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

难道我被十几个人围着打还有机会翻盘?当然,除非我是天降猛男。事实上哪有那么多的天降猛男。

我打不过难道还不能叫来支援吗?不好意思,我不叫人或许就我一个人嗝屁,叫人来支援连来支援的人一起嗝屁。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

看到这阵势快跑吧,别头铁,没机会的

历史上有着太多被围后血淋淋的案例了。最经典的莫过于淮海战役期间黄维10余美械装备的12兵团被中野包围在双堆集,坚持了10多天后就没有然后了。

说到这里估计就有不少人要抬杆了,那都是几十年前的旧闻了,还在拿着说。现代战争根本就不存在这种情况。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1

双堆集合围

且不说如今的侦查手段要比当年强出多少,根本就没有被包围的危险,而且就算不小心被围了,凭借现代化的大威力武器,很轻易就可以打开一个缺口突围。

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抗美援朝战争就可以很好的进行打脸。当年我志愿军什么装备水品不用麻花多说了吧,“联军”至少强出志愿军几个档次。

而“联军”的侦查手段更是可怕,由于我志愿军当时空军初建,根本就没有能力在战场上有所作为,所以“联军”空军完全就是全天候肆无忌惮地在高空对志愿军进行侦查活动。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2

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志愿军将士依旧凭借过人的毅力用双腿在第一次到第三次战役期,屡屡穿插到敌后对敌人进行了合围。

被围后,敌人就用了超乎我们想象的火炮就行集中突围。然而依旧被我志愿军重创。

什么王牌“陆战一师”、“美骑一师”、“英国皇家重坦克营”在当时绝对是世界首屈一指的陆军部队了吧,被围后依旧讨不了好。

最经典的案例就是38军在三所里、龙源里的“封神之战”了。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3

著名的三所里穿插

好了,言归正传,来看看为什么被围后就很难翻盘了。

人在得知自己被围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完了,这种心理就像病毒一般会快速在被围部队中传播,对部队士气打击是非常大的。

这种时候,军事素质强一点的指挥官会稳定军心,鼓舞士气,从而组织突围,可一旦来上一两次没有效果后,这支部队基本上也就完了。

更别说遇到一些能力不怎么样的指挥官。遇到这种情况,部队发生“营啸”都不足为奇。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4

不服就干

这在历史上有两个经典案例,第一个是在武汉会战期间,薛岳布下天罗地网,将日军106师团合围在了德安万家岭一带。

日军106师团虽然算不得日军主力师团,但武器装备也不是国军可以比拟的。师团长松浦纯六郎得知自己深陷国军包围圈后,第一时间就作出了突围决定。

由于装备差距过大,国军74军58师防线差点被日军突破,最后连警卫连都被派到了防御阵地上才将日军的进攻打退。

而日军106师团在被围后的第二天就彻底失去了跟11军司令岗村宁次的联系,所以岗村宁次根本就不知道106师团的情况,只能让101师团前往支援,同时不断派飞机给106师团空投补给。

但就算如此,国军依旧将106师团基本全歼在了万家岭,而前去支援的101师团也在鄱阳湖一带遭遇国军顽强阻击,最终被重创。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5

万家岭大捷

第二个例子就是淮海战役期间,孙元良的16兵团在陈官庄被我解放军包围,最后孙元良倒是跑了,但整整一个8万多人的兵团最后只有400余人突围出去,是不是有点夸张了。

用《亮剑》里楚云飞的那句名言来说,就是“就算是放几万头猪在那,几天也抓不完啊。(这一段的原型应该是王耀武在莱芜战役后说的)”可是就是这样,孙元良的16兵团还是没了,具体是怎么没得,孙元良自己不知道,参加过这场战斗的解放军也是一脸蒙圈。以至于到现在都不知道孙元良16兵团是到底是怎么全军覆没的。

不过根据一个参加过这场战斗的16兵团老兵回忆称他们就是遇到了“营啸”。

“营啸”是一种古代军中的说法,也就是所谓的“炸营”。官兵由于高度紧张,再遭遇到突然的变故后完全丧失了理智,导致军营乱作一团,甚至是为了逃命而自相残杀。

而根据这个老兵的回忆,当时他所在的部队已经突围出去了,官兵们本来就很紧张,成功突围放松下来后闭眼就睡了,结果又遭到解放军夜袭,官兵们一下子就部淡定了。

所以这个16兵团老兵所说的“营啸”是有一定可信度的。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6

陈官庄合围

除了军心和士气上的因素外,还有一点就是补给和通讯。就像上面说的,不管是日军106师团被围在德安万家岭,还是黄维12兵团在双堆集被围,又或者是孙元良16兵团在陈官庄被围。

数万人,甚至是十数万人的队伍就相当于失去了补给,这种庞大数量的军队每天消耗的粮食、水、弹药等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纪律性强一点的部队还好说,坚持个三五天不成问题,但也仅此而已了。麻花觉得孙元良部遭遇“营啸”的说法有可信度也有这方面的因素。

没吃没喝的,不“炸营”我才觉得奇怪。虽然说可以空投补给,但这种数量的军队靠飞机来补给,想象都觉得不靠谱,就算一整天飞机都在空投估计都赶不上消耗。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7

空投物资

还有就是通讯,我们都知道如今考个什么试,只要进入了考场范围,就等于与世隔绝了。

考场况且如此,更别说战场了。失去通讯和孤军有何区别?周围有哪些友军不知道,上级有什么新的指令也不知道。

通讯对于一场战斗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没了通讯,部队除了消灭面前的敌人,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被围的时候更是如此,没了通讯,什么时候有支援,支援从什么方向来,一概不知,想突围都不知道该从哪个方向。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8

作弊可不好

总而言之,一旦被围了,基本就等于没希望了。之所以说是基本,是因为确实有成功突围的。

这种情况,要么是口袋没有扎紧,要么是上天眷顾了。

这里同样有两个案例,一个是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期间,就是因为38军因为错误情报,导致最后措施战机,没能将口袋扎紧,放跑了敌人。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9

抗美援朝差第一次战役

第二个例子就是南麻战役中,粟裕将军准备故技重施,像孟良崮战役歼灭张灵甫整74师一样,在南麻歼灭胡琏的整11师。

本来一点问题没有的,该围的围,该打援的打援,就在胡琏都绝望的时候,突然天降大雨,而且一下就是七天七夜。

雨天非常不利于我军进行攻坚战,胡琏一看天不亡他,重整军心,身先士卒,最后硬是利用各种子母堡坚持到了援军到来,华野一看已经已经失去了歼灭整11师的机会,最后选择了撤军。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10

南麻战斗

所以被围了就很难了,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指挥官要有非常强的军事素质,将对手研究透彻,见有被围的可能就赶紧跑路。

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很难的,毕竟牵扯到整个战局的战略部署,战术运用等等,不能说跑就跑。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11

胡琏

而这一点,胡琏确实有点能耐,由于常年和中野与华野打交道,胡琏可以说非常了解自己的对手,所以才能做到从我军大合围中屡屡逃脱。


第一,被包围了,说明一方实力远远超过另一方。如果敌对的双方实力相当,大家摆开阵势兵对兵将对将,旗鼓相当干一仗,那就不可能出现包围的问题。

只有一方的兵力远远超过另一方,才能把对手包围起来。

所以说,一代被包围,必然是敌人极强,而己方极弱这样极为不利的态势。被消灭是大概率事件。

第二,被包围以后,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导致军队战斗力迅速下降,甚至崩溃。

首先就是后勤补给问题。被包围以后,后勤运输线被切断,没有粮草,没有武器补充,再强大的军队也会被困死饿死。

其次是伤兵无法得到及时救治。原本可以送往大后方的伤兵,被包围以后,只能就在包围圈内。无法得到有效救治。太伤士气。而且可能引起疫病。

最后,被包围,很容易引起恐慌,导致军心焕然。


被包围差不多就意味着失败了,

首先被包围,那外圈朝内的火力大于内圈朝外,火力面积还大,而内圈火力优势又被压缩,顶多一个内圈第一排能正常发挥。其他受影响,

二,被断绝补给,

三,心里压力大,军心受挫严重,

四,热兵器如果被包围,全歼都正常。冷兵器大范围包围还能撕开一个口子,热武就很麻烦了,包围后直接地毯轰炸,。

五,包围者不断加兵,被包围者被动挨打。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12
自从孟良固战役之后,国军就得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启示,无论这个部队的装备有多好,战斗力有多强,只要这个军或者整编师被解放军整建制包围,都是很难有机会逃出生天的。从此之后,一个军或者整编师就不再单独行动了,而是把两个甚至三个整编师或者均变为一个兵团,集体行动。这样即使被包围了,解放军也吃不掉。

淮海战役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无论是黄百韬兵团还是黄维兵团,即便是他们已经被重重包围起来了,他们也并不是特别慌张,还是能够就地设置阵地,修筑防御工事,坚守待援。但最后的结果是,虽然外面有强大援军,正在不断的攻击,努力增援,这两个兵团最后还是被吃掉了。

到了第三阶段,杜聿明率领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和孙元良兵团三个兵团,加上机关人员和学生,以及其他人员,共计约30万人,逃离徐州,向蚌埠方向撤退。因为国军行动迟缓,加上内部各个部队之间矛盾重重,所以新经验速度非常慢,到12月3日就已经被解放军追上了,12月6日就已经被华野部队完全包围了。

在被包围之后,如果杜聿明能够下定决心,全力突围,以当时华野部队的行动来说,其实杜聿明集团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突围出去。尤其是邱千全集团下辖5个军,共计超过12万人,其中的第五军。70军和74军都是装备比较好,战斗力比较强的部队。但在这个关键时刻,孙元良兵团却因为突围而全军覆没,杜聿明集团士气受损。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13
从解放军方面来看,因为这时候黄维集团还没有被完全消灭,中野仅仅包围黄维兵团就已经非常吃力,所以在消灭黄百韬兵团之后,华野稍作调整,就赶紧派部队增援中野,以全力消灭黄维兵团。这时候华野能够抽调出来,用于包围杜聿明集团的兵力实际上也很紧张。这也是华野在淮海战役中经历最为紧张的一个时期。所以这时候如果杜聿明要强行突围,华野其实不一定能够拦得住。

要命的是,在说服南京同意放弃徐州向南撤退的时候,杜聿明就曾经反复强调,打就不能撤,撤就不能打。现在既然已经决心放弃徐州,那就要在离开徐州之后,全力向南撤退,撤退到黄淮河沿线之后,到蚌埠取得补给,然后再全力向北攻击解救黄维兵团。但就在杜聿明集团犹豫不决的时候,委员长却突然下令,要求杜聿明集团全力增援黄维兵团。

杜聿明委员长措辞严厉,也不敢再做全力向南撤退的打算,只好调整兵力部署,从原定的突围方向改为向东南攻击,增援黄维兵团。但在增援黄维兵团的过程中,邱清泉又没有使出全力,而是试图保存实力。就这样拖拖拉拉的打了六七天,到12月16日,黄维兵团全军覆没,黄维被俘,互联单枪匹马突出重围,逃回南京。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14
到这个时候,留给国军统帅部的选择就不多了。要么是按照杜聿明所说的,继续抽调部队全力增援,与解放军进行最后一搏,要么就是派部队接应杜聿明集团全力向南突围。国军统帅部这时候又犹豫不决,没有果断及时下令突围,一直拖到12月19日才下决心,要空军提供掩护,并且投放毒气弹,掩护杜聿明集团突围。结果又是从原定突围的12月19日开始,连续10天下大雪,空军无法出动,突围计划也泡了汤。

但即便是到了这个时候,杜聿明还是认为,仅仅靠华野和中野,是吃不掉自己的,只有等到四野南下,他才会被吃掉。而这时候平津战役尚未结束,死也不可能置平津地区的傅作义集团于不顾就南下,所以杜聿明认为自己还是有能力坚守待援。因此,杜聿明并没有在下大雪期间组织突围,12月28日雪停了之后,他也没有马上就开始突围,而是继续和南京商讨突围方案。

等到平津战役结束之后,傅作义集团已经指望不上了,杜聿明所幻想的集中华中的白崇禧集团和西北的胡宗南集团,集中所有的国军精锐,来解救自己,同时放手一搏,与解放军进行最后的战略决战,都已经不可行了。1月8日,杜聿明和南京终于商定,从1月10日开始突围。而这时候早已经人困马乏了,所以突围刚一开始,就直接全军崩溃了。


这问题问的不对!

实际战争中被包围的情况很多,结果也各异!

二战中苏联战场上,野战中被大包围的军队基本上都失败了!象基辅战役,哈尔科夫战役等。

而坚守要地的基本上胜利了,如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当然,也有败的,象塞瓦斯托波尔要塞保卫战。

在进攻方完全切断被包围者的退路,援军,补给的情况下,被包围方又没有突围的能力和决心,一定会失败。

而被包围者仍然有退路,有援军,有补给,有作战的能力和决心,就未必会失败。

中国军事史上,皖南事变中被包围的新四军失败了,金门战役中登陆的三个团也失败了。

但是,蒋介石的五次围剿基本上都失败了,刘邓挺进大别山,实际陷入重围,却生存了下来。

所以,凡事不可一概而论。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15

时代不同了,现代战争中被敌人包围之后,也许并不等于就会完全输掉的。被人包围之后完全可以呼叫远程打击、空中支援,甚至可以派出运输机直接把被包围的士兵运走等等。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16

我看了网友们的回答了,大家列举了很多被包围既代表输掉的战例,例如:解放战争我军包围黄百韬兵团、围困长春的战役等等。其实那是过去的打法,那是一种势均力敌状态下的包围与歼灭战而已。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17

我坚定地认为:在绝对实力的碾压面前,一切的包围都是浮云、一切的包围都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时代发展到现在,我们千万不能拿过去的思维模式来思考如今的战争态势。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18

自从现代化战争海湾战争以后,过去旧的包围那一套已经几乎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包围模式。说白了就是:陆、海、空、天、电子战五位一体的新型包围战了。

其实就是放在过去的时候,包围战有时候也不一样有效果的。我来举两个简单的例子吧: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19

例子一:当年我军包围日本的关家垴战斗

1940年10月30日,我军集合了3个旅2个团,准备对日军冈崎支队500多人进行围歼。战斗的结果却是:血战了两个昼夜仍然不能全歼这股敌人,最后日军增援的大部队到了,我军也就战略转移了。

其实不能全歼敌人的原因很简单:一是,日军当时拥有地形优势,处于居高临下的状态;二是,日本拥有武器装备的优势,火力异常强大;三是,日军最后派出了飞机来支援,由于地域狭小,我军进攻人多也比较稠密,所以损失也很大。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20

再举一个最直接的例子:抗美援朝时期的砥坪里战斗

闲话少说先来看看:包围与被包围的兵力对比:

包围的军队是当时的志愿军。当时一共派出了3个军中的4个一线主力师共计5万余人参与包围战。

被包围的是联合国军,组成如下:一个美军的弗里曼团外加一个法国营一个炮兵营和一个坦克中队。总兵力约六千人。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21

当时的地理环境对我军是绝对有利的,被包围的联合国军集中在1.5平方公里的地方。如果按照现在来看的话,根本就不用进行什么劳神费力的进攻了。完全可以用飞机、导弹、榴弹炮来一波狂轰乱炸,这六千侵略者估计都会“灰飞烟灭”了。

可是当时的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的,我军当时以大无畏的战斗精神向敌人发起了冲锋,可是敌人的工事过于坚固、火力过于强大,导致我军伤亡非常的大。我军从黑夜打到天明几乎没有占领敌人一块阵地。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22

天亮之后,敌人派出了近百架战斗机对我军进行了扫射和狂轰乱炸。志愿军战士们入朝作战以来还没有见过如此密集的机群,敌军在环形防御阵地周围整整轰炸了一个上午。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23

我军停止了对砥坪里的进攻,主要原因只有三点:一是,敌人增援的部队赶到了;二是,敌人的立体火力网过于强大了;三是,我军的伤亡是非常大的。最后在广大基层军官的强烈要求下,志愿军领导下达了停止进行砥坪里的战斗。

说了这么多,不是想说我军的战略战术有什么问题,只是想告诉大家:时代变了,作战方式也要随之而变的。永远不要拿着过去的经验去打现代化的战争。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24

现代化的战争到底是个什么样呢?

早在30多年以前的一场战争已经告诉了我们什么才是现代化战争——1990年开始的海湾战争。

当年美军用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和思维只付出了200人伤亡的代价,就直接把伊拉克的百万大军打的是灰飞烟灭了。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25

美军上来先用电子战、心理战击溃伊军的通讯和心理防线,然后就是空袭,最后才派出的地面进攻。一场战争只用了40多天就结束,双方的战损比完全是逆天的存在:200比10万以上。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26

还有当年的科索沃战争中,北约根本就没有派出地面部队,只用空袭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了。那么传统意义上的包围与反包围也就不存在了,

不过否认的是,未来的战争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了,包围与反包围的理念也不一样了。千万不能拿着过去的思维来进行现代化的战争了。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27

我想未来的战争应该就是这个样子的:

第一步:先用电子战、舆论战、心理战来瘫痪对手的通讯和心理防线;

第二步:用导弹、隐形战机、无人机来打击对手的重要的防空网、雷达站,让对手处于“瞎子摸象”的状态;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28

第三步:派出轰炸机、战斗机进行轰炸,主要轰炸对手的战略目标、电厂、通讯和指挥系统;

第四步:继续空袭,这一轮主要是打掉对手的战争潜力,迫使对手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29

往后才是派出地面部队来打扫战场,然后顺便扶植反对派上台,让对手内部互殴。以上就是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和模式了,传统的包围战术还能起到多大作用是值得商榷的。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30

最后我还是想说,时代不同了、武器装备的发展状态也不一样了,传统模式下的包围与反包围也许即将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往后的包围应该是:立体化的包围,例如:电子包围、文化包围、舆论包围、空天一体化的武力打击包围等等。


实战中被包围大多意味着补给被切断,这种情况下自然是输多胜少。

现实中的军队对于后勤依赖非常大。部队在外面打仗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燃料、弹药。以二战时德国参谋部的计算,一个摩托化师每天需要消耗的各类物资就有350吨之多。

一场战役通常不止一天,整个作战期间需要耗费的物资总量是非常惊人的。而一线部队所能携带的物资都有一个限度。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31

比如抗战时的日军士兵就一般携带3个弹药盒,其中两个较小,各装30发子弹,一个较大,装60发子弹。这样每个士兵就携带了120发子弹。其所属部队的辎重部队里,还会有一定的弹药储备。不过由于日本的工业化程度低,汽车很少,通常一个师团不过50-100辆汽车,即使加上马车,随军的弹药总量也非常有限。一旦战斗比较激烈,那么很可能在几天内就把子弹消耗光。

因此实际战斗时,往往需要后方不断地给部队补给各类物资,否则就可能失败。像第三次长沙会战时,日军就是因为弹药消耗太快,而后方无法将弹药运送到一线,因此不得不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紧急撤退。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32

二战期间类似的战例不少,比如莫斯科战役等等,都是因为后方补给无法及时运到一线造成了最终的失败。

而部队一旦被包围,那么其补给线实际上就只能依靠空运了。空运的运输量自然没法和陆路、海路相比。大部分国家不具备通过空运维持被包围部队的正常战斗消耗,甚至可能连食物都会不足,部队的战斗力势必大打折扣,自然是输多胜少。

当然,如果空中力量绝对强大,可以保证被包围部队的所有补给消耗,甚至还能运送援兵进去,那么被包围部队坚持到胜利也是有可能的。

像二战时的若开半岛战役,第7印度师被日军包围以后靠着盟军强大的空中运输能力保证了物资不缺,坚持到了友军前来救援。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33


实战中被包围的部队能否输掉关键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战斗意志,二是后勤补给,前者又是关键中的关键!

说到战斗意志,不仅仅只是“置之死地而后生”那种血气之勇,更重要的是军事智慧。两者结合,才能够成真正的战斗意志。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34

举例说明吧。

1946年6月26日,驻扎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解放军中原军区约5万多人的部队,在司令员李先念、政委王震、副司令员王树声的指挥下兵分三路从30多万国民党军的包围圈中成功突围而出,这就是著名的“中原突围”,由此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35

▲李先念

在突围之前,中原军区部队的生存极度困难。由于所处的鄂豫皖地区处在国民党统治区的腹地,很快遭到国民党军的包围。在突出包围圈之前,根据地的面积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军区部队连同部队家属约5万余人被包围到以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足50公里的地带。在它的四周分别有国民党军第41军、47军、66军、48军、72军、75军共6个军部署在北面、西北面、东面、南面、西面,同时环绕解放区修建了6000多个碉堡,将这个狭窄的区域包围得如铁桶一般。

在军事包围的同时,国民党军还在解放区边缘地带哄抬粮价,吸引解放区内的粮食外流,给解放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用时任中原军区359旅政委王恩茂的话说就是“国民党军的严密封锁令这里的给养有朝不保夕之苦!”

面对危局,中原军区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巧妙利用国共谈判的契机将辖区内的伤病员约2000余人提前转移,同时想方设法从外部购入了一部分粮食。

不过中原军区的种种努力终究还是无法改变被国民党军铁壁合围的事实,更重要的是,由于国民党军方面严密的消息封锁,国民党军早在5月上旬就已经制定完成的军事行动计划,中原军区直到6月10日才得知。

大战不可避免,上至最高统帅毛泽东,下至中原军区领导机关,经过短暂的商议之后,果断于6月23日做出了突出包围圈的决定!

6月26日,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率主力部队约2万余人向西突围,王树声率第二纵队向南突围,皮定均率一个旅向东突围,承担掩护任务。

对于中原军区的突围行动,国民党军事先毫无察觉,等他们准备部署进攻的时候,李先念部已经先后越过平汉路,把30多万国民党军甩在了身后。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36

不过这并不代表突围就成功了,特别是李先念、王震一路所走的路线是山高林密、河流纵横的地带,国民党军则可以利用平汉路的优势快速跟进。李、王二人于7月11日兵分两路,王震部渡过丹江后很快陷入包围,17日在一个叫鲍峪岭的隘口遭到国民党军截击。这里是突破包围、进入陕南的必经之地。王震所部腹背受敌,经过一整天激战成功突围。出来没3天,王震部又在山阳县长沟口、小河口遭遇国民党军2个团的阻击,经过连续激战,王震部719团大部分牺牲,该团团长、政委、参谋长无一生还。

李先念部一开始是被赶来的国民党军一部堵在了玉皇山,进退维谷。李先念命令第37团担任主攻玉皇山主阵地的任务,37团战士先下到沟底,然后从敌人不易射击的陡坡爬上山,在付出重大牺牲后终于占领主阵地,掩护后续部队顺利通过。随后于20、21日在商南县石柱河、椴树垭遭遇国民党军1个团、1个师。李先念和郑位三所等中原军区机关领导人员一度全部暴露在敌人的射程之内,子弹不停的打在李、郑身边。还是第37团奋勇冲杀,掩护李、郑和机关干部突出包围,于23日到达商南县白鲁础村。

这半个月里可以说是中原军区部队突围以来所面临的最严峻的局面,部队伤亡近2000人,失散人数也不少。更重要的是部队极度疲劳,生存面临极大的考验。

李先念、王震经过商量,做出了分散游击的决定。队伍分成若干支,进入陕南。在当地游击队和地下党帮助下准备建立根据地,但是由于国民党军势大难敌,当地环境恶劣,最后决定继续西进,穿越陕南,于8月底至9月中下旬从甘肃先后进入陕甘宁边区。后来这支部队大部分整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2纵队,1947年随刘伯承、邓小平千里跃进大别山,重返中原。

王树声部在突围开始后绕了4天的路,到达襄河边时遇到乘坐铁甲列车沿着铁路线迅速开进的国民党军整编66师的围追堵截。经过一整天的血战,部队被迫分成两支,未渡河的部队由3旅旅长闵学胜率领,向北突围进入伏牛山。过河的部队则在王树声率领下进入南面的武当山密林中,和活动在这里的江汉军区合并成立鄂西北军区。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37

向东突围的皮定均旅强行军五天五夜穿过皖中平原进入华中解放区,成为突围部队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支。后来整编为华东野战军第13旅,纵横华东大地。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38


这个问题问的就有问题,从来没有那个军事家敢说被包围就等于被歼灭。

诚然,被包围的一方四面受敌,包围圈里的物资很难得到补充,作战人员的心里更是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坚持作战需要极高的勇气。但是即便如此,被包围后的结局如何也要看是谁被包围。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39

保卢斯那战无不胜的第六集团军被包围,在奋战了3个月后集体投降,兵力从30多万下降到不足10万人!但同样是德军,在杰米扬斯克被包围就成功逃出生天了,这场战役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前5个多月前结束,短短五个月里德军的战斗力发生了巨变。

杰米扬斯克包围圈形成于1941年冬天,朱可夫的强势反击将德军第16集团军差不多2个军的兵力,包围在方圆不足150公里(长60公里、宽30公里)的区域内,这个包围圈的面积还没有斯大林格勒包围圈大,更不利于接受空中补给也没有任何纵深可言,但德军12万人还是在坚守了4个多月后全身而退。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40

(杰米扬斯克包围圈)

当时负责包围杰米扬斯克的苏军兵力最高达到44万人,对德军形成了绝对优势,但在伤亡了24万余人的情况下,仍然无法吃掉这股陷入重围的德军。杰米扬斯克之战足以说明,被包围不等于覆灭。

杰米扬斯克被包围的德军都是北方集团军的主力部队,甚至还增加了3个刚刚参战的预备队师,而他们外围的苏军几乎都是新组建的部队,因缺乏经验不知道怎么与包围圈内的德军作战,也没有强大的空军封锁包围圈的上空,让德国空军轻松地沟通包围圈内外的德军,确保物资供应。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41

(Ju-52运输机)

根据统计,德国空军第一时间集中了东线所有能用的飞机,其中包括5个Ju-52运输机大队,仅仅在最后的3个月里向德军提供了2.43万吨弹药和食物,来往运输的士兵高达3.4万余人。这种不间断的空中通道让德军始终保持高亢的战斗力,反倒是围攻包围圈的苏军吃不上饭,因此杰米扬斯克的德军打破了被包围等于覆灭的魔咒。

可见,被包围无所谓,只要你的实力够强任何包围圈都可以被打破长,反过来讲,如果你的实力不够强,即便是在平直战线平推也不可能取胜。保卢斯的覆灭就是因为苏军占有绝对优势,第六集团军的实力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严重下降。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42

(斯大林格勒包围圈)

1941年11月,朱可夫发动反攻时手握100万以上的兵力,而保卢斯只有疲惫不堪的33万人,尤其是他两翼的罗马尼亚、意大利和匈牙利等仆从国军队,不仅战斗意志消沉,也没有像样的技术兵器,几乎就是一触即溃。

不仅地面部队处于劣势,空中也不复当年的优势了,苏联人集中了全部能用的资源,在德国空军必经空域布置一道道防空火力网,在200多公里宽阔的航线上,德国运输机要面对密集的高炮和截击机,毫无争议的损失惨重。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43

(苏军防空炮火)

德军损失了1200多架运输机,却只向包围里运去了4500多吨物资,与杰米扬斯克的运输成果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因此斯大林格勒包围战是一场失利不对等的战斗,德军在没有外援和补给的情况下苦苦支撑,焉能不败?

历史上,成功打破包围的战例并不少见,与杰米扬斯克包围战一起进行的霍尔姆战役也是一场成功的坚守作战。霍尔姆包围圈仅有几平方公里,连空中补给所需要的跑道都暴露在苏军炮火的打击之下。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44

(Park.40反坦克炮)

而且包围圈内的5500名德军也不算精锐,因为它是来自于多个多个溃散单位的散兵游勇,甚至还包括很多后勤人员,可用的重火力也仅有一门Park.40反坦克炮,以及一辆苏军抛弃的T-34坦克而已,这支困兽犹斗的德军硬是抗住了苏军105天的围攻,最后成功突围,可见陷入重围真的不等于覆灭。


如果双方的实力不是十分悬殊的话,被包围的军队,基本上处于必然输掉的情况中了。

战略指挥官考虑的是,什么时候攻击,哪个方向攻击,派出那一支部队攻击?如果老李是这个指挥官的话,只要包围了对手的军队,那么这几点,几乎是自由的。

老李的军队夜战行,那么老李决定今晚半夜攻击,那么就今晚攻击,中午各个都睡好,吃肉。老李摇了一卦,西面攻击有利,那么就把那支攻击部队移到西面做准备。包围者拥有着空间的自由,可以任意调动军队。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和外界是自由相通的,那么物资,人员的补给是(几乎是)无限的。而我的对手,恰恰相反。

如果老李是晚上攻击的战术指挥官,接到上级命令后,就会慢慢把自己的部队放在相应的位置进行集结和优化配置。包括战斗部队和预备队的配置,以及战术应急预案。第一波炮火没有起到想象中效果,怎么进行调整,战斗部队被隐藏火力压制,我有着什么增援的方法,伤员运输通道和弹药补给运输通道被截断,还有什么备用的通道或者方案,攻击速度过快,突破过猛造成前锋战斗部队于主力部队失去联系,有什么预案……

如果老李又是战斗指挥官,那么,也会和上级下级开会约定好沟通好,某连前锋,入夜的时候,自带武器和半个基数弹药,缓慢用渗透的办法进入预想攻击阵地。争取接近对手,造成突然袭击。进攻信号为摔杯为号,这个好像不行。额,那么就是天空中三发红色信号弹,为进攻信号。因为上级为了今天,为了麻痹对手,连续打了半个月红色信号弹了,所以这个信号不错,远远好过摔杯为号。

所以,连队一开始就有先机,在进攻中,不断用着预案进行战斗,对方狙击手,用炮击跑拔掉,房屋,用四零炮先开个口子。步兵小组掩护着炮兵观察员找到一个观察所,在攻击到有利地形的时候,开始展开防御,呼叫后续部队跟进。什么,炮兵观察员和掩护小组中了诡雷了,再上几个小组。南面敌人约有一个连进行反攻了,二排放弃观察哨,后撤到主阵地……

老李又是排长,三班长,去搞定斜对面那个机枪组,太碍事了。

三班长带着人过去,楼上的机枪组还有不少护卫。爆破手,把隔壁楼板上安装C4,炸个洞。喷火手准备给他们一下子……

总之,越到下面的指挥官,越忙。可惜对战略的重要性也越小。这一边牵制着敌人增援部队的时候,最上面的战略指挥官说不定开始北面的主攻了。这一路是强攻还是佯攻都很难说了。

什么时候攻击?那个方向攻击?那支部队攻击?这个自由了,基本上也就赢了。而包围者,基本上取得了这个自由。

被包围的,处处是防御重点,那么就没有防御重点了。刻刻是小心时间,那么就没有小心时间了。不能有效调动防御部队,那么就没有预备队了。

当然,这个也不是绝对的。当年朝战的时候,志愿军是当年地球上的轻步兵巅峰,美军是当时地球上绝对物资,武器巅峰。双方都有着自己的绝对优势和劣势,这种碰撞,只能在战后,大家分析得头头是道的,事前,就连最杰出的军事家也无法预测。最优秀的将军也没有把握。所以说,为将者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哎呀,一不小心,走题万里啦。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45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46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47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10万大军被敌人包围后突围失败,一般最多10天半个月就投降了。

最夸张的是,很多时候敌人只是围而不攻,还有战斗力的军队也会成建制投降,这是为什么?

其实大家应该知道,人不喝水只能生存7天,人不吃饭如果躺着不动,最常可以活21天,但普通人一般也就能坚持2周左右。

这些都是针对普通老百姓,军人就不同。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48

以普通老百姓为例,男人一天只需要吃下去1500大卡热量的食物,就足够维持健康了,如果只需要尽量维持生命,800到1000大卡也就够了。

喝水来说,大家都知道普通成年人维持身体健康,一天要喝八杯水。维持身体健康最低标准,一天也要喝1200毫升,也就是中瓶可口可乐的水量。如果喝易拉罐可乐,就要4罐。

这些都是老百姓,军人差别就大了。

军人不但要呆在野外恶劣环境,还要高负重的行军和作战,尤其一些战术动作非常剧烈。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49

大家记得《高山上的花环》吗?

在战前的训练中,体能很强的连队也坚持不住,强壮的靳开来瘦了一圈,梁三喜更瘦了,赵蒙生几乎支持不下去。

这就是丛林越野训练的结果,消耗热量太大。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50

美军的研究是,作战军人每天要维持3000大卡以上的热量,一些极端环境下要保证5000甚至7000大卡热量,因为士兵消耗的太多。

至于喝水,由于老百姓每天食物里面就有大量的水,饮用水只是占到每天身体需要水量的一半。

但军人往往没有这个条件,他们的食物都是干粮,没有水份。

加上军人出汗很多,消耗水量很大,每天需要的水远远大于老百姓。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51

说了这么多,其实很简单几句话。

如果军队被敌人包围,没有后勤人员送水送饭送弹药,军队坚持不了多久。

就算不提弹药,不提军人、不提打仗,你就是在家里躺着,能支持几天?

为什么《高山上的花环》靳开来牺牲自己一条命,也要给连里面的战士们换来两捆甘蔗?

没这两捆甘蔗,战士们因为缺水恐怕站都站不起来,还打什么仗,等待他们的就是全军覆没。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52

再说朝鲜战争的李奇微,为什么要等志愿军进攻7天以后,自己才从撤退转为反击?

因为志愿军轻装前进,携带的水粮最多坚持5天左右。在没有水粮的情况下,志愿军还能继续坚持作战2天,随后到了极限就必须撤退。

很多人谈什么人定胜天,但人不吃饭喝水就要死,这是没有办法胜天的。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53

再看看历史上最牛逼的围歼战,基辅会战。

参战苏联红军85万,最终只有不到10万人突围成功,其余75万被德军包围。

这75万红军,战斗伤亡只有19万多,其余还有高达66万人被俘(伤员基本都被俘虏了)

为什么投降的红军数量,是战斗伤亡的6倍多?

德军是1941年9月16日合围了红军西南方面军4个集团军,9月27日被包围红军才全部投降。

大家注意,从合围红军到最后投降,持续了10天之久。也就是说,红军在弹尽援绝情况下至少支持了一周以上,最终在水粮弹药全部断绝的情况下无法作战,只能投降。


第12兵团被包围在双堆集之初,兵团司令黄维中将非常有信心突围出去,因为该兵团拥有12万大军和一个快速纵队,不仅大多为美械武器,编成内的坦克大炮数量也远远超过当面的中原野战军。然而仅仅被围十天后,黄维兵团就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再也无力组织突围:12万人所需的口粮、2000多匹骡马的草料、100多门重炮的炮弹消耗、数万支冲锋枪步枪的子弹补充,都已经完全跟不上了。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54

第12兵团司令部原驻河南南部的驻马店,完成集结向徐蚌战场开进时,曾经在安徽蒙城进行过一次野战补给,但是所携带的物资仅够整个兵团消耗5到7天,也就是一周的会战份。在与中野的交火之初,兵团各部作战时根本不计弹药消耗,轻重武器撒开了打,结果很快就傻眼了:一旦被中野围住,粮食弹药储备迅速见底而却得不到成规模的补充了。

第一次组织四个主力师突围失败后(廖师起义),从1948年11月27日开始算起的五天以后,第12兵团就全靠南京方面的空投维持作战了,然而蒋空军运力有限,而10万余大军(损失一部分了)每日所需粮草数量非常庞大,空投根本就是杯水车薪。突围不成决定固守后,黄维下令在双堆集修建了一个简易机场,但运输机数量有限,每日仅得数吨或十余吨补给,而该兵团作战最低需求也在每日200吨物资以上。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55

随着我两大野战军对包围圈的不断压缩,华野增援上来的重炮射程,已经可以大致覆盖双堆集临时机场,所以敢于冒着炮火降落的运输机越来越少,第12兵团的物资补充降到了最低点:在黄淮大地11月寒冷的冬天,黄维的部下们那真是饥寒交迫,士气低落并且失去了斗志,这就是大兵团作战中被合围的最可怕之处:粮弹物资严重匮乏。

另一个致命因素是人力的损耗与补充困难,蒋系空军可没有二战时期德军的空运能力,在1942年底的斯大林格勒包围圈中,德国空军前后运走了42000名伤员,所以坚持的时间较长。而在1948年的双堆集,黄维只有能力运走少量负伤军官,大批伤员的存在,不仅急剧消耗有限的物资,也必然影响其他官兵的士气和战斗力,双堆集包围圈本来方圆就不大,一片哼哼叽叽的声音怎么打仗?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56

第12兵团的主力第18军军长杨伯涛回忆:“解放军没有硬拼,而是采取了掘壕前进迫近作业的沟壕战术,然后利用夜暗调集兵力进入冲锋准备位置。在炮兵火力的配合下,一声令下,发起猛烈的冲锋,当者很难幸免,这样使我方拥有火力的优势,无从发挥”,划重点,下面才是关于人力问题的说明。

“在人力方面,第12兵团是被动挨打,士气低落,而且战斗伤亡一个就少了一个,没有补充,远不如解放军拥有广大的后备力量,可以源源补充,这在第12兵团是致命的劣势”。尽管黄维兵团的总兵力有10来万,但是一线战斗兵员一般不超过三分之一,被包围后伤亡得不到补充,那么战斗力就会逐步下降,直至成建制失去抵抗能力。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57

不仅如此,由于包围圈内没有可靠的后方,第12兵团的指挥系统也遭到毁灭性打击,有线电话基本瘫痪,各军、各师的无线电台也经常被炸飞。最惊险的一次,是胡琏和杨伯涛在18军军部的屋子里刚吃完饭走开,一发大口径炮弹直接命中饭桌,收拾碗筷的一个勤务兵当场毙命,胡琏和杨伯涛吓的一头钻进隐蔽部,再也不敢出来活动和进行有效指挥。(要说胡琏也真是命大,这跟后来的炮击金门的画面相同)。

因此在上述因素的叠加下,自我军于12月5日起发动总攻一步步攻克外围村庄后,到12月14日黄维就已经彻底崩溃了,情知无法坚持下去了,于是要求不顾一切突围。缺粮少弹士气低落的突围当然就是溃逃,至12月16日,第12兵团所属的四个军和一个快速纵队全部就歼,黄维被俘,胡琏逃了出去,12万人马荡然无存。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58

另外一个包围圈里的杜聿明集团,情况也差不许多,孙元良兵团溃散后,陈官庄包围圈内还有20万左右的蒋军,在华野的严密包围封锁下,其粮弹全部依赖南京方面空投。刚刚被包围时,老蒋命令空军不惜一切代价维持杜聿明集团的生存,按照最低需求量,空军需要每日出动120架次飞机,空投粮食肉类240吨、弹药和其他军需物资160吨,总计约每日400吨的物资总量。

从1948年12月16日起,南京方面动用空军的两个运输机大队,同时租用三家民航公司的飞机,昼夜不停进行大规模空投空运,杜聿明的要求是除大饼、饼干、罐头和弹药外,其他一概不要。于是南京城内外的所有作坊都在赶制大饼和饼干,开始两天天气情况良好,空军也比较卖力,基本还能满足包围圈的需求。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59

然而从12月18日开始,陈官庄地区雨雪交加,民航飞机说啥也不参与了,只剩下空军两个大队在维持空投,由于包围圈越来越小以及华野组织的对空射击,蒋军飞行员不敢低飞,在1000多米的高空就把物资抛了下去,本来就少的可怜的物资,相当一部分还飘到了华野阵地上。这样的雨雪天气整整持续了10天,杜聿明手下的20万人也到了“饥寒交迫”的境地,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二战期间苏德战场上,德军实施的大纵深钳击合围战,其实也是这个意思,包围圈一旦形成,苏军的重兵集团在失去补给的情况下,用不了多久就会失去建制战斗力,几十万人无粮无弹,是无法继续战斗下去的,当然就是要输的节奏。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60


参考一下美帝在朝鲜战场被我方包围后的反应,一切所谓的战术在硬实力面前一文不值,就地围圈打死你们也冲不进去,拿人命填的日子早就过去了


结合几个战例,我们看看:一旦被包围,形势将有多么不利。

在袭击下迅速崩溃:辽西会战

先别急着聊补给断绝问题。

因为:只有在极端有利的情况下,攻击方基本不担心外围解围部队,攻击方才敢“长围久困”。大部分情况下,攻击方都想速战速决,尽快结束战斗。

比如,在淮海战役中,对黄百韬、黄维,我军是争取尽快歼灭的,而对于最后的杜聿明集团,则可以长围久困,以利全局。

日本自卫队《作战理论入门》更是指出:包围作战成功的条件,是快速歼灭被围之敌,不给敌人调整部署的时间。

所以,一旦被包围,最先要担心的,是被迅速歼灭。

廖耀湘,就是栽在这里。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61

辽沈战役时,廖耀湘率领9兵团奉命支援(后为收复)锦州,被我军阻击于黑山、大虎山一带120平方公里的广大战场。

攻陷锦州后,林帅决心收拾掉他。

林帅一面令攻锦部队转入休整,以麻痹廖耀湘。

同时,各部队悄悄张开大网:8纵、独2师阻敌往营口退路,6纵、5纵断敌往沈阳退路。各部行动极为隐秘,黄永胜的6纵甚至“失联”。

各部到位后,我军立即发起歼灭战!

廖耀湘兵团原本处于进攻、行军状态,突然遭到包围打击,猝不及防。

攻击开始后不久,廖耀湘的指挥不就被打掉,9兵团各部失去统一指挥,更是一团乱麻。

我军采取“乱战”战术:各部不需请示上级,即果断迂回穿插,对敌分割歼灭。

国军仓促作战,既无统一指挥,又无既定方略,乱打乱跑,迅速崩溃!

最后,9兵团5个军10几万人,包括了“五大主力”的新1军、新6军,在2天内被全歼!

失去活动空间而迅速被歼:坎尼会战、孟良崮战役、街亭之战、新加坡战役

辽西会战,廖耀湘兵团分布在120平方公里的广大战场,因此被我军迅速穿插、分割歼灭。

那么,如果大军猥作一团,会不会避免迅速崩溃呢?

不一定!

被包围,首先意味着活动空间被限制了。而打仗,没有空间是不行的。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62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坎尼之战。

当时,汉尼拔以骑兵侧翼迂回,包围兵力多于自己的罗马军。

罗马军只得收缩阵型,以抵御敌军的冲击。

可是,随着包围圈被收紧,最后,罗马士兵连挥舞短剑的空间都没有了!

战斗,由此变成了屠杀!

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私生子之战”(主角险些被歼部分)就生动的再现了这一情景(仅为个人看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拍得还算靠谱。失去活动空间后,巨人也好,拥有主角光环也好,在挤压之下一点还手能力都没有。

同时,失去活动空间,也意味着你可能会失去一些原本不需要补给来解决的必需品。

比如,街亭之战。

张郃围马谡于山上,截断水源,马谡立马崩溃。

同样,在新加坡战役中,日军控制新加坡城水源地被控制后,8万装备精良的英军,立马投降!

而张灵甫,也吃了这个亏。

孟良崮是花岗岩石头山,缺水。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63

整编74师的水冷式机枪在连续射击后,由于没有缺水无法持续长时间射击,使该军火力大减,最终被歼!

防不胜防,直接被歼:碾庄战役、陈官庄战役

如果我足够厉害,被包围后阵地不紧不疏,防御得当,是不是就不会被直接歼灭了呢?

可以问问黄百涛、黄维。

这两位一板一眼的,被围后,立马妥善部署防御,我军既无法穿插分割,也难以直接快速攻破其阵地,而且,我们当时还没条件“长围久困”,因为阻援作战依然很激烈,三股敌军一旦合流,后果不堪设想。

可是,阵地是死的,人是活的。

被围者被限制在阵地,一个萝卜一个坑,调整难度大。

而围攻方在外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部署。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64

碾庄战役,黄百涛的抵抗给我军带来极大困难。

我军迅即总结教训,调整部署。

战术上,该运动战为村落阵地攻坚战,以迫近作业突破敌坚固防御阵地,利用暗夜把交通壕修到敌人阵地前沿,然后突然进攻。

战役部署上,确立“先打弱敌,后打强敌,攻其首脑,乱其部署,逐个争夺敌人火力点和所占村庄”的原则,并对攻击重新做出部署。

其后,我军逐渐推进,取得胜利。

双堆集战役,由于黄维的顽固抵抗,我军进攻部队一度伤亡严重,战事一度陷入僵局。

战术上,我军果断调整,采取”地堡对地堡,战壕对站壕“的办法,以大规模迫近作业,把交通壕一直挖到敌人防御前沿,攻占一村巩固一村。

战略上,我军采取“吃一个,夹一个,看一个”的战略,调整兵力,以华野三纵、十三纵、特纵一部加强进攻力量。

总的来说,即便被围一方部署得有章法、严阵以待,但毕竟活动受限,调整空间有限,攻击方针对防守方情况,做出针对性调整,仍然能使敌军崩溃!而且,调整后,进攻方即便失败,退回去再来就是,被围方一旦失败,战斗就结束了!

心理影响:淮海战役

除了肉体上的折磨,四面受敌的态势,也容易引发心理上的崩溃。

首先,是指挥官心理的崩溃。

古代,由于通讯不发达,一旦被围,就意味者消息断绝。

因此,心理战高手,往往利用此有利态势,从心理上击溃敌人。

比如:吕蒙袭击南三郡之战时,零陵一度坚守。

当时,刘备、关羽紧急增援,孙权、鲁肃已令吕蒙放弃进攻零陵,与鲁肃会合。

吕蒙利用零陵消息断绝,实施心理战,找到零陵太守郝普的好友,释放假消息:刘备被夏侯渊牵制,关羽被孙权击败,吕蒙一旦破城,你全家遭难!

郝普投降。得知真相后大哭!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65

同样,在抗美援朝初期,美军一度在后方出现我军穿插部队时,就担心被我包围,迅速后退,使战场态势发生微妙变化。

其次,是士兵心理的崩溃。

当然,在通讯发达后,像吕蒙那样实施信息欺诈的方法已经很难了。

不过,士兵的士气就很难维系了。

不利的态势,敌人的传单,不断的谣言(往往会伴随着酷暑或严寒),对士兵的决心都是极大的考验。

淮海战役中,双堆集、陈官庄,国军被围期间都发生了较大规模的投诚。

补给断绝而亡:不详述

当然,即便作好了一切坚守,如果围困长期持续下去,也是要失败的。

被包围后,陆地、水面补给线肯定是被断绝了。

日子一长,饭都没得吃了。

被长围久困,是必死之棋。

这种例子就不详说了。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66

一来,像长平之战这样的战役,各位想来都听腻了。

二来,在未来战争中,补给断绝,甚至包围的意义已经完全不同了。

新时代的围困

随着空中力量的发展,战争已经立体化,围困的意义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1、空中运输、机动变得普遍,纯地面包围效果意义大打折扣。

早在二战时,空中补给就已经非常普遍。

在缅甸战场,被日军围困于辛泽瓦的英军就因为空中补给而得救。

不过,由于当时空中力量的规模,技术限制、机场限制等因素,在大规模作战中,空中补给往往是杯水车薪。如斯大林格勒,德军的空中补给基本上没有改善德军的困境。

而在解放战争中,得到空中补给的国军,也从来没有因为空中补给而实质性改善困难。

不过,美国陆军如今的空中运输能力与二战时期各国已经完全是两个概念。

同时,美国陆军也出现了“飞行化”趋势,可以大规模空中机动。

本来你想去袭击他的屁股,他一飞,跑到你屁股后面去了!

所以,今天,如果不能控制天空,即便从地面上围困了敌军,其实仍然不算围困···

2、不从地面包围,依然可能达到过去包围的效果。

如前所说,包围的优势是:限制敌人活动、多方位打击敌人、瓦解敌人心理、切断敌人补给。

今天,达到这些目标,未必要从地面包围对手。

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中,美军就在不地面包围的情况下达到了这些目标。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67

美英等强国的战机随时监视战场,地面敌军的运动都会遭到毁灭性打击。

因此,尽管弱国军队在地面上没有被围困,但依然只能隐藏起来,不敢机动,依然只能在敌人日复一日的轰炸下陷入困境。

当然,以上所举例子,都是实力悬殊的战争,在大国级别的角逐中,效果如何,尚无证据。

不过,科技在不断进步,战争的形势也在不断变化,不可能以过去战争的眼光来看待新时代的战争。

过去,一旦陷入包围,情况就变得危险了。

如今,包围的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变得更立体、全面。

不忘过往战争的经验教训,着眼现代军事的新发展。

相信:下一场战争,被包围的,一定是我们的对手!


在实际的战争中,一旦被包围了,就意味着后勤补给中断,而一旦后期补给中断了,军队就支撑不了多长时间,补给很快就会消耗完,到时除了拼死一战就只能投降了。

比如说二战时期德国人发明的“闪电战”,其核心就是在战争初期利用装甲部队的快速突破能力,迅速在对方防线上打开一个缺口,然后装甲部队就直接攻到敌军后方,同时步兵跟着装甲部队的进攻路线,一路上占领各个重要据点,往往当装甲部队攻打敌军后方的时候,也就完成了对敌军的合围。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68

在二战期间,军队的消耗非常大,苏军士兵平均每天的物资消耗就达到了90公斤,这其中不仅包含了食物等生活必需品,还有弹药、燃油等其他物资,一旦被德军合围,后勤补给中断,那么军队中存量的物资实际上就支撑不了多长时间,尤其是战况激烈的时候,物资,尤其是弹药的消耗就更大了,一旦弹药没了,你就是有再多的军队,难道要拿着棍棒刀枪去跟武装到牙齿的德军拼命呢?那就基本等于屠杀了,所以当苏军被德军合围后,往往支撑不了几天,就只能选择投降。

在具体的战例中,如人类史上最大的围歼战基辅战役,双方真正的拼刀拼抢下来,苏军伤亡19.3万人,德军伤亡13.2万人,但最终结果是苏军损失了近85万人,除去战斗的伤亡,剩下的65万多人全是被俘的,这样一来,最终的结果就是德军损失约13.2万人,苏军损失约85万人,巨大的损失悬殊就是这样造成的。

苏德战争初期德军发动的一系列围歼战,如明斯克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真打起来的话,苏军与德军的伤亡差别并不大,最终苏军损失远高于德军,都是因为德军利用“闪电战”战术,实现了对苏军的合围,切断了苏军的后勤补给,导致被围的苏军最终弹尽粮绝,彻底失去战斗力。

其实“闪电战”就是一种合围对手的战术,只要实现了对敌军的合围,那么对手的战败就只是时间问题。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69

▲苏德战争初期,苏军的绝大多数损失都是在被德军合围后部队只能投降造成的

再如二战末期,苏联在东北对日军发动的攻势,70万日本关东军在短时间内被打得全军覆没,最终的结果是苏军伤亡3万多人,日军伤亡8.2万人,而日军被俘的就多达65万多人,最终的损失就是苏军损失3万多人,而日军则损失了70万人。这也说明苏军与日军的实际交战并不激烈,日军大多是在被苏军合围的情况下选择了投降。

所以在整个二战期间,大型的围歼战役从来都是力图切断对方补给线,将敌军合围来实现胜利的。不过二战这种现代化战争毕竟消耗很大,而在古代战争中呢?其实也同样如此。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70

在古代战争中,物资消耗没有现代战争这么大,毕竟在冷兵器时代,作战的胜负最终要靠双方的近身肉搏决定,不过即便是这样的战争,在被对方合围的情况下,也很少能出现翻盘的。

合围战更典型的例子就是曾国藩,他可以说是把合围战玩到了极致,也就是所谓的“结硬寨,打呆仗”,比如合围安庆和天京,都用了两年的时间,从实质上来说就是围死对方,断了对方的补给,然后就只守不攻,慢慢把对方耗死的战术。

原因还是在于后勤补给,古代战争的后勤主要是粮食,打仗毕竟是个体力活,没有充足的食物,饿着肚子上战场,士兵也不会有什么战斗力,如果食物消耗殆尽,士兵断了粮,最后不是饿死,就只能投降。所以在古代的围城战中,经常会出现围而不攻的情况,因为攻城战往往伤亡巨大,如果没有必要在短时间内攻下城池,一般攻城的将领都会选择围城,目的就是等到对方粮草消耗殆尽,城池就会不攻自破,自身也不必付出多少伤亡。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71

而且一旦被对方合围,不但后勤会中断,还容易引起军队的恐慌,而军队一旦出现了恐慌情绪,那么部队就会失去斗志,容易发生全军崩溃的情况。

比如在明朝末年松山大战时期,洪承畴率13万明军主力进攻后金,却被皇太极断了后路,也就断了后勤部给。在这种情况下,战斗肯定是无法继续进行了,只能撤退。于是洪承畴就制定了分路撤退的计划,如果各军将领能按照洪承畴的计划有序撤退,至少也不至于惨败,但被断后路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全军,引起了全军的恐慌,各军没有听从洪承畴的统一号令,各顾各地夺命狂奔,完全不成建制,结果就在这样的情况下,13万明军精锐就成了后金军宰割的目标,明朝末年最为精锐的军团就这样被皇太极消灭了。

再如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平之战,赵括所率的45万赵军主力也是被白起实现了完全的合围,在这种情况下,赵括只能选择突围,而赵军突围的最佳时机是在刚被合围的那几天,毕竟部队在出击的时候应该携带了一些补给,还能支撑几天,也就是因为最初的几天没能突破白起的合围圈,赵军越到后面就越没有战斗力。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72

而白起的策略就是只守不攻,全军死死地守住各个要口,只要赵军不攻过来,秦军就不去主动出击,目的在于困死赵军的同时,尽量减少自身伤亡。当然,如果出击的话,一旦出击失败,那么某个关口的守军就会大幅减少,赵军就很可能会从这个关口实现突围,这也是白起只守不攻的原因。攻出去可能失败,但守下去只会赢不会输。

赵军在被围困了45天后,全军弹尽粮绝,最终全军丧失斗志,也只能选择投降了。

当然,战争中被合围的情况下,也不是没有翻盘的可能,只是这样的战例在历史上不多,更多的情况,是己方援军抵达,在外围突破了敌军的防线,才最终使被围的部队给解了围。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基本相当于输掉。应该是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被切断了物资,特别是武器弹药的供应。不要说现在,就是在二战时期,因为火力凶猛,弹药的消耗自然也就很高,靠部队自己一次性的携带,根本就不能坚持多久的高烈度战斗,必须要靠后方源源不断的支援。因此后勤补给需求和任务是相当繁重的。因为车辆、自行火炮、装甲战斗车辆都需要大量的油料。如果有战损或者故障,还需要拖拽、修理。除非是防守有坚固永久性堡垒的阵地,本身储藏有大量物资。或者是小股部队有险要地势可以防守,并且能保证空投,并且有援军可以破围,大多数情况下,军队很快会供应不足,弹尽粮绝被消灭。

第二,跟现代武器的作战效率有关。在冷兵器时代,因为需要面对面作战,讲究的是密集使用兵力,用精锐作为刀尖,形成一种洪峰效应,将对方撕开压垮。现代武器,一发大口径炮弹就有半径几十米的杀伤范围。即使步枪的有效射程也能有几百米。在二次大战时期,就已经是线性梯次部署。将军队分散开,避免被对方大量杀伤,同时也利于发挥火力,控制足够宽大的地形。到了现代,由于卫星定位系统,通讯便利,更加利于部队的部署和发挥火力。军队部署在足够宽大并且有纵深的地形,才能够保证不被对方的重火力大量杀伤。比如对方的战术导弹、航空导弹和制导炸弹、远程火箭炮、大口径自行火炮,一次射击就可以给对方毁灭性的打击。而一支军队,一旦被对方包围(即使是对方的数量和火力逊于己方,只要掌握了有利地形一样可以做到。),被围困的一方在一个固定的有限的空间,而对方在一个发散性的广阔的空间。被围困一方的信息很快就会被对方掌握,从而利于重火力的发挥。而被围困的一方,却很难掌握对方的信息,因为对方可以灵活的调动,不利于己方火力的发挥。在这样不利的情况下,包围圈会越缩越小。那么对方的重火力就能发挥越来越高的效率。到最后,乱打一发炮弹就能打倒一群人。所以说被围困,特别是对一只大部队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综上所述,因为以上的两个原因,在大多数情况下,一支军队一旦被对方包围,基本上就算是输掉了。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就这问题,别说您了,一开始小编也搞不懂。小编作为半拉军迷,喜欢翻阅一些个战争史料。

在阅读过程中,总能看到类似于题主疑问的字样,一方被另一方包围,随后被包围的一方要么投降,要么被歼。

您看着这些文字,都会让您产生一种错觉,这打仗也太轻松了?

为了这个事,小编也查阅了一些个资料,终于搞明白了

今天就借着题主这一亩三分,把小编知道的一点东西给您说道说道,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往下瞅。

被包围就意味着输了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73

咋说呢?您应该经常听到过这么一句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在这里小编不得不夸夸咱老古人,早些年就总结了战争理论,并把他弄成一些个朗朗上口的俗语和谚语。

就眼跟前这句俗语,其实就已经说明了题主的问题。

一方军队一旦陷入到另一方军队的包围之中,首先他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粮草问题。

说句不好听的,人这辈子就活了个吃喝拉撒,这要是遇到要吃没吃,要喝没喝的情况,别人不动他,他也活不了多长时间。

那么部队一旦被陷入包围之中,整支部队的吃喝拉撒,这可就全部断绝了。

对方就算不打你,您感觉把补给吃光了,能抗多久?

不说吃的东西,还有弹药,弹药这东西打一发少一发,等打光了,拿啥和对手打仗?

其实这还不算,一旦被包围,出不去,每天都有人员伤亡,再加上后勤补给上不来,整支部队的士气都要受到影响,引起恐慌,以至于无心战斗最终可以达到崩溃的地步。

别的不说,咱有时候看古代冷兵器时期,总能听到营啸这个词。

营啸是啥意思?就是部队神经绷到了极限,只要有一个人在哪里大喊大叫,整个军营就有可能发生互相残杀的现象。

一声啸叫就能引起这样的恐慌,何况是被围困住之后,断绝后路,吃的穿的一天比一天少,每个士兵心里都会有一种要被饿死的心里。

您感觉这样的部队还有战斗力吗?

说道这里估计有很多小伙伴要说了:“你可拉倒吧!知道啥叫现代化战争?知不知道天上有飞机?知道啥叫空投不?”

这说笑了,咋能不知道呢?但您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空投这玩意,靠谱不?

您别看各种运输机,造的一个比一个大,让他空投一个连或者是一个团补给,还成,但要是让他空投一个军,一个集团军,甚至是几个集团军的时候,得多少运输机来进行空投呢?

而且您能保证这空投就一定能空投到位?空投十个,能进去五个这就不错了。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74

而且实施包围的部队,他难道就不会对空投的飞机进行袭扰吗?而飞机飞的高了,这空投还真就说不准了。

所以范围越大的空投,他还就越不好空投。

回头看看淮海战役,国民党的部队被解放军包围的也不是一支两支了,蒋介石那一次没有空投?结果呢?空投的就赶不上消耗的,就算是蒋介石把所有空军飞机压上,再租借民航进行空投,都填不满那窟窿。

而且空投这事,他的消耗是很大的,第一汽油,第二空投之前把所有物资进行集中,其他的都不用说,就光这两项就耗不起。

当然了,这么说空落落的,也没有具体的实例,以及数据作为支持,说出来还说服不了一些个小伙伴。

那么小编就举个具体的例子,您体会一下。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75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大家伙都听说过吧?这一战可以说是二战的一个转折点,战争的结果是,苏联保住了最后的阵地,而德国人在这块阵地前失去了锋锐,把他最后一支可用于进攻的战略部队给报销了。

保卢斯的第六集团被苏联包围,最终保卢斯投降了。

那么我们来看看,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他一天需要消耗多少物资?您绝对不会想到,每天八百吨的空投物资,这才能满足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一天的需求。

事实上呢?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每天只能得到一百吨左右的物资,最多的一天德国人动用了一百五十四架飞机,空投的物资也不过是二百六十二吨而已。

而这里面最多的是食品足足二百二十五吨的食品,其余只有三吨的弹药和三十吨的燃料。

就这,保卢斯还在天天向希特勒诉苦,没有吃的了。

到了十二月十九号的时候,保卢斯报告,包围圈中的马匹大多都被杀了吃掉了,或者是饿死了。

好吧,马都被饿死了?当然这个说法是被保卢斯给夸大了,因为根据后来曼施坦因的报告,其实包围圈里还有两万三千头各种动物。

但不管是夸大还是不夸大,您从中也能感觉出来,被包围的第六集团军的急迫。

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还被苏联一步步的挤压生存空间,最终导致部队崩溃先后投降了事。

还有当年的长津湖战役,大家伙都知道,那是多大的包围圈,美国人没空投吗?空投了!有用吗?如果有用的话,美国一些个老兵就不会说,他们被冻死了很多人。

美国人后勤补给确实好,连喝的水,都能从日本运过来,时不时的还能空运个冰激凌啥的?但您要知道,那是在没有包围的前提下,被包围了,还冰激凌呢?能有口吃的就不错了。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76

您要知道这场战役中,美国人的飞行员就死了八个,四个始终,三个负伤的。

所以从上面两个例子,您就能体会到,一旦部队被包围了,最要命的就是后勤补给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之下,部队的士气会低落,甚至于会达到崩溃的程度,那么投降也就成为了一种选择。

说道这里,估计较真的小伙伴就要问了:“那如果空投的物资勉强够用,那是不是就意味着被包围的部队就没事呢?”

咋说呢?只能说有这个可能性,而且这种被包围的部队还必须有一个靠谱的指挥官才成。

就像保卢斯这样的,上边说啥就是啥的,没有一点自己主见的指挥官,就算是给他足够使用的空投物资,最后的失败也是难免的。

当然了,这种说法,也得有战例支撑才能有说服力,接下来小编,再说一个战例,您来体会一下,被包围一方,有了能维持的空投物资,坚持到最后的事。

例子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77

这个例子是,当年远征军去缅甸打日本人发生的,叫李家寨之战。

这个战斗的名字也有点意思,其实战斗发生的地点就不叫李家寨,而是以一颗大榕树为中心进行的一场战斗。

之所以叫李家寨,是因为指挥官姓李,他办到了不可能完成的事,所以就把这个阵地叫做了李家寨,而战斗的名称也就叫做了李家寨之战。

好了,我们说具体的事情。

当时中国远征军反攻缅甸,发起对日本人的于邦战役。那么在这场战役中,一个叫伯特纳的美军参谋长,让新三十八师一一二团,仅仅携带轻武器以及少量的补给,就来了一次孤军深入。

结果一一二团距离新三十八师有二十多天的路程,所以这就被日本人十八师团给盯上了。

日本人当时就命令五十五联队和五十六联队,六千多人围攻一一二团,当时一一二团就只有一千多人。

就这场围攻,您都不知道,一直持续了一个多月,日本人愣是没把一一二团拿下。

那么总体情况是咋样的呢?

一一二团下边有两个营,他被日本人分割包围了,其中第一营的李克己带了一个加强连(其实就是两个残缺的连队凑到一块拼凑出来的,拢共一百四十多个人)。

而李克己这一百四十来个人,要面对的是日本五十六联队的一个大队,日本人的大队对比我们一个营,但比我们营的人数多的多,相当于一个团的兵力,一千多号人(而这个日本大队,因为之前也有损失所以只有七百多人)。

李克己带着这个加强连撤退的过程中,已经陷入了日本人的包围,前前后后好几道日本人的火力封锁线。

“咋整?”李克己这个时候,就要面对一个选择,是固守待援,还是进行突围。

如果是进行突围的话,就他这个临时拼凑起来的加强连,一百四十来个人能冲出去的又有几个?还有二十多天的距离,能回去吗?

“奶奶的!固守待援!”李克己选择了固守待援。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78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要固守待援,李克己最少也要撑二十来天才成,毕竟新三十八师距离他们就是这么长的路程。

最少二十天,他们出来的时候本来带的粮食就不多,这要撑下去就得饿死。

所以想要撑下去,就要依靠空投了。

那么要依靠空投,就需要一个空地,您要知道缅甸这个地方,最不缺的就是森林,李克己要是选择森林防守,空投绝对是个大麻烦。

可要选择河滩防守的话,就要面对日本人的炮火,您要知道日本人的手里现在可是有三十六门各种火炮,到时候不用全拉过来,来个一两门撑不撑得住这都是个问题。

最终李克己就在森林里头选择了一块,林木比较稀疏的地方进行防守,这块地方大概有半个足球场大小。

选择这里的原因有两点,一地方开阔一点,好空投,二有林木可以阻止日本人的火炮的攻击。

你看这就是一个优秀指挥员的能力,灵活多变。

那么在这块阵地上,他其实就是一颗大榕树,主干有三米粗细,周围还有二十多个枝干,树冠还特别的大。

李克己就相对了这大榕树的主干,以他为中心建造了一个碉堡,然后在树冠的最高处设置了瞭望哨,两个士兵在上边用望远镜对敌人实施观察进行警戒。

而李克己这个加强连,因为收编了半个机枪连,所以机枪这块还够用,建立了好几个以机枪为中心的工事阵地。

因为撤退的时候,李克己顺手赶了一批骡马,而骡马还驮着很多手雷,这个点上这些手雷就用上了。

李克己在四周围布置了两百多颗触发手雷,只要日本人经过,稍不注意就能被炸个底掉。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79

李克己这里前脚刚一布置好,后脚日本人就上来了。

咋说呢?森林里头发现对手的距离是很短的,往往二十米左右才能看到对手,但站在树冠上的瞭望手就不一样了,咱们就能提前看到日本人。

所以这第一次交手,李克己有所准备。

日本人一个冲锋过来之后,首先就被机枪给点到了一批,在慌乱中日本人要躲避,结果碰到了触发手雷,好家伙这一通炸,又被报销了十几个。

就算是这样,居然还是让日本人冲到阵地前几个。几个日本人也不算啥,步枪啪啪放上几枪,就把这些家伙给撂倒了。

之后,日本人就怒了,搬来了他们的七十五毫米的山炮,对着李克己的阵地就轰。

不管用的,炮弹来了,李克己带着部队就躲到了树干后边了,再说山炮能有个啥准头,保不齐炮弹还没飞过来就被其他树给顶住了,他就算是打过来了,还有大榕树顶着呢?

而且有些个炮弹,啥也没打中,还击中了包围李克己的日本人

这么没准头,日本人他还不敢靠的太近,毕竟李克己的机枪子弹他也咬肉不是?

所以日本人的火炮也就用了几次就不用了,只能进行步兵冲锋来夺取阵地。

就这么的前前后后打了一个星期,李克己大有一种你奈我何的样子,日本人撼动不了李克己的阵地,而且经过一个星期的磨合,李克己的部队对自己的阵地反而是相当熟悉了。

那么阵地是固守住了,日本人拿李克己没办法,所以李克己面临的就是食物和水的问题。尤其是是水,就这地的气温,高的时候能高到四十度,每个人出汗量大的惊人。

而当时这片区域的天空,美国人还是有制空权的,经过联系,美国人会在每一天派一架C47过来,空投一个连的补给,什么吃的喝的,武器弹药都有。

咋说呢?李克己防守的地方虽然小了点,美国人的空投技术还是可以的,大部分情况都能接到物资。

不过有一次,这架空投的飞机,被日本人的高射机枪给扫到了,此后近一个星期没敢露头。

害的李克己这些人吃了三天的芭蕉。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80

至于水,李克己用树藤取水,一根树藤一个晚上就能凝结出两三斤的水,还很好喝。

大榕树下,最不缺的就是树藤。

东西充足,李克己还时不时的对日本人发起突然袭击,来几个偷袭啥的,仗打的是有声有色。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吃有喝还有弹药的情况下,再加上指挥官布置得力,整个战斗维持了一个多月,李克己部下有几十个人的伤亡,而日本人却被打死了一百多个。

这是当时的一个小战场,那么整个战场最终的结果呢?十八师团几万人,被打的就剩下一千来人突围出去跑了,因为跑的匆忙,连十八师团的一块大印都落在了远征军的手里了。

所以从这场战斗中,我们就能发现,一支部队被围困,之所以会陷入绝境,就是因为缺少各种物资。

如果有充足的物资,指挥官给力,被包围其实也不是绝境。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

在中国近代历史的实战中,有无数的被包围后很快就会输掉。这要看是谁指挥的被包围的部队。

比如孟良崮战役,是战神粟裕大将指挥的三野把张灵甫74师牢牢的包围在孟良崮上,经过几个回合,就把74师干掉了。

而在抗战中韩德勤指挥的国军三、四万人,包围了只有七千人马的粟裕指挥的新四军。当时两军对阵,装备和人数不对称,明显新四军处于弱势。然而在战神粟裕巧妙的布置下,发起了著名的黄桥决战。

首先把新四军大部分兵力,拉到十里以外进行外围作战,只留少数兵力再加上民兵,在粟裕指挥部所在地的城镇进行巷战。就这样外围作战的新四军找准敌薄弱部队,趁它们立足未稳,新四军是以逸待劳,三下五除二就把国军的一个师吃掉。他们又乘胜前进,占领有利地形,对前来进攻的敌军另一个师就地消灭,并且活捉了敌师长……。

就这样新四军把外围进攻的国军打得死的死、逃的逃,就剩下一股进攻新四军指挥部的敌人,大约有两个师的兵力。这股敌人正在城镇内与我军激烈的巷战,外围的新四军趁机来了个反包围,很快就把正在与我军巷战的敌人,一扫而光。就这样新四军夺取了黄桥决战的全面胜利。有力的打击了国军的嚣张气焰。

综合上述战争的胜败,不取决于被包围,而在于指挥官拥有智慧的头脑,士兵拥有不怕死敢打硬拼的精神,这才是取得战争胜利的法宝。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81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82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83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84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85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86


被包围最大的问题是无法补给,后勤吃紧。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如果一支部队被包围,不仅意味着腹背受敌,而且人员要饿肚子,弹药要省着用,伤员的医疗器械要紧缺。

一天,两天没问题,围上个3、5天,军心涣散,崩溃必然。

有人说朝鲜战争美国总是被志愿军包围,也没见被全歼过?因为美军有空投。长津湖之战,美军被围德洞山口,下碣隅里,皆用空投,空运,投下物资,拉走伤员。

斯大林格勒德军被围,曼施坦因希望用空运的办法,补充物资,拉走伤员,然而德军能力有限,难以完成任务,保卢斯全军覆没。

了解更多战争,关注我的头条号 。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87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88


因为在战场上一旦被包围,基本就等于后勤补给线被切断了。而军队缺乏补给,没法保持成建制的战斗力。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89

就拿斯大林格勒战役期间,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被围来说。

苏军发动天王星行动之前,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一直是进攻方。

但苏军将其合围后,第六集团军就再也没有发动过任何攻势了。

为什么攻守转换这么直接?

因为德军的后勤被掐断了。

早在苏军反攻前,第六集团军的弹药和粮食储备即以告急。粮食还够吃六天,弹药只够两天的量。

德军的补给,一天都不能断。否则士兵吃不饱,怎么打仗?大炮没有炮弹,怎么开炮?坦克没有燃料,怎么坦克开动?

人可以想办法克服困难,但装备怎么克服?

没弹药,没燃料,装备就只能是趴窝。

因此,当第六军集团军被包围,补给被切断后,瞬间就丧失了进攻能力。

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被包围消息传到德国后,所有人都力劝希特勒赶紧下令,准许保卢斯突围。

然而,正当希特勒还在犹豫时,空军司令戈林却在此时吹牛皮,说空军可以负担第六集团军的后勤保障。

希特勒信了他的鬼话,于是就否定了所有人的建议,电令保卢斯就地构筑环形工事,等待援军去解救。

第六集团军那边,保卢斯一开始的想法是马上突围。但他在得到希特勒关于从空中补给第六集团军的保证后,又改变了注意,决定就地固守待援。

可是,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戈林根本无法对保卢斯部实施补给。

按照保卢斯的报告,空军给他的补给只能满足十分之一的需求量。

也就是说,戈林把第六集团军坑了。

希特勒见戈林的空军靠不住,就组建顿河集团军群,让曼施坦因任集团军群司令,负责从苏军的阵地上撕开一条通道,接应保卢斯部突围出来。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90

曼斯坦因领命后,立即着手救援,指挥霍特的第四装甲集团军,杀到了离斯大林格勒仅40公里的地区。

此时,如果第六集团军还有一战之力,与第四装甲集团军来个东西对进,或许就冲出了包围圈。因为当时第四装甲集团军携带了三千吨物资,只要两军一碰头,大量物资就能送到保卢斯手上。

可是此时的第六集团军,已经是坦克大炮全趴窝,弹尽粮绝了,根本无力突围。

眼见自己这边无力突进,保卢斯那边又无法突出来,霍特无奈,只好下令撤退。

此后,德国陆军再没有任何援救。空军也终止了物资补给。

彻底没了补给,仅剩9万人的第六集团军无法坚持,只得投降。

同样的惨败经历,苏军比德国更多。经常是几十万苏军被围,补给中断,整个集团军群的战斗力就崩盘了。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91

我们国内的战争也一样。

淮海战役时,黄维率十二兵团北上,解救被围困的黄百韬兵团。

但由于老蒋的迷之操作——他将黄兵团直接归由自己指挥,并没有在黄维与刘峙、杜聿明之间建立起任何联系。但在黄维无法与徐州方面取得联络的同时,南京的“国防部”却又不给黄维通报徐州战场的战况消息。老蒋只是一味地让黄维继续前进,去救黄百韬。

于是这就导致黄维对战场情况不熟悉,时常要靠战报来推测战场形势。

后来,黄兵团遭遇中野的强力阻击。黄维马上电告南京,希望与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汇合后,再一起北上。但那时候的蒋介石为了增援还在顽抗的黄百韬,直接驳回了黄维的合理请求。

无奈之下,黄维只好继续前进。

然后,他就被包围在了双堆集。

被包围后,蒋介石、黄维一开始还不急。因为中野没什么重武器,突围的主动权此时还掌握在黄兵团手上。

但廖运周起义后,攻守形势逆转。

中野此时已经构筑了防线,黄兵团此时再突围,很难突出去了。

而就地固守,由于携带的补给只有四五天的量,也难长久固守。

蒋介石试图让白崇禧调兵增援,遭到白崇禧的拒绝。没办法了,蒋只好找来胡琏,让他想办法。

可胡琏这时候能想什么办法呢?

他只能是一面跟蒋介石请战,主动飞到前线协助黄维指挥。

一面找蒋介石要补给,空投到双堆集,解前线的燃眉之急。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92

就在黄兵团被围时,杜聿明从徐州带出来的三个兵团,三十万人,也被华野追上。

蒋介石听说杜聿明的情况后,一开始的反应也是不着急。

他不仅不急,反而以“国防部”的名义,给杜聿明下了一道命令:“无粮弹可投,着迅速督率各兵团向濉溪口攻击前进。”

这个命令的意思就是说,南京这边不能再补给你们了。但你们自己要克服困难,尽快解救黄维兵团。

拿到电令后,杜聿明气的没话说,邱清泉当场发飙:没粮弹,几十万大军怎能打仗?老头子糊涂!

后来果如邱清泉所言,没有补给,三个国军精锐兵团在野外顿时不会打仗了。同时,又由于孙元良兵团的擅自突围被歼灭。杜聿明集团仅存的两个兵团已无突围可能,只能是就地固守。

此时,南边的黄维兵团十万人,北边的邱李两个兵团二十万人,都只能靠空投度日。

想想看,连当年德国空军都没能保障保卢斯的三十万大军。以国民政府的空军,能救得了三十万大军?

根本不可能嘛。

所以后来尽管蒋介石想尽办法,发动了国军所有能够起飞的运力,还特地租用了三家民用航空公司的飞机,对杜聿明和黄维进行昼夜不停的大规模空运援助。但这点运力终究无法解决问题。

12月中旬,中野对双堆集发动总攻。黄维兵团全军覆没。

黄兵团全军覆没后,杜聿明那边的日子更难熬了。

12月下旬,由于陈官庄地区刮风下雪,民航飞机表示不玩了。蒋介石只能命令空军飞机继续空投。

而国军的空军一直都维持着“安全第一”的优良作风,个个都飘在一千米的高空往下乱扔物资,坚决不往低空飞哪怕一点点。

于是,本来就已经很少的物资,还有一大半随风飘到了解放军的阵地上。

严重缺乏食物,更没有御寒的物资。到了1949年1月初,被包围国军,惨不堪言。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93

具体说,一是没饭吃。团长以上尚有空投的大米可吃。连以下,则是谁找到谁吃,找不到就没得吃。为了争抢食物,士兵们发疯了一样的相互打黑枪。

二是缺乏燃料。国军把能砍的树全砍了,甚至连门板、棺材板都烧了。可仍然解决不了燃料不足的问题。

三是房子不够住。当时零下十几度,没房子住且缺乏燃料的人,只能是冻死或冻伤。

想想看,四肢健全的人,尚且如此。那些伤兵的待遇就可想而知了。很多伤兵就因为没人招呼,活活冻死、饿死。

情况如此颓废,士气必然低落。

而士气低落,士兵们必然是纷纷选择向解放军投诚。

据统计,在整个包围期间,主动投诚的国军人数达到14000多人。

这些人员的投诚,不仅是严重削弱了国军的实力,而且还带来了包围圈内的详细军事部署情况。国军在陈官庄的每一个防御部署都被华野了解的一清二楚。

最后决战还未打响,杜聿明就输了。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94

以黄兵团、邱兵团、李兵团的战斗力,这仗本来很不好打。

但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一旦被围,即大概率等于补给被切断。没了补给,再强的军队用不了多久也会失去建制战斗力。

而没有战斗力,必然就是要输的节奏。

当然,以上只以双方火力、装备对等,或差距不大情况下而言的。

如果双方火力、装备水平不对等,且存在代差情况下。被围的一方未必会失败。

这种例子在抗日战场和朝鲜战争有很多。

百团大战时,386旅以优势兵力,硬是吃不掉区区500日军。最后只能坐视在日军在飞机和地面部队的接应下,逃之夭夭。

国军收复桐乡县城的战斗,由于缺乏重型武器,一个师的正规军,硬是拿不下龟缩于桐乡县城内的一个日军小队(47人)。最后在日军主力增援过来前,只得憋屈撤出战斗。

朝鲜战场,志愿军把穿插包围战术发展到了极致。但由于火力、装备存在代差,美军不仅可以从空中获得大量物资支援,就连逃跑时也可以在密集空中支援和地面炮兵火力掩护下,以坦克开道,摩托化的方式突围。

这种装备上存在代差的打法,以轻步兵为主的志愿军,不仅是想拦都拦不住,而且在围困美军时,自身往往还会被美军饱和打击的空地火力压得无法动弹。

美军在这种情况下屡屡能逃出,不奇怪。

不过退一步说,在装备存在代差情况下,还敢主动迎上去,并多次试图围歼美军,且重美军。志愿军也是无愧“轻步兵巅峰”的称号。

为什么实战被包围后基本相当于输掉?插图95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好观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iptv1080.com/461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手机扫一扫打开网站

返回顶部