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

仔细看中国历史就会明白,这其实是一个规律。

凡是贵族造反立国的,基本上都不会大的杀戮功臣事件,这中间原因很多,我们慢慢一点一点来分析。

首先,贵族自带光环,不需要手下文臣武将加持。

在中国传统社会,贵族士绅和知识阶层是社会管理的中坚力量,而贵族更是中间最强有力的势力。

士绅和知识阶层是各层次人尊重的对象,而贵族又是士绅和知识阶层崇拜的对象。

这样一来,贵族当上皇帝后,天生的优势就很容易把权威树立起来,不管是文臣武将,都不会随便起造反的心和不恭敬之心。

而那些泥腿子出身的皇帝就不一样了。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1

这样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有两个,一个是刘邦,另一个就是朱元璋,都是杀戮心很重的人。

并且这中间有个规律,越没有文化,越相信暴力。刘邦有点文化,杀的人就少了许多,主要杀的就是建国后封的七个异姓王。而朱元璋就杀的多了,多达几十万之多。

出身低微的人当了皇帝,很怕别人看不起他,尤其是身边的人,一起打天下的人。这些人一旦有轻慢之心,就容易起造反的心。就你那样子也能当皇帝,我为什么不能呢?

这也是刘邦和朱元璋最容易也最害怕碰到的事。

怕啥来啥,他们哥俩也真碰上了,也真敢于动手杀人。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2

贵族有文化,然后就视野比较开阔,能站在更高层面上看问题,也会有更好的办法治理国家。

暴力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只能带来更多更大的暴力和恐惧。

人的能力越突出,缺点也就越突出。只要有能力,就有被利用的价值。只要有缺点,就有被控制的弱点,也不是大家常说的死穴。

在唐朝,魏征好名,就让他博取一个敢于进直言的好名。他那点心思,李世民还是能猜 出来的。看破不说破,这是用好一个人的前提。喜欢打仗的李靖,就让他去打仗。房谋杜断也是在发挥两个人的长处,回避两个人的短处。

就算是个小人,也有用处,比如皇帝想杀一个人或处罚一个人,又找不到合适的借口。这时候小人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出面告发是他们的强项。然后再制造一些假的证据,皇帝出面证实,就可以置一个人于死地。

天下国家之事,败于小人者十一,败于君子者十九,盖小人之骨柔,其气馁,其愿欲易售,其营垒亦易破;惟君子之才品自不同,而业己为众所惟,其自负也常亢而不肯下,于是为深刻,为褊浅,为执拗,不能舍己从人,以佐国家之急。

能用的人就用,不能用的人就控制起来,也不用一定要杀。至少还能为自已博取一个好名声。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3

而那些没文化的皇帝,比如朱元璋,不管什么事看不顺眼就是一个字:杀。

明初几大案一共杀死的人大约有几十万之多,杀的官都不够用了,有些人被杀被流放前,还要替朱元璋做完任上的事,才能去被执行。

出身低微的人就容易小气,朱元璋就是如此,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就要替我卖力到老。也不在乎什么名声,简单粗暴就一个字:杀。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4

当然贵族也是会杀人的。

皇权社会的逻辑就是,挡我道的人统统杀死。

李世民也不例外,杀兄灭弟逼父,后来后杀子,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有记录的。

皇权社会是私天下,就是皇帝一个人的。国家就是皇帝的家,国事就是皇帝的家事。皇帝想怎么处理都是对的,外人管不着。管的多了就是找死。

贵族也有敌人,只是不多。贵族的敌人也是贵族。对于李世民来说,就是皇族同宗的人,还包括关陇集团的那些大佬 们。

隋唐都是关陇集团的人拥立的政权,这些人成全了两个国朝,也在威胁两个皇朝的安全,因为他认为他是股东,他有发言权。

皇帝们认为,国家是我一家独资 的,你们没有股份,没有发言权,最多不过是分干股。

两者之间有冲突,难免有杀戮之心和杀戮之行。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没那么复杂,原因很简单,就是李世民与刘邦、朱元璋的起步不一样,他们与功臣的关系就不一样。就如开公司一样,前者公司本来就是我的,你们都是我招聘来的,是给我打工的。后者我们大家合伙开公司,大家都是股东,这个公司大家都有份,最后董事长要独吞。因此来说无所谓宽宏大度、人品高尚,只是没危胁到他的权力,危胁到了连亲哥也不放过。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5

李家原来就是“唐”这个小公司的董事长,那是人家的私人财产,名份早定

李渊本来就是“唐王”,受封于太原,在太原有王府,有臣僚,地位早已定下尊卑,是个小公司。李渊不起兵是唐王,臣下见了就得下跪,喊“唐王千岁”。李渊起兵是唐皇,臣下见了还得下跪,只不过是喊“皇帝万岁”。也就是君臣名份早已定下,我起不起兵“唐”这个公司早已是我的,只不过后来规模扩大了,公司的干部都是我招聘来为我打工的。所以这些干部压根就没有非分之想,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个打工者,领好工资干好活,干的好升迁个好职位,这就是说“天位已定”,其他人没有幻想。

李世民是唐王李渊的儿子,臣子们见了面就得称“小王爷”,说不定也得跪下磕个头。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太原起兵时那帮文臣武将,早就是他的打工仔。后来的李靖是李世民刑场上救下来的,慰迟敬德、李绩(徐茂公)、秦琼都是战败后投降过来的,他们有什么资格和李世民叫板,李世民只要皱一下眉头他们心里就得擅三擅,能保住干部岗位月月领到工资就不错了,哪还有其他非分的心思。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6

李世民不忌惮功臣是假,李靖灭了东突厥后立马就受到猜忌,利用李绩去打压,在两个人之间制造矛盾,调李靖入朝为官。李靖也聪明,知道李世民的心思,所以及时退让交出兵权,得以善终。你看李世民后期军事行动,就是李绩、侯君集等挂帅领兵,李靖不再领兵。秦琼、程咬金等瓦岗寨投降过来的将领,压根就没有什么兵权,只是作为一个“将”使用,大家听说过贞观年间秦琼单独率军打过什么仗吗?

李世民不杀功臣是权利没受到危胁,一旦受到危胁一样杀,亲哥亲弟都敢杀还怕你几个功臣,杀起人来比谁都狠。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7

刘邦、朱元璋他们俩都是泥腿子出身,他们的公司是大家合伙开的,都是股东,因此公司人人有份

刘邦只是个小亭长,和现在的乡长差不多,萧何是县长办公室主住,刘邦见了面得叫一声萧主任好。萧主任下乡检察工作刘邦还得好吃好喝好招待,临走还得送点土产品啥的。曹参是县长的司机,刘邦也得巴结,要不让趁车,不给透露县长的行踪。樊哙是卖狗肉的,刘邦天天去蹭狗肉吃,不知欠了多少账。卢绾是刘邦的发小,周勃是吹鼓手,这些人和刘邦一见面说不定都会说:“刘老三,今晚斗一场!”刘邦也会说:“不喝晕不散”。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8

这些人的身份是平等的,起兵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将来能打下天下,当上皇帝和开国功臣。因此他们在一起就是合伙开公司,开好了大家都发财,开不好大家都赔本。后来的韩信是拿技术专利入股,并且人家的技术专利为公司赢得了很大利润,使刘邦这个公司由濒临破产发展成为资产上亿的跨国大公司。彭越和英布这两位本来就各自有个小公司,后是同刘邦的“汉”公司合作吃掉了项羽的大公司,然后均分市场。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9

你说这些人在心里能绝对服从刘邦吗?当刘邦要把这家大公司变成他一个人的,大家会愿意吗?股东们在公司里能守规矩吗?会不会有人私底下想:咱们同刘邦都是光着屁股长的,他身上有几颗志大家知道,他能当老板我咋不能当,他当老板啥都有了,我吃点喝点拿点怕啥,公司又不是他一个人的。所以说公司成立前大家是平等的,齐心合力办公司,成立后就会有相互攀比的心理,盘算各自小利益。刘邦为了把公司据为己有,顺利的交给他儿子,就必须把其他股东的股份都拿走,这些人不给就得把他们杀掉。

朱元璋面临的也是同样的情况,他的起步还不如刘邦,刘邦好否还是个小乡长,还是个混混头。他却是个乞丐、和尚,还是老乡汤和介绍他去给郭子兴打工的,只是干的好被提拔了,然后领着一帮弟兄出去单干,最后在这帮淮西弟兄的同心协力下,共同建立了“大明公司”。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10

因此在没成功前大家在一起是称兄道弟的,喝酒吃肉都是平等的。成功后却要跪在昔日的兄弟面前称万岁,动不动还要被往日的兄弟罚顿鞭子,你说这心理能平衡吗?私底下会不会有想法?所以这些功臣们也就会想着,当初大家合伙开公司,成功了选朱元璋你当董事长,但我们也有份,为啥不能多吃点多占点。而朱元璋当上董事长后却认为,大明公司都是我的,我要把它顺利的交给我孙子,你们这口个老家伙留在这会坏事,所以必须除掉,不除掉你们将来会把我孙子赶出董事长办公室。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11

所以说李世民和刘邦、朱元璋虽然都是打天下,但是先天条件不一样。一个是君臣名分早定,一个却是后来大家选举产生的。网上还有人说秦始皇不杀功臣,秦始皇的情况比李世民还优越,人家本来就是国王,秦国不用打就是我的,至于那些在统一六国过程中的将领,原本就是臣子,出力打仗就是臣子的责任,我想用你是看起你,不想用就开除你。

刘秀、赵匡胤与功臣们各退一步,达到双赢的结果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刘秀和赵匡胤的那种,我给你钱给你地给你房,还承认你的特权,但你必须把权力交出来,咱们好说好商量,我让你享受荣华富贵,你让我睡觉安全。所以刘秀给他的功臣们很多土地,让他们都回家当豪强,还把他们的画像都挂在云台,称云台二十八将。赵匡胤则来个杯酒释兵权,同样也是给房子给地给钱,功臣武将们都让出兵权回家当富翁。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12

而且刘秀是皇族出身,除了本家刘姓子弟,没人敢与他争帝位,功臣们本身也都是世家大族出身,图的就是继续当豪强保住财富。赵匡胤是朝廷都点检,禁军指挥使,地位非常高,当初拥护他称帝的功臣也都是他手下的大将,很懂得朝廷官场的那一套,所以都愉快的当了富翁。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13

从这几种结果来看,李世民对待功臣的结果最好,是由于从一开始君臣地位已定,下级不敢反对上级,皇权不受危胁。刘邦、朱元璋对待功臣的结果最差,是由于一开始是兄弟合伙作生意,后来变君臣,皇帝要独吞公司。刘秀、赵匡胤与功臣双方是各退一步,达到双赢的结果,是由于双方存在妥协的条件,都聪明的作了退让。

因此来说判断皇帝杀功臣的主要原因是皇权受不受到危胁,功臣是否遵纪守法,懂得退让。皇帝的品性只是占一小部分,皇权若受到危胁,人品再好的皇帝,一样会对功臣痛下杀手。


得益于李世民强大的统御能力!比起其他皇帝来,李世民算得上是一位卒伍皇帝。他的军队是自己一手拉扯大的!在李渊起兵之后,李世民奉李渊之命招募兵将,这些部队都是李世民亲手带出来的,类似于秦琼尉迟恭程咬金等人,他们投靠李世民的时候都是光杆司令,手下既没兵也没将,不过是李世民手里的家将而已,是李世民知道他们的才能,从自己的军队里调拨人手,给他们当部下。比如,这两人都担任过李世民的马军旗牌官,统帅李世民唯一的骑兵部队。因此,李世民从来就不担心他们几个人拥兵自重,甚至把自己大量的军队全都交给他们这些人掌管,他们是李世民真正的心腹爱将。比如,玄武门兵变的时候,唯独走失了一个秦琼,史书上都没有关于秦琼参与玄武门兵变的绞杀战,但是在兵变后论功行赏的时候秦琼被封赏了七百户,甚至比直接参与的程咬金还多。因此,基本可以预见秦琼在这时候是作为军区司令驻扎长安城外,负责调走李渊的御林军,否者玄武门兵变没有御林军出来调停的基本不可能出现。李世民,秦琼,程咬金,尉迟恭,这些人除了君臣关系,更是战友,也就是说,如果李世民选择杀掉他们这些人的话,那么再也找不到比他们更令其放心的人了。在后期,李世民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时候,特别缅怀这些开国功臣,因为这些人,真的是他的手足。

其次,得益于李世民的贤明以及敢于用人。比如,李靖,徐茂公等人,这些人在玄武门兵变的时候甚至直接表示了中立,不参与太子党争。但是李世民却在即位后对他们既往不咎,甚至委以重任。比如,李靖,在贞观年间被委以大唐西方面军统帅,带领唐军进攻突厥吐蕃。这期间又大量起用新武将(比如后来的大唐元帅苏定方),使得大唐人才济济,从来就不缺谋臣武将。而新武将的增多同样会降低老武将的权威,也就是说,随着贞观之治的发展,大唐国力继而更强,越来越多的军团被组建,越来越多的方面军统帅出现,对于朝廷也是一种相对平整的制衡,这也使得大唐皇帝可以高枕无忧,不用担心武将功高震主,权倾朝野。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14


秦琼虽然官至左武卫大将军,但他并没有手握兵权,况且秦琼最多算是一个猛将,却非帅才。他自始至终也没有对外统帅过军队。人们对秦琼的过度推崇完全是受演义小说和影视作品的影响。

唐代在高祖一朝和太宗一朝,实行的都是府兵制,在这种制度下,兵权都在皇帝手里,不存在哪个将领手握兵权一事。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15府兵制下,士兵平时和普通百姓一样以种地为生,农闲的时候就训练,到了朝廷需要他们的时候,就集结起来,任务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到定期到长安去守卫,充当警卫,相当于禁军。当时唐朝有六百多个府,他们轮流去长安守卫,到了长安,就分给十二卫将军来领导。左武卫大将军就是十二卫将军之一。另一个就是出征打仗或者防守边疆,这个就需要朝廷任命一位大将为统帅,拿着兵部给的鱼符调遣府兵出征。等到回朝的时候,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所以左武卫大将军秦琼实在算不上手握重兵,况且秦琼本身也只是一员猛将,勇武过人,在千军万马之中可以直取敌人将领首级,四姑娘就来说说史书中记载的秦琼参加的四次大战: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16
其一,秦琼在隋末遂张须陀讨伐叛军卢明月,双方力量悬殊很大,卢明月有十万大军,而张须陀只有万余人,非有奇招不能制敌,张须陀希望有人领千余人去袭营,无人肯领兵,秦琼和罗士信出列表示愿意一试,然后各领千余人发动偷袭,最终张须陀获胜,秦琼勇武之声传扬出去。

其二,秦琼跟随李密在童山和宇文化及决一死战,双方实力都不弱,直打得昏天暗地,后来李密被射中滚下马来,秦琼将李密救下,又重新组织瓦岗军战斗,最终宇文化及大败而逃。

其三,秦琼跟随李世民攻打宋金刚,秦琼在美良川击败尉迟敬德。之后获封上柱国。

其四,620~621年,秦琼跟随李世民攻打王世充和窦建德,在此战中,李世民挑选千余人组成精锐部队,即玄甲军,由秦琼、尉迟敬德、程知节、翟长孙统领,成为整个军队的先锋力量,冲冲锋陷阵,所向披靡。战后,秦琼获封翼国公。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17
之后还有平定刘黑闼之战,玄武门之变也有秦琼的身影。我们看上面这些,秦琼都只是一名猛将,从未做过统帅。

李世民登基为帝后,秦琼获封左武卫大将军,但左武卫大将军对秦琼来说更多的就是一个虚职,因为贞观年间,秦琼一直病着,之前过多的参战,身上已经是伤痕累累,身体的损耗很大,一下子放松下来,身体就垮了,所以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养病,当然有很多人将其解读为秦琼急流勇退,懂得避锋芒,该退的时候就退。

其实四姑娘倒觉得不管是秦琼生病也好,退隐也罢,实际上贞观年间武将确实不再需要那么多,更多的还是需要统帅,而对于秦琼、程知节等这些人来说,属于他们的时代其实已经过去了。


李世民在事变和登基后,逐步的除掉了李渊和李建成的势力,这基本上除了宗室,功臣就差不多干掉了多半。

而且李二上位后虽然对于秦琼等十分优遇,但是并没有给于他们太多的权利。和突厥作战领兵的是李靖和柴绍,这除了军事上的考虑,也是防止功臣作大。然而之后,李靖和柴绍就基本退隐了。

李世民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后又杀了哪些初唐重要人物呢?

按照时间顺序:

武德九年 幽州大都督庐江王李瑗 早年与李建成勾结 造反 有兵权

贞观元年 天节将军李艺(罗艺) 与李建成有关 造反 掌兵权

幽州都督王君廓 谋反 有兵权

利州都督李孝常等 谋反 有兵权

贞观二年 辰州刺史裴虔通 因前朝身为弑逆 借故流放 死

贞观三年春 裴寂(高祖李渊重臣)寂听信妖言有天命 卒(就是要找理由弄死你关键是:这时候太上皇李渊还没死,就这么弄死他最亲近的大臣,简直是。。)

自此,秦王基本扫清全部异己,剩下的人,要么没什么威胁,要么被李世民高明的政治手腕整的服服帖帖。

古代皇帝为什么都把帮他打江山的将军全杀了呢?难道就不能留活口?

因为帮他打江山的将军很有实力,会直接影响君王的统治,侵犯皇权,因此需要维护皇权维护君王的统治,南朝的时候经历了几个皇帝都是被手下的开国大将军篡夺了皇位,因此皇帝对开国功臣都有无可言语的心计!

归根结底,李世民是个特别优秀的政治家,优秀的政治家的行事标准是不能用道德来评判的。李世民固然是心狠手辣杀了这些大唐的功臣,但对国家政权稳定是大大的有益。回到提问者的角度,秦琼这些人,唐太宗不杀,也不会影响太宗朝政局的稳定,那何必要杀呢?另外楼主提到了秦琼,山东士族是太宗朝重要的一股政治力量,为了笼络这股政治力量,优待他们最主要的代言人秦叔宝、魏征、李勣,不仅不会威胁统治,反而能利用他们笼络山东士族,并进一步利用山东士族与关陇军事贵族相互制衡,更有利于太宗朝的稳定,那何必要杀秦琼他们呢?

一点,李世民上台之后做一切事情都是为了自己统治的稳固以及国家的稳定,内部说完了,那外部呢?单纯的就是派李靖李勣他们打打打吗?作为政治家,最高明的招数当然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18


唐太宗李世民算是为唐朝贡献最大的皇帝了。之所以有如此成就,除了他能力出众外,还有一帮为他出生入死的将士助他成就宏图霸业,骁勇善战的秦琼就是其中一位。

纵观历史,大多皇帝登基后便急于诛杀与他一起打下江山的功臣,无非是担心功臣造反,然而李世民并未有此行动,即使强大的秦琼手握兵权,依然得以善终。这是为什么呢?别急,待有书君慢慢道来。

一、秦琼身体欠佳,纵有兵权也难成大业,不必诛杀。

秦琼戎马半生,辛苦异常,身体早已是伤痕累累。他助李世民登上皇位后,身体状况大不如从前,并长期处于休整状态,即便手握兵权,也难重振以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风。

李世民对于秦琼这种身体状况当然心知肚明,他也知道秦琼没有条件起兵造反了,因此也就不会对秦琼赶尽杀绝了。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19

二、唐朝的府兵制分化了兵权力量,秦琼实权不大。

唐朝时期是府兵制的鼎盛时期。府兵,是由国家从百姓中挑选而来的士兵,平时他们耕田种地,待需要他们时,再召集到一起,为国效力。因府兵来自全国各地,力量自然比较分散,所以真正掌握了实际兵权的,其实并非秦琼,而是李世民。

秦琼手握兵权,却无真正实权,还谈何造反?没有实力造反,李世民也就没有诛杀他的必要了。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20

三、李世民并非等闲之辈,对秦琼了如指掌,知他并无异心。

李世民,那可是二十岁就随父东征西战的英雄豪杰,身经百战的他自然练就了一身本领,领导秦琼这帮人自然不在话下。而且李世民知人善任,厚待部下。李世民晚年时,为纪念和他一起出生入死打下江山的功臣而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图》,二十四功臣里就有秦琼,由此可见,以前李世民对待秦琼等众将士肯定不薄了。

秦琼等人也知李世民本领是不容小觑的,又念及他的知遇之恩,自然对他俯首称臣,哪还有心造反呢?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21

李世民一世英明,因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才开创了贞观盛世,不仅给当时的百姓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这,和他有一帮忠肝义胆的兄弟以及自己的卓越才华是分不开的。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李世民不杀功臣重臣的有以下几中原因,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22

其一:得国不正,我们都知道李世民是杀兄逼父,得到的皇位,李世民倾其一生都想把这个污点洗刷掉,但是一直洗掉,这些重臣几乎都是帮助李世民政变的功臣,而李世民再杀掉这些重臣,及根基必然大损,唐二世而亡便会成真。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23
其二,内忧外患;内忧:李世民政变之后,各地藩王蠢蠢欲动,要知道李渊为了快速统一全国,不知封了多少藩王,多少柱国,而且都掌握着兵权,岭南八州之主冯盎可是统治着广大两千多里的国土,兵甲数十万;外患:突厥南下,渭水之约,高句丽,百济对我东北之领土虎视眈眈。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24

其三,府兵制度,将军在战时才有统兵之权,各个大将轮流担任。十六卫将兵直属李世民统管。

以上种种才是李世民不能也不敢大杀重臣,功臣,李靖后期不被重用,侯君集(谋反)被杀。所以李世民不是杀功臣,重臣何其贵族出身,自身才智有其一定的关系,但不是重要的关系。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是古代开国功臣常见的宿命。

不过,李世民与开唐名将们大多能善始善终。

这是为何呢?

开国统帅与开国皇帝的权力之争已经结束

李世民当上皇帝,本身就意味着:开国功臣与开国皇帝的权力之争已经结束了。

而且,这一局,是以功臣成功夺权结束的。

李世民本人,就是大唐开国的第一功臣。

只不过,李世民既是功臣,也是皇子,因此,功臣与天子权力之争,是以皇族内斗斗争的方式展开而已。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25

最终,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成功夺权,登上皇位。

大唐开国功臣与开国皇帝的权力之争,以首席功臣的胜利而告一段落。

而这也意味着:再没有其他功臣可以挑战皇权了。

再无功臣可以挑战皇权

之所以要“兔死狗烹”,主要还是开国功臣的权力、威望过大,对皇权构成了威胁。

比如,刘邦之所以要除掉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王,主要还是这些异姓王地方权力过大,构成了对皇权的威胁。

这也难怪,当初刘邦被项羽打得喘不过气来,为了改变局面,不惜“欲捐关东等弃之”,把关东全部封赏出去,以争取韩信、彭越、英布等人的支持。

因此,彭越、英布都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裂土封王、割据一方,甚至可能威胁皇权。

所以,刘邦当然要迫不及待地消灭英布、彭越了。

对李世民来说,则不存在这些问题。

大唐开国战争中,虽然将星闪耀,但大多是在李世民的统一调度下建功立业的,未形成自己的势力。

只有李孝恭、李靖,独当一面,平定了南方。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26

不过,与在征战中吸纳山东豪杰的李世民不同,或许是南方割据政权太不经打,或许是李孝恭、李靖避嫌,也或许是李靖用兵太牛逼,唐军平定南方风驰电掣,轻轻松松,李孝恭、李靖都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吸纳南方英雄(只有岑文本后来成为重要文臣,其他人皆没有进入高级权力圈),形成自己的势力。

因此,李世民夺权后,没有形成自我势力的功臣集团足以威胁皇权!

府兵制,可防范武将尾大不掉

不仅如此,李世民也基本不必担心武将以后形成自己的势力。

唐初形势的府兵制。

府兵们,平时在家务农,并由各卫、率负责组织训练。遇有调动时,由于天子派出的武将统一指挥。

战事结束,“兵散于府,将归于朝,故士不失业,而将帅也无握兵之重,可以防微杜渐,绝祸乱之萌也“。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27

兵是朝廷的兵,将是朝廷的将。他们不会成为高级武将的私人势力,也就不太可能对皇权造成实质威胁。

用法得当

当然,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再完善的制度,也是可能被”有心人“找到漏洞的。

要不然,李世民自己的“玄武门之变”是怎么来的呢?

所以,李世民还需要妥善安排武将,避免再有“玄武门之变”的发生。

李世民既要充分发挥武将的才能,又要防范武将形成自己的势力。

因此,李世民对武将们的安排颇为讲究。

1、对于李靖、李勣这样的统帅人物,李世民采取的方略是“出将入相”。

他们平时一般不统兵,多在朝中为相,参与政治事务。

李靖等人虽然“文武兼资”,但相比于惊人的军事才能,政治才能与房玄龄、魏征等人还是与差距的,所以,“入相”期间,其实际政治影响不大。

而“出将”统兵,一旦战事结束,都要回朝,所以在军中虽然威望高,但是自己的势力也不大。

因此,“出将入相”,地位显赫,但无论在朝在军,其影响力都得到了严格控制。

2、对于尉迟恭、张士贵等人,李世民采取的是“定时调遣”。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28

以尉迟恭为例,他基本上每4年调整一次工作岗位。时而宿卫宫禁,时而去不同地方外出坐镇。

如此,将领即便有心培植私人势力,时间也不足,而下面的人知道你隔一段时间就会被调走,也不可能贸然将自己的升迁荣辱、身家性命托付于他。

因此,贞观朝的武将们,既能逃脱“兔死狗烹”的命运,也能继续为大唐建功立业。

感谢李靖、李勣

当然,如果国防环境长时间高度紧张,那么,朝廷就一定需要大将长期领大军,武将仍然可能形成自己的势力,引起天子的不安。

比如:明初时,军户制度理论上已经防范了武将权力过重。

可是,由于与北元的战争久拖不决,朱元璋又需要依赖蓝玉、冯胜等人长期统领大军(有时大军达30万之众),东征西战。

所以,频繁统领十万、甚至三十万的军的蓝玉、冯胜等人自然也就上了朱元璋的“黑名单”。(当然,最后,北方坐镇的燕王还是夺了建文帝的帝位,只不过和李世民一样,被归入皇族内部夺权类)

所以,唐初武将能够与李世民长期保持互信关系,还得感谢李靖、李勣(尤其是李靖)杰出的军事才能。

唐初的对外战争,往往用兵规模大,且干净利落。

唐灭东突厥,李靖、李勣统10万军,几个月的时间,就讨灭了东突厥。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29

唐灭吐谷浑,李靖统7万军(实际参战只有4万),半年即灭人之国。

贞观朝的对外战争,统帅领军最多不过10来万,费时通常不过数月,直接灭人之国,干净利落!

打胜仗,大家都开心;不必久握重兵,大家也都安全!

稳定传位

功臣的最后一道坎,是天子年事已高,考虑帝位传承的时候。

一般来说,天子年富力强时,是有信心驾驭武将的,但天子年纪大了,顾虑后代压不住,才会“拔刺”。

所以,史书给刘邦、朱元璋铲除功臣找台阶时,都会加上一句“帝春秋高”。

刘邦中年起兵,早在怀王手下时就以“年长”著称。等到他平定天下时,已经人到晚年,到他快去世时,韩信才30多岁,他怎么能放心呢?

朱元璋平定天下时,正值年富力强,因此早期也没有大杀功臣。

直到晚年,深感太子仁弱,才开始“拔刺”。蓝玉、冯胜、傅友德,都集中在朱元璋生命的最后几年被除掉。

李世民参与起兵时才18岁,登基时才26岁,而且在吃仙丹以前身体一直很棒。

所以,功臣宿将们,大部分在李世民身体棒棒时就走了,李世民完全没必要向刘邦一样急切地除掉“后患”。

而在传位问题上,由于李世民的识人之明,他也根本不为传承担心。

按道理说,李世民去世时,太子李治22岁,比后来丢掉皇位的建文帝也大不了多少。

可是,与只能留下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儒生的朱元璋不同,李世民对自己留下的顾命班底很有信心。

“功臣第一”,并一直支持李治的长孙无极,有“忠烈”之名的褚遂良,他们政治能力突出,有门阀基础,但并无军事基础;而李勣战功卓著,但一来素有“纯臣”之名,二来出身寒微,没有门阀基础。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30

同时,当时大唐武将中,薛仁贵、苏定方已经冉冉升起,但还未成气候;老一代将领中程知节等人虽位为功臣,但是影响一直不大。

所以,政治才能出众却无军事威信的长孙无忌、褚遂良,以“纯臣”李勣组成的新一代辅政班子,既能确保忠诚,又能压制任何跋扈文武。

事实也证明:这些顾命大臣能力突出,对大唐忠诚,为大唐的继续稳定发展立下大功,但其当天子(或武后)因各种要收拾他们时,他们也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君臣都是人,都有感情,但君臣关系的本质仍然是权力关系。

李世民杰出的战功、能力,使他登基时,满朝没有任何可以与之匹敌的功臣对手。

府兵制的完善,从制度上防微杜渐,限制了武将拥兵自重的机会。

李世民对武将的人事安排,又使武将没有利用职权之便培植自我势力的机会。

而李靖等人杰出的军事才能,以极高的效率结束战争,又使初唐名将功成名就而不长期领兵,不危皇权,君臣彼此得以融洽想处。

最后,李世民对权力平衡的微妙把控,使他得以确保一个既能平稳过度又能不危皇权的顾命班子,君臣彼此自安,不必“拔刺”。

李世民是幸运的,能有如此多能争善战的名将们为大唐建功立业。

贞观朝的名将也是幸运的,遇到李世民,既能不被“兔死狗烹”,又能继续发挥军事才能,建功立业。

君臣一心,开创盛世,成就一段千古佳话。


杀功臣这种事儿太掉份儿,李世民丢不起这个人。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31

封建历史上,皇帝杀那些帮助他建功立业的功臣,基本上成了一个惯例,比如汉朝有刘邦杀韩信,明朝有朱元璋杀蓝玉。

而在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却打破了这个惯例,纵观他的一生,几乎没有拿功臣开刀的案例。

不管是善于谋略的长孙无忌、房玄龄,还是手握兵权的李靖、秦琼,总之他们一个个都活得好好的,并且最终还都得以善终。

之所以李世民不杀他们,并不是他忘了这茬儿,也不是他不敢,相反,李世民真要杀这些人的话,他们一个都跑不掉。

归根结底,李世民不杀他们,还是出于自身有强大的自信,说得更直白一点,在李世民眼里,这些人的段位比他低太多,杀他们完全没必要。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32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先来说说古代皇帝为什么要杀功臣。

通常来讲,皇帝杀功臣无外乎两种情况,要么是功臣势大,并且意图揽权,要么是皇帝本人老迈,精力和能力都不济,要为下一代铺路。

比如,像刘邦杀韩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刘邦自知命不久矣,韩信又功高震主,不杀他,难道等着他造反吗?

再比如,朱元璋杀蓝玉也是如此,朱标早逝,朱允炆年幼,日渐苍老的朱元璋,如何能不为大孙子考虑一下将来?

如果刘邦和朱元璋这二人,在当时不是老迈之年,而是正值生龙活虎的壮年之际,相信他们大概率不会杀掉功臣。

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他们有的是时间和手段,来掌控住像韩信和蓝玉这种能臣。

只可惜,上天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所以,为了江山永固,也为了后辈儿孙,他们不得不拿功臣开刀。

而回到问题本身,再来看看李世民,他在登基的时候,年龄是多少呢?

根据史料记载,李世民生于隋开皇十七年(公元598年),而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而李世民登基的时间,则是当年的八月。

也就是说,此时的李世民,只有28岁。(此处存疑,有说法李世民是生于公元599年)。

二十七八岁是什么概念,在我们现代,是一个年轻人正逐步迈向成熟的年龄,也是正开始要独当一面的年龄,而在人成熟更早的古代,同样也是如此。

并且,二十七八岁的年纪,正处在大脑思维和身体机能的巅峰期,更重要的,是人生还有大把的时间。

这就意味着,李世民与刘邦和朱元璋,有本质上的不同,他没有命不久矣的担忧,也暂时没有后辈儿孙的牵绊,他有太多的时间,来把大唐打造成他想要的样子。

对于那些帮他登上皇位的功臣,李世民有足够的资本,能用时间把他们熬死。

这还真不是开玩笑,从史料上来看,李世民的两个重要谋臣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一个比李世民大4岁,另一个则足足大了19岁。

而手握兵权的武将呢?李靖比李世民大27岁,尉迟恭比李世民大13岁,至于秦琼,史料中没有记载他何时出生,但他在李世民十二三岁时,已经是张须陀手下的头号猛将,想来他的年龄只能比李世民大而不是小。

换而言之,李世民在登上皇位的当时,环顾四周后发现,我去,自己才是最年轻的一个。

单凭这一点,李世民已经完败了历史上其他朝代的不少皇帝,像刘邦,在他的团队里,年龄差不多是最大的之一,朱元璋会比刘邦好点,但却没有李世民这么年轻。

年轻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无限可能,同时也意味着活得更久更长。

既然能活得更久更长,那么为什么还要杀这些年长的功臣呢?要知道,他们早晚会死在自己前头,现在就是不杀,他们也会老去,何必多此一举呢?

更重要的是,杀了这些追随李世民的功臣,让谁来为大唐干活呢?

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李世民没有杀掉这些文臣武将的理由,毕竟自己还年轻,而功臣们却要大上很多,在时间这条跑道上,李世民必赢,因此,也就没有必要杀他们了。

当然,年龄只是原因之一,仅仅是年轻但却没本事驾驭臣子,最终还是会酿成祸患,而李世民不杀功臣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那非凡的自信和强悍的实力。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33

要问大唐立国到贞观年间,谁是最大的功臣,可能有好几种不同的答案。

有人说是长孙无忌,也有人说是房玄龄,还有人说是尉迟恭,总之各有各的理由,毕竟他们也确实也有显著的功勋。

但我要说的是,大唐初期的最大功臣不是别人,而是李世民自己。

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捋一捋从李渊起事之前,到大唐建立之后,李世民都曾经干过什么,就会知道答案。

大业十一年,隋炀帝杨广被突厥包围,一时间危在旦夕,当时只有十几岁的李世民带兵前去救援,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设下障眼法,迫使突厥退兵,杨广逃出生天。

大业十二年,李渊出任太原留守,李世民也来到太原,当时有高阳贼酋魏刀儿攻打太原,李渊出战后不慎身陷敌阵,也是李世民亲自在万众敌营中救出李渊,顺手还大破敌军。

再往后,李渊于晋阳起兵,是在李世民的极力劝说下方才同意,并且,为了打开局面,李世民又带兵攻下西河,为唐王朝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李渊在遭遇隋朝将领宋老生时,屡被其挫败,当时的李渊甚至有重回晋阳再作打算的想法,结果还是李世民极力劝阻,并一鼓作气的击败了宋老生,保证了唐王朝政权没有被扼杀在萌芽之时。

而到了李渊正式登基称帝,建立唐王朝时,李世民已经凭借军功被封为秦王,手握天下兵权。

这一年他多大呢?据史料记载,这一年的李世民,也不过是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但他的军功,已经是无人能及。

继续往后看,在唐朝建立初期,所进行的开疆拓土、稳定局势的各类战役中,李世民同样是最闪耀的那颗星。

平薛举父子,破刘武周、宋金刚,以及剿灭王世充、窦建德,这关系到唐朝政权稳固的关键性战役,哪一场没有秦王李世民的参与?

可以说,大唐的一多半江山,都是人家李世民打下来的,要是论军功的话,他李世民才是最大的开国功臣。

这样的人,在看他手下的那些文臣武将时,难道真的会担心他们有造反的心吗?

答案是丝毫不担心,为什么呢?一个臣子若是想造反成功,那他得满足几个前提条件,要么手里有兵,能在武力上胜过皇帝,要么手里有权,能从谋略上压制皇帝。

说得简单点,就是至少在某一方面胜皇帝一头,得比皇帝强。

但再来看李世民,论打仗,放眼整个大唐,应该找不出第二个像他这样能打的人了吧,要知道,李世民可是十几岁就开始真刀真枪的干仗了,多少曾名动天下的主儿,最终还是被他一个个消灭掉。

要论谋略,且不说在打仗时各种用兵手段,单看他在对付李建成时的各项安排,就已经让寻常人难以望其项背。

再论手腕,政务上他门儿清,大唐的第一任尚书令就是李世民,早期不少事务也都是他在处理,各方面经验已经老道到炉火纯青。

还有论手段,可别忘了,玄武门之变时,李建成是怎么死的。

同样还是前文那个问题,这样的人,别说他有超强的自信心,就是说他自信心爆棚上天,他也有这个资本。

而反过来,这样的李世民,会担心手底下那些武将和文臣功高盖主吗?

肯定不会,毕竟整个大唐最厉害的人就是他,其他人即便有一定的过人之处,但和李世民相比,段位还是差了些。

正如我们大人不会和小孩子一般见识,李世民看手下的人也是如此,所以,他也就不会杀他们,因为他不屑于这么做。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34

最后,再来说说李世民的胸怀,这一点尤为重要。

唐朝有个出了名的诤臣魏征,是李世民最器重的大臣之一,但在最早的时候,魏征并不是李世民的手下,而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李建成对他很信任,还让他出任太子洗马一职。

而魏征呢,当时对李建成也是忠心耿耿,没少帮他在巩固太子之位上出谋划策。

尤其是在李世民逐渐势大的时候,魏征看出来李世民早晚会对李建成构成威胁,因为,多次向李建成提议,把李世民调走,或者是进行压制,总之就是想方设法削弱他的势力。

换句话说,当时的魏征,是名副其实的“太子一党”,也就是站在李世民对立面的人。

而在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听说了魏征的事,就派人把捆成粽子的魏征押到跟前,开门见山地问魏征,为什么当初要怂恿李建成打压他呢?

魏征也是耿直,昂着脖子回答说,当初李建成要是都听他的,那今天就没李世民什么事了。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35

这要是换做其他皇帝,估计魏征大概率都会被一刀咔嚓了,毕竟他本就是李建成的人,再加上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绝对有理由咔嚓了他。

但李世民是怎么做的呢?他看魏征也是直爽,当场下令放了他,还让他出任詹事府主簿。

这份气度,不是谁都有的,并且,李世民也不是故作姿态演给手下的人看的,而是真真切切地去做了一位胸怀宽广的君王。

魏征就是很好的例子,他无数次的犯颜直谏,甚至直接对李世民批评,都被李世民坦然接受。

被人当面批评一次两次尚能接受,但批评得多了,寻常人都难免心生反感,更何况身为皇帝的李世民呢?

但李世民不仅没有心烦,更没有因此治魏征的罪,而是把魏征比喻成自己的“镜子”,勉励他一直这么“直谏”下去。

古语有云,成大事者,能容人所不能忍,正是李世民做到了这一点,才开启了盛唐气象。

一个能容人所不能忍的君王,一个拥有非凡气度和胸怀的皇帝,又怎么会去杀那些曾经跟随他打天下,帮助他登上皇位的臣子呢?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36

所以,不是李世民不杀手握兵权的人,而是完全没这个必要,毕竟整个大唐最牛的是他,胸怀最宽广的也是他,并且,他才不到三十岁,因此,他有十足的信心能驾驭住那些文臣武将。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开国功臣很多都不是死在战场,也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帝王的清洗。比如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为刘备立下汗马功劳,最后死于吕后之手;比如蓝玉、徐达扬名于战争,身死于太平;在侦探君的印象中,似乎只有李世民和刘秀对功臣还算比较好,那么李世民为什么不杀功臣呢?是他宅心仁厚、重情重义还是另有原因呢?侦探君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37

李世民太年轻

开国皇帝喜欢杀功臣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为下一任扫除障碍,刘邦当上皇帝的时候已经五十多了,他需要考虑自己仙逝之后刘盈能不能坐稳江山,如何平衡这些功臣势力;朱元璋当皇上的时间也跟刘邦差不多,而蓝玉案爆发的时候朱元璋已经60多了,朱允炆能不能摆平这些功臣,会不会有功高震主的可能?所以说开国皇帝屠戮功臣主要是为了下一代着想,那么李世民登基时多少岁呢?27岁,而许多功臣都还比他岁数大呢,比如秦琼、尉迟敬德。所以李世民丝毫不担心自己当政的时候摆不平这些功臣。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38

武将并不掌实权

我们先来看一下凌烟阁24功臣都有谁,他们背后的背景都是怎样的。长孙无忌出身北魏皇族旁系;李孝恭和李世民同宗同族;杜如晦也是出身名门杜家;房玄龄出身于官宦世家;高士廉是北齐宗室;李靖出身于官宦世家、萧瑀出生于后梁帝王之家;二十四功臣里面位列在前的除了尉迟敬德以外其他的都是有来头的(尉迟敬德原配妻子也是官宦世家)。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39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李世民当政时期朝廷是有关陇世家掌权的,而李世民家族本身也是北周八柱国之一,而玄武门事变之所以能够成功,也是这些世家家族背后支持李世民的结果。所以李世民不可能对这些世家下手,至于一些武将如秦琼等根本不是掌握实权的人,再加上唐朝的府兵制,这些武将也根本构不成威胁。再加上这些武将刚帮自己杀了建成元吉,转眼把功臣杀了对自己形象也不好。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40

功臣识时务

我们都知道,如果开国功臣足够聪明,是会懂得功成身退避免杀身之祸的,比如张良。而李世民时期的武将也都特别聪明,李孝恭虽然是唐朝的宗室,但是其生活极度奢侈,让李世民以为他是贪图享乐的人,而且不止一次说自己的房子太过招摇,一直想着卖掉房子换小一点的;房玄龄的女儿是韩王妃、儿子是驸马爷、自己久居高位,深恐被清理,在位的时候多次提出辞掉官位,希望李世民准许他告老还乡;尉迟敬德是李世民时期的名将,但是自己主动提出退休,晚年不与外界来往专心研究神仙。

而不聪明的就如侯君集,因造反最终被李世民所杀,所以只能说“不作死就不会死”。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41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君王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共享乐。你认为是这样吗?评论区说出你的想法。

纵观历史,大部分皇帝都会把那些帮他打江山的将军基本除掉,一是因为这些人很有实力,日后有可能直接影响帝王的统治,皇上为了防止皇权不被侵犯而除之;二是因为历史上就出现过开国元勋谋权篡位的例子,这给历代皇帝敲了个警钟,对那些手握重权的大将不得不防。就像刘邦杀韩信,朱元璋杀徐达,无一不是皇帝巩固政权的牺牲品。可是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登基,获得帝王之位的他一生都没有杀过手握兵权的将领。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42

首先,李世民不杀功臣是因为他有着能把这些人管理好,并为他所用的才能和自信。李世民登上皇位时还很年轻,况且他从20岁开始就统兵打仗,手下这些人都对他很服气,等他功成名就以后更是唯他马首是瞻,他没必要大开杀戒。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43

其次,秦琼等人跟着李世民打天下,和李世民关系非常要好,而李世民也很优待他们。但最关键的问题是,唐朝建立以后掌权的首先是宗室,所以李世民手下的这些人掌握的权利并不大,而李世民上位后也没有给这些人太大的权利。

再次,是因为唐朝不杀功臣有个特殊原因,当时有个制度叫府兵制,是用来限制每个地方的兵权,所以整个唐朝上下的兵权管理是非常严格的,皇帝不用担心谁能手握重兵而造反,更不用担心威胁皇权。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44

最后,因为李世民他是个非常有作为的政治家,在他的统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将士赏罚分明,所以大部分人对他都持有敬畏之情,很少有反叛之心。对那些极少数的反对分子,李世民也是很有手段来对付,不需要用“杀”来解决问题。


我认为中国历史开国皇帝对待功臣最好的是汉光武帝刘秀和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李世民不是唐朝第一任君主,但唐朝天下的四分之三是李世民功劳。纵观贞观一朝,登上凌烟阁的功臣中除了侯君集是因谋反被诛之外,其余功臣均能善终,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李世民本身所带有贵族气质。李世民不同于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李家本就出自关陇集团,李世民祖上为北周八柱国之一,本身带有世家贵族的自信。

二是李世民本人就功勋卓著。李渊太原起兵李世民有首倡之功,并力谏直取长安,为夺取天下奠定基础。在平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又是居功至伟,尤其是剿灭王世充击败窦建德,是大唐取得天下的重大胜利。李世民在平定天下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文治武功和独有的人格魅力足可以傲世群臣,纵览贞观一朝,能在武功上与唐太宗并肩的,我认为只有李靖而已。正是因为唐太宗本人能力超群,所以才会有自信驾驭群臣。

三是李世民本人胸襟开阔。纵观中国历史,能重用人才,不记前仇的君主大抵是雄才之主,齐桓公能重用管仲而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唐太宗重用魏征,虚心纳谏,开创了被后世称道的贞观之治。纵使有人怀疑唐太宗重用魏征,虚心纳谏,是出于政治的考虑,是迫不得已,并非真心,但唐太宗终其贞观一朝,都能听取魏征和别的臣子的谏议,这不是常人所能坚持做到的。天可汗的称号当实至名归,我认为唐朝之所以能海纳百川,万邦来朝,就是从唐太宗开始。

四是李世民本人就是玩政治的高手。李世民不但文治武功卓越,玩政治也是一把好手。从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逼父退位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个政治高手。警诫尉迟敬德,让其闭门谢客,从此不敢过问朝政;升李靖为仆射(相当于宰相),而罢其兵权;外放李绩,为李治登基铺平道路,等等一切,均可以看出唐太宗高超的御人手段,利用政治手段就可以驾驭群臣,那干嘛还要杀戮,留下千古污点呢。


在中国历史上,少有比唐太宗李世民更复杂的帝王。历代宫闱之内,众皇子对皇位的争夺多是波折诡诈,但像李世民兴“玄武门之变”,先杀兄弟,再行逼宫,这么彻底的并不多见。其实不止千古名君,就算暴君也是一样,我们向前推到隋炀帝身上:杨广争夺皇位的路上,其兄弟死的死,囚的囚,就算侄子都几乎斩尽杀绝——可见在这些人心里,亲情于皇位而言,实在不值一提。

任何威胁到皇位的人和势力乃至于事物,都将面临当权者的猛烈打击。从一个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功臣的威胁也很大,历史上,汉高祖刘邦的功臣集团就被他砍得七零八落,得善终者甚少——但李世民基本上没有杀过功臣,为什么?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45

查相关史料,多是对唐初功臣集团的记述,极少有对李世民功臣不遭屠戮原因进行解释。本文将结合部分史料,对个中原因进行分析,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前文已经提过,皇帝对于任何威胁皇权的人或事物,无论对方是亲人还是亲信,决不会手下留情。这就是第一个可能的原因:所谓的功臣集团,并不能对其统治产生威胁,或者就算有些威胁,亦不算迫切。

应当提及的是,在李世民兴“玄武门之变”之前,坐江山的还是他老爹李渊。唐高祖李渊才情匪浅,虽然一统天下时日尚短,却已经对功臣起了心思,但也不算放在心上。首义之功其实如明日黄花,虽然有在裴寂这样的例外存在,却已经失势。李世民异军突起,与李建成争夺太子之位如火如荼,才是更让李渊头痛的事情。此后李世民逼宫,更让李渊没来得及“烹狗”了。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46

功臣团体对李渊来说威胁不大,李世民在早期更是感受不到,他的主要威胁在于太子李建成。等他成功登基之后,短时间内是不能大肆屠戮的。首先在于他以政变登基,朝廷之内必然暗流涌动,暗中反对者甚众;其次,李世民以弱势登基,对朝臣的掌控不足。

这就是第二个原因,他需要功臣来帮他坐稳江山——玄武门之变的功臣集团,包括李世民亲自认定的居功第一的五人,即长孙无忌、房玄龄、尉迟敬德、杜如晦、侯君集。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47

司马光《资治通鉴》有云,“诸将争功,纷纭不已”,据《唐会要》记载,长孙无忌等五人的嘉奖诏书颁布后,以将军丘师利、淮安王李神通等人为首提出抗议,“义旗初起,臣率兵先到,今房玄龄、杜如晦等刀笔之人,功居第一,臣窃不伏”。“伏”即“服”,李神通说的功劳,实际上扯的是追随李渊起义的功绩——长孙无忌等人可说是李世民的亲信,如日中天,李神通等人如何能够相抗?但事实令人大跌眼镜,唐太宗虽然以“叔父于国至亲,诚无所爱,但以不可缘私,滥与勋臣共赏耳”回绝淮安王,却为顾全大局,对功臣之争做出了妥协。

李世民不能无视“顽固”势力——无论是时局还是李世民的实力而言,在其登基初期都不适宜对大臣进行屠戮。当然,话说回来,大臣并不代表手握重权——真正手握重权的人物,恐怕过不了唐高祖那一关。

至于唐太宗晚年,对朝政的掌控力度可说令人惊叹——他虽少杀功臣,权力却是抓了过来的。


我不禁要反问为什么要杀?因为唐太宗时期的军事将领根本没有办法威胁皇权,他用不着杀。

历史上当了皇帝就杀手握兵权的人,主要分几种:手握兵权的人威胁到了皇帝的地位;手握兵权的人威胁到了后来的皇帝;纯粹的昏庸,例如被人称作“禽兽王朝”的高家,杀害众多将领特别是斛律金,导致直接亡国。

除了上述情况外,没有必要集体杀害武将。而且正巧,李世民时期的这些所谓的手握兵权的人其实没有兵。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48

1.唐朝实行府兵制,军人平时做农民,而秦汉三国两晋都是义务兵。军事将领有自己的固定下属,所以,西汉刘邦、东汉刘秀采用“罢兵归里”的方式去除军事将领的实力。南北朝、隋唐(玄宗之前)都是府兵制,之后则是征兵和义务兵。

2.唐太宗年轻力壮,手下将领都是其亲信,他用不着杀,除非是一些特别小肚鸡肠的将领如侯君集等,那是纯粹找死。唐太宗轻松一句话,尉迟恭就自此闭门谢客、游手好闲,一直到死都没见过手下将领。可见,唐太宗根本用不着杀,手下人听话。

3.还有诸如秦琼等功臣,因为伤病其实早就退出历史舞台了。李世民登基后秦琼等一些功臣就进入半退休状态,贞观十二年(638年)就病故了。因此,他们根本没有军权,没有军权就不会威胁皇权。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49

4.开国功臣老矣,李世民有新的人才所用。李世民在亲政高句丽(隋唐时期管高句丽叫高丽,但这时的高丽和后来的高丽不是一个民族不是一个国家)后,就对薛仁贵说过:我的将军们都已经老了,这次讨伐高丽我很不高兴,但我高兴的是发现了你。要知道,薛仁贵出世很晚,645年,李世民死前四年才出现。而包括阿史那·社尔在内的一大群新起之秀(包括汉族、突厥族等众多民族)足以制衡并不团结的开国武将势力。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50

综上所述,开国武将集团因为个人经历不同、个人民族不同,又并非同一期归附,所以,他们之间并没有形成团体,最根本的原因是,唐朝的府兵制使其手下无兵,所以,对开国武将集团来说,他们没有任何资本与皇帝斗。


李世民文治武功,被誉为千古一帝,比起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杀功臣的手段比起来,要明智的多,李世民不杀功臣,至于是何原因,我的观点和大部分学者是同样的,很有可能是因为年龄问题。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51

年龄问题

李世民并没有杀功臣的记录,而且他登基皇帝之后,身边有许多功臣,比如程知节、徐茂功、秦琼、尉迟敬德等,手握重兵的也比比皆是,但是李世民不但没有将他们赐死,反而后期还设立凌烟阁,对功臣的肯定。

之所以没有出现刘邦、朱元璋大杀功臣的情况,主要是李世民登基时正值青壮年,才27岁,而历史上那些杀开国功臣的皇帝,大多都是为了子孙后代着想,毕竟自己年纪到了,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原本只服自己,万一自己哪天驾崩,儿孙是否能够控制得住这帮臣子还是个问题。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52

驾驭手段高超

但是李世民完全不需要担心,同样,李世民虽然不杀功臣,但是手段也不少,最多的就是点到为止,提醒他们,尤其是跟尉迟敬德说的一番话,使得尉迟敬德从此再也不敢居功自傲,据说有一次李世民单独和尉迟敬德聊天,说自己读书时总看见汉高祖大杀功臣,自己并不看好这种做法,也一直没动你们这些功臣,毕竟有福同享,但是就怕有的人做的太过分。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53

已经实在忍不住了,万事都要适度,说到这里,尉迟敬德自然是知道李世民在提醒自己,于是连忙说自己不应该自视甚高,居功自傲,最后尉迟敬德自己写了离职书,要求告老还乡。

除了李世民驾驭臣子的能力,他也并没有对开国功臣放任不管,任由其发展壮大,李世民在登基称帝之后,对原本的秦王府旧臣显然没有以前那么重用,开始重用李靖、李勣等人,逐渐将旧臣的权力过渡到他们手中。

演义影响

都知道秦琼和尉迟敬德是李世民的爱将,也算是最信任的将领,多次解救李世民,但是之后就开始冷落这些旧臣,再加上李世民可能也是个念旧情的人,他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婉言训诫,令他们有所收敛,秦琼等人也不杀,李世民本就能征善战,又何必自讨苦吃。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54

话说回来,其实秦琼等人并没有手握重兵,很多人也是受到演义内容的影响,认为他们权力极大,其实真正权力都是在李世民宗亲手中。再者府兵制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李世民完全没必要杀秦琼这些功臣,因为他自己可以掌控住局面。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开国皇帝为了巩固皇权,都会严厉打击开国功臣。比如朱元璋、刘邦等人,他们会编造理由,削夺开国功臣的兵权,对开国功臣进行严厉杀戮。赵匡胤虽然并没有杀功臣,但他依然采用了“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功臣们的兵权。刘秀看起来对功臣们是非常好的,没有杀功臣,同时还给予了他们巨大赏赐。其实不然,刘秀当时是采用“推恩令”的方式,封赏非常多的侯,以此削减功臣的权力。同时他还采用“废后”等方式,间接地削夺功臣的权力。

但李世民(李世民严格意义上,可以称为“开国皇帝”)的做法,却和这些开国皇帝都不同。他并没有打击那些开国功臣们,甚至还修建了凌烟阁,表彰他们。虽说后来也杀过侯君集和张亮,但是他们主要是参与了太子谋反事件。这与忌惮开国功臣功高而处置他们,意义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55

(李世民剧照)

那么,李世民为什么不像其他开国皇帝做的那样对待开国功臣呢?

一、唐初大将并不掌控兵权。

唐朝初年实行的是府兵制。关于在府兵制中将领所起的作用,《新唐书》上是这样记载的:“若四方有事,则命将以出,事解辄罢,兵散於府,将归於朝。”

也就是说,唐朝初年的将领们,并不直接掌控军队,兵权由朝廷来掌握。没有直接掌控军队的大将,其实作用是并不大的。

这和汉朝初年的情况就不太一样。汉初是封国制,那些开国功臣都在封国里,他们手里都掌控着军队,有自己的自主权。虽说这些功臣们的长史这样的文官,由朝廷委派,这些长史实际上起到的是监督功臣们的作用。但是,一旦功臣想造反,只需要派一个士兵,就把那个文弱的长史给解决掉了。

唐朝的功臣们也会派到地方上去。比如,尉迟敬德就被派往同州担任刺史。但是,他只是起一个文官的作用,并不掌兵。需要他掌兵的时候,才由朝廷任命。因此,实际上李世民并不需要刻意打击他们。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56

(长孙无忌剧照)

二、李世民已经有过一次洗牌。

李世民所面对的开国功臣非常特殊。原本唐初开国功臣是有很多的,这些开国功臣,有些是在李渊打江山的过程中出过力的,有些是投降过来的,情况很复杂。但是,由于后来发生了玄武门政变,开国功臣就完全变了,变成了李世民的那些嫡系。而原先李渊的那些功臣裴寂、刘文静、萧瑀、陈叔达、封德彝、裴矩这些人,已经没有了势力。

李世民的这些嫡系,一方面都是李世民提拔起来的,和李世民的关系很亲密。另一方面,比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他们其实在唐初建国的时候,所立的功劳并不多,没有什么可倨傲的。当时他们既不成气候也没有势力,就算他们想像胡惟庸那样造反,也不会有人听他们的。而尉迟敬德、秦叔宝这些带兵的人,也属于李世民的嫡系,他们与李世民并没有什么抵牾,因此也不会反叛李世民。

用一句简单通俗的话来说,当李世民上台的时候,开国功臣其实已经洗过一次牌,相当于已经削夺过开国功臣的权力,李世民不需要再削夺了。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57

(朱元璋剧照)

三、李世民有足够的自信和开阔。

其实,开国皇帝之所以一定要杀功臣,削夺功臣的权力,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皇帝本人不够自信和开阔

比如杀功臣最多的刘邦和朱元璋。

刘邦当年一穷二白,而且本身是个无赖,最后竟然当上了皇帝。这一点,就让他自己都觉得像做梦一样。因此,他一点儿也不自信,看谁都像要造反的样子。

韩信、彭越、英布这些人,手握重兵,自然不可靠。但是,后来他甚至也怀疑上了卢绾、樊哙这些他最亲近的人,觉得这些人也要造他的反。连萧何这种,手中并没有兵权,一直兢兢业业,后勤工作做得极为出色的人,他也觉得他是一副造反的样子。搞得最终萧何不得不“自污”,把自己的品德“强行拉低”,以此来减少刘邦的怀疑。

朱元璋的情况和刘邦差不多,也是一个充满疑心病的人。

赵匡胤则因为是通过“陈桥兵变”获得皇位的,这也让他很担心,害怕手下也会学习他这种方式。因此,也很不自信。

但是李世民不一样。他本身是一把打仗的好手,同时又是一个治国的能手,而他的祖上,也一直是朝廷中的大官。这样的背景和能力,让李世民非常自信。根本就不用怀疑别人造反,也不害怕别人造反。当侯君集有造反言论的时候,有人告诉李世民,李世民还表现出容忍他的样子。由此可见,李世民实在是相当大度和自信的。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秦琼有兵权吗?历朝开国后,武将拥兵是个大隐患,但像秦琼这类打酱油的角色,一般不会影响到帝国的安全,真正让让李世民寝食难安的是罗艺、王君廓这类地方武装。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58

开国功臣大多出身于草莽,崛起于乱世,都是敢拿命赌富贵的亡命之徒。一旦天下太平收割红利的时候,他们往往因为新的利益纠葛而“二次革命”,因此才有了刘邦、朱元璋杀功臣的悲剧。

历史上解决得比较好的朝代是宋朝和东汉。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以文官压制武将;刘秀以“股权赎买军权”,让功臣集体养老。

不过这两个朝代有时代的特殊性,不能复制。唐朝相对来说也是做得比较成功的,功臣基本得到了保全,那么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唐朝开国武将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59

第一类是“转业型”,即转型为文官的武将,他们告别了兵符,最安全。

隋末各种武装数百支,大多被灭了,比如窦建德、王世充、梁师都、萧铣、薛举等,也有被收编的,比如杜伏威、张善安、周法明等,其中杜伏威直接入朝做官,交出了兵权。

东汉开国武将,就是一次集体“转业”。一般情况下,转型后的武将军们只要不再与旧部发生瓜葛就基本“上岸”了。

其实秦琼、程咬金、尉迟恭后来也都转型为文官,出任地方都督,不会对皇权形成威胁。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60

第二类是“沦落型”,即入职中央编制的武将,经常随军出征,但不掌兵符。

秦琼等人转业前,就是这种情况。唐朝的将军中,大量收编了李密、刘武周、薛举等割据势力的部众,他们虽然依然从军,但其实已经沦落为“打酱油”的角色,跟随李世民或者李建成出征,没有独立带兵权。

最典型的就是尉迟恭、程咬金和秦琼,民间将他们塑造成战神,其实他们的作用相当于敢死队,李世民负责挥旗,他们负责冲锋,仅此而已,连周勃、灌婴的作用都不如。

这类人基本上也是安全的,一个敢死队长掀不起来大浪。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61

第三类是“放飞型”,即经常率军长期远征作战的武将,危险系数比较大。

这类将军在大唐其实只有两个半人,半个是偶然出征的李建成,另两个就是李世民和李靖。

唐朝开国战,北面基本上李世民包圆,南面李靖一柱擎天。所以李靖其实是“危险分子”,大唐十几万大军在他手中。

李渊很精明,他“耍了个花招”,在李靖身前立了一道防火墙——李孝恭。李孝恭是李渊的侄子,他以大总管的身份,统领南方一切军政。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62

李靖与李孝恭什么关系呢?李孝恭相当于手握印把子的“政委”,李靖相当于指挥作战的“总司令”。李靖拥有军事作战指挥权,而李孝恭则有批准审核作战方案和监督执行权。

也就是说,除了作战状态,李靖根本调动不了军队,即便战时状态,他也要事先报备李孝恭,并根据批复结果行动,不能擅自变更。

除非李孝恭与李靖沆瀣一气,这支部队就是安全的,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李靖的军事才华。都说李渊无能,你还信这个说法吗?

李靖最危险的时期不是在大唐开国战争,而是后来的灭东突厥和吐谷浑的战争,那时候的他身边没了“政委”,想怎么干一个人说了算。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63

也正是如此,李靖才遭到了诬告和李世民的忌惮。每次战后回朝,他不得不“裸辞”回家养老。

第四类是“单飞型”,即统领家兵特性的武将,半独立于中央系统,最危险。

这类人最危险,好在大多数在统一战争中挂了,只有少数人最终走向了谋反,比如罗艺和王君廓。

罗艺和王君廓都是隋末割据武装,罗艺靠隋朝“官办”身份起家,王君廓靠“民办”自力更生发迹,但他们在投唐后,自己的私家武装一直跟随着自己。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64

这种“家兵”特性的武装最要命,他们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利益关系,只接受家主的命令,不听从朝廷的指令。这类武装,今天可以姓李,明天就可能姓罗。

现在你就应该明白了岳飞为何一直不受赵构信任的原因了吧?都是这个“家”字害人。

后来,罗艺和王君廓果然都反了。好在那时候大唐已经开国第十年了,愿意跟他们赌命的人并不多,所以很快就被剿灭了。

由此可见,像秦琼这类武将,根本不在李世民的“扫射”范围内,相反他们还是他的得力帮手。李靖才是他的防范对象,罗艺、王君廓这类人才是他必须要改造或者消灭的对象。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65

最后一个问题:为何唐朝只有罗艺等少数人遭到清洗,没有演变为西汉、明朝那样的集体杀戮?

首先,这要归功于李渊的独创性军权制衡制度。

前面我们讲过李靖和李孝恭的关系,其实除了他俩,在其它地方,李渊也都是采用了这项制度。比如王君廓身边有个李瑗,李神通镇河北,李神符在河东。

这种“二元结构”的制衡,铲除了地方武装演变成军阀割据势力的土壤。

其次,李世民一人的势力就覆盖大半个北方。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66

西汉有七大异姓诸侯王,朱元璋帐下猛将如云,而大唐只有李世民和李靖。李世民从河东打到关中,又从关中打到关西、关东和河北,大唐的武将们大多都出自他的门下,所以要论“家兵”,秦王府才是最大的“家兵”武装。

这些老部下随着李世民的登基,也都实现了利益最大化,他们既没有实力,也没有理由跟李世民作对。

大家都津津乐道的“凌烟阁功臣榜”,其实是一个不太公平的榜单,很多为大唐开国贡献很大的人,因为不是李世民集团的成员,被踢出了出去。占便宜的那群人,也自然就成了李世民的铁杆。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67

其三,唐朝遗留的豪门政治生态不给武将机会。

唐朝开国的将军们,大多出身于小士族阶级,或者流民阶层,而唐朝继承北周、隋朝的政治架构,豪门集团才是帝国的核心力量。

这种格局决定了小士族出身的将军们,只能当配角,无法成为主导力量,同样不可能形成巨大的破坏力。

小士族集团的期望值相对也较低,大唐的立国,为他们打开了一扇与豪门融合的通道,因此他们更愿意充当现有秩序的维护者,而不是破坏者。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68

都说历史在重演,其实仔细一分析,朝代就像人,各具特色,禀赋各异。都是面对开国功臣,刘邦必须杀异姓王,刘秀却可以赎买,李世民的先天条件给了他更祥和的空间。


唐初的功臣体系,和我们一般理解的功臣体系差别很大。

唐初实行宗室领兵政策,外姓诸将没有机会独领方面。造成的结果,唐初最大的功臣群体其实是宗室,宗室中功劳最大的是李世民。

按战功来算,李世民本人才是唐初第一功臣。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69

(李世民)

李世民争夺太子之位,除了一般的皇子争位外,也可以看做功臣为自己争夺利益。

李世民之外的宗室中,李靖的上司李孝恭功劳最大,不过玄武门事变前,已经被李渊解除兵权,一度被关入监狱。玄武门之后,也失去了继续领兵的机会。

李渊太原起兵过程中,外臣功劳最大的是裴寂和刘文静,刘文静被李渊所杀,裴寂李世民继位后被贬斥。

李世勣和李靖二人军功卓著,但唐建国过程中二人都没有独领方面,李世勣被宗室李神通统领或直接被李世民统领,李靖被宗室李孝恭统领。武德晚期对抗突厥,才得以独立掌军。贞观年间战功虽多,但毕竟比不上开国之功。

李世民对李世勣和李靖二人还是有相当的疑忌之意,但最终结果还算和谐。


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手握兵权的开国功臣。但是是因为李世民心地善良么?并不是,李世民杀完李建成,李元吉后,可是连同自己十个亲侄子,也就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全部杀死,然后他们的老婆也被李世民强行纳入后宫,对于李建成原来部下,降的就用,比如魏征;不降的全部流放,还不听话的全部杀死,绝不留情。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70那么这样,问题就来了。我看了几百条回答,一个个都在吹嘘李世民的仁义,李世民自己的领军能力,所以不杀开国大将,但是仁义的李世民又为何把自己十个亲侄子全部杀死呢?李建成的部下里给唐朝立下开国大功的武将可也不少啊?所以这个问题最根本的答案就是:

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有些实际上是有些很聪明的在功成之后急流勇退,交出兵权处于半隐退状态,就是怕李世民杀之),对李世民根本没有一丁点的威胁,有威胁的已经全部被铲除了。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71

李家本身就是十六国时期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世代显赫,是隋朝最顶级的贵族之一,家族底蕴完全不是刘邦、朱元璋这些人可以比拟的,这成为了李世民不惧怕握有兵权大将最大的后盾。因为他们拥有庞大的,完全听令李家的家族兵力。

再加上在整个隋末起义过程中,李家军最高统帅就是李渊、李建成、李世民三个人,这三人可以说牢牢把控着所有的军权,既然如此底下的人怎么反,拿什么反,谁还敢反?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72

所以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李元吉被李世民杀死,随后李世民斩草除根杀害了两兄弟所有子嗣,断了其亲信的反叛之路,再自己名正言顺登基,再没有任何可以威胁到他皇位的存在,自然就不需要再杀人了。

但是后来太子李承乾想谋反的时候,还是有很多大臣跟着谋反,结果事败后被李世民一刀全给咔嚓了。这个故事告诉,仁义永远当不了君主,而谋反这种事,不过就是看有没有带头罢了。带头的除掉了,其他的不需要怕。

李建成没了,头就没了。是李建成的死,保护了李唐的开国功臣们啊!


李世民不是开国皇帝,但在唐高祖时期,就将实际兵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武德四年(621),右领军大都督李世民带领大军攻下洛阳,击败王世充、窦建德联军。李世民因战功显赫而名声大振,唐高祖命他掌握东部平原文、武两方面的大权,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并且允许他在洛阳开天策府。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73《贞观长歌》李世民与长孙无忌剧照

天策上将府,位列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卫府之上。李世民大权在握,可以自己安置官员。

天策府的文臣武将,虽有不少是从敌营过来的,但他们在长期的战事中,同李世民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这些人,尤其是秦琼一类的武将,虽可以挂帅领军出征,但真正的兵权还是李世民掌控。

他们追随李世民东征西讨,平定天下,甚至帮助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争夺皇位,在玄武门之变中出力不少。李世民称帝后,奖励耕种,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同时在军事上,在军事上,多次对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纥、高昌、焉耆、龟兹、吐谷浑等,由是唐朝声威远播,四方宾服。

为什么李世民当上皇帝后,没有杀秦琼这些握有兵权的人?插图74秦琼画像

所以,李世民还得进一步利用这些武将为其卖命。当然,回到题目所指的秦琼,他在李世民称帝后,虽官拜左武卫大将军,爵封胡国公,但他长期生病,并没有多少机会领兵作战。

这些大臣手中没有实际权力,对李世民完全构成不了威胁。就像曾领兵征讨吐谷浑、攻灭高昌的吏部尚书侯君集,为行军大总管,于贞观十七年阴谋拥立太子李承乾,很快事发被李世民处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好观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ptv1080.com/372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