立为贵人。而两宫皇太后对皇后人选意见不一。慈安太后钟意阿鲁特氏(即孝哲毅皇后)、慈禧则对心胸狭窄的富察氏(即慧妃)情有独钟。同治帝本来对严苛的母亲慈禧毫无感情而言,就选择了慈安喜欢的阿鲁特氏为后。虽然慧妃没当上皇后,却被慈禧直接册封为妃,而一同进宫的其他三人只被册立为嫔或贵人。
在两宫皇太后和同治帝之间的权力争斗中,主要是皇后和慧妃身处漩涡,瑜妃则置身事外,在夹缝中生存。同治帝病重的时候,两宫皇太后为给同治冲喜大封妃嫔,瑜妃这时才由嫔升格为妃,此时瑜妃年仅19岁就成了节妇。同治死后,皇后也被慈禧欺凌吞金自尽,慧妃则更加张狂,晋封皇贵妃,欺压各位妃嫔。瑜妃的日子痛苦而无聊。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慈禧带着光绪帝的皇后及瑾妃等仓惶西逃,却将亲生儿子同治帝的妃嫔遗弃在北京。危急之中,瑜妃力撑危局,领导起后宫自保,又召集留京的大臣共商对策,而那个平时嚣张的慧妃却束手无策,只知痛苦流涕。
溥仪继位后,光绪的皇后隆裕被封为皇太后,瑾妃被封为太妃。瑜妃进见隆裕时,还要自称奴才。这下瑜妃不乐意了,本来与隆裕是平辈,这一下子成了奴才,这分明是抬高光绪遗孀、压制同治遗孀。于是瑜妃三番五次找载沣评理,隆裕为息事宁人,这才把瑜妃升为皇太妃。
1913年,废帝溥仪晋封瑜妃为敬懿皇贵妃。1932年2月,瑜妃以77岁高龄病逝,棺椁存于柏林寺。三年后,瑜妃被葬于河北遵化惠陵。
瑨妃西林觉罗氏,出身比较低微,其父罗霖只是一个正六品的司官主事。她在同治十一年时选秀被封为贵人,在同治十三年时才进位为嫔。光绪二十年时,升格为瑨妃,14年后才晋升为皇贵妃。民国二年,溥仪封瑨妃为荣惠皇贵妃。
1924年10月,冯玉祥发动政变,溥仪被赶出紫禁城,瑨妃与瑜妃等出宫寄居荣寿固伦公主府。
1933年5月,瑨妃去世,终年78岁,谥号“敦惠皇贵妃”。1935年,她与瑜妃一起葬于清东陵。
珣妃阿鲁特氏,她与同治皇后阿鲁特氏是姑侄俩,两人同时入宫选秀,姑母阿鲁特氏被册立为嫔,侄女阿鲁特氏却为被封为皇后。同治帝并不喜欢珣嫔,慈禧因为不喜欢皇后阿鲁特氏,因此也嫌弃珣嫔。同治十三年时,珣嫔才晋封为珣妃。光绪二十年时,封贵妃。溥仪继位后,珣妃入住储秀宫,这是她的侄女孝哲皇后生前居住的地方。溥仪退位的次年,珣妃晋封庄和皇贵妃。
1921年4月,珣妃病逝,享年65岁。谥号“恭肃皇贵妃”,葬于惠陵。
最后我们看一下光绪皇帝的瑾妃。光绪十四年的时候,瑾妃和妹妹珍妃一同被选为嫔,当时瑾妃只有15岁,珍妃13岁。
入宫后,妹妹珍妃备受光绪帝宠爱,瑾妃和隆裕太后备受冷落。之后,姐妹俩同时晋妃。
隆裕太后去世后,瑾妃实际成为四大太妃之首。在四大太妃中,她的年龄最小,思想也比较开通,她和溥仪的关系也比较融洽。
瑾妃爱好比较广泛。她喜欢书画、盆景,对美食也有一套,经常在永和宫的小膳房里自己捣鼓饭食,赏赐给身边的人品尝。瑾妃体形偏胖,她一生安守己份,淡泊名利,可谓心宽体胖。
1924年,瑾妃因受风寒,在中秋节后一病不起遂病逝,年51岁,以端康皇贵妃身份安葬崇陵。但在13年后,瑾妃之墓便被盗墓贼鄂士臣、关友仁等人挖盗。
在清帝退位后,四大太妃还处于养尊处优的生活,对自己的头衔还非常在意,多次要求朝廷封自己为皇太妃。于是在溥仪退位的次年,四大太妃纷纷升格,瑜妃被封为敬懿皇妃,瑨妃被封为荣惠皇贵妃,珣妃被封为庄和皇贵妃,瑾妃被封为端康皇太妃。在清廷灰飞烟灭之际,太妃们还在忙着争名头,真是太妃不知亡国恨啊。
民国“四大太妃”指的是满清皇室遗留下的四位遗孀,三位来自同治皇帝,即:敬懿皇贵太妃瑜妃赫舍里氏、庄和皇贵太妃珣妃阿鲁特氏、荣惠皇贵太妃瑨妃西林觉罗氏;光绪皇帝遗孀端康皇贵太妃他他拉氏。既然称之为遗孀,在幽幽深宫之中,即是获得荣华富贵,尤其能得到想要的欢乐!
敬懿皇贵太妃瑜妃赫舍里氏
据说赫舍里是四为太妃之中最漂亮的,相传其身材苗条、肤若凝脂、面如覆霜,有沉鱼落雁之荣,闭月羞花之貌。赫舍里出生满族镶蓝旗(八旗实力最强旗),其本人也是聪明好学,文采斐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入宫两年后被晋升为瑜妃。同治皇帝死后,赫舍里一直独守空房,与诗书字画为伴。光绪二十年,赫舍里被进封为为瑜贵妃。光绪死后,溥仪即位,尊封赫舍里为瑜皇贵妃。辛亥革命成功之后,居住在北京紫禁城的溥仪尊封赫舍里为敬懿皇贵妃。1922年,溥仪大婚,尊封赫舍里为敬懿皇贵太妃,此时的赫舍里已经六十六岁。
一辈子在深宫大院之中,孤独寂寥的他从没有得到过同治皇帝的宠爱。同治皇帝天不假年,早早便死了,留下赫舍里,在漫无天日之中,依托广泛的兴趣排遣孤寂之感!1932年2月3日,赫舍里在新居东城麒麟碑胡同病逝。1935年3月,她与荣惠太妃二人同时安葬于河北遵化的双山峪惠陵妃园寝。
荣惠皇贵太妃瑨妃西林觉罗氏
西林觉罗仍然来自满清镶蓝旗,但是西林觉罗相对于赫舍里,前期要较为悲惨一些。西林觉罗于
同治十三年十一月才被封为瑨嫔,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懿旨封为瑨妃,随后一路升迁,在溥仪大婚之际,被尊为荣惠皇贵太妃。西林觉罗与赫舍里一样,常年身居幽幽宫墙之中。与赫舍里也算是有缘,两人同在紫禁城生活很久,最后由一同搬去东城。后来二人在同年病逝,并在1935年3月同时安葬于河北遵化的双山峪惠陵妃园寝。
庄和皇贵太妃阿鲁特氏
阿鲁特,蒙古正蓝旗人氏。同治十一年初,姑侄二人同时被选入宫,侄女被立为同治帝的皇后,即孝哲毅皇后,姑母却被同治皇帝选为嫔。一生波折之后,宣统帝尊她为皇考珣皇贵妃,并且移居到她的侄女孝哲皇后生前居住过的储秀宫。庄和太妃19岁即守了寡,同治皇帝在时,也对其默默不闻。后来光绪皇帝时期,大权独揽的慈禧太后对庄和太妃也并不感冒,就这样在众人记忆之中都难以保留片刻地位的她,孤苦地在宫里过了46年后,于1921年4月病逝。
端康皇贵太妃他他拉氏
他他拉是四大太妃之中唯一的光绪遗孀,人们习惯称其为瑾妃。在光绪十四年,她与妹妹同时被选入宫中,他的妹妹就是被慈禧投入井中的珍妃。在入宫之后,瑾嫔住在永和宫,妹妹珍妃住在景仁宫。虽然入住东六宫,但是瑾妃被没有受到光绪皇帝的待见,而是一直被冷落,就如同苦命的孝定景皇后一样。局面的改变是在隆裕太后(孝定景皇后)崩逝之后,瑾妃的地位才有所提升。最重要的是,她曾支持婉容为皇后,这下子边子啊后宫之中有有了一席之地。她和溥仪关系很好,溥仪称他为皇阿娘,逢年过节都会叫上她一起欢乐。
他他拉是四大太妃之中年纪最小的,而且体态颇为丰硕,是一个十足的吃货。不过话又说回来,既然不受待见,那还不能吃点东西嘛?因为她住在永和宫,所以当时永和宫的小厨房伙食是最棒的,很多大臣都喜欢吃端康太妃上次给她们的膳食。这也证明了端康太后的人缘其实很不错,而且本人也常常以书法丹青自娱自乐。在后宫的小日子过得也是很滋润的!
四十岁前后,他他拉不幸患上了甲状腺肿大,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胡吃海喝!本就体态丰盈的她,在疾病的困扰之下,眼睛下凹,脖颈肿大,十分难看。但是溥仪等人并没有因为疾病原因而排斥他他拉。最后在1924年中秋节后,瑾妃不小心受了风寒,随后在五天内去世。她最终以端康皇贵妃的身份,下葬于光绪帝的崇陵妃园寝。谥为端康皇贵妃。
总结:虽然我们可以在这里随便谈起她们的过往,她们或许享受到了荣华富贵,但是在晚清的风雨飘摇之中,这种富贵之后的代价又有几人知晓?宫闱之中的他们,就像一具具活死人,在无心的束缚之中,荒废了青春与一生!
所谓明国时期“四大太妃”指的是逊清皇室四大太妃,也就是同治帝的三位遗孀,即敬懿皇太妃赫舍里氏、荣惠皇太妃西林觉罗氏、珣皇太妃阿鲁特氏和光绪帝的一位遗孀端康皇太妃他他拉氏。
敬懿皇太妃赫舍里氏
赫舍里氏,满洲镶蓝旗人,生于1856年7月,据说是四位皇贵妃中容颜最美的贵妃,并且饱读诗书,琴棋书画皆通。入宫之初仅封瑜嫔,两年后才晋升为妃。光绪二十年晋封为贵妃,光绪驾崩之后被宣统尊封为瑜皇贵妃,后被溥仪尊封为敬懿皇贵妃、敬懿皇贵太妃。1932年2月3日病死于北京麒麟胡同寓所,终年七十七岁,被伪满朝廷谥为献哲皇贵妃。在其去世二十天后,在北京举办了最后一次皇家葬礼,棺木先存于柏林寺中,后移葬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
这位赫舍里氏算得上是后宫斗争中的胜利者,善于心计的她,在宫中拉拢得宠妃嫔,为自己争取有利地位,利用宣统皇帝与隆裕太后的冲突来巩固自己的位置,并培养出自己势力的文绣做宣统帝的淑妃。1924年,冯玉祥部队逼宫时,宣统皇帝当天就被赶出来皇宫,而赫舍里氏却能周璇半个月,并顺利带出了国宝《中秋帖》和《伯远帖》。其聪慧事迹也受到了段祺瑞的尊敬,当段祺瑞执政期间,以六国饭店为其安身之处,后又为其修建了麒麟胡同寓所。
荣惠皇贵太妃
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生于1856年9月,十七岁入宫为贵人,同治十三年晋升为瑨嫔,光绪二十年时,受慈禧懿旨晋为瑨妃。光绪二十一年尊封为贵妃,光绪三十四年又尊封为皇贵妃。民国二由溥仪尊封为荣惠皇贵妃。民国十一年,尊封为荣惠皇贵太妃。民国十二年被迫与献哲皇贵妃一同出宫。1933年5月18日去世,享年七十八岁。谥为敦惠皇贵妃,后与献哲皇贵妃一同葬入清东陵。
庄和皇贵太妃
阿鲁特氏,蒙古正蓝旗人,生于1857年9月,虽然是同治帝的妃嫔。但阿鲁特氏却是同治帝皇后的姑母。孝哲毅皇后的父亲崇绮为赛尚阿第三子,而阿鲁特氏又是塞尚阿的庶出女儿,所以同治帝皇后的父亲就是阿鲁特氏同父异母的哥哥,辈分虽然大,但阿鲁特氏却比皇后年龄还小3岁。
同治十一年初,此姑侄二人同时入宫,侄女成了皇后,十六岁的姑母却只是个嫔位,也就是珣嫔,同治十三年晋升为妃。光绪二十年,也就是慈禧六十岁大寿时,晋升为珣贵妃。光绪帝驾崩以后,与瑜皇贵妃同时被宣统帝尊为珣皇贵妃。清亡以后,被溥仪尊封为庄和皇贵妃。1921年4月病逝,终年六十五岁,谥为恭肃皇贵妃,同年十二月葬于清东陵。
阿鲁特氏虽然是名门出身,却是庶出之女,也可能是这个原因,相貌虽好却未得同治喜爱,入宫之初的位分也比较低,又加上三年不得子嗣,慈禧也未加重视。十六岁为嫔,十九岁便开始守寡,孤苦一生。
端康皇贵太妃
他他拉氏,生于1872年,是后世常提起的瑾妃,其父为礼部侍郎长叙,其同父异母之妹为珍妃。光绪十四年,姊妹两同时入选进宫,时为瑾嫔与珍嫔。光绪二十年时,姊妹两人同时晋为瑾妃与珍妃,同年,珍妃得罪慈禧被降为贵人,瑾妃受连累同样降为贵人,次年又恢复妃位,而珍妃被慈禧监禁,瑾妃独善其身。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京时,慈禧逃出北京时还将瑾妃一同带走。
溥仪登基后,尊封他她拉氏为兼祧皇考瑾贵妃。相对来说,溥仪对这位四大太妃中最年轻的瑾妃还是比较亲善的,尊称她为皇阿娘,特别是隆裕太后崩逝之后,由于瑾妃思想开明,溥仪在重大节日里还会邀请这位长辈一同庆贺佳节,民国十三年的中秋节,还被溥仪邀请到养心殿赏月,并以首座的席位立于众皇室中间,婉容也是她力挺给溥仪的皇后。
瑾妃常居永和宫,喜欢美食书法,按照现在的话讲就是比较小资,自己常做书法、盆栽修生养性,还请了一套美食班子为自己做饭,在其五十岁寿诞之时,还邀请了名角梅兰芳入宫献艺,生活过的无忧无虑。1924年的中秋赏月也是其最后的美好时光,瑾妃也是在赏月中受风寒而一病不起,并病死于永和宫,享年五十二岁,被谥为端康皇贵妃,1925年葬于光绪帝的崇陵妃园寝,而当时的清庭已经是凋敝不堪,就连其墓穴都是其父亲自己掏腰包给改造修建的,她也成为清西陵最后一位入葬的皇妃。
不是什么人都能称得上是太妃,一般是皇帝、亲王、诸侯等人死后,他们的遗孀才可以称得上。其中皇帝的是太妃,王爷的是太王妃,还有一些诰命夫人,可以被称的上太王妃。
那么清王朝的四大太妃又都是谁?分别是同治帝的三位妃子瑜妃赫舍里氏(敬懿皇贵太妃)、珣妃阿鲁特氏(庄和皇贵太妃)、瑨妃西林觉罗氏(荣惠皇贵太妃)。光绪帝的瑾妃他他拉氏(端康皇贵太妃)
比如说同治皇帝,死的时候才19岁,嫁给他的妃子又能有多大?再加上宫里面的条件都比较好,所以说一直熬到了溥仪都还很滋润。至于瑾妃很多人可能不熟悉,但是和被投井的珍妃是姐妹。
我们言归正传,末代皇帝溥仪在1912年才退位,但是在故宫里面一直住到了1924年。除了四大太妃之外,当时还有隆裕太后,不过他在1913年就去世了。
想当年溥仪之所以能够坐上皇帝的位置,是因为前面的同治和光绪都没有留下任何子嗣,因此才找到醇亲王的儿子。慈禧的理由是“继承同治,兼祧光绪”。
兼祧一开始先起于皇室,比如说本家没有子嗣,从叔叔伯伯家过继来一个,继承自己财产。如此一来既可以不用找养子,也可以避免财产落到外星人的手里面。
所以说在名义上面,上面的四个太妃都是溥仪的母亲,只不过是庶母。虽然是庶母,但是也是他名义上的母亲。按照清朝的传统,溥仪每天早上都要去跪安。
因此这一趟下来,也费着不少功夫。不过每天的对话都很单一,主要就是问问溥仪晚上睡不睡得好,有时候也会问一下他的功课。就像走流程一样,毕竟都不是他的亲生母亲。
俗话说得好,三个女人一台戏,四个女人就更加热闹了。虽然溥仪的时候清朝已经灭亡,但是这些太妃对于名头,可是看的非常紧。
当年溥仪退位之后,这些太妃都争着抢着要把自己封为皇太妃。后来隆裕太后去世,这些人又都争抢着想做太后。尤其是其中的端康太妃(瑾妃),照着与袁世凯的关系比较好想做太后,可惜由于无案可藉只得罢休。
不过他在光绪帝活着的时候过得可不好,虽然当年她和自己妹妹珍妃,两人前后脚嫁过来。但是光绪皇帝更加喜欢珍妃,对于他这个瑾妃还有皇后都不待见,基本上就没有宠幸过他们。
可能是由于光绪帝时期太过憋屈,等到隆裕太后去世的时候,她成了后宫里面的老大。曾经当着溥仪的面羞辱他的生母,造成溥仪亲生母亲受辱而死。因此在溥仪心里面的地位大打折扣,而她本人的地位也有所下降。
而且她还是一个十足的吃货,最喜欢的是天福号的酱肘子,也经常让永和宫的人给他开小灶。不过后来在1924年中秋赏月的时候,受了风凉生病。再加上之前患了甲状腺肿大病,没撑多久便去世了。
▲瑾妃
瑾妃这一死,后宫里面也就只剩下了同治皇帝的几个妃子。不过也就只剩下了两个,因为庄和皇贵太妃,在1921年的时候便因病去世,比瑾妃早走了几年。然而两人也因此因祸得福,没有经历后面的事情。
两人虽然死得早,但是死后并没有得到安宁。其中的瑾妃墓穴,在1938年被盗。他的陪葬品不仅被抢劫一空,而且连尸体都被拖了出来。庄和皇贵太妃和他的下场基本上一样,陵墓被盗于1945年。
所以冯玉祥在1924年赶人的时候,皇宫里面也就只剩下了敬懿太妃和荣惠太妃与皇帝溥仪和他的两个妃子婉容和文绣。赶人的时候冯玉祥没有亲自过来,派的是自己的部将鹿钟麟进入紫禁城。
溥仪得知此事之后,也没有说什么,非常干净利索的带着文绣和婉容出宫。毕竟亡国的皇帝能有这个待遇,其实已经很好了。身边无人无兵,就算是反抗也打不过别人。被迫离开皇宫之后,暂时住在了醇亲王府。
不过同治皇帝的两个妃子敬懿太妃和荣惠太妃就没有这么好说话了,在皇宫里面大闹一场,不是上吊就是绝食。死活不愿意出宫,说是为了刚刚死去的瑾妃守陵。
但是瑾妃生前什么样的人,他们再清楚不过了,关系还没有好到为她守陵的地步。其实说破了天,还是不想离开那守了一辈子的财产。虽然同治皇帝死得比较早,但是作为妃子,也是敛了不少的财。
当时冯玉祥有要求,皇宫里面不能再允许留下任何一个人。然而两个太妃年纪都比较大了,鹿钟麟也不好直接动手,就不断的给溥仪施压。最后搞明白了问题在哪,才把他们两位请了出去。
溥仪向他们做出保证,银两如果是两人的私人物品,可以允许他们带出去。还有一些其他的衣物用具,如果不是重要的历史文物,他们也可以自行带走。
有了溥仪这些保证之后,两个老人才算是吃了定心丸,终于同意从皇宫里面搬走。最后经过清算发现,敬懿太妃带走了1万多两的白银,而荣惠太妃存款也超过1.5万两白银,养活一个家族都够了。
刚搬出来之后,先是在大公主府住了一段时间,不久之后又搬到了东城麒麟碑胡同。两人靠着这么多的钱财,也没有过上什么苦日子。在1932年敬懿太妃去世,同一年时间荣惠太妃去世。
两人死后都被埋在了清东陵,不过和同治皇帝的其他太妃一样,也是在1945年被盗。陵墓被破坏的一塌糊涂,尸体也被别人扯出来。就算是生前再风光,死后又能奈何得了什么呢?
1912年2月12日清朝的隆裕太后以年仅6岁的末代皇帝溥仪名义宣布清帝退位,而在溥仪退位时,清朝的后宫中除去隆裕太后之外还有着同治和光绪的四位遗孀,分别是同治的瑜妃、瑨妃、珣妃以及光绪的瑾妃。
隆裕太后在宣布溥仪退位之后一年多点时间就因为亲手葬送了大清王朝,抑郁去世,她去世后皇宫中以这四位太妃地位最为尊崇,四人也都一直活到了民国时期才去世,因此在当时被称为逊清皇室四大太妃。下面就说一说这四位一直从清朝活到民国时期的四位皇家寡妇结局如何。
名门之后年纪最长最先去世的珣妃
同治的珣妃是正蓝旗蒙古人,姓阿鲁特氏,她的父亲是大学士赛尚阿,她老爹赛尚阿算是晚清活历史了,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六个朝代。
其实赛尚阿家族阿鲁特氏并非蒙古贵族,阿鲁特氏这一支家族直到赛尚阿和儿子崇绮才真正成为清朝官场贵族,赛尚阿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获得道光帝的赏识被提拔重用,他的儿子崇绮更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蒙古状元。
珣妃是赛尚阿侍妾所生的老来女,有意思的是她与侄女也就是崇绮之女一同被选入同治的后宫之中,不过比她还大了三岁的侄女则因为母系家族血统与慈安太后是亲戚被选为同治的皇后,也就是后来的孝哲毅皇后,而珣妃在最初入宫时只是被册封为珣嫔,单以品级而论她这个嫔比侄女的皇后地位还差了四级。
同治是6岁继位,在17岁时才大婚,同治大婚时慈安和慈禧两宫太后为他选了五位美女入宫,在这五人中立谁为皇后成为焦点,孝哲毅皇后也就是珣妃的亲侄女,她的外祖母钮钴禄氏是慈安太后的亲姑姑,因此她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有了这层关系,因此慈安比较支持孝哲毅皇后当皇后。
而孝哲毅皇后的外祖父是郑亲王端华,咸丰临终时命端华等八人为顾命八大臣辅政,八人辅政妨碍了慈禧专权,于是慈禧联合慈安还有恭亲王奕䜣发动辛酉政变,将顾命八大臣全部整了下去,端华被慈禧赐死,因此慈禧十分不喜爱与端华有血缘关系的孝哲毅皇后,所以她也不同意同治立其当皇后。
慈禧当时更加属意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富察氏当皇后,富察氏出身清朝政治豪门,她是乾隆原配皇后富察皇后家族的后人,因此家族出身非常高贵,这也是慈禧希望同治能立她当皇后的原因。
由于慈安和慈禧两宫太后意见不统一,因此最终决定权来到了同治这里,同治最终选了孝哲毅皇后立为皇后,这主要在于他十分不喜欢老妈慈禧处处干预自己,再者孝哲毅皇后可能确实长得比富察氏漂亮。
同治册立孝哲毅皇后之后,富察氏被册封为慧妃,珣妃和瑜妃当时都被晋封为嫔,瑨妃则被晋封为瑨贵人,这就是同治最初的后宫配置,除了皇后之外,一妃二嫔一贵人。
虽然慈禧不喜欢珣妃的侄女孝哲毅皇后,不过她对珣妃还算不错,在同治十三年(1874年)也就是同治病危的时候,慈禧下旨将慧妃直接晋升为皇贵妃,珣妃等三人各晋升一级,珣妃也是在这时候才晋升为珣妃。
不过光升级也没用,同治在这一年年底很快就病逝了,年仅19岁的珣妃就开启了守寡的人生。
到了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又将珣妃和瑜妃晋封为贵妃,此后一直到光绪去世溥仪继位。
溥仪以兼祧同治和光绪两脉继承皇位,但是继位后尊光绪的皇后为隆裕太后,这样一来引起了珣妃和瑜妃的不满,二人的怨气比较大,认为只新君即位只尊光绪这一支不尊同治说不过去,于是隆裕太后为了平息二人的怨气,以溥仪名义下旨晋封二人为兼祧皇考皇贵妃,这样一场清朝亡国前夕的后宫之怨才算化解。
此后珣妃一直平静的生活在紫禁城中,也偶尔帮忙照顾一下年幼的溥仪,直到1921年去世,享年65岁,她也是清朝灭亡后四位太妃中最早去世的人,她死后溥仪上谥号为庄和皇贵妃。
才貌双全的瑜妃
瑜妃赫舍里氏是正蓝旗锡伯族人,她的祖父是道光时期平定新疆张格尔叛乱的名将舒兴阿,祖父舒兴阿曾官至伊犁将军,也因为舒兴阿在官场的崛起,瑜妃家族才开启了与满清高级宗室联姻之路,瑜妃也得以步入同治后宫成为皇妃。
同样由于入宫时是孝哲毅皇后和慧妃争位,因此根本没有瑜妃、珣妃、瑨妃什么事,入宫之后,同治非常喜爱原配皇后孝哲毅皇后,但是除了孝哲毅皇后之外,同治最喜爱的妃子那就是瑜妃了。
这就是因为瑜妃身材苗条,肤白貌美,花容月貌,是同治和光绪两朝后宫中最为美丽漂亮的妃子,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典型的白富美。
瑜妃不仅长得好看,还非常有才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自号懒梦山人,在后宫寂寞时就以写诗消遣,文笔颇佳。
同治在与孝哲毅皇后恩爱之余,每晚宠幸最多的就是瑜妃。从同治对孝哲毅皇后和瑜妃的喜爱来看,可以说明同治是比较喜欢有才学的女孩,孝哲毅皇后和瑜妃都有着共同点,那就是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都非常精通,是典型的才女。
但是像孝哲毅皇后和瑜妃这般有才能的女人慈禧是非常忌惮的,因为慈禧害怕她们万一有了野心会和自己争权,所以慈禧不准同治经常与她们俩在一起,非要强迫同治去宠幸年仅14岁还无知无识慧妃,因此引起了同治的逆反心理。
同治在被母亲慈禧的逼迫之下,索性谁都不宠幸了,一度带着恭亲王奕䜣的长子载澄兄弟二人一起去烟花之地快活。同治如此所为,也导致了后宫一位皇后四位妃嫔都守了活寡,一直到同治后来病逝,又都从守活寡变成了真守寡。
瑜妃在同治临死前被晋升为妃,此后孝哲毅皇后在同治去世后仅七十多天也跟着一起去世了,慈禧伤感儿子英年早逝,害怕睹物思人,因此很少见同治遗留下的四位妃嫔,也只有慈禧比较喜爱的慧妃还能偶尔受到召见,其他妃嫔慈禧几乎很少过问。
在这种情况下,瑜妃和珣妃一同在光绪二十年慈禧过六十大寿时被开心的慈禧随喜般的晋升为贵妃,此后的岁月里瑜妃就靠琴棋书画在宫中解闷。
一直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带光绪和光绪的皇后还有瑾妃出逃西安,在临行前还顺手害死了光绪宠爱的珍妃,但慈禧却偏偏没带儿子同治遗留下的四位妃嫔,慈禧将她们四人丢在北京任由她们自生自灭。
八国联军侵华这一刻也是瑜妃迎来了人生的高光点,八国联军攻入紫禁城,当时慧妃名位为皇贵妃,按级别来说慈禧和光绪以及光绪的皇后都出逃了,紫禁城中以慧妃地位最为尊崇。
但慧妃毫无见识,听闻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吓得在紫禁城中整日以泪洗面,一时之间皇宫之中太监宫女群龙无首,这时候瑜妃站了出来,她积极组织太监宫女继续维持皇宫中的日常秩序,并一面召集外臣商议应对之策,以及召集护卫守卫宫廷。
幸运的是八国联军虽然攻入紫禁城,但并没有过度侵扰后宫,当时联军总司令英国中将爱德华·西摩尔在紫禁城还绅士的向瑜妃敬礼。瑜妃面对八国联军镇定自若,指挥朝臣和护卫保卫内宫,可以看出她颇具领导能力。
但是慈禧带着光绪等人回京之后对瑜妃组织保卫内宫的事只字不提,慈禧依旧喜爱和信任慧妃,光绪三十年(1904年)慧妃去世时,慈禧更是赐予了她近乎皇后的葬礼,这让瑜妃心里应该是非常不平衡。
即便心里在不平衡,瑜妃也只能忍在心里,毕竟她不敢表现出对慈禧的任何不满,否则她的地位更加堪忧。
此后瑜妃一直平静的在后宫生活到光绪和慈禧都去世了,溥仪继位,溥仪继位之后瑜妃就开始活跃起来,因为隆裕太后比慈禧差远了,她可不像慈禧那么不好对付。于是瑜妃挑唆和自己资历差不多的珣妃,二人一起抗议溥仪继位只尊光绪遗孀,最终她顺利的在溥仪继位后被晋升为了皇贵妃。
1913年隆裕太后因代替溥仪签订退位诏书亲手埋葬了大清,她也为此抑郁去世。清朝灭亡后,根据民国政府与清政府签订的《皇室优待条例》中规定,允许溥仪可以在紫禁城内继续称帝,也就是说紫禁城还是溥仪的小朝廷。
因此在隆裕太后去世后,瑜妃更是自认为自己在后宫中颇具领导能力,请溥仪在紫禁城小朝廷内封自己为皇太后,结果这件事被满清遗老以没有先例所拒绝。
此后瑜妃继续安稳的在紫禁城中生活,直到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随后冯玉祥修改《皇室优待条例》,命部下鹿钟麟将溥仪从紫禁城中赶了出来。这样一来瑜妃也就被迫离开了自己生活了大半生的紫禁城。
瑜妃娘家此时也早已没落,她无处可归,只得和瑨妃二人一同投奔了奕䜣的长女大公主荣寿公主那,此后瑜妃在1932年于荣寿公主府病逝,享年77岁。由于瑨妃在瑜妃去世不久后也去世了,因此两人一同出丧,这也是北京城最后一次皇家出丧,场面非常壮观隆重,可以说当时老百姓万人空巷的去看瑜妃出丧。后来在1935年瑜妃和瑨妃棺椁才正式入葬同治的惠陵妃嫔园寝。
地位最低的瑨妃
瑨妃西林觉罗氏是满洲镶蓝旗,她出身于清朝中低级官吏家庭,所以入宫之后地位一直不高,最初只是瑨贵人。
按照瑜妃和珣妃晋升时间线,瑨妃总是比她们低一级,同治临死时她被晋封为瑨嫔,慈禧过六十大寿时,她被晋封为瑨妃,到了溥仪继位,人家那两位都晋升到皇贵妃了,她才晋升为贵妃。
1913年隆裕太后去世之后,后宫之中也没多少人了,因此瑨妃才被晋升为皇贵妃。到这时才算是和瑜妃、珣妃这两位看齐。
此后瑨妃就一直安分守己继续生活在紫禁城中,由于家族身份地位低微,瑨妃在皇宫中一直是不争不抢,随遇而安,也不像瑜妃那样有想当太后的野心,是一个非常淡然的女人。
1924年之后瑨妃又随着瑜妃一同搬到了荣寿公主那居住,此后二人又在荣寿公主那生活了将近10年才去世。瑨妃在1933年才去世,享年78岁,之后和瑜妃一同下葬进了同治的妃陵陵寝。
珍妃的姐姐瑾妃
上面说的都是同治的遗妃,四大太妃中只有瑾妃是光绪的遗妃。光绪的遗妃比较少主要在于光绪总共就只有一位皇后和两位妃嫔即珍妃和瑾妃。
珍妃和瑾妃是亲姐俩,她们姐俩都是满洲镶红旗他他拉氏家族出身,父亲是户部侍郎长叙,瑾妃是姐姐,珍妃是妹妹。别看是珍妃和瑾妃是亲姐妹,但是姐俩长相却是大不相同,珍妃娇媚可人,瑾妃却是憨实敦厚。
而光绪后来独宠珍妃,对皇后和瑾妃都是冷落一旁也是有原因的。瑾妃和妹妹珍妃最初入宫时都是嫔,也是慈禧六十大寿时才被晋升为妃。
此后珍妃在戊戌变法中触怒了慈禧,因此被打入冷宫,后来在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出逃前夕还将她暗害。瑾妃也因妹妹关系受到牵连,一度被慈禧降为贵人。
不过别看慈禧十分不喜欢珍妃,但她却对瑾妃颇为喜爱,因此瑾妃被降为贵人后很快又恢复了妃位。
此后溥仪继位,瑾妃被晋升为贵妃,等到了清朝亡国之后,瑾妃再度被溥仪的小朝廷晋升为皇贵妃,在四大太妃中,瑾妃是年纪最小,资历最浅的一位。
不过别看瑾妃年纪最小,资历最浅,但她却是其中思想最为开明的人,在隆裕太后去世之后,瑜妃拉拢同治的珣妃和瑨妃企图和瑾妃争夺溥仪的母权,但瑾妃却默默地轻易地把她们企图全都打空,就因为瑾妃思想开明,对溥仪十分鼓励,她鼓励溥仪学习西方文化,所以溥仪一度关系与她非常亲近。
当然在紫禁城守寡的日子中,瑾妃更多的时间是用在了钻研厨艺上,她经常自己做些美食分赏给宫女太监品尝,日子过的也比较优哉游哉。
瑾妃在1924年因胀症而死,享年51岁。本来瑾妃死后要在紫禁城中停棺丧满才能下葬,结果正好她死的时候赶上鹿钟麟带人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因此瑾妃死后被匆忙抬出了紫禁城,很快就被安葬到了清西陵光绪的崇陵妃园陵寝安葬。
瑾妃在死后13年也就是1937年被人盗墓,盗墓者是清西陵所在地易县当地人关友仁和鄂士臣等八人,他们误将瑾妃陵寝当珍妃陵寝盗挖,他们以为珍妃极受光绪喜爱,死后陪葬品定然丰富,岂知错挖了珍妃姐姐瑾妃的陵寝。
写在最后
四大太妃除了出身低微的瑨妃之外,几乎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清朝都快亡国的时候她们还想着争身份争地位,清朝亡国之后,她们还想着争溥仪的母权,真是三个女人一台戏,更何况是四个女人了。
不过她们四人结局还都算是不错,属于寿终正寝,一辈子都生活在皇宫中没受过太大委屈,年老了还能寿终正寝,命运算是对她们不薄了。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四大太妃”分别是同治和光绪的四位遗孀,没了慈禧和隆裕限制的太妃们效仿慈禧玩弄权术,溥仪的生母瓜尔佳氏也死于四妃之首的淫威之下。
民国四太妃是哪四位?
同治和光绪朝后宫的妃子数量并不多,同治的老婆一边手指就能数清,而光绪的妃子数量连一边手的手指都用不了就能数完,她们在慈禧的压制下,基本上没有什么地位,也没人关注她们,到了光绪皇后裕隆太后去世,她们在“小朝廷”里地位逐渐显现,在小皇帝溥仪面前,哭哭啼啼换来尊重的太妃之位。
同治皇帝是清朝中最“短命”的皇帝,所以他的后宫妃子数量并不多,成年后,前后有过五位老婆。分别是:皇后阿鲁特氏、淑慎皇贵妃、庄和皇贵妃、敬懿皇贵妃、荣惠皇贵妃。
皇后阿鲁特氏,在同治死后一个月,也随着同治去了另一个世界相聚,淑慎皇贵妃则是活到了光绪三十年,所以民国时期的“四大太妃”中同治的三位妃子占了四分之三,即:庄和皇贵妃、敬懿皇贵妃、荣惠皇贵妃。
同治无后,同治的堂兄弟过继给咸丰,到紫禁城里当皇帝,成年后,在慈禧太后的威慑下,慈禧太后胞弟桂祥的长女静芬成为了光绪的皇后;部右侍郎长叙之女,珍、瑾二人成为了光绪的妃子。
珍妃,在八国联军侵入北京的时候,慈禧以不方便带走为由,又恐其留下惹下是非,所以将其投至井下,死于1900年,年仅24岁。
隆裕太后,则在1912年溥仪宣布退位后一年,在各种方面的压力和冲击下病逝。
“四大太妃”中光绪的妃子端康皇贵妃中仅占一席之位,却是最重要的位置——太妃之首。
庄和皇贵妃,侄女是皇后,她只是妾室中的最低级。
阿鲁特氏,正蓝旗,是同治皇后阿鲁特氏的姑姑,虽然比皇后辈分大,年龄却比皇后小三岁,同治十一年,两人一同被选入进宫,辈分却差了四级,侄女阿鲁特氏归为皇后,她则是刚刚算得上是妾的嫔位。
入宫两年,也没见过丈夫同治几面,同治就病危了,婆婆慈禧为了冲喜,破格给她晋升为妃位,尽管这样,也没有挽留住丈夫同治年轻的生命,与同治同岁的阿鲁特氏珣妃也从十九岁开始守寡。
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珣妃就和宫内其他的未亡人一样,深居后宫,默默无闻。
光绪二十年,慈禧六十岁大寿,才将她例行公事晋升为珣贵妃。
十四年后,溥仪继承大统,尊她为珣皇贵妃,她这才移居到侄女孝哲皇后生前居住过的储秀宫。
1912年,溥仪宣布退位,意味着清朝灭亡,但是民国给出优待政策,溥仪保留皇帝尊号,仍居住在紫禁城里,她也依旧住在无奈的深宫中。
1913年,溥仪尊封她为庄和皇贵妃。
1921年,溥仪被赶出紫禁城的前三年,她病逝了,终年六十五岁,葬入同治的妃园寝——惠陵妃园寝。
敬懿皇贵妃,曾“保家卫国”,联军看到她都要敬礼。
赫舍里氏,满洲正蓝旗人,广州雷州府知府崇龄之女,听闻,她是同治四妃中,样貌最为出众且机智聪明,精通文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慈禧也很喜欢这位媳妇,她一路的晋升的时间和珣妃一致,瑜嫔——瑜妃——瑜贵妃——瑜皇贵妃——敬懿皇贵妃。
与珣妃不同的是,她是同治继皇后阿鲁特氏之后最喜欢的妃子,常得同治临幸,但好景不长,同治的严母慈禧不让儿子常去皇后的寝宫,同治生气干脆谁的寝宫都不再踏入,瑜嫔守起了“活寡”,没过多久,晋升瑜妃的她真正过上了守寡的生活。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带着光绪、皇后和光绪妃子瑾妃出逃,留下咸丰两位遗孀和同治的四位遗孀,任她们自生自灭,一群老弱妇孺在一起,整天以泪洗面,只有瑜妃,她关起宫门,稳定留下来的人的情绪,找来大臣商量对策,所幸,联军进入紫禁城内并没有烧杀掠夺,看见瑜妃,竟然举起右手敬礼,这是瑜妃一生的高光时刻。
1924年,冯玉祥更改皇室优待政策,将溥仪赶出紫禁城,敬懿皇贵妃也不例外,她离开了居住将近五十三年的皇宫,搬到恭亲王奕䜣长女——荣寿固伦公主的府邸。
直到1932年的除夕之夜,七十七岁的敬懿皇贵妃在公主府里永远闭上了眼睛,她的葬礼是人们亲眼所见最后一次皇家葬礼,异常隆重。死后葬入惠陵妃园寝。
荣惠皇贵妃,四太妃中最长寿的。
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被选入宫之后,封为瑨贵人,比上面介绍的这两位进宫时的妃位还低,同治身患天花,慈禧为了冲喜,她才有机会晋升瑨嫔,但同治死后,慈禧就把同治的妃子们全都“软禁”起来,说是看到她们想起同治会伤心,但过了二十多年,慈禧太后六十岁大寿的时候,想起了这群女人,全部升职,瑨嫔随波逐流晋升为瑨妃,仅过了一年,瑨妃又破格晋升为瑨贵妃,花了二十三年的时间,终于和同治其他的老婆平起平坐,同样在溥仪上任之后尊封瑨皇贵妃,一年后尊为荣惠皇贵妃。
与敬懿皇贵妃一样,1924年出宫到公主府居住,在敬懿皇贵妃病逝一年后,荣惠皇贵妃也在公主府里病逝了,是同治妃子中最长寿的一位,也是后世知名度最低的一位,民国二十四年,与敬懿皇贵妃棺椁一同葬入恵陵。
四妃之首——端康皇贵妃。
他他拉氏,满洲正红旗,初封为瑾嫔,慈禧六十大寿时,晋封晋妃,但因妹妹珍妃忤逆慈禧受到牵连,降为贵人,一年后复位,自从裕隆太后死后,在袁世凯的干预下,小朝廷基本上是端康皇贵妃由掌控的,自此 ,被裕隆压制多年的妃子扬眉吐气,扶摇直上,她学着慈禧监视皇帝,太监每天都要向她报告溥仪的举动,太监李长安和李延年为了小皇帝高兴,给溥仪找来一套民国将领大礼服,配有军刀和皮带,太监给端康皇贵妃通风报信后,端康皇贵妃怒斥溥仪:一个大清皇帝穿着民国衣服像什么样子…..。皇帝当然只能嘴上说说,但涉事的两名太监被各打200大板,被发落到其他地方当苦役。
溥仪的生母瓜尔佳氏在清朝灭亡后,忙着砸锅卖铁复辟,这一举动得到端康皇贵妃的支持,但是她的钱很快就被骗光了,瓜尔佳氏很愤怒也陷入绝望之中,这时端康皇贵妃以为负责宫外行走的瓜尔佳氏“中饱私囊”,因此两人产生了嫌隙。
加上溥仪常在宫中顶撞她,于是她决定把溥仪的生母和祖母叫到宫中进行训斥,还罚跪半天之久,可溥仪三岁就离开瓜尔佳氏的身边到紫禁城里当了皇帝,瓜尔佳氏也没有什么机会教育自己的亲生儿子,如今端康皇贵妃把全部责任归结到瓜尔佳氏身上,加上端康皇贵妃对瓜尔佳氏“中饱私囊”的指责,这些成了出身名门又高傲的瓜尔佳氏心中无法逾越的坎,回到家中的瓜尔佳氏,关上门,吞下白酒、鸦片和金箔研成的金面,瓜尔佳氏必死无疑。
瑾妃
然而瓜尔佳氏的死却改变了端康皇贵妃的后半生,她间接害死溥仪的生母后,她害怕溥仪记仇,她一反常态,主动向溥仪示好,撤掉溥仪身边监视的太监,也因为溥仪的生父载沣的隐瞒,溥仪那时并不知道母亲的真正死因,端康皇太妃的后半生才算比较安稳,民国十三年,病逝于永和宫,梓宫还停留在慈宁宫之际,冯玉祥带兵来“逼宫”,只能匆匆将端康皇贵妃葬入清西陵,端康皇贵妃也成为了清西陵最后一位葬入的皇妃。
端康皇贵妃
民国时期的“四大太妃”即端康皇贵妃、庄和皇贵妃 、敬懿皇贵妃、荣惠皇贵妃。
其中端康皇贵妃是光绪的妃嫔,庄和皇贵妃、敬懿皇贵妃和荣贵皇贵妃都是同治的妃嫔。这四位皇贵妃,直到清朝灭亡,民国成立时,都依然生活在紫禁城中。
那么这“四大太妃”最后的结局都是如何的?
端康皇贵妃
端康就是光绪时期的“瑾妃”,她的妹妹就是光绪最宠爱的“珍妃”。
瑾妃。1888年,她与妹妹同时被选中,次年行大婚礼,被册封为“瑾嫔”。1894年,适逢慈禧60大寿,瑾嫔被晋升为妃。不过晋升为妃不足数月,因其妹妹珍妃忤逆慈禧,瑾妃受牵连被贬为“瑾贵人”。
1895年,慈禧复其为妃。1909年溥仪即位,端康被加尊为“兼祧皇考瑾贵妃”。1912年,瑾妃再上尊号“端康皇贵太妃”。二年后,因疾病缠身,瑾妃病逝于紫禁城永和宫中。
庄和皇贵妃
庄和就是同治时期的“珣妃”,她的侄女就是同治的皇后孝哲。
1872年,同孝哲一起入宫,被册封为“珣嫔”。1874年,晋升为妃。1894年正月,光绪照例,晋升珣妃为珣贵妃。
1909年溥仪即位,珣妃上尊号“皇考珣皇贵妃”。1913年农历二月初五,再上尊号“庄后皇贵妃”。1921年4月14日,庄和皇贵妃病逝于紫禁城储秀宫。
敬懿皇贵妃
敬懿就是同治时期的“瑜妃”,史评瑜妃“身材苗条,冰肌玉质,花容月貌”,她可谓是清朝后宫中难得一见的大美女。
1872年入宫,光绪选妃大典时,她被选中,后册封为“瑜嫔”。1874年11月15日晋升为妃。1894年正月,光绪晋升其为贵妃。1909年溥仪即位,瑜贵妃上尊号“皇考瑜皇贵妃”。1913年3月12日,再上尊号“敬懿皇贵妃”。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将还住在紫禁城的清朝皇族,包括溥仪等人,全部赶出。敬懿皇贵妃也不例外,她被赶出皇宫后,就前往位于麒麟碑胡同的荣寿固伦公主府居住,直至终老。1932年2月3日因病逝世。
荣惠皇贵妃
荣惠就是同治年间的“瑨妃”。
1872年二月初三,她在选秀女时被选中,十月十九日被册封为“瑨贵人”。1874年,同治奉慈安和慈禧懿旨,晋升她为嫔。1894年,瑨嫔同珣妃、瑜妃一起被光绪晋升,她被册封为“瑨妃”。
1895年,再次晋升为贵妃。1909年溥仪即位,晋升为皇贵妃。1913年,上尊号“荣惠皇贵妃”。 1924年11月5日,紫禁城中的所有清朝皇族皆被冯玉祥下令赶出皇宫,荣惠同敬懿皇贵妃一起前往荣寿固伦公主府居住,直至终老。1933年5月18日因病逝世。
可以民国“四大太妃”的结局都不错,虽然她们在各自的丈夫面前都不受宠,但是在其后她们都受到了不错的待遇,都先后被晋升为皇贵妃,都得到了相应的礼遇。而后她们也都得到了善终,这样的结局真的不差。
1924年11月,紫禁城里出了桩大事,宣统皇帝溥仪所住的紫禁城,被冯玉祥的国民军包围了起来。
(溥仪剧照)
面对荷枪实弹的国民军,溥仪虽然胆怯,但还是不断向冯玉祥抗议,表示按《清王室优待条例》,他理应继续住在紫禁城里。不过他愿意把每年400万的经费降低,只求不要让他离开紫禁城。
冯玉祥却铁了心,坚决要把溥仪赶出紫禁城。
在冯玉祥看来,紫禁城是国家的,绝非他溥仪个人财产。
再说,继续让溥仪住在紫禁城里,也就意味着承认封建帝制。所以冯玉祥懒得和溥仪啰嗦,直接命人在景山架起大炮,并把炮口对准了紫禁城。然后警告溥仪,再赖着不走,就拿大炮把你轰走。
受了惊吓的溥仪,不敢再哀求,只得带着他的皇后婉容和妃子文绣,仓促地离开了紫禁城。
其实,当时住在紫禁城里的,除了溥仪、婉容和文绣外,还有几位太妃,她们被称为逊清王室四大太妃,她们分别是谁呢?
这四大太妃分别是:敬懿皇贵太妃赫舍里氏、荣惠皇贵太妃西林觉罗氏、庄和皇贵太妃阿鲁特氏和端康皇贵太妃他他拉氏,也就是珍妃的姐姐瑾妃。
在这四位太妃中,除了端康皇贵太妃是光绪的遗孀之外,另外3人都是同治皇帝的遗孀。
(网络配图)
那么,这四位太妃最终去了哪里呢?
说到同治皇帝的3位遗孀,还真是活得相当不易。
早在同治十一年,她们3人被选入宫后,便不甚得同治皇帝的宠幸,一直寂寞寡欢。同治去世后,她们3人又不得慈禧的关照,因此过得相当苦闷。
等光绪在位时,后宫更没有她们3人的事了。
后来,八国联军打到北京城时,慈禧带着光绪和隆裕皇后等人出逃。她们3人却被抛弃在宫中,任其自生自灭。幸好赫舍里氏有些见识,知道与外臣商议对策,才不致让大家受到伤害。
然而,这在慈禧眼里,似乎并不值得夸赞。
到慈禧和光绪去世后,3位遗孀的待遇就更加不堪了。
原来,慈禧遗诏命隆裕为太后。做了太后的隆裕,不把同治皇帝的3位遗孀放在眼里。不光不加封她们的位分,还令她们以后必须自称奴才。
这事,让3位同治遗孀颇为恼怒。于是在慈禧的葬礼上,她们当着王亲贵族和文武大臣的面,口口声声称要给慈禧殉葬,闹得摄政王载沣和隆裕太后脸上颇不好看。无奈之下只得退步,她们这才得以被晋封为太妃,不再称奴才,并享受太妃的规制和待遇。
溥仪大婚时,再次尊封她们为皇贵太妃。
可以说,这3位同治遗孀历经4帝,后宫之路颇为坎坷。
其中庄和皇贵太妃去世于1921年,也就是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的前两年,她的葬礼办得颇体面,死后葬在了清东陵。
(网络配图)
端康皇贵太妃和荣惠皇贵太妃的关系,较庄和皇贵太妃要亲近些。
其中端康皇贵太妃颇有主意,荣惠皇贵太妃顶听她的,两人曾一起为了尊封,闹过慈禧的葬礼,算得上是革命战友。因此,在清朝退位后,她俩在宫里居住时便互相照应,形同姐妹。
溥仪被赶出宫后,端康皇贵太妃和荣惠皇贵太妃也只得出宫。她们先借住在荣寿固伦公主的府邸中,后来又搬到东城麒麟胡同居住。
说起来,这两位皇贵妃出紫禁城时,可没少拿古董文玩。冯玉祥用在溥仪身上的那一套对她们可不灵。她们出宫比溥仪晚,为的就是多拿些值钱的东西,所以冯玉祥每次来催,她俩就一把鼻涕一把泪,还口口声声要吊死在紫禁城。冯玉祥可不想因为她们俩,被国人指责,所以干脆任由她们俩随便带东西。
有了那些古董字画,端康皇贵太妃和荣惠皇贵太妃的生活自然过得舒服安逸。她们俩一前一后,分别死于1932年和1933年,一个77岁,一个78岁,死后,两人都被葬在清东陵。
端康皇贵太妃是4位太妃中年纪最小的,相比而言,也是挺有福气的一位。
端康皇贵太妃是光绪的遗孀,但从来没得到了光绪的垂爱。这对她而言,并不难过,反正隆裕皇后也不得皇帝宠爱。
光绪去世后,隆裕被尊为皇太后。不过隆裕并没有为难她,该有的待遇,隆裕一点也没有短她的,所以她一直百事无忧。
不过,端唐皇贵太妃也是有野心的人。溥仪小时候,她对溥仪是很巴结的,故意还挑拨溥仪和隆裕的关系,希望将来溥仪掌权后,她能有机会被封为太后。
1913年,隆裕太后在颁布退位遗诏后不久,便病逝了。
(网络配图)
这下,端康皇贵太妃觉得时机成熟,于是哄着溥仪尊她为皇太后。
可是想要被封为皇太后,那也得有个说法啊。端康皇贵太妃在光绪在世时,不过是个小小的妃子,怎么能被封为皇太后呢?这显然会遭到王亲旧臣们的阻挠。所以在无籍可考的情况下,端康皇贵太妃只得放弃做皇太后的梦想。
端康皇贵太妃是个很有品味的人,她的永和宫里,各种机巧的钟表和雅致的摆设无一不讲究。平时她以书法丹青自娱,有时也喂喂小金鱼。
另外,端康皇贵太妃还是个胃口很好的美食家,经常差遣太监出宫给她买酱肘子吃。她的小膳房里做的点心菜肴也最为讲究,那些王公旧臣特别喜欢她赏赐的饭菜。
端康皇贵太妃晚年时,得了大脖子病。尽管容貌有所变化,但她也不在意,毕竟长得再好看,也不过是虚度年华,这个她看得很明白。
1924年8月,端康皇贵太妃像往常一样和溥仪等人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中秋节,谁知那天夜里,大概是受了点风寒,次日她就生了病,病势凶险,仅5天便要了她的命。
在端康皇贵太妃下葬不久,便发生了溥仪遭冯玉祥驱逐出宫的事情。
有人感叹,端康皇贵太妃很有福气,她死得不早不晚,正好在被驱赶出宫之前去世了,免了一番惊吓和羞辱。
(参考史料:《清史稿》)
所谓民国时期的四大太妃分别指的是同治帝遗孀:敬懿皇贵太妃(瑜妃)、荣惠皇贵太妃(珣妃)、庄和皇贵太妃(瑨贵人)和光绪帝遗孀端康皇贵太妃(瑾妃)。这四位太妃经历了清朝灭亡,经历了逊清小朝廷,其中最为长寿的两位太妃还经历了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皇宫。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四位太妃。
一、同治三妃:
同治皇帝选后时,两宫皇太后为了自己的人选能够成为未来的皇后而暗中较劲,最后由于双方互不妥协,因此皇后的人选交由同治帝自己选择,同治皇帝最终选择了嫡母慈安太后推荐的阿鲁特氏为皇后,慈禧为了挽回面子,硬是将自己钟爱的富察氏推给同治帝,并封为慧妃,后来同治帝的后妃之争也正是此时埋下的祸根,而瑜妃等三人作为皇后与慧妃之争的编外人士在同治一朝几乎没有任何恩宠,由于是庶出,慈禧太后也并不待见她们。直到同治十三年,因为同治帝病重,瑜妃等三人才因为冲喜而各自被晋封一级。同治帝驾崩后,光绪帝即位,同治帝皇后在新帝即位后不久就自尽了,而慧妃始终有着慈禧太后的宠爱,瑜妃等三人则是无人问津的状态,慈禧太后宁肯跟光绪帝的瑾妃亲近,也从不见她们,据说是因为见到他们会让慈禧太后伤心的想起自己早逝的儿子。光绪一朝也只是在慈禧太后60大寿时,这三位嫔妃才被晋封了一级。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前,慈禧携光绪帝和隆裕皇后等人仓皇出逃,缺将包括慧妃在没的同治四妃扔在宫中任其自生自灭,好在联军并未进入内宫。瑜妃等人因此逃过一劫。1908年,两宫先后崩逝,新即位的宣统皇帝虽然有着“继承同治,兼祧光绪”的说法,但是同治三妃(慧妃已于1904年病逝)却被隆裕太后打入冷宫,好不容易清朝灭亡后的第二年,隆裕太后病逝,光绪帝的瑾妃却暗中买通袁世凯,获得了主持宫中事务的领导权。此时同治三妃依旧在宫中过着无聊的日子,这期间,庄和皇贵太妃和端康皇贵太妃先后于1921年和1924年去世,端康太妃去世后不久,北京政变爆发,冯玉祥将溥仪等人逐出皇宫,而此时的敬懿皇贵太妃和荣惠皇贵太妃因为年仅七旬行动不便,被要求可以暂缓半个月出宫,两位老太妃在宫中居住的最后半个月期间搜罗了宫中好多珍宝包括光绪皇帝穿过的龙袍,在出宫时,全部带出,溥仪出宫后暂住在醇亲王府,两位老太妃因为是先皇遗孀,又属宫中女眷,所以不方便住在外藩亲王的府邸,因此二人住进了荣寿固伦公主的府邸,此时无儿无女的荣寿公主已经去世,两位老太妃成了这里唯二的主人,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人生中最后的十多年,1932年和1933年,敬懿皇贵太妃和荣惠皇贵太妃分别以78岁高龄一前一后去世。据说出殡当日,北京街头人山人海,由于这是展现在北京人面前的最后一次皇家葬礼,人们都想看一看同治皇帝的遗妃们如何出殡。警察局和宪兵队不得已出动好多警力来维持秩序,与先于她们去世的两位同治帝遗妃一样,她们两位未被葬入同治帝惠陵的妃园寝。
二、光绪瑾妃:
瑾妃就是民国时期被称为胖娘娘的端康皇贵太妃,光绪大婚时,她与妹妹珍妃被一通选进宫中,大婚后,光绪独宠珍妃,瑾妃和隆裕皇后一样不得宠爱,但瑾妃并不以为意,她在宫中每天以丹青书法自娱,一首楷书写的有模有样。清朝灭亡后,瑾妃兄长志锐向袁世凯行贿,因此瑾妃获得了主持逊清小朝廷宫中事务的权力。瑾妃在宫中过着很有品味的生活,她酷爱美食,其居住的永和宫的小厨房做的吃食经常被她赏赐给昔日的王公大臣,瑾妃尤其爱吃京城天福记的酱肘子,宫中太监几乎每天都出宫为其购买。瑾妃还经常将梅兰芳等京剧大师招至宫中演戏,在光绪一朝饱受压抑之苦的瑾妃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时期可以说过的相当舒心。1924年,瑾妃病逝,葬于光绪帝崇陵妃园寝。
原创:历史课课代表
民国四大太妃分别是端康太妃,庄和太妃,敬懿太妃,荣惠太妃
端康太妃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民国初年,端康太妃因为收到袁世凯的支持,所以名列四大太妃之首,也成了溥仪的“首席母亲”。她因为当面斥责溥仪的亲生母亲瓜尔佳氏,所以地位被敬懿太妃超越。端康太妃个人非常喜欢美食,后来,因为得啦甲妆腺肿大病,也因为受了风寒,所以一病不起,于52岁时去世。
庄和太妃,19岁就守寡,因为不得皇帝和太后喜欢,没什么事情,最后在宫里病逝。其实也不能说她的结局不好,最起码是自然病逝。
敬懿和荣惠被鹿钟麟赶出宫,她俩是因为财产问题不愿意出宫。后来因为鹿钟麟保证财产归她们所有,所以两位就搬到了北兵司的大公主府。两位太妃在公主府住了一段时间,又搬到了东城麒麟碑胡同,1932年,敬懿太妃去世,同年的5月,荣惠太妃也去世啦。二人被葬在惠陵妃园墓,是在河北遵义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